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冰灾害科普知识

合集下载

海啸、海冰、风暴潮、海浪、赤潮灾害科普手册11页

海啸、海冰、风暴潮、海浪、赤潮灾害科普手册11页

第 1 页国 家 海 洋 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编制二○一○年四月第 2 页大海怒涛——海啸2019年印度洋大海啸袭击泰国时情景海啸袭来海啸前的智利美景2019年智利地震后引发海啸袭击智利城市第 3 页第 4 页海冰的形成大家对冬季结冰现象习以为常,但很多人却对海水结冰感到新鲜、疑惑,海水也会结冰?是的,海洋中的冰有两个来源:一是高纬海域的海水冷却结冰,称为咸水冰;二是陆地上的水流到海里冻结而成的,称为淡水冰。

纯淡水在0℃时结冰,4℃时密度最大。

但海水则不同,海水结冰时要排出大部分盐分,结冰时的温度必须在0℃以下,且与盐度有关,盐度愈高,冰点温度(指海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愈低。

千里冰封——海冰冬季我国渤海中的浮冰第 5 页 海冰的危害封锁港口、航道;堵塞舰船海底门(通向舷外海水的阀门); 使锚泊舰船走锚; 挤压损坏舰船;破坏海洋工程建筑物和各种海上设施; 使渔民休渔;船舶积冰。

海冰的危害不仅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冰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

严重的和比较严重的海冰灾害大致每5年发生一次,而局部海区出现海冰灾害几乎年年都有发生。

防冰减灾增加监测手段,重点加大海冰预警预防工作,以减少海冰灾害造成的损失。

破冰船破冰海上石油平台被冰封冻渤海大冰封 船只无法出海第 6 页2009—2019年度冬季我国渤黄海冰情严重。

初冰期提前到来,而融冰期却推后,盛冰期海冰发展非常迅速,分布范围广,冰情反复,出现返冻现象,给沿海船运、养殖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 7 页风生水起——风暴潮潮汐现象主要是月亮和太阳等天体对海水的引力作用形成,通常称为“天文潮”。

海水的涨落除天文潮外,还受到强烈的大气扰动影响,如强风和气压骤变致使海面异常升高,沿岸发生较大的增水,称为风暴潮。

若赶上天文潮高潮阶段,往往会使其影响所及的海域水位暴涨,浸溢陆地,酿成巨灾。

伴随着冬季寒潮大风、春秋季冷空气和温带气旋配合引起的叫做温带风暴潮。

地理知识知识:北极的冰层——北极海冰

地理知识知识:北极的冰层——北极海冰

地理知识知识:北极的冰层——北极海冰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北极的冰层——北极海冰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北极海冰既是北极地区的重要自然特征,也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北极海冰的形成、分布、变化等方面对其进行探究。

北极海冰的形成北极海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受到北极地区极地气候的影响。

由于北极地区地处极地环境,极阳与极夜交替出现,而极夜时期平均气温往往低于-30℃,导致北极地区的陆地和海洋两个部分都处于极端寒冷的气候条件下。

因此,北极海冰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同时也受到附近环境的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北极海冰的分布北极海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北冰洋区域,呈现出多样化的分布形态。

北极海冰的分布因素主要包括季节变化、海流环流、风向风速和气温变化等。

其中,季节变化是北极海冰分布最基本的因素,北极地区一年之中的不同季节,海冰覆盖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北极海冰的变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全球变暖的趋势日益严重。

这个过程从未间断,尤其是在过去40年间,北极海冰的面积和厚度已经显着减少。

据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极海冰的覆盖范围已经持续下降,平均每十年减少约12%。

其中,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在夏季,北极海冰的面积和厚度减少最为明显。

这一趋势不仅影响到了北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还亲身证明了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当代气候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北极海冰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北极海冰的变化不仅仅对环境和生态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历史、政治等方面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首先,北极地区的冰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馈作用十分显著,而北极海冰的变化正直接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

其次,北极地区海冰的消融将导致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变化,并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耐受能力、经济发展和航运等方面。

再者,较少人居住的北极地区是极地环境研究、资源开发和航运等领域的重要区域,因此,其存在和变化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海冰

海冰
按形成和发展阶段
初生冰最初形成的海冰,都是针状或薄片状的细小冰晶;大量冰晶凝结,聚集形成粘糊状或海绵状冰,在温 度接近冰点的海面上降雪,可不融化而直接形成粘糊状冰。在波动的海面上,结冰过程比较缓慢,但形成的冰比 较坚韧,冻结成所谓莲叶冰。
冰皮是由平静的海面直接冰冻结成或者是由初生冰继续冰冻而成的海面冰层。它的厚度大概是5厘米,比较脆, 容易被海面的风或海面的水流弄碎,变成长方形的薄冰块。
海冰的融解潜热也比纯水冰的大。海冰的热传导系数比纯水冰小,因为海冰中含有气泡,而空气的热传导系 数是很小的。海冰的热传导系数略大于海水的分子热传导系数,因而海冰限制了海洋向大气的热量输送,而且也 使海洋的蒸发失热大为减少,从而形成了海洋的保护层。
由于海冰上部的空隙比下层的空隙多,所以其热导系数也随深度,即由冰面向下的厚度而增大,超过 1m的 海冰其热传导系数就与纯水冰相差不大,在表面附近约为纯水冰的1/3左右。
遥测:遥测检测法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的先进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完全依赖仪器本身进行观测,如利用 卫星能及时、同步、大范围观测海冰。彩色海冰卫星图片则能直观地一目了然地展示海冰的分布情况。但是对冰 厚、冰温等要素的观测,远不如器测法准确。
实施海冰的监测主要通过设立沿岸固定观测站,临时观测站和雷达站及冰情巡视小分队进行观测;海上建立 观测平台,使用破冰船和潜水艇进行观测;空中飞机和天上的卫星构成立体监测系统。所用仪器繁多,简单的有 冰尺、冰钻、棒状温度表、遥测温度仪等;高技术的有声纳、雷达、辐射计、激光剖面仪、立体摄影仪等。在同 类仪器中又有好多种,如雷达中有莹光屏雷达、合成孔径图象雷达等;辐射计中有可见光与红外辐射计、扫描式 多通道微波辐射计等。我国研制成的红外辐射计和微波辐射计已应用于海冰监测工作。

第十二组海冰、海浪、海啸

第十二组海冰、海浪、海啸
30

据报载,意大利地球物理学家可能已 经找出造成近几千年中最大的海啸之一— 地中海海啸的原因。他们认为“犯人”是 埃特纳火山的大爆发,8000年前的那次火 山爆发把相当于1万座基奥普斯金字塔的 岩浆倾倒进地中海。虽然这个发现具有争 议,但专家们说,新的研究更加证实了火 山活动和大型海啸之间的联系。
14
5、海冰的利用
我国科学家首创海冰采集淡化技术, 融化可灌田:以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 培军教授为总负责人的“渤海海冰资源 开发与农业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所取得 的成果给出令人惊喜的答案:海冰能够 作为淡水资源利用,用于农田灌溉,且 利用成本较低。
15
二、海浪:
海浪就其成因可分 为风浪、涌浪和海洋近 岸波三大类。通常波长 为几十厘米至几百米, 周期为0.5~25秒,波高 几厘米至20多米;特殊 情况下波高可超过30米。
8
3、海冰的性质:
海冰是淡水冰晶、“卤水”和含有盐分 的气泡混合体。按发展阶段,可分为初生冰、 尼罗冰、饼冰、初期冰、一年冰和老年冰6大 类;按运动状态可分为固定冰和流冰两大类。 固定冰与海岸、海底或岛屿冻结在一起,能 随海面升降,从海面向外可延伸数米或数百 千米。流冰漂浮在海面,随着海面风向和海 流向各处移动。
3
海水达到冰点,先产生结晶惨--冰晶, 海面平静无风浪,冰晶互相冻结在一起形成 一薄层像牛皮状的冰壳一冰皮;海面在多数 情况下,是有风浪的,尽管气温下降,冰晶 不断增多,但并不易冻结在一起,甚至冻结 在一起的冰晶也易被拆散,不过冰晶互相聚 积在一起,好像冰激凌一样,海面平滑像油 脂,叫油脂状冰。气温下降,油脂状冰冻结, 但由于波浪运动,刚冻结的油脂状冰发生破 裂, 边缘互相碰撞,形成似莲叶状的冰块, 叫莲叶冰。
36

海冰灾害

海冰灾害

海冰灾害张雨辰5120209023一、海冰灾害定义海冰是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但也包括流入海洋的河冰和冰山等。

海冰灾害是指海洋中出现的严重冰封,对海上交通运输、生产作业、海上设施及海岸工程等所造成的灾害。

我国海冰灾害主要发生于渤海、黄海北部和辽东半岛沿岸海域,以及山东半岛部分海湾。

各海域的盛冰期一般为1月下旬至2月上旬。

海冰可以推倒海上平台,破坏海洋工程设施和般舶,阻碍航行,影响渔业和航运。

二、海冰灾害的成因海冰是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生成、发展和融消的物理过程相当复杂。

海冰不同于淡水冰。

纯淡水的冰点温度了即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是0摄氏度, 密度最大时的温度I m是4摄氏度。

但海冰不同, 冰点不是不变的, 海冰约在-1.9摄氏度结冰, 精确的冰点温度和密度最大I m时的温度与海水的盐度有关。

这两个温度均随盐度增大而线性下降,后者递减较快。

在盐度2.469%为。

时海水的与取同一数值, 均为-1.33℃.当海水盐度小于2.469%时, I m >I。

因此当气温下降时, 首先达到I m, 此时有垂直方向的对流混合, 当水温继续下降接近时, 表层水的密度已非最大, 并逐渐趋向稳定, 于是水温稍低于冰点时, 就迅速结冰。

当海水盐度大于2.469%。

时, I m <I, 。

因此水温逐渐下降至冰点温度的过程, 也就是海水密度不断增大的过程, 因而变重下沉, 发生对流, 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海水冻结时为止。

当海水冻结时, 不是所有盐份都包含在海冰中。

因此冰下的海水盐度就会增大, 加强了海水的对流, 当水温降至冰点以下, 海水达到某种程度的过冷水以后, 就形成海冰。

三、海冰危害的影响因素海冰是指漂浮在海洋上的巨大冰块和冰山,它们受风和流作用而产生运动,其推力与冰块的大小和流速有关。

据1971年冬位于我国渤海湾的新"海二并"平台上观测结果计算出,一块6公里见方,高度为1.5米的大冰块,在流速不太大的情况下,其推力可达4000吨,足以推倒石油平台等海上工程建筑物。

海冰项目培训

海冰项目培训

25
三、海冰监测内容和设备—卫星遥感海冰监测
利用美国NOAA16、NOAA17、 NOAA18 极 轨 气 象 卫 星 、 EOS/MODIS 卫星和我国的风云 1 号、 3 号极轨气象卫星,监 测海冰动态信息,掌握渤海 海域海冰生成、发展和消融 规律。提供现时海冰分布资 料。
26
三、海冰监测内容和设备—平台振动监测
8
二、海冰基础知识—海冰类型
初生冰:是由海水直接冻结或由雪落入低温海水中生成,呈针状、 包片状、糊状和绵状。 冰皮:冰厚5cm左右,由平静海面直接冻结而成或由初生冰冻结 而成,能随波或风起伏。
9
二、海冰基础知识—海冰类型
尼罗冰:冰厚小于10cm,是有弹性的薄冰,受风浪作用能产 生“指状”重迭现象。
13
二、海冰基础知识—海冰类型
重叠冰:各种冰因挤压重叠在一起。
14
二、海冰基础知识—海冰类型 !危险冰类型

冰厚在8cm以上 平整连续的海冰 平整的尼罗冰、灰冰….
危险
安全
15
二、海冰基础知识—海冰类型
安全
岸冰
危险
16
二、海冰基础知识—海冰发展周期
初冰期 盛冰期
(12月见冰—1月上旬)(大雪、冬至、小寒) (1月中旬—2月中旬)(小寒、大寒、立春)
22
三、海冰监测内容和设备
23
三、海冰监测内容和设备
海冰监测内容



海冰冰情数值预报 卫星遥感海冰监测 平台振动监测 JZ9-3雷达监测海冰及原油外输技术服务
24
三、海冰监测内容和设备—数值预报
以海冰动力-热力学模式 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的数值 模拟而进行的预报,可获得 1、3、5天海冰短期预报。

海冰、海浪和风暴潮

海冰、海浪和风暴潮

海冰、海浪和风暴潮我国海冰灾害主要发生于渤海、黄海北部和辽东半岛沿岸海域,以及山东半岛部分海湾。

各海域的盛冰期一般为1月下旬至2月上旬。

海冰可以推倒海上平台,破坏海洋工程设施和船舶,阻碍航行,影响渔业和航运.1969年1月下旬至3月中旬,整个渤海几乎全部被海水覆盖,冰厚一般为20~40厘米,最大单冰层厚达80厘米,堆积冰厚高达9米,使2月5日至3月5日进出天津塘沽港的123艘客货轮中的58艘被海冰夹住,“海二井”号平台桩桩受破坏,损失数亿元。

浪高6米以上的灾害性海浪是重要的海洋灾害。

我国每年平均有400~500人死于浪灾。

1979和1989年,巨浪摧毁了“渤海二”号和“爪哇海”号钻井平台。

1989年仅受台风的影响,在浙江、广东和海南三省沿岸地区,由巨浪沉损船只3408艘,冲毁海堤900千米,死亡2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

1989年7月17日珠江口遭受台风袭击,海浪将长172千米的大堤冲毁,23.2万公顷农田受灾,这次台风海浪共沉损船只536艘。

我国东邻西太平洋,这是各大洋中生成热带气旋最多的地区。

来自高纬地带的冷空气与来自海上的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的交互影响,使我国沿海大风与巨浪接连不断,并在沿岸形成灾害性的风暴潮。

风暴潮影响的范围一般为数十至上千千米,持续时间1~100小时。

如逢天文大潮期,常形成重灾。

1949年上海风暴潮淹没农田13.3万余公顷,上海市区水深1~2米,死1670人,1969年4月23日温带风暴潮使莱州湾沿海海水内侵达30~40千米。

1989年08号台风风暴潮,使广东损失11.13亿元.1989年23号台风风暴潮使浙江损失13亿元。

我国是世界上风暴潮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1949~1990年共发生台风风暴潮308次,温带风暴潮278次。

我国的风暴潮虽遍及沿海,但由北到南主要集中地段是莱州湾、江苏小洋河口至浙江北部的海门、温州、台州、沙埕及福建的闽江口、广东汕头至珠江口、雷州半岛东岸以及海南岛东北部沿海。

5海冰(船长,大副航海气象)

5海冰(船长,大副航海气象)

海冰
三、世界大洋冰况
2.北太平洋
l 北太平洋西部,北海道——白令海峡中部连线以北, 冰区南界在58N附近。从冰川入海形成的小冰山数量 不多,仅限于在阿拉斯加湾内活动。
l 日本近海的浮冰主要来自鄂霍次克海,流冰于1月上 旬自库页岛南下,中旬到达北海道沿岸,以后势力 增强,2月末到3月达最盛期。3月下旬开始衰退,4 月末完全消失。
第二章 大气环流与海洋气候概况
海冰 Sea ice
主要内容: 一、海冰的定义、形成和分类 二、冰山 三、世界大洋冰况 四、船体积冰
海冰
海冰给航海带来极大的危害。它能封锁航道和港口, 破坏港口设施;流冰能切割、碰撞和挟持船只,特别是 冰山严重地威胁着海上的航行安全,有时还可造成悲惨 的灾难。例如,一艘排水量为46,000吨的英国巨型客轮 “泰坦尼克”Titanic号,首次航行时,于1912年4月15 日在大西洋的格兰德浅滩处与冰山相撞而沉没,造成 1490人死亡,是航海史上迄今最大的悲剧。
海冰
一、海冰的定义、形成和分类
4.海冰的分类
按海冰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固定冰、流冰和冰山 三大类。
按海冰的发展阶段可分为初生冰、冰皮、尼罗冰、 莲叶冰、灰冰、一年冰和老年冰七大类。
海冰
一、海冰的定义、形成和分类
5.海冰的密集度
常用十分法来对海面上浮冰覆盖的比例进行度量,即冰量, 表征海区浮冰的密集度。 t开阔水面:指海冰密集度小于1/10(或1/8),可以自由航行的 海区;当没有海冰时,即使出现冰山,亦称无冰区。 t稀疏流冰:密集度为4/10~6/10(或3/8~小于6/8)的流冰。 其中有水道和冰间湖,流冰块一般彼此不联接。 t密集流冰:密集度为7/10~8/10(或6/8~小于7/8),其中大 部分流冰互相联接。 t密接流冰:密集度为10/10或8/8。在这种情况下见不到水。 t密结流冰:密接流冰彼此冻结在一起,称为密结流冰。 t冰脊或冰丘:在某种条件下,流冰沿着海岸搁浅时,流冰受到 挤压向上堆积一定高度,形成一道冰脊或冰丘,高度达20余米。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北冰洋的邻接海区中。

海冰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海冰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海冰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海冰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是出海船只最长遇见的海洋灾害,其实海冰并不仅仅是一种海洋灾害,它也是一种资源,它可以制造出人们最需要的淡水资源,除了这些大家对海冰还有什么了解的呢?那么大家知道海冰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吗?今天就由的但海水则不同,无论是冰点温度I(指海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还是最大密度时的温度C均与盐度有关。

这两个温度均随盐度增大而线性下降,递减较快,在盐度为24.69时,海水的I与C取同一数值,均为-1.33℃。

当S24.69的海水时,C I,因此,当气温下降时,首先达到,此时乃有垂直方向的对流混合,当水温继续下降接近I时,表层水的密度已非最大并逐渐趋向稳定,于是水温稍低于冰点时就迅速结冰。

S24.69的海水,C I。

因此,水温逐渐下降至冰点温度的过程,也就是海水密度不断增大的过程,因而变重下沉,发生对流,这种对流过程会一直持续到海水冻结时为止。

当海水冻结时,不是所有盐分都包含在海冰中,因此,冰下的海水盐度就会增大,加强了海水的对流。

当水温降至冰点以下,海水达到某种程度的过冷水以后,就形成海冰。

海洋中冻结而成的咸水冰。

最初形成的海冰是针状的或薄片状的,随后聚集和凝结,并在风力、海流、海浪和潮汐的作用下,互相堆叠而成重叠冰和堆积冰;继而形成糊状或海绵状;进一步冻结后,成为漂浮于海面的冰皮或冰饼,也叫莲叶冰;海面布满这种冰后,便向厚度方向延伸,形成覆盖海面的灰冰和白冰。

海冰的形成可以开始于海水的任何一层,甚至于海底。

在水面以下形成的冰叫做水下冰,也称为潜冰,粘附在海底的冰称为锚冰。

由于深层冰密度比海水密度小,当它们成长至一定的程度时,就将从不同的深度上浮到海面,使海面上的冰不断地增厚。

如果大家喜欢,大家可以关注我们,里面还有更多的关于海冰减少的危害与影响的知识,期待您的关注。

海冰

海冰


3.海冰的分布(北半球)

北冰洋:终年被海冰覆盖,覆冰面积3~4月最大, 约占北半球面积的5%;8~9月最小,约为最大覆冰面 积的3/4;多年冰的厚度一般为3~4m。流冰主要绕洋 盆边缘流动,其冰界线的平均位置约在58°N。

3.海冰的分布(北半球)
• 格陵兰:是北半球主要的冰山发源地,每年约有 7500座冰山由此进入海洋,仅随拉布拉多寒流进入大西 洋的就有388座/年,其中约5%到达48°N,0.5%可达 42°N。冰山的平均界限为40°N。个别冰山曾穿过湾 流抵31°N海域。
2.对海洋动力现象的影响
• • 潮汐、 潮流 波浪
3.对海水热状况的影响
• 热交换大为减少
4.极地海区形成大洋底层水 •
特别在南极大陆架上海水的大量冻结, 使冰下海水具有增盐、低温从而高密的特性, 它沿陆架向下滑沉可至底层,形成所谓南极底 层水,并向三大洋散布,从而对海洋水文状况 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海冰的热性质和其它物理性质 •
比热容:比纯水冰大,且随盐度的增高而增大。 纯水冰的比热容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海冰则随温 度的降低有所降低。 • 热传导系数:比纯水冰小,因为海冰中含有气 泡,而空气的热传导系数是很小的。

热膨胀系数:随海冰的温度和盐度而变化。对 低盐海冰,随着温度的降低,它开始是膨胀,继之 变为收缩。由膨胀变为收缩的临界温度值随海冰盐 度的增加而降低。对于高盐海冰,随温度降低始终 是膨胀的,但膨胀系数越来越小。
六 海 冰
概念:狭义上,海水冻结而成; 广义上,海洋中的。
(一)海冰的形成、类型和分布
• • • •
1.海冰形成条件及过程 海冰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海水温度降至冰点 并继续失热、相对冰点稍有过冷却现象并有凝结 核存在。

海冰基础知识及船舶冰区航行的注意事项

海冰基础知识及船舶冰区航行的注意事项

海冰基础知识及船舶冰区航行的注意事项作者:吕晓东来源:《珠江水运》2015年第03期摘要:海冰是冬季影响港口作业、海上运输、船舶安全的重要因素,作者介绍了海冰的类型及特点、中国海域海冰发展周期及冰情特征,最后就船舶在冰区航行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加以总结,以期对冬季船舶防冰、抗冰工作提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海冰冰情冰区船舶防冰1.海冰基础知识1.1海冰概况海冰是海中一切冰的总称,包括咸水冰、河冰和冰山等。

海洋中的冰主要是由海水冻结而成的,也有一本分是来自江河注入海中的淡水冰。

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是北半球纬度最低的结冰海区。

中国海冰为一年冰,轻冰年与重冰年的冰情差异很大。

1.2海冰形成海冰的形成可以开始于海水的任何一层,甚至于海底。

在水面以下形成的冰叫做水下冰,也称为潜冰。

粘附在海底的冰称为锚冰。

由于深层冰密度比海水密度小,当它们成长至一定的程度时,就将从不同的深度上浮到海面,使海面上的冰不断地增厚。

渤海水深较浅,海冰的形成从海面到海底几乎同时进行的。

1.3海冰类型(1)流冰:浮在海面,随风、流、浪的作用而流动的海冰。

流冰按冰厚分为初生冰、冰皮、尼罗冰、莲叶冰、灰冰、灰白冰、白冰、冰脊等;按形态分为破碎冰、平整冰、重叠冰、堆积冰等。

初生冰:是由海水直接冻结或由雪落入低温海水中生成,呈针状、包片状、糊状和绵状。

有初生冰存在时,海面反光微暗,呈灰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出现闪烁的亮光,如图1。

冰皮:冰厚小于5cm,由平静海面直接冻结而成或由初生冰冻结而成,能随波或风起伏,如图2。

尼罗冰:冰厚5-10cm,是有弹性的薄冰,受风浪作用能产生“指状”重迭现象,如图3。

莲叶冰:冰厚5-10cm,直径为30~300cm的圆形冰块,周边有碰撞成的隆起,如图4。

灰冰:冰厚10-15厘米,由冰皮、尼罗冰以及莲叶冰混合冻结而成。

表面平坦湿润,多成灰色,比尼罗冰的弹性小,易被涌浪折断,受到挤压时多发生重叠,如图5。

白色杀手之称的海洋灾害是什么

白色杀手之称的海洋灾害是什么

白色杀手之称的海洋灾害是什么在那片广袤无垠的蓝色海洋里,有一种被称为“白色杀手”的海洋灾害,那就是海冰。

海冰看起来晶莹剔透,可它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的。

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啊,对它可是又怕又恨。

对于那些以出海捕鱼为生的渔民来说,海冰就像是一道无情的封锁线。

它可能会突然出现在海上,把渔船困在其中。

渔民们眼睁睁地看着海冰一点点蔓延,自己的船动弹不得,就像被困在一个白色的牢笼里。

那是他们的生计所在啊,被困住就意味着这一趟出海可能血本无归。

而且,在冰天雪地之中,船上的物资是有限的,每多被困一天,危险就多增加一分,那种无助和绝望,就像黑暗的潮水一样将他们淹没。

再说说那些沿海的小村庄吧。

海冰有时候会在涨潮的时候被推到岸边,然后堆积起来。

这些巨大的冰块就像一个个白色的怪兽,无情地冲击着村庄的防护堤。

防护堤要是被冲破了,海水就会汹涌而入,淹没房屋、冲毁农田。

村民们辛辛苦苦建造的家园,瞬间就可能被摧毁。

那些老人看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被海冰破坏,眼里满是泪水和无奈,他们心疼自己的家,也为未来的生活感到担忧。

对于海上的航运来说,海冰也是个大麻烦。

那些大型的货轮在海上航行,本来顺顺利利的,突然遇到大片的海冰。

海冰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划着船身。

船要是被海冰困住了,就只能停在那里,船上运载的货物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

这可不仅仅是一艘船的问题,它会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

货主们焦急地等待着货物,可海冰却让一切都陷入了僵局。

海冰这个“白色杀手”,它不懂人类的喜怒哀乐,只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在海洋里肆虐。

但我们人类也不会就这样被它打败。

科学家们在努力研究海冰的形成和运动规律,试图找到更好的预测和应对方法。

沿海的人们也在不断加固防护堤,提高应对海冰灾害的能力。

我们都在和这个“白色杀手”做着顽强的斗争,希望有一天能够让它不再成为威胁我们生活和幸福的灾害。

海冰灾害实例

海冰灾害实例

海冰灾害实例
海冰灾害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可以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并给人类
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海冰灾害的形成是由于海洋水温的下降,使得海水中的水汽凝结成冰,形成海冰。

海冰的
形成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因为它会阻碍海洋生物的运动,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
繁殖,从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海冰灾害还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海冰会阻碍船只的航行,影响海上交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此外,海冰还会影响海洋渔业,影响渔民的捕捞,从而影响渔民的生计。

为了应对海冰灾害,人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海洋水温的监测,及时发现海冰的形成,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海冰的形成。

其次,应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减少海冰灾害的发生。

最后,应加强海洋交通的管理,及时发现海冰的形成,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海上交通的安全。

总之,海冰灾害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可以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并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海洋水温的监测,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海洋交通的管理,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海冰灾害的发生。

渤海海冰介绍及其对海洋平台的影响

渤海海冰介绍及其对海洋平台的影响

海冰对海洋平台的影响

海洋平台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造价 极高,着风、浪、流、及地震等多种环境 因素的干扰.所处的环境十分复杂、恶劣, 长期承受环境腐蚀、海生物附者、地基土 冲刷、液化和基础动力软化、材料老化、 构件缺陷和机械损伤以及疲劳累积等各种 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些作用都将导致海洋 平台结构局部构件或整体抗力的衰减。
渤海海冰的形成及特点
三、海冰的流动性 海冰的流动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由 于潮流的作用, 海冰就有了流动的动力。如 果再遇到顺潮流大风, 海冰就会加快运动速 度。也能形成堆积和扩散。在鲅鱼圈附近 的破冰船漂移试验曾表明在24h 内可以往复 流动15km。
渤海海冰的形成及特点
四、海冰的泥砂含量 多次调查发现辽东湾海冰中含有大量 的泥砂, 不但破碎冰含有泥砂, 而且冰块底 面冻结有泥砂块, 在冰表面遗留有融化冰中 所含有的泥砂, 厚度可达0. 5~ 1cm。类似现 象在国外文献也有报道, 将其归因于波浪的 效应。
渤海海冰介绍及其 对海洋平台的影响
渤海海冰的形成及特点
我国渤海每年冬天都会有海冰形成,今年
一月份下旬的时候海冰的范围更是达到了 2000年以来同期的最大值 海冰的形成的原因: 一、气候原因:低温天气造成的,并连续出 现历史性的低温
渤海海冰的形成及特点
二、渤海本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的,这里大 陆架、海滩较浅,易结冰;同时多条淡水 河流汇入此海域,海水比重较小,更易结 冰。
海冰对海洋平台的影响
平台被迫停产。平台的持续振动还会对上 部人员产生影响,降低其舒适度以及工作 效率。 这些事故给人们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 予以很大的警示,同时也促进了国内外海 洋石油部门开始深入研究冰区海洋平台的 安全性问题。
渤海海冰的形成及特点

海冰专题讲座

海冰专题讲座
Page 35
四、海冰知识简介
名词解释: 固定冰冰型
沿岸冰(Coastal ice) 沿着海岸、浅滩形成,并与其牢固地冻结在一起
旳海冰,沿岸冰能够随海面旳升降作垂直运动
Page 36
四、海冰知识简介
名词解释: 固定冰冰型
冰 脚(Ice foot) 固着在海岸上旳狭窄沿岸冰带,是沿岸冰流走后
旳残留部分或涨潮时糊状浮冰以及浪花飞沫附着在海 岸汇集冻结成旳冰带
浮冰厚度 浮冰厚度是指浮冰从冰表面至冰底旳垂直距 离。
Page 23
四、海冰知识简介
名词解释: 浮冰冰量 冰量是指海冰覆盖面积占整个能见海面旳成数。 浮冰密集度
浮冰密集度是指浮冰覆盖面积占浮冰分布海面 旳成数。
Page 24
四、海冰知识简介
名词解释: 浮冰冰型
根据海冰及发展程度和特征,浮冰可分为初生 冰(N)、冰皮(R)、尼罗冰(Ni)、莲叶 冰(P)、灰冰(G)、灰白冰(Gw)和白冰 (W)7种冰型。
面无光泽,在波浪和外力作用下易于弯曲和破 碎,并能产生“指状”重叠现象
Page 28
四、海冰知识简介
名词解释: 浮冰冰型
莲叶冰(Pancake ice) 直径30~300cm,厚度10cm以内旳圆型冰
块,因为彼此相互碰撞而具有隆起旳边沿,它 可由初生冰冻结而成,也可由冰皮或尼罗冰破 碎而成
Page 29
固定冰:防潮大堤石碑以北海域存有冰量6成
旳固定冰。冰型以沿岸冰为主并有少许搁浅冰。 冰旳厚度达10厘米。固定冰旳外缘线约1.5公 里。冰情减轻。
Page 14
三、近期海冰情况
1月11日 孤东防潮大堤近岸海域
Page 15
三、近期海冰情况 水温 海港、孤东水温分别为-1.2和-1.4℃。

海冰

海冰

七、海冰与海况
• 2、 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 – – – 减小温度年变幅 减慢流速度 降低波高 阻尼了潮汐和潮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八、海冰与气候
• 1、调节季节气候
– 结冰季节,结冰过程释放结晶热,平抑季节气温 的降低; – 融冰季节,融冰过程吸收热,平抑季节气温的升 高 2、调节冰期气候 – 冰期来临,结冰过程释放结晶热,平抑冰期气温 的降低; – 冰期过去,融冰过程吸收热,平抑冰期气温的升 高
置。 7万~4万,变冷为早玉木冰期,海平面下降120米,渤 黄海完全裸露,出现“古东海大平原”黄河口东移。 5~4万年,温度回升,再次出现现在的海面高度。 3万年,最暖,水位回升,海水淹至河北沧州地区。 1.5万年前 海面下降160米为晚玉木冰期再现黄东海大 平原。 0.6万年以后转暖 ,冰期消融,海平面上升,至6000~ 7000年,淹没河北、江苏大批土地。 以后转冷,海面下降。
二、海冰的形成
1、海冰形成条件 • 海水温度降至冰点并继续 失热、相对冰点稍有过冷 却现象并有凝结核存在。 2、海冰形成过程 • 1).当S<24.695时, Tsmax>Tf 其结冰过程同于纯水结冰过 程 • 2).在S>24.695 时,Tf>Tfmax 其结冰过程不同于纯水结冰 过程。
二、海冰的形成

三、海冰分类
• 北冰洋
– 北冰洋终年被海冰覆盖; • 3~4月覆盖面积最大,约占北半球面积的5%; • 8~9月覆盖面积最小,约为最大覆冰面积的4 % ; • 多年冰的厚度一般为3~4m; • 流冰主要绕洋盆边缘流动,其冰界线的平均位置 约在58°N ; • 格陵兰是北半球主要的冰山发源地,每年约有 7500座冰山由此进入海洋,仅随拉布拉多寒流进 入大西洋的就有388座/年,其中约5%到达48°N, 0.5%可达42°N。冰山的平均界限为40°N。个 别冰山曾穿过湾流抵31°N海域。

海上会有冰灾的原因

海上会有冰灾的原因

海上会有冰灾的原因冰灾即冰雪灾害。

冰灾对电网、交通和农作物等都有着巨大的危害。

对供电网的危害,由于冻雨掉在电线上结成坚实的冰,供电网就承受不了冰柱重量,造成破坏成灾;对于交通运输的危害,由于路面结冰,会易出现交通事故;对于农作物,会造成严重的霜冻灾害等等。

海上会有冰灾的原因提起海洋中的自然灾害,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台风和海啸了。

这些在电视、电台节目中经常报道的海洋灾害,给居住在海岸带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但恐怕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海洋也会遭遇到严重的海冰灾害的威胁。

海冰灾害是指海上连续的超低气温导致表层海水大范围封冻的现象,主要发生于内海、海湾和近海地区。

海冰灾害发生时,海面被海冰所冻结,海冰厚度可达几十厘米至几米。

中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部分海域,就曾数次遭遇过海冰灾害的袭击。

2009年12月,波澜壮阔的渤海和黄海北部在冷空气持续不断地入侵之下,陆续出现海水结冰的现象。

到了2010年1月4日至8日,该海域内的海冰范围迅速扩大,发展成为3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冰情,并一直持续到2010年2月。

曾经汹涌澎湃的黄海和渤海沿岸刹那间由动转静,被厚厚的白色冰雪所覆盖,凝固成了“冰塑”的世界。

在此次冰灾中,渤海有超过50%的海域被海冰所冻结。

无独有偶,历史上渤海曾经在1967年经历过一次更为严重的海冰灾害。

在那次可怕的大冰灾中,整个渤海湾被完全冰封,海冰平均厚度超过半米。

原本宽阔的海面“摇身一变”成了巨大的冰雪平原,仿佛浩瀚的渤海根本就不曾存在。

被冰封的船舶孤零零地耸立在冰雪之上,凸显了海冰灾害的无情和冷酷。

幸运的是,海冰灾害并非一个频繁发生的极端海洋灾害事件。

事实上,海冰灾害的形成需要较苛刻的气候条件。

其中,前期持续低温、大面积降雪和极端冷空气袭击都是形成严重海冰灾害的重要条件。

持续低温将降低海区海水的温度,为海冰的形成做“热身”准备;大面积降雪的发生,可提供海冰结晶所需要的凝结核,促进海冰在海面上的形成;而极端冷空气的驾临,将最终导致海冰面积迅速扩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一、什么是海冰?
海冰指直接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亦包括进入海洋中的大陆冰川(冰山和冰岛)、河冰及湖冰。

海冰是极地和高纬度海域所特有的海洋灾害。

在北半球,海冰覆盖面积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以3~4月最大,8~9月最小。

海水结冰需要三个条件:①气温比水温低,水中的热量大量散失;②相对于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冰点),已有少量的过冷却现象;
③水中有悬浮微粒、雪花等杂质凝结核。

淡水在4℃左右密度最大,水温降到0℃以下即可结冰。

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分,由于盐度比较高,结冰时所需的温度比淡水低,密度最大时的水温也低于4℃。

随着盐度的增加,海水的冰点和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也逐渐降低。

二、浮冰的分类
根据冰型可以将海冰划分为初生冰、冰皮、尼罗冰、莲叶冰、灰白、灰白冰和白冰七类。

初生冰冰皮
尼罗冰莲叶冰
灰冰灰白冰
白冰
三、冰情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渤海和黄海北部冰情等级是以结冰范围作为参考,共分为5个等级。

即轻冰年(1级)、偏轻冰年(2级)、常冰年(3级)、偏重冰
年(4级)和重冰年(5级)。

冰情等级划分示意图
四、海冰引发的灾害
漂浮在海洋上的巨大冰块和冰山,会对海上的石油平台和船只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据计算一块6公里见方,高度为1.5米的大冰块,在流速不太大的情况下,其推力可达4000吨。

1969年冬季5艘万吨巨轮受冰挤压而导致船体破裂、变形、进水,“海井一号”石油平台的拉筋被流冰全部割断,“海井二号”石油平台被坚冰摧倒。

1912年4月发生的“泰坦尼克”号客轮撞击冰山,遭
到灭顶之灾,是20世纪海冰造成的最大灾难之一。

2007年1月5日葫芦岛龙港区渔民村先锋渔场遭遇了罕见的冰灾,层层叠叠的冰排堆积成山,超过屋顶,封堵了葫芦岛渔民村的沿海民房。

2010年1-2月渤海遭受30年一遇的海冰灾害,给黄渤海沿岸各省(市)造成数十亿元经济损失,山东省渔港封冻,受困渔船多达8000多艘。

五、我国海冰灾害的特点
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冰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

根据资料统计,严重的和比较严重的海冰灾害大致每5年发生一次,而局部海区出现海冰灾害几乎年年都有发生。

我国海冰的主要危害是:
1)海冰封锁港口、航道;
2)破坏海洋工程建筑物和各种海上设施
3)阻碍船只航行,破坏螺旋桨或船体,以至于使船只失去航行能力;
4)撞击、挤压损坏船只,造成船只搁浅、触礁等灾难性事故;
5)使渔业休渔期过长和破坏海水养殖设施、场地等,造成经济损失;
六、如何减轻海冰灾害?
1、海冰监测:国家海洋局利用多种技术开展立体海冰观测,密切关注冰情演变,全方位采集海冰以及大气和海洋实时观测资料。

依托卫星遥感、飞机航测、雷达、船舶和海洋站监测渤海冰情变化的同时,还组织渤海沿岸和环绕渤海海域的破冰船海冰调查。

航空监测雷达监测
卫星遥感海冰实况
2、海冰预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1969年开始研究并发布我国渤、黄海区的海冰预报。

40多年来,海冰预报为海上航运、海洋石油、海洋水产养殖和捕捞等部门提供安全生产保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海冰应急预警管理系统:由国家海洋局组织专家编制完成的《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和《赤潮灾害应急预案》,于2005年12月7日通过了国务院的审议,并被确定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
总体应急预案》的部门预案之一。

11月15日,国家海洋局正式印发并实施了这两个预案。

七、避灾注意事项
1、沿海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海冰灾害防御应急和抢险工作;
2、无抗冰能力的船舶远离冰区航行;
3、交通运输部门和港航企业采取措施,加固海上浮标、灯标等导航
设施;
4、渔民采取加固渔业养殖设施、提前打捞养殖产品等措施,尽量减
少经济损失;
5、沿海居民及旅游者注意出行安全,避免在海冰上行走(融化期);
6、石油开发企业加固海上油气开采平台及其附属管道设施,防止因
海冰撞击而造成油气管道泄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