形态学实验技术

合集下载

形态学实验技术PPT课件

形态学实验技术PPT课件

固定方法 浸泡固定 注射、灌注固定 微波固定 蒸汽固定
常用的固定剂
单纯性固定剂:甲醛(福尔马林 formalin) 乙醇;乙酸。 混合固定剂:中性甲醛pH 7.0(甲醛、磷酸
缓冲液);A-F液 (甲醛、酒精)
三、脱水(dehydration)
将组织内的水分用某些化学试剂置换出来 的过程
脱水的目的
凡是能作抗原、半抗原的物质,如蛋 白质、多肽、核酸、酶、激素磷脂、 多糖、受体及病原体等都可用相应的 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内将其用免 疫细胞化学手段检出和研究。
乳腺导管癌 ER
细支气管肺泡癌 TTF-1
2 取材部位及切面: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 组织结构明晰的关键。掌握正确的取材部 位就必须熟悉机体的组织结构和解剖特点, 原则上应在病变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取材, 避开坏死出血区。
,甚至卷曲变形,特别是神经肌肉组织,可 将其两端扎在木片或小木棍上进行固定。 3.勿使组织受挤压:取材刀剪应锋利,切 开时取材刀严禁来回挫动,以避免组织结 构变形、细胞破碎。
7. 0.5-1%盐酸酒精分化数秒钟。 8. 充分水洗蓝化30分钟。 9. 0.5-1%伊红1-2分钟。 10. 80%、95%、纯酒精1、2(脱水)各5分钟。 11. 二甲苯1、2中(透明)各5-10分钟。 12. 中性树胶封固。
HE染色中二甲苯、酒精和水洗作用:
1.二甲苯的作用:二甲苯可以洗去石蜡,使染料更
3.水洗: 水洗是为了使苏木精进入细胞核内,使细
胞核着色;染色后的水洗是为洗去未与切片结合 的染液;分化后的水洗是为了除去分化液和脱下 的染料。
HE染色中分化和蓝化的作用:
1.分化作用:苏木素染色后,水洗去未结合在切 片中的染液,但细胞核内结合过多的染液和 细胞浆中吸附过多的染料必须用分化液(1% 盐酸酒精)脱去,以保证核与浆的染色分 明。将此过程称为染色的分化作用。但不 能过度。

《形态学实验技术》PPT课件

《形态学实验技术》PPT课件

ppt课件
5
第一章 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第一节概述
组织切片的制作技术属于组织病理学范 畴它是指采用包埋剂使组织内渗入某种支 持物质,使组织保持一定的硬度,然后利 用切片机切成薄片,经染色在显微镜下观 察。根据支持物的不同,有石蜡切片、明 胶切片、塑料切片、冷冻切片等类别。制 成的切片捞置于载物网上,经烘干后可进 行染色或备用。
ppt课件
19
常用的透明方法
二甲苯透明法(常用):彻底脱水的组织 块 二甲苯1 二甲苯2,此二步总的时 间不超过40分钟。
氯仿透明法:彻底脱水的组织块按 3:1 氯仿、纯酒精混合液1小时 氯仿1 - 2小 时 1:1氯仿石蜡混合液1小时。
ppt课件
20
五、浸蜡与包埋
浸蜡(paraffin infiltrating)和包埋(embedding)
剂相混溶,又能与包埋剂(石蜡)相混溶,起 到桥梁作用。
ppt课件
18
大多数脱水剂不能和包埋剂(石蜡)混溶, 故必须通过透明剂置换出脱水剂后才能进 行后续程序。 常用的透明剂 二甲苯:为最常用的透明剂,有毒、易燃、 易挥发;沸点1380C-1400C,长期接触对 粘膜有刺激作用。 氯仿:易挥发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醚、苯 等。它比二甲苯透明力差,但不宜使组织 变脆,使大块组织的良好透明剂
ppt课件
11
固定的目的:
1.迅速防止组织细胞的死后变化,防止自 溶与腐败使之尽量保持生前的形态结 构。
2.使细胞内的蛋白质、糖、脂肪、酶等 成分变为不溶性物质,以保持其原有 形态及特定位置。
ppt课件
12
3.能将细胞的半液体状变成半固体状, 使组织变硬以利切片。
4.可使组织内的各种成分产生不同的折 光率。

《形态学实验技术》课件

《形态学实验技术》课件

荧光显微镜技术
利用荧光物质标记细胞或 组织,通过特定波长的激 发光激发荧光,观察细胞 或组织的荧光标记。
组织制片技术
石蜡切片技术
将组织块包埋在石蜡中, 经过切片、染色等步骤, 制成永久性的切片。
冰冻切片技术
将新鲜组织快速冷冻后切 片,常用于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等实验。
组织印片技术
将新鲜组织印在载玻片上 ,经过染色等步骤,观察 细胞或组织的形态结构。
分类
形态学实验技术可以根据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如动物形态学、植物 形态学、组织形态学、胚胎形态学等。
实验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形态学实验技术,探究生物或组织的形态特征、结构特 点、功能机制和演化规律,为生物学、医学、农学等领域的 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意义
形态学实验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 生物或组织形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其生长发育、生理病 理和演化等方面的机制,为疾病诊断、治疗和新药研发等提 供理论依据。
《形态学实验技术》ppt课件
• 形态学实验技术概述 • 实验前的准备 • 形态学实验技术方法 • 实验结果分析 • 实验技术应用与展望
01
形态学实验技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形态学实验技术是一种基于形态学原理和方法的实验技术,通过对生物或组织 形态的观察、描述、测量和分析,探究其结构、功能和演化等方面的规律。
通过形态学实验技术对植物病害进行诊断和防治,如病原菌分离 、显微镜检查等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
利用形态学实验技术对农业生物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如基因编 辑、细胞培养等技术。
农产品质量检测
借助形态学实验技术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价,如显微镜观 察、化学分析等技术。

形态学的基本实验技术

形态学的基本实验技术

形态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形态学是生物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学科,是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组织、器官、细胞之间的形态、结构、组成和功能的学科。

在形态学研究中,实验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形态学的基本实验技术。

一、光学显微镜技术光学显微镜技术是形态学领域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它通过光学组件使得被观测样本的细节得以放大,从而更容易观察和研究样本的结构和形态。

在形态学研究中,常用的光学显微镜有普通光学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等。

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样本需要进行标本切片。

切片技术包括冰冻切片技术和石蜡包埋技术。

冰冻切片技术适用于较小的样本,如细胞单层和细胞团块,能很好地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原貌。

石蜡包埋技术适用于所有组织类型,但需要对样本进行浸泡处理,这可能会影响样本的形态。

共聚焦显微镜是高端的显微镜技术,通过空间滤波技术使得成像清晰、对比度高、细节鲜明。

它适用于薄层组织的研究,如神经元的形态等。

二、电镜技术电镜技术是指使用电子束来对生物样本进行成像的技术。

与光学显微镜相比,电镜能够获得更高的分辨率,而且在观察样本之前不需要进行标本切片过程。

电镜分为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两类。

透射电镜可以穿透厚的组织切片,并对内部成分进行高清晰度成像。

其主要应用于超微结构、神经元等的观察。

扫描电镜则适用于外部形态观察,它通过扫描表面信息来得到高质量的图像,并能够观察器官表面非常微小的结构。

三、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技术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其它蛋白质结合的原理,来检测生物标本样品中高度特异性而且极少量的抗原的一种方法。

它广泛地应用于组织特异抗原和蛋白质的检测和诊断分级等方面。

免疫组化技术是生物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四、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用分子的角度来研究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其中,PCR技术是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PCR技术用于扩增DNA片段或RNA片段。

在进行PCR技术之前,需要对DNA或RNA进行提取。

提取DNA或RNA的方法有化学方法和机械法,主要包括酚氯仿法、离心法和磁珠法等。

形态学染色方法

形态学染色方法

形态学染色方法形态学染色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技术,用于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

在这种方法中,样本通常需要经过固定、脱水等预处理,然后使用染色剂对细胞和组织进行染色。

根据不同的染色剂和染色方法,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结构。

常用的形态学染色方法包括吉姆萨染色、伊红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巴斯氏染色等。

吉姆萨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形态学染色方法,它可以同时染色细胞核和胞质。

在吉姆萨染色中,样本需要经过固定、脱水、脱脂等预处理,然后使用吉姆萨染色剂进行染色。

吉姆萨染色剂是一种复合染色剂,包含了甲基蓝和伊红两种染色剂。

在染色过程中,细胞核会被染成暗蓝色,胞质和细胞质器会被染成粉红色。

伊红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形态学染色方法,它主要用于染色细胞和组织的胞质和细胞质器。

在伊红染色中,样本需要经过固定、脱水等预处理,然后使用伊红染色剂进行染色。

伊红染色剂是一种酸性染色剂,可以染色细胞和组织中的蛋白质和胶原纤维等物质。

在染色过程中,细胞和组织的胞质和细胞质器会被染成粉红色。

苏木素-伊红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方法,主要用于染色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和细胞核。

在苏木素-伊红染色中,样本需要经过固定、脱水等预处理,然后使用苏木素染色剂染色,接着使用伊红染色剂进行染色。

苏木素染色剂是一种碱性染色剂,可以染色组织中的胶原纤维等物质。

在染色过程中,胶原纤维会被染成红色,细胞核会被染成暗紫色。

巴斯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主要用于染色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在巴斯氏染色中,样本需要经过固定、脱水等预处理,然后使用碘酒进行处理,接着使用甲基红染色剂染色,最后使用碱性溶液进行洗涤。

在染色过程中,革兰氏阳性菌会被染成紫色,革兰氏阴性菌会被染成红色。

形态学分析取材步骤

形态学分析取材步骤

形态学(10只)一、实验步骤:(1)2%戊巴比妥钠进行腹腔麻醉。

(2)灌流:生理盐水+4%多聚甲醛。

(3)冰上取出脊髓组织,浸泡在10%中性甲醛进行后固定(2~24小时),。

(4)固定后,用15%,20%,30%的PB蔗糖溶液进行梯度脱水。

(5)脊髓组织切段用OCT胶包埋。

(6)包埋后等组织都冻好之后就可以切片了。

二、配置试剂:1、0.9%生理盐水:0.9克Nacl溶解至100mlddH20(500ml/瓶,要配置10瓶)2、4%多聚甲醛(500ml瓶要配置10瓶):试剂:多聚甲醛40g0.1mol/L磷酸缓冲液至1000ml配制方法:称取40g多聚甲醛,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500~800ml 0.1mol/L磷酸缓冲液,加热至60℃左右,持续搅拌(或磁力搅拌)使粉末完全溶解,通常需滴加少许1n NaOH才能使溶液清亮,最后补足0.1mol/L的PB于1000ml,充分混匀。

三、购买试剂及耗材:PBS粉末、10%中性甲醛、冻存管、液氮、长夹子、保温饭盒、冻存管盒、能装下整根脊髓的大EP管、OCT、圆底1mlEP管、PCR及Western取材(11只)一、实验步骤:麻醉后,在冰上取材,脊髓组织取出后,分段并且分两半放入冻存管,速冻,迅速转移至-80冰箱内。

二、注意事项:基准原则是防止RNA酶污染所有器械、冻存管、长夹子都要DEPC泡过或者200高温烤6h以上。

操作者一定要戴口罩和手套,避免污染。

取出的组织要用DEPC冲洗。

如果没有DEPC水,就高压用水。

三、试剂购买:DEPC原液、冻存管、手套、口罩。

准备:DEPC水或者高压过的水、烤器械、冻存管的处理,以及液氮的准备。

形态学实验技术

形态学实验技术

基因敲除与转基因技术
总结词
基因敲除与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操作,实现基因的缺失、添 加或替换。
详细描述
基因敲除技术通过特定的基因编辑工具(如CRISPR-Cas9系统)将特定基因从生物体中剔除,以研究 基因功能和表型变化。转基因技术则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实现基因的添加或替换,用于改良生物 性状、生产转基因生物或治疗遗传性疾病。
通过观察肿瘤转移和侵袭过程中的形 态学特征,研究肿瘤转移和侵袭的机 制,为肿瘤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分析
利用特定的染色方法和显微镜观察技 术,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过程进 行分析,以研究肿瘤的生长和进展机 制。
05
形态学实验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在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02
01
03
病理诊断
形态学实验技术

CONTENCT

• 形态学实验技术概述 • 形态学实验基本技术 • 形态学实验高级技术 • 形态学实验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
应用 • 形态学实验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
用 • 形态学实验技术的挑战与展望
01
形态学实验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形态学实验技术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手段,研究生物体或其组织 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发育过程的一门科学。
技术局限性及改进方向
技术局限性
当前形态学实验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实 验结果的重复性差、实验过程耗时费力、实 验结果的主观性强等。
改进方向
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需要加强实验技术的 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同时,开发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形态 学实验技术,提高实验效率;此外,加强形 态学实验技术与其它相关技术的交叉融合, 拓展形态学实验技术的应用领域。

形态学实验技术

形态学实验技术

PAS/AB染色 HID/AB染色
四、病理内源性沉着物染色
1 纤维素染色
MSB染色法 马休黄猩红蓝法
纤维素呈红色 陈旧性纤维素呈紫色 细胞核呈蓝色 红细胞呈黄色
Gram甲紫法
纤维素呈蓝黑色 背景呈红色
五、淀粉样物质染色

刚 果 红 染 色 法
细粉 胞样 核物 呈质 蓝橙 色红

甲基紫染色法
第三部分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immunohistochemistry,IHC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异性结 合的免疫学原理来原位显示追踪生物体内大分子 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的一种实用性染色技术。
抗原 + 抗体
酶 荧光素 金属离子 同位素
Hale Waihona Puke 显示一定颜色最大特点:
将形态学改变与代谢和功能变化相结合
背景呈淡黄色
二、肌肉染色法
1 横纹肌组织染色
PTAH法--胞核、纤维、神经胶质纤维、纤维素、 横纹肌呈蓝色;胶原纤维、网状纤维、软骨基质和 骨呈黄色或玫瑰红色;粗弹性纤维呈微紫色;缺血 缺氧的心肌呈紫蓝色或棕黄色。
2 早期心肌病变组织染色
(1)HBFP法(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法)
缺血心肌、红细胞呈红色,正常心肌呈黄色或棕 黄色,细胞核呈蓝色
淀粉样物质呈紫红色 细胞核呈蓝色
六、真菌染色
六胺银染色法 PAS染色法
七、细菌染色
1 抗酸杆菌染色--抗酸杆菌呈红色背景呈灰蓝色
2 胃幽门螺杆菌
Wathin-starry胃幽门螺杆菌染色法
胃幽门螺杆菌呈黑色或棕黑色,背景呈淡黄色
八、内分泌细胞染色
(弥散内分泌细胞染色) 1 Lillie Masson二胺银反应法

医学形态学实验教程教学设计 (2)

医学形态学实验教程教学设计 (2)

医学形态学实验教程教学设计简介医学形态学实验教程是医学生学习医学形态学方面知识的重要环节。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形态学实验识记难度大、知识点复杂等问题,本教学设计将围绕立体展示、形态学出题技巧、生动案例等方面展开。

教学目标•掌握医学形态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实验1:组织器官立体展示本实验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展示器官组织的扫描图片,让学生了解正常器官组织构造、形态学特点及其与正常生理、病理改变的关系。

实验要求学生充分准备,组织器官立体展示中需要使用到以下材料:1.鼠标头部的三维数字化扫描样本2.3D打印机3.组织薄片扫描仪实验2:形态学出题技巧本实验将介绍形态学实验考试中出题的一般规律和技巧,通过丰富多彩的样本,配合例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出题的方法和步骤。

实验3:生动案例教学本实验着重强调对疾病的认知,通过医患对话式的教学和生动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与形态学有关的临床病例。

教学方法•理论教育法: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根据生理、病理等不同角度结合病变形态及其机制进行教学。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理论知识背离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医学实例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学会怎样认识、掌握形态学实验的。

教学步骤Step1:组织器官立体展示1.学生观看器官组织的平面图、构造、结构和功能等。

2.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模拟实践,让学生了解扫描、模型生成等操作方法。

Step2:形态学出题技巧1.教师针对实验的重点难点,进行培训和演练,向学生传授相关的技巧和方法。

2.教学结合各种不同类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并同时对例题答案的分析和解释。

Step3:生动案例教学1.教师讲解分析病情,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命题和案例分析。

2.学生结合临床病例,对疾病的认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实验设施与器材•鼠标头部的三维数字化扫描样本•3D打印机•组织薄片扫描仪实验考核与评价考核内容为教师所讲解的实验内容,实验成绩占总分的10%。

实验四:形态学-9页精选文档

实验四:形态学-9页精选文档

实验四形态学操作与空间变换一、实验目的1.了解膨胀和腐蚀的Matlab实现方法2.掌握图像膨胀、腐蚀、开启、闭合等形态学操作函数的使用方法3.了解二进制图像的形态学应用4.了解空间变换函数及图像匹配方法二、实验内容1.图像膨胀A)对包含矩形对象的二进制图像进行膨胀操作。

BW=zeros(9,10);BW(4:6,4:7)=1;imshow(BW,'notruesize')se=strel('square',3);BW2=imdilate(BW,se);figure,imshow(BW2,'notruesize')B)改变上述结构元素类型(如:line, diamond, disk等),重新进行膨胀操作。

Line: BW=zeros(9,10);BW(4:6,4:7)=1;imshow(BW,'notruesize')se=strel('line',3,3);BW2=imdilate(BW,se);figure,imshow(BW2,'notruesize')C)对图像‘text.png’进行上述操作,观察不同结构元素膨胀的效果。

BW3=imread('text.png ');imshow(BW3)se2=strel('line',11,90); %线型结构元素BW4=imdilate(BW3,se2);figure,imshow(BW4)2.图像腐蚀A)对图像‘circbw.tif’进行腐蚀操作。

BW1=imread('circbw.tif');se=strel('arbitrary',eye(5));BW2=imerode(BW1,se);imshow(BW1)figure,imshow(BW2)B)对图像‘text.tif’进行腐蚀操作。

形态学实验报告

形态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观察细胞、组织等微小结构的基本技能。

2. 观察不同类型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特征。

3. 学习细胞、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形态学实验是生物学实验中的一种基本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组织等微小结构,了解其形态和结构特点。

显微镜的使用是形态学实验的关键,而细胞、组织切片的制作则是观察的前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人皮肤切片、洋葱鳞片叶切片、口腔上皮细胞等。

2. 仪器:显微镜、切片机、染色剂、载玻片、盖玻片等。

四、实验步骤1. 显微镜的使用(1)将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显微镜的倾斜角度,使光线从侧面照射。

(2)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的高度,使载玻片与物镜保持适当的距离。

(3)调整光圈和聚光镜,使光线聚焦在观察区域。

(4)调整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

2. 细胞切片的制作(1)取皮肤切片、洋葱鳞片叶切片等,用切片机进行切片。

(2)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染色剂。

(3)用盖玻片覆盖切片,轻压,使染色剂均匀分布。

3. 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1)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观察不同细胞的结构特点。

(2)记录观察到的细胞形态、结构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人皮肤切片观察到皮肤切片中的表皮细胞、真皮细胞等结构。

表皮细胞呈扁平状,排列紧密;真皮细胞呈长梭形,分布不均。

2. 洋葱鳞片叶切片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切片中的表皮细胞、气孔等结构。

表皮细胞呈长方形,排列紧密;气孔呈不规则形状,周围细胞排列紧密。

3. 口腔上皮细胞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呈扁平状,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呈透明状。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加深了对细胞基本特征的了解。

2. 实验过程中,显微镜的使用是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关键。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对后续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3. 细胞切片的制作是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前提。

观察形态的实验报告

观察形态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观察形态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 学会运用形态学方法对生物样本进行观察和分析;3. 提高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形态学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长和发育规律。

观察形态是形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显微镜等仪器对生物样本进行观察,可以了解生物体的微观结构和生长发育过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盐酸酒精溶液、蒸馏水、滴管等;2. 实验仪器:显微镜、酒精灯、镊子、刀片、剪刀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洋葱鳞片叶切片(1)将洋葱鳞片叶洗净,用刀片将叶片切成薄片;(2)将切好的叶片放入装有盐酸酒精溶液的试管中,煮沸消毒5分钟;(3)取出叶片,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镊子夹起叶片,轻轻展平,放置在载玻片上;(4)用盖玻片覆盖在叶片上,轻轻按压,使叶片紧贴盖玻片。

2. 观察洋葱鳞片叶切片(1)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显微镜镜头,找到合适的倍数;(2)观察叶片细胞的结构,注意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的形态;(3)记录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和结构特点。

3. 分析观察结果(1)根据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和结构特点,分析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生长发育规律;(2)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解释细胞形态和结构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切片,可以看到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细胞壁呈白色,较厚,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质呈透明,细胞核呈蓝色,位于细胞中央。

2. 分析结果根据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和结构特点,可以分析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生长发育规律。

细胞壁的存在表明细胞具有一定的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说明细胞核在细胞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细胞质的透明度表明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细胞提供能量和生长所需的物质。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洋葱鳞片叶切片,了解了观察形态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学会了运用形态学方法对生物样本进行观察和分析。

形态学实验:人类X小体的检测

形态学实验:人类X小体的检测
2. 诊断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征
➢ 克氏(Klinefelter′s)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 合征,患者为男性但有一个巴氏小体,核型是47,XXY 。
➢ 特纳氏(Turner‘s)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患者为女性但却无巴氏小体,核型是45,XO 。
➢ 超雌:XXX, XXXY有2个巴氏小体等。
现的个数, 计算X小体的阳性率。 讨论
4.滴片:吸取细胞悬液自10—20cm高垂直向下滴在 一张预冷的载玻片上(2-3滴),标记,空气风干 或烘干。
目的是形成细胞单层,使染色体分散,便于观察,故从高处向下滴片, 让液体分散开,同时用冰片的目的是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13
实验方法
5.水解:玻片放入盐酸缸中,室温水解10min后取 出,自来水细水漂洗数秒钟,洗去多余盐酸,空 气风干或烘干。
2.低渗:加入5ml预热的低渗液,轻轻混匀,37℃ 低渗10min。
低渗处理是凭借反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粘 附于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 态。
3.固定: (1)加入新鲜配制的Carnoy固定液1ml,混匀,室
温预固定2min,1000r/min离心8min,弃上清。
取材前需用水漱口数次,尽可能除去细菌和食物残渣;用 洁净的牙签钝端从口腔两侧颊部刮取粘膜,为防止后面的 离心损耗,应尽量多取一些。
弃上清时,用吸管吸取上清,弃去,接近下方沉淀时,应 小心吸取。
加入低渗液后,轻轻混匀,不能太用力,以防核膜破裂。 固定液使用前需临时配制,长时间放置影响固定效果。 载玻片于临用前在-20度冰箱中取出,现用现取,以防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2
实验方法
(2)加入固定液5ml,吹打混匀,室温固定15min, 1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

医学:一氧化碳中毒实验和形态学综合实验技术

医学:一氧化碳中毒实验和形态学综合实验技术

02
形态学综合实验技术概述
形态学实验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形态学实验技术是指通过观察、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 发育过程,来研究生物学和医学问题的一种实验方法。
分类
形态学实验技术包括组织切片技术、显微镜观察技术、细胞培养 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
形态学综合实验技术的应用范围
80%
医学研究
形态学综合实验技术在医学研究 中广泛应用,如病理学、药理学 、生理学等领域。
在药理学中的应用
药物筛选
利用形态学综合实验技术对药物作用 后的组织或细胞进行观察和分析,筛 选出具有潜在疗效的药物候选物。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通过观察药物作用后的组织或细胞形 态学变化,深入探究药物的作用机制 和靶点,为新药研发提供支持。
在毒理学中的应用
毒性评估
利用形态学综合实验技术对受试物作用后的组织或细胞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估 受试物的毒性和潜在危害。
定量分析方法
传统的形态学观察多为定性分 析,未来形态学综合实验技术 将更多地采用定量分析方法, 如图像分析、流式细胞术等。
跨学科交叉融合
形态学综合实验技术将与其他 学科交叉融合,如物理学、化 学、生物学等,以解决复杂生 物学和医学问题。
03
一氧化碳中毒实验的实施
实验前的准备
01
02
03
实验材料
准备一氧化碳气体、动物 模型、气体分析仪、呼吸 机等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器 材。
观察指标
确定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的生 理指标,如呼吸频率、血压、 心电图等。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 包括动物行为、生理指标变化 等。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绘制图表 等。

形态学实训实验报告

形态学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血液、骨髓、尿液等生物样品中的细胞形态,了解正常细胞形态的特点。

3. 学会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细胞,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油镜2. 样品:新鲜血液、骨髓涂片、尿液涂片3. 实验工具: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染色液、铅笔、橡皮擦等五、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将显微镜调整至合适的焦距和亮度,检查载玻片、盖玻片等实验工具是否完好。

2. 观察血液涂片:将新鲜血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涂片,用瑞氏染色液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细胞形态。

3. 观察骨髓涂片:将骨髓穿刺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涂片,用瑞氏染色液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包括骨髓干细胞、幼稚细胞、成熟细胞等。

4. 观察尿液涂片:将尿液样本滴在载玻片上,制成涂片,用瑞氏染色液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中的细胞形态,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等。

六、实验步骤1. 将新鲜血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涂片,用瑞氏染色液染色。

在低倍镜下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细胞形态。

-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大小均匀。

-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

中性粒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分叶,胞浆呈粉红色;嗜酸性粒细胞呈圆形,核分叶,胞浆内含有嗜酸性颗粒;嗜碱性粒细胞呈圆形,核分叶,胞浆内含有嗜碱性颗粒;淋巴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形,胞浆少;单核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形,胞浆丰富。

- 血小板:呈不规则形状,无细胞核,大小不一。

2. 将骨髓穿刺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涂片,用瑞氏染色液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细胞形态。

- 骨髓干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大而圆,胞浆少。

- 幼稚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大而圆,胞浆少,细胞质内含有颗粒。

- 成熟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形,胞浆丰富,细胞质内含有颗粒。

[整理版]形态学实验技术

[整理版]形态学实验技术

1.脱水:所谓脱水就是利用脱水剂将组织内的水分置换出来,以利于透明剂和石蜡或者火胶棉的渗入,这一过程称为脱水。

2 透明:为了使石蜡浸入到组织块内,必须经过一种既能与脱水剂混合,又能与石蜡相溶的媒介物质,这个过程称透明。

在制片过程中有两次透明,第一次是脱水后组织块的透明(目的是便于透蜡包埋),第二次是指染色后切片的透明(目的是有利于光线通过,便于显微镜观察)。

3.特殊染色:为了显示与确定组织或细胞中正常结构或病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物质、病变及病原体等,需要分别选用相应的显示这些成份的染色方法进行染色,包括胶原纤维染色(Masson等)、网状纤维染色、弹力纤维染色、肌肉组织染色(磷钨酸)、苏木素、脂肪染色(苏丹III)、糖原染色、粘液染色等。

4、AB-PAS:阿利辛蓝过碘酸Schiff染色法,特殊染色的一种,其结果是中性粘液物质呈红色,酸性粘液物质呈蓝色,中性和酸性粘液的混合物呈紫红色.5、HE染色:在组织制片技术中,常规制片最广泛应用的是苏木素—伊红染色,又称HE染色。

染色方法: a.切片脱蜡至水,入苏木素液5分钟b.水洗,分化,蓝化。

c.入伊红液数秒,水洗,脱水透明封固 d.结果:细胞核蓝色,其他红色。

6、分化:在退行性染色中,需要某些特定的溶液将附着组织细胞上多余的染色剂脱去,从而使目的物与周围组织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使目的物本身的色泽也深浅适宜。

这种选择的去除多于染色剂的过程,称为分化。

7、原位杂交:是核酸分子杂交的一部分,是将组织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来检测和定位核酸的技术。

它是用标记了的已知序列的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probe),通过杂交直接在组织切片、细胞涂片或培养细胞爬片上检测和定位某一特定的靶DNA或RNA的存在。

8、基因芯片: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cMp),是指固着在固相载体上的高密度的DNA 微点阵。

具体地说就是将大量靶基因或寡核苷酸片段有序地,高密度地排列在如硅片、玻璃片、聚丙烯或尼龙膜等载体上,这就是基因芯片。

形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形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形态学实验教学大纲形态学实验教学大纲形态学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形态演化以及形态变异等。

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手段,对于形态学的学习和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就形态学实验教学的内容、目标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形态学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一、实验教学的内容形态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形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常见的形态学实验方法和技术。

在基本概念和原理方面,可以包括细胞形态学、组织形态学、器官形态学等内容。

学生应该了解不同层次的形态学研究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在实验方法和技术方面,可以包括显微镜的使用、组织切片的制备、染色技术的应用等。

学生应该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常用的形态学实验技术,并能够独立进行形态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二、实验教学的目标形态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形态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形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不同层次的形态学研究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形态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的掌握。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应该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制备组织切片、应用染色技术等形态学实验方法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通过形态学实验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独立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的方法形态学实验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实验演示、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

实验演示可以通过教师进行,展示形态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实验操作可以由学生进行,让他们亲自操作显微镜、制备组织切片、应用染色技术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操作水平。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结果和结论的总结和分析,学生应该能够清晰地陈述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能够进行合理的讨论和推理。

四、实验教学的评估形态学实验教学的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实验报告的评分、实验操作的评估和实验成果的展示等。

形态学实验技术大纲

形态学实验技术大纲

形态学实验技术大纲
1.了解基本的形态学实验技术,掌握形态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掌握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及其相关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熟悉不同类型的样本制备方法。

3.学习光学显微镜下的常见染色技术,如HE染色、PAS染色等,以及电子显微镜下的染色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光学显微镜实验技术:
(1)样本的取样和处理方法,如刮片、切片、抽样等。

(2)常见染色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如HE染色、PAS染色等。

(3)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如调整光源、对焦、调
节倍数等。

2.电子显微镜实验技术:
(1)样本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固定、冷冻切片、代替切片等。

(2)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包括调整电子束、对焦、调节倍数等。

(3)常见染色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如OsO4染色、UrAc染色等。

三、实验要求:
1.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注意个人防护。

2.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

3.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注意实验细节。

4.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设备和试剂:
1.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及其相关设备。

2.切片刀、切片机、刮片刀等样本制备设备。

3.染色试剂,如HE染色液、PAS染色液、OsO4染色液、UrAc染色液等。

4.其他常规实验设备和试剂。

形态学实验技术大纲

形态学实验技术大纲

形态学实验技术大纲
一、实验器材
1. 显微镜:用于观察标本的镜头;
2. 盖玻片:用于盖在标本上,防止干燥和污染;
3. 盛液器:用于装置溶液、脱水剂等试剂;
4. 切片刀:用于切制标本的刀具;
5. 玻璃棒:用于搅拌溶液或将标本放置到相应位置;
6. 夹子:用于夹取标本或者固定某些器材;
7. 试管、移液管等:用于处理和储存试剂或者标本。

二、实验步骤
1. 制备标本:将待观察的物种进行处理,制备标本。

如果是组织类标本,需要进行脱水、透明化和包埋处理;
2. 切制切片:将制备好的组织样本切成薄片,厚约0.01-0.05mm,用切片刀制备;
3. 干燥处理:将切片放在干燥器里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水分;
4. 上色:将热染液滴在切片上,染色10-15分钟,然后进行洗涤和刮干;
5. 盖玻片:用盖玻片盖好切片,并压紧,排除其中的气泡;
6. 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切片,并记录下来。

三、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需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
2. 实验器材需自备,注意清洗和保存;
3. 实验时要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4. 操作时注意安全,注意刀刃和刻刀;
5. 操作前要熟悉实验步骤,并严格按照要求实施;
6. 使用溶液时要按要求稀释或浓缩,不得随意更改浓度;
7. 操作完毕后记得清理工作台和仪器设备。

形态学实验重点课程

形态学实验重点课程

形态学实验重点课程形态学实验是生物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本文将介绍形态学实验重点课程的内容安排和实验项目,以及学生在实验中的关键技能培养。

一、实验内容安排形态学实验的内容安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在形态学实验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标本制作与处理、鉴定技巧等。

这些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对于进行后续的实验非常重要。

2. 细胞结构与功能实验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形态学实验中,学生将通过鉴定与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研究不同细胞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 组织结构与组织学实验组织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不同组织的特点与功能也不相同。

通过形态学实验,学生将学习并观察各种组织的形态特征,如动植物的根、茎、叶、维管束等,从而深入了解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4. 器官结构与功能实验不同的器官拥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功能,形态学实验中学生将研究各种器官的形态学特征,如心脏、肺、肝脏等,通过观察和研究不同器官的结构,加深对器官功能的理解。

5. 生物进化实验生物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形态学实验中的生物进化实验将帮助学生理解物种的形态特征是如何逐渐改变的,如通过研究鸟类的嘴形、翅膀形状等形态特征,理解鸟类的进化历程。

二、实验项目形态学实验的项目多样且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显微镜操作与标本制作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掌握显微镜的调焦和物镜的切换。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制作标本,如酒精脱水、蜡包埋等技巧。

2. 细胞鉴定实验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学生将学习如何鉴定不同类型的细胞,如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真菌细胞等,加深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3. 组织切片与染色实验学生将进行组织切片并使用染色方法,观察并分析各种组织的形态特征。

通过染色实验,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细胞质等组织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脱水:所谓脱水就是利用脱水剂将组织内的水分置换出来,以利于透明剂和石蜡或者火胶棉的渗入,这一过程称为脱水。

2 透明:为了使石蜡浸入到组织块内,必须经过一种既能与脱水剂混合,又能与石蜡相溶的媒介物质,这个过程称透明。

在制片过程中有两次透明,第一次是脱水后组织块的透明(目的是便于透蜡包埋),第二次是指染色后切片的透明(目的是有利于光线通过,便于显微镜观察)。

3.特殊染色:为了显示与确定组织或细胞中正常结构或病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物质、病变及病原体等,需要分别选用相应的显示这些成份的染色方法进行染色,包括胶原纤维染色(Masson等)、网状纤维染色、弹力纤维染色、肌肉组织染色(磷钨酸)、苏木素、脂肪染色(苏丹III)、糖原染色、粘液染色等。

4、AB-PAS:阿利辛蓝过碘酸Schiff染色法,特殊染色的一种,其结果是中性粘液物质呈红色,酸性粘液物质呈蓝色,中性和酸性粘液的混合物呈紫红色.
5、HE染色:在组织制片技术中,常规制片最广泛应用的是苏木素—伊红染色,又称HE染色。

染色方法: a.切片脱蜡至水,入苏木素液5分钟b.水洗,分化,蓝化。

c.入伊红液数秒,水洗,脱水透明封固 d.结果:细胞核蓝色,其他红色。

6、分化:在退行性染色中,需要某些特定的溶液将附着组织细胞上多余的染色剂脱去,从而使目的物与周围组织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使目的物本身的色泽也深浅适宜。

这种选择的去除多于染色剂的过程,称为分化。

7、原位杂交:是核酸分子杂交的一部分,是将组织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来检测和定位核酸的技术。

它是用标记了的已知序列的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probe),通过杂交直接在组织切片、细胞涂片或培养细胞爬
片上检测和定位某一特定的靶DNA或RNA的存在。

8、基因芯片: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cMp),是指固着在固相载体上的高密度的DNA 微点阵。

具体地说就是将大量靶基因或寡核苷酸片段有序地,高密度地排列在如硅片、玻璃片、聚丙烯或尼龙膜等载体上,这就是基因芯片。

9、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的一种单细胞定量分析和分选技术,是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激光和电子计算机科学等高度发展及综合利用的高技术产物。

它可以高速分析上万个细胞,并能同时从一个细胞中测得多个参数;与传统的荧光镜检查相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成为当代最先进的细胞定量分析技术。

10、图像的定量分析:指用量化的方法一数字的表达形式对图像中各种结构信息的定量描述及在此基础上对图像含义所做的定量分析、推理、判断和概括。

通常所说的图像分析特别是计算机图像分析一般指的都是图像定量分析.
11、几何校正:几何校正是将一标准尺度输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机根据该尺度就可确定出该标准尺度输入的条件下有关图像的尺度单位,及图像中每一像素所代表的实际尺寸,这一过程通常称为标定。

简答
1、组织固定的目的和意义目的:1)能防止细菌的腐蚀和组织的自溶。

(2)保存细胞固有的物质,能凝固或沉淀细胞内的组织液,糖原等,使细胞或组织基本上保持与生活时的物质一样。

(3)使组织硬化,便于切块。

(4)对某些具有传染性的标本,能防止疾病的扩散。

(5)保存好大体标本。

(6)
可增强染色的作用。

意义:所谓固定就是使要观察的组织结构尽量接近于它生前的正常状态。

因为机体死后血液循环停止,细胞逐渐死亡,如不立即处理,则细胞内的酶会使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渗细胞,使细胞溶解破坏,组织变型,在无冷藏的条件下,可因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而腐败,组织结构破坏,不利于形态学的观察。

2、色素的分类
人为性色素及沉着物:甲醛色素、汞沉着、铬沉着以及苏木素沉着物。

病理性色素及沉着物:
1、外源性:硅、石棉、铅、碳末、银、铜等
内源性:(1)血源性色素: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胆色素、疟色素。

非血源性色素:黑色素、脂褐素、肾上腺色素、嗜铬细胞色素。

3、HE染色的染色方法染色方法: 一、脱蜡至水二、染色1、苏木素染5min2、水洗1min3、75%盐酸乙醇分化3os自来水冲洗4伊红染色1min
三、脱水透明和封片
4、简述原位杂交实验的实验步骤由于核酸探针的种类和标记物的不同,在具体应用的技术方法上也各有差异,但其基本操作流程和应用原则大致相同。

大致可分为:①杂交前准备,包括固定、取材、玻片和组织的处理,如何增强核酸探针的穿透性、减低背景染色等;②杂交;③杂交后处理:洗涤④显示(visual-ization):包括放射性自显影和非放射性标记的显色。

5、试述流式细胞术样本制备的基本原则。

1.用于FCM的样本是单细胞悬液 ;2.使各种体液和悬浮细胞样本新鲜 ;3.针对不同的细胞样本进行适当的洗涤,酶消化或EDTA处理;4.新鲜实体瘤组织可选用或联用酶消化
法、机械打散法和化学分散法来获得足够数量的单细胞悬液。

5、单细胞悬液的细胞数应不少于100万。

6、简述原位杂交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原理:用已知碱基顺序并带有标记物的核酸探针与组织、细胞中待测的核酸按碱基配对的原则进行特异性结合,形成杂交体,然后再用与标记物对应的检测系统,通过组织化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核酸原有位置进行细胞内定位。

应用:(1) 病原体的检测:病毒:HPV(16,18)──宫颈癌;EBV──鼻咽癌,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 HL;HBV──肝癌、肝炎;HIV──AIDS病等
(2)肿瘤基因检测:癌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癌基因mRNA检测──癌基因活化
7、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抗原修复?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哪些?因为部分抗原在甲醛固定过程中发生蛋白之间的交联及醛基的封闭作用而遮蔽抗原决定簇,使免疫组化标记敏感性明显降低。

通过抗原修复,使得细胞内抗原决定簇重新暴露。

抗原修复方法有:化学方法:酶消化方法,常用有胰蛋白酶及胃蛋白酶;物理方法:热引导抗原决定簇修复,常用有单纯加热、微波处理和高压加热。

8、简述DNA倍体分析原理。

DNA倍体分析是在对DNA行特异性染色的基础上借助流式细胞仪或图像分析仪、显微光度计测试胞核单色光光吸收程度进行的。

其基本原理是基于比色分析中的朗伯比尔定律,即吸光度A与溶液中物质的浓度C和溶液层厚度B的乘积成正比。

DNA倍体分析是以正常二倍体细胞DNA含量光标准衡量受检细胞中DNA含量的倍体改变,通常用DNA指数来反应DNA含量的相对改变,并用于对DNA倍体分析的判断。

9基因芯片的特点是什么?优点:体积小,信息量大,能高效,快速和低
消耗地进行各种原位组织学的研究和观察,并有较好的内对照及实验条件的可比性。

高通量;大样本:;省时迅速:简便经济:结果可靠,用途广泛。

10高尔基复合体超微结构有哪些成份构成?其有何意义?由三种成分组成即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

扁平囊泡是高尔基复合体的主体,有人称之为高尔基囊泡,它是由3~8个扁平囊泡平行排列组成,其间有电子致密度高的物质。

扁平囊泡呈弓形,凸面称为形成面或未成熟面,凹面称为分泌面或成熟面。

形成面的囊泡较薄,近似内质网膜。

小囊泡数量较多,散布于扁平囊泡周围,与扁平囊泡融合而起到蛋白质运输作用。

大囊泡多见于扁平囊泡扩大的末端,或见于分泌面,所以也称之为分泌泡或浓缩泡,常见于形成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形成和包装分泌物、蛋白质和脂类的糖基化;蛋白质的加工改造,膜的转化。

11简述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和研究中的作用。

1.确定细胞类型; 2.辨认细胞产物; 3.了解分化程度 4.鉴定病变性质;5.发现微小病灶; 6.探讨肿瘤起源或分化表型;7.确定肿瘤分期;8.指导治疗和预后; 9.辅助疾病诊断和分类; 10.寻找感染病因
12简述几种图像分割方法的优缺点图像分割的方法有色彩分割、灰度分割、和手工分割。

(1)色彩分割:就是通过指定特定的颜色,并将该颜色的图像结构提取出来。

这种分割方法对于具有特殊颜色结构的图像具有良好的分割效果。

在巴氏染色中,胞浆一般呈绿色,角化上皮细胞浆呈桔黄色,核呈紫蓝色,因此,用色彩分割法提取胞核或角化上皮胞浆等结构既准确又方便。

(2)灰度分割:是根据所设定的灰度阈值进行图像分割。

由于不同的图像结构往往具有相同的灰度,这就给分割带来了很大困难,常常将一些不
必要的图像结构一同分割出来。

因此单纯的灰度分割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常常要结合手工分割来进行图像分割。

(3)手工分割:就是通过手工方法借助鼠标器通过勾描感兴趣的特定结构来实现图像的分割,它在图像分割中起重要作用。

在灰度分割中,只要相邻结构的灰度相同或相近,就难以分割,就有必要借助手工分割。

手工分割同样可以和色彩分割相结合,弥补色彩分割时的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