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A. 亚洲、北冰洋
B. 大洋洲、北冰洋
C. 亚洲、太平洋
D. 非洲、太平洋
【答案】 C
【解析】【分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面积约18000万平方千米,比世界上所有陆地面积还要大。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上共有7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共有4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读世界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经线、纬线描述正确的是()
A. 圆圈表示纬线
B. 所有经线不等长
C. 指向北极点的直线表示纬线
D.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2)点A的经纬度位置是()
A. 60°N,90°E
B. 60°S,90°W
C. 60°N,90°W
D. 60°S,90°E (3)沿地球自转方向,40°纬线依次穿过()
A. 亚洲欧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B. 欧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亚洲
C. 北美洲太平洋亚洲欧洲大西洋
D. 欧洲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
(4)下列关于北极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白色荒漠”之称
B. 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C. 海洋环境没有受到污染
D. 资源匮乏,无科考价值
【答案】(1)A
(2)A
(3)D
(4)B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圆圈表示纬线,故A正确;所有经线等长,故B错误;图中指向北极点的线表示经线,故C错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D错误;故选A。
(2)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读图分析可知,点A的经纬度位置是60°N,90°E。
故选A。
(3)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由此可判定,沿地球自转方向,北纬40°依次穿过欧洲、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故选D。
(4)南极地区有白色荒漠之称,故A 错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故B正确;北极地区的海洋环境受到了污染,故C 错误;北极地区资源丰富,有科考价值,故D错误,故选B。
【点评】(1)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但长度不等,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指示东西方向;连接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经线,所有的经线都等长,指示南北方向。
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经线圈,度数相加等于180度,但东西经相反。
(2)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
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3)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北冰洋是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4)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占总面积的60%),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
气候寒冷,北极海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可达-40~-20℃,暖季也多在8℃以下。
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和渔业资源。
在我国夏季时适合去北极科考站对极地进行科学考察。
3.读板块构造示意图,我国台湾省多地震灾害的原因是()
A. 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B. 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C. 地处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 地处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根据板块构造示意图可知,台湾省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故答案为:B。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4.电影《流浪地球》中描述:人类计划在北半球大陆上建造一万两千台行星发动机,让地球停止自转,然后逃离太阳系。
下图示意北半球海陆分布,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若行星发动机均匀分布在各大陆,则分布最多的是()
A. 亚欧大陆
B. 非洲大陆
C. 北美洲大陆
D. 南极洲大陆(2)若地球停止自转,地球上不可能见到()
A. 白昼与黑夜
B. 1 天约为24 小时
C. 四季的变化
D. 五带的差异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由题目可知,若行星发动机均匀地分布在各大陆,分布最多的大陆是亚欧大陆,该大陆包括了亚洲和欧洲的主体部分,面积约5000万平方千米,故选A。
(2)若地球停止自转,地球上可以看到白昼和黑夜,但不会更替;一天也就不是24小时了,只要还在公转,地球上就有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差异,故选B。
【点评】(1)大陆是指面积广大的陆地,全球有六块大陆,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亚欧大陆是亚洲和欧洲两大洲的主体,分别占到了亚洲和欧洲面积的85%和95%。
亚欧大陆的分界线从北到南依次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5.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例是()
A. 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B. 各占二分之
C. 九分陆地,一分海洋
D.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答案】 D
【解析】【分析】解: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6.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几乎所有的地图在绘制时都需要对真实的地表做一定扭曲。
如图“戴马克松地图”,能有效地控制绘制时产生的扭曲。
结合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面积最大的洲
B. ⑤位于西半球
C. ④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D. ⑥位于
⑤的南侧
(2)以人工运河为界的大洲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⑥
【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依据大洲轮廓和位置,读图可知,①是亚洲,②是北美洲,③是南美洲,④是南极洲,⑤是非洲,⑥大洋洲。
①是面积最大的洲,故A正确;⑤位于东半球,故B错误;④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故C错误;⑥位于⑤的东南侧,故D错误。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是②北美洲与③南美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①亚洲与⑤非洲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是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ABD不符合题意,C 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任何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北半球和东半球的陆地面积相对更多些。
三分陆七分海,陆地占三成,海洋占七成。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7.读下图所示的“大洲轮廓图”,四个大洲按序号排列依次为()
A. ①南极洲、②南美洲、③非洲、④亚洲
B. ①欧洲、②非洲、③南美洲、④北美洲
C. ①大洋洲、②非洲、③南美洲、④北美洲
D. ①欧洲、②南美洲、③非洲、④北美洲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读图可知,根据七大洲的轮廓可知①是欧洲,②是非洲,③是南美洲,④是北美洲;
故答案为:B
【点评】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为7:3,大陆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无论怎样平均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洲。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
中太平洋占世界大洋面积的一般左右,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洋。
8.下图是微信启动画面,图中的地球照片是宇航员1972年12月7日在太空中拍摄的。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照片中正对我们的大洲是(),拍摄时该大洲南部处于()季。
A.亚洲,冬
B.北美洲,夏
C.非洲,夏
D.亚洲,秋
(2)照片中云的颜色越白表示①云层越薄②云层越厚③可能是晴朗天气④可能是阴雨天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依据大洲轮廓及位置,读图分析可知,照片中正对我们的大洲是非洲。
拍摄时(12月7日)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因此,拍摄时非洲洲南部处于夏季。
依据题意。
故答案为:C。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照片中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可能是阴雨天气。
故答案为:D。
【点评】(1)世界陆地共分成七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最炎热带的大陆;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纬度位置最高,气候酷寒,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
(2)卫星云图上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呈现出白色,而蓝色的海洋和绿色的陆地显示出来没有白色云层遮住,也就意味着晴天。
9. 2018年2月,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难言岛奠基。
读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
完成下列各题。
(1)罗斯海新站濒临(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2)南极科考站建设一般选择在1-2月份进行,因为期间()
A. 食物充足
B. 水源丰富
C. 对环境破坏小
D. 气温高、白昼长
(3)人类对极地进行科学考察,目的是()
A. 便于开采地下矿产
B. 捕获更多的极地动物
C. 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
D. 为向南极大陆移民做准备
【答案】(1)A
(2)D
(3)C
【解析】【分析】(1)南极洲周围相临的海洋有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
读图可知,罗斯海站濒临的大洋是太平洋。
故选A。
(2)南极洲位于南半球,大部分位于南寒带,1-2月是南极洲的极昼时期,同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对开展工作是最有利的时间。
故选D。
(3)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极地地区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天然实验室,所以人类对极地进行科学考察,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
故选C。
【点评】(1)南极大陆附近有三大洋,从南极半岛向东(顺时针方向)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离南极大陆最近的大洲为南美洲,向东依次为非洲、大洋洲。
(2)我国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我国的冬季。
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考察。
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
(3)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尤其是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
在全球变
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南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圣地,是与全球环境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休戚相关的最后疆土。
10.(江西)读亚洲略图(图2),完成小题。
(1)甲是()
A. 大分水岭
B. 阿尔卑斯山脉
C. 乌拉尔山脉
D. 大高加索山脉
(2)乙河流()
A. 结冰期长
B. 全流域气候干早
C. 属太平洋水系
D. 由西北流向东南
(3)丙地区盛产()
A. 天然橡胶
B. 青稞
C. 苹果、葡萄
D. 羊毛、牛肉【答案】(1)C
(2)D
(3)A
【解析】【分析】(1)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
读图可知,图中甲是乌拉尔山脉,位于东欧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之间,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2)读图可知,乙河流在低纬度的南亚地区,无结冰期,全流域气候湿润,
属印度洋水系,由西北流向东南。
(3)读图可知,丙地区为东南亚,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东南亚各国普遍种植水稻,稻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也是传统的出口产品;青稞是青藏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苹果、葡萄是温带水果,东南亚畜牧业不发达。
11.下列现象不能反映海陆变迁的是()
A. 世界最高峰珠穆拉玛峰还在不断抬升
B.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D. 在宿迁花鸟市场欣赏热带鱼
【答案】 D
【解析】【分析】花鸟市场的热带鱼并不能反映海陆变迁,地球表面的五带划分是由于纬度位置决定的。
珠穆朗玛峰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抬升而形成的,不断抬升说明两板块之间不断挤压;地壳运动使台湾与福建省分离;地壳下降,海水侵入形成台湾海峡;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运动使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故答案为:D。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12.阅读三个大洲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大洲分别是()
A. 亚洲、非洲、欧洲
B. 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C. 北美洲、欧洲、亚洲
D. 南美洲、非洲、南极洲
(2)贝贝乘轮船从②大洲西部前往巴西,走最短航线须经过()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北冰洋
D. 印度洋(3)读图发现,①大洲东岸凸出的部分与②大洲西岸凹入的部分遥相对应,可以支持下列哪个结论()
A. 大陆漂移假说
B. 全球上要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C. ①大洲西部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D. ①②两大洲热带面积广大
【答案】(1)D
(2)B
(3)A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①②③大洲分别是南美洲、非洲、南极洲。
(2)乘轮船从②非洲西部前往巴西,走最短航线须经过大西洋。
(3)①南美洲东岸凸出的部分与②非洲西岸凹入的部分遥相对应,说明两个大陆本来应该连接在一起,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受此启发,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故答案为:(1)D;(2)B;(3)A;
【点评】(1)考查大洲轮廓图,非洲轮廓图和南美洲轮廓图具有相似性,学生要注意区分,非洲有一个大的岛屿,南美洲没有。
(2)考查大洲大洋的地理位置,因为大西洋两岸是非洲和南美洲,所以从非洲去南美洲的巴西经过大西洋最短。
(3)考查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从非洲和南美洲的古老地层,古生物化石以及动植物的相似性来证实了两个大陆曾经是连在一起的。
13.读图,完成小题。
(1)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推断,下列地区会逐步消失的是()
A. 大西洋
B. 阿尔卑斯山脉
C. 地中海
D. 红海(2)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B. 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
C.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D. 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
【答案】(1)C
(2)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根据图中板块运动方向可判断,红海位于板块张裂处,会扩张;地中海位于板块碰撞处,会缩小,逐步消失;阿尔卑斯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会不断升高;大西洋位于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处,面积不断扩大。
故C正确。
(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致使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
故B正确。
故答案为:(1)C;(2)B。
【点评】(1)本题考查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的原因,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4.竖版地图以崭新的视角将世界地理关系展现在我们面前。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冰川的分布,箭头表示某轮船的航行方向。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各大洲中,冰川面积最大的是()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极洲(2)图中轮船的航行方向大致是()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东北向西南
D. 自东南向西北
(3)图中甲、乙两地()
A. 所在的经线相同
B. 所在的经线圈相同
C. 所在的大洋相同
D. 所在的温度带相同
【答案】(1)D
(2)A
(3)B
【解析】【分析】地球上海陆分布不均匀,百分之七十一被海洋覆盖,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陆地上共有七大洲,海洋中的四大洋连为一体。
(1)世界七大洲中,冰川面积最大的是南极洲,这里由于纬度高、海拔高,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冰雪厚度平均在2000米以上,故选D。
(2)在经纬网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图中轮船的航行方向大致是自西向东,故选A。
(3)由图可知,甲地和乙地处在不同的经线上,但所在的两条经线组成了一个相同的经线圈;甲在大西洋,乙在太平洋;甲在南温带,乙在热带,故选B。
故答案为:(1)D;(2)A;(3)B。
【点评】(1)该小题考查世界上七大洲的位置及轮廓辨析,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
(2)该小题考查经纬网地图上方向的判别,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结合方向判读技巧以及所给图示综合分析。
(3)该题考查地图的基础判读,包括经线特点、大洋位置及温度带划分等内容,有一定难度,需从多个角度解答。
15.阅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四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A. 欧洲、亚洲、南美洲、非洲
B. 北美洲、欧洲、南美洲、非洲
C. 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D. 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2)四地所在的大洲中,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高四周低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D
(2)A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大洲的经纬度位置,结合相关地图解答即可。
据图中的经纬度可得,甲位于亚洲,乙位于非洲,丙位于欧洲,丁位于大洋洲。
故ABC错误,D正确。
(2)本题考查各大洲的地形特征,难度较难。
依据经纬度的范围,可判定图中甲地位于亚洲,乙地位于非洲,丙地位于欧洲,丁地位于大洋洲。
甲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势中部高,四周低,A正确;乙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地,B错误;丙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中部低,南部和北部高,C错误;丁大洋洲地形分为三部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大分水岭,地势中部低,东部和西部高,D错误。
故答案为:(1)D;(2)A;
【点评】考查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北半球主要分布有欧洲、亚洲、北美洲,其中北美洲和欧洲全部在北半球,南半球主要是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东半球主要是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西半球主要是美洲。
被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16.地理课上,同学们讨论海陆变迁的问题,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A. 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B. 亚欧大陆北部分布着亚寒带针叶林
C.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
D. 喜马拉雅山岩石中有海洋生物化石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A、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是海洋变成陆地,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亚欧大陆北部分布着亚寒带针叶林,不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B符合题意;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说明台湾海峡原来是陆地,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海陆变迁就是海洋变陆地,陆地变为海洋,即我们所说的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地壳的变动,如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类化石;二是海平面的升降,如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三是人类活动主要是填海造陆,如荷兰的填
海造陆。
17.读下图“人造地球卫星从太空获取的地球影像”,完成下题。
该影像能表现()
①海洋水体的不连续
②东西半球的划分
③地球的真实形状
④海洋与陆地的分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从太空获取的地球影像”认识地球的形状,也知道了海洋与陆地的分布。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无论我们怎么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18.读“某大洲沿赤道地形剖面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位于()
A. 非洲
B. 北美洲
C. 南美洲
D. 亚洲(2)图示地区的地形()
A. 盆地为主,中间低、四周高
B. 山地为主,东部高、西部低
C. 高原为主,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D. 高原为主,东部高、西部低
【答案】(1)A
(2)D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该区域赤道穿过,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乞力马扎罗山在这里区域,是非洲;A符合题意。
(2)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