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农业设施的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一、概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设施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该模式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将种植、养殖等环节放在密闭的设施内进行,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对设施农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二、设施农业的现状(一)设施农业的发展历程我国的设施农业起步较早,但发展速度偏慢。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尝试设施农业,主要为了解决城市的菜篮子问题。
80年代,农业科技与基础设施的进步,使得设施农业开始发展壮大。
2006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一五”时期农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列为支持的优势农业。
截至2018年,我国设施农业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
其中,以东部地区为主,南部和北部地区的设施农业发展也较快。
设施农业主要以蔬菜、花卉、水果和肉禽蛋类为主。
(二)设施农业的类型和特点1、类型设施农业主要分为三类:温室蔬菜、温室花卉和果蔬园。
其中,温室蔬菜主要以西红柿、黄瓜和茄子等为主,占设施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温室花卉主要以玫瑰、康乃馨和菊花等为主;果蔬园主要以草莓、蓝莓和无核桃等为主。
2、特点设施农业具有以下特点:(1)能够实现高效的生产。
设施农业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生产的高效率和高产量。
(2)能够实现全年生产。
设施农业的特殊环境条件可以使其实现全年生产,解决了季节性生产的问题。
(3)产品质量高。
设施农业的生产环境维持严格的温度、湿度、光照和营养等方面的条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4)能够实现无污染的生产。
设施农业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实现了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最小使用,从而达到无污染农产品的生产目的。
三、设施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一)发展趋势1、科技的快速发展,将为设施农业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持。
农村经济发展的国内外对比与前景展望
农村经济发展的国内外对比与前景展望一、国内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一直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的不均衡,中国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
1. 农村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许多农村地区还依赖传统的农业产业,农产品单一,产业链不完善,缺乏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撑。
这导致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2.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农村地区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这不利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也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农村人口外流加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到城市就业,导致农村留守人口增加,农田撂荒现象明显。
这使得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人力资源的短缺和产业空心化的问题。
二、国外农村经济发展的对比相比于国内农村经济的困境,一些国家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以美国为例,其农村经济呈现出以下特点:1. 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美国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更为多元化,涵盖了农业、畜牧业、渔业等多个领域。
相比之下,我国农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农产品结构单一。
2. 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美国农村地区拥有强大的金融支持体系,包括农村信贷合作社和农业保险机构等。
这为农民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资金和风险保障。
3. 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美国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完善,包括交通、通信、电力等。
这有利于解决农村地区的交通不便和信息不畅的问题。
三、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景展望尽管我国农村经济目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也有很多可喜的迹象和机遇,我们有理由对农村经济的未来持乐观态度。
1. 农村电商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电商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为农民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农村电商有助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2.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提出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使农村经济更加多元化。
设施农业发展的发展现状与总体规划
设施农业发展的发展现状与总体规划
一、设施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1、建设新型农业示范基地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业示范基地,扩大新型农业示范示范和服务功能,覆盖更多的地域。
建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体系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加快设施农业技术改良和装备升级。
开展农业技术改良研究,推广技术改良的标准化,提高农业技术整体水平,加快装备升级,满足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采取政策措施优化农业发展环境。
实施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优化财税制度,支持农业贷款,减税降费,降低社会保险费用,促进农业发展。
二、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设施农业发展较为缓慢,投入较少。
由于受到地域、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设施农业的发展有所停滞,农业技术的更新换代较慢,新型农业技术的普及速度慢,农机化水平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等。
2、设施农业经营困难重重。
乡村振兴国外现状研究报告
乡村振兴国外现状研究报告
乡村振兴是指借助现代化手段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下面是关于国外乡村振兴现状的研究报告。
1. 德国:德国在乡村振兴方面有着较为成功的经验。
他们通
过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和创新农业等手段,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如修建道路、改善供水和电力设施等。
德国的乡村振兴政策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并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的支持和参与。
2. 日本:日本在乡村振兴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他们实
施了一系列政策,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鼓励农村创业和发展休闲农业等。
此外,日本还通过提供农村人才培训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式,吸引年轻人回到农村发展。
日本的乡村振兴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得到了显著改善。
3. 美国:美国在乡村振兴方面也有一些成功案例。
他们注重
发展农村旅游和生态农业,以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
此外,美国还通过提供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服务等,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美国的乡村振兴政策注重灵活性和创新性,使农村地区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选择。
综上所述,国外的一些国家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他们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手段,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些国家的
成功经验对于中国乡村振兴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可以从中学习有效的政策和实施方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我国现代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现代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下,我国的农业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社会对于设施农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其逐渐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
同时,设施农业装备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农业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增加现代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的整体高度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适应时代发展,推动农业的生产水平更进一步。
关键词: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现状;方法策略引言对于现代化农业建设来说,设施农业是其主要支撑,是通过工程技术来实现农业种植目的的关键手段。
总的来说就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机械设备来为植物构建出一个适宜其生长的环境,并且科学有效的凸显气候、水源以及土壤等推动效果。
另外,设施农业还可以在状态较差的土地中降低人力资源的使用,增加农户效益。
1当前设施农业装备技术发展状况1.1国外的发展现状从这几年的情况而言,国外的设施农业装备技术发展逐渐变得饱和,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国外相关技术人员在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的探索和使用方面已经是非常的深入,有着很高的自动化水平,农业人员在进行耕作的过程中,该先进技术就可以凸显出明显的稳定性效果,装备技术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及全面,不管是生产质量还是效率都非常高。
特别是意大利以及荷兰等相关国家,不管是耕作、施肥还是收割,设施农业装备技术都有着非常频繁的使用,人工生产模式开始被取代。
比如一些国家使用的轴流风机以及拉幕电机,还有发达国家在温室里面配置了计算机数据收集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调控,对温湿度以及光照等做出科学的控制,使用远程监督管理手段增强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1]。
1.2国内的发展现状和发达国家比较来说,我国农业设施装备技术依旧是处在一种刚刚起步的阶段,然而发展速度是非常迅速的。
从现阶段的情况而言,我国使用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种植生产面积一直居于前列,而且这近年来政府对于农业生产方面的扶持越来越多,借助投入人力以及物力来推动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该手段带来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兼论促进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本刊特稿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兼论促进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对策朱龙1陈杰-"吴筱栋1朱悦1吴军辉-刘俊-(1.上海市宝山区农机站,上海201900; 2.同济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上海200092)摘要:本文从设施类型、设施作物、栽培技术总结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概况,剖析了世界不同国家设施农业的特色,结合我国的实际,从市场培育、人才培养、政策扶持以及技术突破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够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特点;对策建议设施农业(protected agriculture)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条件,创造出适宜于植物或者动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使之能够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制约全天候、周年化生产的农业生产系统。
设施农业是农业生产中交叉型、综合型以及应用型的生产系统,它的主体就是环境安全型温室、圈舍以及菇房。
设施农业的关键是利用各种建筑和设施,为植物或动物提供一种相对理想的生长环境,能够使得植物或动物在不适宜其生长的季节和气候条件下,也能正常的生长。
它根据不同的种养品种需要设计成不同设施类型,同时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3*。
设施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具备高科技、反季节和多样性的特色,在投入产出上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不同的国家,设施农业,也可以称为工厂化农业、可控环境农业、保护地农业以及设施农业,这些名称只是在文字表达上有所不同,但其实质内涵是一致的⑷。
伴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进步,设施农业也正朝着智能化、无人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1设施农业发展概况据2017年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460万hm2,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其中,东亚的中国、韩国和日本,欧洲的荷兰、美洲的美国都是设施农业面积较大的国家,特别是东亚三国,由于传统的饮食习惯,蔬菜的人均需求量较大,所以依托于蔬菜生产发展起来的设施农业发展也极为迅速,仅中国、日本和韩国3个国家的设施农业面积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科技创新项目——设施绿叶蔬菜智能化生产装备技术研究及示范[沪农科创字(2019)第2-2号)通讯作者:陈杰%之和就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2.90%)10-15*。
设施农业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我谨代表全体设施农业从业者,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一、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超过1亿亩,其中,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面积占比超过70%。
2.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设施农业领域,我国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设施农业技术体系,包括设施建设、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
3. 产品结构日益优化。
设施农业产品种类丰富,包括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等,满足了市场需求。
4. 产业链不断完善。
从种子、肥料、农药、灌溉等生产资料供应,到设施建设、技术服务、市场销售等环节,产业链条日益完善。
二、设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我国设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面临以下挑战:1.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全球农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设施农业产品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
2. 资源约束加剧。
设施农业对土地、水资源、能源等资源的需求较高,如何在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发展设施农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技术创新不足。
虽然我国设施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4. 农业生产效益有待提升。
设施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如何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之间找到平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设施农业发展建议针对以上挑战,我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政策扶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2. 强化技术创新。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设施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产出和产品质量。
3. 拓展市场渠道。
加强国内外市场调研,拓展市场渠道,提高设施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农业的现状和前景
中国农业的现状和前景Ⅰ、背景介绍中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业面临了许多挑战,而且也亟需加以改革与发展。
Ⅱ、现状描述1.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田水利设施、农机具和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限制了农业产能的提升。
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出现了农药残留、兽药滥用和食品添加剂超标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农业生产模式落后:农业生产模式仍然以小规模、分散农户为主,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民的增收能力有限。
4. 农村劳动力外流: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传统农业生产力下降。
Ⅲ、存在问题的原因1. 农业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2. 农村土地制度问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转让制度不健全,制约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3. 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薄弱,农民很难获取到贷款支持农业生产和发展新业态。
4. 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农业科研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Ⅳ、解决问题的措施1. 加大农业投入: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改革土地制度: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3. 完善农业金融服务: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扩大农民的融资渠道,为农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4.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农业产业链。
Ⅴ、前景展望中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中国农业将迎来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Ⅵ、农业现代化1. 农业信息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
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投资机遇
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投资机遇为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智慧农业是必然选择。
我国发展智慧农业需因地制宜,结合产业发展现状与国外先进经验,打造政府、农企、资本协同的产业化运作方式。
首先,借鉴农业发达国家发展智慧农业的“大集成、大数据、大协同”的经验,在农业全产业链导入先进技术和数据要素实现提质增效降耗。
其次,要以互联网平台“科技+流量”的双重赋能推动农业产业链智能化升级,鼓励产业链上游农企与终端消费者建立“产消一体”的直连模式,以品质和品牌强化对产业链下游的议价能力,实现农业增产、农企增收和农民富裕。
最后,要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鼓励社会风险资本支持农业科创公司与政策资金扶持农企创新双管齐下,加速价值创造,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智慧农业;农业数字化;产业链;产销一体;风险投资20世纪以来,在机械化、化学肥料、生物基因技术的推动下,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均耕地面积和亩产大幅增加,农作物性能明显提升,传统农业的粗放式生产模式正在迈向集约化、精准化,农业生产进入“类工业”的智慧农业阶段。
智慧农业最早是基于物联网设备和配套的农业信息化系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叠加,将农业信息化系统汇集的数据要素转化为农业生产决策与过程管理决策,大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数字技术正将智慧农业推向数字化、智能化新高度。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会同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共同发布的《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指出,2019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达36.0%,其中设施栽培与畜禽养殖的信息化水平分别为41.0%、32.8%,具备一定信息化基础条件支撑数字农业的发展。
我国发展智慧农业,既要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又要结合产业基础和条件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促进产业链上游农企与末端消费者建立“产消一体”的直连模式,改变价值链与产业链的结构性扭曲,还要积极拓宽投资渠道,鼓励风险资本进入,以合理的增值共享吸引优质资源回归农业,推动智慧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设施农业发展的发展现状与总体规划
设施农业发展的发展现状与总体规划【摘要】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生产、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历史悠久,至今已形成多种类型,设施类型向大型化发展,小型简易设施的比例近20年来下降了28%。
设施栽培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品种的培育受到重视,设施栽培蔬菜的总产和单产大幅度提高,栽培作物的品种不断扩大和丰富,不但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设施栽培的科学研究,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与支持。
积极开展设施农产品无土栽培技术、无公害、绿色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研究。
通过新技术、新成果与传统适用技术组装集成,全面推动设施农业的标准化生产。
【关键词】三农问题发展现状总体规划新型设施农业一、前言中国的农业、农村及农民,即三农问题,是维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党中央为了解决好这个三农问题,在全国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
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是科技兴农,要科技兴农,就必需要设施农业。
传统的设施农业只注重农作物生长的人工生态环境,忽略了管护农作物生长并与其朝夕相处的农民生活居住环境,也忽略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庭院经济给农民带来的效益,更忽略了中国现行政策下的设施农业在广大农村市场推广和使用的效果等。
而专利人正是基于上述综合因素的考虑,发明一种适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设施农业,该发明于2006年2月被中国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ZL200420070599.8。
它的出现,能使广大的农民在广阔的农村安稳地从事着农业生产,农民安居乐业了,国家也就长治久安了。
二、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一)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历史悠久,至今已形成多种类型,较为普遍采用的几种模式有:简易覆盖型(主要以地膜覆盖为典型代表)、简易设施型(主要包括中小拱棚)、一般设施型(如塑料大棚、加温温室、日光温室以及微滴灌系统等)和工厂化农业,其中以节能日光温室、普通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发展最快。
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设施农业是一种以现代化设施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利用大棚、温室、水肥一体化等设备设施,实现对农作物生产环境的控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下面将就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
首先,设施农业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设施农业的推广,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设施农业中,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和精细化生产。
同时,设施农业采用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满足了市场需求。
其次,设施农业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设施农业采用封闭式种植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虫害、病害的侵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证农产品安全环保。
同时,设施农业还能够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并有效减少了土壤侵蚀和污染。
再次,设施农业在农业生产市场化方面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设施农业能够提供全年稳定的农产品供应,解决了季节性农产品供需矛盾的问题,满足了市场对各类农产品的需求。
此外,设施农业中的科技元素和品质保证能够使农产品具备一定的附加值,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但是,设施农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设施农业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需要较大的投入,因此,对于小农户来说,设施农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很大的难题。
其次,设施农业在种植方法和技术的应用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比如,如何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口感,确保农产品的质量稳定性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综上所述,设施农业正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设施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市场化发展。
然而,设施农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多方合作,共同促进设施农业的创新与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国内外比较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国内外比较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内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国内外都成为了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对农村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国内外比较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其差异和共同点,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相对滞后,限制了其发展潜力。
其次,农业生产方式过于依赖传统劳动力,缺乏科技支持和提升。
再次,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严重,人口流失导致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最后,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市场竞争力较弱。
二、国内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和延伸。
另一方面,农业科技进步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了推广。
此外,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扶贫政策,鼓励农民创业就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国外发展趋势在国外,发达国家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成熟。
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提高了附加值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农村旅游和农业观光等农村休闲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国外农村经济发展也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推动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
四、资源利用与管理在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我国和国外都存在一些共同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其次,缺乏有效的资源管理机制,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因此,我国和国外都需要加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行循环经济和绿色农业。
五、科技创新与现代化科技创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等。
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创新仍有差距。
因此,我国需要加大在人才引进、科研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六、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是提高农村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国外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在发达国家,如荷兰、德国、日本等,设施农业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国家在设施农业技术、设备、生产管理等方面拥有较高的水平,并呈现出以下特点:技术先进:发达国家在设施农业领域拥有许多先进的科技,如智能控制系统、新型材料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并优化农业生产环境。
生产效率高:发达国家通过设施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精准化和规模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例如,荷兰的温室农业生产体系,能够实现自动化种植和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环保节能:发达国家在设施农业中注重环保和节能,通过循环利用、减少能源消耗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以色列的滴灌技术,能够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浪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外设施农业将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更加精准的环境控制和生产管理。
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设施农业将更加注重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1)生产设备智能化:未来,设施农业的生产设备将更加智能化,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2)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将在设施农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通过基因编辑、细胞培养等技术,培育出更加优质、抗病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环保和可持续性:未来,设施农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
通过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可再生能源等手段,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
还将注重农作物的有机生产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农业生产方面:设施农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品质,促进全球粮食安全。
同时,设施农业的智能化生产也将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精准的环境控制和生产管理手段。
消费者需求方面: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度不断提高,设施农业能够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1」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1」我国设施农业是指利用技术手段,在特定的设施环境中进行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设施农业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就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我国设施农业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由于设施农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限制,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例如,在辽宁等北方地区,通过设施农业,成功地将大棚种植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的生产中,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设施农业对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我国设施农业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技术水平不高。
设施农业需要高水平的科技支持,而我国在设施农业技术上的研究和应用还相对滞后。
其次,设施农业的成本较高。
包括设备设施、工艺和管理等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大,这使得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再者,设施农业对能源的需求较大,尤其是温室大棚需要提供一定的供暖和照明等能源支持。
这在一些能源紧张的地区存在一定的限制。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对于设施农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加强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培养和引进相关科技人才,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设施农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其次,鼓励农民参与设施农业。
通过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扶持政策,激发农民投身于设施农业的热情。
引导和组织农民参与设施农业合作社或农业专业合作社,促进设施农业的规模化和组织化。
同时,加强设施农业与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融合,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最后,加强能源的利用和管理。
研究和应用新型的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替代传统的煤炭和油气能源,减少设施农业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综上所述,我国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现代化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国内,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渐提升,但存在规模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而在国外,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技术先进。
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节能化。
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因素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农民素质等。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可观,建议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培养专业人才,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定义、意义、发展前景、建议、影响因素。
1. 引言1.1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引言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各种机械设备与技术手段,替代传统的人力、畜力和自然力,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与机械化。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内,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劳动力短缺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瓶颈。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于解决劳动力短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虽有较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机械化作业率、农机化服务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生产主要依赖机械化设备进行作业,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发达国家还不断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强农业机械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加强研究与技术创新,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政府支持政策、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等因素也将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 正文2.1 农业机械化的定义与意义农业机械化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和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民劳动条件和保护农业环境的技术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农业设施的发展现状
设施栽培是指在外界自然条件不适宜作物生长的季节,采用地膜覆盖、塑料中小棚、塑料大棚、温室或连栋温室等人工设施及相关联的加温保温、降温降湿、通风遮光等设备装置,为作物生育创造一个相对稳定、适宜的环境条件,达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系属设施园艺的范畴 ; 是当今世界各国最有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是向人们提供大量无污染新鲜洁净农产品最为有效的栽培或养殖方式, 能大幅度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并改进提高质量。
自 20世纪 5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设施农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目前设施农业发达的国家有荷兰、以色列、美国、日本、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韩国等。
它们基本上已实现了技术配套、设备完善、生产规范化和系统化,质量的优质,可靠和保证性强,自动化、智能化等高科技的全新技术体系的设施农业。
其中以色列的灌溉技术, 特别是滴灌技术和设备发展很快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 日本的被称为第 4高技术农业的“植物工厂”,已在日本普及, 其通过计算机将温度、湿度、 CO:浓度和肥料控制在最适合蔬菜生长发育的水平 ; 美国设施专用品种选育研究及其开发的高压雾化降温、加温系统和夏季降温用的湿帘降温系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荷兰的设施环境条件自动控制技术与规范化、定量化栽培技术水平均处于世界的前列 ; 韩国这几年来, 设施栽培综合环境控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中暖房、换气、灌水、 CO:浓度、窗帘的开闭等设施发展很快,已具有较高的水平。
我国设施栽培历史悠久,但现代设施栽培起步较晚。
20世纪 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塑料棚和日光温室 , 对解决中国北方冬、春季的蔬菜供应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我国第一栋现代化连栋加温温室是 1977年在北京卤玉渊潭公社建成的。
到了80年代后期, 特别是 90年代初,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设施栽培面积迅速扩大。
据统计, 20世纪末设施栽培面积已达 133.31万hrnZ , 占世界设施栽培面积的 50%,居世界之首。
2010~2011年度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将超过1“ .710万腼 2, 2030~2031年度可望达到 200, 10万 hmZ 川。
但与发达国
家相比, 目前我国设施栽培技术的研究水平仍有一定的距离, 存在着基础研究薄弱, 应用技术和设施设备不配套等问题,尤其在温室配套品种及温室设施环境控制技术方面差距更大。
2设施环境性能的研究现状温室的环境性能是衡量温室好坏的重要标志。
国外对于温室小气候数值模型的研究始于加世纪 60年代,在早期主要依据温室热量平衡原理对温室环境进行了模拟, 建立模型, 模型多为热环境静态模型, 认为温室内气温是边界条件的函数。
Takami 等指出早期研究的一个不足之处是植物能量交换及物质交换对环境的反馈作用并末考虑进去。
在此基础上, 他提出了确定边界条件的系统竖直结构, 实现了按小时变化的温室数学模型求解。
这一时期温室模型主要分别从温室结构、方位、室内温度、湿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从静态模型发展到了动态模型,一幻。
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许多
学者意识到, 单纯地研究温室内环境意义非常有限, 于是适用于温室环境控制的作物模型逐渐出现。
同时期, 一些学者尝试着把温室物理模型和作物模型结合起来, 以实现在此基础上的经济分析、适时控制和优化。
IlugoChalla 和
GerardP.ABot 为首的 20多位研究者致力于开发出一种应用于温室栽培的优化控制系统。
20世纪 90年代以后, 各国学者开始研究温室的温度场、流场和光照在冠层内的分布等。
同时, 许多学者不再把整个温室室内作为研究对象, 而是把目光放在同作物直接作用的局部空间的环境,即所谓的微气候方面。
1. 国外状况
世界发达国家如荷兰、美国、以色列等大力发展集约化的温室产业, 温室内温度、光照、水、气、肥实现了计算机调控,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到采收包装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规范化技术体系。
美国是最早发明计算机的国家,也是将计算机应用于温室控制和管理最早、最多的国家之一。
美国有发达的设施栽培技术,综合环境控制技术水平非常高。
环境控制计算机主要用来对温室环境 (气象环境和栽培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
以花卉温室为例,温室内监控项目包括室内气温、水温、土壤温度、锅炉温度、管道温度、相对空气湿度、保温幕状况、通窗状况、泵的工作状况、 CO2浓度、 Ec 调
节池和回流管数值、 pH 调节池和回流管数值;室外监控项目包括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强度、风向风速、相对湿度等。
温室专家系统的应用给种植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提高了决策水平, 减轻了技术管理工作量,
同时也为种植带来了很大方便。
以园艺业著称的荷兰从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就开始全面开发温室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并不断地开发模拟控制软件。
目前,荷兰自动化智能玻璃温室制造水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拥有玻璃温室 1.2万多平方米,占世界 1/4以上,有 85%的温室用户使用计算机控制温室环境。
荷兰开发的温室计算机控制系统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进行参数设置和必要的信息显示, 可绘制出设定参数曲线、修正值曲线以及测量的数据曲线, 可以从数据库内调出设定的时间段内参数以便于必要的数据查询, 并能直接对计算机串行口进行操作, 完成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
上位机软件集参数设置、信息显示、控制等功能于一体, 同时还能够很好地完成温室灌溉和气候的控制和管理。
此外,国外温室业正致力于向高科技方向发展。
遥测技术、网络技术、控制局域网已逐渐应用于温室的管理与控制中。
控制要求能在远离温室的计算机控制室就能完成, 即远程控制。
另外该网络还连接有几个通讯平台, 用户可以在遥远的地方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形化界面与这种分布式的控制系统对话, 就像在现场操作一样,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 国内状况
我国农业计算机的应用开始于 20世纪 70年代, 80年代开始应用于温室控制与管理领域。
20世纪 90年代初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和作物花卉研究所, 研制开发了温室控制与管理系统, 并开发了基于 Windows 操作系统的控制软件; 90年代中后期,江苏理
工大学毛罕平等人研制开发了温室软硬件控制系统,能对营养液系统、温度、光照、 CO2 、施肥等进行综合控制,是目前国产化温室计算机控制系统较为典型的
研究成果。
在此期间, 中国科学院石家庄现代化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单位也都侧重不同领域, 研究温室设施的计算机控制与管理技术。
“九五” 期间,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均首次增设了工厂化农业 (设施农业研究项目,并且在项目中加大了计算机应用研究的力度, 其中“九五” 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 中, 直接设置了“智能型连栋塑料温室结构及调控设施的优化设计及实施”的专题。
20世纪 90年代末,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闫忠文研制了作物大棚温湿度测量系统, 能对大棚内的温湿度进行实时测量与控制。
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研制了“农业专家系统开发环境— DET 系列软件”和智能温室自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缩短生长期、减小人工操作的盲目性。
北京农业大学研制成功“ WJG-1”温室环境监控计算机管理系统, 采用了分布式控制系统。
河南省农科院自动化控制中心研制了“ GCS — I 型智能化温室自动控制系统” ,采用上位机加PLC 的集散式控制方法, 软件采用智能化模糊算法。
中国农业大学设计研制的“山东省济宁大型育苗温室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系统” , 实现了计算机分布式控制。
3 我国温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科技含量和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我国设施栽培起步晚、基础差,
没有将其作为整体工程问题研究。
从设施装备到栽培技术的生产管理不配套,生产不规范,难以形成大规模商品生产。
2 我国现有的温室控制系统仍以控制一个温室为主,没有基于温室群的控制系统。
这样降低了生产管理的效率。
3)温室测控系统的通信仍然采用有线方式。
我国温室测控系统的通信主要有 485 总线以及 CAN 总线等有线方式。
这些有线通信方式不仅使得温室内的信号线和动力线错综复杂,而且导致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安装维护工作量变大,同时也不利于农业机器人等移动设备的作业,难以达到温室生产的“工厂化农业”水平。
4 缺少基于农业专家知识的上位机管理系统。
我国目前的温室控制系统中,一些上位机只限于存储采集的历史数据,没有根据农业专家知识的实时控制管理系统。
5 设施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我国目前部分温室的建筑材料主要是钢材和
玻璃。
但没有形成国家统一的标准和工厂系列的产品,且应用率仅占设施栽培面积的 10%,而绝大部分由农民自行建造的塑料日光温室也只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根本不能实现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调控。
6 机械化水平低,调控能力差,作业主要依靠人力。
生产管理主要靠经验和单因子定性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