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合集下载

药理学习题-8肿瘤

药理学习题-8肿瘤

第8篇抗恶性肿瘤药和影响免疫功能药一、单选题1.主要作用于M期的抗癌药是:A、氟尿嘧啶B、长春新碱C、环磷酰胺D、强的松龙E、放线菌素D2.大多数抗癌药常见的最严重不良反应为:A、肝脏损害B、神经毒性C、心肌损害D、骨髓抑制E、肾脏损害3.甲氨蝶呤抗肿瘤主要机制是:A、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B、抑制肿瘤细胞二氢叶酸还原酶C、阻碍肿瘤细胞嘌呤合成D、干扰肿瘤细胞RNA转录E、阻止肿瘤细胞DNA复制4.甲氨蝶呤的主要适应证是:A、消化道肿瘤B、乳腺癌C、成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D、鳞癌和肺癌E、儿童急性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5.用于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抗叶酸药是:A、巯嘌呤B、甲氨蝶呤C、氟尿嘧啶D、阿糖胞苷E、环磷酰胺6.抑制叶酸合成代谢的药物是:A、环磷酰胺B、阿糖胞苷C、巯嘌呤D、顺铂E、甲氨蝶呤7.在体外无抗癌活性的药物是:A、环磷酰胺B、顺铂C、丝裂霉素D、甲氨蝶呤E、长春新碱8.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的药物是:A、噻替派B、白消安C、顺铂D、环磷酰胺E、L-门冬酰胺酶9.氟尿嘧啶抗肿瘤机制是:A、阻止肌苷酸转化,干扰嘌呤代谢B、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阻止脱氧尿苷酸转变为脱氧胸苷酸C、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D、抑制DNA多聚酶,影响DNA合成E、抑制核苷酸还原酶,阻止胞苷酸转化为脱氧胞苷酸10.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产生抗肿瘤作用的药物:A、羟基脲B、氟尿嘧啶C、环磷酰胺D、阿糖胞苷E、三尖杉碱11.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好的药物是:A、白消安B、阿糖胞苷C、巯嘌呤D、噻替派E、多柔比星12.通过阻止肿瘤细胞有丝分裂作用而用于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是:A、巯嘌呤B、放线菌素DC、长春新碱D、苯丁酸氮芥E、羟基脲13.下列哪个药属于烷化剂:A、巯嘌呤B、氟尿嘧啶C、甲氨蝶呤D、噻替派E、阿糖胞苷14.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肿瘤药是:A、氮芥B、甲氨蝶呤C、可的松D、巯嘌呤E、放线菌素D二、配伍选择题15.烷化剂的抗癌作用机制是:16.长春碱类的抗癌作用机制是:17.抗代谢药的抗癌作用机制是:18.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抗癌作用机制:129A、影响核酸生物合成B、直接破坏DNA并阻止其复制C、干扰转录过程,阻止RNA合成D、影响蛋白质合成E、影响激素平衡19.羟基脲抗代谢作用的机制是:20.阿糖胞苷抗代谢作用的机制是:21.甲氨蝶呤抗代谢作用的机制是:22.6-巯嘌呤抗代谢作用的机制是:23.5-氟尿嘧啶抗代谢作用的机制是:A、阻止嘧啶类核苷酸形成B、阻止嘌呤类核苷酸形成C、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D、抑制DNA多聚酶E、抑制核苷酸还原酶三、填空题24.一个细胞增殖周期又分为、、和。

临床药理学--第35章抗炎免疫药物的临床应用

临床药理学--第35章抗炎免疫药物的临床应用
41
(二)脑和Aizheimer 病(Alzheimer’s disease,AD)
Alzheimer 病为常见的老年性退行疾病,以 识别、记忆功能衰退为主要症状的痴呆性疾 病;
主要病理变化是β- 淀粉样蛋白的斑块沉着, 后者能激活小胶质细胞,经脂多糖刺激COX2高表达;
42
在病程早期COX-2的数量与β- 淀粉样蛋白 的沉着呈现相关,所以选择性COX-2抑制 剂将在Alzheimer 病的防治中占有一席之 地;
37
四、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应用及 相关机制
38

炎 解热作用

特点:降低发热者体温,对正常者无影响(与氯丙嗉
不同)
解 机理:抑制PG合成有关。(PG是致热物质)
热 镇痛作用

中等度镇痛作用,临床主要用头痛、牙痛、肌肉

痛、关节痛、痛经等,对剧痛及平滑肌绞痛无效。 抗炎作用

PG既是致痛物质,又是致炎物质,这类药物通过
2004年9月:因患者服用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万络导致 心
血管疾病,默沙东公司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撤回 万络
18
三、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
19
膜磷脂的代谢途径 环氧酶(COX)的作用机制 NSAIDs对COX的选择性作用 对脂氧酶的影响 对炎症细胞的功能与氧自由基产生的抑制作用
20
(一)膜磷脂的代谢途径
0.0015 1.6 0.028 4.8 0.082 0.214 1.57 9.5 7.0 >10
15 0.018 > 30
0.906 277.0 1.680 72.8 0.102 0.171 1.10 5.0 1.0 0.07 0.04 0.0015 0.007

药理学——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药理学——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药理学——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考情分析一、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以抑制各种对机体不利的免疫反应,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疾病。

注意:这类药物选择性差,长期应用可诱发感染、肿瘤、畸胎。

1、环孢素(CsA)【作用】与环孢素受体结合,抑制钙调磷酸酶,从而使IL-2等细胞因子减少→选择性抑制T细胞活化,对B细胞抑制作用弱。

【应用】①器官移植时抗排异反应的首选药②自身免疫性疾病。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严重程度与剂量、血药浓度相关,为可逆性。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肾毒性,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

◆有肝毒性◆此外还有继发感染、诱发肿瘤、胃肠道反应等。

2.他克莫司【作用】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似,强效免疫抑制剂。

【应用】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与环孢素相比,在降低急性排异反应率和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不良反应】与环孢素相似。

3.麦考酚酸酯(MMF)【作用】——也称霉酚酸酯——MMF进入体内→MPA(次黄嘌呤单核苷磷酸脱氢酶抑制剂)——抑制B细胞抗体形成和细胞毒T细胞活化。

【应用】① MMF主要应用于器官移植,能显著减少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

②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不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对银屑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

二、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可增强机体的抗肿瘤、抗感染能力,纠正免疫缺陷。

临床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恶性肿瘤及难治性细菌或病毒感染。

1.左旋咪唑【作用】双向调节作用——◇对免疫功能正常人无明显影响;◇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肿瘤患者低下的免疫功能,增强特异性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应用】①免疫低下者的慢性反复感染;②多种肿瘤;③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2.卡介苗-- 减毒的牛型结核杆菌活菌苗(免疫佐剂)--【作用】——增强各种抗原的免疫原性,加速诱导免疫应答——刺激多种免疫细胞活性,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应用】——黑色素瘤、白血病、肺癌。

【不良反应】·注射局部可见红斑、硬结和溃疡;·亦可出现寒战、高热、全身不适等;·反复瘤内注射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或肉芽肿性肝炎;·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出现播散性结核;·剂量过大,可降低免疫功能。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可能对细菌呼吸、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及细胞毒作用有关。
黄连药理作用
● 抗毒 ★ 黄连对多种细菌毒素有明显解毒作用。 如:对细菌内毒素致大鼠发热死亡保护作用; ★ 在低于抑菌浓度时,抑制金葡菌凝固酶形成,组织损害;
★ 对霍乱弧菌、大肠杆菌毒素致腹泻有对抗作用。
● 抗炎
★ 黄连及小檗碱对实验性炎症早期渗出、水肿和晚期肉芽增生有
常与钩藤、菊花配伍。

多 谢 您 的 参 与
敬 请 批 评 指 正
● 心律失常,高血压
● 糖尿病
黄 芩
● 功用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 主要成分 黄酮类 如黄芩苷及苷元(黄苓素) 汉黄芩苷 汉黄芩素 黄芩酶 等
黄芩药理作用
● 抗病原微生物
★ 抑菌有效成分:黄芩素与黄芩苷
问题:炮制方法不同对黄苓抗菌作用有何影响?
★ 抗菌谱广,以对金葡菌和绿脓杆菌抑制作用最强,
以板蓝根、金银花、鱼腥草、贯众抗病毒范围较广。
清热药药理作用 – 解毒作用
● 解毒方式 ★ 降解内毒素 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上的一种粘多糖,可引起机
体发热、循环障碍、休克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如由 金银花、蒲公英、大青叶、鱼腥草等组成的“热毒清”经电镜观 察可使内毒素崩解。 ★ 拮抗外毒素和降低细菌毒力 外毒素是细菌分泌至体外的物质
,毒力大,对机体组织有选择性毒性作用。如小檗碱可对抗霍乱 弧菌外毒素,使腹泻潜伏期延长,症状减轻。
★ 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加强体内毒素的消除。
清热药药理作用
● 抗炎作用 急性感染性疾病(热证)的一个重要病理过程就是急性炎症, 里热证主要是早、中期炎症。 许多清热药对实验性炎症的各个环节均有一定作用,以抑制早

免疫功能调节药物(全面、规律)

免疫功能调节药物(全面、规律)

调节免疫功能药物免疫抑制药物1、糖皮质激素2、烷化剂环磷酰胺(CTX):作用主要是破坏DNA的结构,从而阻断其复制,导致细胞死亡, T、B细胞被抗原活化后进入增殖、分化阶段,对烷化剂较敏感,因此可以达到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

3、抗生素环孢素A(CsA、赛斯平、山地明):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淋巴细胞,通过干扰淋巴细胞活性,阻断参与排斥反应的体液和细胞效应机制,从而抑制免疫排斥反应,但它不影响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功能,也不破坏机体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

他克莫司(FK506):大环丙酯抗生素,与CsA一样可选择性地作用于T细胞,且作用比CsA强10~200倍。

雷帕霉素(RPM、西罗莫司):新型大环内酯的抗排斥药物,是目前世界上最新的强效免疫抑制剂4、抗代谢:主要有嘌呤和嘧啶的类似物、叶酸拮抗剂二大类,通过阻止细胞代谢中嘌呤和嘧啶的合成,达到阻碍DNA/RNA合成,从而抑制了淋巴细胞的增殖,进而通过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硫唑嘌呤(AZA、依木兰) 6-巯嘌呤(6-MP、乐疾宁) 5-氟尿嘧啶(5-FU)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爱若华、妥抒):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主要是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的活性,影响活化淋巴细胞的嘧啶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影响淋巴细胞增殖。

霉酚酸酯(MMF、赛可平、骁悉):新一代的抗排斥药物,通过抑制嘌呤合成起到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对淋巴细胞有高度的选择作用,它通过减少免疫活性淋巴细胞来抑制排斥反应,同时通过抑制B细胞增殖,有效降低粘附分子活性,抑制抗体的形成,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的作用。

咪唑立宾(MZR、布累迪宁):新型咪唑核苷,为抑制核酸的嘌呤合成途径的抗代谢物,可抑制淋巴系统细胞增殖,具有免疫抑制活性,且几乎没有硫唑嘌呤的骨髓抑制作用和肝脏毒性。

5、抗体类:多克隆或单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抗淋巴细胞/胸腺细胞球蛋白(ALG/ATG):抗淋巴细胞的多抗,主要与T细胞结合,在补体作用下使细胞裂解抗T细胞单抗(OKT3):即抗CD3单抗,作用于成熟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直接作用于T淋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簇CD3复合物而起到抑制免疫排斥作用抗IL-2R单抗:即抗CD25单抗,高度亲和并特异性与人IL-2受体α亚单位(P55α,CD25)结合,从而选择性作用于活化的淋巴细胞,干扰其应答,抑制IL-2介导的淋巴细胞活化,并抑制排斥反应巴利昔单抗(舒莱)抗Tac单抗(赛尼哌)英夫利昔单抗(益赛普、类克):即抗TNF-αR单抗,高度亲和TNF-α受体,阻断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

影响炎症免疫反应的药物

影响炎症免疫反应的药物

常用药物举例
➢ 阿司匹林 ➢ 萘普生(naproxen) ➢ 对乙酰氨基酚 ➢ 保泰松(phenylbutazone) ➢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消炎痛) ➢ 布洛芬(ibuprofen) ➢ 吡罗昔康(piroxicam) ➢ 尼美舒利(nimesulide)
水的[侧袋][封闭]

120位置的
精氨酸(Arginine)
C-端 活性 片断
疏水【通道】 120位置的 精氨酸(Arginine)
523位 有结构 较小的 缬氨酸
(valine) 让亲水的 [侧袋]可以 形成
N
亲水的

[侧袋]
Adapted from Kurumball et al, 1996
COX-1与COX-2的结构差异
❖ 非甾体抗炎免疫药 (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immunitydrugs,NSAIDs)
❖ 甾体抗炎免疫药 (steroidanti—inflammatory-immunitydrugs,SAIDs)
❖ 疾病调修药 (diseasemodifyingdrugs,DMDs)。
➢ NSAIDs对COX-1和COX-2作用的不同可能是其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 不一致的原理。
➢ 对COX-1的抑制作用越强,导致的不良反应就越大;而对COX-2的 抑制作用越强,其抗炎、镇痛效果就越显著。
➢ 将NSAIDs对COX-1和COX-2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强弱用 IC50(COX-2/COX-1)的比值来表示
• 细胞因子在炎症免疫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炎症反应从时间上看,最初是血管内皮细胞的损
伤,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和血小板逸出,接着是 中性粒细胞靠边、壁立,由增宽的内皮细胞间裂游出, 然后是单核细胞穿出微静脉壁,进入炎症区组织。随 着时间的推移,单核细胞成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等,都是合成释放细胞因子的主要细胞。细 胞因子在使炎症反应加重、修复或慢性化上,均起重 要作用。按细胞因子来源不同,细胞因子可分为两大 组,一组主要为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包括IL-2、IL4、IL-10、IFN-r等,一组为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单 核因子,包括IL-1、IL-6、IL-8、TNF-α等。

药理学38第三十八章 免疫功能调节药

药理学38第三十八章  免疫功能调节药

3. 其他 可见消化系统症状,如厌食、恶心、呕 吐等。长期用药还可出现神经毒性。部分患者可 诱发肿瘤,引起继发性感染。
泼尼松(prednisone)、泼尼松龙(prednislpme)、地 塞米松(dexamethasone) 【药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以使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以T细 胞减少最显著。淋巴细胞减少是暂时性的。还可以影响体 液免疫反应,抑制抗体合成,并干扰抗体与靶细胞结合。
【临床应用】 1.预防结核,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对流感、 感冒、支气管炎有一定的疗效。 2.常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白血病、肺癌、 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等。 【不良反应】 注射局部可出现红斑、硬结或溃 疡,还可出现高热、寒战及全身不适。瘤内 注射可出现肉芽肿性肝炎和过敏性休克。 禁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有活动性结核的患者。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
是从健康人白细胞中提取制得的一种多核 苷酸和多肽小分子物质,为细胞免疫增强 剂。临床上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 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 流行性乙型脑炎、白念珠菌感染等)。对恶 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对自体免疫性 疾病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白细胞介素(interleulkin-2,IL-2) IL-2对B细胞、NK细胞、பைடு நூலகம்体依赖性杀伤细 胞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等 具有促进分化增殖的作用,也为体外维持激 活的T细胞克隆的增殖所必需。IL-2可刺激许 多细胞因子的产生,在体内和体外均能增加 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的生成。 能有效地用于治疗肿瘤、病毒和细菌的感染。 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用于治疗自身免疫 性疾病,肿瘤治疗中可用于肾癌、肺癌、肝 癌、结肠癌、淋巴肉瘤和黑色素瘤。
干扰素(interferon,IFN-α、β、γ)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 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执业药师中药药剂综合辅导: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_药理学

执业药师中药药剂综合辅导: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_药理学

考点1: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反应 1.免疫应答反应 在抗原的刺激下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反应,可分为以下3期: (1)感应期。

为抗原的处理和识别阶段。

抗原进⼊机体后,⾸先由巨噬细胞进⾏吞噬和处理,使抗原在胞浆内降解、消化,暴露出活性部位,然后与巨噬细胞mRNA结合形成复合体,以使T细胞或B细胞得以识别。

(2)增殖分化期。

在此阶段免疫活性细胞被抗原激活,然后进⾏增殖分化并产⽣免疫活性物质。

B细胞被激活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可合成多种免疫球蛋⽩即抗体,如IgG、IgM、IgA、IgD、IgE等;T细胞则增殖分化为致敏⼩淋巴细胞,分别对相应抗原起特异作⽤。

(3)效应期。

当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再次与抗原接触时,即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

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可直接或在补体协同下破坏抗原,这⼀过程称为体液免疫;当致敏⼩淋巴细胞再次受到抗原刺激时,可直接杀伤抗原所在细胞或通过释放淋巴毒素、炎症因⼦等免疫活性物质⽽使抗原所在细胞受到破坏或发⽣异体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等,这⼀过程称为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的是要消除对机体有害的抗原或带有抗原的靶细胞,从⽽保护机体。

2.免疫病理反应 免疫病理反应包括变态反应、⾃⾝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称为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增殖病。

变态反应⼜称过敏反应,是由于抗原物质和抗体的异常免疫反应,造成机体⽣理功能障碍或对机体⾃⾝的组织造成损伤;⾃⾝免疫性疾病是因免疫功能异常,机体对⾃⾝组织成分产⽣特殊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产⽣的变态反应,进⽽对⾃⾝组织造成损伤;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疾病;免疫增殖病则是因免疫球蛋⽩过度产⽣⽽导致的疾病。

☆☆考点2: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ISA)是⼀类⾮特异性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药物,临床上主要⽤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免疫性疾病。

本类药物作⽤缺乏选择性,即在抑制免疫病理反应的同时也抑制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

执业西药师考试《药理学》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历年真题及答案

执业西药师考试《药理学》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历年真题及答案

执业西药师考试《药理学》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历年真题及答案1、长期应用四环素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A.胃肠道反应B.肾毒性C.肝毒性D.过敏反应E.二重感染正确答案:E2、牙齿黄染是下列哪种药物的不良反应A.四环素B.青霉素GC.庆大霉素D.万古霉素E.氯霉素正确答案:A3、治疗伤寒可选用的药物是A.苯唑西林B.四环素C.氯霉素D.红霉素E.林可霉素正确答案:C4、易引起骨髓抑制的抗生素是A.青霉素GB.氯霉素C.克拉霉素D.四环素E.链霉素正确答案:B5、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抑制A.二氢蝶酸合酶B.二氢叶酸还原酶C.四氢叶酸D.谷氨酸E.四氢叶酸还原酶正确答案:A6、预防磺胺药发生泌尿系统损害采用的措施是A.与利尿药同服B.酸化尿液C.大剂量短程用药D.小剂量间歇用药E.多饮水正确答案:E7、甲氧苄啶的作用机制是A.与细菌竞争二氢蝶酸合酶B.与细菌竞争二氢叶酸还原酶C.抑制细菌DNA合成D.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E.与细菌竞争四氢叶酸还原酶正确答案:B8、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是A.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B.干扰细菌的代谢C.抑制细菌DNA合成D.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E.破坏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正确答案:C9、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是A.磺胺醋酰B.磺胺嘧啶C.磺胺米隆D.磺胺甲噁唑E.磺胺多辛正确答案:B10、治疗和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是A.四环素B.甲氧苄啶C.磺胺嘧啶D.磺胺甲噁唑E.阿莫西林正确答案:C11、可局部用于口腔、皮肤、阴道念珠菌病的药物是A.多黏菌素B.两性霉素BC.伊曲康唑D.克霉唑E.四环素正确答案:D12、咪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核酸合成B.抑制二氢蝶酸合酶C.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D.抑制蛋白质合成E.抑制细胞膜类固醇合成,使其通透性增加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可干扰真菌细胞中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使真菌细胞膜缺损,增加膜通透性,进而抑制真菌生长或使真菌死亡。

《影响免疫功能药》课件

《影响免疫功能药》课件
过度免疫反应的药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如CTLA4和PD-1等,以解除对T细胞的 抑制,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
细胞疗法
利用自体或异体细胞,如T细胞 、NK细胞等,进行免疫调节或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新型免疫调节剂的研究与开发
新型小分子药物
通过筛选小分子化合物,寻找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的药物候选物。
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副作用与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免疫系统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例 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和感染风险增加 。因此,在使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时,需要权衡治疗作用 与潜在风险。
04
药物研发与展望
针对免疫系统的药物研发进展
免疫调节剂
研究重点在于开发能够调节免疫 系统功能、增强免疫应答或抑制
利妥昔单抗
抑制B细胞活性,降低免疫反应, 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淋 巴瘤。
西罗莫司
抑制T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降低免 疫反应,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 疾病和排斥反应。
03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对免疫细胞的直接影响
影响细胞数量与功能
某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 影响其数量和功能。例如,某些化疗 药物会杀伤快速分裂的细胞,包括免 疫细胞,导致免疫力下降。
根据个体差异制定用药方案,严密监测不良反应
总结词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用药方案,并严密监测不良反应的发 生。
详细描述
不同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生理状态等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因此,在制定用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肝 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需适当调整剂量。同时,应严密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出现不

药理学 第四十一章 免疫功能调节药

药理学 第四十一章 免疫功能调节药

胸腺素
胸腺素(thymosin)是从胸腺提取的小分子多肽,可促进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也可增强细胞 免疫功能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主要用于细胞免疫缺陷性疾、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晚期肿瘤、 病毒感染。少数可发生过敏反应。
转移因子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是从健康人的白细胞及猪脾、牛脾中提取的小分子肽类物质, 无抗原性。可将供体的细胞免疫信息转移给未致敏受体,使之获得与供体同样的细胞免疫功能。主 要用于原发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也可用于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真菌性感染(如带状疱疹、乙型脑 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及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
环孢素
环孢素(cyclosporine)又名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可口服或静脉给药。口服吸收 慢而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仅20%~50%,t1/2为24 h,主要经肝代谢,由胆汁排泄。
【药理作用】
环孢素可选择性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减少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的生成;还能促进T淋巴细胞 内转运生长因子的表达,而后者对白细胞介素-2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环孢素仅 抑制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而不致显著影响机体的一般防御能力。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2(imerleukin-2,IL-2)又名T细胞生成因子,现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称人重组 白细胞介素-2。主要功能是促进T细胞增殖、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活化巨噬细胞、增强自然杀伤 (NK)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的活性。可用于病毒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 肿瘤的辅助治疗。不良反应有寒战、发热、皮肤瘙痒和胃肠道反应等。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免疫抑制药 免疫增强药
环孢素、环磷酰胺、硫 唑酰胺、抗淋巴细胞球 蛋白、干扰素、左旋咪 唑、白细胞介素-2、转 移因子的药理作用、临 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免疫抑制药

免疫抑制药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 器官
免疫 细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免疫 分子
• 胸腺 • 脾脏 • 骨髓 • 淋巴组织
• 淋巴细胞 • 单核/巨
噬细胞
• 粒细胞 • 肥大细胞
• 补体 • 免疫球蛋白 • 干扰素 • 白细胞介素 • 肿瘤坏死因子
免疫系统功能
免疫 防御
免疫 稳定
免疫 监视
防御外来病原 微生物感染
清除受损或 衰老细胞
不同的免疫抑制药作用最佳时间不同
大部分免疫抑制药有抗炎作用
免疫抑制药的分类
硫唑嘌呤 甲氨蝶呤 抗增殖 环磷酰胺 抗代谢药
抗体类
常用的免疫 抑制药
钙调磷 酸酶抑 制药
环孢素 他克莫司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莫罗单抗
其他
肾上腺 糖皮质 激素类
中药有效成分
泼尼松 地塞米松 甲基泼尼松
免疫抑制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理学
第四十一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目录
免疫抑制药 免疫增强药
教学目标
1
熟悉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的概念、分类
2
掌握左旋咪唑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3
掌握环孢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4
熟悉其他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的特点

TGF-β 表达
编码细胞因子的基因
(−) IL-2介导的T
细胞因子合成、释放
细胞增殖
介导免疫应答反应
免疫抑制药-环孢素
不良反应
厌食、恶心、呕吐 肾损害(最常见,避免与有肾毒性药物合用) 肝损伤 中枢神经毒性

药理学——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药理学——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第48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
抗原性异物,保护机体不受外来侵害的 特性。
免疫应答分期 感应期: 巨噬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识别和处理抗原 增殖分化期: 淋巴细胞被抗原激活,分化增殖产生免疫活 性物质 效应期: 活化的T细胞或抗体与相应的靶细胞或抗原 接触,产生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
环孢素A时代:
20世纪70年代发现一种从挪威高原土 壤中分离出的生物活性物质环孢素A 。
环孢素A的出现也使心肺联合移植以 及胰、骨髓等器官移植等得以实现。
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
1984年,日本藤泽药厂从放线菌的分泌中提取 FK506,其分子结构与环孢素A完全不同,但抑制效 应相似。FK506的应用不仅使肾脏、肝脏、心脏和 肺的移植效果得到较大的改善,它还使小肠及其它 所有的腹腔脏器移植成为可能。
云芝多糖K
从担子菌的杂色云芝体内提取的一种蛋白多糖。 • 一种新的免疫增强剂,能增加食欲,保护肝
细胞; • 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 • 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改善癌症患者的症状。
牛膝多糖
• 从中药牛膝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小分子量多 糖化合物。
• 对于因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的促 恢复作用临床有效,同时可恢复肿瘤患者 免疫系统的损伤;
1963年,人类成功地实施了第一例人体肝脏移 植,但在之后的10年内肝脏移植并未能广泛开 展,原因在于器官移植后,移植受者的血液淋 巴系统识别移植物,并视其为外来异物,从而 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移植物被破坏。 GVHD(Graft vesrsus host disease)
临床的需求:
器官移植领域面临最重大的挑战!
临床应用 器官移植:降低器官移植后排异反应与感染发 生率,增加存活率。主要用于肾、肝、心、肺、 角膜和骨髓等组织器官的移植手术, 自身免疫病: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 斑狼疮、银屑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内容提要
1. 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反应
1)免疫应答 2)免疫病理反应
2. 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他克莫司、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抗代 谢药类、烷化剂、霉酚酸酯、单克隆抗体、抗 淋巴细胞球蛋白、来氟米特
• 3. 免疫增强剂
免疫佐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左旋咪唑、 依他西脱、转移因子、胸腺素、异丙肌苷。
• • • • • • 白细胞介素-2 左旋咪唑 依他西脱 转移因子 胸腺素 异丙肌苷
①抑制 IL-2 生成及其活性的药物如他克莫司、环孢 素等;
②抑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药物如皮质激素;
③抑制嘌呤或嘧啶合成的药物如硫唑嘌呤等;
④阻断T细胞表面信号分子如单克隆抗体等。
第二节 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 其具有潜在的免疫抑制活性但对急性炎症反应无作用。环 孢素对多种细胞类型均具有作用。已广泛用于肾、肝、胰、 心、肺、皮肤、角膜及骨髓移植,防止排异反应;自身免 疫性疾病,可适用于治疗其他药物无效的难治性自身免疫 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皮 肌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均 与剂量、血药浓度相关,多为可逆性。最常见及严重的不 良反应为肾毒性作用,其次为肝毒性,此外还有食欲减退, 嗜睡,多毛症,震颤,感觉异常,牙龈增生,胃肠道反应, 过敏反应等。
第二节 免疫抑制剂
• • • • • • • • 他克莫司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抗代谢药类 烷化剂 霉酚酸酯 单克隆抗体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来氟米特
第三节 免疫增细胞 吞噬功能的药物如卡介苗等,提高细胞免 疫功能的药物如左旋咪唑、转移因子及其 它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等,提高体液免 疫功能的药物如丙种球蛋白等。
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在抗感染、抗肿瘤及抗器官移植 排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当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 可出现免疫病理反应,包括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免疫增殖病等,表现 为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过度增强,严重时 可导致机体死亡。
第二节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药物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第三节 免疫增强剂
干扰素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INF 对感冒、乙型肝炎、带状疱疹和腺病毒性角膜炎 等感染有预防作用。主要有发热、流感样症状及 神经系统症状(嗜睡、精神紊乱),皮疹、肝功 能损害。大剂量可致可逆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等。5%患者用后产生抗INF抗体,原因不明。
第三节 免疫增强剂
基本要求
• • 熟悉免疫抑制药及免疫增强药的分类。 掌握免疫抑制药及免疫增强药的各类代 表药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主要适应 症及不良反应。
第一节 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反应
一、免疫应答
可分三期:①感应期②增殖分化期③效应期
免疫反应的基本过程和药物作用环节
第一节 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 反应 二、免疫病理反应
第三节 免疫增强剂
免疫佐剂
具有免疫佐剂作用,即增强与其合用的各种抗原的免疫原 性,加速诱导免疫应答,提高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除用 于预防结核病外,主要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如白血病、 黑色素瘤和肺癌。近年来,也用于膀胱癌术后灌洗,可预 防肿瘤的复发。接种部位红肿、溃疡形成、过敏反应。瘤 内注射偶见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剂量过大可降低免疫 功能,甚至可促进肿瘤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