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自然界的演化发展
自然辩证法答案
自然辩证法及其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发展的一般规律(自然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观)、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科学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是人们对自然界总的最根本的看法,主要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等。
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作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辩证的说明。
⏹科学技术观研究的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总的看法。
它在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统一的原则指导下,考察科学技术自身内部矛盾发展的规律性⏹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的是科学技术方法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上,对各门科学技术研究的特殊方法加以总结,概括出适用于各门科学技术的普遍的原则。
⏹科学社会学是阐明各种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并深刻揭示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这一本质属性,以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第一部分:自然观⏹从静态看自然,自然是什么?如何存在?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系统性自然界的层次性从动态上看自然,自然是如何发展的?自然界的演化发展第一讲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概念、物质实体、物质属性1 物质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2 物质实体⏹能独立存在、自我支持而不需要别的东西作为载体加以支持的自立体,是属性、关系、变化过程的主体、载体和基体。
⏹因此,相对属性、关系和过程来说实体是“第一存在”。
而属性和性质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而是依附于实体而存在,是形容、刻画与表征实体的东西(所以又被称为“第二存在”)。
《自然辩证法》第2章 自然界的演化发展
可逆过程 - 一个无摩擦力、无耗散的准静态 一个无摩擦力 无摩擦力、
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 在可逆过程中,体系从始态变到 在可逆过程中,
终态,再从终态回到始态, 终态,再从终态回到始态,体系 和环境都能恢复原状
自然界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 的可逆过程? 的可逆过程?
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我国北方冬季, 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我国北方冬季, 白天缸里的冰融化成水, 白天缸里的冰融化成水,而夜里 同样缸里的水又凝固成冰。因此, 同样缸里的水又凝固成冰。因此, 这是一个可逆过程。 这是一个可逆过程。你认为这种 说法对吗?为什么? 说法对吗?为什么?
t
t
熵:系统演化的重要参数
entropy,能量的变异) 熵(entropy,能量的变异) s = ∫
dQ T
熵的宏观意义表征系统能量分布的均 熵的宏观意义表征系统能量分布的均 匀状态 熵的微观意义表征系统内部粒子的无 熵的微观意义表征系统内部粒子的无 序程度 熵的信息学解释认为熵是系统无组织 熵的信息学解释认为熵是系统无组织 程度的量度
微小涨落使系统发生微小变化, 微小涨落使系统发生微小变化,这 一变化通过非线性的反馈机制而被 放大, 放大,从而使系统跃迁到一个新的 稳定有序状态
耗散结构理论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 远离平衡态 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 (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 社会的、经济的系统) 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 界交换物质和能量, 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 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 涨落, 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 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 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 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自然辩证法(自然系统的演化和发展)
2.自然界演化的进化和退化
②进化与退化的特点。 ⅰ.自发性。 ⅱ.稳定性重建。 ⅲ.离散性。
2.自然界演化的进化和退化
③需注意的问题。 ⅰ.进化与退化是相对的概念。 ⅱ.在自然界中,绝对的进化与绝对的 退化皆不可能。 ⅲ.进化与退化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自然界演化的进化和退化
④系统进化所需要的条件。 ⅰ.系统远离平衡态。 ⅱ.系统必须处于开放状态。 ⅲ.系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ⅳ.内部涨落。
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 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宇宙间的物 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 轻的原子核。 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 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 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 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模型能统一地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
大爆炸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 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 下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 年。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 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 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 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大 爆炸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预言, 今天的宇宙已经很冷,只有绝对温度几 度。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测到 具有热辐射谱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约 为3K。
2.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⑵宇宙演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①基本粒子形成阶段。(1秒之内)
1.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
①不可逆过程如果发生在平衡态附近, 它就会破坏原有系统的有序结构,使系统 退化。
1.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
②不可逆过程如果发生在远离平衡态 的非线性放大区域,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答案
1.自然辩证法只研究自然界的演化和发展规律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有两大方面、一个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辩证法的研究;一个是自然科学观,或称自然科学论,即对自然科学的辩证法的研究。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2、科学研究完全是科学家的个体行为,可以随意而为。
3、技术只有自然属性,没有社会属性。
技术的特征有:首先,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
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结构内的独立因素,但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全部要素之中;其次,技术是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结合。
依据现代技术的涵义,技术即属与物质因素,又属于精神因素;再有,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所谓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工程中,技术无论作为劳动手段、工艺或技能,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则。
所谓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技术严格地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科学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
作为反映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表现为一种观念形态,它的存在和发展也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但自然科学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不是依赖于特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内容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次,自然科学作为精神产品,属于一般生产力的范畴,是精神生产力。
自然辩证法 第二章_自然界的演化与发展
第二章自然界的演化与发展(2008年11月5日)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着,而且是生成着并消逝着,也就是说,“存在和演化并非都是彼此对立的,它们表达出现实的两个有关方面。
”①现代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不仅深刻地揭示了作为存在自然界的物质性、系统性和层次性,而且揭示了作为演化自然界的过程性、方向性和自组织性。
为了全面理解自然界的辩证法,需要在把握其存在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它的演化发展问题(下面我们先来区分六个概念)。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由此可知,联系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前提,正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相互联系、互相作用之中,所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根本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从简单的位置变动到复杂的人类思维活动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
2、变化——是指事物在位置上、形态上或性质上发生了新的状况。
所以,恩格斯说:“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②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运动是一般的变化,变化是具体的运动。
它们是同一系列的范畴,具有基本相同的含义。
3、发展——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也不是指事物单纯的数量变化,更不是指事物向后倒退的变化;而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低序到高序的前进上升运动,是标志物质运动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
“演化”和“进化”同源于英文“evolution”,有“发展”、“展开”之意。
但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
4、演化——是一种具有不可逆性的运动形态,而进化则是一种具有特定方向的演化。
5、进化——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
它是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及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经过渐变或突变而发生在远离平衡态下的复杂化和有序化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这四者相互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统一整体,共同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科学观以及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二、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又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指导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的重要平台和通道。
三、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趋势我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只有对企业实行科学的管理,企业才能够发展,国家的经济才能够发展。
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当今社会仍然是热门专业,分析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得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更加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好的服务社会。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企业管理专业中的体现。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研究对象: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自然界存在和演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自然哲学(自然界的辩证法)2、人类通过科学技术的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3、作为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即STS)4、借助电脑网络、电子通信和人类的想象力对宇宙万物和社会生活进行模拟缩合,构建一个与“自我”紧密联系的虚拟世界(世界Ⅳ的辩证法)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即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认识论+方法论=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2、日本物理学家五谷三男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区分为那几个阶段?答:五谷三男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分为三个阶段:现象论、实体论、本质论3、简述古代自然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被形而上学自然观所代替的必然性答:基本观点:自然界统一在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中,自然界的本源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事物都处于不停的变化中;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而又存在着矛盾的统一体。
由于古代科学技术处于萌芽状态,远不能为哲学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哲学家们只能以简单的经验观察为基础,在缺乏充分的事实依据的情况下,提出直观的、朴素的、思辨性的猜测。
由于这些缺陷,它以后只好屈服于另一种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4、简述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产生的原因?答:观点: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们看做运动的东西,而是看做静止的东西;不是看做本质上变化着的东西,而是看做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看做活得东西,而是看做死的东西。
产生原因: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前期,科学发展的水平并不高,人们所获得的材料不足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
自然辩证法专题研究
自然辩证法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与实践
自然辩证法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学科,在当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为解决环境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同时,自然辩证法也在科学研究、政策制定、教育等领域发挥 着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包括多个方面,如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绿色产业发展等。这些实践旨在将自然辩 证法的理论应用于实际,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实践也是检验自然辩证法理论的重 要标准,有助于不断完善和发展该理论。
演化规律
自然界中的演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如物种的演化遵循达尔文进化论, 地球的演化遵循地质年代学等。
自然界的规律与秩序
01
02
03
规律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具 有规律性,如行星运动规 律、气候变化规律、生态 平衡规律等。
自组织性
自然界中的物质和生命具 有自组织性,能够通过相 互作用和演化,形成复杂 的结构和功能。
科技进步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例如,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技术,提高了资源 利用效率。
科技进步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例如,碳排放技术的发展,可能加剧全球气候变 化问题。
04 人类社会的自然基础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演化
总结词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 、生物进化、文化传承等。
详细描述
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从早期的人类祖先开始,经历了漫长的 进化过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逐渐适应了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了 各种文化传统和生产方式,进而推动了社会的演化和进步。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
总结词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同时也会 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篇
四、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
(一)层次结构的基本特征 1、层次结构 :由若干系统要素经相干性关系构成 的系统再通过相干关系而构成的新系统的逐级构成 的结构关系 2、特点 低层次系统对高层次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纵向关 系] 同层次系统之间带有相干性关系[横向关系] 相干性[横向关系]使得[纵向关系]可以向更高层次 发展。如H O H2O
二、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结构统一性 宇宙万物在化学元素上具有统一性(碳、氢、氧、 氮四种基本元素,在不同生命物质中98%) 宇宙万物在基本粒子和夸克层次上具有统一性(6 夸克,6氢子,107化学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和质量转化定律证实了统一性 物质多样性来源于演化 实物和场具有统一性: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相互 联系
(2)演化 非细胞生命——细胞 单细胞——多细胞 多细胞——动物-无脊-有脊-人 植物-菌藻-苔藓-蕨-裸子-被子
二、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 (一)可逆与不可逆性 (二)时间之矢与不可逆性 (三)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 退化:不可逆性如果发生在近平衡附近,不 可逆过程的确是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 进化:若不可逆过程发生在远平衡的非线性 平衡区,则起到重要建设作用,产生有序结 构
(四)、系统的稳定性 1、涨落 由于要素性能偶然变异,要素耦合关系偶然起伏或 外界环境的随机干扰使得系统整体状态的宏观量很 难始终保持在平衡中。这种宏观量对平均值的起落, 叫涨落。 2、稳定 对涨落的不变性。涨落发生后,能够自动地恢复到 原来状态 3、涨落与稳定总是实现于一定条件下
3、根据人对自然的参与程度上分 天然系统 人工系统——人造系统,各种机器、交通工 具等 复合系统——部分地改造、参与:农业系统、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3章自然界的演化图景
自然界的演化图景
1
所谓自然图景,就以自然科学的认识为基础所 形成的对自然界演化方式的系统概括。
自然科学 自然图景 自然观
通常以四大演化,即天体的演化、地球的演 化、生物的演化和人类的演化,概括自然界的演 化图景。
自然界的演化图景
2
第一节 宇宙的演化
什么是宇宙,它有没有起源和终结?这个被 思考了几千年的古老问题,仍然是今天宇宙学 研究的前沿课题。在我国的战国时代,尸佼把 宇宙定义为时间和空间,他说:“四方上下曰 宇,往古来今曰宙”。至今看来,这个定义仍 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1894-1966)
自然界的演化图景
12
换言之,只要我们承认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我 们就必须对宇宙做出这样的预言:
宇宙或者在膨胀,或者在收缩,其速度正 比于距离。
这可能是科学史上一桩最大的预言了。一方面,这 一预言的范围大到涉及整个天文学的空间,另一方面, 这一预言打破了一种非常悠久的传统观念——宇宙是 静态的。
自然界的演化图景
25
轻元素的起源
自然界的演化图景
26
天文观测表明,无论在宇宙中哪个角落,无论在恒 星、星际物质中,氦与氢的质量比大体都为1:4,此 外,氘、氚、锂、铍、硼等轻元素,尽管数量小得多, 但它们的丰度(即与氢的比例)也具有类似的普适性。 这对热大爆炸模型无疑又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自然界的演化图景
自然界的演化图景
8
(1879-1955)
1917年,爱因斯坦在“根据 广义相对论对宇宙所作的考查” 一文中,提出了静态有限无边 的宇宙模型。这是现代宇宙学 的第一个理论模型,由此,揭 开了现代宇宙学发展的序幕。
自然界的演化图景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哎呀,今天我们来聊聊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想想吧,辩证法这个词听起来就像是一杯浓浓的咖啡,让人精神焕发。
先说说,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简单来说,就是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
古人就有这种意识,像老子、庄子那样的人,他们都觉得万物都有它的道理,变化无常。
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的琐事,今天开心,明天愁,瞬息万变啊。
后来,到了18世纪,恩格斯这位大佬开始认真琢磨自然辩证法。
他觉得光是看表面可不行,要深入本质。
这就像我们玩拼图,不拼到最后一块,根本不知道全貌。
恩格斯可不是随便说说,他把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结合在一起,真是个多才多艺的家伙。
他用辩证法来分析自然现象,特别是生物和地质的变化,像个科学侦探,找出隐藏在表面下的真相。
再往后,马克思也入场了。
说到马克思,大家一定会想起经济学、社会学等等,但他其实也对自然辩证法很感兴趣。
他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就像鱼和水,密不可分。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反过来,自然也在影响着人类的发展。
要是你问他,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他一定会告诉你,关注变化、矛盾和发展,才是关键。
就像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总有摩擦和矛盾,但这些也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
进入20世纪,事情变得更热闹了。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像坐上了火箭,飞速前进。
人们开始用辩证法来分析科学现象,像爱因斯坦、海森堡这些科学巨头,他们也不甘落后,纷纷把辩证思维应用到自己的研究中。
量子力学、相对论这些高大上的理论,听起来复杂,其实也是辩证法的具体体现。
就像玩数独,表面上看似简单,但要找到合适的数字组合,真是让人费脑筋。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自然辩证法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不然。
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像养花种草,得学会观察花儿的变化,才能让它们茁壮成长。
生活中的小矛盾也是一样,夫妻吵架、朋友争执,别光盯着对方的缺点,试着理解一下彼此的立场,问题就好解决了。
再往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自然辩证法也在不断演变。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编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一、辩证唯物主义三个基本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对自然界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阐明马克思主义在科学发展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的态度二、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1、属于哲学门类2、是介于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一个中间学科3、是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并列的中间学科十五世纪初到现在:1.近代自然科学(15世纪初到19世纪20年代、搜集材料阶段;中世纪、整理资料阶段;)2.现代自然科学:(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老三论信息、系统、控制论;20世纪70年代-现在新三论)三、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1.自然界的本质(根本本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各种事物的总和客观实在性:1.事物和现象现实的存在着;2.事物和现象都在现实的运动和变化发现着;3.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变化时有规律的。
2.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自然界物质的统一性:1.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界2.基本粒子和夸克3.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统一性、永恒性、无限性)(2)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1.具体形态的多样性(3)自然界物质存在的系统方式:1)系统:指一定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①要素②联系-结构③功能④外部环境-其它系统2)自然界物质形态:统一性和多样性6类划分方式:(系统的类型)1.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分为三类系统:1、孤立系统;2.封闭系统(有能无物交换)3.开放系统(有能有物交换)2.系统内部所有发生实际运动过程来划分:1.物理系统,2.化学系统;3。
生命系统。
3.人对系统的影响角度划分:1.天然系统;2.人工系统;3.复合系统4.系统内部各要素作用特点:1.线性系统;2.非线性系统;5.从人对系统认识和把握的程度来划分:1.黑系统;2.白系统;3.灰系统6.从系统所处的状态:1.处于平衡态的系统;2.处于静平衡态的系统;3.远离平衡态的系统3)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由此体现的系统的层次性①关系: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的部分,不能分割。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哲学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等。
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整体看法和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演化、结构、规律等方面的认识。
科学技术观:是对科学技术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包括科学技术的性质、特点、作用、发展等方面的认识。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的概括和总结,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创新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论:是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社会影响、社会控制等方面的认识。
二、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其结构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尊重科学规律,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3、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必须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促进科技创新和普及。
4、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与道德伦理相结合,遵守科学道德和社会伦理,防止科技滥用和伦理冲突。
三、主要内容1、自然观:包括自然界的本质、演化、结构、规律等方面的认识。
其中,对自然界的分类、演化、运动等的研究,以及自然界的可分性、系统性、整体性等方面的理论,是自然观的重要内容。
2、科学技术观:包括科学技术的性质、特点、作用、发展等方面的认识。
其中,对科学技术的本质、方法、价值等方面的理论,是科学技术观的重要内容。
3、科学技术方法论: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创新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其中,科学实验和科学方法的研究,以及科学思维和科学认识的理论,是科学技术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4、科学技术社会论:包括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社会影响、社会控制等方面的认识。
其中,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理论,是科学技术社会论的重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 第二章_自然界的演化与发展
第二章自然界的演化与发展(2008年11月5日)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着,而且是生成着并消逝着,也就是说,“存在和演化并非都是彼此对立的,它们表达出现实的两个有关方面。
”①现代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不仅深刻地揭示了作为存在自然界的物质性、系统性和层次性,而且揭示了作为演化自然界的过程性、方向性和自组织性。
为了全面理解自然界的辩证法,需要在把握其存在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它的演化发展问题(下面我们先来区分六个概念)。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由此可知,联系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前提,正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相互联系、互相作用之中,所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根本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从简单的位置变动到复杂的人类思维活动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
2、变化——是指事物在位置上、形态上或性质上发生了新的状况。
所以,恩格斯说:“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②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运动是一般的变化,变化是具体的运动。
它们是同一系列的范畴,具有基本相同的含义。
3、发展——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也不是指事物单纯的数量变化,更不是指事物向后倒退的变化;而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低序到高序的前进上升运动,是标志物质运动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
“演化”和“进化”同源于英文“evolution”,有“发展”、“展开”之意。
但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
4、演化——是一种具有不可逆性的运动形态,而进化则是一种具有特定方向的演化。
5、进化——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
它是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及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经过渐变或突变而发生在远离平衡态下的复杂化和有序化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简介
自然辩证法概论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学科。
本课程主要探讨自然界的演化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的内在矛盾与解决方式等方面。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
1. 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
本部分将介绍自然界的基本特征、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生物的演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规律。
2. 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本部分将梳理科学技术的发展脉络,包括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新趋势等,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3.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本部分将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包括科技对社会的推动作用、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科技伦理与科技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影响。
4. 科学技术的内在矛盾与解决方式
本部分将分析科学技术的内在矛盾,如科学知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科学方法的局限性与适应性等,并探讨解决这些矛盾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5. 科学技术的前沿动态
本部分将介绍当前科学技术的前沿动态,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计算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和趋势。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 掌握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 了解自然界的演化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3. 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提高综合素质和科技素养。
自然辩证法
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含义1、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规律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也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它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中的哲学问题,另一方面又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和哲学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2、我国一些学者把自然辩证法定义为:关于自然的哲学;关于科学的哲学;关于技术的哲学;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哲学。
3、还有一些学者把自然辩证法定义为:关于自然界演化发展的辩证法;关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辩证法;关于自然科学理论的辩证法;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4、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是哲学大学科的重要分支;自然辩证法居于中介地位,在哲学和科技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自然辩证法带有交叉特点,涉及到科技史、科学学、科技伦理、科技管理、科技政策等。
5、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叫作“科学技术哲学”;在美国叫作“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在日本叫作“科学技术论”;在前苏联叫作“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二、恩格斯的著作《自然辩证法》1、恩格斯创立自然辩证法:①创立自然辩证法的社会背景;②创立自然辩证法的哲学背景;③创立自然辩证法的科学背景。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三大主要内容:①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的自然观;②假设和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论;③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科技观。
四、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1、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进行本体论抽象----自然观;2、对科学和技术研究活动进行认识论与方法论抽象----方法论;3、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关系进行价值论抽象---- 科学技术观;五、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工作者思想建设中的作用1、为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提高科学研究的预见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创造性,克服科学研究中的盲目性、机械性、摇摆性和曲折性。
2、培养科技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增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特别是以辩证法为核心的创造性科学思维修养。
自然辩证法 第三章
由此可见,手足的分工、劳动的出现、人类的 产生这三者在时间上是一致的,关系上是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的。从这一演化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 约束(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适应(直立行走、 手足分工)——选择(基因突变、功能结构的变 化)。所以我们说,人类的产生是劳动的结果、是 自然选择的结果。 (p71)直立姿势不仅使形体内部结构相应固 定,而且使视野开阔,获得更多的信息,锻炼了神 经系统;直立姿势不但使脊椎支撑起更大容量的大 脑,从而为语言、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A、从比较解剖学方面看出人具备哺乳动物的一般 特征; B、从胚胎学方面看出人类胚胎发育的过程同动物 进化的历史相吻合; C、从比较生理学的血清实验证实人与高等猿类有 比较近的亲缘关系; D、从古生物学方面发现了从猿到人的各种化石, 更直接地证实了人类是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
(3)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源自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南方古猿——纤细型——
二、人与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P72)
主体 客体 人与自然界之间通过 “中介” 发生相互作用 产生了人与自然 的对象性关系。这一对象性关系是相互的, 人作为主体改造自然界 ( 主体客体化),自 然界作为客体反作用于人类 ( 客体主体化) 。 所以,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 的主观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是联系人 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
(3)语言的产生:随着直立行走能力的加强 和劳动活动的发展
① 生长相关律——器官的进化——有了可能性
② 社会化的劳动——到了彼此之间非说不可——
产生了必然性
因此,恩格斯说:人类的语言是人的社会 化劳动发展的产物, “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 一起产生出来的,这是唯一正确的解释”。
(4)人脑的形成:恩格斯说:“首先是劳 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 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 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主要表现为脑量 的增加和脑结构的分化和复杂化。 黑猩猩的脑量仅为400毫升,旧石器时代初期 的北京猿人的脑量已达1000毫升,现代人的 脑量则平均高达1400毫升;与此相随,额叶 面积从占脑总面积的17%上升到29%,而且 大脑皮层中与手指运动和语言活动相联系的 区域不断扩展和高度分化,使现代人大脑皮 层的分数维达2.73~2.79。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2讲 自然界的演化发展
某参量按规律取值的确定程度,能按规律取 确定值的是有序,否则是无序。
2020/10/18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
12
▪ 序: (熵dS=dQ/T、序参量、信息量) ▪ 序:差异程度,对称性破缺
2020/10/18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
13
熵的定义
2020/10/18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
48
▪ 碳—氮—氧循环
▪ 这个循环的结果是4个质子合成一个氦核, 同时产生2个正电子、 2个中微子和3个光子, 释放出25.03兆电子伏特的能量。参与反应 的碳元素在核反应前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而氮、氧同位素只是在中间过程中产生又消 失。
▪ 当恒星里的氢耗尽后核反应会一个接着一个, 氦聚变为碳、碳聚变为氧和镁、氧聚变为氖 和硫、……..最后全部变成铁。然后恒星会 崩溃而形成超新星爆发。
2020/10/18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
43
论 宇宙热寂说
▪ 在19世纪,能够认识到热寂论谬误的科学只有波 耳兹曼和麦克斯韦两人。
▪ 早在1866年,玻耳兹曼就注意到生物的生长过程 与熵增加相拮抗的事实。他说:“生物为了生存 而作的一般斗争,既不是为了物质,也不是为了 能量,而是为了熵而斗争。植物铺开了它的面积 大得不可计量的叶片,以一种尚未探明的方式, 迫使太阳去完成我们在实验室中不知道如何完成 的化学合成。”
2020/10/18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
31
混沌理论原理
描述混沌现象运动规律的方程是非线性 的。有些事物的发展变化虽然存在规律性, 但未来某一时刻的突发事件,使初值发生微 小的变动后,会引起事物在较长的时间内作 出很大的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产生更高级的蛋白质和核酸,然后通过有序性逐渐
提高的长期过程,其结构、机能便愈益复杂和完善,
由此产生出原始生命。
这种原始生命是如何形
成的,大致有两种理论:一
是奥巴林的团聚体假说;另
一种是福克斯的微球体假说。
2、生命的进化
• (1)、从非细胞形态到细胞形态的进化 • ①、由原始生命到原始细胞 • ②、由原始细胞到原核细胞
2)3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彭齐斯、威尔逊) 3)氦的丰度。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
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 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 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 明这一事实。 4)天体的年龄。大爆炸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 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 比自温度下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 于200亿年。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 根据大爆炸宇宙论,宇宙的演化经历了以下几 个阶段: 1)、基本粒子形成阶段 2)、辐射或核合成阶段 3)、实物阶段
• 从1948年伽莫夫建立热大爆炸的观念以来,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宇宙学家们为我们勾画出 这样一部宇宙历史:
• 大爆炸开始时 150-200亿年前,极小体
积,极高密度,极高温度。
• 大爆炸后10-43秒 宇宙从量子背景出现。
爱因斯坦静态有限无边的宇宙模型(1917)
• 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宇宙运动自洽而 统一的动力学模型。由于当时尚未发现 河外星系普遍退行现象,爱因斯坦相信 宇宙在大尺度上的特征是不应该随时间 而变化的。
• 1929年哈勃红移发现后,这个模型被抛 弃。但这个模型开创了现代宇宙学研究。
弗里德曼膨胀宇宙模型(1922)
• 弗里德曼在解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时,得 到一个均匀、各向同性的宇宙动态时空度 规。由此得到宇宙空间随时间膨胀的观念, 哈勃红移发现后,这个模型受到重视。
• 奇点是演化态宇宙学的难题。
• 注:哈勃定律:
V0=cZ=H0D
其中V0是星系退行速度,c是光速,Z是谱线的 移量,D是星系离我们的距离,H0是哈勃常数。
伽莫夫的大爆炸假说
• 1948年,美国物理学家伽 莫夫等人受奥本海默的核 爆炸研究工作的启发,把 核物理知识与宇宙膨胀理 论结合起来,提出宇宙起 源于一个温度极高(约150 亿度)、密度极大、由中 子组成的"原始火球"的假 说,这个假说发展了勒梅 特的大爆炸理论,并说明 了化学元素的起源。
伽莫夫
伽莫夫的大爆炸假说
•
现代宇宙学是以广义相对论为基础的理论,以哈
勃定律为观测依据,并在宇宙学原理的假设下,研究
宇宙整体的结构、运动和演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现代
宇宙学关于宇宙的模型较多,如
–爱因斯坦静态有限无边宇宙模型 –弗里德曼膨胀宇宙模型 –恒稳态宇宙模型 –大爆炸宇宙模型
大爆炸宇宙模型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通常称 为“标准宇宙模型”。这里着重讲这个模型
自然界的演化发展
自然界的演化过程
•
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着,而且是生成着并
消逝着。自然界是由一系列转化过程构成的
“过程的集合体”,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
展灭亡的过程。这里以下面几个为例来说明
• 一、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 二、恒星的起源与演化
• 三、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 四、人类的产生与发展
一、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一
• 3)、从无脊椎到有脊椎
览 表
• 4)、从水生到陆生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
灵长类动物
猿猴类动物
人类
鸟类起源于恐龙
四、人类的产生与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 1、人类的起源•人类起源于动物
界。大约在2300万年
至1800万年前。在热
带雨林地区和广阔的
草原上,有一种古代
灵长类动物──森林
古猿活跃在那里,它
们是人类最早的祖先。
而后来的腊玛古猿和
南方古猿是演化到人
类的过渡阶段。
• 腊玛古猿: 腊玛古猿大约生活在1400万—800万年前,
身高仅1米多一点,体重在15—20公斤左右。
• 腊玛古猿的地位:
现代人类
现代猿类
南方古猿
腊玛古猿
森林古猿
• 南方古猿:
•
南方古猿大约生活在距今500万—100万年以前。我
们人类就是由南方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大约200
4、高密恒星阶段
质量小于1.44太阳质量的恒星则比较平稳地抛出 物质,形成行星状星云,中央残核留有一颗致密天 体——白矮星。质量1.44<m<3.2太阳质量的恒星就可 能演化为中子星;更大质量的恒星后期要发生塌缩或 大爆发,中心成为黑洞。
三、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 1、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目前
2、主序星阶段
当恒星中心温度达到700万度以上时,开始核聚变反 应,氢聚变为氦,恒星停止收缩,形成了正常的恒星, 进入了主序星阶段。主序星阶段占恒星一生寿命的90%, 是恒星最稳定的阶段。质量不同的恒星,主序星阶段长 短不同。质量越大寿命越短。太阳约为100亿年。
• 3、红巨星阶段
随着核聚变的进行,恒星中心的氦核越来越多,氦 核周围的氢越来越少,当氦核质量占到恒星质量的12%时, 反应便逐渐从中心区向外停止,从而辐射压力减少,恒 星再次出现“引力坍缩”,释放出巨大的引力势能,使 中心温度升高至上亿度,引起三个氦核聚变为一个碳核 的新的核反应。恒星外层膨胀,体积急剧增大,表面温 度降低,内部的引力和斥力又达到平衡。恒星脱离主序 星阶段,进入了老年期——红巨星。太阳将在这阶段停 留约10亿年。
• 大爆炸后1秒后 100亿度(1010 K),中微子向外逃逸,正负电子
湮没反应出现,核力尚不足束缚中子和质子。
• 大爆炸后13.8秒后 30亿度(3×109 K),氘、氦类稳定原子核(化
学元素)形成。
• 大爆炸后35分钟后 3亿度(3×108 K),核过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
性原子。
• 大爆炸后30万年后 3000度(3×103 K),化学结合作用使中性原子
尼安德特人
尼人的葬礼
大荔人(陕西)
马坝人(广东)
• (4)、晚期智人(新人)阶段
大约开始于5万年以前,新人在体态上与现代人几 乎没有什么区别,其打制的石器相当精致,器形多样, 各种石器在使用上已有分工,并且出现了骨器和角器。 新人甚至已会制造装饰品,进行绘画、雕刻等艺术活动。 此后,人类便进入了现代人的发展阶段。
• 大爆炸后10-35秒 同一场分解为强力、电力、弱力和 引力。
• 大爆炸后10-5秒 10万亿度(1013 K),质子和中子形 成。
• 大爆炸后0.01秒 1000亿度(1011 K),光子、电子、中微子为主,
质子中子仅占10亿分之一,热平衡态,体系急剧膨胀, 温度和密度不断下降。
• 大爆炸后0.1秒后 300亿度(3×1010 K),中子质子比从1.0下降到0.61。
• 伽莫夫认为:“原始火 球”充满了辐射和基本 粒子,后来由于球内的 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发 生核聚变反应,引起了 爆炸,并向外膨胀;后 来辐射温度和物质密度 急速下降,热核反应停 止,其间产生了各种元 素,这些元素的演变便 形成了今天宇宙中的各 种物质。
大爆炸宇宙论(big-bang cosmology ):
H0=15(千米/秒)/百万光年
恒稳态宇宙模型
• 1948年英国天文学家H·邦迪、霍伊尔、 戈尔德共同提出。
• 这个模型认为宇宙是不断膨胀的,其密 度保持不变,好处在于不存在奇点问题, 但困难在于如何说明物质从虚空中产生。
• 这个模型已经证明是错误的。
勒梅特的大爆炸假说
• 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发表大 爆炸(Big Bang)理论,认为宇宙在此之 前是零体积,就是说宇宙内任何两点之 间是零距离,物质密度是无限大,宇宙 在此之前没有“从前”。突然间,这个 零体积的原始原子发生爆炸(点无大小), 不仅物质出现,时间-空间的结构也存 在了。勒梅特的假说是大爆炸理论的开 始。
一些小动物。
• (2)、直立人阶段
东非猿人
约200万年(或150万年)开始到40万年期间,其身
高、体型和现代人差不多。已经开始技术性狩猎,并已 经知道用火。
北京人
• (3)、早期智人(古人)阶段
大约20万一5万年前。特征是脑量进一步增大,已 经达到现代人的水平,脑结构比猿人复杂得多,其打制 的石器也比猿人规整,有石球和各种尖状的石器,能人 工生火,开始有埋葬的习俗,已经开始穿所谓的衣服, 不再是赤身裸体。
• ③、由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
(2)、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的进化
•
真核细胞产生后,生物界分化为两大支,出现了原
始的单细胞植物和动物。
• ①、植物界的进化
• 菌藻植物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裸
子植物
被子植物
(蓝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绿色植物)
②、动物界的进化
动
物
• 1)、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进 化
• 2)、从二胚层到三胚层
(3)、从生物大分子到原始生命体系的诞生
•
生物大分子并不能独立表现生命现象,只有形成
了众多的、乃至成百万的以蛋白质、核酸为基础的多
分子体系时,才能表现生命萌芽。而生物大分子在溶
液中自动聚集,从而形成各种独立的多分子体系,出
现团聚体或微球体。由于多分子体系可以起到有机表
面的催化作用,而反过来作用于各类单体的聚合,促
认为生命的化学演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从无机分子到有机小分子
地球的原始大气中含有氨(NH3)、甲烷(CH4)、氰化氢 (HCN)、硫化氢(H2S)、二氧化碳(CO2)、氢气(H2)、水 (H2O)等成分,但没有游离的氧气。在宇宙射线、太阳紫 外线、闪电、高温等的作用下而自然合成了一系列的小 分子有机化合物,例如氨基酸、核苷酸、嘌呤、嘧啶、 单糖、脂肪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