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专题04 地质作用与地质循环(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一二轮精品资料: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doc

高三地理一二轮精品资料: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doc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核心突破】1.地球的内部圈层2.地壳的物质循环内部圈层地壳由岩石组成的地球坚硬外壳地表至莫霍面之间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相对于其他内部圈层而言厚度很薄地幔介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圈层莫霍面至古登堡面之间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中有一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地核地球的核心部分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是液态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判断依据构造地貌实例形态岩层顺序地形成因褶皱背斜上拱中间老、两翼新山岩层上拱而成山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谷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成谷岩层下弯而向斜下弯中问新、两翼老谷成谷山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断层地垒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两侧上升块状山地庐山、泰山地堑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侧下沉裂谷、凹陷地带东非大裂谷、汾河谷地、渭河平原4.地质构造的规律与意义(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

(2)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天然气密度小,分布于背斜顶部,水密度大,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矿床位置:例如,岩层中吉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

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

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雨水容易汇集.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6)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烈度会变大。

5.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地貌特点(1)不同的区域主导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②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④沿海地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高三地理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白头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A.①岩B.②岩C.③岩D.④岩【答案】A【解析】火山口附近的岩石属于喷出型的岩浆岩。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不能有变质岩或沉积岩形成,故在物质循环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

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可知是①岩为岩浆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A.与太阳辐射无关B.只发生在岩石圈内部C.促进了三类岩石之间的直接转化D.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答案】D【解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外力作用有关,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A错;岩浆来自于上地幔的顶部,且与地球的水圈、生物圈、大气圈有联系,B错;三大类岩石中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C错;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中,通过地质作用形成了很多有用的矿物,如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产等,所以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2.读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半岛位于()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D.太平洋板块【答案】B【解析】根据六大板块相关知识:印度洋板块主要有阿拉伯半岛(图中M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和印度洋的一部分组成。

因此选B项。

【2】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A.板块生长边界B.板块消亡边界C.海洋区域边界D.陆地区域边界【答案】A【解析】依据图中板块运动方向判断,图中箭头表示板块张裂,即生长边界(图中为红海)。

因此A项正确。

【考点】读图定位能力;六大板块和边界类型判断。

3.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河谷()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答案】A【解析】根据河流两岸岩层①和②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①在②下,故①形成年代较早;根据图例可知①为页岩,其硬度比②石灰岩硬度小,更容易受侵蚀;从图示看,岩层是水平的,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河流底部有断层,故河流发育在断层上,其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形成的;从图示形态看,河谷不是“V”型,在断层上邪不宜修建水路,否则坏形成断层活动,威胁大坝安全。

高中地理_《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练习

高中地理_《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练习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练习【思维框架】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

1.通常能找到化石的岩层是( )A.花岗岩B.石灰岩C.砾石层 D.石英岩【解析】化石往往分布于沉积岩中,岩浆岩和变质岩不可能含有化石(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石英岩属于变质岩),砾石层是尚未成岩的砾石疏松层,即沉积物,还没有固结成岩,不能称作岩层。

答案选B。

(区别:砾石是按颗粒大小划分的,砾岩是按成因划分的,它是由多个砾石胶结而成,属于沉积岩。

)读右图,回答2~3题。

2.图中区域所示的板块个数为( )A.3B.4 C.5 D.63.以下对图中事物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之间地震发生概率高于②④之间B.板块挤压处⑤的地层年龄较轻C.板块消亡边界附近②地多石灰岩矿D.③附近的海域有岛弧链【解析】板块的边界是海岭、海沟或大断裂,而不是大陆边缘。

图中②③是海沟,⑤是海岭,故图中所示有4个板块(从西至东: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海岭处岩层最新,远离海岭,岩层越老,海沟处岩层最老,板块消亡边界受挤压容易发生变质作用,易形成变质岩,结合图形可知③处为安第斯山山脉,是海岸山脉而不是岛弧链。

【答案】2.B 3.A例1.读下面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板块A是,B是。

(2)图中海底地形C是,D 是。

(3)由C处到D处,海底岩石年龄越来越。

(4)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板块向下俯冲而形成,在大陆板块受挤上拱而形成。

(5)图中板块的俯冲带E又是带。

【解析】这幅图表明了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的情况和后果。

大洋板块从大洋中脊诞生,向两侧移动,遇到大陆板块的阻挡,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形成俯冲带,俯冲带向下进入软流层,重熔为新的岩浆。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而形成褶皱山脉。

板块间的接触地带凹陷为海沟,俯冲带地壳运动活跃,成为火山地震的多发地带。

【答案】(1)大陆;大洋。

(2)海岭;海沟。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1.(13分)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说出甲区的地貌类型,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4分)(2)简析甲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5分)(3)说出R河水文特征自M至N的变化特点。

(4分)【答案】(1)冲积扇。

山地河流从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以后,因坡降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部分挟带的碎屑物堆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

(5分)(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4分)(3)流量变小、流速变慢,含沙量减小、结冰期变长。

【解析】(1)河流从山地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以后,因坡降骤减,水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大为减弱,挟带的碎屑物大量堆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

即冲积扇地形。

(2)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灌溉水源丰富,地形平坦,便于耕作,土壤肥沃,有利于种植业发展。

(3)读图可以判断,R河是黄河,在M至N河段,形成地上河,缺水等流注入,河流的流量变小。

流经平原地区,流速变慢。

泥沙沉积,含沙量减小。

纬度渐高,结冰期变长。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河流不同河段水文特征变化。

2.“棋盘滩”景观位于广西田东县莲花山下的灵岐河床上,“棋盘”由一块块浮出水面的大小约1平方米的石块组成。

这是具有剪切节理的巨厚砂岩层经过流水冲蚀而成的地貌(见图)。

据此分析,“棋盘滩”的形成是()A.外力侵蚀和堆积作用的结果B.内力作用水平岩层断裂的结果C.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D.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文中图文判断:“棋盘”是受地壳水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和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属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而形成;“棋盘滩”只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并无流水堆积作用。

【考点】地壳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表现形式。

3.下图是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1.流石滩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生态系统,通常指海拔4000米以上的砾石沙石在平坦地带堆积而成。

位于雪线之下。

雪莲花是其代表的植被。

我国高山流石滩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

读图甲,回答下列各题【1】高山流石滩的成因及植被的习性为A.流水作用,需水量大B.生物根劈作用,土壤坚硬C.风力作用,抗风力强D.冰川作用,耐寒【答案】D【解析】读图,根据图中流石滩分布的海拔高度判断,分布区以上应是终年积雪的冰川地带,流水水量小,位于河流源头,流水搬运作用弱,不能携带砾石移动,A错。

只有冰川下滑过程中,携带砾石在平坦地带堆积,冰川融化后,形成流石滩。

海拔高,气温低,所以植被有耐寒习性,D对。

图中,雪莲扎根在砾石缝隙中,生物数量少,作用小,B错。

该处冰川积雪覆盖,风力作用不明显,C错。

【2】影响图乙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A.降水B.海拔C.温度D.纬度【答案】A【解析】图中流石滩分布的海拔高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根据材料,流石滩分布在雪线下,影响雪线高度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所以图示变化规律最主要因素是降水,A对。

海拔、温度、纬度是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B、C、D错。

【考点】影响雪线的因素,雪线的变化规律。

2.我国某远洋科学考察船从青岛港起航,进行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

如图,科考船途经了全球六大板块中的A.3个板块B.4个板块C.5个板块D.6个板块【答案】D【解析】科考船在整个航程中途径了全球六大板块,需要注意的是南美洲西侧南极洲板块一直延伸到赤道以北。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3.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断裂抬升、风力侵蚀B.断裂下陷、风力堆积C.断裂抬升、流水侵蚀D.断裂下陷、流水堆积【答案】D【解析】根据图例分析,该地有多处断层发育,说明先有断裂下陷过程,后来河流泥沙在低洼处不断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D对。

高三地理 核心专题突破复习课件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高三地理 核心专题突破复习课件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发生破裂
错动位移
两 体 显
大断层形成裂谷 或陡崖;断崖一 侧上升的岩块, 形成块状山地或 高地;另一侧相 对下降的岩块, 常形成谷地、低 地;在断裂带上 常形成沟谷、河 流
华山、 泰山、 庐山、 东非大 裂谷、 渭河平 原、 汾河谷 地
工程建设 如隧道通 过断层时, 必须加固; 水库、大 坝等选址 应避开断 层
解析:(1)由图可知,鹅卵石颗粒直径的大小约 为6.4cm,与之对应的河流流速为200cm/s。
(2)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搬运物质的沉积与 河流流速的快慢有密切的关系,颗粒大的、较 重的先沉积,颗粒小的、较轻的后沉积。
聚焦点一:热力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 热力环流 注意:(1)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其成因是水平方向的热量差异。
(1)判断近地面气温高低
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中等压面上凸),近地
等 面气温高;反之,气温低 压 面 (2)判断陆地与海洋,城市与郊区
的 应
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海洋。
用 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陆地
城市,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郊区,
近地面等压面上凸(高空下凹)
变式训练1:读北半球某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 (1)~(3)题。 (1)热岛效应形成了城、 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 为城郊环流,在近地面 的风又称为城郊风。A
风力沉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

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 高原的黄土)
点睛:岩层形成、变化与内外力作用
思路点拨:该题考查地质过程以及地貌对聚落形 成的影响。现实的地质过程应该是距今110万年前 ,依次形成了四个比较明显的沉积层,后来地层 受到挤压上升,形成向斜构造,并伴随断裂发生 ,沿断裂面左侧继续抬升明显,右侧相对较低区 域发育了河流,外力作用以下切侵蚀为主,由于 时间相对较长,形成侵蚀宽谷和阶地,在河漫滩 处伴随沉积。

2020版高考地理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2-4专题突破篇专题四 地质作用与地形

2020版高考地理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2-4专题突破篇专题四 地质作用与地形

[专题分析]在复习应考中,要注意掌握热点区域地形特征、岩石的形成及相互转化、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等。

在复习褶皱、断层构造的特点和成因时,学会根据岩层弯曲形态、新老关系区别背斜和向斜,熟悉流水地貌、风力地貌和冰川地貌的特点。

考向一内力作用与地貌1.内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2.板块边界与地貌3.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根据地层相互关系判断地壳运动过程(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如下图中①→②→③→④,年代越来越老。

(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

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强烈褶皱所致,这种情况下,判断背斜和向斜就需要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而不能只看岩层形态。

(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是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地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是当地一开始有沉积作用,等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4)若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

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成;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则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部侵蚀。

(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下图中⑤晚于所有沉积岩。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答案](1)A(2)A地质构造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先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断分析(1)确定岩层及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高三地理练习题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貌

高三地理练习题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貌
高考地理巩固练习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貌
(2020·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江西省龙虎山景区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属于 发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这里山块离散,呈峰林状,地势高差相对较小。读图,回 答 1~2 题。
1.下列关于龙虎山发育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甲—乙—丁 D.丁—乙—甲—丙
答案 (1)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岩浆侵入,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外力侵蚀、 搬运、沉积。
(2)热带季风气候,6—9 月是雨季,河水流量大,易搬运玉矿碎块堆积在河床上;10 月至次年的 4 月是旱季,水位低,玉石显露,便于采石。
(3)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价格。
答案 D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 1 为缅甸翡翠玉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 采玉期集中在每年 10 月至次年 4 月。清代,主要是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也称 水石,如图 2),现在则使用大型机械采掘。80%以上的翡翠原料出口中国并加工、销 售。最近,缅甸准备将翡翠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
答案 B
(2020·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纹泥是一种纹层状的沉积物,它是每年成对(一厚一 薄)沉积而成的薄沉积层,十分有规律。厚的颜色浅,薄的颜色深。浅色的粉砂层形成 于春季和夏季,这时河流携带的粗沉积物同溶解于湖里的氧同时下沉。冬季只有细的 淤泥和粘土沉积,且沉积物里的有机质在停滞的湖底不受氧化,所以形成深色的粘土 层。据此完成 6~8 题。
注:湖相即在湖泊地区出现的沉积相。
3.该地地质历史上火山的活跃期有( )
A.4 次
B.3 次
C.2 次
D.1 次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火山碎屑层有 4 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则可以判 断有 4 次火山活跃期。选 A。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讲)(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讲)(含解析)

专题4 地壳的运动规律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数是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析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因此,复习时应多结合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高考考查方向预测:1.考查内容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以热点事件或地质景观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结合岩石的成因类型或有关示意图,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结合时事工程建设、能源问题,考查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结合实例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网络构建】知识点一、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知识点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

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

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

(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

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知识讲解1.岩石(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2)分类: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与常见岩石2.地壳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右面的模式图:二、高考经典试题1.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读图,回答(1)~(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②B.③C.④D.⑤答案(1)C(2)C2.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双选)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②指搬运作用C.③指成岩作用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解析读图可知,①指向沉积岩且在此过程中有离子参与到水圈中,应为化学沉积作用;③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应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②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固结成岩作用;④由岩浆指向大气圈,应为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进入大气圈的过程。

答案AD3.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据此回答(1)~(2)题。

(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

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第(1)题,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

高考必考点6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高考必考点6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高考必考知识点6-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A .甲B .乙C .丙D .丁2、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 )A .①B .②C .③D .④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A .向斜谷B .背斜谷C .向斜山D .背斜山4、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A .页岩B .板岩C .石灰岩D .花岗岩5.下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 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

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考点精析——触及高考命题之魂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地表形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历年常考的知识点:1、 常以景观图片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因此注重对景观图的判读2、 以地表形态图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及发展的影响3、 以地质构造图为背景,考查地震、矿产开发、构造地貌、瀑布形成等4、 以示意图、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板块运动、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等。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下面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反映甲中的P地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P地河谷剖面形态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

读图回答6-7题。

6.甲图中河流()A.位于南半球,其流向为自北向南B.位于北半球,其流向为自南向北C.位于南半球,其流向为自南向北D.位于北半球,其流向为自北向南7.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湖泊水B.泉水涌出量最大的季节是冬季C.河谷处的地质构造是向斜D.湖泊为咸水湖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高三地理专题04地质作用与地质循环(详细答案)

高三地理专题04地质作用与地质循环(详细答案)

高三地理专题04地质作用与地质循环(详细答案)2020届专题04地理测试范围:地质作用与地质循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澳大利亚的神奇岩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奇观。

它是滨海嶙峋兀立的巨大黄岗岩巨石,读图完成1—3题。

1.嶙峋兀立的花岗岩居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是()A.甲B.乙C.丙D.丁2.嶙峋兀立的花岗巨岩的成因是()A.变质作用B.溶蚀作用C.岩浆活动D.风化作用3.嶙峋兀立的花岗巨岩形成主要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岩浆侵入—地壳上升—海浪侵蚀B.地壳上升—岩浆喷发—海浪侵蚀C.板块运动—地壳上升—海浪侵蚀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力侵蚀读图,回答4—6题。

4.凤凰山、仙人冲、元宝山的地质构造是()A.向斜、背斜、向斜B.断层、背斜、向斜C.断层、向斜、背斜D.背斜、向斜、背斜5.仙人冲处地貌形态形成的正确原因是()A.槽部受到张力,不易受侵蚀B.槽部受到挤压,岩石比较坚硬C.顶部受到张力作用,易受侵蚀D.岩石比较坚硬,易发生上下移动6.关于图中所在地区正确规划利用的是()A.在凤凰山上进行天然气的勘探B.在龙潭肖处一定不能建设水库C.仙人冲处一定是良好储煤炭处D.在元宝山中进行水资源的勘探排石位于辽宁大连瓦房店骆驼山海滨森林公园东部岬角处,有一排礁石伸向海中,故名排石,下图为该景区著名景点。

读图完成7—8题。

7.据图判断图示岩石类型属于()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8.图示地貌形成的原因可能是()A.风化和风力侵蚀B.风化和流水侵蚀C.风化和海浪侵蚀D.风化和冰川侵蚀下图为某地“沿110°E南北向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地质剖面的特点是()A.黄河至洛河之间为背斜B.黄河至洛河之间是受到强大挤压力而成C.北山为背斜山D.渭河是在向斜处发育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剖面黄河至渭河段总体地势南高北低B.花岗岩体中能发现岩石C.北山和秦岭岩层的成因不一样D.图示区域地貌特征主要是风力侵蚀形成某一研究时刻的水面线与河底线包围的面积称过水断面。

2020届高考地理专项训练(三)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含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专项训练(三)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含答案)

2020届⾼考地理专项训练(三)地质作⽤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含答案)2020届⾼考地理专项训练(三)地质作⽤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选择题:玛纳斯河⼭麓冲积扇是天⼭北麓规模最⼤的冲积扇,由南向北发育有F1 ~F4 四期的冲积扇,冲积扇的形成由F1 ~F4 越来越晚,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

玛纳斯河⼭前冲积扇地区曾有断层发育。

右图⽰意现在玛纳斯河⼭麓冲积扇的分布。

据此,完成1 ~3 题。

1.⽬前,冲积扇⾯积在不断扩⼤的是()A.F1B.F2C.F3D.F42.在任⼀冲积扇形成时,天⼭⼭麓地带地壳()A.持续性抬升B.间歇性抬升C.相对稳定D.间歇性下降3.F1 冲积扇在玛纳斯河左岸被F2 冲积扇完全覆盖,可推测当时玛纳斯河()A.左岸地势较低B.右岸地势较低C.河流⽔量较⼩D.位置向右岸移动位于⼴西弄江村的“天降湖”原本是⼀个⼭⾕,⼀场⼤暴⾬过后,⾕中⽔位深达20 多⽶,⼀夜之间形成了“⾼⼭平湖”,⾬季过后,⽔也没像往年⼀样消退。

⼏年后,该湖泊⽔位骤然消退,⼀夜之间⼜变回了⼲洒。

据此,完成4 ~5 题。

4.“天降湖”所在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为()A B C D5.“天降湖”突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A.泥沙淤积,抬⾼河床B.珞洞堵塞,河⽔难漏C.断层发育,形成湖泊D.暴⾬连绵,退⽔较慢扇三⾓洲是由邻近⾼地推进到稳定⽔体中的冲积扇。

辫状河流多发育在⼭区或河流上游起伏较⼩河段以及较平坦的冲积扇上,多河道,多次分汉和汇聚构成辫状。

读图,完成6 ~8 题。

6.扇三⾓洲⼀定发育在()A.河流⼊海⼝B.⼲旱地区C.河流出⼭⼝D.湿润地区7.对扇三⾓洲形态影响较⼩的是()A.河流含沙量B.⼭脚地形地貌C.⽔体中⼼地形D.沿岸风浪⼤⼩8.图中辫状河流形成的重要条件是()A.⽔位季节变化⼩,流量稳定B.侧蚀、堆积作⽤明显,河道较浅C.含沙量较⼩,流量较⼤D.地势平坦,河道稳定峙⽯岩地貌主要分布在太⾏⼭东部,是红⾊砂岩⼤断崖构成的丹崖绝壁。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四部分考前十五天倒计时第13天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课件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四部分考前十五天倒计时第13天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课件

季长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解析 第(1)题,根据题干中“遇到地表凸起部位,水流翻越阻 隔流速加快,水体变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发 生碳酸钙淀积”信息,结合剖面图可知,A处是边石坝凸起部 位最高点,当水流翻越A处时,水体变得最薄,水中的二氧化 碳逸出,碳酸钙沉积,而且沉积速度最快。选A。第(2)题,边 石坝黄白相间的纹理,说明其所在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很可 能位于季风气候区,所以①正确,②错;雨季时,河流流量大, 侵蚀力强,含沙量大,碳酸钙沉积物中混有泥沙,纹理呈黄色, ④正确;黄宽白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泥沙沉积多, ⑤正确;白宽黄窄,说明暴雨次数少,雨季短,碳酸钙沉积量 大,⑥错。选B。 答案 (1)A (2)B
(2)关于边石坝黄白相间的纹理,下列推理判断正确的是( )
①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季风气候区 ②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温
带海洋性气候区 ③雨季时,河流流量大,搬运力强,泥沙不
易沉积,纹理呈白色 ④雨季时,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含
沙量大,碳酸钙淀积物中混有泥沙,纹理呈黄色 ⑤黄宽白窄,
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 ⑥白宽黄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
2.饱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溢出地表,沿斜坡漫流时,遇到地表 凸起部位,水流翻越阻隔流速加快,水体变薄,水中的二氧 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发生碳酸钙淀积,形成边石坝。下图 是某处边石坝景观及其纵向剖面图,剖面呈现黄白相间的纹 理。进一步研究发现白色是碳酸钙,黄色是泥土。读图回答 (1)~(2)题。
(1)关于边石坝生长速度最快部位的判断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A处 因为A处是边石坝凸起部位最高点,水体最薄,碳酸钙 沉积最快 B.B处 因为B处流速最快,碳酸钙沉积最快 C.C处 因为C处受凸起部位阻挡,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 钙物质最易沉积 D.D处 因为D处位于钙化池内,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 最易沉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4讲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4讲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学案 新人教版

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专题概要】第四讲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知识体系构建】【核心要点突破】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

读图,回答第1、2题。

图1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答案】C【解析】【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运动与循环过程,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意,题干上讲: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这说明该地区的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首先是地质历史上的岩石形成,后来发生地球内部物质的上升运动,岩浆上升涌出侵入到地壳中,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即花岗岩侵入体),后来发生地壳上升运动,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然后是搬运等过程,选项C正确。

[(2010·重庆文综)图4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

读图4,回答6~7题。

6.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D背斜山7.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A.页岩 B.板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命题立意】本题借助地质剖面图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喀斯特地貌特点以及地带性分布规律。

本题基础性强,难度较小。

【规范解答】6选D,7选C,。

第6题,根据所给的地质剖面图可以看出,高速公路隧道穿过的部位,岩层向上隆起形成山地,应为背斜山。

第7题,石芽、溶洞是喀斯特地区的典型地貌,而石灰岩是发育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岩石。

页岩、板岩和花岗岩都不能发育成喀斯特地貌。

(10年天津卷文综第3题)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据图2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A.陆地相对上升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海面相对上升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海陆变迁与地壳运动。

2020届高考地理专项训练(三)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含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专项训练(三)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含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专项训练(三)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一、选择题: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是天山北麓规模最大的冲积扇,由南向北发育有F1 ~F4 四期的冲积扇,冲积扇的形成由F1 ~F4 越来越晚,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

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曾有断层发育。

右图示意现在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分布。

据此,完成1 ~3 题。

1.目前,冲积扇面积在不断扩大的是()A.F1B.F2C.F3D.F42.在任一冲积扇形成时,天山山麓地带地壳()A.持续性抬升B.间歇性抬升C.相对稳定D.间歇性下降3.F1 冲积扇在玛纳斯河左岸被F2 冲积扇完全覆盖,可推测当时玛纳斯河()A.左岸地势较低B.右岸地势较低C.河流水量较小D.位置向右岸移动位于广西弄江村的“天降湖”原本是一个山谷,一场大暴雨过后,谷中水位深达20 多米,一夜之间形成了“高山平湖”,雨季过后,水也没像往年一样消退。

几年后,该湖泊水位骤然消退,一夜之间又变回了干洒。

据此,完成4 ~5 题。

4.“天降湖”所在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为()A B C D5.“天降湖”突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A.泥沙淤积,抬高河床B.珞洞堵塞,河水难漏C.断层发育,形成湖泊D.暴雨连绵,退水较慢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辫状河流多发育在山区或河流上游起伏较小河段以及较平坦的冲积扇上,多河道,多次分汉和汇聚构成辫状。

读图,完成6 ~8 题。

6.扇三角洲一定发育在()A.河流入海口B.干旱地区C.河流出山口D.湿润地区7.对扇三角洲形态影响较小的是()A.河流含沙量B.山脚地形地貌C.水体中心地形D.沿岸风浪大小8.图中辫状河流形成的重要条件是()A.水位季节变化小,流量稳定B.侧蚀、堆积作用明显,河道较浅C.含沙量较小,流量较大D.地势平坦,河道稳定峙石岩地貌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部,是红色砂岩大断崖构成的丹崖绝壁。

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图例I~N分别代表不同岩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专题04地理测试范围:地质作用与地质循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澳大利亚的神奇岩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奇观。

它是滨海嶙峋兀立的巨大黄岗岩巨石,读图完成1—3题。

1.嶙峋兀立的花岗岩居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是()A.甲B.乙C.丙D.丁2.嶙峋兀立的花岗巨岩的成因是()A.变质作用B.溶蚀作用C.岩浆活动D.风化作用3.嶙峋兀立的花岗巨岩形成主要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岩浆侵入—地壳上升—海浪侵蚀B.地壳上升—岩浆喷发—海浪侵蚀C.板块运动—地壳上升—海浪侵蚀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力侵蚀读图,回答4—6题。

4.凤凰山、仙人冲、元宝山的地质构造是()A.向斜、背斜、向斜B.断层、背斜、向斜C.断层、向斜、背斜D.背斜、向斜、背斜5.仙人冲处地貌形态形成的正确原因是()A.槽部受到张力,不易受侵蚀B.槽部受到挤压,岩石比较坚硬C.顶部受到张力作用,易受侵蚀D.岩石比较坚硬,易发生上下移动6.关于图中所在地区正确规划利用的是()A.在凤凰山上进行天然气的勘探B.在龙潭肖处一定不能建设水库C.仙人冲处一定是良好储煤炭处D.在元宝山中进行水资源的勘探排石位于辽宁大连瓦房店骆驼山海滨森林公园东部岬角处,有一排礁石伸向海中,故名排石,下图为该景区著名景点。

读图完成7—8题。

7.据图判断图示岩石类型属于()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8.图示地貌形成的原因可能是()A.风化和风力侵蚀B.风化和流水侵蚀C.风化和海浪侵蚀D.风化和冰川侵蚀下图为某地“沿110°E南北向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地质剖面的特点是()A.黄河至洛河之间为背斜B.黄河至洛河之间是受到强大挤压力而成C.北山为背斜山D.渭河是在向斜处发育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剖面黄河至渭河段总体地势南高北低B.花岗岩体中能发现岩石C.北山和秦岭岩层的成因不一样D.图示区域地貌特征主要是风力侵蚀形成某一研究时刻的水面线与河底线包围的面积称过水断面。

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P表示()A.水流搬运B.河床风化C.水流沉积D.河床沉积10.流水作用与过水断面之间的关系是()A.侵蚀会使河床降低,缩小过水断面B.淤积会是河床抬升,扩大过水断面C.过水断面减少,流水加快,输沙能力增强D.过水断面增大,流速加快,输沙能力降低冻胀丘又称“冰丘”。

指在冻土区由于不均匀冻结膨胀作用使图层产生局部隆起而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地形。

分为一年生冻胀丘和多年生冻胀丘。

前者在融冰季节,冰丘消失,地面回复原状;后者因位于多年冻结层中,冻结层间水和层下水补给而形成,可保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根据材料完成第13—14题。

13.下列地区不会出现多年生冻胀丘的是()A.青藏高原B.大兴安岭C.松嫩平原D.阿尔泰山14.冻胀丘是寒区工程常见的一种次生病害,下列生产生活活动受冻胀丘的负面影响最小的是()A.道路施工B.管道铺设C.房屋建设D.旅游活动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广人稀,地质历史时期曾是一片浅海。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这里安装,依靠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来工作。

完成材料完成第15—16题。

15.推断大窝凼洼地的形成过程()A.沉积作用、流水侵蚀、地壳抬升、地表陷落B.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地表陷落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地表陷落D.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地表陷落16.该地架设射电望远镜除了利用天然的洼地以外,同时还考虑的因素是()A.地形平坦开阔,无地物遮挡B.地质条件保障雨水下渗,不腐蚀望远镜C.气候干燥,天气晴朗,便于夜间观测D.地质条件稳固,保障望远镜正常工作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分)下图表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地区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形成过程的异同,地表形态的异同。

(8分)(2)从整体性角度分析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联系。

(6分)(3)从地质作用方敏说明渭河平原和华北平原的成因共性。

(6分)18.(12分)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简述该区域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4分)(2)简述图中甲处湖泊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4分)(3)分析乙处易形成河流源头的原因。

(4分)19.(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具有十分优良的旅游资源,岛上的风景吸引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

印尼多地质灾害,分别在2004年12月26日、2018年12月22日发生地震,并在附近海域引发海啸。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18是02分(印尼当地时间周五),人们在室内开始晚祷时,苏拉威西岛附近发生7.4级强烈地震,引发3米海啸。

地震发生后,当地通讯系统被中断,无法收集人和预警系统。

大多数人都对地震感到震惊,根本没想过海啸会来。

印尼气象部门在28日下午6点曾捕捉到验潮仪数据,发出了3米高的海啸警报,但当地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认为该数据很“微不足道”,发布34分钟后就取消了。

(1)说明导致印尼海啸频发的原因。

(4分)(2)据材料分析2018年9月28日印尼发生海啸损失惨重的原因。

(8分)(3)请为印尼日后的自然灾害中免受巨大损失提出合理化建议。

(8分)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知识,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岩浆只能直接形成岩浆岩,丙为岩浆岩,丙、丁岩石都经过乙形成甲,则甲是沉积岩,乙是沉积物,丁是变质岩。

2.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岩石成因。

花岗岩的成因是岩浆侵入岩层形成。

3.[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过程。

先要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抬升,受海浪侵蚀。

4.[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

从图中可知,凤凰山、仙人冲、元宝山的地质构造是向斜、背斜、向斜。

5.[答案]C [解析]仙人冲地质构造形态形成的正确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受侵蚀。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利用。

凤凰山和元宝山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可在元宝山中进行水资源的勘探。

在龙潭肖可以建设水库,仙人冲是良好储油、气处,并非是良好储煤炭的地方。

7.[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所示层理构造,确定岩石类型为沉积岩。

8.[答案]C [解析]据图片材料及题干信息,判断该地貌成因为风化作用与海浪侵蚀。

9. [答案] B [解析]根据岩层弯曲程度,岩层向下弯曲,黄河至洛河之间为向斜。

向斜的形成是由于受到挤压力而形成的。

读图可看出北山为断块山(上升岩层所致)。

渭河是地堑。

10. [答案]C [解析]该剖面黄河至渭河段总体是北高南低。

化石只能在沉积岩中找到。

北山为沉积岩层,而秦岭为花岗岩层。

该剖面上部地形主要是黄土高原,其地貌特征的形成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11. [答案] D [解析]过水断面减小,流速就会加快,输沙能力加强,河床侵蚀就严重,所以P表示河床侵蚀。

12.[答案] C [解析] 侵蚀会使河床降低,扩大过水断面,A项错误; 淤积会使河床抬升,减小过水断面,B项错误:过水断面增大,流速减小,输沙能力降低,D项错误:过水断面减小,流速加快,输沙能力增强,C选项正确。

13. [答案]C [解析]多年生冻胀丘分布在多年冻土区,季节性冻土区无法形成多年生冻胀丘,松嫩平原虽然纬度较高,但夏季冻土融化,为季节性冻土,选C。

14. [答案]D [解析]道路施工、管道铺设、房屋建造都会因冻胀丘的存在影响工程的安全性。

冻胀丘可以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故对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最小。

15.[答案]C[解析]据文字材料可以推断出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16.[答案]B[解析]大窝凼洼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可以减弱水分对安装设备的侵蚀腐蚀。

17. [解析] (1)黄士高原主要由风力搬运黄土沉积而成,华北平原由河流泥沙沉积而成;黄土高原因流水侵蚀而千沟万壑,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2)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水士流失的泥沙由河流搬运至下游,因流速变慢而沉积。

(3)渭河平原和华北平原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答案] (1) 形成过程:同,都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异,华北平原是流水沉积,黄土高原属于风力沉积。

地表形态:同,都土层较厚;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2)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夏秋季的降水、流水侵蚀作用,把大量泥沙带入黄河等河流,河流顺地势东流,在太行山以东因流速降低,形成泥沙的沉积作用,塑造了华北平原。

(3)渭河平原和华北平原,都是内力沉降和外力流水沉积共同作用的结果。

18.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质作用过程、河流的形成等知识。

第(1) 问,据图简述该区域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可通过仔细观察图中岩层变化得出,第(2) 问,湖泊的形成主要观察它所在的地质构造。

第(3)问,河流源头的成因应从地质构造和当地的气候考虑。

[参考答案] (1) 首先外力堆积形成沉积岩层,(2 分)然后受地壳运动,岩层褶皱并断裂上升或下降,最后受外力侵蚀而形成。

(2 分)(2)该地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蓄水形成湖泊。

(4 分)(3)乙处位于断层处,断层线附近岩石易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形成河谷; (2 分)该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地下水丰富,断层处容易有地下水出露,给河流提供水源。

(2 分)19. [解析] (1)印尼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质灾害引发海洋灾害。

(2) 9月28日印尼海啸损失惨重的原因,可以从材料中获取。

(3)减弱海啸灾害损失,一是要做好预报,第二是提高位于该地人群的自我救助意识,同时政府要做好救灾的协调指挥及资金的投入及利用国际援助。

[参考答案] (1) .印尼处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由于地球内部能量分布不均匀,导致了这三大板块长时间的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引起地壳的剧烈变动,从而引起了海底的强烈地震,然后巨大的能量通过海水传播到了海面从而引发了威力强大的海啸。

(2)印尼地处热带,旅游资源丰富,游客众多,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人群不易快速疏散:地震发生时,正是人们在室内晚祷的时间,逃生时间较短,逃生困难较高:印尼的预警机制不够完善,印尼爆发海啸后发出的海第预警在持续了约半小时之后被解除,从而使得人们无法得到准确的预警信息:由于地震与海啸使得印尼部分受灾地区的电力和通信中断,为灾后的搜索和救授工作的推进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3)一是要不断加强地震预报和海啸预警机制;同时要增长游客和当地人民紧急自救知识,增强灾后救灾能力与水平;三是要加强政府资金投入,加强电力和通讯设施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建设;可以申请国际援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