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模最优控制方法在交会对接中的应用研究
离散控制系统的滑模控制方法
离散控制系统的滑模控制方法离散控制系统是指在时间上是离散的、状态空间为有限集合的动态系统。
滑模控制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策略,可在控制系统中实现稳定、快速、鲁棒性强的控制效果。
本文将介绍离散控制系统中的滑模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一、滑模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滑模控制方法是在给定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中引入一个滑模面,通过滑模面的动态变化实现对状态的控制。
滑模面具有两个重要的性质:1) 快速接近系统状态;2) 对模型误差和外部干扰具有鲁棒性。
滑模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1. 系统建模:根据离散控制系统的特性和控制要求,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2. 设计滑模面:选择适当的滑模面函数,并确定滑模面的参数;3. 滑模控制律设计:根据系统模型和滑模面函数,设计滑模控制律;4. 系统仿真与实验:进行系统仿真与实验验证,评估滑模控制方法的性能。
二、离散控制系统的滑模控制方法的应用滑模控制方法在离散控制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电力系统中的滑模控制:滑模控制方法可以用于电力系统中的电压控制、频率控制等应用。
通过设计滑模面和滑模控制律,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故障恢复。
2. 机械系统中的滑模控制:滑模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机械系统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等。
通过引入滑模面和滑模控制律,可以实现机械系统的精确控制和运动规划。
3. 通信系统中的滑模控制:滑模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通信系统的信号恢复、抗干扰等。
通过设计合适的滑模面和滑模控制律,可以实现通信系统的稳定传输和高质量的信号恢复。
4. 汽车控制系统中的滑模控制:滑模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汽车控制系统的车辆稳定性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等。
通过设计适当的滑模面和滑模控制律,可以实现汽车的安全驾驶和提高行驶性能。
三、滑模控制方法的优缺点滑模控制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鲁棒性强:滑模控制方法对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可以保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2. 快速响应:滑模控制方法能够通过滑模面的快速调节,实现对系统状态的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3. 易于实现:滑模控制方法的实现相对简单,不需要过多的计算和参数调整。
先进控制理论-滑膜控制
1 滑模控制概述变结构系统,广义地说,是在控制过程(或瞬态过程)中,系统结构(或模型)可发生变化的系统。
这种控制方法的特点就在于系统的“结构力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在动态过程中,随着系统的变化,根据当前系统状态,系统的各阶导数和偏差等,使系统按照设计好的“滑动模态”的状态轨迹运动。
由于滑动模态可以进行设计并且与对象参数及扰动无关,这就使得变结构控制具有快速响应、对参数变化及扰动不灵敏、无需系统在线辨识、物理实现简单等优点。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当系统状态运行到滑模面后,难于严格地沿着滑模面向平衡点滑动,而是在滑模面两侧来回穿越,从而产生抖动。
滑模变结构控制是一种先进的控制方法,文献[34-51]讲述了这种控制方法是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学者Emelyanov 首先提出了变结构控制的概念之后,UtkinE 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变结构理论。
具有滑动模态的变结构系统不仅对外界干扰和参数摄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而且可以通过滑动模态的设计来获得满意的动态品质。
在这种控制方法的初始阶段研究的对象为二阶及单输入的高阶系统,采用的分析方法为相平i 酊法来分析系统特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对象转变为状态空问的线性系统,使得变结构控制系统设计思想得到了不断丰富,并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分支,成为自动控制系统的一种设计方法,适用于线性与非线性系统、连续与离散系统、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系统、集中参数与分布参数系统、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等。
并且在实际工程中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如电机与电力系统控制、机器人控制、飞机控制、卫星姿态控制等。
这种控制方法通过控制量的切换使系统状态沿着滑模面滑动,使系统在受到参数摄动和外干扰时具有不变性,正是这种特性使得变结构控制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 滑模控制的基本思想考虑一般的情况,在系统)(.x f x = nR x ∈的状态空间中,有一个切换面是0),,,()(321=⋯⋯=n x x x x s x s 它将状态空间分成上下两部分S>0及S<0。
滑模变结构控制及应用
滑模变结构控制及应用滑模变结构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是一种具有强鲁棒性和抗扰动能力的非线性控制方法。
它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控制方法,它通过在滑模面上引入一个不连续函数来实现对系统状态的高频率的转换控制,从而将控制系统的性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滑模变结构控制在自动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下面我将就其基本原理、设计方法以及应用领域进行详细介绍。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引入一个滑模面,通过使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进行快速的滑动,从而达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在滑模面上,系统状态由于受到控制输入和系统的非线性特性的影响而发生快速切换,从而使系统状态的滑动速度不断变化,最终达到滑动面的稳定状态。
滑模控制器利用滑模面上的控制输入来驱动系统状态沿着滑模面滑动,以实现状态的稳定和跟踪。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设计方法:滑模变结构控制一般包括滑模面的设计和滑模控制器的设计两个步骤。
滑模面的设计要求其具有可实现性、稳定性和鲁棒性等特性,常用的滑模面设计方法包括等效控制、非线性控制、线性控制等。
滑模控制器的设计包括产生控制输入和产生滑模面两个部分,常用的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法包括理想滑模控制器、改进滑模控制器、自适应滑模控制器等。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应用领域:滑模变结构控制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我将就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进行介绍。
1. 机械控制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在机械控制系统中应用广泛,例如机械臂控制、机械手控制等。
滑模变结构控制可以提供强鲁棒性和抗扰动能力,可以保证机械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精确运动和稳定控制。
2. 电力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电力系统调度控制等。
滑模变结构控制可以有效地处理电力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和扰动,提高电力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
3. 交通运输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车辆控制、交通信号控制等。
滑模控制最简单解释
滑模控制最简单解释
嘿,朋友!今天咱就来讲讲滑模控制。
你知道啥是滑模控制不?这
玩意儿啊,就好像你在走一条路,路有点滑,但你还得稳稳地走过去。
比如说,你要去一个地方,路上有很多障碍,那滑模控制就像是给你
规划了一条特别的路线,让你能避开那些麻烦,顺利到达目的地。
咱来具体说说哈,滑模控制它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和方法。
它就像是
一个聪明的导航,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路线。
好比你开车的时候,它能根据路况给你指引,让你又快又稳地前进。
想象一下,你正在开着车,突然前面出现了一堆乱石,这时候滑模
控制就发挥作用啦!它会让你巧妙地绕过去,而不是直接撞上去。
它
可机灵着呢!
我之前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在做一个项目的时候,各种复杂的情况
都冒出来了,就跟那路上的乱石似的。
但幸好我了解滑模控制啊,就
靠着它,我成功地解决了那些难题,顺利完成了项目。
这不是很厉害吗?
再比如,你玩游戏的时候,面对各种关卡和挑战,滑模控制就像是
你的秘密武器,能帮你找到最佳的通关方法。
你难道不想拥有这样的
秘密武器吗?
滑模控制就是这么神奇,它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最简洁、最有效
的路径。
它就像一个默默守护你的小天使,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力量。
所以啊,滑模控制真的是个超棒的东西,咱可得好好研究研究,学会利用它,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变得更轻松、更高效!
我的观点就是:滑模控制是一种非常实用且强大的控制方法,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
最优控制问题的滑模设计
最优控制问题的滑模设计最优控制是控制理论中的重要分支,其目标是找到一种最优的控制策略,以确保系统在优化指标下的最佳性能。
在最优控制中,滑模控制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最优控制问题的滑模设计,并探讨其应用领域和优势。
一、滑模控制简介滑模控制是一种通过引入滑动模态来实现控制的方法。
滑模面是一个特殊的曲面,通过对系统进行控制,使得系统状态的轨迹始终保持在滑模面上。
滑模控制具有快速响应、鲁棒性好等特点,能够有效应对系统模型不准确、外部干扰等问题。
二、最优控制问题的滑模设计最优控制问题的滑模设计旨在寻找一种最佳的滑模控制策略,使得系统在优化指标下达到最优性能。
在滑模设计中,通常需要确定最优滑动模态及相关控制参数。
1. 系统建模与最优性能指标在进行最优控制问题的滑模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系统进行建模,并确定系统的最优性能指标。
系统建模可以使用数学模型或者仿真模型等方法,以便更好地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和性能特性。
最优性能指标可以包括稳定性、收敛速度、能耗等方面的考虑。
2. 滑模面设计滑模面的设计是最优控制问题中重要的一步。
合理选择滑模面可以使得系统更好地达到最优性能。
滑模面通常由一个滑动变量和控制输入构成。
常见的滑模面设计方法有等效控制、理想控制等。
3. 控制策略设计确定了滑模面之后,需要设计相应的控制策略。
滑模控制策略主要包括滑模面的控制方程和滑模面参数的选择。
根据系统的具体要求和性能指标,可以选择最优参数或者使用优化算法进行参数调优。
三、最优控制问题的应用领域最优控制问题的滑模设计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航空航天、机械控制、自动化控制等。
1.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最优控制问题的滑模设计被广泛应用于飞行器的控制系统中。
通过使用滑模控制策略,可以提高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和稳定性。
2. 机械控制在机械控制领域,最优控制问题的滑模设计常用于机器人和工业设备的控制系统。
滑模控制策略可以使得机器人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响应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模糊滑模控制方法研究》范文
《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模糊滑模控制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在各种工程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何实现系统的精确控制和稳定运行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模糊滑模控制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线性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处理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深入研究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模糊滑模控制方法,分析其控制策略、性能优化等方面的问题,以期为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控制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概述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是一种利用电气和液压技术实现位置精确控制的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部分组成,通过传感器实时检测系统位置信息,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信息对执行器进行控制,从而实现系统的精确位置控制。
然而,由于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负载扰动、摩擦力、系统参数变化等,使得系统的控制和优化变得十分困难。
三、模糊滑模控制方法研究针对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提出采用模糊滑模控制方法进行控制和优化。
模糊滑模控制方法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和滑模控制的混合控制方法,它通过引入模糊逻辑对滑模控制进行优化,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在模糊滑模控制方法中,首先需要建立系统的模糊模型。
该模型通过将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转化为模糊语言描述,从而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描述。
然后,根据模糊模型设计模糊控制器,该控制器能够根据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和目标位置信息,实时调整控制器的输出,从而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四、性能优化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性能,本文还对模糊滑模控制方法的性能进行了优化研究。
首先,通过对控制器参数的优化,提高了控制器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其次,通过引入自适应调整机制,使控制器能够根据系统运行状态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策略,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最优控制。
一种高阶滑模控制算法的改进及应用
一种高阶滑模控制算法的改进及应用高阶滑模控制(Higher-Order Sliding Mode Control)是一种强鲁棒性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克服模型不确定性、外部干扰和测量噪声等问题。
然而,高阶滑模控制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滑模面抖动、参数整定困难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改进的高阶滑模控制算法,并在不同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种改进的高阶滑模控制算法是基于自适应扩展状态观测器的控制方法。
该方法在传统的高阶滑模控制器中加入了一个自适应扩展状态观测器,用于实时估计系统的不确定性。
通过引入扩展状态观测器,可以更好地估计系统状态,从而减小滑模面抖动。
同时,自适应机制可以根据估计误差来调整滑模面的参数,进一步提高控制性能。
另一种改进的高阶滑模控制算法是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控制方法。
传统的高阶滑模控制算法对系统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特性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但参数整定困难。
而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高阶滑模控制算法可以通过模糊控制规则来调整滑模面的参数,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此外,模糊逻辑系统还可以在滑模面参数调整过程中考虑专家知识和经验,使得控制系统更符合实际应用需求。
改进的高阶滑模控制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电力系统为例,电力系统包含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负荷变化、线路故障等,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往往无法应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而高阶滑模控制算法可以通过引入自适应扩展状态观测器和模糊逻辑系统来克服这些问题,提高电力系统的鲁棒性和控制性能。
类似地,改进的高阶滑模控制算法还可以应用于机器人控制、无人驾驶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改进的高阶滑模控制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引入自适应扩展状态观测器和模糊逻辑系统等改进方法,可以提高高阶滑模控制算法的性能,克服传统算法的缺点。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改进的高阶滑模控制算法将在更多领域中得到应用,并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半主动悬架的自适应滑模控制算法研究
半主动悬架的自适应滑模控制算法研究摘要:本研究聚焦于半主动悬架的自适应滑模控制算法,旨在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提升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稳定性。
半主动悬架作为一种先进的汽车悬架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感知路面状况和车身姿态,实时调节阻尼参数,从而优化车辆性能。
而自适应滑模控制算法的应用,则能进一步提升半主动悬架的性能表现。
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理想天棚系统的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
该算法的核心在于在实际被控系统和参考模型之间的误差动力学系统中产生渐进稳定的滑模运动。
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原理,我们证明了所设计的滑模控制算法的稳定性。
以某重型车辆为例进行的MATLAB 仿真结果显示,与传统被动悬架和最优控制相比,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能够显著改善车辆的平顺性,并对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和外界扰动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滑模控制算法也存在抖振问题,这也是未来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探讨了各种削弱抖振的方案,并在实验验证中观察到滑模控制的抖振现象相对较小,这表明所设计的滑模控制器能够很好地改善悬架性能,达到预期效果。
我们还研究了轮胎阻尼对悬架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轮胎非线性阻尼的四分之一车模型。
通过在不同路面条件下的仿真分析,我们深入探讨了滑模控制和天棚控制在不同车速和路面频率下的性能表现。
本研究为半主动悬架的自适应滑模控制算法提供了深入的理论和实验支持,为进一步提升汽车行驶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滑模控制的抖振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以适应更复杂的道路和驾驶条件。
Abstract: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algorithm of semi-active suspension, aiming to improve the smoothness and stability of vehicle driving throughin-dept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As an advanced automotive suspension system, semi-active suspension can perceive road conditions and body posture through sensors, adjust damping parameters in real time, and optimize vehicle performance. The application of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algorithm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emi-active suspension. We propose an adaptive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an improved ideal ceiling system. The core of this algorithm lies in generating asymptotically stable sliding mode motion in the error dynamics system between the actual controlled system and the reference model. We have demonstrated the stability of thedesigned sliding mode control algorithm through the Lyapunov stability principle. The MATLAB simulation results using a heavy vehicle as an example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passive suspension and optimal control, the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moothness of the vehicle, and demonstrate good adaptability and robustness to the uncertainty of model parameters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s. The sliding mode control algorithm also has the problem of chattering, which is also a focus of future research. To address this issue, we have explored various solutions to reduce chattering and observed in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that the chattering phenomenon of sliding mode control is relatively small.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designed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uspension performance and achieve the expected results. We also studied the effect of tire damping on suspension system performance and proposed a quarter car model that considers tire nonlinear damping. Through simulation analysis under different road conditions, we delved into the performance of sliding mode control and canopy controlunder different vehicle speeds and road frequencies. This study provides in-dept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upport for the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algorithm of semi-active suspension, and provides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driving performance of automobiles. The chattering problem of sliding mode control still needs further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to adapt to more complex road and driving conditions.一、概述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车辆行驶平顺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
机械臂的滑模控制算法研究
机械臂的滑模控制算法研究机械臂的滑模控制算法研究摘要:机械臂的滑模控制算法是一种特殊的控制算法,通过建立滑模面和滑模控制律来实现对机械臂系统的精确控制。
本文将介绍机械臂的滑模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探讨滑模控制算法在机械臂控制中的应用与挑战。
一、引言机械臂是一种多关节的机构,具有高度灵活、精确性好、速度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手术、空间探测等领域。
机械臂的运动控制是实现其精确操作的关键,滑模控制算法作为一种高鲁棒性的控制方法,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二、滑模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滑模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滑模面和滑模控制律的控制方法。
首先,通过选择合适的滑模面,将系统状态引导至滑模面上,然后通过滑模控制律对滑模面上的动态进行调整,最终实现对系统状态的控制。
滑模控制算法具有简单、鲁棒性强等特点。
三、滑模控制算法在机械臂控制中的应用1. 机械臂的轨迹跟踪控制:通过建立轨迹跟踪误差的滑模面,利用滑模控制律对机械臂进行控制,实现对预期轨迹的精确跟踪。
2. 机械臂的扰动抑制控制:通过建立扰动估计器和滑模面,对机械臂系统的扰动进行抑制,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3. 机械臂的力控制:通过引入合适的滑模面和力学特性模型,对机械臂的力进行精确控制,使机械臂能够对外界力的变化做出快速响应。
4. 机械臂的姿态控制:通过引入姿态误差的滑模面和控制律,对机械臂的姿态进行控制,实现对目标姿态的精确调节。
四、滑模控制算法研究的挑战与展望1. 模型误差对控制性能的影响:机械臂系统的模型往往是复杂且不确定的,模型误差对滑模控制算法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如何减小模型误差,提高控制精度是当前研究的难点。
2. 非线性特性分析与控制设计:机械臂系统具有非线性特性,非线性分析与控制设计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3. 控制器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滑模控制算法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较高,如何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控制系统的滑模控制理论与方法
控制系统的滑模控制理论与方法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是一种针对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方法,它通过引入一个滑模面,使系统状态在这个面上滑动,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本文将介绍滑模控制的理论基础和常用方法,并分析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一、滑模控制的基本原理滑模控制是一种基于滑模面的控制策略,其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滑模面的选取:滑模面是指系统状态在该面上滑动的一个超平面,通过适当选取滑模面可以实现对系统状态的控制。
滑模面通常由线性和非线性组成,其中线性部分用于系统稳定,非线性部分用于解决系统的鲁棒性问题。
2. 滑模控制律:在滑模控制中,需要设计一个控制律来将系统状态引入滑模面,并保持系统在滑模面上滑动。
控制律通常由两部分组成:滑模面控制部分和滑模面切换部分。
滑模面控制部分用于实现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滑动的动力学特性,滑模面切换部分用于保持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滑动直至系统稳定。
3. 滑模模态:滑模模态指的是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滑动的特性。
通常情况下,滑模模态可以分为饱和模态和非饱和模态两种。
在饱和模态下,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滑动的速度有上限,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而在非饱和模态下,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滑动的速度无上限,可以实现更快的响应速度。
二、滑模控制的方法与技巧在实际应用中,滑模控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设计和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滑模控制方法和技巧:1. 内模态滑模控制:内模态滑模控制是一种将滑模控制与内模态控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在滑模控制律中引入内模态控制的思想,可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动态性能。
2. 非等效控制:非等效控制是一种通过选择系统输出和滑模面的差异性来实现控制的方法。
通过设计非等效控制律,可以对滑模模态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3. 离散滑模控制:离散滑模控制是一种将滑模控制应用于离散时间系统的方法。
通过在离散时间下设计滑模控制律,可以对离散系统进行稳定控制和鲁棒性设计。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
控制律的设计
01
控制律的形式
控制律是变结构控制中的关键部 分,它决定了系统状态在滑模面 上的运动方式和轨迹。
02
控制律的求解
03
控制律的调整
控制律的求解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如解析法、优化算法和智能算 法等。
控制律的调整可以通过调整控制 参数,以改善系统的跟踪性能和 减小超调。
滑模运动的稳定性
1 2 3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对外部干扰的抑制能力有限,如果干扰较大, 可能会影响系统的性能。
改进方向
减小抖振
通过改进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的设计,减小切换过程中的抖振现象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增强对系统参数的鲁棒性
通过改进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的设计,提高其对系统参数变化的鲁 棒性,减小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04
CATALOGUE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响应速度快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 快速响应,对于系统的快速变化具有 较好的适应性。
设计简单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的设计过程相对 简单,易于实现,特别适合于处理不 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
鲁棒性强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对系统参数的变 化和外部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参数变化和外部 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02
CATALOGUE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的基本理论
滑模面的设计
滑模面的定义
滑模面是变结构控制中的 核心部分,它决定了系统 状态到达滑模面的方式和 时间。
滑模面的选择
滑模面的选择应满足可达 性、可达性条件和不变性 条件,以保证系统状态能 够稳定地到达滑模面。
滑模面的优化
基于MPC的永磁同步电机最优滑模控制
基于MPC的永磁同步电机最优滑模控制郑江平;李超【摘要】为了解决永磁同步电机PMSM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控制过程中存在的扰动不确定性,常规变结构控制的调节增益较大,存在抖振现象的问题,研究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Model predictive control)的PMSM最优滑模速度控制策略.以模型预测控制作为电流内环,结合最优控制与滑模控制各自的优势,设计最优滑模速度控制器,有效抑制了超调,提高了系统的启动性能.设计扰动观测器并对系统进行前馈补偿,有效地抑制了不确定性扰动,提高了调速系统的抗扰性能.利用李雅普诺夫理论证明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具有良好动态性能和鲁棒性.【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年(卷),期】2018(035)007【总页数】6页(P38-42,68)【关键词】最优滑模控制;永磁同步电机;鲁棒性;扰动观测器【作者】郑江平;李超【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辽宁葫芦岛 125105;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山东临沂 2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0 引言永磁同步电机PMSM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转动惯量较小、过载能力强等多方面的优点,现如今已被大量运用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机器人等许多工程领域。
常规的PID调节方式已经远不能满足高性能的控制需求,对于交流PMSM控制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4]。
随着现代的非线性控制方法的不断发展,许多先进的控制方法已经实现PMSM的良好控制性能。
然而,在调速过程中系统往往存在不确定性干扰,从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针对PMSM调速系统存在的不确定性干扰的扰动观测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文献[5]提出一种针对多输入输出控制系统干扰抑制问题的非线性干扰观测器。
文献[6]设计了一种基于标准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控制方法,仅适用于一类单输入单输出的系统不可或缺的链相匹配的不确定性。
控制系统中的滑模控制技术
控制系统中的滑模控制技术滑模控制技术是一种在控制系统中应用广泛的方法。
它通过引入滑移面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具有快速响应、鲁棒性强等特点。
本文将对滑模控制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1. 引言滑模控制技术是一种基于滑移面的控制方法,最早由文顿提出。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引入滑移面,将系统的状态限制在滑移面上,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滑模控制技术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于非线性、时变系统的控制具有一定的优势。
2. 滑模控制的原理滑模控制技术的核心是滑移面的设计。
滑移面可以看做是系统状态的一个替代变量,它描述了系统状态与滑移面之间的差异。
通过设计适当的滑移面,可以使系统的状态始终保持在滑移面上。
在滑移面的边界上,可以设计滑模控制器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3. 滑模控制的优点滑模控制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快速响应:滑模控制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系统的状态从初始状态调整到期望状态,具有快速响应的特点;(2)鲁棒性强:滑模控制器对于系统参数的变化和外部扰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可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控制性能;(3)健壮性强:滑模控制器对于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和扰动干扰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可以实现在复杂环境下的精确控制;(4)简单易实现:滑模控制技术的实现相对简单,只需设计合适的滑移面和滑模控制器即可。
4. 滑模控制的应用滑模控制技术在工业控制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应用于机械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化工系统等各个领域。
例如,在机器人控制中,滑模控制技术可以用于对机器人位置、速度的精确控制;在电力系统中,滑模控制技术可以应用于发电机的控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在化工系统中,滑模控制技术可以用于对反应器温度、压力等参数的控制。
5. 滑模控制的发展趋势随着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滑模控制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
未来滑模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滑模控制的自适应性:将自适应技术引入滑模控制中,实现对系统参数的在线估计和调整,提高系统的适应能力;(2)滑模控制的优化:通过引入优化算法,优化滑模控制器的参数,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3)滑模控制的仿真与实验研究: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验证滑模控制技术的性能和可行性;(4)滑模控制与其他控制方法的结合:将滑模控制技术与其他控制方法相结合,形成更加适用于实际控制问题的综合控制策略。
滑模控制在电力系统故障检测中的应用
滑模控制在电力系统故障检测中的应用一、滑模控制在电力系统故障检测中的应用概述滑模控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控制策略,近年来在电力系统故障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电力系统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滑模控制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故障检测速度和准确性,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1.1 滑模控制的基本原理滑模控制,又称为变结构控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策略。
它通过设计一个滑动面,使得系统状态能够达到并沿着这个滑动面滑动,从而达到期望的性能。
滑模控制的主要特点是对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具有很好的鲁棒性,这使得它在电力系统故障检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1.2 电力系统故障检测的重要性电力系统的故障检测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环节。
故障检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
随着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故障检测方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检测速度慢、准确性低、对复杂故障的识别能力有限等。
因此,研究和应用新的故障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滑模控制在电力系统故障检测中的应用优势滑模控制在电力系统故障检测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速响应:滑模控制能够快速响应系统状态的变化,及时检测到电力系统的异常情况。
- 高准确性:滑模控制能够准确识别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和位置,提高故障检测的准确性。
- 鲁棒性:滑模控制对系统参数的变化和外部干扰具有很好的鲁棒性,能够在复杂环境下稳定工作。
- 适应性:滑模控制能够适应电力系统的各种运行状态和故障模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二、滑模控制在电力系统故障检测中的关键技术滑模控制在电力系统故障检测中的应用涉及到多个关键技术,这些技术是实现高效、准确故障检测的基础。
2.1 滑动面的设计滑动面的设计是滑模控制的核心。
一个合适的滑动面能够确保系统状态能够快速、准确地达到期望的性能。
在电力系统故障检测中,滑动面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动态特性、故障特征以及检测目标等因素。
控制系统中的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
控制系统中的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1. 引言自适应控制是一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根据系统动态反馈信息进行参数调整的控制方法。
自适应控制的目标是实现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准确建模,从而实现控制器参数自整定,以适应系统外部环境的变化。
滑模控制是一种具有强鲁棒性和快速响应特性的控制方法。
本文将讨论在控制系统中应用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的原理和优势。
2. 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的原理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是将滑模控制方法与自适应控制方法相结合的一种控制策略。
它通过引入自适应控制器来调整滑模控制器的参数,以实现对系统动态特性进行准确建模。
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如下:首先,定义系统的滑模面,该滑模面可以根据系统的状态变量进行构建。
滑模面的目标是将系统状态变量引导到滑模面上,并保持在滑模面上运动。
接下来,设计滑模控制器,根据滑模面的误差信号进行控制器参数调整。
滑模控制器的作用是通过施加控制力,将系统状态变量引导到滑模面上,并保持在滑模面上。
然后,引入自适应控制器来调整滑模控制器的参数。
自适应控制器可以根据系统的反馈信息进行参数调整,实现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准确建模。
最后,通过反馈机制进行闭环控制。
将系统输出与期望输出进行比较,得到误差信号,然后根据误差信号调整控制器参数,实现对系统的稳定控制。
3. 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的优势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具有以下优势:3.1 鲁棒性强:滑模控制方法本身具有强鲁棒性,可以有效抵抗外部干扰和系统参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3.2 响应速度快:滑模控制方法具有快速响应特性,能够在系统状态变化时迅速调整控制器参数,实现对系统的快速控制。
3.3 自适应性强:自适应控制方法可以根据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参数自整定,实现了对系统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3.4 准确性高: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可以准确建模系统的动态特性,通过参数调整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4. 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的应用领域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在控制系统中应用广泛,适用于以下领域:4.1 电力系统: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可以用于电力系统中的调压控制,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基于滑模控制技术的机器人智能运动规划研究
基于滑模控制技术的机器人智能运动规划研究一、绪论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在工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机器人运动控制是机器人技术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智能机器人能够实现自主运动、感知环境,并与之交互,这需要机器人具备高效的运动规划和控制能力。
滑模控制技术由于其简单且可靠的特点,被广泛用于机器人运动控制中,本文将基于滑模控制技术对机器人智能运动规划进行研究。
二、机器人智能运动规划机器人智能运动规划是指机器人在感知环境和任务需求的基础上,自主地生成运动轨迹并完成任务的过程。
现有的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三种方式。
其中位置控制方法的缺陷在于当机器人遇到外界扰动时,很难保证精度和可靠性。
速度控制和力控制方法运动过程中根据机器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来调节机器人运动的速度和力的大小。
这两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控制的精度和可靠性。
但是速度和力控制方法的缺点是不能保证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安全和稳定性。
机器人运动规划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在线规划和离线规划。
离线规划方法是指预先设计好运动轨迹,机器人按照指定的轨迹进行运动。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定环境和任务场景。
然而,在环境和任务需求变化较频繁的情况下,离线规划方法需要不断修改预先设计的轨迹,因此效率较低。
与此相反,在线规划方法不需要预先设计运动轨迹,机器人可以根据实时感知的环境信息和任务需求生成运动轨迹。
在线规划方法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需求,因此适用性更广泛。
值得注意的是,在线规划方法的实现需要保证计算时间的快速性,同时具备较高的鲁棒性,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调整运动轨迹,保证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安全和稳定性。
三、滑模控制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滑模控制技术由于其简单易实现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滑模控制技术是一种强鲁棒控制方法,主要用于处理系统不确定性和外界扰动等问题。
基于滑模控制的机器人运动控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适应能力强:滑模控制方法不需要精确的模型和控制参数,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最优滑模控制在电液伺服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20 0 7年第 1 期
3 2 滑动 平 面设计 .
液压 与气动
7 1
最优滑模控制系统性能指标验证 : l 为 PD控 图 a I
( 4)
取 滑动 平面 为 :
S: C " l 1+ C V 0 22
制和 O MC控 制的阶跃响应 曲线 。由图 l 可见 , S a 与 PD控制 比较 , S I O MC控制 , 系统动态响应快 、 超调量
丁 : Q + 丁 2 Q T ^ 1 Q2 W
于是式( ) 5变成 : f Ai 1 1 r +A1 y 2 w
Hale Waihona Puke 1: (Q 1 rwt ) } + Q ) I + d 2 w2
令 W=Q Q2 + ,0 1 2贝 : 1
对位置变量 y 附加 白噪声 , 白噪声均值为零 , 标 准偏差为 02 并按如下形式附加 白噪声 : .,
、
Y=Y×( +白噪声) 1 。
白噪声影响下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如图 1 所示 , c 由
图可见 , I 制受量测噪声影 响较大 , O MC受 PD控 而 S 量测噪声影响较低 。说 明最优滑模控制对量测噪声具 有很强 的抑制作用 。
9 卢<nC口一2/, s 0 1 l i[( c] > 、 fl 1 ) 6 2
f2 u[1 2 2 1 2]bX s 口 >s c 一a +c( 一c)/ ,2 >0 p a
为液 压 缸
9 <i f a+2 1 c ] < 2 1 n 1 2 f口一2 , 0 f一 [ ( )
A1 l +A1 2
f1 ’
作者简介 : 汤青 波 (9 0 )男 , 西 赣州人 , 1 7一 , 江 副教 授 , 硕士 ,
控制系统中的模型控制与滑模控制比较
控制系统中的模型控制与滑模控制比较控制系统是现代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实现对系统输出的准确控制。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不同的控制方法被开发和研究。
其中,模型控制和滑模控制是两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控制方法进行比较,包括原理、优点、缺点以及应用领域。
一、模型控制模型控制是基于系统模型的一种控制方法,它需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且根据模型对系统进行控制。
模型可以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而线性模型通常更容易处理。
模型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模型对系统进行预测,然后根据预测结果进行调节以实现期望的系统响应。
它通过调整控制器的参数来实现系统输出与期望输出的匹配。
模型控制方法包括PID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最优控制等。
模型控制的优点有:1. 理论基础良好:模型控制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对系统行为进行准确描述和分析。
2. 控制精度高:通过对模型的精确建立和调节,模型控制可以实现较高的控制精度。
3. 稳定性好:通过合理的参数调节,模型控制可以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
模型控制的缺点有:1. 模型误差:由于系统模型无法完全准确描述系统行为,模型控制会受到模型误差的影响,导致控制性能下降。
2. 模型复杂性:对于非线性系统而言,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需要考虑多种非线性因素,增加了模型控制的复杂性。
模型控制适用于各种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特别是对于已知系统行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参数调节实现精确控制。
二、滑模控制滑模控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方法,它通过引入滑动面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滑动面是一个超平面,在滑模控制中,系统状态上的轨迹必须在滑动面上滑行。
滑模控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滑动模式和控制规律来实现系统状态的变换,以达到对系统的控制目标。
滑模控制常在实时系统中应用,对于无模型或模型不准确的系统也能够有效控制。
滑模控制的优点有:1. 鲁棒性好:滑模控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可以对参数变化和系统扰动保持较好的控制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模最优控制方法在交会对接中的应用研究史书琴1,景前锋2,王蕊1,屈桢深11.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控制与惯性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02.上海航天局805研究所,上海,201108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将视觉反馈中的延时进行泰勒展开的方法并结合某空间交会具体任务要求,通过采用滑模最优控制的方法解决了该系统中大延时、强干扰,参数摄动的理想特性,比较真实的模拟了空间环境的特性,并对控制算法进行了稳定性证明。
仿真效果表明,该方法比常规的喷气控制方法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
关键词:空间交会,滑模控制,非线性控制,喷气控制0引言空间交会接近最终段是整个交会对接任务的关键阶段,将直接影响到对接任务的成败[1-3]。
该阶段常规采用开关喷气控制方式,无法实现较高控制精度,从而限制了对接过程的精度和可靠性。
对交会控制算法的研究可分为两类。
一类基于Hill方程的线性方法,假设目标运动为理想圆轨道,通过加入轨迹或燃料消耗等约束条件得到期望控制律[4,5]。
但该方法本质开环,对各类误差较敏感,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可能由于目标星姿态突然机动而出现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性。
实际中采用分段及多次试探的方法来降低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性,或采用距离速率控制算法(RRCA)、变形-全方位距离速率控制算法(ODRRCA)等改进算法。
另一类方法基于视线坐标系方程,基于相对目标飞行器的视线运动进行直接控制。
如Z. H. Ma等研究了追踪星捕获一个翻滚卫星的近距离交会问题,提出了针对非合作目标的时间最优导航方法[6]。
陈统等提出了基于相对实现运动的自主交会控制方法[7],王颖等对观测信息不完备时的自主导航算法进行了研究[8]。
视线法不受目标器轨道影响,能够更加准确的建模相对运动,但方程本质非线性,因此控制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难以保证,实际中鲜有使用。
滑模控制由于算法简单,响应快速,鲁棒性好,易于工程实现等优点,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青睐。
吴玉香[13]在其博士论文中研究了滑模控制理论在移动机械臂中的应用,主要以滑模控制理论为基础,以非完整移动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作为应用对象,结合Lyapunov 稳定性理论、反步法、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等,针对几类典型非线性系统,给出了高性能跟踪控制器和镇定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张闯[14]针对直流侧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一些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拓扑,并利用滑模控制方法对该改进型滤波器进行了研究。
李迪等[15]针对微型飞行器的姿态角摄动引起的系统不确定性及外界干扰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辨识的增益自适应滑模控制器。
基于前述问题,本文针对某交会对接最终段的具体要求借鉴了一类基于滑模控制的交会末端控制方法,以改善交会对接性能。
通过滑模控制的方法进行切换控制提高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仿真结果表明,在考虑反馈回路实际较大延时、强干扰的条件下控制效果比单独的喷气控制效果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
1 控制方法考虑某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最终逼近段,由视觉反馈提供目标航天器的相对位置和姿态信息。
根据实验要求,逼近阶段从3.6m 开始,首先在初始位置保持相对静止,待导航算法收敛,其他相关子系统确认返回后,开始匀速接近过程,直至要求的对接初始位置。
整个过程中的位置、姿态和速度、角速度均应满足指标要求。
系统整体框图如图1所示。
扰动力矩期望位置/实际位置/姿态图1 空间交会闭环系统框图实际交会末端控制,主动航天器运动速度很小,此时卫星本体动力学仅需考虑刚体模型,其动力学方程如下:m =vF (1)[]⨯+=I ωωI ωM(2)其中v ,ω分别为质心速度和绕质心的角速度,F ,M 为作用在刚体上的的力和力矩。
对上式做小偏差近似,并将姿态方程解耦,对每一旋转自由度可得:I M θ= (3)m =vF (4)1.1 喷气控制以喷气发动机为执行机构的交会接近段控制是一类普遍使用的控制方法。
喷气姿态控制系统一般采用恒定推力的开关式控制,通常用相平面法进行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
以姿态控制为例,典型相平面图如图2所示[9]。
姿态控制相平面由若干开关线构成若干开关区,各开关区的控制规律及说明参见文献[9]。
使用超前校正环节串联具有死区-时滞特性的施密特触发器,可控制飞行器位置/姿态在阶跃输入时输出收敛至稳定值,对应相平面曲线呈螺线状。
图2 姿态控制相平面图在交会控制中,其反馈回路采用视觉敏感器,存在较大延迟,并且有很强的噪声,因此对控制性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图3为针对要求交会任务,加入速度反馈和超前校正装置后的相轨迹图。
由图可见,此时控制算法收敛,但控制性能无法满足要求。
图3 考虑视觉延迟时、强噪声干扰时的喷气控制相轨迹图1.2滑模控制在实际的控制系统中,许多控制对象都具有非线性,建模时往往忽略了各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才简化为理想的线性模型。
因此,目前许多理论上比较完善的控制算法一旦应用于这类系统,控制效果往往会不尽人意,对于干扰和参数变化也比较敏感。
为了能够使这类系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动、静态性能,人们引入了许多新的控制策略,滑模变结构控制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利用一种特殊的滑模控制方式,强迫系统的状态变量沿着人为规定的相轨迹滑到期望点。
由于给定的相轨迹与控制对象参数以及外部干扰变化无关,因而在滑模面上运动时系统具有比鲁棒性更加优越的不变性。
加之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简单,易于工程实现,从而为复杂系统控制问题提供了一种比较好的解决途径[10]。
1.2.1 最优滑模变结构控制这里,将带有积分补偿的滑模控制系统表示为1i i += x x i n (=1,2,,-1),1nn i i i x a x bu-f ==-+∑ ,01d x x x =- (5) 式中,1x 是输出,d x 是期望输入,i a 和b 是系统的参数,f 是干扰,u 是控制函数,将u 定义为+u x ,t u=u x,t σσ-⎧>⎨<⎩(),0(),0 (6) 式中σ是给定的切换函数1102()ni i i==c x K x c x σ-+∑I ,1n c = (7)式中,1K 是积分控制增益,i c 是常数。
对于上述系统,要实现带有积分补偿的最优滑模控制器的设计,须进行以下工作:1) 确定控制函数u ,以保证滑动模态的存在;2) 确定切换函数σ和积分控制增益1K ,使系统具有最优滑模运动; 3) 消除控制输入的抖振。
具体的求取过程参看文献[11]。
通过该文献知: 1.2.2 确定控制函数控制函数为:111111ˆˆ[()]/n-nd i i+i i i=i=u=c K x x c x ax b+u --+∆∑∑I (8)式中1102()ni i i=u=x K x x ∆ψ-+ψ+Φ∑I对于滑动模态,它的存在和到达条件是:11ˆˆˆ()/ˆˆˆ()/i i i i-i i i i i-a a b/b+c b/b b a ab/b+c b/b b αβ⎧<∆-∆∆⎪ψ=⎨>∆-∆∆⎪⎩00c =,1,2,,i=n ()/()/N t b =N t b γδ<-⎧Φ⎨>⎩其中ˆi a , ˆb 为标称值,ia ∆和b ∆是相应的变化量, 1011111ˆˆˆ(){()[()]}d N t =-k x a a b/b c k x x b/b-f ∆-∆+-∆1.2.3 稳定性证明取Lyapunov 函数为212σ=V又由于需要满足0σσ=< V将上述给定的σ函数带入Lyapunov 函数中,即可得到与上述结论相的控制函数,从而证明该控制器是稳定的。
1.2.4 确定切换函数和积分增益在滑动模态,式(5)描述的系统可以表示为1i i += x x i n (=1,2,,-2),11101n-n-i i i x c x c K x ==-+∑I ,01d x x x =- (9) 也可以用矩阵形式描述=X AX BV Ed ++ ,V GX = (10)其中0111n n x x x -⨯⎡⎤⎢⎥⎢⎥=⎢⎥⎢⎥⎣⎦ X ,10100001000000n A ⨯-⎡⎤⎢⎥⎢⎥=⎢⎥⎢⎥⎣⎦ ,1001n B ⨯⎡⎤⎢⎥⎢⎥=⎢⎥⎢⎥⎣⎦ ,1100n E ⨯⎡⎤⎢⎥⎢⎥=⎢⎥⎢⎥⎣⎦ 和[]111211n n =c K c c c -⨯--- G采用二次型最优方法来获得最优增益矩阵G ,取二次型性能指标为[12] 1()2T T T t I dt sX Q X V RV ∞=+⎰ (11)式中0T =>Q Q 和0T =>R R 是加权矩阵,s t 是从滑动模态开始的积分时间。
选择权矩阵Q 为单位阵,则最优增益矩阵G 为-1-T =G R B P(12)其中P 是Riccati 方程的解:1-0T T PA A P PBR B P Q -++= (13)由式(7)知,给定的切换函数为1102()ni i i==c x K x c x σ-+∑I ,1n c =1.2.5 消除抖振控制函数变为111111110112ˆˆ[()]/()()n-nnd i i+i i i i i=i=i=u=c K x x c x a x b+x K x x M δσ--+ψ-+ψ+Φ∑∑∑(14)其中,011()/()d M x x δσσσδδ=++-2 仿真应用系统模型,这里我们以某空间交会对接模型为例,系统参数变化量为其标称值的10%±。
被控系统的结构框图参见图4图4 伺服跟踪系统的结构框图系统的性能指标:单位阶跃响应调节时间s t 最大为98.8s;无超调量;阶跃输入稳态误差为0。
设轨道器的姿态角为1x ,姿态角速度为2x ,则被控系统的状态方程为1122001010012480x x =+u+d x x ⎡⎤⎡⎤⎡⎤⎡⎤⎡⎤⎢⎥⎢⎥⎢⎥⎢⎥⎢⎥⎢⎥⎣⎦⎣⎦⎣⎦⎣⎦⎣⎦(15) 输出方程为[]10y=x (16) 式中u 为控制输入,d 为所有外干扰力矩。
2.1最优滑模控制器的设计对于此系统采用最优滑模控制策略,按不确定系统进行设计。
为使阶跃响应稳态误差为零,滑动模态应包含期望输入信号d x 与轨道器姿态角1()x t 之差的积分,以消除静态误差,但是在用视觉敏感器测量过程中会出现比较大的延时,故设01()d x=x -x t τ- (17) 将1()x t τ-做拉氏变换得到1()s e x s τ-将上述seτ-进行泰勒展开,且具有二阶精度。
012()()d x=x x t x t τ-+(18)由式(15)和式(17)一起构成被控系统状态方程:001122001100001001000012480d x x -x x =+u+d+x x x τ⎡⎤⎡⎤⎡⎤⎡⎤⎡⎤⎡⎤⎢⎥⎢⎥⎢⎥⎢⎥⎢⎥⎢⎥⎢⎥⎢⎥⎢⎥⎢⎥⎢⎥⎢⎥⎢⎥⎢⎥⎢⎥⎢⎥⎢⎥⎢⎥⎣⎦⎣⎦⎣⎦⎣⎦⎣⎦⎢⎥⎣⎦(19) []010y=x系统式(19)能控且为简约型,为了设计控制函数,对上述线性系统作非奇异线性变换x Mx= ,可将其化为下面标准型: 010248000001000000012480d -=+u+d+x x x ⎡⎤⎡⎤⎡⎤⎡⎤⎢⎥⎢⎥⎢⎥⎢⎥⎢⎥⎢⎥⎢⎥⎢⎥⎢⎥⎢⎥⎢⎥⎢⎥⎣⎦⎣⎦⎣⎦⎣⎦(20) 其中,非奇异变换矩阵12480396.80024800002480--⎡⎤⎢⎥=⎢⎥⎢⎥⎣⎦M则按照前面所述的设计过程,经过相应的线性变换,可以得到原系统的控制函数u 为1111110112ˆˆ[()]/()()n-nnd i i+i i i i i=i=i=u=c K x x c x a x b+x K x x M δσ--+ψ-+ψ+Φ∑∑∑I I (21)其中必须满足如下条件:ˆˆ/i i i a -a b/b b ψ<-∆∆(1,2)i=,00c =,()/N t b Φ<- 01111ˆˆˆ(){()[()]}d N t =-K x a a b/b c K -x +x b/b-d ∆-∆+∆I I根据式(7)得到切换函数σ为1102()=c x K x +x σ-I通过计算机实验,选取加权矩阵Q 和R 为([0.0000000000010.000011])Q=diag ,=2850R ,因此,从式(20)可以得到最优增益矩阵[-1.224731.2290392.3314] =G ;进而可以得到0.0392I K =,131.2290c =,2392.3314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