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抗体检测ppt课件
合集下载
自身免疫病和自身抗体检测详解演示文稿
现在是48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现在是49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IIF法检测ANA阳性常见荧光染色模型
细胞核 细胞浆 细胞骨架 细胞周期
均质型 核糖体型 肌动蛋白型 中心体型
• 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
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致 敏淋巴细胞的现象。
现在是5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基本概念
• 自身免疫病:
是指在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 自身免疫反应过强,超过了生理性自 身免疫反应的强度且持续相当长时间, 造成对正常细胞、器官的功能与结构 的破坏,呈现与此损伤相关的临床表 现及免疫学异常。
的人群中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仅为
2%,而第一级HLA--B27阳性的亲属
中,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危险性达
20%。
现在是12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家族发病率也 较高,在SLE第一代亲属中发病率达3%-5%,同胞姐妹发病率更高,特别是单卵 双胎更为常见 。在1980年的调查中35组 单卵双胎的患者中,有22组患SLE,共患 病率达62.9%,而双卵双胎8组中仅1组患 病,为12.5%。
免疫印迹法(IB):
现在是39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自身免疫病常规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
• RA:80%贫血,活动期PLT升高。 SLE:WBC,PLT,Hb均可能降底。 免疫血管炎:WBC增高。 对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的监测。
现在是40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自身免疫病常规实验室检查
现在是36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
金标免疫斑点法
现在是49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IIF法检测ANA阳性常见荧光染色模型
细胞核 细胞浆 细胞骨架 细胞周期
均质型 核糖体型 肌动蛋白型 中心体型
• 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
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致 敏淋巴细胞的现象。
现在是5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基本概念
• 自身免疫病:
是指在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 自身免疫反应过强,超过了生理性自 身免疫反应的强度且持续相当长时间, 造成对正常细胞、器官的功能与结构 的破坏,呈现与此损伤相关的临床表 现及免疫学异常。
的人群中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仅为
2%,而第一级HLA--B27阳性的亲属
中,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危险性达
20%。
现在是12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家族发病率也 较高,在SLE第一代亲属中发病率达3%-5%,同胞姐妹发病率更高,特别是单卵 双胎更为常见 。在1980年的调查中35组 单卵双胎的患者中,有22组患SLE,共患 病率达62.9%,而双卵双胎8组中仅1组患 病,为12.5%。
免疫印迹法(IB):
现在是39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自身免疫病常规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
• RA:80%贫血,活动期PLT升高。 SLE:WBC,PLT,Hb均可能降底。 免疫血管炎:WBC增高。 对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的监测。
现在是40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自身免疫病常规实验室检查
现在是36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
金标免疫斑点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检测全套课件
类风湿性关节炎
磷脂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肝病
ANCA相关血管炎
神经系统疾病
不孕不育性疾病
涉及的科室:风湿免疫科、皮肤科、呼吸内科、血液科 、肾内科、消化科、骨科、保健科、神经内科等。
抗核抗体的定义
传统定义:针对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广义定义:针对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对ANA 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核成分,而是指核酸和核蛋白抗体的总称
ANA-3G 检测项目
自身抗体 RNP/Sm Sm 特异性% 99.2 96.9 阳性率% 28.1 11.4
SS-A
SS-B Scl-70 PM-Scl Jo-1 Cenp B PCNA dsDNA 核小体 核小体 +dsDNA 组蛋白 核糖体P蛋白
92.7
96.3 99.6 99.1 99.1 98.0 98.6 92.2 97.8 95.6 98.3 99.4
美国风湿学会(ACR)立场声明
• HEp-2 细胞包含大约100 至150 种自身抗原
• 其它初筛方法仅具有少量自身抗原 (8-10)
…大约 35% SLE患者和IFT-ANA阳性患者在其
它初筛实验中为阴性结果…
建议:
• IFT-ANA仍然为ANA检测的金标准!
ANA检测
间接免疫荧光法(IFT)
2. 多数病程较长,多呈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过程; 3. 某些具有遗传倾向; 4. 多数疾病女性多于男性; 5. 多数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抗核抗体或其它自身抗体;
主 要 疾 病
分类:系统性,组织器官特异性。
目前主要的疾病包括: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 硬皮病 多肌炎/皮肌炎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白塞病 新生儿红斑狼疮 药物性狼疮 天疱疮相关疾病 慢性炎症性肠病 I型糖尿病 肺肾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ppt课件
dsDNA
SLE
Sm
SLE
SSB
SS
着丝点抗体
PSS(局限型)
Scl-70抗体
PSS(弥漫型)
AKA、抗CCP抗体
RA
Jo-1抗体
PM/DM(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
高滴度RNP抗体
MCTD
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 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
平滑肌抗体(SMA)
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
AMA(M2)
PBC
精选课件
细胞核 细胞浆
细胞骨架
细胞周期
均质型 核糖体型 肌蛋白型
中心体型
斑点型 线粒体型 波形纤维蛋白型 纺缍体型
核仁型 高尔基体型 细胞角蛋白型 纺缍丝型
着丝点型 溶酶体型 原肌球蛋白型 中间体型
周边型
颗粒型 纽带蛋白型
PCNA型
核点型(dots)
精选课件
13
斑点型(nRNP/Sm) 斑点型(SSA/SSB)
精选课件
2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实验检测
• 自身抗体 • 免疫球蛋白 • 补体 • 淋巴细胞 • 细胞因子
精选课件
3
自身抗体研究发展简史
• 1948年 Haragraves等发现 LE 细胞现象 • 1957年 Holborow等应用IIF检测ANA • 1961年 Beck等发现ANA不同荧光染色模型 • 60–70年代IIF、ID、CIE应用新的自身抗体 • 1979年 Towbin等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自身抗体 • 80年代IB、RIP应用蛋白多肽水平认识自身抗原 • 1987年DNA基因重组技术开始应用自身抗体研究 • 近十年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6
检测自身抗体常用的方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鉴别诊断
对于临床表现相似的疾病,免疫检测 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等。
病情监测与疗效评估
病情监测
定期进行免疫检测可以监测疾病的进展 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控制 病情。
VS
疗效评估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免疫检测结果的变化, 可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为调整治疗方案 提供依据。
度。
分子免疫检测
单克隆抗体技术
利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特性, 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
蛋白质组学技术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蛋白质的表 达和功能,了解疾病状态下蛋白质的
改变。
基因芯片技术
通过检测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了解疾 病状态下免疫细胞的基因表达特征。
表观遗传学技术
研究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 了解疾病状态下基因表达的调控特征。
比较其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免疫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诊断价值
01病的早
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监测病情
02
通过定期检测自身抗体水平,评估疾病的活动度和治疗效果,
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
预后判断
03
某些自身抗体与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相关,通过免疫检测可预测
疾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情况。
常见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因疾病类型而异,但常见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发热、皮疹、疲 劳等。
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 血沉、C反应蛋白、自身抗体检测等。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和是否存在 自身抗体,从而做出诊断。
02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检 测方法
对于临床表现相似的疾病,免疫检测 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等。
病情监测与疗效评估
病情监测
定期进行免疫检测可以监测疾病的进展 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控制 病情。
VS
疗效评估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免疫检测结果的变化, 可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为调整治疗方案 提供依据。
度。
分子免疫检测
单克隆抗体技术
利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特性, 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
蛋白质组学技术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蛋白质的表 达和功能,了解疾病状态下蛋白质的
改变。
基因芯片技术
通过检测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了解疾 病状态下免疫细胞的基因表达特征。
表观遗传学技术
研究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 了解疾病状态下基因表达的调控特征。
比较其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免疫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诊断价值
01病的早
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监测病情
02
通过定期检测自身抗体水平,评估疾病的活动度和治疗效果,
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
预后判断
03
某些自身抗体与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相关,通过免疫检测可预测
疾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情况。
常见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因疾病类型而异,但常见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发热、皮疹、疲 劳等。
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 血沉、C反应蛋白、自身抗体检测等。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和是否存在 自身抗体,从而做出诊断。
02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检 测方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检验详解演示文稿
临床意义
该抗体比RF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抗CCP抗体:97%,RF: 62%),而敏感性相当(抗CCP抗体:80%,RF:79%)。
抗CCP在疾病早期可出现阳性,并有很高的阳性预期值 (91%)。
抗CCP抗体在RA早期患者中的阳性率为79%,因而RA的 早期诊断并及时开始恰当的治疗对控制病情非常重要。
但在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硬皮病等) 及部分老年人RF阳性;
但RF阴性不能排除RA的诊断。
现在是36页\一共有111页\编辑于星期日
IgM型:血清中RF效价>80IU/ml并伴有严重 关节功能障碍,提示预后不良。
IgG型:滑膜液中检出IgG型RF比血清中IgM 型RF更有意义;
IgA型:血清或滑膜液中检出是RF活动的指 标之一。
1型糖尿病 SLE
现在是15页\一共有111页\编辑于星期日
5)、Fas/FasL表达异常
Fas普遍表达于多种细胞包 FasL通常出现于活化的T细胞
括淋巴细胞表面。
(如CTL)和NK细胞膜上,
也可以游离形式存在。
动物实验证明:如果
Fas基因和FasL基因发生 突变, 引起自身免疫病。
现在是16页\一共有111页\编辑于星期日
AKA是判断RA愈后的一个标志性抗体,高效 价AKA的RA患者,常提示疾病较为严重。
敏感性较低,阴性不能排除RA的诊断。 可与RF联合检测,提高对RA的诊断.但二
者很少平行出现.
现在是41页\一共有111页\编辑于星期日
三).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
1998年Schellekens和Girbal Neuhause等证实 瓜氨酸是RA患者血清中特异的抗中间丝相关 蛋白(filaggrin)抗体识别的主要组成性抗原 决定簇成分。
医学课件自身免疫病及其自身抗体的检测
表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体反响性
阳性率(%)
抗原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糖体型 主要见于SLE. 5) 着丝点型 主要见于硬皮病及CREST综合征.
3.ID或CIE 主要用于检测抗ENA抗体.所用抗原:兔胸腺;小
牛胸腺;人脾;猪脾;组织培养细 胞等提取物.
4.同位素(Farr氏法)检测
主要用于检测抗dsDNA抗体. 5.ELISA:可用于抗dsDNA;抗ssDNA;抗组蛋白抗体;
变性IgG,RANA
干躁综合征(SS)
SSA,SSB,唾液腺管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胞核成分
(DNA,DNP,RNP,SM)
酸性糖蛋白,是SLE的标记抗体。
抗Sm抗体是
胞浆成分(线粒体,微粒体)
RBC,血小板
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
细胞核(RNP)
抗n RNP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存在于多种AID 中.SLE;MCTD;SS;RA;PSS;DM/PM;药物性 狼疮等疾病.缺乏特异性.
• 检测方法:ELISA;血凝等.
4.抗组蛋白抗体
• 主要的组蛋白有H1;H2A;H2B;H3和H4. • 主要见于药物性狼疮,阳性率95%以上.也
可见于SLE(70%),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30%) 等. • 检测方法:ELISA;IF;血凝法等.
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PPT课件
抗RNP抗体 高滴度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夏普综 合征)的特异性标志(阳性率为95-100%), 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低滴度可见 于SLE(15-40%,常伴Sm抗体阳性)。 抗Sm抗体 SLE的标志性抗体(5-30%),与dsDNA 一起是SLE的诊断指标,与疾病活动性无 关,一般伴有U1-RNP抗体阳性。 抗核小体抗体 SLE标志性抗体(85%),可用于SLE的 早期诊断,与狼疮肾炎相关
免疫印迹技术(IBT)
免疫印迹技术属于膜载体酶免疫技术,其
固相载体为吸附有抗原的硝酸纤维膜。
基本原理是将从小牛或兔胸腔提取的抗原,
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按分子量大小分 离成区带,经参照对应分子量标准物质确定每 一抗原区带的分子量。然后将各抗原区带转 印至硝酸纤维膜上制成抗原吸附载体膜。
将待测血清加在已切成细条的硝酸纤维膜上, 待测血清中存在的抗体分别与硝酸纤维膜上 的相应抗原区带结合,当再加入酶标记抗人 IgG抗体后形成抗原-抗体-酶标记抗体复合物, 再加入酶的底物,出现显色反应。凡有抗体与 膜上抗原结合的位置,均会因酶促反应而显色。
抗PCNA 是增殖性细胞核抗原,是SLE的标志性抗体 (2-10%),与SLE弥散性肾小球肾炎相关, 对激素治疗敏感。 抗组蛋白抗体 多种结缔组织病中均可出现,在药物诱导 的SLE中较常见(阳性率为95%)不具有疾 病特异性。仅有此抗体阳性,而不伴有其 他ANA,则强烈支持DIL的诊断。与SLE活 动性及狼疮肾病相关。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大多数体内均可查出 较高滴度的自身抗体,因此自身抗体的检 测可帮助临床诊断,评价疗效,估计预后。 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清中出现大量自身抗 体为特征,其中与某种疾病密切相关的自 身抗体称为该疾病的标志抗体,标志抗体 的检出有助于临床医生确诊疾病,具有重 要的价值。通过大量的研究及临床资料统 计,目前比较公认的部分标志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PPT课件
教学内容
概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1
教学要求
掌握 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了解 自身免疫病的典型疾病
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原则
2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自身免疫(Auto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11
二、自身反应性T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
多发性硬化症
(Multiple Sclerosis,MS)
12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 的相关因素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 1.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交感性眼炎(sympathetic opthalmia)
13
2.自身抗原的改变 3.分子模拟
14
二、免疫系统方面的因素
1.MHC II 类分子的异常表达 2.免疫忽视的打破 3.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失常 4.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发生障碍 5.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 6.表位扩展
4
三、分 类
1、器官特异性AID
由于针对器官特异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 患者的病变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器官。
2、器官非特异性AID(全身性)
患者的病变见于多种器官和组织。
5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
一、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1、自身抗体引起的细胞破坏性自身免疫病
典型疾病: 自身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概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1
教学要求
掌握 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了解 自身免疫病的典型疾病
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原则
2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自身免疫(Auto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11
二、自身反应性T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
多发性硬化症
(Multiple Sclerosis,MS)
12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 的相关因素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 1.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交感性眼炎(sympathetic opthalmia)
13
2.自身抗原的改变 3.分子模拟
14
二、免疫系统方面的因素
1.MHC II 类分子的异常表达 2.免疫忽视的打破 3.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失常 4.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发生障碍 5.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 6.表位扩展
4
三、分 类
1、器官特异性AID
由于针对器官特异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 患者的病变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器官。
2、器官非特异性AID(全身性)
患者的病变见于多种器官和组织。
5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
一、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1、自身抗体引起的细胞破坏性自身免疫病
典型疾病: 自身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均质型
抗dsDNA抗体 抗ssDNA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histone) 抗核小体抗体(nucleosome)
周边型
可见于胶原病、PBC、CAH等患者
核点型(DOTS)
抗着丝点型
见于SLE、SS、PBC、风湿病
PSS局限型标志抗体
抗原纤维蛋白型
抗RNA多聚酶Ⅰ型抗体
仅见于5%~10%的PSS,男性高于女性
1987年DNA基因重组技术开始应用自身抗体研究
近十年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常检测的自身抗体
• • • • • • • 抗核抗体(ANA)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类风湿因子(RF) 抗角蛋白抗体(AKA)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ACLA)
仅见于硬皮病患者,阳性率为4%
抗PM-Scl(PM-1)抗体
见于重叠综合征(多发性肌炎PM /皮肌炎 DM / 弥漫性PSS )
抗Scl-70型
PSS 弥漫型的标志抗体
增殖细胞核抗原Ⅰ型
(PCNA)
SLE特异性抗体,与发生弥漫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相关
抗核糖体P蛋白(rib-P)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AMA)
酶免疫斑点法
ELISA
(Western-blot)
免疫印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示意图
荧光标记抗体
病人血清(待检抗体) HEp-2细胞 肝组织切片
IIF检测ANA荧光染色模型
细胞核
均质型 斑点型
细胞浆
核糖体型 线粒体型
细胞骨架
肌蛋白型 波形纤维蛋白型
细胞周期
中心体型 纺缍体型
核仁型
着丝点型 周边型
高尔基体型
自身免疫性疾病-医学免疫学课件1-17课件
用于检测病原体、自身抗体或肿瘤标 志物等。
用于检测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数目 和功能,以及细胞因子等的分泌水平。
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来判断机体是 否感染某种病原体或疫苗接种是否成 功。
03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机 制
自身抗原的形成与识别
自身抗原的形成
在生物体正常生理过程中,某些 自身抗原可能发生变异或错误表 达,从而形成能够被免疫系统识 别的自身抗原。
自身抗原的识别
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和B细胞能够 通过其表面的受体识别自身抗原 ,并将其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引发免疫应答。
自身免疫应答的触发与维持
触发因素
某些外部因素如感染、药物、化学物 质等可能刺激免疫系统,导致对自身 抗原的免疫应答被触发。
维持机制
自身免疫应答一旦被触发,会通过正 反馈机制不断放大和维持,导致持续 的自身免疫攻击。
免疫调节异常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 的识别出现异常,导致自 身免疫反应过度或持续发 生。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04
患病率
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人群中的患 病率较高,但不同疾病发病率
存在差异。
性别差异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性别上 存在差异,如女性更易患系统 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等。
年龄分布
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年龄 早,但也有一些疾病在老年人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01
组织损伤
自身免疫攻击导致组织器官受到损伤,引发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02
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特征,可导致组织水肿、炎症细胞浸
润等。
03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自身抗体 ppt课件
PPT课件
17
ANA检测的临床意义
PPT课件
18
• ANA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阳性率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活动期
非活动期 药物诱导性红斑狼疮(DLE) 混合结缔组织病 (MCTD)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 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PM/DM) 干燥综合症(SS) 慢性活动性肝炎(CAH) 溃疡性结肠炎(UC)
PPT课件
6
ANA
间接免疫荧 光法(IFA Indirect Fluorescen t Assay )
ENA
免疫印迹法 (IB)
Westernblot LIA
PPT课件
7
2、ANA的检测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 用核质丰富的培养细胞Hp-2细胞和灵长类 肝冰冻破片作为抗原基质。
•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ANA荧光着染强度和免疫 荧光图形。
PPT课件
5
ANA分类
根据细胞内靶抗原的理化特性和分布: • 抗DNA(dsDNA,ssDNA) • 抗组蛋白(Histone) • 抗非组蛋白(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anti-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 antibodies,ENA和抗着丝点抗体ACA) • 抗核仁(Nucleolus)
PPT课件
4
ANA分类
根据细胞内靶抗原的理化特性和分布: • 抗DNA(dsDNA,ssDNA) • 抗组蛋白(Histone) • 抗非组蛋白(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anti-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 antibodies,ENA和抗着丝点抗体ACA) • 抗核仁(Nucleolus)
《自身抗体的检测》课件
常见的自身抗体检测技术
1
ANA
全称抗核抗体,常见于结缔组织病和
ds-DNA
2
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双股DNA抗体,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
疮等。
3
SSA/Ro
SSA或Ro抗体,常见于干燥综合征和
SSB/La
4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SSB或La抗体,常见于干燥综合征等。
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诊断
治疗
可用于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诊断。 可以为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和监测。
自身抗体检测的意义和挑战
1 意义
2 挑战
自身抗体检测可以提高自身免疫疾病的早 期诊断率和准确性,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 展。
自身抗体检测的标准化、质量控制和参比 标准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解决。
结论及展望
结论
自身抗体检测已成为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工具, 在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和监测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
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自身抗体检测将越来 越趋向于高通量和个性化。希望未来的自身 抗体检测可以更好地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 供支持。
利用特殊荧光素标记的相应 抗体探测待测样本中的自身 抗体,常用于系统性自身免 疫病的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
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探测待测 样本中的自身抗体,常用于 自身免疫疾病的筛查。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利用电泳将不同大小的自身 抗原分离,再用特异性抗体 检测其中的自身抗体,常用 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诊断。
为什么需要进行自身抗体检测?
自身抗体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自身免疫疾病,并指导治疗和监测疾病的进展。自身抗体的定义和作用 Nhomakorabea定义
自身抗体(网络版)PPT课件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自身抗体的 存在,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自身抗体的治疗
药物治疗
根据自身抗体的类型和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相应的药物 进行治疗,如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等。
细胞疗法
近年来,细胞疗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 的进展,如调节性T细胞疗法、B细胞疗法等。
血浆置换疗法
对于某些自身抗体,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血浆置换疗法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去除患者体内异常的免疫成 分来达到治疗目的。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辅助诊断
自身抗体检测对于某些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具有重要意义,如类风 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 斑狼疮等。通过检测相 关抗体,有助于医生对 疾病进行确诊。
监测病情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自 身抗体检测可以用于监 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例如,定期检测类风湿 因子(RF)可以了解类 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来抗原,从而产生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的产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免疫应答过程,包括抗原递呈、淋巴 细胞活化、抗体生成等。
自身抗体的作用机制
自身抗体可以与自身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其他 组织器官,发挥免疫效应。
自身抗体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某些疾病起到预防和缓解 作用。
探索新的检测技术
结合生物信息学、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开发出更加高效、便捷的自身抗体检测技术,为临床诊断和 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加强临床应用与转化研究
开展临床试验和应用研究
将自身抗体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开展临床试验和应用 研究,验证自身抗体检测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自身抗体的 存在,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自身抗体的治疗
药物治疗
根据自身抗体的类型和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相应的药物 进行治疗,如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等。
细胞疗法
近年来,细胞疗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 的进展,如调节性T细胞疗法、B细胞疗法等。
血浆置换疗法
对于某些自身抗体,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血浆置换疗法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去除患者体内异常的免疫成 分来达到治疗目的。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辅助诊断
自身抗体检测对于某些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具有重要意义,如类风 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 斑狼疮等。通过检测相 关抗体,有助于医生对 疾病进行确诊。
监测病情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自 身抗体检测可以用于监 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例如,定期检测类风湿 因子(RF)可以了解类 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来抗原,从而产生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的产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免疫应答过程,包括抗原递呈、淋巴 细胞活化、抗体生成等。
自身抗体的作用机制
自身抗体可以与自身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其他 组织器官,发挥免疫效应。
自身抗体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某些疾病起到预防和缓解 作用。
探索新的检测技术
结合生物信息学、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开发出更加高效、便捷的自身抗体检测技术,为临床诊断和 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加强临床应用与转化研究
开展临床试验和应用研究
将自身抗体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开展临床试验和应用 研究,验证自身抗体检测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皮内或表皮下水疱形成
皮肤结构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
表皮内水疱 天疱疮: 抗桥粒抗体(桥粒芯糖蛋白1和3)
细胞与细胞间粘连
表皮下水疱 类天疱疮: 抗半桥粒抗体(BP180和230)
细胞与基底膜粘连
疱疹样皮炎: 抗tTG与抗醇溶蛋白抗体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抗VII型胶原蛋白抗体
EA 1495-4801 G
EA 1496-4801 G
desmoglein 1
desmoglein 3
*能够实现定量检测,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度、严重度相关.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
产生多种抗皮肤结构蛋白的自身抗体
靶抗原:介导表皮内棘细胞间的细胞-细胞连接以及表皮
和真皮层间的粘附
产生的自身抗体破坏连接
细胞间IgA 和 C3
Desmocollin1 (IgA), Dsg3
自身抗体的靶抗原是桥粒
寻常型天疱疮
最常见的表皮内形成水疱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发病率: 0.1-1.6 / 100,000 居民
常见于中年和老年人
约70%的水疱最早出现于口腔黏膜 (仅抗桥粒芯糖蛋白3抗体阳性)
蔓延至其他黏膜与皮肤 (抗桥粒芯糖蛋白3和1阳性)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的抗体检测
已经上市产品
IIFT
订货号 靶抗原
表皮基底膜、棘细胞桥粒 类天疱疮抗原 移行上皮 桥粒芯糖蛋白1 桥粒芯糖蛋白3 BP230gC VII型胶原NC1
基质
食管 盐裂皮肤 膀胱 转染细胞 转染细胞 转染细胞 转染细胞 转染对照细胞 转染对照细胞 BP180-NC16A-4X EUROPLUS
抗原来源
recombinant, expression in E. coli recombinant, expression in E. coli, tetramer of the NC16A domain recombinant, expression in mammalian cells, extracellular domain recombinant, expression in mammalian cells, extracellular domain
VII型胶原蛋白
Mihai, Sitaru 2007
自身抗体的靶抗原是半桥粒
大疱性类天疱疮
最常见的表皮下水疱形成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发病率: 0.3-4.3 / 100,000 人
常见于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74岁),男性多 于女性 黏膜极少受累
张力性水疱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累及皮肤和黏膜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性 疾病 两种临床类型: - 类似于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炎症类型 - 水疱及糜烂,愈合后常形成疤痕或粟丘疹
抗VII型胶原蛋白抗体
IIFT 产品
- 皮肤相关抗体 -
抗皮肤结构蛋白自身抗体
- 猴食管 抗桥粒抗体 表皮
抗半桥粒抗体
抗皮肤抗原自身抗体 - 皮肤病马赛克7 抗EBM抗体(BP180/BP230)
食管 (猴)
BP230 gC
Oesophagus epid. BM pos. BP230 gC pos.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诊断流程
初步诊断 病史及临床症状
组织学
直接免疫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
确认
ELISA/免疫印迹法(IB)/免疫沉淀(IP)
诊断
监测
ELISA/IB/IP
组织学
* Zillikens 07, special print out of Derm
水疱
组织学活检
活检部位DIF
IgG/C3
天疱疮疾病 类型:
盐裂皮肤 (猴)
BP180NC16A-4X
Saltsplit skin epid. BM pos. BP180 pos.
HEK Dsg1
HEK Dsg3
Desmoglein 1 neg. Desmoglein 3 neg.
– – – –
•
寻常型天疱疮
落叶型天疱疮
副肿瘤性天疱疮 IgA天疱疮
•
循环自身抗体:
抗桥粒芯糖蛋白(Dsg 3, Dsg 1)、 plakines, plectin
表皮粘连受损
疾病
寻常型 天疱疮 落叶型 天疱疮 副肿瘤性 天疱疮 IgA天疱疮
Mihai, Sitaru 2007
DIF
细胞间IgG 和 C3
种属
猴 猴 大鼠 EU 90 EU 90 EU 90 EU 90 EU 90 EU 90 ---
FA 1501-60
BP180-NC16A-4X
已经上市产品
已经上市产品
ELISA
订货号
EA 1502-4801-1 G EA 1502-4801-2 G
靶抗原
BP230-CF BP180-NC16A-4X
副肿瘤性天疱疮
危及生命的水疱形成性皮肤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人群
皮肤病变常伴随恶性肿瘤
抗包斑蛋白自身抗体可作为诊断的标志物
保守治疗或手术摘除肿瘤成功后抗包斑蛋白抗体水平明显 下降
类天疱疮
•
类型:
– – – –
大疱性类天疱疮 妊娠性类天疱疮 粘膜类天疱疮 线状IgA皮肤病
•
循环自身抗体:
IIF
细胞间 IgG(猴食管) >90% 细胞间 IgG(猴食管) >90% 细胞间 IgG (猴食管, 大鼠膀胱) ~ 90% 细胞间 IgA(猴食管) ~ 50%
靶抗原
Dsg3, Dsg1 Dsg1 Dsg3, Dsg1,
Plakines, Plectin
细胞间IgG 和 C3
细胞间IgG 和 C3 (基底膜 出现线性IgG和C3)
靶抗原
BP180, BP230 BP180, BP230 BP180, Laminin 5, α6β4-整合蛋白 NhomakorabeaAD-1
妊娠性类天疱疮
粘膜类天疱疮 线性 IgA皮肤病
基底膜线性 IgG
基底膜线性 IgG 和/或 IgA 和/或 C3 基底膜线性 IgA (和 C3)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 基底膜线性 IgG(或 IgA ) 和C3 症
BP180, BP230, Laminin 5, α6β4整合素
表皮下粘连缺失
疾病
大疱性类天疱疮
DIF
基底膜线性 IgG (IgA) 和 C3
IIF
表皮侧IgG(盐裂皮肤) > 90% 表皮侧IgG(盐裂皮肤) > 90% 表皮侧和/或真皮侧 IgG (或 IgA)(盐裂皮肤) ~ 50% 表皮侧,真皮侧 IgA (盐裂皮 肤) ~ 60% 真皮侧IgG(or IgA)(SSS )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