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学教程课后答案
![遗传学教程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4ec26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a.png)
遗传学教程课后答案遗传学教程课后答案【篇一: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章绪论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变异: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现象就叫做变异。
2、遗传学研究就是以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为对象,研究他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就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3、1953年瓦特森和克里克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的研究,提出dna分子结构模式理念,这是遗传学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原核细胞: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有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
真核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
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
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染色质:在细胞尚未进行分裂的核中,可以见到许多由于碱性染料而染色较深的、纤细的网状物,这就是染色质。
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
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
一般每个染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1)dna合成前期(g1期);(2)dna合成期(s期);(3)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8a9c9330b1c59eef8c7b4d1.png)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2、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3、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4、冈崎片段: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是在DNA的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
5、半保留复制:一种(DNA)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
6、半不连续复制:是指DNA复制时,上的合成是连续的,上是不连续的,故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7、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8、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9、减数分裂:是生物中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
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时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的机制。
10、复等位基因:由同一基因位点经多方向突变产生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一个基因座位内不同位点改变形成许多等位基因,即复等位基因。
复等位基因是基因内部不同碱基改变的结果。
11、复制子:在每条染色体上两个相邻复制终点之间的一段DNA叫做复制子。
12、共显性:是指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
如人类的ABO血型和MN血型。
13、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
14、上位作用: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上位作用。
15、抑制作用:指一对基因本身不表现性状,当其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却能够使另一对显性基因不起作用。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76c4d51cf84b9d528ea7a8a.png)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2.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名词解释1.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①DNA合成前期(G1期);②DNA合成期(S期);③DNA合成后期(G2期);④有丝分裂期(M期)。
2.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
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
细胞壁内为细胞膜。
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
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
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3.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
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
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
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4.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染色体:是指染色质丝通过多级螺旋化后卷缩而成的一定形态结构。
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 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遗传学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
![遗传学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217570aef8941ea76e05b5.png)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变异(variation):指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各个个体之间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有时子代甚至产生与亲代完全不同形状表现的现象。
遗传(heredity):指在生物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各个体之间在各方面相似的现象。
二、填空题在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Lamarck提出了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等学说;达尔文发表了著名的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于1892年提出了种质学说,认为生物体是由体质和种质两部分组成的;孟德尔于1866,认为性状的遗传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并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确定了基因的连锁程度,创立了基因学说。
沃特森和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式,揭开了分子遗传学的序幕。
遗传和变异以及自然选择是形成物种的三大因素。
三、选择题1、被遗传学家作为研究对象的理想生物,应具有哪些特征?以下选项中属于这些特征的有:( D )A.相对较短的生命周期B.种群中的各个个体的遗传差异较大C.每次交配产生大量的子代D.以上均是理想的特征2、最早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建立起遗传学基本原理的科学家是:( )A James D. WatsonB Barbara McClintockC AristotleD Gregor Mendel3、以下几种真核生物,遗传学家已广泛研究的包括:( )A 酵母B 果蝇C 玉米D 以上选项均是4、根据红色面包霉的研究,提出“一个基因一种酶”理论的科学家是:()A Avery O. TB Barbara McClintockC Beadle G. WD Gregor Mendel三、简答题如何辩证的理解遗传和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遗传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变异是生物进化产生新性状的源泉,是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遗传和变异都有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完整word版)遗传学复习(刘祖洞_高等教育出版社_第二版)
![(完整word版)遗传学复习(刘祖洞_高等教育出版社_第二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554a90ddccda38366baf62.png)
一.绪论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变异: 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总是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遗传与变异: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了前进发展的条件,遗传只能是简单的重复;没有遗传,变异不能积累,就失去意义,生物也就不能进化了.二.孟德尔定律1.性状: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称为性状2.单位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被区分开得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即生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特性。
3.相对性状: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F1中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如红花。
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F1中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如白花.F2中,两个亲本的性状又分别表现,称为性状分离。
显性个体:隐性个体= 3:1。
分离规律及其实现的条件?分离规律1)(性母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配到配子中,配子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2)杂种产生含两种不同因子(分别来自父母本)的配子,并且数目相等;各种雌雄配子受精结合是随机的,即两种遗传因子是随机结合到子代中。
实现条件1)研究的生物体必须是二倍体(体内染色体成对存在),并且所研究的相对性状差异明显。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配子数目相等,或接近相等;不同类型的配子具有同等的生活力;受精时各种雌雄配子均能以均等的机会相互自由结合.3)受精后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或大致同样的存活率。
4)杂种后代都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而且试验分析的群体比较大。
三.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那么,无性生殖会发生分离吗?试加说明。
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列于下表:有丝分裂的遗传意义:首先: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
遗传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遗传学第三版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acb559f01dc281e53af07b.png)
第一章绪论本章习题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
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5.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始于哪一年,是如何建立?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
遗传学复习整理资料
![遗传学复习整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0e80e1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1e.png)
遗传学复习整理资料绪论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学经历了两个阶段;经典遗传学,现代遗传学遗传学经历了三个水平;个体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1866孟德尔,豌豆,发表“植物杂交试验”论文1910.摩尔根。
果蝇,创办了基因论,证明了基因就是在染色体上而且呈圆形线性排序1953,沃森(美)和克里克(英),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三大定律:分离定律,独立分配定律,连锁遗传定律遗产研习和林木遗传改进在林业生产上的促进作用答:1.直接指导作用,如杂交引种,种子园的建立,加速育种的进程。
2.引发世界森林增加的两大因素。
不合理的砍伐制度;不合理的唐日制3.林木遗传的改进促进作用。
导致成活率低,产量提升,品质提升。
1.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有何区别与联系?答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就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有差异的现象。
遗传与与变异的辩证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一方面,遗传使生物的性状得到继承和积累,这种继承和积累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变异产生新的性状,是物种不断发展演化,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因此,遗传不单是消极、保守的,同时也是积极的、创新的。
变异不单是负面的、消失的,也是进取的,创造的。
孟德尔遗传理论的精髓就是什么?遗传因子是独立的,呈颗粒状,互不融合,互补影响,独立分离,自由组合2.遗传学有几个主要分支,研究内容及手段?请问:经典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物统计数据遗传学3.遗传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促进作用?答:1.在生产实践上,遗传学对农林业科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2.遗传学在医学中同样起至着关键的指导作用。
人类疾病的产生及其遗传机制都须要遗传学科学知识做为指导。
3.遗传学就是人类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理论基石。
4.遗传学在社会法制问题化解中也起著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第一章形成染色体的结构单位:核小体原核细胞:只有拟核,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结构较简单。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与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与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140e345fcfc789eb172dc881.png)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与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8)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0)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6)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0)第十章基因突变 (33)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7)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8)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2)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 名词解释
![遗传学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8d169df0508763231121272.png)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2.兼行异染色质:它起源于常染色质,具有常染色质的全部特点和功能,其复制时间染色特征与常染色质相同。
3.组成性异染色质:是通常所指的异染色质,它是一种永久性异染色质,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较恒定,在间期细胞核中仍保持螺旋化状态,染色很深,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鉴别。
4.多线染色体:一种缆状的巨大染色体,见于有些生物生命周期的某些阶段里的某些细胞中。
由核内有丝分裂产生的多股染色单体平行排列而成。
5.核小体:是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使染色质中DNA、RNA和蛋白质组成一种致密的结构。
6.细胞周期:指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称细胞周期时间。
7.有丝分裂: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动物和高等植物)。
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
8.减数分裂: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的成熟期进行的,包括两次连续的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每个子细胞核中只有单倍数的染色体的细胞分裂形式。
9.剂量补偿效应:使细胞核中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基因的个体和只有一份基因的个体出现相同表型的遗传效应。
10.相对性状:同种生物不同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常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遗传学中把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11.基因座: 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占的位置。
在分子水平上,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序列。
形象地说,一对染色体可想象为两条平行线,染色体上一个给定的位置,好比两平行线上的一点或一段,叫做基因座。
12.两点测交:每次包括两个基因在内,分别进行3次杂交和3次测交,计算重组率,从而进行基因定位的方法。
13.三点测交:将3个基因包括在同一次交配中,取其三杂合体与三隐形体进行测交的方法。
14.并发系数:观察到的双交换率与预期的双交换率的比值称做并发系数或并发率。
15.野生型:在目前的研究中是把从大自然中获得的个体,也就是非人工诱变的,作为野生型,那么它所携带的就是野生型的基因组。
遗传学试卷综合B卷
![遗传学试卷综合B卷](https://img.taocdn.com/s3/m/9eab2518c281e53a5902ff05.png)
遗传学综合试题及答案B卷姓名:专业:学号:考试时间:120 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签名得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0题共20分):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题考察第一章内容,即什么是遗传学)2.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此题考察第二章内容,遗传的染色体基础)3.半保留复制:DNA分子的复制,首先是从它的一端氢键逐渐断开,当双螺旋的一端已拆开为两条单链时,各自可以作为模板,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制酶系统下,逐步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两条分开的单链恢复成DNA双分子链结构。
这样,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的DNA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
这种复制方式成为半保留复制。
(此题考察的是第三章内容,遗传物质DNA与RNA的结构与功能)4.显性上位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是显性基因,F2的分离比例为12:3:1。
(此题考察的是第四章内容,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扩展中显性上位作用的概念)5.微效基因:指一性状受制于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较小、效应累加、无显隐性关系、对环境敏感,这些基因称为微效基因。
(此题考察第五章内容连锁遗传中微效基因的概念)6.F'因子:整合在宿主细菌染色体上的F因子,在环出时不够准确而携带有染色体一些基因的一种致育因子。
遗传与优生试题及答案
![遗传与优生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4f299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6.png)
遗传与优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A. 基因B. 细胞C. 个体D. 群体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遗传病的特点?A. 家族性B. 先天性C. 传染性D. 可遗传性答案:C3. 基因突变是指:A. 基因数量的改变B. 基因结构的改变C. 基因位置的改变D. 基因功能的增强答案:B4. 优生学是研究如何通过科学手段提高人类遗传素质的学科,其主要目标不包括:A. 预防遗传病B. 提高人口素质C. 增加人口数量D. 促进人类健康答案:C5.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A. 缺失B. 重复C. 倒位D. 所有以上答案:D6. 人类遗传病中,最常见的遗传方式是: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 X染色体显性遗传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答案:B7. 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不包括:A. 易受环境影响B. 家族聚集性C. 高度遗传性D. 多因素决定答案:C8. 遗传咨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供遗传病诊断B. 提供生育指导C. 提供心理支持D. 所有以上答案:D9. 遗传病的预防措施不包括:A. 婚前检查B. 产前诊断C. 遗传病治疗D. 新生儿筛查答案:C10. 优生学研究的范畴不包括:A. 遗传病的预防B. 遗传病的治疗C. 遗传病的诊断D. 遗传病的遗传咨询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遗传学中的“孟德尔定律”包括__________定律和__________定律。
答案:分离;自由组合2. 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整倍体;非整倍体3. 人类遗传病的分类包括__________遗传病、__________遗传病和__________遗传病。
答案:单基因;多基因;染色体4. 优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遗传病的预防;遗传病的诊断;遗传病的遗传咨询5. 遗传咨询的步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013年医学遗传学练习题
![2013年医学遗传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7cd3ac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5.png)
2013年医学遗传学练习题《医学遗传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1)遗传物质的本质;(2)遗传物质的复制及传递规律;(3)遗传信息的实现,包括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等;(4)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
这些研究是在细胞、分子、个体、群体等不同水平上进行的。
2、嵌合体一个个体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核型的细胞系,称为嵌合体。
嵌合体是在受精卵早期卵裂时,某一细胞中染色体发生畸变形成的。
嵌合体也包括数目畸变嵌合体和结构畸变嵌合体。
常见的嵌合体大多为46条和47条染色体的嵌合。
3、分子病是指由基因突变造成蛋白质结构或合成量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4、药物遗传学是研究人体药物代谢反应的遗传基础和生化本质的,是药理学和遗传学相互结合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属于生化遗传学范畴。
5、遗传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在结构或功能上发生了改变所引起的疾病,并按一定方式在上下代间传递。
6、延迟显形是指某些带有显形致病基因的杂合体,在生命的早期不表现相应症状,当发育到一定年龄时,致病基因的作用才表现出来。
7、限性遗传是指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性别限制,只在一种性别表现,而在另性别完全不能表现,这种现象称为限性遗传。
8、染色体是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具有贮存遗传信息,表达遗传信息的功能。
9、染色体综合征染色体病常表现为综合症,涉及生长迟缓,多发畸形、智力障碍和皮纹改变等。
正因为如此,染色体病也常被称为染色体综合症。
10、携带者是指表型正常但带有致病基因或异常染色体的个体。
11、克隆是指单个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细胞群。
12 、交叉遗传X连锁遗传中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从母亲传来,将来只能传给女儿,不存引男性向男性的传递,称为交叉遗传。
13、非整倍体是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在2n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了一条或几条。
14、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常染色质螺旋化程度低,染色较浅而均匀,含有单一或重复顺序,具有转录活性,叫常染色质。
医学遗传学_名词解释(52)
![医学遗传学_名词解释(52)](https://img.taocdn.com/s3/m/d4cd6325bcd126fff7050b4c.png)
46. Congenital malformation先天畸形:胎儿出生后,整个身体或其一部分的外形或内脏具有解剖学形态结构的异常。
47. Genetic counseling遗传咨询:为患者或其家属提供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或信息的服务。
34. Karyotype核型:一个细胞内的全套染色体即构成核型。
35. Karyotype analysis核型分析:将待检细胞的全套染色体,按照Denver 体制配对,排列后分析确定其与正常核型的异同。
36. Derivative chromosome衍生染色体:异常重接形成的各种结构异常的染色体。
15. Genetic disease 遗传病:因遗传因素而罹患的疾病称为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
16. Proband先证者:家系中首先被发现的患者。
17. Carrier携带者:凡有一个致病基因而未发病的杂合子。
18. Penetrance外显率:在一个群体中有治病基因的个体中,表现出相应病理表型人数的百分率。
3. Homologous chromosomes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结构上相同的一对染色体。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体,一条来自母体。
4. Allele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基因座上,控制同一类形状的两个基因被称为一对等位基因,如基因a、a。
5. House-keeping gene持家基因:为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而时刻都在表达的基因。
医学遗传学 名词解释
1. Genetics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研究基因的性质、功能和意义的科学。
遗传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遗传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65cdd20be1e650e52ea99ba.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 绪论1.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遗传与变异:遗传是亲子代个体间存在相似性。
变异是亲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3.同源染色体:同源指形态、结构、大小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4.非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和结构等不同的各种染色体。
5.联会:在减数分裂前期I,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6.染色质: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7.染色体组型分析: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称为染色体组性分析或核型分析。
8.胚乳直感:在3n胚乳(或2n花粉)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9.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称为果实直感。
10.减数分裂: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特殊分裂方式。
11.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
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
12.二价体:各对染色体的对应部位相互紧密并列,逐渐沿着纵向连接在一起,这样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成为二价体。
13.受精:雄配子与雌配子融合为一个合子,称为受精。
14.双受精:授粉后,一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
同时另一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
这一过程就称为双受精。
15.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称为融合生殖。
16.生活周期:从合子到个体成熟和死亡所经历的一系列发育阶段。
17.世代交替: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生活周期大多数包括1个无性世代,这样二者交替发生,称为世代交替。
遗传学期末考试(烟台大学)
![遗传学期末考试(烟台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c2e7e75b3b3567ec102d8ab1.png)
一、名词解释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2、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决定相对性状),构成一个等位基因系列,称为复等位基因。
3、表型模拟(phenocopy)/拟表型:有时环境因子引起的表型改变和某基因突变引起的表现型改变很相似,这叫表型模拟或拟表型。
4、基因互作:不同对的两个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这种遗传效应叫基因互作5、剂量补偿效应:指在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产物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6、染色体图(连锁遗传图):又称连锁图(linkage map)或遗传图(genetic map)。
依据测交实验所得重组值及其他方法确定连锁基因或遗传标记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线性图。
7、并发系数:双交换频率与预期频率的比值。
8、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同源重组的发生依赖于大范围的DNA同源序列的联会,主要利用两个DNA分子序列的同源性识别重组对象,负责DNA配对和重组的蛋白质因子没有碱基序列的特异性,只要两条DNA序列相同或接近,重组就可以在此序列中的任何一点发生,重组中两DNA分子相互交换对等的结构部分。
9、位点专一性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这类重组依赖于小范围的同源序列联会;重组事件只涉及特定位置的短同源序列,或仅涉及特定的碱基序列,重组时发生精确的切割和连接反应,DNA不丢失、不合成,重组发生在特殊位点上,此位点含有短同源序列,有位点专一性的蛋白因子催化。
两个DNA分子并不交换对等的序列部分,而往往是一个DNA分子整合到另一DNA分子中,因此这种重组又叫做整合式重组10、基因转变:由于异源双链DNA区段不对称碱基对的不同修复过程导致一个基因转变为它的等位基因,称为基因转变。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40295d976eeaeaad0f3300c.png)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适应,以及进化等重要生命活动均以细胞为基础。
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没有细胞核以及没有膜包被的细胞器。
只有拟核。
真核细胞:结构复杂、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核膜:是位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交界处的双层结构膜,外表面附有核糖体颗粒。
核仁: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明显的呈中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状结构,其组成成分有rRNA、rDNA和核蛋白。
核仁的外表面聚集核糖体,是核糖蛋白合成的场所。
染色质:它是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因其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
染色体:是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结构。
常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纤细处于伸展状态,并对碱性染料着色浅的染色质。
其分子组成为单一序列DNA或中度重复序列DNA,是具有转录活性、富含基因的染色质。
异染色质:是指间期核内聚缩程序高,并对碱性染料着色深的染色质。
组成性异染色质:是指除复制期外均处聚缩状态的染色质。
它是由相对简单、高度重复DNA序列构成。
复制比常染色质晚,但聚缩早,具有显著的遗传惰性,极少参与转录和编码蛋白质,但其对细胞代谢活动、控制性状的遗传和变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兼性异染色质:是指在某些细胞内,或其发育的某阶段,原来的常染色质卷缩、丧失转录活性而变为异染色质。
核型分析:在细胞遗传学上,可根据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的位置、长短臂之比、次缢痕的位置、随体的有无等特征对染色体予以分类和编号,这种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称为核型分析。
细胞周期:是细胞分裂增殖的周期,是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时期。
遗传学教程课后答案
![遗传学教程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52055ba26925c52dc5bf11.png)
遗传学教程课后答案【篇一: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章绪论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变异: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现象就叫做变异。
2、遗传学研究就是以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为对象,研究他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就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3、1953年瓦特森和克里克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的研究,提出dna分子结构模式理念,这是遗传学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原核细胞: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有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
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
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
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染色质:在细胞尚未进行分裂的核中,可以见到许多由于碱性染料而染色较深的、纤细的网状物,这就是染色质。
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
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
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1)dna合成前期(g1期);(2)dna合成期(s期);(3)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
林木遗传学名词解释
![林木遗传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1585fc4a1c7aa00b52acb37.png)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
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
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1)DNA合成前期(G1期);(2)DNA合成期(S期);(3)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
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相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只是细胞核拉长,缢裂成两部分,接着细胞质也分裂,从而成为两个细胞,整个分裂过程看不到纺锤丝的出现。
有丝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核分裂和质分裂。
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
分裂过程包括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在分裂过程中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而且在分裂中有纺锤丝的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单倍体:具有一组基本染色体数的细胞或者个体。
二倍体:具有两组基本染色体数的细胞或者个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
胚乳直感:植物经过了双受精,胚乳细胞是3n,其中2n来自极核,n来自精核,如果在3n 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
果实直感:植物的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果实直感。
半保留复制: DNA分子的复制,首先是从它的一端氢键逐渐断开,当双螺旋的一端已拆开为两条单链时,各自可以作为模板,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制酶系统下,逐步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两条分开的单链恢复成DNA 双分子链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它是生物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也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遗传学作为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以及大学生命科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有关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和开发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遗传学基础。
遗传学作为上一世纪生物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遗传学不仅逐步从个体向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和基因层次发展,而且横向地向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渗透,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
目前生命科学发展迅猛,人类和水稻等基因图谱相继问世,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遗传学的研究范畴更是大幅度拓宽,研究内容不断深化。
国际上将在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和功能蛋白质组等研究领域继续展开激烈竞争,培养具有遗传学基本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人才已迫在眉睫。
因而遗传学课程的授课内容已有明显增加,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也更为紧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关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实验技术,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有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
2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对遗传学学习目的和要求的发展概况及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实际中的作用有初步了解。
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存在是生物与非生物的重要区别之一。
为什么一个物种能够一代代地繁衍下去,仍然保持着祖上的特征特性呢?为什么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又不完全相同呢?这是遗传学要探究的秘密。
育种的实践要早于遗传学的研究,但只有在遗传学理论的指导下,育种学才取得了更快的发展、更大的成就。
要求掌握的概念:一、要求掌握的概念:1.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
遗传保证了生命在世代间的连续性。
2.变异:子代与亲代之间不相似的现象。
变异有遗传的和不遗传的变异之分。
3.基因型:即遗传型,是一个生物的基因组成,是个体全部遗传特点的总体。
4.表现型:某种基因型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通过个体发育过程而表现出的性状,是基因型和外界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5.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一个物种到另一个物种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朱军习题习题答案朱军习题答案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3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
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5.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始于哪一年,是如何建立?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 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 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
文中首次提出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认为性状传递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一重要理论直到1900 年狄·弗里斯、柴马克、柯伦斯三人同时发现后才受到重视。
因此,1900 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被公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
1906 年是贝特生首先提出了遗传学(genetics)作为这个学科的名称。
6.为什么遗传学能如此迅速地发展?答:遗传学100 余年的发展历史,已从孟德尔、摩尔根时代的细胞学水平,深入发展到现代的分子水平。
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因为遗传学与许多学科相互结合和渗透,促进了一些边缘科学的形成;另外也由于遗传学广泛应用了近代化学、物理学、数学的新成就、新技术和新仪器设备,因而能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地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遗传学是上一世纪生物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遗传学不仅逐步从个体向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和基因层次发展,而且横向地向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渗透,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正在为人类的未来展示出无限美好的前景。
7.简述遗传学对于生物科学、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答:在生物科学、生产实践上,为了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遗传和变异,加速育种进程,开展动植物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都需在遗传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
例如我国首先育成的水稻矮杆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获得了显著的增产。
又例如,国外在墨西哥育成矮杆、高产、抗病的小麦品种;在菲律宾育成的抗倒伏、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的推广,使一些国家的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引起了农业生产发展显著的变化。
医学水平的提高也与遗传学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目前生命科学发展迅猛,人类和水稻等基因图谱相继问世,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遗传学的研究范畴更是大幅度拓宽,研究内容不断地深化。
国际上将在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和功能蛋白质组等研究领域继续展开激烈竞争,遗传学作为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4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细胞的构造、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学习目的和要求和数目、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等内容,为以后学习基本的遗传规律打好基础。
本章重点要掌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在减数分裂和生活周期中的变化规律。
学习要点一、细胞的构造着重了解与遗传有关的细胞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如线粒体、叶绿体(质体)、核糖体、内质网和细胞核等细胞结构与遗传物质(DNA)的存在、复制、传递和表达(功能)有什么关系。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DNA、RNA 及核糖体,有合成蛋白质的能力,能决定一些性状的遗传,是细胞质基因的载体之一(即含有细胞质基因)。
核糖体是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也就是遗传信息表达的地方。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中的核仁主要由RNA 和蛋白质构成,还含少量DNA,主要功能是合成核糖体RNA,同时还有组装核糖体亚基的作用。
染色质是间期核中由DNA、组蛋白质等组成的复合结构,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即表现为染色体。
真核细胞的绝大部分DNA 都聚集在染色体中,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主要载体,是细胞中主宰遗传变异的主要结构。
染色体的形态、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一)染色体的形态各个物种的染色体都有其特定的形态特征(染色体的个体性)。
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是研究染色体形态最好的一个时期。
一条典型的染色体有着丝粒、主缢痕、染色体臂(长臂和短臂)、次缢痕和随体等五个部分。
根据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一般将染色体分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和端着丝粒染色体等几种形态类型。
要了解这几种类型染色体的含义(划分标准)及在细胞分裂后期的形状(V 形、L 型、棒状及粒状等)。
(二)染色体的结构染色(单)体的骨架是一个连续的DNA 大分子,若干蛋白质分子结合在该DNA 骨架上,成为DNA-蛋白质纤丝(即染色质纤丝),经过重复折叠而成为染色体。
从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假说认为,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DNA 分子经过核小体、螺线体、超螺线体、染色(单)体四次折叠,总长度压缩了近一万倍。
重点掌握核小体、螺线体、超螺线体的结构;DNA 长度从这一级到另一级被缩短了多少倍(或相反,从下一级结构到上一级结构又能伸长多少倍)?提示:DNA 双链分子中,相邻两对碱基间距离为0.34nm。
一个核小体(含连接丝)含有200 个碱基对的DNA 区段,其长度=0.34nm×200=68nm,核小体直径为10nm。
所以,当DNA 分子与组蛋白结合包装成核小体时,其长度大约被压缩了近7 倍(68÷10≈7)。
(三)染色体的数目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常用2n 表示体细5胞(合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染色体在性细胞(配子)中是成单存在的,即性细胞只含有体细胞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故用n 代表性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体细胞中的每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母本的,一条来自父本。
体细胞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成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而不同对的染色体则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三、有丝分裂着重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或着丝粒数目)的变化及其它标志;有丝分裂的意义。
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包括间期(G1、S、G2 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各时期的主要变化特点是:间期的S 期DNA 复制(即染色体复制)。
前期核内染色质纤丝逐级螺旋化、折叠成染色体。
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着丝粒和纵向并列的两条染色单体。
由着丝粒连在一起的两条染色单体叫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由同一条染色体在S 期复制而来。
由此可见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的一部分,而染色体则是一个独立的结构。
前期将结束时,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崩解。
中期形成纺锤体。
染色体排列在纺缍体中央的赤道区域(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而两臂则上下或左右地分布在细胞空间内)。
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最典型,所以中期是鉴别和计数染色体的最好时期。
在中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或着丝粒)数目和前期相同,没有发生变化。
后期每一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为二,即是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又是独立的单条了。
这样,在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或着丝粒)的数目就是前期时的两倍了。
末期两组子染色体到达两级,逐渐解螺旋转变为染色质。
核仁、核膜重现。
末期结束时,原来的一个母细胞便分裂形成两个细胞,每个子细胞都具有和母细胞相同数量和性质的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