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PP)纤维的表面改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在聚丙烯纤维应用前必须经过改性处理, 改善纤维在基材中的分散性,提高纤维与基材之 间的粘结强度。
1.3改性聚丙烯纤维在增强混凝土方面的应用
纤维增强混凝土是以水泥浆、砂浆和混凝土为 基材,以金属材料、无机材料和纤维材料为增强 材料组成的一种复合材料。
纤维材料的加入,对有效抑制混凝土早期塑性 裂缝的产生,并抑制外力作用下水泥基材料中裂 缝的扩展,减少冷缩和干缩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 用。同时,对高强混凝土抗拉、抗弯、抗冲击及 韧性等性能随长度增长而变差的现象也起到极大 的改善作用,对混凝土抗渗、防水、抗冻等耐久 性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5、结论
①硅烷偶联剂处理:实验表明,利用该方法处理聚 丙烯纤维,在纤维表面上接枝了硅烷偶联剂,同 时过氧化物的分解在纤维表面上产生了轻微的刻 痕,提高了纤维表面的粗糙度。 ②KMnO4/H2SO4作为引发剂,接枝丙烯酸处理聚丙 烯纤维,在纤维表面上引入了活性基团-COOH等, 同时由于具有KMnO4/H2SO4强氧化性,改善了纤 维表面的粗糙程度。
聚丙烯纤维分子不带有极性基团,是一种憎水性材料, 粘结性和抗蠕变性能差,表面呈化学惰性。
1、2本课题的研究目地
尽管聚丙烯纤维有很多优点,但同时已存在一 些缺点:表面能低,分子链上缺少活性官能团, 而且表面疏水,以至于纤维在材料中不容易分散, 其物理化学粘结力较差;弹性模量低。这些缺点 制约了聚丙烯纤维的应用。
3、改性条件探究 3.1、硅烷偶联剂对表面改性的影响 3.1.1偶联剂种类的影响
3.1.2硅烷过氧化物丙酮溶液配比的影响
实验中过氧化物作为反应的引发剂,为了考察过氧化物 用量的影响,固定硅烷浓度为20%和30%,改变过氧化物的 用量进行试验,得到图3.1
• 从上表可以看出,与未改性纤维相比,经 改性后纤维表面的吸湿率均有不同程度的 提高,综合上述两表的实验数据,同时考 虑到经济效益,初选硅烷过氧化物丙酮溶 液配比为:硅烷含量为30%,过氧化剂含 量为0.5%。
谢
谢
KMnO4/H2SO4引发丙烯酸接枝共聚合反应机理
通过大量的对比实验发现,当体系中无丙烯酸 存在时,KMnO4的亮紫色可以持续数小时,往体 系中加入少量的丙烯酸(AA)、KMnO4与H+迅速反 应,KMnO4的亮紫色迅速消失而生成MnO2黑色沉 淀。当体系中有MnO2存在时,介质为淡黄色,当 向体系中加如H2SO4时,介质的淡黄色很快消失, 这说明体系中MnO2消失,生成Mn4+,进而生成 Mn3+或Mn2+和自由基,Mn3+很不稳定,很快生 成Mn4+和Mn2+,最终生成Mn2+,因为Mn2+在酸性 介质中最稳定。
4、结果表征
4.1纤维表面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PP纤维经几种处理工艺改性,其处理前后的表面形态如图:
4.2纤维表面的能谱分析
对未改性和改性的纤维样品的能谱分析的结果如下:
• 由上述各种改性纤维的能谱图可知,在未改性纤维的能 谱中(图3.3(a)),只可以找到C、H两种元素;对硅烷处 理的纤维进行表面分析时,从图3.3(b)中可以找到C、H、O、 Si四种元素;在接枝丙烯酸处理的能谱中,可以找到C、S、 O、K,说明纤维表面接枝上了丙烯酸(图3.3c);在硅烷 浸泡处理的纤维表面(图3.3e),可以找到C、O两种元素, 在纤维表面的局部地区还能找到Si元素,这主要是由于硅 烷在纤维表面粘附不均引起的;在图3.3(f)中,可以发现C、 O、Fe、S和一些稀有金属元素,这一点正好与SEM电镜中 一致,即纤维改性处理的工艺是在纤维表面喷镀了一些金 属元素。
2.1.3硅烷偶连剂处理
• 硅烷偶连剂是在同一个硅原子上含有两种具有 不同反应活性基团的低分子化合物;可用YRSiX表 示;其中X代表能够水解的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氰 基等,它可与具有亲水性表面的无机物反应,生 成Si-O-Si键;Y是具有反应活性的有机基如乙烯基、 氨基等,在催化剂作用下,Y能与有机聚合物发生 反应;因此,可以利用硅烷偶连剂的这种性质来 增进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粘结性能
3.1.3不同实验条件的影响
• 综合吸湿率和表面官能团含量的实验结果,以及实际工业生产来 看,确定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为20min.
3.2化学接枝条件对表面改性的影响 3.2.1高锰酸钾浓度的影响
3.2.2硫酸浓度的影响
3.2.3处理时间的确定
• 从上表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接枝率随时 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并在反应3h后随着 时间的延长而略有降低。这是由于延长处 理时间,提高了MnO2 的反应程度,使自由 基增加,增加了自由基在聚丙烯纤维中的 扩算程度,在反应后期,由于反应的终止 速率增加而使链引发速率减小。反应时间 过长使聚丙烯纤维表面溶胀程度增大,表 面蚀刻程度加剧,因此接枝率减小.结合试 验结果,反应时间应控制在3h为宜。
而反应型等离子体则参与纤维表面上的化学反应,在表 面引入特征官能团,从而达到改性目地。
2.1.2表面接枝处理
由于聚丙烯纤维无反应活性,表面接枝时需要 纤维表面进行辐射或化学处理,以产生接枝点; 根据引发方式不同,表面接枝处理可分为等离子 体表面接枝改性、辐射表面接枝改性和化学表面 接枝改性。 1)辐射表面接枝改性
聚丙烯(PP)纤维的表面改性 (材料表面与界面)
目录
1、绪论 2、改性机理 3、改性条件探究 4、结果表征 5、结论
1、绪论
1.1、聚丙烯纤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聚丙烯是一种结构规整的结晶性聚合物,为乳白色、无 味、无毒、质轻的热塑性材料,密度为0.90---0.91g/cm3, 是现有树脂中最轻的一种;它不溶于水,熔点为165℃, 燃点为590℃,耐热性能良好;聚丙烯几乎不吸水;耐蚀 性能良好,与大多数化学品如酸、碱和有机溶剂接触不发 生作用。
2、改性机理
2.1、表面改性的主要方法及其改性机理 2.1.1、低温等离子体处理
等离子体是正负带电粒子密度相等的导电气体,是有电 子、离子、原子、分子或自由基以及光子等粒子组成的集 合体。对于非反应型等离子体(如氢气、惰性气体等), 当高能粒子轰击纤维表面时,将能量转移给表层分子,使 之活化产生链自由基,自由基又进行相互反应生成表面交 联层,同时还产生表面蚀刻作用;
辐射接枝是利用辐射方法在聚丙烯纤维表面产 生自由基,再与带有亲水基团的单体发生接枝共 聚反应,从而达到对纤维表面进行改性的目地。
2)化学接枝改性
• 该方法是用化学方法处理聚丙烯纤维 表面,如用强氧化剂氧化,以在纤维 表面形成接枝活性中心,再与带有活 性官能团的单体发生交联接枝反应, 从而在纤维表面引入活性官能团。文 献报道了用过氧二苯甲酰(BPO)以及 KMnO4/H2SO4体系作为引发剂。
接枝反应机理如下
百度文库
2.2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中增强作用的机理
在混凝土硬化工程中,由于水化反应形成的结晶体产生 体积收缩以及自由水蒸发而引起的干缩都会在某个时期内 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引起混凝土内部产生微裂缝。 1963年J.P.Romualdi和J.B.Baston提出“纤维间距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思路是,混凝土内部存在不同尺度和形状的 孔缝缺陷和微裂纹,当施加外力时在这些部位产生应力集 中,引起裂缝扩展,导致结构破坏;而纤维达到一定的间 距后,裂缝通过纤维将荷载传递给上下表面,因此裂缝的 应力集中程度就缓和了,因而阻止了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①首先过氧化物游离基在聚丙烯纤维表面上引发形成活 性中心
。
S· 可为叔丁基自由基、聚丙烯自由基或其他自由基等;该反应也可 以通过链转移的方式终止。
2.1.4化学氧化处理
• 通过氧化性化学试剂或气体对纤维表面进行氧化处理, 改变纤维表面的粗糙程度或活性基团的含量,从而改善纤 维与基材之间的粘结性能和纤维表面亲水性。 • 可分为干法和湿法:干法为气相氧化法,设备简单,易 于操作,但是氧化程度难以控制,气相氧化法常用光氧化 和臭氧氧化;湿法为液相氧化,比较温和,易于控制,液 相氧化常用介质有铬酸、浓硝酸、二甲苯、KMnO4/H2SO4 等。不同介质的作用机理随有不同,但纤维表面都会产生 如下作用:腐蚀无定型区,蚀刻表面,氧化表面以及引入 官能团。
1.3改性聚丙烯纤维在增强混凝土方面的应用
纤维增强混凝土是以水泥浆、砂浆和混凝土为 基材,以金属材料、无机材料和纤维材料为增强 材料组成的一种复合材料。
纤维材料的加入,对有效抑制混凝土早期塑性 裂缝的产生,并抑制外力作用下水泥基材料中裂 缝的扩展,减少冷缩和干缩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 用。同时,对高强混凝土抗拉、抗弯、抗冲击及 韧性等性能随长度增长而变差的现象也起到极大 的改善作用,对混凝土抗渗、防水、抗冻等耐久 性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5、结论
①硅烷偶联剂处理:实验表明,利用该方法处理聚 丙烯纤维,在纤维表面上接枝了硅烷偶联剂,同 时过氧化物的分解在纤维表面上产生了轻微的刻 痕,提高了纤维表面的粗糙度。 ②KMnO4/H2SO4作为引发剂,接枝丙烯酸处理聚丙 烯纤维,在纤维表面上引入了活性基团-COOH等, 同时由于具有KMnO4/H2SO4强氧化性,改善了纤 维表面的粗糙程度。
聚丙烯纤维分子不带有极性基团,是一种憎水性材料, 粘结性和抗蠕变性能差,表面呈化学惰性。
1、2本课题的研究目地
尽管聚丙烯纤维有很多优点,但同时已存在一 些缺点:表面能低,分子链上缺少活性官能团, 而且表面疏水,以至于纤维在材料中不容易分散, 其物理化学粘结力较差;弹性模量低。这些缺点 制约了聚丙烯纤维的应用。
3、改性条件探究 3.1、硅烷偶联剂对表面改性的影响 3.1.1偶联剂种类的影响
3.1.2硅烷过氧化物丙酮溶液配比的影响
实验中过氧化物作为反应的引发剂,为了考察过氧化物 用量的影响,固定硅烷浓度为20%和30%,改变过氧化物的 用量进行试验,得到图3.1
• 从上表可以看出,与未改性纤维相比,经 改性后纤维表面的吸湿率均有不同程度的 提高,综合上述两表的实验数据,同时考 虑到经济效益,初选硅烷过氧化物丙酮溶 液配比为:硅烷含量为30%,过氧化剂含 量为0.5%。
谢
谢
KMnO4/H2SO4引发丙烯酸接枝共聚合反应机理
通过大量的对比实验发现,当体系中无丙烯酸 存在时,KMnO4的亮紫色可以持续数小时,往体 系中加入少量的丙烯酸(AA)、KMnO4与H+迅速反 应,KMnO4的亮紫色迅速消失而生成MnO2黑色沉 淀。当体系中有MnO2存在时,介质为淡黄色,当 向体系中加如H2SO4时,介质的淡黄色很快消失, 这说明体系中MnO2消失,生成Mn4+,进而生成 Mn3+或Mn2+和自由基,Mn3+很不稳定,很快生 成Mn4+和Mn2+,最终生成Mn2+,因为Mn2+在酸性 介质中最稳定。
4、结果表征
4.1纤维表面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PP纤维经几种处理工艺改性,其处理前后的表面形态如图:
4.2纤维表面的能谱分析
对未改性和改性的纤维样品的能谱分析的结果如下:
• 由上述各种改性纤维的能谱图可知,在未改性纤维的能 谱中(图3.3(a)),只可以找到C、H两种元素;对硅烷处 理的纤维进行表面分析时,从图3.3(b)中可以找到C、H、O、 Si四种元素;在接枝丙烯酸处理的能谱中,可以找到C、S、 O、K,说明纤维表面接枝上了丙烯酸(图3.3c);在硅烷 浸泡处理的纤维表面(图3.3e),可以找到C、O两种元素, 在纤维表面的局部地区还能找到Si元素,这主要是由于硅 烷在纤维表面粘附不均引起的;在图3.3(f)中,可以发现C、 O、Fe、S和一些稀有金属元素,这一点正好与SEM电镜中 一致,即纤维改性处理的工艺是在纤维表面喷镀了一些金 属元素。
2.1.3硅烷偶连剂处理
• 硅烷偶连剂是在同一个硅原子上含有两种具有 不同反应活性基团的低分子化合物;可用YRSiX表 示;其中X代表能够水解的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氰 基等,它可与具有亲水性表面的无机物反应,生 成Si-O-Si键;Y是具有反应活性的有机基如乙烯基、 氨基等,在催化剂作用下,Y能与有机聚合物发生 反应;因此,可以利用硅烷偶连剂的这种性质来 增进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粘结性能
3.1.3不同实验条件的影响
• 综合吸湿率和表面官能团含量的实验结果,以及实际工业生产来 看,确定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为20min.
3.2化学接枝条件对表面改性的影响 3.2.1高锰酸钾浓度的影响
3.2.2硫酸浓度的影响
3.2.3处理时间的确定
• 从上表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接枝率随时 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并在反应3h后随着 时间的延长而略有降低。这是由于延长处 理时间,提高了MnO2 的反应程度,使自由 基增加,增加了自由基在聚丙烯纤维中的 扩算程度,在反应后期,由于反应的终止 速率增加而使链引发速率减小。反应时间 过长使聚丙烯纤维表面溶胀程度增大,表 面蚀刻程度加剧,因此接枝率减小.结合试 验结果,反应时间应控制在3h为宜。
而反应型等离子体则参与纤维表面上的化学反应,在表 面引入特征官能团,从而达到改性目地。
2.1.2表面接枝处理
由于聚丙烯纤维无反应活性,表面接枝时需要 纤维表面进行辐射或化学处理,以产生接枝点; 根据引发方式不同,表面接枝处理可分为等离子 体表面接枝改性、辐射表面接枝改性和化学表面 接枝改性。 1)辐射表面接枝改性
聚丙烯(PP)纤维的表面改性 (材料表面与界面)
目录
1、绪论 2、改性机理 3、改性条件探究 4、结果表征 5、结论
1、绪论
1.1、聚丙烯纤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聚丙烯是一种结构规整的结晶性聚合物,为乳白色、无 味、无毒、质轻的热塑性材料,密度为0.90---0.91g/cm3, 是现有树脂中最轻的一种;它不溶于水,熔点为165℃, 燃点为590℃,耐热性能良好;聚丙烯几乎不吸水;耐蚀 性能良好,与大多数化学品如酸、碱和有机溶剂接触不发 生作用。
2、改性机理
2.1、表面改性的主要方法及其改性机理 2.1.1、低温等离子体处理
等离子体是正负带电粒子密度相等的导电气体,是有电 子、离子、原子、分子或自由基以及光子等粒子组成的集 合体。对于非反应型等离子体(如氢气、惰性气体等), 当高能粒子轰击纤维表面时,将能量转移给表层分子,使 之活化产生链自由基,自由基又进行相互反应生成表面交 联层,同时还产生表面蚀刻作用;
辐射接枝是利用辐射方法在聚丙烯纤维表面产 生自由基,再与带有亲水基团的单体发生接枝共 聚反应,从而达到对纤维表面进行改性的目地。
2)化学接枝改性
• 该方法是用化学方法处理聚丙烯纤维 表面,如用强氧化剂氧化,以在纤维 表面形成接枝活性中心,再与带有活 性官能团的单体发生交联接枝反应, 从而在纤维表面引入活性官能团。文 献报道了用过氧二苯甲酰(BPO)以及 KMnO4/H2SO4体系作为引发剂。
接枝反应机理如下
百度文库
2.2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中增强作用的机理
在混凝土硬化工程中,由于水化反应形成的结晶体产生 体积收缩以及自由水蒸发而引起的干缩都会在某个时期内 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引起混凝土内部产生微裂缝。 1963年J.P.Romualdi和J.B.Baston提出“纤维间距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思路是,混凝土内部存在不同尺度和形状的 孔缝缺陷和微裂纹,当施加外力时在这些部位产生应力集 中,引起裂缝扩展,导致结构破坏;而纤维达到一定的间 距后,裂缝通过纤维将荷载传递给上下表面,因此裂缝的 应力集中程度就缓和了,因而阻止了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①首先过氧化物游离基在聚丙烯纤维表面上引发形成活 性中心
。
S· 可为叔丁基自由基、聚丙烯自由基或其他自由基等;该反应也可 以通过链转移的方式终止。
2.1.4化学氧化处理
• 通过氧化性化学试剂或气体对纤维表面进行氧化处理, 改变纤维表面的粗糙程度或活性基团的含量,从而改善纤 维与基材之间的粘结性能和纤维表面亲水性。 • 可分为干法和湿法:干法为气相氧化法,设备简单,易 于操作,但是氧化程度难以控制,气相氧化法常用光氧化 和臭氧氧化;湿法为液相氧化,比较温和,易于控制,液 相氧化常用介质有铬酸、浓硝酸、二甲苯、KMnO4/H2SO4 等。不同介质的作用机理随有不同,但纤维表面都会产生 如下作用:腐蚀无定型区,蚀刻表面,氧化表面以及引入 官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