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详细讲解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自然界规律的总结和揭示。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掌握和理解各种物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常用公式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1. 力学公式1.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
1.2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F=ma,描述了物体加速度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1.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有等大、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1.4 动能定理:K=1/2mv²,描述了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1.5 向心加速度公式:a=v²/r,描述了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加速度与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2. 热学公式2.1 热传导定律:Q=ktΔT/l,描述了热传导的热量与传热系数、温度差和导热长度之间的关系。
2.2 热容公式:Q=mcΔT,描述了物体热容与质量、比热和温度差之间的关系。
2.3 热平衡公式:mcΔT=mcΔT,描述了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时,它们各自的热量交换。
3. 光学公式3.1 折射定律:n₁sinθ₁=n₂sinθ₂,描述了光在不同介质中折射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3.2 光速公式:光速c=λf,描述了光速与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3.3 薄透镜公式:1/f=1/u+1/v,描述了薄透镜成像的公式。
3.4 焦距公式:1/f=(n-1)(1/R₁-1/R₂),描述了透镜焦距与介质折射率和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
4. 电学公式4.1 电容公式:C=q/V,描述了电容与电量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4.2 电阻公式:R=V/I,描述了电阻与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4.3 电流公式:I=neAvd,描述了电流与电子数、电荷载流子电荷量、截面积和电荷载流子速度之间的关系。
4.4 电能公式:W=VIt,描述了电能与电压、电流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4.5 电功公式:P=IV,描述了电功率与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公式归纳图片大全及解析
高中物理公式归纳图片大全及解析高中物理是高中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公式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给出高中物理公式归纳图片大全及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公式,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一、力学1、运动学公式(1)直线运动公式:运动学公式最常用的就是直线运动公式,它可以用来描述给定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公式如下:s=v0t+at2/2其中,s表示物体的位移,v0表示初始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2)圆周运动公式:圆周运动是指物体沿着一个圆周运动,它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形,其运动公式可以表示为:s=v0t+1/2at2其中,s表示物体的位移,v0表示初始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2、力学公式(1)力学定律:力学定律是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也叫牛顿第二定律,它表明了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公式如下:F=ma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2)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础,它指出了施加的力和受力的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公式如下:F1=-F2其中,F1和F2分别表示施加的力和受力的力,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两者的大小相等。
二、电学1、电路公式(1)电路定律:电路定律是电路中最基本的定律,它指出了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公式如下:I=V/R其中,I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2)电势关系:电势关系是电路中常用的一种公式,它可以用来描述电路中电势的变化,公式如下:V1=V2+V3其中,V1、V2和V3分别代表电路中不同部分的电势,它们之间存在电势差,电势差的大小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计算。
2、电磁学公式(1)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中最基本的定律,它指出了磁场对电流的影响,公式如下:F=BIL其中,F表示磁感应力,B表示磁场强度,I表示电流,L表示磁场与电流的夹角。
(2)磁场定律:磁场定律是电磁学中最重要的定律,它指出了磁场的变化规律,公式如下:B=μ0I/2πr其中,B表示磁场强度,μ0表示真空磁导率,I表示电流,r表示电流的半径。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解题方法指导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GAO ZHONG WU LI GONG SHI ZONG JIE一、力学1.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 k 为劲度系数, 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g 极>g 赤, g 低纬>g 高纬)3.求F1.F2的合力的公式:两个分力垂直时:注意: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1-F2 ( ( F( F1 +F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x 合=0 Fy 合=0推论: 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 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 三角形法, 相似三角形法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 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 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 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为动摩擦因数, 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 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m (f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 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 也可以作负功, 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1)公式: F=G (适用条件: 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G 为万有引力恒量: G = 6.67×10-11 N ·m2 / kg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 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应用 (详解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应用 (详解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应用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研究物质运动的规律和物质的内部结构。
高中物理内容丰富、深入,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原子物理等多个方面。
在学习物理时,需要掌握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下面就是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应用。
一、力学1、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v=v0+ats=v0t+1/2at²v²=v0²+2as其中,v表示物体的末速度,v0表示物体的初速度,a表示物体所受的加速度,t表示时间,s表示位移。
2、平抛运动公式:h=v0t+1/2gt²R=v0²sin2θ/g其中,h表示高度,R表示水平方向的飞行距离,g表示重力加速度,θ表示发射角度。
3、受力平衡公式:F1+F2+…+Fn=0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n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个数。
4、牛顿第一定律:如果一个物体没有外力作用,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
5、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力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6、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个物体都同时受到其他物体所施加的相互作用力,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7、万有引力定律:两个质量为m1、m2的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F等于Gm1m2/r²,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8、等速圆周运动公式:F=mv²/rT=2πr/v其中,F表示向心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线速度,r表示圆周运动的半径,T表示运动周期。
二、热学1、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于一个封闭系统,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和系统所做的功相等。
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表示压力,V表示体积,n表示气体的物质量,T表示温度,R表示气体常数。
4、热力学功公式:W=PΔV其中,ΔV表示气体体积的变化,P表示气体压强。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讲解教案
一、直线运动
1. 平均速度公式:v=Δx/Δt
2. 加速度公式:a=(v-u)/t
3. 速度-时间关系:v=u+at
4. 位移-时间关系:s=ut+1/2at^2
5. 速度-位移关系:v^2=u^2+2as
二、动能和动能定理
1. 动能公式:KE=1/2mv^2
2. 动能定理:W=ΔKE
三、动量定理
1. 动量公式:p=mv
2. 动量定理:F=Δp/Δt
3. 冲量公式:Impulse=FΔt
四、万有引力定律
1. 引力公式:F=G(m1m2)/r^2
2. 引力势能公式:PE=-G(m1m2)/r
3. 圆周运动速度公式:v=√(GM/r)
五、高中物理电磁学
1. 电荷公式:q=ne
2. 库仑定律:F=k(q1q2)/r^2
3. 电势能公式:PE=1/4πε(q1q2)/r
4. 电场强度:E=F/q
5. 欧姆定律:V=IR
六、光学
1. 反射定律:角度i=角度r
2. 折射定律:n1sinθ1=n2sinθ2
3. 焦距公式:1/f=1/do+1/di
4. 轴上物距公式:1/f=1/do
七、热力学
1. 热力学一定律:Q=W
2. 热力学二定律:ΔS=Q/T
3. 热力学三定律:熵绝对值不为零
以上是高中物理常见公式及其相关性质,通过学习这些公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应用 (详解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应用 (详解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应用(详解版)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本的物理公式,这些公式是解决各种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中物理中一些常见的公式,并讨论它们的应用。
1.速度公式:v = d/t这是最基本的速度公式,其中v表示速度,d表示距离,t表示时间。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物体在给定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
例如,当我们知道物体在5秒内移动了100米,可以使用该公式计算出其速度为20米/秒。
2.加速度公式:a = (v - u)/t加速度公式描述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情况。
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最终速度,u表示初始速度,t表示时间。
对于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在已知初始速度和加速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该公式计算出其最终速度。
3.力的公式:F = ma力的公式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说明了力与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4.万有引力公式:F = G · (m1 · m2)/r^2万有引力公式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引力的大小,其中F表示引力,G表示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
在太阳系中,我们可以使用该公式计算出行星之间的引力,理解行星运动的原理。
5.压强公式:P = F/A压强公式描述了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A表示单位面积。
通过该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受到的压强。
6.功的公式:W = F · d · cosθ功的公式描述了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d表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θ表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通过该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力所做的功。
7.功率公式:P = W/t功率公式描述了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大小,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所做的功,t表示时间。
高中物理公式及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公式及知识点汇总高中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基石。
在学习高中物理过程中,公式和知识点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下面将对高中物理涉及的公式和知识点进行汇总,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
一、力学1.1 牛顿第一定律:质点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将保持不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1.2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F=ma。
1.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
1.4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E=1/2mv²。
1.5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增量,FΔt=Δp。
1.6 等势力场:在等势力场中,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所克服势能的差等于外力所做的功。
1.7 摩擦力: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摩擦系数与压力的乘积,F=μN。
1.8 斯托克斯定理:流体在某一点的环流与该点绕某一兜的曲线积分相等。
1.9 质心和惯性矩:质心是物体的平衡点,惯性矩是用来描述物体绕该点旋转的难易程度。
1.10 谐振:某些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会有周期性的振动,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这种振动称为谐振。
二、热学2.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输入或输出的热量等于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
2.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行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必须要有外界做功才能够实现。
2.3 热容量:物体的热容量是指在单位温度变化下,物体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2.4 热传导:热量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传递: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热传导是指通过物质内部分子的振动和碰撞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2.5 热力学温度:温度是热的状态函数,它反映了物体的外部热平衡状态。
2.6 热力学过程:热力学过程是指物质所经历的温度变化和热量传递的过程,可以分为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和绝热过程等。
三、电学3.1 电荷:电荷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中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它是表征物质内部电性质的基本单位。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高中物理是全国所有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科目,它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主要涵盖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等内容,并且其中有许多基础公式是必须掌握的。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中常用的公式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掌握和学习。
一、力学公式1. 速度公式:v = s / t,其中v 代表速度,s 代表距离,t 代表时间。
2. 加速度公式:a = (v-u) / t,其中 a 代表加速度,v 代表终速度,u 代表初速度,t 代表时间。
3.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 F 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 代表物体质量,a 代表加速度。
4. 动能公式:E = 1/2mv²,其中E 代表动能,m 代表物体质量,v 代表速度。
5. 势能公式:Ep = mgh,其中Ep 代表势能,m 代表物体质量,g 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高度。
6. 等加速度运动公式:v = u + at,s = ut + 1/2at²,其中v 代表终速度,u 代表初速度,t 代表时间,s 代表距离,a 代表加速度。
二、光学公式1. 光速公式:c = fλ,其中c 代表光速,f 代表光的频率,λ 代表光的波长。
2. 成像公式:1 / f = 1 / u + 1 / v,其中f 代表透镜焦距,u 代表物距,v 代表像距。
3. 等比关系公式: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 代表第一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 代表第一种介质到法线的入射角,n₂ 代表第二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₂ 代表第二种介质到法线的折射角。
三、电学公式1. 电势能公式:Ee = qV,其中Ee 代表电势能,q 代表电荷量,V 代表电势差。
2. 电场强度公式:E = F / q,其中 E代表电场强度,F 代表电荷所受的电场力,q 代表电荷量。
3.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公式:F = Eq,其中 F 代表电场力,E 代表电场强度,q 代表电荷量。
4. 电阻公式:R = ρl / S,其中R 代表电阻,ρ 代表电阻率,l 代表导体长度,S 代表导体截面积。
高中物理公式详解
高中物理公式详解高中物理公式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3、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4、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5、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6、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高中物理公式二、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高中物理公式三、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2、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3、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四、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2、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3、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4、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5、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6、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高中物理公式五、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u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 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6、静电力F=kQ1Q2/r2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高中物理公式六、动力学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G,失重: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1.运动学公式:v = v0 + ats = v0t + 1/2at^2v^2 - v0^2 = 2as2.牛顿定律:F = ma3.能量守恒:E = Ek + Ep4.动量守恒:p = mv5.引力定律:F = Gm1m2/r^26.圆周运动:v = ωra = ω^2rT = 2πr/v7.功和功率:W = FscosθP = W/t8.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f = μFn9.能量和功:E = W + Q10.机械能守恒:Ek1 + Ep1 = Ek2 + Ep2以上是高中物理公式的概述,其中包括运动学公式、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功和功率、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能量和功、机械能守恒等。
这些公式在物理学中非常重要,学生们需要掌握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合外力为零或接近于零,或某个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时,下面的公式适用于一动一静的弹性碰撞模型:Mv1=Mv1'+mv2'①Mv2=Mv2'+M-mv1'②其中,M和m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v1和v2是碰撞前的速度,v1'和v2'是碰撞后的速度。
在电学中,元电荷的大小为e=1.6×10^-19C。
电荷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产生: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
库仑定律表明,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场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 F/Q,其中F是电场力,Q是电荷。
在真空中,电场强度的决定式为E=kQ/r^2.电场线的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电势差可以表示为UAB=WAB/q,其中WAB表示从A到B的电场做功。
电势表示为从某点到无穷远的电势能。
场强可以表示为E=U/(4πkQ/r^2)。
电阻可以表示为R=ρ=l/A,其中l为电线的长度,A为其横截面积。
电流可以表示为I=Q/t,其中Q是电荷,t是时间。
电容可以表示为C=Q/U,其中U是电势差。
高中物理公式详细大全解析
11 、初速度为零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
v 2 qU m
=-△ Ep =-△ Ep =△ E K =△ E
机
12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加速度 —— a qU md
qU l 2 md
2 2 v0
Q=f
W t
相对 s?
W
其它
Fv cos
30 .交通工具行驶的最大速度:
1 mv 2 2
vt vt
t
2h g
单位: m/s
v0 h v 0t
gt 1 gt 2
2
10 .角速度:
t
2 T
单位: rad/s v T
n
11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12 .周期与频率的关系:
r
1 f
60 f
2
v0 h v 0t
gt 1 gt 2
2
13 .转速与频率的关系: 14 .向心力: F向 v m r a向
k
( 圆轨道
r T
3 2
k)
vy
19 .万有引力定律:
F
G 4
m1 m2 r
2 2 3
, G=6.67 × 10
-11
1 、电荷先中和后均分: 2 、库仑定律: (k=9.0
9
q q 1 q2 r
2 2
q1 2
q2
( 带正负号 )
20 .中心天体质量: 21 .中心天体密度: ρ M 4 πR 3
l
2
U 2l
2
2 qU 1 m C
4 dU 1
34 .动能定理:
W总
14 、电容的定义: 35 .机械能守恒:
mgh 1 mgh 2 1 mv 2 2 2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1. 力和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有三种基本形式: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竖直向下;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摩擦力是指两个接触物体之间的阻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当一个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一个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其中F表示合力,m表示物体质量,a表示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它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内,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系统的总动量将保持不变。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动能定理: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路径长度,有大小和方向。
位移公式:svt+12at2,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末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速度是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它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公式: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它是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公式:a(vu)t,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末速度,u表示初速度,t 表示时间。
1.1 力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力的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中极其重要的概念之一,其基本概念定义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效果,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或形变。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过对力的研究,探究物体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
以下是力的基本性质和概念: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单位是牛顿(N)。
力有三个基本性质:物质性、矢量性和相互性。
物质性指的是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矢量性表示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相互性则意味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物理公式,这些公式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了世界的运行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一些高中物理的重点公式,并解释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一、力学部分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 = m * 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 = m * 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1 = -F2,其中F1和F2分别代表两个物体的作用力。
4.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公式为:E = 1/2 * m * v^2,其中E代表物体的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5. 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
公式为:W = F * d * cosθ,其中W代表做功,F代表力,d代表力的作用距离,θ代表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二、能量部分1.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公式为:E = 1/2 * m * v^2,其中E代表物体的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2. 势能公式:物体的势能等于其高度乘以重力加速度。
公式为:Ep = m * g * h,其中Ep代表物体的势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物体的高度。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公式为:Ei = Ef,其中Ei代表初始机械能,Ef代表最终机械能。
4. 压力公式:压力等于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
公式为:P = F / A,其中P代表压力,F代表力,A代表力作用的面积。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高中物理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和公式,这些公式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
以下是对高中物理中常见公式的全面总结整理。
一、力学部分1、运动学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 = v₀+ at位移公式:x = v₀t + 1/2 at²速度位移公式:v² v₀²= 2ax(2)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公式:v = gt位移公式:h = 1/2 gt²速度位移公式:v²= 2gh(3)平抛运动水平方向:x = v₀t竖直方向:y = 1/2 gt²合速度:v =√(v₀²+(gt)²)合位移:s =√(x²+ y²)2、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F = ma(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功和能(1)功的计算:W =Fxcosθ(2)动能定理:W 合=ΔEk(3)重力势能:Ep = mgh(4)机械能守恒定律:E₁= E₂(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4、圆周运动(1)线速度:v =ωr(2)角速度:ω =2π/T(3)向心加速度:an = v²/r =ω²r(4)向心力:F = mv²/r =mω²r二、热学部分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三、电学部分1、电场(1)库仑定律:F = kQ₁Q₂/r²(2)电场强度:E = F/q (定义式),E = kQ/r²(点电荷的场强)(3)电势差:UAB =φA φB(4)电场力做功:WAB = qUAB2、电路(1)欧姆定律:I = U/R(2)电阻定律:R =ρL/S(3)电功:W = UIt(4)电功率:P = UI(5)焦耳定律:Q = I²Rt3、电磁学(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nΔΦ/Δt(2)安培力:F = BIL (B⊥I)(3)洛伦兹力:f = qvB (v⊥B)四、光学部分1、光的折射定律:n =sinθ₁/sinθ₂2、折射率:n = c/v五、近代物理部分1、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 mc²这些公式是高中物理学习的核心内容,掌握它们对于解决各种物理问题至关重要。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高中物理是一门理科课程,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包括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常用的公式来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高中物理常用公式的详细解释。
一、力学部分1. 牛顿第二定律 F=ma该公式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2. 动能公式 E=1/2mv^2该公式表示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其中E为物体的动能,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3. 功公式W=Fdcosθ该公式表明功与作用力的大小、作用点之间的位移以及两者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成正比。
其中W为功,F为力,d为位移,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4. 弹簧劲度系数公式 F=-kx该公式用于计算弹性力的大小。
其中F为弹簧的弹性力,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伸长或压缩距离。
5.刚体的力矩公式M=Fd该公式用于计算刚体所受力矩的大小,其中M为力矩,F为力,d为力的作用点离转动轴的距离。
二、电学部分1.电流公式I=Q/t该公式表示电流与电量和时间的比值成正比。
其中I为电流强度,Q为电量,t为时间。
2.电阻公式R=ρL/A该公式用于计算导体的电阻值,其中R为电阻,ρ为电阻率,L为导体的长度,A为导体的横截面积。
3.欧姆定律U=IR该公式表示电压与电阻和电流的乘积成正比。
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强度,R为电阻。
4.等效电阻公式1/R=1/R1+1/R2+...该公式用于计算电路中多个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值。
其中R为等效电阻,R1、R2为并联电阻的阻值。
5.电功公式W=UIt该公式表示电功与电压、电流和时间的乘积成正比。
其中W为电功,U为电压,I为电流强度,t为时间。
三、光学部分1.光速公式c=λf该公式表示光的速度与光的波长和频率的乘积成正比。
其中c为光速,λ为光的波长,f为光的频率。
2.轴上物体成像公式1/f=1/v-1/u该公式用于计算光学器件中轴上物体的成像距离。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及解释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及解释高中物理涉及的公式非常多,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公式及其简要解释:1. 动力学。
动能公式,\[E_k = \frac{1}{2}mv^2\],其中 \(E_k\) 为动能,\(m\) 为物体的质量,\(v\) 为物体的速度。
动量公式,\[p = mv\],其中 \(p\) 为动量,\(m\) 为物体的质量,\(v\) 为物体的速度。
2. 热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Q = mc\Delta T\],其中 \(Q\) 为热量,\(m\) 为物体的质量,\(c\) 为物体的比热容,\(\Delta T\) 为温度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Q = mL\],其中 \(Q\) 为吸收或放出的潜热,\(m\) 为物质的质量,\(L\) 为物质的潜热。
3. 光学。
折射定律,\[\frac{n_1}{n_2} =\frac{\sin\theta_2}{\sin\theta_1}\],其中 \(n_1\) 和 \(n_2\) 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theta_1\) 和 \(\theta_2\) 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透镜公式,\[\frac{1}{f} = \frac{1}{d_o} +\frac{1}{d_i}\],其中 \(f\) 为透镜焦距,\(d_o\) 为物体距透镜的距离,\(d_i\) 为像距。
4. 电磁学。
电流强度公式,\[I = \frac{Q}{t}\],其中 \(I\) 为电流强度,\(Q\) 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t\) 为时间。
电压公式,\[U = IR\],其中 \(U\) 为电压,\(I\) 为电流强度,\(R\) 为电阻。
这些公式只是高中物理中的一部分,每个公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解释。
希望这些简要的公式及解释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高中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1.1 直线运动1.1.1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V可以通过位移S和时间t的比值来计算,即V=S/t。
有用的推论包括Vt2-Vo2=2as,中间时刻速度Vt/2=(Vt+Vo)/2,末速度Vt=Vo+at,中间位置速度s/2=[(Vo2+Vt2)/2]1/2,位移S=Vo*t+at2/2,加速度a=(Vt-Vo)/t,实验用推论ΔS=aT2,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包括初速度(Vo)、加速度(a)、末速度(Vt)、时间(t)、位移(S)、路程、速度,其中1m/s=3.6Km/h。
需要注意的是,平均速度是矢量,物体速度大并不一定意味着加速度大,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1.1.2 自由落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gt,下落高度h=gt2/2,推论Vt2=2ght=(2h/g)1/2,其中g=9.8 m/s2≈10m/s2表示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1.1.3 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全过程处理时,位移S=Vo*t- gt2/2,末速度Vt= Vo- gt,有用推论Vt2-Vo2= -2gS,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分段处理时,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1.2 曲线运动1.2.1 平抛运动在平抛运动中,水平方向速度Vx=Vo,竖直方向速度Vy=gt,水平方向位移Sx=Vo*t,竖直方向位移Sy=gt2/2,运动时间t=(2Sx/g)1/2.1.在平抛运动中,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
合速度V可以表示为(Vx^2+Vy^2)^(1/2),其中Vx为水平方向速度,Vy为竖直方向速度。
高中物理公式及解析
高中物理公式及解析
高中物理学习中,公式是记忆和理解物理原理最重要的工具。
要正确掌握物理公式,必须迅速掌握它们,并能够准确地应用它们。
本文将归纳总结几类常用的物理公式,并简要分析不同物理表达式的意义及其应用场合,以帮助大家在学习物理时更快掌握物理公式,用以应对考试。
首先,运动的四大定律的公式为重要的基础,如牛顿定律,其公式为F=ma,意义为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力的大小与其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埃克斯特罗定律,其公式为F=s,意义为拉力与拉力绳的长度成正比。
玻尔定律,其公式为F=BI,意义为电流和磁感应强度成正比。
拉普拉斯定律,其公式为V=IR,意义为电阻和电压之间成正比。
其次,波动理论和光学中常用的公式有E=hf,表示幅值与最高频率成正比;C=λν,表示光速与波长和频率的乘积成正比;E=hw,表示能量与振动频率的乘积成正比;E=nhf,表示能量与粒子数和频率的乘积成正比。
热力学中也有许多常用的公式,例如S=kBlnW,表示熵与温度的乘积与系统的微粒数的对数之积成正比;U=PV,表示体系的内能与压强和体积的乘积成正比;U=Q-W,表示体系的热能与给定能量和功之差成正比。
最后,在力学中,常用的公式有F=ma,表示外力与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成正比;U=1/2kx2,表示体系的势能与劲度系数和位移的平
方成正比;F=Gm1m2/r2,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由其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以上是高中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公式及其解析,它们是物理学习必备的重要知识。
要正确掌握物理,不但要对这些公式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深入研究物理原理,以便理解各种物理表达式的意义及其应用场合。
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掌握物理公式,并能临场发挥。
高中物理全部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2018.01.30(一)物体的运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v t =v 0+at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3.速度位移公式:v 2t -v 20=2ax (式中不含时间t )4.平均速度公式:v -=v t 2=v 0+v t 2=x t (式中不含加速度a )5.末速度位移公式:x =v t ·t -12at 2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的7个推论 1.三个基本推论 (1)Δx =aT 2(2)中间时刻速度v t 2=v 0+v t 2=v -(3)中间位置速度v x 2=v 20+v 2t2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4个比例式 (1)物体在1T 末、2T 末、3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v 1∶v 2∶v 3∶…=1∶2∶3…(此式可由v =at 直接推出).(2)物体在第Ⅰ个T 内、第Ⅱ个T 内、第Ⅲ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s n =1∶3∶5…∶(2n -1).可叙述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的比.(3)物体在1T 内、2T 内、3T 内、……的位移之比s 1∶s 2∶s 3∶…=12∶22∶32…(此式可由s =12at 2推导出).(4)物体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Δt 1∶Δt 2∶Δt 3∶…∶Δt n =1∶(2-1)∶(3-2)∶(n -n -1). 三、平抛运动的4个重要推论 1.运动时间:t =2hg,由h 和g 决定,与v 0无关. 2.水平射程:x =v 02hg,由v 0、h 、g 共同决定.3.方向:任何相等时间Δt 内,速度改变量Δv 相等,且Δv =g ·Δt ,方向竖直向下.4.图像:tan θ=2tan α,式中θ、α分别为速度、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所示).四、圆周运动1.线速度:v =Δl 弧Δt =2πrT (单位:m/s)2.角速度:ω=ΔθΔt =2πT (单位:rad/s)3.周期:T =2πrv (单位:s)4.转速:n 是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圈数(单位:r/s ,r/min) 5.向心加速度:a =v 2r =rω2(单位:m/s 2)相互关系:①v =rω ②a =v 2r =rω2=ωv =4π2r T2 (二)相互作用一、力的分类(按性质)1.万有引力 F =Gm 1m 2r 2(G 为引力常量,m 1、m 2为质点的质量),重力:G =mg (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2.弹簧弹力:F =k Δx (胡克定律,k 为弹簧劲度系数) 3.滑动摩擦力:F =μF N (μ为动摩擦因素,F N 为正压力) 4.电场力:F =qE(库仑力):F =kq 1q 2r2(q 1、q 2为点电荷)5.安培力:F =BIL6.洛伦兹力:F =q v B sin θ(θ为v 与B 的夹角)7.分子力: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分子间的斥力变化快些,当r ≥10r 0时,不呈现分子力.8.核力:核子间的核力为短程力,只有在距离为10-15 m 内才能呈现,是一种强相互作用.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方法 (1)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三角形定则 (3)正交分解法⎩⎪⎨⎪⎧F x =F 1x +F 2x +……F y =F 1y +F 2y +…… F 合=F 2x +F 2y合力的方向与x 轴夹角θ=arctanF yF x2.力的分解(1)力的分解方法——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仍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不附加条件有无数组答案.(2)三种情况①已知合力F ,两个分力F 1、F 2的方向,求两分力大小,有唯一解.②已知合力F ,分力F 1(或F 2)的大小和方向,求分力F 2(或F 1)的大小和方向有唯一解. ③已知合力F ,分力F 1的大小,分力F 2的方向,求F 1的方向和F 2的大小,可能有唯一解(F 1=F sin θ),可能有两个解(F >F 1>F sin θ)可能没有解(F 1<F sin θ)也可能有一解(F 1>F ),θ为F 2与合力的夹角.(三)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表达式a =F 合m (或F 合=ma )(这里都用国际单位).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四)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一、定律1.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F =G m 1m 2r22.开普勒第三定律:a 3T 2=k (k 是一个对太阳系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二、思路1.物体绕星球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2.在星球表面,万有引力约等于物体的重力三、卫星的绕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与半径关系 1.由G Mmr 2=m v 2r 得v =GMr,所以r 越大,v 越小. 2.由G Mmr2=mω2r 得ω=GMr 3,所以r 越大,ω越小. 3.由G Mmr 2=m 4π2T2r 得T =2πr 3GM,所以r 越大,T 越大. 4.由G Mm r 2=ma 向得a 向=GMr 2所以r 越大,a 向越小.5.黄金代换:.....近地时mg =GMmR 2地⇒GM =gR 2地. 四、三种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 1=7.9 km/s 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和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线速度..........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 2=11.2 km/s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 3=16.7 km/s 五、地球同步卫星的六个一定:1.轨道位置和绕行方向一定:在地球赤道正上方并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2.周期一定:T =24小时. 3.角速度一定4.高度一定h ≈3.6×104 km5.线速度大小一定v ≈3.1×103 m/s(不到第一宇宙速度的一半) 6.向心加速度大小一定(五)功和能一、功的计算公式 W =F ·s cos α.(α为力F 与位移夹角)单位J 二、功率 P =Wt(定义式)P =F v ·cos α 单位W(常用单位有kW) 三、动能定理表达式:a.W =ΔE k =12m v 22-12m v 21b .W 总=ΔE k =12m v 22-12m v 21 四、势能1.重力势能:E p =mgh (h 为相对零势能面的高度) 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W G =-ΔE p 3.弹性势能:E p =12kx 2(x 为弹簧伸长量或压缩量)五、机械能守恒定律1.守恒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2.表达式 ①E 初=E 末②ΔE k =-ΔE p (系统势能减少量等于系统动能增加量)③ΔE A =-ΔE B (系统内A 部分机械能增加量等于B 部分机械能减小量) 通俗常用表达式:mgh 1+12m v 21=mgh 2+12m v 22 (六)静电场一、电场强度1.电场强度定义式:E =F 电q (对任何电场都适用)2.点电荷电场:E =kQr23.匀强电场:E =Ud (d 为沿电场线方向距离)注意: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 二、电场力做功W =Fl cos θ=Eql cos θ(θ为电场强度E 与位移l 的夹角) W AB =E P A -E P B (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三、电势能与电势1.电势能E p :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把它从这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静电力做的功E p =W2.电势φ: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φ=E pq3.电势差: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叫做电势差 U AB =φA -φB U AB =W ABq四、电容1.电容定义式:C =QU2.电容决定式:C =S4πkd(真空中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C =εr S 4πkd(介质中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七)直流电路一、基本定义或规律 1.电流定义:I =qt2.电源电动势:E =Wq (W 为移送电荷q 非静电力所做的功)3.电阻定律:R =ρlS (ρ为材料的电阻率)4.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 =UR5.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ER +r (E 为电源电动势,r 为内电阻)二、串并联电路 1.并联电路①I 总=I 1+I 2+I 3+…… ②U 总=U 1=U 2=U 3 ③1R 总=1R 1+1R 2+1R 3+…… ④I 1R 1=I 2R 2=I 3R 3=…=IR =U ⑤P 1R 1=P 2R 2=P 3R 3=…=PR =U 2 2.串联电路:①I =I 1=I 2=I 3=……②U 总=U 1+U 2+U 3+…… ③R 总=R 1+R 2+R 3+……④U 1R 1=U 2R 2=U 3R 3=…=U R⑤P 1R 1=P 2R 2=P 3R 3=…=P R =I 2 三、电功和电热 1.纯电阻电路电功=电热:W =IUt =Q =I 2Rt =U 2Rt 电功率=电热功率:P 电=IU =P 热=I 2R =U 2R .2.非纯电阻电路电功≠电热 W =UIt >Q电功率≠电热功率 P 电=P 热+P 其他≠U 2R四、电路动态分析:1.程序法:部分→整体→部分R 局错误!⇒R 总增大,减小)⇒I 总减小,增大)⇒U 端增大,减小)⇒固定支路错误!⇒变化支路⇒得出结论2.口诀法:“串反并同”,当一个电阻增大时,与之有串联(或间接串联)关系的电阻上的电流,电压、电功率都减小;与之有并联(或间接并联)关系的电阻的电流、电压和功率都增大,反之亦反之.3.极限法: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滑至两个极端去讨论. 五、伏安法测电阻内外接法判定方法 1.若R x 、R A 、R V 大小大致可估.①当R x >R V R A 时,用内接法,R 测>R 真 ②当R x <R V R A 时,用外接法,R 测<R 真 ③当R x =R V R A 时,内外接法均可.2.当R A 、R V 、R x 的大小关系未给定,用“试触法” 六、测量电路中滑动变阻器两种接法负载R L 上电压调节范围(忽略电源内阻)负载R L 上电流调节范围(忽略电源内阻)相同条件下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八)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一、半径周期计算式1.半径:R =m v qB (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 v B =m v 2R 得出) .2.周期:T =2πR v =2πmqB.二、圆心确定:画出轨迹上任意两点F 向的方向(或速度垂线方向)的交点即为圆心. 三、运动时间:求轨迹对应的圆心角θ,则t =θ2πT ,圆心角θ等于速度偏向角α.四、对称规律:1.粒子从某一直线边界射入,又从同一边界射出,速度与边界的夹角大小相等. 2.在圆形磁场区域沿径向射入的粒子,必沿径向射出.(九)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磁通量(简称磁通):1.计算:Φ=BS (B 与S 垂直). 2.磁通量有方向,但不是矢量.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感应电动势大小 ①回路:E =n ΔΦΔt.②导体切割磁感线:E =BL v sin θ(θ为v 与B 的夹角). ③导体绕一端旋转切割:E =12B ωL 2.三、感应电流方向判定1.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右手定则. 四、自感电动势: 1.自感电动势:E =L ΔIΔt.2.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电感,单位亨利,符号H)与线圈大小、形状,圈数以及是否有铁芯等因素有关.(十)交变电流与变压器一、交变电流的四值1.瞬时值 e =E m sin ωt i =I m sin ωt2.最大值 E m =nBSω (讨论击穿电压)E m =nΦm ω I m =E mR +r3.有效值:正(余)弦交流 E =E m 2U =U m2I =I m 2(计算电流热效应;电器设备铭牌标值;保险丝熔断电流)4.平均值:E -=Bl v -(计算通过电路截面的电荷量) E -=n ΔΦΔtI -=E -R +r二、理想变压器1.一个原理:电磁感应(互感).2.两个特征:①无漏磁;②无铜损.3.三个决定:①输入电压U 1决定输出电压U 2; ②输出电流I 2决定输入电流I 1; ③输出功率P 2决定输入功率P 1.4.四个关系:①电压关系:U 1U 2=n 1n 2(一个副线圈或多个副线圈均适用);②电流关系:I 1I 2=n 2n 1(适用一个副线圈)多个副线圈用n 1I 1=n 2I 2+n 3I 3+……;③功率关系:U 1I 1=U 2I 2(适用一个副线圈)多个副线圈用U 1I 1=U 2I 2+U 3I 3+……; ④频率关系:f 1=f 2(频率均相同).(十一)简谐运动及机械波一、简谐运动1.受力特征:回复力F =-kx . 2.运动特征:加速度a =-kxm .3.位移:x =A sin ωt . 4.单摆周期公式:T =2πL g. 5.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g =4π2LT 2.二、波的特征 1.波的干涉条件:频率相同振动加强条件:某质点到两相干波源(同相)的距离差ΔS =kλ(k =0,1,2,3,…). 振动减弱:ΔS =(2k +1)λ2(k =0,1,2,3,…).2.波的衍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差不多. 3.多普勒效应的规律:波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两者靠近,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增大;两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三、声波可闻波 20 Hz ≤f ≤20000 Hz 超声波 f >20000 Hz 次声波 f <20 Hz(十二)光学一、光的折射1.折射定律的三个要点(1)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共面; (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常数,即sin θ1sin θ2=n .(光从真空或空气射入介质)折射光路是可逆的.2.折射率的两种表达形式 (1)n =sin θ1sin θ2.(2)n =c v .二、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 ,则sin C =1n =vc.三、双缝干涉1.双缝干涉图样特点(单色光)中央为亮条纹、两边是明暗相间间距相等的条纹. 2.影响条纹间距的因素:Δx =Ldλ,其中Δx 为相邻明纹(暗纹)的间距.d 为双缝间距离,L 为双缝到屏的距离,λ为光的波长.(十三)电磁波与相对论一、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5个要点(1)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2)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的电场,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 (3)不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不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4)振荡的(即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振荡的电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磁场.(5)变化的磁场产生的电场方向可以利用楞次定律来确定. (2)电磁波是横波,电场方向和磁场方向都与传播方向垂直. (3)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发生反射、吸收、折射现象. (4)电磁波具有波的共性,能产生干涉、衍射等现象.(5)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光速,在介质中波速减小,遵循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式v =λf .(6)电磁波向外传播的是电磁能.(7)电磁波可脱离“波源”而独立存在,电磁波发射出去后,产生电磁波的振荡电路停止振荡后,在空间的电磁波仍继续传播.(十四)动量和动量守恒一、动量1.动量表达式:p =m v .2.动量的变化:Δp =m v ′-m v (适用于同一直线上,一般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 3.动量定理:F 合t =I =Δp =p ′-p 或F 1t 1+F 2t 2+F 3t 3+……=p ′-p . 二、动量守恒定律 1.守恒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2)系统中的内力远大于外力.(3)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合外力为零,这一方向动量守恒. 2.几种常用的守恒表达式 a .p =p ′ b .Δp =0c .Δp 1=-Δp 2(系统分为两部分)通俗常用表达式:m 1v 1+m 2v 2=m 1v ′1+m 2v ′2 三、碰撞、爆炸、反冲1.碰撞、爆炸、反冲均可用动量守恒定律解答. 2.碰撞过程三个制约因素 ①动量制约——动量守恒,②动能制约——系统动能不增加,③运动制约——运动变化合理.3.弹性碰撞:碰撞前后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m 1v 1+m 2v 2=m 1v ′1+m 2v ′2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21+12m 2v ′22――→当v 2=0 ⎩⎪⎨⎪⎧v 1′=m 1-m 2m 1+m2v 1v 2′=2m1m 1+m 2v 1(注意m 1>m 2,m 1=m 2,m 1<m 2三种情况)(十五)波粒二象性一、能量子:ε=hνh 为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 ·s二、光电效应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2.光电效应截止频率νc =W 0h(W 0为逸出功) 3.光子的动量p =h λ4.使光电流减小到0的反向电压U c ——遏止电压:12m e v 2c =eU c (v c 是光电子初速度的上限) 三、物质波(德布罗意波):λ=h p (p 为实物粒子的动量)四、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h 4π(十六)原子物理一、原子与原子核大小:1.原子半径数量级10-10 m2.原子核半径数量级10-15 m二、玻尔理论与能级量子化1.氢原子的各能级的能量值为:E n =E 1n 2(n =1,2,3…) 基态能级为E 1=-13.6 eV2.轨道半径为:r n =n 2r 1(n =1,2,3…),r 1=0.53×10-10 m3.玻尔原子模型中辐射条件:hν=E m -E n三、原子核衰变规律1.α衰变:M Z X →M -4Z -2Y +42He2.β衰变:M Z X → M Z +1Y + 0-1e3.γ射线伴随α衰变和β衰变产生,不改变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4.有关半衰期公式:m =m 0⎝⎛⎭⎫12t Tm 0为衰变前放射性元素的质量,t 为衰变时间,T 为半衰期,m 为经t 后剩下放射性元素的质量.四、爱因斯坦质能联系方程:E =mc 2ΔE =Δmc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考力学公式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1、 胡克定律: F = Kx(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 m m r12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 M m R h m ()+=2V R h m R h m TR h 222224()()()+=+=+ωπ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M m R 2 g = G M R 2 c 、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R 2 V=g R G M R=/ 8、库仑力:F=Kq q r 122 (适用条件) 9、 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BqV (B ⊥V) 方向一左手定(2) 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 (B ⊥I ) 方向一左手定则11、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4) 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12、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几个重要推论:(1) V t 2 -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V t/ 2 =V V t 02+=s t 时速度:V s/2 = v v o t 222+ 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 32-)……(n n --1)(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13、 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O 、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 上升最大高度: H =V g o 22 (2) 上升的时间: t= Vg o(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2V go (6) 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 o t 一12g t 2 V t = V o 一g tV t 2 一V o 2 = 一2 gS ( S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线速度: V= ωR=2πf R=2πR T 角速度:ω=φππt T f ==22向心加速度:a =v R R TR 222244===ωππ2 f 2 R 向心力: F= ma = m v R m 2=ω2 R= m 422πTR =m42πn 2 R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 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15 直线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 o t 水平分速度:v x = v o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21g t 2 竖直分速度:v y = g ttg θ =V V y o V y = V o tg θ V o =V y ctg θ V =V V o y 22+ V o = Vcos θ V V o 在V o 、V y 、V 、X 、y 、t 、θ x ) θ v o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个物理量。
v y v 16 动量和冲量: 动量: P = mV 冲量:I = F t17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 F 合t = mv ’ 一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18 动量守恒定律: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公式:m 1v 1 + m 2v 2 = m 1 v 1‘+ m 2v 2’或∆p 1 =一∆p 2 或∆p 1 +∆p 2=O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18 功 : W = Fs cos θ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1) 理解正功、零功、负功(2)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19 动能和势能: 动能: E k = 12222m V p m= 重力势能:E 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20 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 合= ∆E k = E k2 一E k1 = 12122212m V m V - 21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公式: mgh 1 +121212222m V m g h m V =+ 或者 ∆E p 减 = ∆E k 增 22 功率: P = W t(在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 (F 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 为即时速度时,P 为即时功率;V 为平均速度时,P 为平均功率; P 一定时,F 与V 成正比)23 简谐振动: 回复力: F = 一KX 加速度:a = 一K m X 单摆周期公式: T= 2πL g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 2πm K (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 24、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V=λ f =λT (适用于一切波)二、 热学:1、热力学第一定律: W + Q = ∆E符号法则: 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W 为“一”;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W 为“+”。
气体从外界吸热,Q 为“+”;气体对外界放热,Q 为“-”。
温度升高,内能增量∆E 是取“+”;温度降低,内能减少,∆E 取“一”。
三种特殊情况: (1) 等温变化 ∆E=0, 即 W+Q=0(2) 绝热膨胀或压缩:Q=0即 W=∆E(3)等容变化:W=0 ,Q=∆E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适用条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三个状态参量同时发生变化。
(2) 公式:P V T P V T P V T 111222==或恒量 (3) 含密度式:P T P T 111222ρρ= *3、 克拉白龙方程: PV=n RT=M R T μ(R 为普适气体恒量,n 为摩尔数) 4 、 理想气体三个实验定律: (1) 玻马—定律:m 一定,T 不变 P 1V 1 = P 2V 2 或 PV = 恒量(2)查里定律: m 一定,V 不变P T P T 1122= 或 P T =恒量 或 P t = P 0 (1+t 273) (3) 盖·吕萨克定律:m 一定,T 不变V T V T V T V t 112===或恒量或V 0 (1+t 273) 注意:计算时公式两边T 必须统一为热力学单位,其它两边单位相同即可。
三、电磁学(一)、直流电路1、电流强度的定义: I = Q t(I=nesv ) 2、电阻定律:( 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3、电阻串联、并联:串联:R=R 1+R 2+R 3 +……+R n并联: 11112R R R =+ 两个电阻并联: R=R R R R 1212+ 4、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 U R = U=IR R U I=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εR r + ε r路端电压: U = ε -I r= IR R 输出功率: P 出 = I ε-I 2r = I R 2电源热功率: P I r r =2电源效率: η=P P 出总=U ε =R R+r(5).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IUt 电热:Q=I Rt 2电功率 :P=IU对于纯电阻电路: W=IUt=I Rt U Rt 22= P=IU =( )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W=IUt >I Rt 2 P=IU >I r 2(6) 电池组的串联每节电池电动势为ε0`内阻为r 0,n 节电池串联时电动势:ε=n ε0 内阻:r=n r o(7)、伏安法测电阻: R U I=(二)电场和磁场1、库仑定律:221r Q Q k F =,其中,Q 1、Q 2表示两个点电荷的电量,r 表示它们间的距离,k 叫做静电力常量,k=9.0×109Nm 2/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