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同时期的日本电影却步入了低谷,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衰退期。
一直至上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电影显露出全面复苏的状态,伴随着“日本新电影运动”,日本电影开始在亚洲电影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逐渐将自己的影响扩散到了全球各地。
在这个过程中,岩井俊二凭借其清新却黯淡、阳光却忧伤的影像风格与细腻、耐人寻味、富有深意的诗意表达成为了“日本新电影运动”中的佼佼者,并以自己对于人生、青春、友情、爱情的思考,逐渐成为日本影坛的中流砥柱。
在岩井俊二的《情书》《花与爱丽丝》《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优秀电影作品中,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他的主人公通常为女性,并在对人物的描绘中赋予其富有深意的隐喻以及对生命内涵的探索。
本文将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些女性形象的人物角色与艺术内涵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岩井俊二电影中独具魅力的艺术内涵。
【关键词】岩井俊二;女性形象;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125-02在影片中,导演岩井俊二将他对于人生、青春、友情、爱情以及生命的探索与思索融入到了电影的女性角色中。
《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中的栖川彻子与荒井花、《四月物语》中的榆野卯月、《情书》中的渡边博子以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的久野与青猫等女性角色并不是传统男性电影中的花瓶式角色,而是一个个实实在在、拥有各自人生的年轻女性。
在岩井俊二的电影故事中,她们以强烈的主体性试图在纷扰繁复的社会与生活中找到友情与人生的意义,这种单纯的青春时光中蕴含的清新与黯淡、阳光与忧伤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观众。
一、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概述(一)岩井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内涵当我们揭开岩井俊二的电影面纱,去仔细体会其电影世界中的女性角色时,便能够感受到岩井俊二的作品中女性角色内在所蕴涵的强大力量。
在他的电影中,女性角色既非传统男性电影中那种花瓶式的角色,只提供审美上的愉悦感,而失去了叙事的推动作用,成为游离于故事之外的无关紧要的角色,也非那种超脱了女性身份的角色。
电影作品分析:岩井俊二《情书》 拉片
《情书》影视分析《情书》是日本式的优雅与委婉,给人一种震慑的美,“寻找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是世界电影中一个经典的主题,《情书》的特别之处在于,是将“悲哀即美”表现的完美。
《情书》色调淡雅,表现淡淡的哀伤和淡淡的喜悦,以白色等冷色为色彩主调,因为女主角博子小姐带着淡淡的忧伤回忆着去世的爱人,因为是忧伤所以选用冷色,因为只是淡淡的,所以选用白色而不是黑色。
影片一开始以优美的构图唯美而静谧的画面开始,女主人公渡边博子静静地躺在浩瀚的雪地中凝住呼吸,她试图通过这种亲近死亡的方式缓解她心里强大的孤独感,想走出这段没有结果的爱情企盼。
她如同沉默的雪,绵延浩瀚。
在她的神情中,表现的不仅仅是她无措的命运感,更有她希望能够互通情感的对话世界。
穿着黑色的大衣,感觉笼罩着巨大的悲伤。
“坚强”的站起来,仰望天穹,大雪漫天而下,房屋错落,白色的山间,整个画面的白茫茫的雪,这是难以言表的沉浸,也是一种难以说清的感伤。
博子从雪上爬起来,走下雪山的一段,博子身着黑色大衣走在无边的雪地里,对比非常鲜明,在片头产生独特的视觉冲击力,非常抓人眼球,并渲染出一种至真至纯,悠扬远静的氛围。
她从白茫茫的雪地走向房屋错落的地方,而且是向左走,表示她在走向回忆,寻找回忆。
走向未知。
在寻找的过程中渐渐失去自我。
之后知道了这是渡边博子在参加男朋友藤井树的周年祭。
这是日本特有的东西,也是雪白的像是新娘子,表现出渡边博子此时内心的悲伤这是男藤井树母亲对渡边博子说的一段话,整个说话过程是从镜子里看见的她的面部,镜子里的物体都是虚的不真实的,在这也表现出她所说的话的不现实与不真实,一切都是虚的。
渡边博子进了男藤井树曾经生活过的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明亮的窗户,外面仍然是皑皑白雪,然后是几幅山的风景画,,让人能够更加了解到男主人公藤井树的性格以及爱好。
相当于间接地介绍了男主人公藤井树这个人物。
她在他家中看到了男友藤井树的毕业纪念册,看到了她最爱的人滕井树的名字,怀念的她偷偷的把名字记了下来,她先要将地址写在手掌上,继而改变主意写在手臂内侧,构成可一种写在自己的身体上,写在自己的隐秘中的视觉呈现。
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特征分析
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特征分析作者:孙佳希来源:《戏剧之家》2015年第21期【摘要】作为日本青年导演中的代表人物,岩井俊二的作品以影像清新独特、感情细腻丰富著称,被誉为日本电影界描绘青春的“映像作家”。
从电影《爱的捆绑》开始,他接连拍摄了《情书》《梦旅人》《燕尾蝶》《四月物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花与爱丽斯》等作品,将日本的青春电影发展壮大。
本论文试图从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特征入手,探究其独特风格及研究价值。
【关键词】岩井俊二;女性主义特征;青春性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114-02一、岩井俊二电影的女性主义倾向纵观日本导演岩井俊二从1994年到2004年的电影作品便不难发现,从他的首部电影《情书》到《花与爱丽丝》,其电影中的第一主角几乎全是女性并且也都是表现女性角色在生活中的种种境遇。
而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女性角色虽不是第一主角,但也同样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有很多人把岩井俊二的电影看作是女性主义电影。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的杨慧教授做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文化素质讲坛时详细解读了女性主义电影,她认为只有传播女权主义立场的电影才是女性主义电影,而涉及女性题材的剧情片或者一般女性导演拍的“女性电影”则不包括在内。
女性主义电影的几个特征是:颠覆父权霸权的女性女权主义视角、关照女性生活和议题内容、建构新女性意识和形象等。
[1]因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即岩井俊二的电影风格是女性化的,他的电影虽不属于女性主义电影,却具有一定的女性主义特征,其中的女性形象,已成为了主导其作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也成为了我们在关注或研究岩井俊二的作品时不可忽视的一个元素,其电影具有女性主义的倾向。
本文尝试从女性主义特征这个角度对岩井俊二的电影进行深入分析。
二、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特征毫无疑问,青春性是岩井俊二的电影最重要的一个特征,青春的美好与残酷始终贯穿于岩井俊二的电影,这也是岩式电影永恒的主题。
《情书》影评分析范文
电影《情书》的影评分析范文东方式的电影构思——由日本影片《情书》引发的思考近年来,被日本电影评论界称为“日本新电影的旗手”的岩井俊二引起世人瞩目。
特别是1995年他的爱情影片《情书》,不仅在日本引起了空前的轰动,而且获得了东南亚乃至欧美的好评。
在同年的横滨电影节上,一举夺得了年度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两项大奖。
影片《情书》的魅力何在?岩井俊二自己说他只不过是在影片中加入了许多个人化的东西。
所谓“个人化”,我以为既是他的个人艺术风格,也是民族心理、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东方式的电影艺术构思.本文拟从《情书》的结构方式、情感表达和人生感情三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细密的蒙太奇结构在世界各国的许许多多爱情影片中,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故事早已司空见惯,形形色色。
有的直率倾情,有的明争暗斗,有的成人之美,有的夺人所爱,或悲或喜,亦悲亦喜,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故事尽管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其中的共同点是:铺陈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历程.然而,岩井俊二的《情书》却独辟蹊径,在众多爱情影片中脱颖而出。
其实,严格地说,《情书》算不上爱情片,因为影片中三个男女主人公都没有真正相爱过,所谓“情书”也不是其中一对男女主人公互诉衷肠的书信,而是通过两个女孩之间的通信唤起回忆的媒介。
那么,《情书》用什么打动了不同国界的千百万观众呢?这正是岩井俊二东方式电影构思的秘密所在.《情书》的叙事文本很简单:处于青春萌动期的男中学生藤井树深深地暗恋着与自己同姓同名的女孩藤井树。
尽管他这种纯真的感情很强烈、很执着,但却始终不曾向她表白过,只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以恶作剧的形式透露出一丝丝内心的隐秘。
而女藤井树全然未觉,根本感受不到他的爱恋。
中学未毕业,男藤井树内心埋藏着那种青春的暗恋情愫转学来到了另一座城市,认识了另一个叫博子的女孩。
博子的相貌、气质与女藤井树几乎一模一样,于是,男藤井树便把对女藤井树的爱恋倾注在博子身上.后来,男藤井树在一次爬山中,意外坠山身亡。
探析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
探析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摘要] 岩井俊二是当代著名日本导演,是“日本新电影运动”中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细腻、唯美婉约,渗透着青春忧伤的气息,又透射出主人公、投射出导演对青春、对世界、对生命的探索与思考。
他凭借着《情书》《梦旅人》《花与爱丽丝》等作品享誉世界影坛。
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多以女性为主角,故事看似平淡,却充满了耐人寻味的灵性和对生命旅途的思考。
本文以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这些女性的人物特点和艺术色彩,从而进一步探索岩井俊二的电影创作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岩井俊二;电影艺术;女性《烟花》《情书》《燕尾蝶》《梦旅人》《四月物语》《花与爱丽丝》……看到这些作品的名字,我们就如同走进了导演岩井俊二的电影艺术历程,一片花的海洋。
岩井俊二是当代著名日本电影导演,是“日本新电影运动”中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细腻、唯美婉约,渗透着青春忧伤的气息,有透射出主人公、投射出导演对青春、对世界、对生命的探索与思考。
岩井俊二的电影标志是他影片中的女性。
无论是《烟花》中的芥子、《情书》中的渡边博子、《四月物语》中的榆野卯月、还是《花与爱丽丝》中的荒井花与爱丽丝,她们没有让人瞩目的传奇经历,但是她们普普通通的存在、简单快乐的成长幸福以及青春生命中透出的黯淡与忧伤,都能够充分散发出让观众深深着迷的魅力,从而陷入故事,陷入到那如烟花、如情书、如春雨、如飞蝶、如花朵一样的青春生命中去。
这就是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也是他作品中十分重要的艺术存在特点和魅力。
探析和挖掘岩井俊二电影艺术中的女性,更深一步走进岩井俊二的电影艺术世界,就如同走进艺术之花、生命之花的海洋。
岩井俊二电影艺术中的女性走进岩井俊二的电影艺术世界,品味和观察其中的故事和女性,我们能够发现和感悟,其中的许多故事、许多人物,并非传奇十足、并非扑朔迷离,就如同是我们身边的故事和人物,但她们是如此震撼,如此能够融化和沉醉我们的心灵。
这就是生活的力量、生命的力量,也是女性独有的力量,这些力量都通过岩井俊二的电影艺术得到充分地表现,通过细腻的视觉语言得到升华。
岩井俊二电影中的美学特征
岩井俊二电影中的美学特征作者:高照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28期摘要:关于日本导演岩井俊二,他被誉为最具潜质的新近“映像作者”,其作品大多在美妙的青春下蕴意着残酷的社会现实,简单故事下却又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感情与无奈,在他的带领下日本掀起了又一轮影响深远的新电影运动。
本篇文章通过对岩井俊二其二十年跨度内具体电影作品进行相应的分析,从电影的摄像与剧情的两个角度出发来鉴赏并分析其中存在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岩井俊二;电影摄像;电影剧情;美学特征一、岩井俊二影片的摄像美学画面的简约唯美主义,是岩井俊二影片给观影者最直接的感受。
岩井俊二的影片在拍摄时经常采用高爆+逆光的手法,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手摇镜头,再配以相应长镜头场景进行叙事。
这种拍摄手法会带给人以明亮清新的视觉印象:单纯却又不失美好,唯美中却又带着不同于现实中传统的视觉感受,把观众代入其所想营造的“童话世界”当中,而这种影像模式也就是所谓的“小清新”风格。
这种风格多用于当下MV、短视频的制作之中,内容时间较短且表现的较为单一,能够如同岩井俊二这般完全浸和其中于电影之中的导演确实少之又少。
他的整部电影就像一副优美的画卷,充满的青春的热情和活力,甚至任意挑出其中的一帧都可以细细欣赏。
同时在选角方面青少年一直是他关注的重点,“青春”、“美好”两者的有序结合令其電影中的人物形象更显真实与鲜活,跨越了现实与虚幻的隔阂,给予观众一种明知是不真切的剧情却依旧怡然观看的视觉感受。
而且在他电影作品中,构图色彩相对比较单一,大部分场景采取的一些相对浅的色调与人物相衬,凸显人物的活力与对未来生活的美妙憧憬,如梦似幻却又有真实的痕迹可寻。
在他最广为人知的电影《情书》(1995)中,女主角渡边博子的出场即是如此,素白的雪中世界只有穿着蓝色大衣的她在孤独徘徊,清冷又凄切,配合着手摇镜头显示出她蹒跚坚定的脚步,留下了一连串深浅不一的脚印,用来凸显出画面的真实感。
这样的摄像风格基本渲染出了岩井俊二影片中人物的经典形象,单调、随和、朴实加上不可撼动的坚持,表面上平淡的脸上在内心也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想法和追求,点滴生活中的细节也在凸显着人物内心的不安与挣扎。
岩井俊二电影艺术风格研究
岩井俊二电影艺术风格研究日本著名导演岩井俊二,以其独特的电影艺术风格,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含蓄与内敛融入唯美的画面和浪漫的情节中,为观众呈现了极具吸引力的电影作品。
他的电影不仅展示了纯爱至上的爱恋,更是将唯美浪漫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在岩井俊二的电影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他对纯爱至上的强烈追求。
他的电影主角总是用一种内敛的方式表达爱情,这也符合日本传统文化中认为最高尚的爱即是隐忍不发的爱情理念。
例如,在电影《情书》中,两个主角在书信中逐渐深入了解,彼此相爱,但他们的表达方式却是含蓄而内敛的。
这种独特的爱情表现方式,既符合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爱情理念,也展现了岩井俊二对纯爱至上的追求。
岩井俊二的电影风格延续了传统日本文化中的含蓄与内敛,他用唯美的画面、浪漫的情节将埋藏在主人公内心多年的情感描绘出来。
例如,在电影《花与爱丽丝》中,他用极其细腻的镜头语言和优美的配乐,描绘了少女花与爱丽丝之间唯美的友情与浪漫的情感。
而在《情书》中,他则通过雪景、书信等元素,营造了一种既浪漫又感人的氛围。
除了纯爱和浪漫,岩井俊二也在电影中展现了另类的情感。
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他展现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挣扎与情感变化。
这种另类的情感表现方式,使得他的电影更加真实而贴切。
岩井俊二以其独特的电影艺术风格,将纯爱至上、唯美浪漫以及另类情感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他的电影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深受观众喜爱。
在当今物欲膨胀的时代,他的电影作品更显弥足珍贵,耐人回味。
岩井俊二是一位日本著名导演,他的电影作品风格独特,充满诗意,常常呈现出一种唯美、伤感的美学风格。
他的作品涵盖了爱情、成长、社会等主题,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多面性。
本文将以他的代表作《情书》为例,详细分析他的电影艺术风格。
岩井俊二的电影艺术风格独特,他擅长运用镜头语言和音乐来表达情感,同时注重画面色彩的运用,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角色塑造方面,他倾向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通过角色的情感经历来反映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
论岩井俊二电影的艺术特征
论岩井俊二电影的艺术特征岩井俊二,一位日本著名的导演和作家,他的电影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他的作品不仅以唯美浪漫的拍摄手法和纯爱至上的题材闻名,还展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含蓄与内敛。
本文将通过分析岩井俊二电影的艺术特征,来阐述他如何将纯爱、青春与日本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独具魅力的电影世界。
岩井俊二的电影作品经常以爱情为基调,他的纯爱系列电影如《情书》、《四月物语》和《花与爱丽丝》等,不仅在日本,更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和喜爱。
这些电影中的爱情是干净而清澈的,让观众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在《情书》中,两个藤井树的相恋,女主角的羞涩与温情,男主角的潇洒与帅气,这些简单而真实的角色设定让人心生共鸣。
岩井俊二在处理青春的回忆中加入了怀旧情结,通过少男少女的视角展现出每个人心中都曾有过的青春过往。
这样的爱情真实而贴切,无论是阳光灿烂的一面还是青春的苦涩与挫败,都被他巧妙地融合在电影之中。
岩井俊二的电影风格延续了传统日本文化中的含蓄与内敛,他以唯美的画面、浪漫的情节描绘出主人公内心深藏的情感。
在岩井俊二的电影中,主人公几乎不会直接对爱情进行自我表达,而是通过镜头语言、故事情节让观众感受到爱情的甜美、真切与浪漫。
在电影《情书》中,男女主角双方埋藏心底多年的爱恋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四月物语》中,榆野子卯月淹没在大雨中的真情告白;在《梦旅人》中,精神病人小伍为心爱的姑娘在垃圾堆里捡出的玩具等情节都展现了岩井俊二电影的浪漫情怀。
这些被埋没的爱情,像极了每一个人都曾经历过的初恋。
随着光阴的沉淀,将最美好的爱幻化成最深切的记忆,挥不掉,抹不去,就在心底最深处的某个角落。
岩井俊二在电影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的日本传统文化元素。
他的电影不仅展示了日本独特的文化魅力,也通过细腻的手法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情书》中,导演通过两个藤井树的爱情故事,展现出日本传统文化的内敛与含蓄。
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表达方式非常隐晦,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特征。
情书电影赏析
篇一:日本电影大师岩井俊二电影《情书》课件解析情书导演编剧:岩井俊二演员:中山美穗藤井树/渡边博子丰川悦司秋叶茂柏原崇男藤井树酒井美纪.少女藤井树上映日期:日本 1995年3月25日《情书》是岩井俊二指导的第一部在电影院公映的剧情长片,上映后立即在日本等各国引起轰动,至今仍然有着简单纯净的艺术内涵,成为九十年代最为脍炙人口的日本爱情文艺片。
其它作品:《燕尾蝶》《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梦旅人》《烟花》、《爱的捆绑》1.唯美含蓄的爱情故事。
影片其实是在讲述两个故事,一个是博子怀念死去的未婚夫藤井树,又要面对善良的老师的追求,她处于失去爱喝被爱的矛盾境地,只好借助死去的未婚夫来寄托哀思;另一个故事时讲述中学时期的暗恋。
通过一场误会,逐渐揭示了三个人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也将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的暗恋呈现出来。
这个暗恋是在影片最后才揭示出来的,也就是那封女藤井树没有勇气寄出的信。
由此导演揭示出男藤井树真爱的是少年女藤井树。
而他对于博子的爱只是一种无法实现的暗恋的寄托。
两段爱情中,博子的爱浓烈深沉,藤井树却如此内敛羞涩。
影片以以含情脉脉的笔触舒缓地展现了两段可贵的爱情。
女主角博子对藤井树的眷恋,两个藤井树之间朦胧的情感,这两段爱情都没有由于藤井树的意外死亡而枯萎,而通过细腻感人的影象深深地印在心里。
是女藤井树的回忆让博子终于走出了自我情感的深渊,也是博子让藤井树了解到从未深究过的记忆中的自己。
彼此照亮却从未相逢,似乎没有人为她们遗憾。
在影片中两人已然融为了一体,成为爱与记忆的印象。
主题:爱记忆与遗忘孤独和离丧2.一人饰演两个角色的精妙之处。
影片成功的让一个演员扮演两个不同的角色,而这两个角色是结束影片主题的关键。
通过成年女藤井树和博子极为相似的长相,来表现中学时期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的暗恋。
3.对岁月的怀念在精心描绘爱情的同时,岩井俊二还着意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追忆。
尘封的爱情和青春在主人公的回忆中逐渐清晰、复活。
用影像书写青春——试析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电影的视觉风格
用影像书写青春——试析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电影的视觉风格摘要:岩井俊二的电影极具个人特色,凭借多年来拍摄mv、广告和电视节目的经验,加上在文学、音乐和绘画方面的造诣,使他对各种影像形式熟悉精通,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觉风格。
关键词:岩井俊二; 视觉风格; 青春影像岩井俊二,日本电影导演,作家及记录片导演,被中国的影迷称为“日本王家卫”,被誉为日本最有潜质的新近“映像作家”,他是日本新电影运动旗手,不但继承和发展了日本电影画面一贯的优美、色彩清新的传统,还加入了西方现代电影的多种因素,以“影像清新独特、感情细腻丰富”著称,成为日本年轻一代导演中的佼佼者。
一、色彩的使用岩井俊二的每一部影片都有其主打的色调:《情书》以白色为主;《爱的捆绑》以橘红色为主;《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以黑色为主,《花与爱丽丝》以紫色为主,《梦旅人》以幽蓝为主,这一切都与主题的表达有关。
除了运用主打色调外,岩井俊二还善于运用色彩之间的对比来向观众暗示一种情绪。
在《情书》的开头,是雪的白与渡边博子的一袭黑衣之间的对比,黑与白的对比强烈的表达出了博子此时此刻的心情:孤独、哀伤。
还是在《情书》之中,秋叶让博子向大山喊话的那一段,也是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不过这时与白雪相映衬的不再是那种令人忧伤的黑色,而是十分醒目的红毛衣。
这时给观众的感觉已经不再是孤独、哀伤,而是幸福,甚至略带一种欢快的情调。
这是因为博子已经从男藤井树死亡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将要与秋叶开始一段崭新的感情。
在岩井俊二的影片中对冷暖色调的搭配也与影片的情绪起伏结合在一起。
以《花与爱丽丝》为例,在花去参加社团那场戏的开始,是用花的主观视角来表现这一场景的:落日的余晖从窗户上斜照进来,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片橘黄色的色彩中,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这是从花的视角拍摄的,展现了花的内心感受:她是带着希望来参加社团的,目的是通过加入社团来接近宫本。
但是在室外,尤其是当花与宫本、爱丽丝与宫本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是以绿色或蓝色的色调为主,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暗示出了他们之间青涩的爱情。
[电影情书的人物分析]电影《情书》赏析
[电影情书的人物分析]电影《情书》赏析[电影情书的人物分析]电影《情书》赏析篇一 : 电影《情书》赏析白色温情电影《情书》是日本新锐导演岩井俊二的经典代表作。
整部影片就像一首清新淡雅的抒情小诗,抒写了一部极具东方文艺气质的回忆录。
影评的主要内容是:少女渡边博子因为思念两年前亡故的未婚夫,偶尔获得一个地址,便抑制不住思念,给他寄去了一封问候信,不料却有了回音。
喜出望外的博子一打听,回信人跟她长得一模一样,是位年轻漂亮的姑娘,而且跟他的未婚夫同名同姓,更巧的是,两个藤井树还是同班同学。
于是这两位少女开始了频繁的联系,从而开启了另一段爱的尘封往事。
一、酸涩的回忆意外的收获回忆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或是幸福的,或是酸涩的。
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记忆。
《情书》以唯美的镜头和真诚的视角,含情脉脉地展现了两段单纯的感情。
光阴的深处,我们依旧在那些泛黄的褪色旧照片上看到了少年人曾经执着的心意,感动着那份绵延不绝的暗恋情愫。
在这部关于回忆的电影里,导演对线索的成功把握,超越了时空界限,再现了曾经发生在两个少年人身上的故事。
女藤井树在一遍遍的回忆之中,记录下了她和男藤井树在中学时代的点点滴滴,这些在当时看来备显尴尬的琐碎回忆,加深了女藤井树对男藤井树的了解,重新审视了过去的经历,为自己曾经遗落的宝贵财富找到了心灵的居所。
博子在这段回忆当中认清了自己竟然是男友初恋对象的一个替代品。
在不懈的认证和伤口的愈合过程中,慢慢剥离了对男友念念不忘的眷恋,在沉痛的缅怀和刻骨的思念里,逐渐摆脱记忆里男藤井树的影子,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现实生活中的秋叶。
当女树最后看到夹在《追忆逝水年华》中写有“藤井树”名字并画有自己肖像的卡片时,不禁眼泪盈眶,她敲下了描述这段情景的文字,却终究没有发出去,因为这个时候她明白,这是完完全全属于她的记忆了。
一个原本想占有更多的回忆,却通过记忆得到了忘却的解脱;一个似乎懵懵懂懂早已忘却,却在回忆中收获了最珍贵的记忆。
浅析岩井俊二影片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岩井俊二是日本电影届的杰出人物与代表人物之一,这种独一无二的创作风格使他很快在人才辈出的日本电影人中立住脚跟。
此文以岩井俊二作品中的女性作为选题,其目的是为了探究其钟爱女性形象塑造的原因以及他的作品中创造出了怎样的女性形象。
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是在属于导演自身的独特创作背景下形成的,岩井俊二的成长经历以及整个文化传统形成了他独特的“岩井美学”,他将女性角色划分为了不同的类型,关注少女的成长历程并对其投入人文主义的关怀。
纯爱与残酷贯穿岩井俊二的电影风格,但不管是哪种风格,他都希望女性们成长,完成自己华丽的蜕变。
关键词:岩井俊二;电影艺术;女性“文化反映出‘国情’与‘国民性’,日本文化就是日本人,因此在研究日本传统文化时,不仅要找寻决定性的物质因素,更要探讨起关键作用的精神因素,不是只得出抽象模式,而且要发现具体典型。
”[1]岩井俊二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受他本人经历以及汲取日本民族文化营养双重影响后,予以纸上塑形以及影像化表达的结果。
他的作品完整地反映出了日本人真实的生活方式、情感传达、审美模式以及思维取向。
当然,这也与其一直以来的成长历程有着深切的关系。
许多导演可能导完现代的,下一部作品就是古代的,可是岩井俊二却十分钟爱现代题材,描绘出了一个“现代日本的青春”。
[2]岩井俊二生于1963年,他一出生,日本就已然较为现代,灾后重建等诸多事宜已经解决完毕,日本从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从一个战败国到后来的发达国家、经济强国只用了短短数十年,可以说日本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
年轻的岩井俊二刚好赶上了九十年代的“黄金期”,从1994年凭借电视短片《爱的捆绑》获得柏林电影节的NETPAC奖后便开始了他的创作之路。
古代日本十分崇拜自然,这或许也与他们国家所处大海上的一座小岛这一地理位置有关,自然的力量太过于强大,海啸、台风、地震诸如此类的这些灾害非常多,所以日本人认为人只是大自然中最为渺小的一部分,要敬畏神明,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情书》电影风格分析
《情书》电影风格分析1. 引言电影《情书》是一部于1998年上映的日本爱情电影,由岩井俊二执导,松隆子和濑户朝香主演。
该电影以其深情细腻的剧情、精心构建的角色关系和传达的情感而广受赞誉。
本文将对《情书》的电影风格进行分析,探讨其表现手法、美学效果和与其他电影的比较等方面。
2. 剧情概述《情书》讲述了两位高中生,被追求者误发的一封情书引发了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濑户朝香饰演的女主角,藤井莉香子,是一位内向害羞的女孩,她对这封情书产生了兴趣,并怀着好奇和期待去寻找情书的作者。
而松隆子饰演的男主角,宫泽健一,一开始对藤井莉香子并没有特别的感觉,但在接触之后逐渐对她产生了情感。
两人之间的关系像一封封情书般温柔而动人,穿越了时光和空间的限制。
3. 表现手法与美学效果3.1 叙事方式电影《情书》采用了多个时间线交织的叙事方式,通过回忆和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角色之间的情感变化和成长。
这种叙事方式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和触动,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3.2 色彩运用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柔和色彩,如灰蓝色、柔和的粉红色等,营造出了浪漫而温暖的氛围。
色彩的运用让观众感受到了爱情的细腻和甜蜜。
3.3 镜头语言电影中运用了许多近景镜头和特写镜头,突出了角色的情感表达和细节。
同时,还采用了大量的缓慢镜头和富有节奏感的剪辑手法,增加了观影的紧张感和吸引力。
3.4 音乐选用电影中选用的音乐也是其美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烘托了情感的高潮和低谷,拉近了观众与角色之间的距离。
4. 与其他电影的比较4.1 与《海上钢琴师》的比较《情书》和《海上钢琴师》都是以爱情为主线的电影,但它们表现出的风格和情感是有所不同的。
《海上钢琴师》更加奇幻和梦幻,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情书》则更加注重角色之间情感的培养和发展。
4.2 与《罗马假日》的比较《情书》与《罗马假日》也是一对经典的爱情电影。
两部电影都叙述了一段穿越时空的爱情故事,但《情书》更注重情感的纯粹与深入、角色的内心变化,而《罗马假日》则更轻松幽默、浪漫快乐。
精神分析视域下对电影《梦旅人》女主人公的解读
名作欣赏 / 影视观察 >精神分析视域下对电影《梦旅人》女主人公的解读⊙黎瑶[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重庆 400715]摘 要:岩井俊二执导的作品《梦旅人》于1996年上映,获柏林电影节记者评审委员会奖。
影片不仅在内容层面上关注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更在思想内涵上涉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而影射大众。
本文试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女主人公可可进行解读,并探究该形象背后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梦旅人》 岩井俊二 精神分析 本我 镜像岩井俊二执导的作品《梦旅人》于1996年上映,获柏林电影节记者评审委员会奖。
影片以精神病患者为题材,通过刻画三个少年精神病人形象来表现生命的脆弱与现实的残酷。
作为“歌咏青春的映像诗人”,岩井俊二关注青春的黑暗面,注重表现成长主题,《梦旅人》的女主人公可可与其作品中的众多女性形象相似,以青春期心理的矛盾化为共同特征,她的病态也折射出现代人精神状态的危险一面。
一、自我中心主义与本我的化身自我中心主义,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概念,指婴儿根据自己的主观印象与情感去判断和理解事物、情境、同他人的关系等,就青少年而言,自我中心主义表现为这一群体高涨的自我意识。
影片中,女主人公可可坚信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及起源,试看电影中第一次谈及世界末日时她的叙述:“我知道世界末日是什么时候,就是我死的时候。
地球从我出生后便开始,所以我死时地球也一起灭亡。
”可可认为世界因她的诞生而诞生,也将随着她的消亡而走向消亡,其对自我的偏执认知以及对世界的独特阐释,可被看作是自我中心主义的典型表现。
可可是自由的,不受任何规则的约束,倾向于按照主观意愿行事。
在精神病院肃穆洁白的氛围里,她从头到脚的黑色装束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在她来到精神病院之前,卷毛和小悟的“探险”仅限于爬上围墙眺望远处的风景,或是短暂地行走一段距离。
当两人像往常一样在医院与外界的围墙交界处迟疑片刻,继而原路返回时,可可毫不犹豫地以轻盈的步伐跨了过去,甚至奔跑起来。
岩井俊二青春类电影中女性关系的呈现分析
第13卷第14期 Vol.13 No.14 2022年7月 July 2022一、概述在现实类题材电影中,青春类电影凭借其情感共鸣强、记忆共享程度高等特质,在各个年代的电影版图中均占有一席之地。
以我国为例,青春片在近60年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前,青春电影的内容主要服务于意识形态,到80年代则开始表达真挚理想主义的质朴青春记忆,21世纪初迎来青春片投拍热潮期,市场机遇与观众的需求使青春类作品在2013年至2017年呈现出快速井喷的态势。
但超载的产量也带来了创作的快餐化与同质化。
2017年,国内青春片产量高达25部,但无一票房过亿[1]。
“四大套路”“霸道总裁配‘傻白甜’”……网络上的众多调侃虽不够准确,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关影片制作水准的落后与大众的失望心理:或是片面追求情节的刺激感与极端化,或建构出乌托邦,引导观众徘徊在俊男靓女间,产生浮华而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笔者认为,以上青春片让人担忧的不仅在于情节的悬浮,更在于其女性角色及女性关系的扁平化。
影片主角一般缺乏挚友,爱情似乎成为她们生活与精神的全部支撑。
即便存在女配角,也一般被塑造为嫉妒心、虚荣心较强的恶女。
现实片中最为核心的要素——人,在部分青春片的叙事中,已经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偏移。
针对这些情况,不仅要根据国内市场化的现实加以反思,更要从世界电影史中汲取有益经验。
复盘青春片的历史,目光便会不经意聚焦那位被誉为“日本王家卫”的导演——岩井俊二。
1996年,他的剧场电影处女作《情书》在中国香港上映,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奇特的“情书现象”[2]。
作为“日本新电影运动的旗手”,岩井俊二是如何通过其影片建构起具象的女性关系,并使之真切地反映“青春”等主题的?透过对女性关系的塑造,岩井俊二对哪些命题进行了反思?当我们将视野扩大,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关系呈现,又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日本新电影运动的哪些特点?下文以其知名的青春电影《情书》《花与爱丽丝》为例,对以上问题进行具体剖析。
岩井俊二“纯爱电影”中的少女情结
岩井俊二“纯爱电影”中的少女情结作者:陈姝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08期【摘要】作为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日本新生代导演,岩井俊二自1995年创作了第一部故事长片《情书》之后,便开始了他的“青春电影”创作。
其大部分作品将故事场景选定在校园,展现青春的美好与残酷。
在他的三部“纯爱电影”(《情书》《四月物语》《花与爱丽丝》)中,具有共同点的少男少女的形象设计,实则体现了导演内心的“少女情结”,这一情结既与个人成长经历有关,实则也是日本传统文化和新兴的“少女文化”的一种体现。
【关键词】岩井俊二;纯爱电影;少女情结;《情书》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8-0004-03岩井俊二是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日本新生代导演,从1995年创作了第一部故事长片《情书》(1995),到后来的作品《燕尾蝶》(1996)、《四月物语》(1998)、《关于莉莉周的一切》(2001)、《花与爱丽丝》(2004)等,他的作品一直广受影迷的喜爱。
《情书》(1995)这部影片甚至“重燃了20世纪80年代由原田知世(代表作《穿越时空的少女》《早春物语》)、药师丸博子(代表作《水手服与机关枪》《我的夏日旅行》)掀起已逐渐褪去的青春片风潮,并从日本国内波及整个亚洲乃至欧美。
”[1]无疑,岩井俊二的影像风格在日本电影史上是一道独特而又靓丽的风景线。
他以女性为主角,却不像日本早期的电影导演如小津安二郎和沟口健二的作品将女性置于成人社会的家庭背景之下,而是聚焦少女的细腻情感与日常生活,似乎远离了日本文化中所宣扬的“贤妻良母”形象。
学界一直以来主要从岩井俊二的影像风格和美学思想入手,对他的作品进行范例式的形式解读,或对其作品中的人物和主题进行概括式的提炼和总结,而忽视了岩井俊二唯美艺术风格和人物塑造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本文试图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从岩井俊二的个性特征和生活经历入手,考察其影片创作背后的深层心理动因。
女孩·成长·孤独——解读岩井俊二《果酱短片集之阿里塔》
51纸 贵《果酱短片集之阿里塔》是岩井俊二于2002年与北村龙平执导的一部15分钟的日本短片。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孤独、思考的故事。
其情节可以说非常简单,讲述一个喜欢画画的女孩,她信手涂画在课本、试卷上的东西总是有一只小动物,女孩叫它“阿里塔”,而且只有自己的纸上存在着“阿里塔”。
她记不清楚“阿里塔”从何而来,总之,这个形象仿佛是她自己的“影子”,伴随她长大。
大学毕业,女孩开始跟人约会,在她对镜梳妆的时候,阿里塔竟然跑到了她的额头上,擦也擦不掉,她想搞明白“阿里塔”到底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它有生命吗,它会疼吗。
她从笔记本里撕下一页有“阿里塔”的纸,点燃了它,“阿里塔”被烧着了,它痛苦地尖叫着上蹿下跳,最后钻进一本厚厚的旧笔记里,变成黑黑细细的人形,蜷缩着,一动不动。
女孩由此醒悟:“可能,阿里塔就是我的灵魂,或许那天我点火的时候,我的灵魂就被烧成了灰烬。
”毫无疑问,透过这部影片,岩井俊二依旧细腻地表达了一个社会问题——个性和自我的泯灭。
影片序幕由女孩(广末凉子)的画外音独白“我不记得阿里塔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的时间,但那一定是老早以前的事了……”开始,然后是一系列的定格画面,首先出现的是一幅关于父亲的图画作品(画中只有一位父亲、一辆汽车,还有“阿里塔”),此时的画外音是“我爸爸是做汽车部件生意的,但是他曾经告诉我年轻的时候立志要当一名艺术家,这可能就是我,自从还是小时候的时候,就对画面这么感兴趣的原因吧”,其毫无疑问地呈现了“父亲”角色对女孩的深刻影响,这是女孩成长过程中欲望的开始。
而从影片开始就出现的“阿里塔”(近乎于一种鸟的形象),无疑是一种男性“菲勒斯”的能指,是从小存在于小女孩心中的欲望/自我,她的一种“他恋”。
弗洛伊德认为,性并不以个体成熟为标志,它不仅仅开始于青春期,而是在婴儿出生后不久便开始了,他认为人的性欲与生俱来,它根植于人的原始本能,性冲动在幼儿身上已经表现无疑。
这里只是借一种“性欲望”来指代女孩童年时期就已存在内心的欲望。
双女主叙事
双女主叙事作者:吕默来源:《声屏世界》2020年第11期摘要:岩井俊二是日本当代电影界独树一帜的电影导演,其诸多导演作品中,对双女主设置的偏爱是结构上的一大特征。
文章以岩井俊二的主要双女主导演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解读其中双女主设置的独特含义。
关键词:岩井俊二双女主数据库叙事“异托邦”研究目的岩井俊二是日本当代著名的电影导演、编剧,其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岩井俊二的导演作品中,双女主设置是一个突出的特点。
高频率的双女主设置在岩井俊二导演作品中该如何解读、解读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思想内核,是本研究的研究目的。
文献综述戴锦华曾利用拉康的“镜像理论”详尽分析了岩井俊二导演作品《情书》中双女主所体现的镜像关系。
通过把双女主视为一个人与自身的镜像,戴锦华挖掘出“三角恋”故事背后,关于“自恋”的一种述说。
“这个优美的爱情故事,始终可以视为一个拉康意义上的自我寓言,其中讲述着一个人和一面镜的故事,讲述着一个人绝望地试图获取或到达自己镜中的理想自我的故事。
”渡边大辅把焦点对准岩井俊二另一导演作品《花与爱丽丝》,从“游戏般的多重路线”视角,解释了双女主的“分身性”。
在渡边大辅看来,《花与爱丽丝》中的“三角恋”是一场游戏,两个女主角是游戏中的两个女性角色,男主角代表男性玩家,对不同的女性角色展开不同的攻略法。
而《花与爱丽丝》则是从女性游戏角色的视角来讲述这一故事的。
然而,目前对于岩井俊二作品中双女主叙事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单篇的总结与解读,忽略了其导演作品整体的特征,导致解读未能凸显岩井俊二个人连贯的独特性。
同时,研究往往止步于主题或结构,没有对其背后展现出的思想内核进行深度挖掘。
本研究致力于弥补目前岩井俊二导演作品相关研究中缺少宏观序列研究、缺少思想内核的深挖等不足,以其主要双女主导演作品为示例,以双女主设置为出发点,结合福柯“异托邦”的思想,对这一结构特点进行思想内核上的解读和论证。
同一女人的双重人生基于前文提及的“游戏般的多重路线”和拉康的“镜像理论”,以及导演作品文本本身,笔者对其中双女主设置的解读提出如下假设:岩井俊二导演作品中的双女主代表着同一女人的两种人生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同时期的日本电影却步入了低谷,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衰退期。
一直至上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电影显露出全面复苏的状态,伴随着“日本新电影运动”,日本电影开始在亚洲电影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逐渐将自己的影响扩散到了全球各地。
在这个过程中,岩井俊二凭借其清新却黯淡、阳光却忧伤的影像风格与细腻、耐人寻味、富有深意的诗意表达成为了“日本新电影运动”中的佼佼者,并以自己对于人生、青春、友情、爱情的思考,逐渐成为日本影坛的中流砥柱。
在岩井俊二的《情书》《花与爱丽丝》《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优秀电影作品中,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他的主人公通常为女性,并在对人物的描绘中赋予其富有深意的隐喻以及对生命内涵的探索。
本文将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些女性形象的人物角色与艺术内涵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岩井俊二电影中独具魅力的艺术内涵。
【关键词】岩井俊二;女性形象;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125-02在影片中,导演岩井俊二将他对于人生、青春、友情、爱情以及生命的探索与思索融入到了电影的女性角色中。
《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中的栖川彻子与荒井花、《四月物语》中的榆野卯月、《情书》中的渡边博子以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的久野与青猫等女性角色并不是传统男性电影中的花瓶式角色,而是一个个实实在在、拥有各自人生的年轻女性。
在岩井俊二的电影故事中,她们以强烈的主体性试图在纷扰繁复的社会与生活中找到友情与人生的意义,这种单纯的青春时光中蕴含的清新与黯淡、阳光与忧伤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观众。
一、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概述(一)岩井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内涵当我们揭开岩井俊二的电影面纱,去仔细体会其电影世界中的女性角色时,便能够感受到岩井俊二的作品中女性角色内在所蕴涵的强大力量。
在他的电影中,女性角色既非传统男性电影中那种花瓶式的角色,只提供审美上的愉悦感,而失去了叙事的推动作用,成为游离于故事之外的无关紧要的角色,也非那种超脱了女性身份的角色。
无论是《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中的栖川彻子与荒井花、《四月物语》中的榆野卯月还是《情书》中的渡边博子,她们并没有抛弃自己的女性身份,成为一种性别模糊化的角色,从而在故事中同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进行博弈甚至搏斗。
在岩井俊二的描绘中,女性自有自身独特的美与力量,这种美与力量并不需要动作场面或社会地位等表面化、名利化、符号化的外在形式去表现,而是通过简简单单的日常生活渐渐显露出来的。
可以看出岩井俊二的电影作品对于女性的观察与尊重,尤其是对于当代东方女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正是步入新时期的现代工业社会中每一位普通女性的不同侧面,岩井俊二正以多角度的视角发掘她们身上值得我们深思与感悟的人生故事与细节,如果将其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结合与分析,那将是一件宏大却又细致入微的艺术作品。
(二)电影《烟花》中的女性形象岩井俊二于1993为富士电视台拍摄了电影《烟花》,作为他早期的作品,影片充满了少年人内向而委婉的情感以及青春时无以名状的忧伤。
《烟花》凭借形散神不散的叙事方式与别具一格的影像风格受到了日本电影导演协会的褒扬,从而在同年为岩井俊二带来了最佳新人导演的奖项,也有人认为《烟花》正是岩井俊二日后的成名作《情书》的的雏形。
从已经步入社会的成年观众的角度来看,《烟花》的故事不过是在几个孩子之间的幻想、争论与苦恼。
《烟花》中的女主角奈砂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还没有开始发育,作为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女,她对于父母离婚的感触、对于周边世界的看法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幻想一直在不断地变化着,甚至看起来有一丝卑微。
然而,相较于同时期男孩子的嘻嘻哈哈,奈砂的早熟也让她开始对生活产生了新的体验,尤其是因父母间的争吵与离婚所造成的迷茫与困惑。
当奈砂发现自己与典道之间产生了难以名状的情感,她开始游离在真实与虚幻之间,进而变得恐惧与慌乱,并充满了突破这一困境的愿望。
对于青春时期的女孩来说,在成长中的改变不仅是一种对于未来生活的期望,同时也来自对未知的未来的恐惧。
奈砂是岩井俊二电影作品中年纪最小的女性角色,然而在她身上,却可以发现岩井俊二对于女性形象看法的最初起点。
二、岩井俊二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共同特征从岩井俊二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发现,青春时期女性所渴望的美好与正在面对的残酷正是其电影中最主要的一个特性,同时也是岩井俊二电影中持之以恒的主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均处在青春期,这不仅仅是她们生理上的共同特征,同时也是心理成熟时的重要节点。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消解矛盾的过渡阶段,在生理上会出现第二性征,而心理上则会出现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不自觉地同社会、学校、家长甚至同学相抵触,甚至产生反抗的行为。
这些恐慌、反抗虽然有其不成熟的一面,但同时也是每一个人摆脱母体在意识上的桎梏,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成年个体的必经之路。
对于处在这段关键时期中的女性而言,无疑会出现许多无法预测的思想与行为,这已成为岩井俊二电影作品中的重要主题。
例如:在电影《梦旅人》中,主人公可可为了确保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以及维护自身独特的唯一性而动手杀死了孪生妹妹;在电影《情书》中,渡边博子对于自己青春时期的男友藤井树久久不能忘怀,在藤井树去世多年后仍陷于其中、无法自拔;在电影《燕尾蝶》中,主人公固力果与凤蝶为了坚守两人之间的友谊,便在身上纹上了同样的燕尾蝶纹身;在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女孩津田因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迷茫而去进行援助交际;在《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中,爱丽丝和荒井花因二人互为冲突的爱情而失去了宝贵的友谊。
这些不同寻常的举动,无一不展现出青春期女性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的极端思想。
然而,岩井俊二并非对于自己影片中的女性持有漠视的态度,他的影片一直在赋予女性形象一种不同于传统男性角色的强大生命力与坚强的独立精神。
渡边博子在《情书》中虽然被动地沉陷在过去的爱情中,但当渡边博子开始追寻藤井树以往的真相时却呈现出积极、主动、坚忍不拔的精神;电影《梦旅人》中的主人公可可,在卷毛指导下坚持去发现世界末日的真相;凤蝶在《燕尾蝶》中一直以积极的精神面对失去幸福的生活,当身边人都陷于困境当中时,依然在努力奋斗,试图找回已经逝去的幸福时光;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津田诗织因迷茫而消极地去援助交际,但青猫却在被身边同学欺负、排挤的情况下一直主动用对音乐的追求去发现人生中的美好;《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中,荒井花对于爱情的追求十分坚定,而爱丽丝也执着于两个人之间的美好友情。
岩井俊二十分擅长表达青春时期的幸福与美好,但同时并不回避与之相伴的黑暗与残酷,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正因为有了美好的幸福时光,才更加突出了少男少女在成长时的残酷,而青春期的黑暗与残酷也凸显出幸福时光的可贵。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过渡阶段,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成长阶段。
成长既然无可避免,那就需要勇敢地面对当下与未来中的一切黑暗,最终成长为成熟的个体。
无论是渡边博子、固力果、榆野卯月还是凤蝶,她们都在青春时期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打击与困难,但是通过消解其中的矛盾,最终获得了合二为一的独特感悟。
三、岩井俊二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矛盾性在岩井俊二的电影作品中,其女性形象将青春的美好与残酷集于一身,这种复杂、多面的描写手法与日本民族自身的矛盾性不无关系。
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在其著名的著作《菊与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中写道:“很大程度上,日本人是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的;是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的;是既勇敢而又懦怯的;是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的;是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的;是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的;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的;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的。
他们尤其关注他人对于自己的看法,但是若果他人对于自己的恶行丝毫不了解时,他们却会被自己的罪恶感所击倒。
”可以发现,在日本民族的性格中,极端的矛盾与对立是无处不在的,这一性格特质在日本电影中也体现为不同类型的影像风格。
例如小津安二郎以传统东方文化孕育出的《东京物语》与《秋刀鱼之味》,以及北野武以“暴力美学”为思想创造的《座头市》与《花火》。
岩井俊二的电影中蕴含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但这种美好与残酷之间的分界线却不是十分明显,即便描写女性角色残酷、黑暗的心理状态或罪恶行为,岩井俊二也会通过自己所擅长的清新、细腻、唯美的画面将其描写得充满完美的神圣感,同时也会让女性角色在严肃的叙事节点表现出令人叹服的凄美之感。
岩井俊二的每部电影中都呈现出作者心中隐晦的个人感受,而其所创造的女性形象也同时充斥着作者心中的纯真与压抑、温暖与扭曲。
岩井俊二通过其女性形象所体现出的矛盾性,正是日本民族性格中矛盾与对立的真实再现。
四、结语岩井俊二于1995年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正式电影《情书》,这同时也是他的成名作。
从进入电影世界开始,岩井俊二便一直徘徊在主流与边缘的灰色地带,就如同他赖以成名的MTV式的影像风格,时而鲜明夺目,时而模糊忧伤,这种充满了矛盾与冲突的电影语言使其成为“日本新电影运动”中的领航者。
在岩井俊二的电影中,他通过其特有的女性主义视角,塑造出了许许多多具有独特风格的女性形象,从而对女性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形成了一定的推动力。
其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抛弃了传统叙事模式中将女性视为“他者”的男性主义视角,开始探索多元化的两性关系。
岩井俊二所创造的叙事风格与女性形象不但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视听感受,同时也将成为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1]张瑶.论岩井俊二的影像世界[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2]邢浒.岩井俊二电影艺术风格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3]李又芳.从叙事与呈现论岩井俊二的唯美爱情剧[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4):74-77.作者简介:胡潇,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