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着名诗人简介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杨炯、合称""。

又与富嘉谟并称""。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着名诗人、书法家,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有"清谈风流"之誉,盛唐前期诗人,着名书法家。

与、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贺知章诗文以见长,着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

李白(701年—762年),字,号青莲居士,又号“”。

是伟大的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并称为“”,为了与另两位诗人与即“”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其人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着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等。

着作有《》、《画学秘诀》。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本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 ji )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王孟",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他们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有《》三卷,今编诗二卷。

是唐代着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其刚正志高,但仕途坎坷。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于河南。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诗作有《》、《》、《》等。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人,后世称李昌谷。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诗佛"相齐名的唐代着名诗人。

有《》、《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着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称为唐代三李。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杨炯(650-692),字盈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代诗人。

唐初文坛"四杰"之一。

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10岁应神童试登第,待制弘文馆。

上元三年(676),再应制举试及第,补授校书郎。

永淳元年(682),中书侍郎薛元超推荐他为弘文馆学士,后迁太子詹事司直。

684年,武则天连废中宗、睿宗,自己临朝称制。

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杨炯的堂弟杨神让跟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执政,结果兵败被杀。

杨炯由此事受到牵连,大约在685年被贬为梓州(故治在今四川三台县)司法参军。

秩满后,于天授元年回到洛阳,在司艺馆任教。

天授三年(692)七月十五日,洛阳宫中拿出盂兰盆分送佛寺,武则天与群臣在洛阳城门楼上观赏,杨炯立即写成《盂兰盆赋》一篇,进献给武则天,极力歌颂武则天的周王朝,并希望武则天"任贤相,淳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披图策,捐珠玑,宝菽粟"等成为帝王的风范。

大约当年,杨炯调任盈川县(故治在今浙江省衢州市高家镇,其地约为今之龙游县、衢江区的一部分)令。

他在盈川大约三年多时间,卒于任所。

后归葬于洛阳。

705年,中宗复位,曾追赠他为着作郎。

因此后人称他为""。

(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着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风光着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创作了《》、《》、《》、《》等名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人,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调零陵丞。

,知奉新县,擢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权吏部右侍郎官,将作少监。

淳熙间,历知常州,提举常平茶盐,迁广东提点刑狱。

十一年(1184),召为吏部员外郎。

历任检详官,右、左司郎中,秘书少监。

与、、合称“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代表作品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

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

散文仅存一篇。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着称。

王翰(生卒年不详),字子羽,晋阳(今)人,唐代边塞诗人。

与王昌龄同时,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

其诗载于《》的,仅有14首。

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

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

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

出为汝州,改仙州别驾。

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青年时曾在润州(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着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千古传诵。

《》存其诗四卷。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人,后迁居宋城(今河南睢阳)。

着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并称“高岑”,有《》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开封禹王台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而立。

后人又把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王昌龄(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着名,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王昌龄与、、、、等人交往深厚。

开元末
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着,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等。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是宰相杜佑之孙,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着有《》。

杜牧的诗歌以着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并称""。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着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因卷入“”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

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并称“”,与、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竹枝词》《杨柳枝词》《》等名篇。

哲学着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存世有《刘宾客集》。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唐代诗人,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

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

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

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

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有《卢户部诗集》。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

祁门县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

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和"",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唐大历九年(774年),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在平望落水身亡。

着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sì zōng),号靖逸,龙泉(今属浙江)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

祖籍。

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

他长期隐居钱塘之滨,与互相。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

后迁居,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

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

代宗大历中任,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综合看来约生于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

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

名作《》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他的最着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贾岛(779~843年),字浪仙,人称诗奴,又名瘦岛,唐代。

汉族,唐朝河北道县(今河北涿州市)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

自号"碣石山人"。

据说在(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着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
合称“苏辛”,与并称“济南二安”。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着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谥文穆,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他与、、合称“中兴四大诗人”。

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

杨万里称其:“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

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

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

”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其代表作,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他同时还是着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

出使金国有日记《揽辔录》。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着。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着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有《王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人。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之叛。

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进京觐见因不向王振献媚送礼,引起王振不满遭其暗地指使其党羽给他加上对明英宗不满的罪名下狱论死。

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

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

加少保,总督军务。

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额森)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
边境以安。

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

万历中,改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