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案:存在性问题

高中数学教案:存在性问题
高中数学教案:存在性问题

存在性问题

课程目标

知识提要

存在性问题

不等式存在性问题通常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也可以先分离变量,再转化为求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

①存在使得成立,转化为

②存在使得成立,转化为

③存在使得成立,转化为

④存在使得成立,转化为

精选例题

存在性问题

1. 不等式对任意实数都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分析】不等式,化为.

因为不等式对任意实数都成立,

所以.对任意实数都成立,

当时,化为,不满足要求,舍去;

当时,变形满足,

解得:.

2. 若关于的不等式在上有解,则的取值范围

是.

【答案】

【分析】由题意,得.

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得.

因此,.

3. 若关于的不等式存在实数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答案】

【分析】当时,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到、表示的点的距离之和为,所以当时,.

所以,只要,此时解得或.

4. 若存在,使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

5. 设函数.若存在

,使得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

【分析】当时,;

当时,.

从而当时,函数的值域为.

由,得,则,

所以.

从而当时,函数的值域为.

因为存在,使,所以.

若,则或,解得或.

高中数学《函数的单调性》教案

《函数的单调性》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叶新颖。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函数的单调性。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函数的简单性质》的内容,该节中内容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最值、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众多性质中的重要性质之一,函数的单调性一节中的知识是今后研究具体函数的单调性理论基础;在解决函数值域、定义域、不等式、比较两数大小等具体问题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历年的高考中对函数的单调性考查每年都有涉及;同时在这一节中利用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的数形结合思想将贯穿于我们整个高中数学教学。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具体函数的单调性一个难点,也是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深层理解,且在“作差、变形、定号”过程学生不易掌握。 学生刚刚接触这种证明方法,给出一定的步骤是必要的,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也可以对学生掌握证明方法、形成证明思路有所帮助。另外,这也是以后要学习的不等式证明的比较法的基本思路,现在提出来对今后的教学也有了一定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能判断并证明一些简单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 (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与合作能力;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通过“数与形”之间的转换,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通过探究活动,明白考虑问题要细致、缜密,说理要严密、明确。 3、情感目标: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课题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和 能 力 掌握“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 程 和 方 法 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教学重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五个一” 课 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设计意图 一、课堂引入 1.复习提问: (1)我们已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如图,△ABC 中,点D 在AB 上,如果AC 2=AD ?AB , 那么△ACD 与△ABC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3)如(2)题图,△ABC 中,点D 在AB 上,如果∠ACD= ∠B , 那么△ACD 与△ABC 相似吗?——引出课题. (4)教材P46的探究4 . 二、例题讲解 例1(教材P46例2). 分析:要证PA ?PB=PC ?PD ,需要证PB PC PD PA ,则需要证明这四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由于所给的条件是圆中的两条相交弦,故需要先作辅助线构造三角形,然后利用圆的性质“同弧上的圆周角相等”得到两组角对应相等,再由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可得两三角形相似. 证明:略 例2 (补充)已知:如图,矩形ABCD 中,E 为BC 上一 点,DF ⊥AE 于F ,若AB=4,AD=5,AE=6,求DF 的长. 分析:要求的是线段DF 的长,观察图形,我们发现AB 、 AD 、AE 和DF 这四条线段分别在△ABE 和△AFD 中,因此只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讲义及答案).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讲义) 知识点睛 1.存在性问题的处理思路 ①分析不变特征 分析背景图形中的定点,定线,定角等不变特征. ②分类、画图 结合图形形成因素(判定,定义等)考虑分类,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通常先尝试画出其中一种情形,分析解决后,再类比解决其他情形. ③求解、验证 围绕不变特征、画图依据来设计方案进行求解;验证时,要回归点的运动范围,画图或推理,判断是否符合题意. 注:复杂背景下的存在性问题往往需要研究背景图形,几何背景往往研究点,线,角;函数背景研究点坐标,表达式等.2.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不变特征及特征下操作要点举例: 一般先从角(不变特征)入手,分析对应关系后,作出符合题意图形,再借助不变特征和对应边成比例列方程求 解.常见特征如一组角对应相等,这一组相等角顶点为确定对应点,结合对应关系分类后,作出符合题意图形,一般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列方程求解.

精讲精练 1.如图,将长为8cm,宽为5cm的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 点B落在CD边的点E处,压平后得到折痕MN,点A的对称点为点F,CE=4cm.若点G是矩形边上任意一点,则当△ABG与△CEN相似时,线段AG的长为. 2.如图,抛物线y=-1x2+10x-8经过A,B,C三点,BC⊥OB, 33 AB=BC,过点C作CD⊥x轴于点D.点M是直线AB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作MN⊥x轴于点N,若△AMN与△ACD 相似,则点M的坐标为.

3.如图,已知抛物线y=3x2+bx+c与坐标轴交于A,B,C三 4 点,点A的坐标为(-1,0),过点C的直线y=3 4t x-3与x轴 交于点Q,点P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H⊥OB 于点H.若PB=5t,且0<t<1. (1)点C的坐标是,b=,c=.(2)求线段QH的长(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3)依点P的变化,是否存在t的值,使以P,H,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Q相似?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 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高一数学 函数单调性讲解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单调性 考纲解读: 了解单调函数及单调区间的意义,掌握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掌握增,减函数的意义,理解函数单调函数的性质。 能力解读: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和函数单调性的应用。利用函数单调性判断方法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解函数的最值问题。掌握并熟悉抽象函数以及符合函数的单调性判断方法。 知识要点: 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2.证明函数单调性; 3.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4.利用函数单调性解决一些问题; 5.抽象函数与函数单调性结合运用 一、单调性的定义 (1)设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A ,区间A I ? 如果对于区间I 内的任意两个值1x ,2x ,当21x x <时,都有)()(21x f x f <,那么就说 )(x f y =在区间I 上是单调增函数,I 称为)(x f y =的单调增区间 如果对于区间I 内的任意两个值1x ,2x ,当21x x <时,都有)()(21x f x f >,那么就说 )(x f y =在区间I 上是单调减函数,I 称为)(x f y =的单调减区间 (2)设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A 如果存在定值A x ∈0,使得对于任意A x ∈,有)()(0x f x f ≤恒成立,那么称)(0x f 为 )(x f y =的最大值; 如果存在定值A x ∈0,使得对于任意A x ∈,有)()(0x f x f ≥恒成立,那么称)(0x f 为 )(x f y =的最小值。 二、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重点:函数的单调性只能在函数的定义域内来讨论,所以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必须 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1)定义法求单调性 函数单调性定义中的1x ,2x 有三个特征:一是任意性;二是大小,即 )(2121x x x x <<;三是同属于一个单调区间,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2 3》教案

27.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主备:司娟 审核: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猜想和归纳能力,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进行有关判断及计算,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感悟数学知识的奇妙无穷。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探索 [教学难点]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有关证明 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相似图形指的是什么? 2、什么叫做相似三角形? (二)引入 如图1,△ABC 与△A ’B ’C ’相似. 图1 记作“△ABC ∽△A ’B ’C ’”, 读作“△ABC 相似于△A ’B ’C ’”. [注意]:两个三角形相似,用字母表示时,与全等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便于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边角. 对于△ABC ∽△A ’B ’C ’,根据相似形的定义,应有 ∠A =∠A ’, ∠B =∠B ’ , ∠C =∠C ’, ''B A AB =''C B BC =' 'A C CA . [问题]:将△ABC 与△A ’B ’C ’相似比记为k 1,△A ’B ’C ’与△ABC 相似比记为k 2,那么k 1 与k 2有什么关系? k 1= k 2能成立吗? (三)[探究1] 1、如图,任意画两条直线l 1、l 2,再画三条与l 1、l 2 相交的平行线l 3、l 4 、l 5.分别度量l 3、l 4 、l 5 在l 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BC 和在l 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EF 的长 度, 相等吗?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 EF DE BC AB 与

相似三角形存在性探究精品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关键字】条件、速度、方向 相似三角形存在性探究 如图,点D 在△ABC 的边上. (1)要判断△ADB 与△ (2)要判断△ADB 与△(3)通过(1)(2)例1如图,在△ABC 的边AB 上有一点E ,AB =4cm AE =1cm AC =3cm 。在AC 边上是否存 在点F ,使得△AEF 和△ABC 相似?若存在,求出AF 的长。 变式 如图, 点E 在AB 边上从点A 向点B 运动,速度为2cm/s , 点F 同时从点C 向点A 运动,速度为1cm/s,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是否存在t 的值,使得 △AEF 和△ABC 相似?若存在,试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2如图,在平面点直角坐标系xoy 中,A (1,0)、B (3,0)、C (0,-3)、P (2,1)请问在x 轴上是 否存在点Q,使以P ,B,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变式 如图,在平面点直角坐标系xoy 中,A (1,0)、B (3,0)、C (0,-3)、P (2,1) (1)求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 (2)请问在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 ,过M 作M N ⊥x 轴于点N,使以A,M,N 为顶点的 三角形与△BCP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做一做 如图,抛物线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点在B 点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动直线EF (EF //x 轴)从点C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y 轴负 方向平移,且分别交y 轴、线段BC 于E 、F 两点,动点P 同时从点B 出发,在线段OB 上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原点O 运动,是否存在t 的值,使△BPF 与△ABC 相似?若 存在试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B 42 3812+-=x x y O

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一般地,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但函数f(x)在区间(0,3)上有两个零点. (3)若f(x)在[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且是单调函数,f(a).f(b)<0,则fx)在(a,b)上有唯一的零点. ?函数零点个数的判断方法: (1)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y =f(x)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特别提醒:①“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尽管有密切联系,但不能混为一谈,如方程x2-2x +1 =0在[0,2]上有两个等根,而函数f(x)=x2-2x +1在[0,2]上只有一个零点 ②函数的零点是实数而不是数轴上的点. (2)代数法:求方程f(x)=0的实数根. 例题1: 若函数f(x)唯一的一个零点同时在区间(0,16)、(0,8)、(0,4)、(0,2)内,下列结论: (1)函数f(x)在区间(0,1)内有零点; (2)函数f(x)在区间(0,1)或(1,2)内有零点; (3)函数f(x)在区间[2,16)内无零点; (4)函数f(x)在区间(0,16)上单调递增或递减.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新)高中数学奇偶性练习题及答案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一、填空题 1.已知函数f(x)=1+m ex -1是奇函数,则m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f(-x)=-f(x),即f(-x)+f(x)=0,∴1+m e -x -1+1+m ex -1=0, ∴2- mex ex -1+m ex -1=0,∴2+m ex -1 (1-ex)=0,∴2-m =0,∴m =2. 答案:2 2.设f(x)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x)=2x -3,则f(-2)=________. 解析:设x <0,则-x >0,f(-x)=2-x -3=-f(x),故f(x)=3-2-x ,所以f(-2)=3 -22=-1. 答案:-1 3.已知函数f(x)=a -12x +1,若f(x)为奇函数,则a =________. 解析:解法一:∵f(x)为奇函数,定义域为R ,∴f(0)=0?a -120+1=0?a =1 2. 经检验,当a =1 2 时,f(x)为奇函数. 解法二:∵f(x)为奇函数,∴f(-x)=-f(x),即a -1 2-x +1=-????a -12x +1. ∴2a = 12x +1+2x 1+2x =1,∴a =1 2. 答案:1 2 4.若f(x)=ax2+bx +3a +b 是定义在[a -1,2a]上的偶函数,则a =________,b = ________. 解析:由a -1=-2a 及f(-x)=f(x),可得a =1 3,b =0. 答案:13 5.设奇函数f(x)的定义域为[-5,5].若当x ∈[0,5]时,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 f(x)<0的解集是________. 解析:由奇函数的定义画出函数y=f(x),x ∈[-5,5]的图象.由图象可知f(x)<0的解集 为:{x|-2<x <0或2<x <5}. 答案:{x|-2<x <0或2<x <5}

高一数学函数的单调性知识点

高一数学函数单调性 一、函数单调性知识结构 【知识网络】 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2.证明函数单调性;3.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4.利用函数单调性解决一些问题;5.抽象函数与函数单调性结合运用 二、重点叙述 1. 函数单调性定义 (一)函数单调性概念 (1)增减函数定义 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 : 如果当x1<x2时,都有f(x1 ) <f(x2 ),那么就说函数y=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 如果当x1<x2时,都有f(x1 ) >f(x2 ),那么就说函数y=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做的单调区间。 (2)函数单调性的内涵与外延 ⑴函数的单调性也叫函数的增减性。函数的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是一个局部概念。 ⑵由函数增减性的定义可知:任意的x1、x2∈D, ① x1<x2 ,且f(x1 ) <f(x2 ),y=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可用于判断或证明函数的增减性) ② y=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且x1<x2 , f(x1 ) <f(x2 ) ;(可用于比较函数值的大小) ③ y=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且f(x1 ) <f(x2 ), x1<x2。(可用于比较自变量值的大小) 2. 函数单调性证明方法 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有:定义法(即比较法);导数法。 实际上,用导数方法证明一般函数单调性是很便捷的方法,定义法是基本方法,常用来证明解决抽象函数或不易求导的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法:利用增减函数的定义证明。在证明过程中,把数式的大小比较转化为求差比较(或求商比

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一般地,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但函数f(x)在区间(0,3)上有两个零点. (3)若f(x)在[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且是单调函数,f(a).f(b)<0,则fx)在(a,b)上有唯一的零点. 函数零点个数的判断方法: (1)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y =f(x)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特别提醒:①“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尽管有密切联系,但不能混为一谈,如方程x2-2x +1 =0在[0,2]上有两个等根,而函数f(x)=x2-2x +1在[0,2]上只有一个零点 ②函数的零点是实数而不是数轴上的点. (2)代数法:求方程f(x)=0的实数根. 例题1: 若函数f(x)唯一的一个零点同时在区间(0,16)、(0,8)、(0,4)、(0,2)内,下列结论: (1)函数f(x)在区间(0,1)内有零点; (2)函数f(x)在区间(0,1)或(1,2)内有零点; (3)函数f(x)在区间[2,16)内无零点; (4)函数f(x)在区间(0,16)上单调递增或递减. 其中正确的有 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答案 由题意可确定f(x)唯一的一个零点在区间(0,2)内,故在区间[2,16)内无零点. (3)正确, (1)不能确定, (2)中零点可能为1, (4)中单调性也不能确定.

高一数学--奇偶性

高一数学第四讲 函数的奇偶性 一、知识要点: 1、函数奇偶性定义: 如果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x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为奇函数; 如果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x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为偶函数。 如果函数f (x )不具有上述性质,则f (x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如果函数同时具有上述两条性质,则f (x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定义法、图像法 (1)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 ①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②确定f (-x )与f (x )的关系;③作出相应结论: 若f (-x ) = f (x ) 或 f (-x )-f (x ) = 0,则f (x )是偶函数; 若f (-x ) =-f (x ) 或 f (-x )+f (x ) = 0,则f (x )是奇函数。 ①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②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 利用图像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图像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为奇函数,图像关于y 轴对称的函数为偶函数, (3)简单性质: 设()f x ,()g x 的定义域分别是12,D D ,那么在它们的公共定义域上: 奇+奇=奇,奇?奇=偶,偶+偶=偶,偶?偶=偶,奇?偶=奇 二、基础练习: 1. f (x ),g (x )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h (x )=f (x )+g (x ),则f (x ),g (x )均为偶函数,h (x )一定为偶函数吗? 反之是否成立? 2.已知函数y =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则下列函数中是奇函数的是 ①y =f (|x |); ②y =f (-x ); ③y =x ·f (x ); ④y =f (x )+x . 3.设函数若函数2 ()(2)(1)3f x k x k x =-+-+是偶函数,则)(x f 的递减区间是 4.已知y =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 (x )=x 2 -2x ,则在x<0上f (x )的表达式为 5. 设f (x )是R 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是减函数,若x 1<0,且x 1+x 2>0,则 f (x 1)与f (-x 2)的大小关系是 三、例题精讲: 题型1: 函数奇偶性的判定 例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① x x x x f -+-=11)1()(,②y =,③22 (0)()(0) x x x f x x x x ?+??④2 211)(x x x f --= 变式:设函数f (x )在(-∞,+∞)内有定义,下列函数: ① y =-|f (x )|; ②y =xf (x 2); ③y =-f (-x ); ④y =f (x )-f (-x )。 必为奇函数的有_ __(要求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

高中数学函数的单调性

一、选择题 1.若),(b a 是)(x f 的单调增区间,()b a x x ,,21∈,且21x x <,则有( ) A . ()()21x f x f < B . ()()21x f x f = C . ()()21x f x f > D . ()()021>x f x f 2.函数()2 2-=x y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A .[)+∞,0 B .(]0,∞+ C .),2[+∞ D .]2,(-∞ 3.下列函数中,在区间)2,0(上递增的是( ) A .x y 1= B .x y -= C .1-=x y D .122++=x x y 4. 若函数1 2)(-= x a x f 在()0,∞-上单调递增,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 B .()+∞,0 C .()0,1- D .()+∞,1 5. 设函数x a y )12(-=在R 上是减函数,则有( ) A .2 1≥ a B .2 1≤ a C .2 1> a D .2 1< a 6. 如果函数2)1(2)(2+-+=x a x x f 在区间(]2,∞-上是减函数,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a B .3≥a C .3-≥a D .3-≤a 二、填空题 7.函数1-=x y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___. 8.已知函数)(x f 在()+∞,0是增函数,则)2(f a =,)2(π f b =,)2 3 (f c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函数32)(2 +--= x x 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 10.若二次函数45)(2 ++=mx x x f 在区间]1,(--∞是减函数,在区间),1(+∞- 上是增函数,则=)1(f ________. 三、解答题 11. 证明函数x x f 11)(-=在 )0,(-∞ 上是增函数. 12.判断函数x x y 1+ =在区间),1[+∞上的单调性,并给出证明.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课标要求 1.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相似三角形及相似比的概念; 2.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推论; 3.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平行线法、三边法、两边夹一角法、两角法; 4.进一步熟悉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从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渗透类比思想,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一、知识迁移 类比相似多边形的相关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师介绍:“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作“相似于”,2题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ABC∽△DEF,

∴A=∠D,∠B=∠E,∠C=∠F;AB AC BC DE DF EF ==. 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反过来 ∵A=∠D,∠B=∠E,∠C=∠F;AB AC BC DE DF k EF === ∴△ABC∽△DEF. 师介绍:△ABC与△DEF的相似比为k,△DEF与△ABC的相似比为1 k . 追问:当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引出课题: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回顾学习三角形全等时,我们知道,除了可以验证所有的角和边分别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外,还有判定的简便方法(SSS,SAS,ASA,AAS).类似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是不是也存在简便的判定方法呢? 二、探究归纳 (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探究1:如图,任意画两条直线l1,l2,再画三条与l1,l2都相交的平行线l3,l4,l5.分别度量l3,l4,l5在l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和在l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EF的长度, AB BC 与 DE EF 相等吗?任意平移l5. AB BC 与 DE EF 还相等吗? 当l3//l4//l5时, 有AB DE BC EF =, BC EF AB DE =, AB DE AC DF =, BC EF AC DF =等. 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迁移:将基本事实应用到三角形中, 当DE//BC时,有

张荣军判断零点的存在性定理

课题:判断函数零点的存在性 ---------根的存在性定理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理解并会用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发现、探究实践,理解函数零点存在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学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数行结合思想在探索数学问题的重要性. 2.了解方程求解方法的简单发展史..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之间的联系,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 难点:探究发现函数零点的存在性. 课题引入:在人类用智慧架设的无数从未知通向已知的金桥中,方程的求解是其中璀璨的一座,虽然今 天我们可以从教科书中了解各式各样方程的解法,但这一切却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岁月. 我国古代数学家已比较系统地解决了部分方程的求解的问题。如约公元50年—100年编成的《九章算术》,就给出了求一次方程、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根的具体方法… 问题·探究 (一)回顾旧知,“温故知新”。 1、函数的零点:对于函数)(x f ,我们把使0)(=x f 的实数x 叫做)(x f 的零点(zero point ). 2、等价关系: 方程0)(=x f 有实数根 ?函数)(x f y =的图像与x 轴有交点?函 数)(x f y =有零点. 巩固练习:求下列方程的根. (1)0652 =+-x x (2) )1lg()(-=x x f (3)062ln =-+x x (二)提出问题,“星河探秘”。(零点存在性) 问题1:函数y =f(x)在某个区间上是否一定有零点?

怎样的条件下,函数y =f(x)一定有零点? (1)观察二次函数32)(2 --=x x x f 的图象,分析其图像在零点两侧如何分布? ○ 1 在区间]1,2[-上有零点______;=-)2(f _______,=)1(f _______, )2(-f ·)1(f _____0(<或>) . ○2 在区间]4,2[上有零点______;)2(f ·)4(f ____0(<或>). (2)观察下面函数)(x f y =的图象,分析其图像在零点两侧如何分布? ○1 在区间],[b a 上______(有/无)零点;)(a f ·)(b f _____0(<或>). ○2 在区间],[c b 上______(有/无)零点;)(b f ·)(c f _____0(<或>). ○3 在区间],[d c 上______(有/无)零点;)(c f ·)(d f _____0(<或>). (4)观察上面(3)的函数图象: 若函数在某区间内存在零点,则函数在该区间上的图象是 ____ (间断/连续);含零点的某一较小区间中以零点左右两边的实数为自变量,它们各自所对应的函数值的符号是____(相同/互异) (三)讨论探索,发现“新大陆”。 根的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上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 0)()(

高考数学专题:函数的单调性

高考数学函数的单调性复习教案 考纲要求: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 。 函数单调性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1)图形刻画:对于给定区间上的函数()f x ,函数图象如从左向右连续上升,则称函数在该区间上单调递增,函数图象如从左向右连续下降,则称函数在该区间上单调递减。 (2)定性刻画:对于给定区间上的函数()f x ,如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则称函数在该区间上单调递增,如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则称函数在该区间上单调递减。 (3)定量刻画,即定义。 上述三方面是我们研究函数单调性的基本途径 判断增函数、减函数的方法: ①定义法:一般地,对于给定区间上的函数()f x ,如果对于属于这个区间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1x 、2x ,当21x x <时,都有()()21x f x f <〔或都有()()21x f x f >〕,那么就说()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与之相等价的定义:⑴()()02121>--x x x f x f ,〔或都有()()02 121<--x x x f x f 〕则说()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其几何意义为:增(减)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两点()()()()2211,,,x f x x f x 连线的斜率都大于(或小于)0。 ⑵()()()[]02121>--x f x f x x ,〔或都有()()()[]02121<--x f x f x x 〕则说()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②导数法:一般地,对于给定区间上的函数()f x ,如果()0`>x f 那么就说()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如果()0`a 且0≤b 。 (年广东卷)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的是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解题策略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策略(2)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解题策略 《挑战压轴题·中考数学》的作者 上海 马学斌 专题攻略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3个,其中判定定理1和判定定理2都有对应角相等的条件,因此探求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动态问题,一般情况下首先寻找一组对应角相等. 判定定理2是最常用的解题依据,一般分三步:寻找一组等角,分两种情况列比例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例题1、2、3、4. 应用判定定理1解题,先寻找一组等角,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另外两组对应角相等,如例题6. 应用判定定理3解题不多见,如例题5,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列连比式解方程(组). 例题解析 例? 如图1-1,抛物线213482 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点在B 点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动直线EF (EF //x 轴)从点C 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y 轴负方向平移,且分别交y 轴、线段BC 于E 、F 两点,动点P 同时从点B 出发,在线段OB 上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原点O 运动.是否存在t ,使得△BPF 与△ABC 相似.若存在,试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1 【解析】△BPF 与△ABC 有公共角∠B ,那么我们梳理两个三角形中夹∠B 的两条边. △ABC 是确定的.由213482 y x x = -+,可得A (4, 0)、B (8, 0)、C (0, 4). 于是得到BA =4,BC =12CE CO EF OB ==. △BPF 中,BP =2t ,那么BF 的长用含t 的式子表示出来,问题就解决了. 在Rt △EFC 中,CE =t ,EF =2t ,所以CF . 因此)BF t ==-. 于是根据两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列方程: ①当BA BP BC BF ==.解得43t =(如图1-2).

北京四中高中数学 奇偶性基础知识讲解 新人教A版必修1

函数的奇偶性 【学习目标】 1.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定义; 2.会利用图象和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3.掌握利用函数性质在解决有关综合问题方面的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及判断步骤 1.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偶函数: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f(x)称为偶函数. 奇函数: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f(x)称为奇函数. 要点诠释: (1)奇偶性是整体性质; (2)x 在定义域中,那么-x 在定义域中吗?----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必定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3)f(-x)=f(x)的等价形式为:()()()0,1(()0)() f x f x f x f x f x ---==≠, f(-x)=-f(x)的等价形式为:()()()01(()0)()f x f x f x f x f x -+-==-≠, ; (4)由定义不难得出若一个函数是奇函数且在原点有定义,则必有f(0)=0; (5)若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必有f(x)=0. 2.奇偶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如果一个函数是奇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2)如果一个函数为偶函数,则它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则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3.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1)求函数()f x 的定义域,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关于原点对称,则该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若关于原点对称,则进行下一步; (2)结合函数()f x 的定义域,化简函数()f x 的解析式; (3)求()f x -,可根据()f x -与()f x 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f x 的奇偶性. 若()f x -=-()f x ,则()f x 是奇函数; 若()f x -=()f x ,则()f x 是偶函数; 若()f x -()f x ≠±,则()f x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若()f x -()f x =且()f x -=-()f x ,则()f x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高中数学函数单调性教案

课题:§1.3.1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目的: (1)通过已学过的函数,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理解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及单调函数的图象特征; (3)能够熟练应用定义判断函数在某一区间上的的单调性; (4)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用运动变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去分析和处理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艺术美,养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及单调函数的图象特征. 教学难点: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判断或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教法与学法: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用具:黑板、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首次参加就获得15枚金牌,第24届奥运会中国获得5枚金牌,第25届和第26届奥运会中国都获得了16枚金牌,第27届奥运会中国获得了28枚金牌,第28届奥运会中国获得了32枚金牌,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获得51枚金牌的好成绩. 画出散点图,由图象很清晰的可以看到,从1996年第26届奥运会开始,中国所获得的金牌数不断增加,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也大大的促进了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2.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数据: 将表中数据绘制在坐标系中连出草图,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观察这条曲线,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呢?(学生回答) 这是一条衰减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的保持量逐渐减小. 第一天遗忘的速度最快,一天之后遗忘的速度趋于缓慢. 这一规律就提醒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进行复习和巩固,以便加深理解和记忆. 象这样,在生活中,我们关心很多数据的变化,了解这些数据的变化规律,对我们的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观察数据的方法往往是看: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函数值是如何变化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函数的单调性.

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因动点产生得相似三角形问题 例1 2015年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中考模拟第24题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双曲线(k≠0)与直线y=x+2都经过点A(2, m). (1)求k与m得值; (2)此双曲线又经过点B(n, 2),过点B得直线BC与直线y=x+2平行交y轴于点C,联结AB、AC,求△ABC得面积; (3)在(2)得条件下,设直线y=x+2与y轴交于点D,在射线CB上有一点E,如果以点A、C、E所组成得三角形与△ACD相似,且相似比不为1,求点E得坐标、 图1 动感体验 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5宝山嘉定24”,拖动点E在射线CB上运动,可以体验到, △ACE与△ACD相似,存在两种情况。 思路点拨 1、直线AD//BC,与坐标轴得夹角为45°. 2.求△ABC得面积,一般用割补法. 3。讨论△ACE与△ACD相似,先寻找一组等角,再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分两种情况列方程. 满分解答 (1)将点A(2, m)代入y=x+2,得m=4.所以点A得坐标为(2,4). 将点A(2, 4)代入,得k=8。 (2)将点B(n, 2),代入,得n=4。 所以点B得坐标为(4, 2)、 设直线BC为y=x+b,代入点B(4, 2),得b=—2. 所以点C得坐标为(0,—2). 由A(2, 4) 、B(4, 2) 、C(0,-2),可知A、B两点间得水平距离 与竖直距离都就是2,B、C两点间得水平距离与竖直距离都就是4. 所以AB=,BC=,∠ABC=90°.

图2 所以S△ABC===8、 (3)由A(2, 4)、D(0, 2) 、C(0,—2),得AD=,AC=、 由于∠DAC+∠ACD=45°,∠ACE+∠ACD=45°,所以∠DAC=∠ACE。 所以△ACE与△ACD相似,分两种情况: ①如图3,当时,CE=AD=. 此时△ACD≌△CAE,相似比为1. ②如图4,当时,、解得CE=.此时C、E两点间得水平距离与竖直距离都就是10,所以E(10, 8)、 图3 图4 考点伸展 第(2)题我们在计算△ABC得面积时,恰好△ABC就是直角三角形、 一般情况下,在坐标平面内计算图形得面积,用割补法、 如图5,作△ABC得外接矩形HCNM,MN//y轴. 由S矩形HCNM=24,S△AHC=6,S△AMB=2,S△BCN=8,得S△ABC=8. 图5 例22014年武汉市中考第24题 如图1,Rt△ABC中,∠ACB=90°,AC=6 cm,BC=8cm,动点P从点B出发,在BA边上以每秒5cm得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在CB边上以每秒4 cm得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0

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 ? 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一般地,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但函数f(x)在区间(0,3)上有两个零点. (3)若f(x)在[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且是单调函数,f(a).f(b)<0,则fx)在(a,b)上有唯一的零点. ?函数零点个数的判断方法: (1)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y =f(x)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特别提醒:①“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尽管有密切联系,但不能混为一谈,如方程x2-2x +1 =0在[0,2]上有两个等根,而函数f(x)=x2-2x +1在[0,2]上只有一个零点 ②函数的零点是实数而不是数轴上的点. (2)代数法:求方程f(x)=0的实数根. 例题1: 若函数f(x)唯一的一个零点同时在区间(0,16)、(0,8)、(0,4)、(0,2)内,下列结论: (1)函数f(x)在区间(0,1)内有零点; (2)函数f(x)在区间(0,1)或(1,2)内有零点; (3)函数f(x)在区间[2,16)内无零点; (4)函数f(x)在区间(0,16)上单调递增或递减.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