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1力学部分:1、基本概念: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种常见类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时间、时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动量、冲量、动量变化、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运动的位移、回复力、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2、基本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3、基本运动类型:运动类型受力特点备注直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一般变速直线运动的受力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同上且所受合外力为恒力1.匀加速直线运动2.匀减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合外力指向轨迹内侧(类)平抛运动所受合外力为恒力且与物体初速度方向垂直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沿半径指向圆心(合外力充当向心力)一般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向心力的受力分析简谐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的受力分析4、基本: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正交分解);三力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封闭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多力平衡问题―正交分解法);对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体法、依据: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注意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假设法);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析法(解方程或方程组)、图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v-t图像);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类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方程(恒力作用下的宏观低速运动问题)、动量、能量(可处理变力作用的问题、不需考虑中间过程、注意运用守恒观点);针对简谐运动的对称法、针对简谐波图像的描点法、平移法5、常见题型: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两个分力及其合力的大小、方向六个量中已知其中四个量求另外两个量。

高中物理的知识点汇总总结

高中物理的知识点汇总总结

高中物理的知识点汇总总结一、力学1. 运动规律a.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保持原状态直到受到外力作用。

b.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c.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力的性质及计算a. 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合成后的合力等于各个分力的矢量合成。

b. 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用单位牛(N)来表示,力的方向是力的作用线方向。

3. 动力学a. 动能和势能:物体具有运动能量叫作动能,位置引起的能量叫做势能。

b.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速度。

c. 转动定律:物体围绕固定轴的自转时,角动量保持不变。

d. 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内,能量总量是不变的。

二、热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a. 热平衡:在不发生热量交换时的平衡状态。

b.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等单位表示。

c. 热量:由于温度差而发生的能量转移。

2. 热力学定律a.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b.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不自觉地传递只能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物体。

3. 热力学过程a. 等容过程:气体在容器内不发生体积变化的过程。

b. 等压过程:气体在外界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过程。

c. 等温过程: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的过程。

d. 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交换的过程。

三、电磁学1. 电学基础a. 电流:单位时间内流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

b. 电压: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

c.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 电场和静电场a. 电荷:物体所具有的电性质。

b. 电场:电荷周围的区域受到电荷作用力的区域。

c. 静电力:由于电荷间斥力或引力而发生的作用力。

3. 磁学基础a. 磁场:磁体周围的区域,受到磁性物质作用力的区域。

b. 磁感应强度:在磁场中,对单位磁极所受到的力。

c. 磁场力:磁场中物体受到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是学生们备战高考必不可少的内容,下面将具体介绍高中物理部分的知识点。

一、运动学1.1 相关概念:物理学中运动,本质是空间和时间的关系变化;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均是描述运动状态的变化。

1.2 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物理上,正变加速度为加速度方向亦为物体运动方向的运动;置于同一方向的速度-时间和位移-时间关系方程式可以用来推算物体的任何参数。

1.3 自由落体运动:一个无气阻体从高空自由落下,其加速度全为重力加速度aproximadamente g;在此情况下,由物体高处落下到任一位置(包括地面)所需时间约为t = raiz quadrada de (2h/g),其中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高度差,无空气阻力情况下这个关系容易求证。

1.4 相对运动学: 在物理上,最基本的相对运动形式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相对运动模型;这种情形下,对于初(t=0) 、后(t=t) 两时刻其中任意一个物体而言,沿其速度方向、理应静止的观察者观测到的速度就等于两者速度之差;转化为向量也能够推出类似的结论。

二、静力学2.1 力和质量: 物理学中,“质量”是描述物体固有物理特性的常量,而“力”是物体因相互作用所体现出的物理量。

2.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认为,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到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牛顿第二定律即F=ma,描述了一个物体在存在外力作用下,其遵从的加速规律;而牛顿第三定律则强调,任何两个物体彼此作用时,互相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性质相等,但方向相反。

2.3 静力平衡: 一个力系要想达到平衡状态,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合外力为0;合外力矩也为0,这是物理学中描述了质点静止的基本条件。

2.4 摩擦力: 摩擦力是物体接触面之间相对运动而产生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两物之间粗糙程度、接触面间的压力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而动摩擦力则与物体间的相对速度有关,超过了界限可使物体加速运动,低于它则反之。

高中物理学概念汇总

高中物理学概念汇总

高中物理学概念汇总
高中物理学概念汇总是一份综合性的学习资料,包含了高中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和实验原理等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其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进行简要介绍。

1. 质量和重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千克表示;重量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通常用单位牛表示。

2. 力和压强:力是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牛表示;压强是对物体单位面积所施加的力,通常用单位帕斯卡表示。

3.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通常用单位焦表示;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通常用单位焦表示。

4.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物体所固有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库仑表示;电场是由电荷所产生的物理场,用于描述电荷在空间中所产生的作用力。

5.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的学科,包括光的波动理论和几何光学等内容。

6.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和热力学性质的学科,包括热力学基本定律和热力学过程等内容。

7.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包括固液气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相变热等内容。

8.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等内容。

以上是高中物理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希望能够对广大学生的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每一章总结知识点

高中物理每一章总结知识点

高中物理每一章总结知识点第一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理学的对象、内容、方法和研究对象。

物理学的对象是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内容是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联系、规律以及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国防服务的学科,方法是实验和理论两种方法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多数物理学家进行的是抽象、理论性研究。

当然,理论研究者的理论性工作可以使具体的、实验性工作取得更明显的成就。

第二章:国际制度和环境问题国际物理学联合会总部设在巴黎,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非政府组织。

旨在提倡物理学的发展,缔造和维护国际人才和物质交流团结的机制。

加强学术交流,为物理学教师和科学家提供信息,改进实验室设备,导入新理念。

他们发起并组织国际和地区性的物理学会议,论坛和研讨会,并向培训和交流人员提供资深物理研究论题与前沿课题的长短期培训,并且借助互联网资源,开展在线交流。

在应对环境问题方面,国际物理联合会提出氢能提供的储存、传输和使用在碳排放方面几乎是零,属于清洁能源,但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污染和影响。

进行充分的研究,环保氢能技术实现碳排放减少和循环利用。

第三章:运动的描述力是物理量,运动学方法可描述物体在空间位置和速度的变化。

质点的运动可描述为空间保存的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研究质点的运动规律是动力学的研究对象。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有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第四章:一维运动一维运动是指物体运动在一条直线上。

当需要考虑空间的多个方向时,可以使用矢量进行表示。

质点的位矢用于描述质点在空间中的位置。

当有时间延迟的时候,需要考虑矢量的导数。

使用矢量和微分算子的组合可以描述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五章:直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可以使用位矢、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进行描述。

当考虑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可以利用代数的方法完成数学求解。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规律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置 - 时间关系、速度 - 时间关系和加速度 - 时间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知识点全归纳一、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当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应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 秒末”,“速度达 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距离是空间中一个质点的轨迹长度,它是一个标量。

物体在两个确定位置之间的距离不是唯一的,这与一个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和距离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是过程量,两者都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不等于距离,只有当质点沿一个方向直线运动时,它们才相等。

6.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基本概念1、质点2、参考系3、坐标系4、时刻和时间间隔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

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8、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

(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二、运动某某某象(只研究直线运动)1、x—t某某某象(即位移某某某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某某某象(速度某某某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

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

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2、纸带分析;(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特定点的瞬时速度(3)、可计算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基本关系式v=v0+atx=v0t+1/2at2v2-vo2=2axv=x/t=(v0+v)/2二、推论1、vt/2=v=(v0+v)/22、vx/2=3、△x=at2 { xm-xn=(m-n)at2}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某某某。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电磁学部分!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电磁学部分!

电磁学部分:1、基本概念:电场、电荷、点电荷、电荷量、电场力(静电力、库仑力)、电场强度、电场线、匀强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功、等势面、静电屏蔽、电容器、电容、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电阻率、电热、电功率、热功率、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电动势、内电压、路端电压、内电阻、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洛伦兹力、磁感线、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感应电动势、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感抗、容抗、电磁场、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波速2、基本规律:电量平分原理(电荷守恒)库伦定律(注意条件、比较-两个近距离的带电球体间的电场力)电场强度的三个表达式及其适用条件(定义式、点电荷电场、匀强电场)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及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电容的定义式及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适用条件)电阻定律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总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率及其分配关系)焦耳定律、电功(电功率)三个表达式的适用范围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基本电路的动态分析(串反并同)电场线(磁感线)的特点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及中垂线上的场强和电势的分布特点常见电场(磁场)的电场线(磁感线)形状(点电荷电场、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点电荷与带电金属板间的电场、匀强电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通电直导线、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电源的三个功率(总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电源输出功率的最大值、效率)电动机的三个功率(输入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图像及其应用;注意点、线、面、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安培定则、左手定则、楞次定律(三条表述)、右手定则电磁感应想象的判定条件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线垂直切割磁感线通电自感现象和断电自感现象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原理电阻、感抗、容抗对交变电流的作用变压器原理(变压比、变流比、功率关系、多股线圈问题、原线圈串、并联用电器问题) 3、常见仪器:示波器、示波管、电流计、电流表(磁电式电流表的工作原理)、电压表、定值电阻、电阻箱、滑动变阻器、电动机、电解槽、多用电表、速度选择器、质普仪、回旋加速器、磁流体发电机、电磁流量计、日光灯、变压器、自耦变压器。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量子计算
利用凝聚态物理原理,探索量 子计算的实现方法和应用前景。
光学与光电子学研究前沿
01 量子光学
研究光的量子行为,如量子纠缠、 量子隐形传态等。
02 光子晶体
研究光子在周期性结构中的传播 和调控,实现光子器件的小型化
和集成化。
03 光电子器件
研究光电子器件的性能和应用, 如光电探测器、光通信器件等。
能源利用优化
物理学在能源利用方面的应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利用,有 助于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环境监测与治理
物理学在环境监测和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空气质量监测、 水质监测和噪声污染控制等。
08
物理前沿
高能物理研究前沿
01 粒子物理学
研究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物理学分支,探索物质和 反物质、暗物质等未解之谜。
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定义
当光照射到某些物质表面时,物质会吸收光的能量并释放出电子, 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实验
爱因斯坦通过光电效应实验,提出了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 应现象。
光电效应应用
光电效应被广泛应用于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电池等光电转换 器件中。
04
热学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
定义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 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
了解实验误差的来源,如仪器误差、操作误 差等,提高实验准确性。
02 误差来源分析
07
物理应用
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01
电力工程技术
物理学在电力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 电磁感应、电路分析等。
02
机械工程技术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复习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复习

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它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面是对高中物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的一些重要内容:1. 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学科。

重要的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等。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概念。

它包括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3. 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情况的学科。

重要的概念包括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摩擦力、弹力、重力、万有引力、动量和动能等。

4. 力和运动的功和能:力和运动的功和能是研究物体能量变化的学科。

重要的概念包括功、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5.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和热现象的学科。

重要的概念包括温度、热量、热容、热传导、热辐射、相变等。

6.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和光现象的学科。

重要的概念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色散和透镜等。

7. 电学:电学是研究电和电现象的学科。

重要的概念包括电荷、电场、电势、电流、电阻、电压、电容、电磁感应等。

8. 声学:声学是研究声音的起源、传播和听觉效应的学科。

重要的概念包括声源、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共振等。

9. 核物理: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结构和核反应的学科。

重要的概念包括放射性衰变、核反应、核能等。

10. 宇宙学:宇宙学是研究宇宙起源、演化和结构的学科。

重要的概念包括宇宙大爆炸理论、星系、恒星等。

这些只是高中物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有更深入的内容和应用。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自然界的现象,同时也为日后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高中物理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全总结第一章:力学1. 力力是物体相互之间的作用,通常用矢量表示,有大小和方向。

它是产生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如果受力平衡,就保持原来的状态。

即物体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且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同。

牛顿第三定律:所有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彼此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运动学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变化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

4. 动能和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定理表明,如果物体的速度改变,它的动能也会改变。

5. 势能和力学能量高度为h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mgΔh。

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描述封闭系统中机械能的守恒。

第二章:热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温度是描述物体热量状态的物理量。

热量是能量传递的方式,是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的。

热能是物体因温度而具有的能量,是物体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

2. 热容和比热容热容是物体对热量的吸收能力,是物质单位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3. 热传递和传导热传递是热量在不同温度之间的传递过程。

传导是指材料内部热量的传递过程。

4.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量和功是能量的转移方式,可以相互转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自发地只能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永远不会自发地从低温区传递到高温区。

5. 热力学功和热机热力学功是由热量转化而成的功。

热机是利用温度差使热量转化为功的装置。

6. 热力学逆过程热力学逆过程是指系统的状态经由取得外界功和放出热量,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过程。

第三章:电磁学1. 电荷和电场原子的结构中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了物质的基本结构。

电场是电荷产生的力场,描述了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

(超详)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超详)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超详)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1. 力学
- 基本概念:力、质量、加速度、牛顿三定律
- 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
运动
- 牛顿定律与运动:惯性、力的合成、平衡、斜面静摩擦、弹
簧力、万有引力定律
- 动量与能量: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功与功率、机械能守恒、碰撞、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2. 热学
- 温度与热量:热平衡、热膨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热能传递:传导、对流、辐射、功与热的转化
- 理想气体与热力学:理想气体的分子速率与平均动能、分子
碰撞频率、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理想气体定律
-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变化、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焦耳定律
3. 光学
- 几何光学: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光的全反射、光的成像
-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
- 光的光电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玻尔模型与能级、
激光
4. 电磁学
- 静电场:电荷与库仑定律、电场、电势能与电势差、静电场
中的运动带电粒子
- 电流和电阻:电流、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温度效应
- 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场、洛伦兹力、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定律、自感与互感、交变电流
5. 原子物理
-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原子核结构、玻尔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 放射性与核能:放射性、半衰期、核反应、核能的利用
- 核物理与粒子物理:核聚变、核裂变、粒子的分类、强相互
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
6. 特殊相对论
- 狭义相对论:光速不变原理、相对性原理、时空间隔、洛仑兹变换、质能关系
以上是高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汇总,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实验步骤设计
设计实验步骤,确保实验过程的安 全、准确和有效。
实验数据处理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 包括实验条件、操作步骤和测
量结果。
数据整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去 除错误数据,保留有效数据。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方法和图表工具对实 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设计与创新
实验设计原则
实验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和创新性 原则。
物质波,又称德布罗意波,是概率波,指空间中某 点某时刻可能出现的几率,其中概率的大小受波动 规律的支配。
德布罗意波公式
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 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这种波称 为物质波 公式为:λ=h/p
德布罗意波意义
德布罗意波理论把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为 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势能减少,总机械能不变。
PART 02
电磁学
库仑定律
定义
库仑定律是描述静止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定律。
公式
F=k*(q1*q2)/r^2,其中F为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q1和q2分别为两个点电荷的电量,r为两 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k为静电力常量。
应用
库仑定律在电磁学中有广泛应用,如计算电场强度、电容等。
实验器材选择
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确保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步骤优化
在实验过程中,不断优化实验步骤,提高实验效率, 减少误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谢谢
分享人姓名
不确定性原理
01
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
无法同时精确测定其位置 和动量
02
测量过程的影响

高中物理知识点重点梳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重点梳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重点梳理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自然科学中一种研究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规律的学科。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需要掌握很多基础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梳理高中物理知识点的重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和理解。

一、基础知识1. 物理量物理量是描述物理现象的量,包括标量和矢量两种。

物理量的单位是国际标准单位制,如米、秒、千克等。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物理量及其单位,例如长度、时间、质量、速度、加速度等,并且能够进行相互转换。

2. 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在运动中所涉及的基本量和基本规律的学科。

学生需要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的描述方法和公式,理解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3. 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力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质心、碰撞等概念。

4. 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温度、热量和热力学定律的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等知识点,理解热的传递方式、焓、熵等概念。

二、实验操作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步骤,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仪器和材料等。

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物理实验的重要环节,需要学生掌握数据测量、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例如测量误差的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等。

三、物理应用1.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的应用广泛,包括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运动原理和性能等,学生需要掌握机械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2. 热力学应用热力学应用广泛,学生需要掌握热工作、热功率、热效率等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应用热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光学应用光学应用广泛,包括裸眼视力和眼镜度数、光的反射和折射、凸透镜和凹透镜等知识点,学生需要理解光的本质和光学公式。

总之,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实验操作和物理应用三个方面的内容。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

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汇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源的正、负极时,这些做无规则运动的自由电荷就会发生定向移动形成 电流。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可以移动的自由电荷很少,一般情况下即使将绝缘体接在电源的两极之 间,也不能形成电流。但是,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当条件 改变时,绝缘体就可能导电,例如玻璃是绝缘体,但把玻璃加热到红炽 状态时,它就成了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9.物体导电与带电的区别导电是指导体内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 通过电荷传导能量。带电是指物体因得失电子,使原子核所带正电的数 量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的数量不相等,形成带正、负电荷的物体。带电 的物体不一定导电,如毛皮、橡胶等绝缘物体能带电,不容易导电。能 导电的物体不一定能带电,如手持金属棒与其他物体摩擦,结果金属棒 不带电,因为电荷已通过金属棒和人体传给大地。 电阻与滑动变阻器 ①、知道电阻及单位;②、会用控制变量法探 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条件;③、知道滑动的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①、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条件; 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①、正确理解
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电学基本概念 1.自然界的两种电荷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上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 等量异种电荷,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用绸子 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绸子带负电。毛皮与橡胶棒,绸子与玻璃棒, 它们所带的电量分别相等。(2)接触起电。让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带电 的物体,则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上了与带电物体相同的电荷,如把带负电 的橡胶棒与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验电器就带上了负电,且金属 箔片会张开。*(3)感应起电。让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绝缘导体(不接 触)时,用手摸一下不带电的导体后,移开带电体后,原来不带电的导 体就带上了与带电体相异的电荷。 3.电量及电的中和 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物体所带的电荷越 多,它的电量就越大。所呈现的电性就越强。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 库,符号是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光的偏振现象
解释光的偏振特性,以及 偏振片如何影响光的传播 方向和强度。
20XX
20XX
光的波粒二象性
描述光的双重性质,即它 既可以看作是波,也可以 看作是粒子。
20XX
20XX
光的粒子性
讨论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 射,展示光的粒子方面。
20XX
20XX
理解赫兹的实验
分析赫兹如何通过实验证 明光是一种电磁波。
色和影响。
交流电与直流电
区分交流电(AC)和直流电 (DC),并解释它们在电磁感应
中的不同应用和表示方法。
电磁感应的应用
探讨电磁感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例如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中的
使用。
谢谢观看
力的单位
牛顿第二定律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定义为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²加
速度的作用力。
独立性与同体性原则
定律中力和加速度是对应同一物体的, 且各个力的作用效果独立存在,互不影
响。
应用实例:曲线运动
在曲线运动中,加速度变化,需先求出 物体在每一点的合力,再应用牛顿第二
定律。
解析题:多物体系统动力 学
热膨胀系数
$350
绝对零度与 热膨胀
$400
不同物质的 热膨胀特性
$450
热膨胀的应 用
$500
热膨胀的实 验观察
热膨胀描述物质的 体积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的现象。
热膨胀系数是物质 的属性,用于量化 温度变化对物质体
积的影响。
绝对零度是热力学 温度的基点,此时 所有物质的热膨胀
系数均为零。
不同物质的热膨胀 系数不同,因此在 温度变化时,它们 的体积变化也会不
运动的图像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电学基本概念1.自然界的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

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绸子带负电。

毛皮与橡胶棒,绸子与玻璃棒,它们所带的电量分别相等。

(2)接触起电。

让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带电的物体,则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上了与带电物体相同的电荷,如把带负电的橡胶棒与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验电器就带上了负电,且金属箔片会张开。

*(3)感应起电。

让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绝缘导体(不接触)时,用手摸一下不带电的导体后,移开带电体后,原来不带电的导体就带上了与带电体相异的电荷。

3.电量及电的中和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物体所带的电荷越多,它的电量就越大。

所呈现的电性就越强。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

一个基本电荷所带的电量为库仑,这是自然界能单独存在的最小电量,自然界能独立存在的电量都是的整数倍,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库仑。

两个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带负电的物体上的多余电子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上,这两个物体都没有多余的电子,也不缺少电子,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正、负电荷的中和。

电的中和现象也是电子转移的结果,并不是电荷消失了。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2)原子核带正电,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正电的电量是基本电荷的整数倍;(3)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的电量都为库仑;(4)整个原子通常显中性,原子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数相等;(5)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作用随不同的原子而不同。

5.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的时候,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在转移过程中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即电荷是守恒的。

在转移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可见摩擦起电只是电荷的转移,并不是电荷的创造。

6.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1)利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何种性质的电荷。

首先,将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于是验电器带有与带电体同种性质的电荷,结果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就因带有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然后,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已经带了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认真观察这时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发生的变化。

如果角度继续增大,表明原来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如果角度减小,或者闭合后又张开一角度,表明原来的带电体带的是负电荷。

同理,也可以用验电器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负电荷进行对比分析。

(2)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来进行分析判断,将通草球(或泡沫小球)用细丝线悬挂起来,先使带了正电荷的玻璃棒去接触通草球使它带正电荷,然后将带电体去靠近它,如果它们相互排斥表明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如果它们相互吸引,表明带电体带的是负电荷。

同理,也可以先让通草球带上负电荷对其他带电体进行电性检验。

7.电流及其方向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形成电流的电荷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

在金属导体中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溶液中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

通常情况下,自由电荷做无规则运动,此时,并不形成电流,只有当这些自由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时才能形成电流。

当用金属导体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时,金属导体中的每一个自由电子都受到正电荷的吸引,结果自由电子向某一方向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在历史上,为了研究的方便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现在知道,金属中的电流是由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但电子带负电,所以与规定相悖,但是人们并没有进行修改,原因是:许多文献书籍均以此为准,修改会引起混乱;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还是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研究电学问题的效果相同;在某些情况如酸、碱、盐溶液中,也有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情况。

8.正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由于其内部的导电机制不同。

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例如:金属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有大量的正、负离子。

当导体两端接入电源的正、负极时,这些做无规则运动的自由电荷就会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可以移动的自由电荷很少,一般情况下即使将绝缘体接在电源的两极之间,也不能形成电流。

但是,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就可能导电,例如玻璃是绝缘体,但把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它就成了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9.物体导电与带电的区别导电是指导体内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通过电荷传导能量。

带电是指物体因得失电子,使原子核所带正电的数量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的数量不相等,形成带正、负电荷的物体。

带电的物体不一定导电,如毛皮、橡胶等绝缘物体能带电,不容易导电。

能导电的物体不一定能带电,如手持金属棒与其他物体摩擦,结果金属棒不带电,因为电荷已通过金属棒和人体传给大地。

电阻与滑动变阻器①、知道电阻及单位;②、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条件;③、知道滑动的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①、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条件;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①、正确理解,即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条件;②、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要点诠释: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1.国际单位:欧姆。

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1000K,1K=1000。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

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

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

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

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要点诠释: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说明: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

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其中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2.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或者⑴滑动变阻器: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 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

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

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应用:电位器优缺点: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

要点诠释:使用方法:选、串、接、调。

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注意:①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告诉了我们滑片放在两端及中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②分析因变阻器滑片的变化引起的动态电路问题,关键搞清哪段电阻丝连入电路,再分析滑片的滑动导致变阻器的阻值如何变化。

3.电阻箱:分类:旋盘式电阻箱:结构:两个接线柱、旋盘。

变阻原理:转动旋盘,可以得到0~9999.9之间的任意阻值。

读数: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电阻。

插孔式电阻箱:结构:铜块、铜塞,电阻丝。

读数:拔出铜塞所对应的电阻丝的阻值相加,就是连入电路的电阻值。

优缺点:能表示出连入电路的阻值,但不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

1、滑动变阻器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只看下面的接线柱和划片P间的长度)调到最大。

2、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阻值随温度变化规律:大多数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只有极少数(玻璃)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小。

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歌:串入电路,调流控压;一上一下,作用最大;同上同下,没有变化;接入电路,拨到最大。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2、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探究过程。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的应用(1)提出问题:如图所示,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总电压有什么关系呢?(2)猜想与假设:①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②串联电路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要点诠释: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连接实验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路中;(2)应从电源正极(或负极)起按电路图将元件逐个连接起来;(3)连接好电路后,要先用开关试触,观察电压表的指针偏转情况,确认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观察示数;(4)读数时,要客观、精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读数完毕,断开开关,切断电源,整理好仪器;(5)电压表的量程选择得过小,会使指针偏转过大,损坏电表;选择得过大,会使指针偏转过小,测量不准确;一般来说,选择的量程,应使指针偏转到刻度盘的之间。

要点诠释: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知识拓展:电压与电流的对比:电压电流符号U I含义在电源两极间产生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是形成电流的原因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单位及符号伏(V) 安(A) 测量仪表电压表电流表特点串联电路U=U1+U2+…+U n I1=I2=…=I n 并联电路U1=U2=…=U n I=I1+I2+…+I n(2)并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个支路两端的电压,各支路电压相等。

1、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