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点到直线的距离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点到直线的距离︳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使学生理解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的含义,掌握点到直线距离的求解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掌握点到直线距离的求解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点到直线距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
教学难点1. 点到直线距离概念的理解。
2. 点到直线距离求解方法的掌握。
3. 点到直线距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点到直线垂线段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介绍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讲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求解方法,并通过例题演示解题过程。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点到直线的距离2. 目录: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应用3. 重点内容: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点到直线距离的求解方法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点到直线的距离。
2. 提高题:求解点到直线距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拓展题:探讨点到直线距离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了点到直线距离的求解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点到直线距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难点在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信息窗三(两点之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三(两点之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并且能够求解两个坐标点之间的距离。
2.能够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含义,并且能够求解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求两个坐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运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1.白板、笔和橡皮2.学生用纸和笔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引入新概念教师通过绘制坐标系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二维空间的概念。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什么。
同学们可以依次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师进行分析和解释,最终让学生理解两点之间距离的概念。
2. 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教师通过数学式子的方式,讲解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方式。
给出实例,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解释结果的含义。
让同学们自己设计不同的示例,比如求一个人所在房间到门的距离等等,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概念。
3.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并进行相关计算。
同学们可以在课堂上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检查彼此的答案。
之后,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讲解,并查漏补缺。
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更多的实例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总结复习最后,教师将本次课所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自行编写相关数学练习。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在下次课前完成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通过使用生动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两点之间距离”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发现,学生们常常将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和点到直线距离的计算混淆,教师将在下一次课堂上着重强调这些知识点的差异,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间的距离)

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间的距离教学目标1.通过“猜一猜,画一画,量一量”活动,理解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所画的垂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含义。
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教学难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及其画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学生准备:直尺、三角板、毛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为了交通方便,在修路时遇到河要架桥,如果遇到了大山,应该怎么办呢?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预设1:绕过山。
预设2:火车爬山。
预设3:修建隧道。
……图1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绕路需要多费时间、费能源。
火车爬山也不太安全,直接通过隧道方法好像更好一些。
(课件出示,见图1)看图,教师向学生讲解什么是隧道:隧道是埋置于底层内的一种地下建筑物。
隧道可分为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和地下隧道等。
师:为什么要修隧道呢?今天这节课就一起研究这其中的秘密。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一)认识两点间的距离1. 提出猜想。
师:刚才同学们都认为修隧道的路程最近,其他的方法路程会远一些,这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的,其实在数学上它还只是一个猜想。
板书:猜想。
2.操作验证。
(1)讨论研究方案。
师:这种观点究竟对不对呢?在我们还需要验证一下。
给学生一个简易的大山图,在山的两侧分别标出两个点A和 B。
师:小组内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证明我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小组内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全班交流研究计划。
课件出示探究方案:①从A 地到 B地,你能把修隧道的方法在图上表示出来吗?动手画一画。
你还能想到哪些不同的路线?试着画几条,看看能发现什么?②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比一比、量一量,验证你的发现是否正确。
第4课时 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间的距离(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青岛版

第4课时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一、教材基本情况本课时在《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青岛版》教材中属于第1章「数与运算」的第4节「几何图形」,是初步认识数轴和直线、探究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距离的一个重要课时。
二、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如何计算。
2.掌握点到直线间的距离的计算方法,能够通过给定数据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3.初步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方法。
•点到直线间的距离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点到直线间的距离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教学PPT幻灯片。
3.直尺、钢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1.教师可以用一些生活实例引入两点间距离的探讨,让学生对本课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张贴生活中两个点之间的直观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2. 认识与探讨1.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两点之间距离的概念并掌握计算方法。
2.介绍点到直线距离的计算方法,并呈现实例进行演示,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3.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理解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不同的实际问题中去。
3. 基础训练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几组两点间距离的计算和一些点到直线的距离计算题目。
2.随机学生上台演示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计算中产生的错误。
4. 拓展练习1.教师布置拓展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2.让学生自己找到实际场景中的案例,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本课时的学习理解和实际应用意义的认知。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和拓展作业题目。
2.总结和复习本课时的内容,把握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距离的应用场景。
3.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整堂课上,教师时常与学生互动交流、回答疑问,通过课堂讨论、举手发言、展示演出等方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
小学四年级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导学案

课题
点到直线的距离
课时
2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
主备人
备课时间
10月10日
授课时间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掌握过一点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垂线段公理
重点
难点
垂线段的性质
学习
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导学案情境导入预习检测1、提问: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特殊情况?特殊在哪儿?
3、你能从A点向直线画几条不垂直的线段吗?任意画几条。
课后链接
预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板书设计:
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的好。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接替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精读
点拨
深化
理解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研究了关于图形距离的三种情况:
(1)两点之间的距离
(2)点到直线的距离
(3)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你能画图表示这三种距离吗?
学生画图表示,同桌交流,展出学生画图情况。
达标
测评
总结
提升
1、把这些线段的长度与刚才那条垂直线段的长度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59页“做一做”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学生画图,指名到黑板上板演。指出垂足。
确立
目标
自主
学习
学路导航:
刚才大家过A点作直线的垂线,那么,从A点到垂足之间的这条线是线段?还是射线?还是直线?
第4课时 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间的距离(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青岛版

第4课时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间的距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点间距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理解点到直线间距离的概念;3.掌握点到直线间距离的计算方法;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方法;2.点到直线间距离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了解横纵坐标的表示方法和坐标系的规律,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 讲授2.1 两点间距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思考两点间距离的概念:起点到终点的长度。
2.讲解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方法:利用勾股定理求出两点连线的长度,即 $AB = \\sqrt{(x_2 - x_1)^2 + (y_2 - y_1)^2}$。
3.结合实际例题,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公式计算两点间的距离。
2.2 点到直线间距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思考点到直线间距离的概念: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
2.通过画图和对比,让学生理解点到直线间距离的计算方法。
3.讲解点到直线间距离的计算方法:首先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过该点的直线的方程,然后带入该点的坐标和直线方程,利用公式计算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4.结合实际例题,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公式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
3. 练习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题。
2.针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指导。
3.让学生适当交流和互帮互助,加深学习理解和记忆。
4. 总结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重难点;2.梳理学习思路,强化学习记忆;3.列出学习收获和不足;4.补充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5.把握教学效果,为下节课制定合理教学目标和方案。
四、教学评估1.学生练习成果;2.学生学习态度和参与度;3.学生提问和互动情况;4.教师引导和讲解效果。
五、教学反馈1.把握学生学习情况;2.调整教学安排;3.记录学生表现和能力;4.完善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点到直线的距离︳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点到直线的距离︳青岛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点到直线的距离 | 青岛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点到直线的距离。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4.3章节,主要讲述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求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含义,掌握求点到直线距离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掌握求点到直线距离的方法。
难点:如何求解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圆规、三角板、白板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教具在白板上画出一个直线和一个点,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求解这个点到直线的距离?2. 讲解知识点: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含义,即从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这个距离。
3. 例题讲解:利用教具和学具,引导学生一步步求解一个点到直线的距离。
画出直线上的一点,然后画出垂线,量出垂线的长度,即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4.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和求解方法。
六、作业设计(1)点A(2,3)到直线y=2x+1的距离是多少?(2)点B(3,4)到直线x+y=7的距离是多少?2. 思考题:(1)如何求解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2)请举例说明,如何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解决实际问题?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的引入,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求点到直线距离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延伸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为了确保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实际例子。
-坐标纸和直尺,用于实际操作和练习。
2.课程平台:
-数学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用于展示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距离的动态演示。
3.信息化资源:
-相关数学视频和动画,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
①重点知识点:直线与直线的交点求解方法(联立方程求解)
②词:直线、交点、方程、求解
③句:两条直线的交点可以通过联立它们的方程来求解。
①重点知识点:直线与圆的交点求解方法(代入法)
②词:直线、圆、交点、代入
③句:直线与圆的交点可以通过将直线的方程代入圆的方程来求解。
①重点知识点:圆与圆的交点求解方法(联立方程求解)
3.测试评价:在课堂结束前,设计一些测试题目,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5.课堂练习评价:对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解决他们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_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_数学_小学_王祥鹏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55-58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过程与方法;在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学会合作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难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具学具教具:课件学具:三角板、直尺等作图工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老师想从操场的A点到B点,该怎么走?学生讨论,猜想,分析。
找学生上黑板规划路线。
根据路线老师展示自制教具。
(路线图)观察路线图,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问题。
1、观察一下都是什么线?(曲线,线段)2、建议老师该怎样走?并说明理由。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一)学生分组讨论,经过猜测到验证。
1、发现新知(1)拉直,比一比。
(化曲为直)(2)量一量。
全班学生交流、概括,得出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从A点到B点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3、体验感受规律学生借助实物,加上身体动作充分体验、感受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什么是两点间的距离,并尽情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4、培养应用意识,解决问题(1)出示老师要从半湖小学去枣庄街该怎么走?要求学生画一画,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走?你是根据我们学习什么知识确定这样走?(2)出示叔叔与老爷爷过草坪情境图。
他们为什么这样走?这样走对吗?(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举出生活应用两点间的距离的例子。
如:修隧道、架桥等。
(二)点到直线的距离找学生上黑板画过直线外A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
垂足定为P,擦掉其他部分,只留两点间的一段,它是直线、射线,还是线段?学生汇报。
(线段)1、从A点到这条直线还能画出它线段吗?你有什么发现?垂直的最短。
2、小组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5.3 点(线)到直线的距离(导学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5.3 点(线)到直线的距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掌握点到直线距离的计算方法。
2. 学会利用点到直线距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 重点:点到直线距离的计算方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难点:点到直线距离性质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点到直线的距离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点到直线距离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点到直线距离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演示计算过程。
4.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点到直线距离的性质及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点到直线距离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点到直线距离的计算方法。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4.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点到直线距离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批改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2. 教学课件:包含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计算方法及例题演示等内容。
3. 练习题: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和课后巩固。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原创】《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

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向对边画()条垂线。
A.1B.3C.无数过三角形内一点A向()条边作垂线。
A.1B.3C.无数A.1B.3C.无数过三角形内一点A向()条边作垂线。
A.1B.3C.无数(二)课件出示情境图,提问:你有什么数学问题?预设:为什么要修隧道?怎样修隧道最近?这里面有什么数学知识?师:是啊,这当中确实有我们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其中的数学知识,相信,下课时你一定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大家逛几个地方,在一边玩耍中一边从中领悟蕴含的数学道理。
请组长到讲台边领取活动材料,注意合理分工,有序安排,看哪个小组的探究活动开展的最有序,最有效。
二、组织活动。
(一)到对面红旗处。
1、看一看:三名学生沿不同白灰线路走到红旗处。
2、量一量:量一量三条不同白灰线路的长度。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4、想一想: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是什么?5、找一找: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6、辩一辩:看教材,说说什么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二)到对面的直跑道。
1、看一看:三名学生从自己的位置沿不同白灰线路到对边的直跑道。
2、量一量:量一量三条不同白灰线路的长度。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4、想一想: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是什么?5、找一找: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6、辩一辩:看教材,想想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1、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测量吗?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2、4个小朋友做“抢板凳”游戏,他们的位置如下。
谁最有可能抢到板凳?这样公平吗?小华最有可能抢到板凳。
不公平。
因为大家到椅子的距离不相等。
3、(1)请你画一条从蘑菇房到小木屋最近的路。
(2)请你画一条从蘑菇房通向小河最近的路。
《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我今天要教的内容是《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这是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的一章。
我会通过讲解和实例来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计算两点间的距离,以及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如何计算两点间的距离,以及如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这两个概念可能会比较难理解,所以我会花时间解释并给出实例。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比如直尺、三角板和练习题。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引入一些实际情景,比如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或者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
然后,我会讲解如何使用公式来计算这些距离。
接着,我会给出一些例题,并引导学生一起解答。
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做一些随堂练习,以巩固他们所学的内容。
对于板书设计,我会用清晰的字体和图形来展示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作业设计中,我会布置一些有关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练习题。
这些题目会涵盖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并有一些应用题,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我会思考今天教学的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方法。
如果有可能,我还会找一些相关的拓展材料,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这个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我认为有两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方法,二是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求解方法。
这两个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们容易混淆的地方。
d = √[(x2x1)² + (y2 y1)²]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
在讲解这个公式时,我会用图形和实例来说明,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公式的来源和应用。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学科第四单元信息窗口2教案单位岞山第二小学年级四课型新授课
任课
教师
刘徐州授课时间
课题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学科第四单元信息窗口2
教学
内容
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2.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对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距离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点
画出点到直线的垂线段,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
难点
画出点到直线的垂线段,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
准备直尺、三角板。
板书设计
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
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
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点到直线的距离。
这个概念将在我们后续的学习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使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9章的第3节——点到直线的距离。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以及如何计算这个距离。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了解如何利用公式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并能够运用这个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如何理解并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学重点则是让同学们能够独立完成点到直线距离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已经准备好了投影仪和一些图示资料。
同学们需要准备的学具有直尺、圆规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今天的课题,例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一条直线上有一个点,我们想要知道这个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多少。
2. 讲解:接着,我会通过图示和讲解的方式,向同学们解释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并展示如何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3. 练习:然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试着应用这个公式计算距离。
六、板书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利用板书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点到直线距离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是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包括一些计算题和应用题。
我将给出一个典型的作业题目和答案:题目: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2x+3y10=0,点P的坐标为(2,3),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
答案:我们找出直线L上离点P最近的点Q,这个点Q的坐标可以通过解方程组2x+3y10=0和2x3y+5=0得到,解得Q的坐标为(1,2)。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计算出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1.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并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课程目标•了解如何计算两点间的距离•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方法•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图形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解决存在斜线的直线的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教学内容一、两点间的距离1.1 两点间距离的概念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两个点的直线距离,简称距离。
通常用d表示。
1.2 两点间距离的计算公式设点A(x1, y1)和B(x2, y2)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它们之间的距离d 是:d = √[(x2 - x1)² + (y2 - y1)²]二、点到直线的距离2.1 点到直线的概念过点P且不在直线AB上的直线,与直线AB的距离就是点P到直线AB的距离。
2.2 点到直线的计算公式•点到水平线的距离:设点P(x0, y0)到水平线y = k的距离为d,垂线交点坐标为Q(x0, k),则有:d = |y0 - k|•点到垂直线的距离:设点P(x0, y0)到垂直线x = k的距离为d,垂线交点坐标为Q(k, y0),则有:d = |x0 - k|•点到斜线的距离:设点P(x0, y0)到直线y = kx + b的距离为d,则有:d = |kx0 - y0 + b| / √(k² + 1)教学步骤一、两点间的距离1.线下教学上讲解两点间的距离的概念;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感受两点距离的概念;3.讲解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一些实例练习;4.让学生自己编一些实例,来对这个公式进行尝试。
二、点到直线的距离1.线下教学上讲解点到直线的概念;2.给定一些水平线、垂直线的实例,讲解点到直线的计算公式。
并进行练习;3.讲解斜率的概念,以及点到斜线的距离;4.在黑板上画出一些斜线的实例,让学生在黑板上自己计算出它们离某一点的距离。
教学反思教学是动态的,应该不断总结反思,提高教学。
在这次教学上,我觉得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感受到了两点间距离的概念,不是很直观,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进行概念的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难点
进一步认识垂线的性质。
课前预习
知识链接
过A点画出下面各直线的垂线。
.A.A
课内
探究
探究一:
1.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为什么要修隧道呢?
2.两个点代表大山两侧的两地,自己动手画一画这两点的连线,看能发现什么?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3导学案
班级:组名:姓名:
课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习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在对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
3.什么叫两点间的距离?
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两点间距离”的例子吗?试试看。
探究二:从直线外一点A画几条不同的线段与这条直线相交,量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哪条线段最短?
A
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当堂检测
1.你能分别测量出点A到直线的距离吗?
.A
2.公路
加油站
学校
请你画一条从学校到加油站最近的路;画一条从学校通向公路最近的路。
拓展延伸
下面是一组平行线。请你在一条直线上任意选几个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量一量点到垂足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
课后小结
今天我收获了:
书写等级:批阅等级:批阅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