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探析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通货膨胀理论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通货膨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57e8eebf8c75fbfc77db26d.png)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通货膨胀理论把社会上一段时期内物价(主要是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普遍上涨这样一个在现实经济过程中的次要的现象当成最重要的经济指标,并为此给自己制造了许多假的理论,以及在这种错误的理论下所产生的空虚的怪影和悲剧的后果来吓唬自己。
这不能不说是西方经济学的无能表现。
这种通货膨胀这种本来是现实经济比例失调和投机过渡的结果的东西来当成前提,不仅在思想上制造了许多混乱,也给党和政府在正确的判断经济形势,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时产生了误导。
这样一个事实表明,我们离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太远了,我们的经济理论离现实也太远了。
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所取得的丰富经验,已经有助于对于这种错误的理论进行一个纠正,把这个现象真正建立在现实的经济条件的相互关系之上。
通货膨胀最早的理论解释是单纯的货币和商品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即是说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商品量,就会贬值,反之货币就会升值。
这种错误的理论,马克思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批判了。
但是这种早已被批判过的错误理论,在后代的经济学理论中,又重新包装了起来,竟然还一再的被用于实践,比如与这个现象相配套的货币政策等等。
这些人真的以为货币的增发与否才是现实中物价走高或降低的原因,这真是弄颠倒了关系。
但是现实情况的复杂超出了这个形而上学的理论的单纯,于是什么输入性通货膨胀,什么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什么成本推进通货膨胀,什么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通货膨胀,什么结构性通货膨胀等等。
如果不是胡说八道,也是理论错误。
下面是我们将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系统的解释一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所谓通货膨胀的理论在我们现在的经济学界已经和刚开始的这种理论不一样了。
真正符合通货膨胀的概念的是李嘉图的那种理论,但是那是个错误的理论。
他以为流通中的货币多了,物价就上涨,货币贬值;少了,物价就下跌,货币升值。
相应的,可以通过人为的改变流通中的货币量来造成物价的上涨和下跌。
这勿宁是看错了关系。
因为真实的关系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现实中商品的流通的量以及需要结清的支付差额。
关于马克思通货膨胀论的重新认识--通货膨胀不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
![关于马克思通货膨胀论的重新认识--通货膨胀不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4b70605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d.png)
关于马克思通货膨胀论的重新认识--通货膨胀不是纸币流通条
件下的特有现象
马可;张翔
【期刊名称】《青年与社会》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人们普遍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并且误认为这也是马克思的观点。
实际上,马克思并没有提出如此观点,并且这种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
本文从通货膨胀基本认识出发,结合马克思关于通货膨胀的论述、通货膨胀历史案例,用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历史事例加以旁证,最后得出结论通货膨胀不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而应改为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常有现象。
【总页数】2页(P253-254)
【作者】马可;张翔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关于马克思通货膨胀论的重新认识——通货膨胀不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J], 马可;张翔;
2.关于马克思通货膨胀论的重新认识——通货膨胀不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
[J], 马可;张翔
3.通货膨胀不是纸币特有的经济现象 [J], 赵宁夫
4.纸币流通条件下的通货膨胀与社会制度的关系 [J], 魏连宽
5.通货膨胀不是纸币流通的特有现象 [J], 陈玉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https://img.taocdn.com/s3/m/18c699ed19e8b8f67c1cb943.png)
通货膨胀一、含义:1、马克思认为,通货膨胀是流通中纸币的供应量超过货币需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持续的、较大幅度上升的病态经济过程。
2、现代货币主义者弗里德曼认为:“物价的普遍上涨就叫做通货膨胀。
”3、新自由主义者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这种增长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上涨。
可见,哈耶克认为只因货币数量增加而引起了物价上升。
4、美国当代经济学家萨谬尔森在他的《经济学》一书中认为,通货膨胀是物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通上升的时期。
这里强调的“普遍上升”,显然不是指个别的、偶然的、暂时的物价上涨。
结合现代的情况,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金融现象.二、类型:(一)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信用扩张型通货膨胀和国际传播型通货膨胀(二)按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1、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允许物价水平每年按一定的比率缓慢而持续上升的一种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在3%以下的,不叫通货膨胀,达到3%,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
2、快步或小跑式的通货膨涨,即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通货膨胀有明显感觉,不愿保存货币,抢购商品,用以保值。
3、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膨胀,即货币贬值可达到天文数字,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国民党政府垮台前退出大陆的情况。
(三)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1、隐蔽的通货膨胀,又称压制性通货膨胀或被遏制的通货膨胀。
国家为了保持物价平稳,对物价进行管理或冻结,对某些商品进行补贴,一但放开物价,物价将全面上升。
2、公开的通货膨胀。
又称开放式的通货膨胀。
商品价格是开放性的,随市场供求自由涨落,只要出现通货膨胀,其价格水平明显上升。
(四)按通货膨胀预期分:1、预期型通货膨胀,是指人们对通货膨胀已经产生了明显的预期,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经济核算时,会把物价上涨的因素考虑在内。
论马克思对通货膨胀理论的创新及其现实价值
![论马克思对通货膨胀理论的创新及其现实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ece3005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6d.png)
论马克思对通货膨胀理论的创新及其现实价值
马克思对通货膨胀理论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他对货币发行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马克思指出,货币发行的过多会导致通货膨胀,这是因为过多的货币会推动物价上涨,从而削弱货币的购买力。
他认为,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必然现象,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表现之一。
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首先,通过马克思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通货膨胀的根源和机制,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预测和应对通货膨胀的发生。
其次,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最后,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通货膨胀问题,思考如何推动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对我们深刻理解和应对通货膨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此外,马克思对通货膨胀理论的创新也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他的理论分析为经济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通货膨胀问题的范式,促进了对货币发行、通货膨胀和经济制度之间关系的研究和讨论。
马克思的理论观点也激发了许多现代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和深入研究,为学术界对通货膨胀现象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路。
总之,马克思对通货膨胀理论的创新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通货膨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引领着我们认识并解决当代经济中的通货膨胀问题。
其理论对经济实践和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基于马克思理论基础上的通货膨胀的控制
![基于马克思理论基础上的通货膨胀的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da595501f78a6529647d53a9.png)
20 0 8年 第 1 1期
基 于 马克 思 理 论 基础 上 的通 货膨 胀 的控 制
朱殊 洋
内容 摘 要 在 通货 膨胀初 露 端倪 的情 况下 , 策 者 可 以采 用 两种 控 制 通 胀 的 方 式 : 种是 离线 控 决 一
制, 即问题严重以后才进行调控的所谓“ 摸着石头过河” 的方法。实践证明, 这种控制方式可能会付
一
引言
物 价稳定 向来 是各个 国家 或地 区宏 观 经 济控 制 的 目标 之 一 。然 而保 持 物 价 稳 定绝 非 易 事 。就 目前
我国经济形势而论 , 物价涨势不减 , 虽然还没有发展到恶性通货膨胀的地步 , 但是轻度通货膨胀已经初露
端倪 。这一势 态如 果得 不到有 效控 制 , 性通 货 膨胀 就 离 我们 不 远 了。为 了解 决 这 一 问题 , 济 学 家们 恶 经 大多求 教于西 方经 济学 , 希望 在那 里寻找 药方 , 以马克思 经济 理论 为基础 的分 析却 为数有 限 。 而 周 纪信 (96 从 马克 思货 币理论 出发 , 为稳 定通 货 是社 会 再 生产 顺 利进 行 的必 要 条 件 , 19 ) 认 而影 响货 币供 求和通 货稳 定 的 因素存 在于 再生 产过 程 的各个 环节 中 , 中 固定 资本 投资 是影 响通货 稳 定 的主要 因 其 素, 因此控制 固定 资产 投资是 有效 控制 通货 膨 胀 的关 键 所在 。裘 愉 锷 、 越 (9 6 以马 克思 社会 总 资本 吴 19 ) 循环 理论 为基础 分析 了通货 膨胀 的原 因。他 们认 为 , 生产 过 程 中的储 蓄 是 未来 的消 费 , 再 当储 蓄 过 大 时 意味 着未来 的消 费过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将 引起 未来 需 求膨 胀 , 而导 致 物价 大 幅 度上 升 。陈 冬村 (95 依 据马 克 思 进 19 ) 劳动 生产率 与价值 量关 系原理 , 析 了在 劳 动生产 率提 高情况 下物 价上 涨 的原 因 。江瑞 平 (9 1 以马 克 分 19 ) 思工 资 一 格理论 为基 础 , 察 了西方 资 本 主义 各 国 战后 普遍 出现 的物 价 水 平 上涨 的现 象 , 释 了物 价 价 考 解 上涨 的原 因 。刘 日新 (99 从 马克 思货 币流通公 式 出发分 析 了通货膨 胀 的根 本原 因。 18 ) 毫无 疑问 , 上述文 献对 马克 思通货 膨胀 理论 的发展 做 出 了贡献 。但 是仅 仅 从 马克思 货 币理 论 的角 度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801ad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7.png)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1.通货膨胀与经济进展相生相伴,是经济高速进展的必定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告诉我们,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经济现象。
当流通货币量超过可供商品与劳务价值总与时,势必导致商品价格水平上涨,流通中的货币贬值,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即指货币供应量超出商品流通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与市场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由此可见,通货膨胀包含互有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货币发行量过多,这是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二是货币贬值,这是实质;三是物价上涨,这是通货膨胀的标志或者后果。
从理论上说,只有经济的进展刺激了社会总需求的膨胀,才会形成对货币需求的膨胀,为满足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国家不得不大量发行货币,当货币供应量超出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时,通货膨胀势所难免。
由此能够说,在经济进展停滞不前的社会里不可能产生通货膨胀。
我国改革开放往常的十几年里,由于经济进展停滞不前,物资匾乏,工资冻结,生活用品与副食品按人头凭票供应,因此物价稳固,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进展,通货膨胀也随之而来,从1979年至1994年,十六年中先后出现了四次通货膨胀,尤以1986年及1992年至1994年两次通货膨胀程度为甚,已达到了恶性进展的程度。
不仅我国的情况如此,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的进展过程中也不时地发生程度不一致的通货膨胀,这已是有目共睹的实事。
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致,以我国近年来两次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而言,实际上是投资、消费、信用膨胀与财政长期赤字及体制不完善所致。
社会总需求通常包含投资需求及消费需求,社会总需求的膨胀能够表现为投资需求的膨胀或者消费需求的膨胀,也能够表现为两者同时膨胀。
笔者认为,在我国,通货膨胀首要原因是无操纵的“投资饥渴症”,特别是基本建设投资膨胀。
有关资料说明,通货膨胀严重的1989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达4138亿元,而1993年又继续扩大到12458亿元,比1992年的7855亿元增长58.6%,比1980年的911亿元增长13.67倍,比1989年增长3.01倍,81—93年的13年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平均年递增22.3%,90—93年又猛增到31.7%。
价值论通货膨胀论文.doc
![价值论通货膨胀论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17494954770bf78a64295419.png)
价值论通货膨胀论文一、马克思关于通货膨胀的货币论范式在传统政治经济学要义中,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的货币分析范式基础是货币流通理论。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在经历了简单或偶然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这一演化历程之后,开始以正式身份进入商品流通领域,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
货币流通以商品流通为基础,有着其围绕商品流通实际需求的流通规律。
纸币作为价值符号而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之后,在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基础上,其发行量应限于它所代表的金银的实际流通数量。
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据此,马克思认为,所谓通货膨胀,就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货币贮藏的蓄水池,对于流通中的货币来说,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因此,货币永远不会溢出它的流通的渠道”[1]154。
长期以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者绝大多数都从货币流通的视角来研究传统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通货膨胀,仅有少数学者从马克思价值理论的角度来审视通货膨胀,但仅是分散在一些论文中的部分段落之中,并未形成体系,更谈不上研究范式。
在现代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作为一种“一般物价水平持续地、显著地上涨”,其本身是一个涵盖商品和货币的二维量:商品自身价格上涨和货币相对价格下降。
单一地从货币自身价值视域来审视通货膨胀这一范畴,未免导致一种一维化倾向,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注重整体性的逻辑,而且也难以深刻地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性。
因此,整理和归纳马克思价值理论中与通货膨胀具有密切理论脉络的部分,并最终形成一种范式的导向,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马克思关于通货膨胀的价值论范式关于价值的决定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大分歧。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规律又进一步阐明了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关于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探析
![关于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eb72dc49649b6648d7477e.png)
关于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探析论文关键词:马克思;通货膨胀;实际贬值;相对贬值;利益关系论文摘要: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价格理论表明,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并且共同决定商品的价格总水平。
依此推论,通货膨胀可能产生于货币的实际贬值或相对贬值:相对贬值根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下降,不是货币问题;实际贬值根源于的货币量供给量过多,是货币问题。
通货膨胀通过对各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影响对宏观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在政策选择上,需要通过紧缩货币应对实际贬值,通过减税和补贴应对相对贬值。
一、马克思的价格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马克思建立了他的货币理论。
马克思指出,货币是从商品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在交换过程中。
“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成为被分离出来的商品的特殊职能。
这种商品就成为货币。
”“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就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
”“一切商品只是货币的特殊等价物,而货币是它们的一般等价物。
”所以。
货币本质上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和商品相交换,本质上与商品交换一样,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不同的是,货币作为等价物,专门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以货币理论为基础,马克思建立了他的价格理论。
(一)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1 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本质上是一种使用价值所含价值量和另一种使用价值所含价值量的关系或比例,而在表现形式上则“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即:交换价值(麻布的)=被表现价值量的商品(麻布)的价值量/等价物(上衣)的价值量=(10小时劳动/20码麻布)÷(10小时劳动/1件上衣)=1件上衣/20码麻布这就是说,20码麻布的交换价值是一件上衣,或者20码麻布值一件上衣。
公式(1)表明,交换价值在表现形式上是20码麻布交换1件上衣,本质上是20码麻布和1件上衣花费了等量的劳动,包含着等量的价值。
如果生产麻布和上衣的劳动生产力发生变化,它们当中所包含的价值量会随之发生变化,交换价值因此发生变化,其中被表现价值的商品(麻布)的价值量变动引起交换价值同方向变化,比如生产麻布的生产率水平提高,5小时生产20码麻布,则20码麻布的交换价值是2件上衣,或者,20码麻布值2件上衣,商品麻布的交换价值提高。
马克思均衡理论与通货膨胀控制
![马克思均衡理论与通货膨胀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bcecd5e64afe04a1b071deaf.png)
反 馈 ,所 以货 币供 给实 际上 内生 化 了 :将 价格 信
息、 经济 增 长信 息反 馈 给货 币 供 给 , 策 者 通过 比 决
较 反馈 信 息 和 目标 信息 , 整货 币供 给参 数 , 而 调 从
有 效地 控 制通 货 膨胀 ,同时又 保 持 国 民经 济 的又 好 又快 地 发展 。内生 化 以后 , 控制 系统 变成 为在 线 实 时控 制 ,实时 控 制能 够使 我 们 发现 通 货膨 胀 率 变 化 的态 势 ,从 而 在未 出现通 货 膨胀 之 前 就通 过 微 调使 物 价得 到有 效控 制 。 基 于 上述 考虑 ,本 文试 图建立 一 个 货 币供 给 内生 化模 型 , 其特 点 是 建立 货 币 供 给— — 物 价 、 收 入 函数 。这一 函数 的建 立使 宏 观控 制 系 统成 为 跟 踪 系统 : 币供 给 既跟踪 物 价还 跟踪 收入 。当通 货 货 膨 胀率 提 高 时 , 币供 给增 长率 自动 降低 ; 济 增 货 经 长 率提 高 时 , 币供 给增 长 率 自动提 高 。 踪系 统 货 跟 的建立 保 证 了控 制 的实 时性 和 微 调性 。这一 跟 踪 系统可 以保证 通货 膨 胀 率 的较 低 而且 稳 定 ,同时
又 不影 响 经 济 的顺 利 增 长 。这 种跟 踪 系 统是 建 立
膨 胀 主要原 因。 实 , 些 “ 因” 其 这 原 是通 货膨 胀 导致
的结果 。 根据 马 克思 纸 币流通 原 理 , 币供 给量过 货 多是通 货 膨胀 的充分 必 要条 件 ,是通 货 膨 胀 根本 原 因 。因此 控 制通 货膨胀 就 是 控制 货 币供 给量 。 从 控 制论 的 角度 看 ,控 制 货 币供 给 量 有 如下
关于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探析
![关于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7792c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4.png)
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探析1. 引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马克思作为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对通货膨胀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观点出发,对其通货膨胀理论进行探析。
2. 马克思的价值论要理解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首先需要了解他的价值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所创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
3. 货币的本质和功能马克思将货币视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三个基本功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价值库存。
货币的本质是价值的象征和实现形式。
4. 通货膨胀的原因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增发和货币供应的过剩。
随着货币供应的增加,货币的价值相对下降,导致物价上涨。
5.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会削弱货币的购买力,导致人们的实际收入下降。
其次,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不稳定,增加经济不确定性。
最后,通货膨胀还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扭曲市场机制。
6. 马克思对通货膨胀的批评尽管马克思承认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结果,但他对通货膨胀持批评态度。
他认为,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制度中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的一种手段,通过货币贬值来降低工人的实际工资。
7. 马克思的反通胀解决方案马克思提出了一些反通胀的解决方案。
首先,他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控制货币发行量,以稳定物价。
其次,他呼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彻底消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通货膨胀问题。
8. 结论通过对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的探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通货膨胀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态度。
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我们需要对马克思的理论进行再思考和发展,以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
马克思通货膨胀思想解读
![马克思通货膨胀思想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e21912702768e9951e73884.png)
马克思通货膨胀思想解读作者:徐秋慧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年第01期摘要:马克思从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出发,考察并揭示了货币数量、生产价格和市场需求与市场价格水平的内在联系,全面阐述了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基本思想。
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应当重视研究市场结构,借鉴预期理论,完善AS-AD模型,创新和发展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
关键词:马克思;货币数量;生产价格;市场需求;价格水平;通货膨胀中图分类号:F09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1)01-0010-04通货膨胀理论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宏观需求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
我国学者和政府官员对通货膨胀理论也耳熟能详。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基本思想源于马克思的价格理论。
马克思是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奠基人和先驱。
解读马克思的价格理论,考察现代通货膨胀理论与马克思价格理论的学术渊源,有助于认识马克思在通货膨胀理论发展演变中的学术地位和理论贡献,也有利于破除对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盲目崇拜,同时还有利于创新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学。
一、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货币派”①在承袭大卫•休谟、大卫•李嘉图和约翰•穆勒等古典经济学家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费雪方程式MV=PY(其原始形式是MV=PT)和剑桥方程式M=kPY,用以解释在收入水平Y和货币流通速度V不变的条件下,物价水平P与货币供给量M同比例变动的关系。
并且断言,如果用百分比变动的形式写出数量方程式:M变动的百分比+V变动的百分比=P变动的百分比+Y变动的百分比,货币数量理论就同时也是通货膨胀理论②。
马克思运用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分析了古典经济学家货币数量论的错误,阐述了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的本质联系。
马克思指出:“商品在金上的表现——X量商品A=y量货币商品——是商品的货币形式或它的价格。
”③在金币流通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商品自身的价值和货币商品金的价值。
浅析马克思通货膨胀理论
![浅析马克思通货膨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9fa1e83d0d233d4b14e697f.png)
浅析马克思通货膨胀理论摘要: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价格理论表明,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并且共同决定商品的价格总水平。
以此推论,通货膨胀可能产生于货币的实际贬值或者相对贬值:相对贬值根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下降,不是货币问题;实际编制根源于货币供给量过多,是货币问题。
通货膨胀通过对各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影响对宏观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在政策选择上,需要通过紧缩货币应对实际贬值,通过减税和补税应对相对贬值。
通货膨胀理论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宏观需求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
我国学者和政府官员对通货膨胀理论也能耳熟能详。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基本思想源于马克思的价格理论。
马克思是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奠基人和先驱。
一、马克思的价格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马克思建立了他的货币理论。
马克思指出,货币是从商品交换过程中产生的,货币本质上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商品和货币想交换,本质上与商品交换一样,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不同的是,货币作为等价物,专门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以货币理论为基础,马克思建立了他的价格理论。
(一)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1.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本质上是一种使用价值量和另一个使用价值所含价值量的关系或比例,而在表现形式上则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即:交换价值=被表现价值量的商品的价值量/等价物的价值量(1)2.商品的内在价格。
一种商品在已经执行货币商品职能的商品上的简单的相对的价值表现,就是价格形式。
在价格形式上,货币的职能首先是价值尺度,即用货币的数量(货币的使用价值量)来尺度商品的价值量。
这样,商品内在的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就被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同货币使用价值量的交换比例关系。
在这个关系中,公式(1)基本关系也适用,具体内容修改为:商品价格=商品价值量/货币价值量(2)(二)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价格总水平考虑商品市场供求波动因素,马克思讨论了市场价格问题。
“通货膨胀”(物价膨胀)的原因与根源再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政
![“通货膨胀”(物价膨胀)的原因与根源再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政](https://img.taocdn.com/s3/m/d978e26408a1284ac9504357.png)
二、纸币增加导致物价膨胀的规律仅适用于金属本位货币时期
马克思指出,“如果纸币超过了自己的限度,即超过了能够流通的同名的金币量……同一价值,原来 用一镑的价格来表现,现在要用两镑的价格来表现了。”[2]150 这就是人们认为马克思的观点是“货币 / 纸 币过多,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的依据。
实际上,马克思提到这一问题,是在讲述“金在价格尺度职能上的变化”,是在论述纸币流通的情况 下货币如何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即纸币不会退出流通而要全部执行职能,因而单位纸币代表 的金量和价值量会因纸币量的多少而定; 马克思不是在研究物价为什么会上涨。马克思更没有研究非 金属货币本位制,尤其是非典型金本位制以及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流通量的决定和物价膨胀问题。在 信用货币体制没有出现的情形下也难以研究信用货币体制下的物价膨胀规律。
收稿日期: 2018 - 12 - 17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6BJL005) 作者简介: 演克武( 1972 - ) ,男,陕西固城人,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 李济广( 1954 - ) ,男,辽宁凌源
人,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货膨胀”( 物价膨胀) 的原因 与根源再研究
第十章通货膨胀理论-精品文档
![第十章通货膨胀理论-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b4222d7aef8941ea76e0577.png)
由于供给方面的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 物价水平持续显著的上涨。
2019/3/21
湖州师范学院 法商学院经贸系
10
成本增加,使总供给在高于以前的价格 水平,达到以前同样的产量水平。
工资成本推动:
个别部门工资增加导致整个社会工 资水平上升。工资与物价互相推动, 形成通货膨胀。
利润推动:
厂商垄断利润推动产品销售价格上升。
2019/3/21 湖州师范学院 法商学院经贸系 4
1、通货膨胀的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纸币 流通。 2、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是一般物价水 平的上涨;但物价上涨不一定就是通货 膨胀。 3、通货膨胀与纸币膨胀还是有一定的 区别。
2019/3/21
湖州师范学院 法商学院经贸系
5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见P261)
P P1
成本增 加 AS0A S1 P0P1。
AS1 AS0
进口成本推动:
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通 P0 胀。如世界性商品价格上涨。 Y
2019/3/21 湖州师范学院 法商学院经贸系 11
(三)混合型通货膨胀
通常所见的通货膨胀是“拉中有推; 推中有拉。” 具体可以分为;“螺旋式”物价上升 (起先由成本方面的因素引起) 和 “直线式”物价上升(起先由需求方面 的因素引起)两种。
第九章 通货膨胀理论
主讲:李志刚
2019/3/21
湖州师范学院 法商学院经贸系
1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类型及成因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一)西方学者的观点 1、通货膨胀就是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币值的下降。(不论什么原因造成的物 价总水平的上涨都是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是货币量的过度增长所 导致的物价总水平的上涨。(物价总水 平的上涨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但通货 膨胀就是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
第十章通货膨胀理论-精选文档
![第十章通货膨胀理论-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f280212376baf1ffd4fad0a.png)
25 20 15 10 5 0
中国历年通货膨胀
RPI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88
17
-5
2019/2/19
湖州师范学院 法商学院经贸系
1999
我国4次通货膨胀高峰及其原因
原因 •私人投资增加 •政府购买增加 •货币供给量增加
的增加 AD0AD1,Y0Y1 , P0P1。
充分就业的
P
AS
P P1 P0
AS
国民收入无 法再增加。
P1 P0 Y0 Y1Yf
2019/2/19
AD1 AD0 Y
AD1 AD0
ADf Yf
9
Y
湖州师范学院 法商学院经贸系
(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1)1980通胀高峰(6%) (2)1985通胀高峰 (8.8%) 高额的财政赤字。1980年财
政赤字为127.5亿元。 货币超额投放。货币流通增 长率1980年为22.6%。
信贷规模的膨胀国家银行贷 款余额增长率1985年为23.9%。 货币超额投放。货币流通增 长率1985年为19.8%。
P P1
成本增 加 AS0A S1 P0P1。
AS1 AS0
进口成本推动:
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通 P0 胀。如世界性商品价格上涨。 Y
2019/2/19 湖州师范学院 法商学院经贸系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探析论文关键词:马克思;通货膨胀;实际贬值;相对贬值;利益关系论文摘要: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价格理论表明,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并且共同决定商品的价格总水平。
依此推论,通货膨胀可能产生于货币的实际贬值或相对贬值:相对贬值根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下降,不是货币问题;实际贬值根源于的货币量供给量过多,是货币问题。
通货膨胀通过对各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影响对宏观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在政策选择上,需要通过紧缩货币应对实际贬值,通过减税和补贴应对相对贬值。
一、马克思的价格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马克思建立了他的货币理论。
马克思指出,货币是从商品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在交换过程中。
“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成为被分离出来的商品的特殊职能。
这种商品就成为货币。
”“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就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
”“一切商品只是货币的特殊等价物,而货币是它们的一般等价物。
”所以。
货币本质上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和商品相交换,本质上与商品交换一样,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不同的是,货币作为等价物,专门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以货币理论为基础,马克思建立了他的价格理论。
(一)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1 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本质上是一种使用价值所含价值量和另一种使用价值所含价值量的关系或比例,而在表现形式上则“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即:交换价值(麻布的)=被表现价值量的商品(麻布)的价值量/等价物(上衣)的价值量=(10小时劳动/20码麻布)÷(10小时劳动/1件上衣)=1件上衣/20码麻布这就是说,20码麻布的交换价值是一件上衣,或者20码麻布值一件上衣。
公式(1)表明,交换价值在表现形式上是20码麻布交换1件上衣,本质上是20码麻布和1件上衣花费了等量的劳动,包含着等量的价值。
如果生产麻布和上衣的劳动生产力发生变化,它们当中所包含的价值量会随之发生变化,交换价值因此发生变化,其中被表现价值的商品(麻布)的价值量变动引起交换价值同方向变化,比如生产麻布的生产率水平提高,5小时生产20码麻布,则20码麻布的交换价值是2件上衣,或者,20码麻布值2件上衣,商品麻布的交换价值提高。
等价物(上衣)价值量变动则引起交换价值反方向变动。
2 商品的内在价格。
“一种商品(如麻布)在已经执行货币商品职能的商品(如金)上的简单的相对的价值表现,就是价格形式。
”在价格形式上,货币的职能首先是价值尺度,即用货币的数量(货币的使用价值量)来尺度商品的价值量。
这样,商品内在的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就被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同货币使用价值量的交换比例关系。
在这个关系中,只是用货币替换上衣作为等价物,因而公式(1)基本关系也适用。
具体内容修改为:某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价值量=2盎斯金/20码麻布(2)这就是说,在商品价格只反映商品价值的条件下,作为货币的金,用它的使用价值量2盎斯金来衡量使用价值量为20码麻布的商品的价值量,即20码麻布的价值量为2盎斯金,本质上是,2盎斯金的生产花费了与20码麻布相同的劳动时间,含有相同的价值量。
所以,在马克思的价格理论中,商品的价格不仅由商品自身的价值量,而且由货币的价值量来共同规定。
其中商品或货币任何一方的价值量发生变化,都会影响价格(交换的比例)。
例如:黄金非常容易得到,比如5小时可以生产2盎斯黄金,20码麻布值4盎斯黄金,货币贬值,商品麻布的价格上升。
而麻布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则使货币相对升值,商品麻布的价格下降。
(二)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价格总水平考虑商品市场供求波动因素,马克思讨论了市场价格问题。
由于各种商品价格因市场供求影响而产生的波动会在总体商品市场中互相抵消,市场价格趋近于内在价格(即马克思所说的市场价值或平均价格),所以,在讨论商品的价格总水平决定问题时,所涉及的是商品的内在价格。
因此,可以把公式(2)推广到对商品的价格总水平决定问题的讨论,基本关系仍然适用,具体内容修改为:商品的价格总水平=总体商品的价值量/总货币的价值量(3)由公式(3)可见,在总体商品市场中,只要在商品和货币生产上各自投入的总劳动不变或者呈现同向同比例变动、生产商品和货币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变或者呈现同向同比例变动,价格总水平不会发生波动。
只有当上述变动不呈现同向同比例变动时,才会引起价格总水平的变动。
总之,无论是从个量还是从总量关系看,货币(金属货币)所以能够作为价值尺度,用其使用价值量来表现商品的内在价格,是因为它中间包含着和商品相等的价值量,而“价格是物化在商品内的劳动的货币名称”。
因此,商品的内在价格由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
商品的内在价格变动根源于商品价值或货币价值变动。
“商品价格,只有在货币价值不变,商品价值提高时,或在商品价值不变,货币价值降低时,才会普遍提高。
”[8]二、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以上述价格理论为基础,有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
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价格理论和相关论述中可以推论,通货膨胀是一种价格总水平不断上升的现象。
所以,从马克思的理论视角讨论通货膨胀,实际上是在讨论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原因。
(一)生产商品和货币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变化引起商品的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假设:货币与商品间供求平衡;各自投入的劳动总量不变;单位商品和货币的价值量都为1;1单位货币媒介一单位商品。
根据公式(1)、(2)、(3),商品价格总水平变动根源于商品价值量或货币价值量变动。
关于这一点,运用马克思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规律,可以推论:当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时,同量劳动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单位商品价值从1下降到0.5,这使货币相对升值,1单位货币能够媒介2单位商品,价格总水平下降。
反之,当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下降1倍时,同量劳动生产出更少的商品,单位商品价值从1上升到2则使货币相对贬值,2单位货币媒介1单位商品,价格总水平上升;当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时,同量劳动生产出更多的纸币,这使单位货币价值量从1下降到0.5,货币实际贬值,2单位货币能够媒介1单位商品,价格总水平上升。
反之则发生货币实际升值;如果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或下降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意味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也在同比例提高或下降。
由此可见,依照马克思的理论推论,货币币值存在实际变动和相对变动两种情况,币值的相对变动根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币值的实际变动根源于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
区分货币币值变动的原因对于研究通货膨胀理论很重要。
如果货币发生相对贬值,说明价格水平上升的原因来自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下降,这不是货币问题,如果此时试图运用紧缩货币量的方式保持价格水平不变,结果会导致经济衰退,解决问题的途径只能是通过激励发展生产力来提高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
如果货币发生时间贬值,说明价格水平上升的原因来自于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运用紧缩货币量的方式保持价格水平不变,可以消除通货膨胀。
运用马克思理论讨论通货膨胀可以看到,通货膨胀可能产生于货币的实际贬值,也可能产生于货币的相对贬值。
经济中也有可能出现货币的实际贬值和货币的相对贬值同时存在的现象,如果二者变动率相同,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所以,货币实际贬值,并不一定发生通货膨胀,而货币相对贬值,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不是货币问题。
可见,不能简单的认为,通货膨胀就是货币问题。
(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商品的价格总水平的影响1生产货币的总劳动量变动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指出,总体商品和货币量之间存在着互为供求的关系,并且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假定生产总体商品的劳动投入量和劳动生产率不变,如果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意味着总体商品对货币的需求小于货币的供给,根源是投入生产货币的总劳动相对于投入生产商品的总劳动过多,这时,情况类似于商品市场中互为供求的商品供求失衡状况,不同的是,现在总体商品与货币量之间互为供求。
此时,由于货币量相对于总体商品量过多,总体商品能实现大于其所含价值量的价值,货币只能实现小于其所含价值量的价值,因此,总体商品价格上升。
所以,当货币供给量相对于它所媒介的商品总量所需要的货币量过多时,货币发生实际贬值,总体商品的价格水平上升(实现的价值上升),可以用公式(4)描述这个关系:价格总水平=总体商品实现的价值/货币实现的价值(4)可见。
依照马克思的理论推论,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实际贬值,还可能是由于金属货币这个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的供给量相于它所媒介的商品总量所需要的货币量过多,金属货币实现的价值下降。
所以,控制由货币实际贬值引起的通货膨胀,需要关注货币供给量。
2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着货币供给量。
某商品价格总额=某商品的单位价格×流通中某商品总量在加总社会待实现商品的价格总额时,先不考虑价格水平的变动,即设价格总水平为1,因此,有下面关系:社会待实现商品的价格总额=∑各种商品价格总额=价格总水平×实际GDP以货币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流通次数衡量速度,有公式(5)所示的货币流通量规律:货币流通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 (5)由公式(5)可以得出公式(6),这是马克思的商品货币交易方程:价格总水平×实际GDP=货币流通量×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 (6)从形式上看,马克思的商品货币交易方程与货币数量论的交易方程没有区别,但是,它们在本质上不同。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说明:由于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价值量和货币的价值量共同决定,所以,当货币流通速度、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既定时,流通中的货币量由商品的价值总量和货币的价值总量共同决定。
马克思说:“流通手段是决定于流通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这一规律,还可以表述已知商品价值总额和商品形态变化的平均速度,流通的货币或货币材料的量决定于货币本身的价值。
”货币数量论则认为,“在进人流通过程时,商品没有价格,货币也没有价值,然后在这个过程内,商品堆的一定部分同金属堆的相应部分相交换。
”缺少价值理论基础的货币数量论无法说明,当待交易的商品总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也即马克思所说的“商品形态变化的平均速度”确定不变时,货币量是如何决定的。
由公式(6)可见,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流通量进而对商品的价格总水平产生影响,其影响机理是: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流通次数减少),使货币的供给量大于待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额对货币的需求量,货币的市场价格背离其内在价格,表现为货币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格,货币发生实际贬值,商品的价格总水平上升。
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
所以,保持价格总水平不变,需要关注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比如,利率上升、金融创新、放松金融管制,都会使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