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637c48e7e21af45b207a852.png)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我的说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分析,学生状况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本节内容除了让同学们掌握科学分类方法外,还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加以应用,因此意义重大。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 掌握简单分类法,知道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形成分类的思想。
2.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讨论,认识分类法在化学研究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能够成功地选择一种分类方法,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
2.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在后面的学习中实际应用。
3.教学重点:交叉分类法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课时安排: 1课时二.学生状况分析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
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
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三.重难突破思路:1.通过现实的一些例子,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
例如:商场中商品的分类、图书馆中图书的分类以及网络中信息的分类。
目的:比较直观的将学生思维引到主题。
物质的分类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说课稿【推荐下载】
![物质的分类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说课稿【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626372bb5ef7ba0d4b733b41.pn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说课稿
2-1物质的分类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说课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法分析
五、学法指导
六、教学程序设计
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本章教材概述
在整个模块中的地位:
基础性-知识基础,方法基础
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
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试着用科学构成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
其中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这两种化学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基础,也是学习高中其它内容重要的知识基础。
重要性-承前,启后
本章作为学科内容方面有着它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意味着要
复习义务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在复习的基础知识之上,要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其它章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化学 说课稿:物质的分类
![化学 说课稿:物质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27621413c1ec5da50e27096.png)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化学....号,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分类》。
(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分类》是人教版高一年级第一册第二章中的第一节内容,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大量繁杂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是一种科学、方便的工作方法,它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结合单元要求和本节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过程与方法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并进一步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
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07e5a7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3.png)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分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类”是高中化学必修 1 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物质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和科学方法。
通过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为后续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以及化学计算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材中,本节课首先介绍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包括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然后通过对物质的分类,引出了分散系及其分类,包括溶液、胶体和浊液的区别和联系。
教材内容编排合理,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物质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性质和简单的分类方法,如单质、化合物、酸、碱、盐等的分类。
但是对于分类的标准和方法还不够系统和深入,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
在学习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态度方面,学生对化学学科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分类的方法和意义,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3)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溶液、胶体和浊液的区别和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胶体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分类法在化学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1a445b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f.png)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是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
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而物质的转化则是物质分类的应用和延伸,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物质之间相互联系的观念。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后续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奠定基础。
通过物质分类的学习,学生能够将众多的物质进行有条理的梳理,从而为后续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学习提供清晰的框架。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从复杂的现象中找出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物质分类和转化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类方法,如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
但是,对于更深入、更系统的物质分类方法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他们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在思维能力方面,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和归纳能力。
(2)通过对物质转化关系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教案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a06c1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1.png)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教案教案标题:物质的分类说课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物质的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对物质分类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的认识; -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物质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物质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物质分类的思考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对物质进行分类。
2. 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15分钟)-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物质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以常见物质为例,分析不同分类方法和特征。
3. 实验探究(20分钟)-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物质分类的方法;- 提供不同物质样本,让学生观察、记录和总结分类规律。
4. 学生展示与讨论(15分钟)-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归纳出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 拓展与应用(10分钟)- 提供更多物质样本,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实践;-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 - 总结物质分类的重要性和学习收获。
四、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样本: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实验材料:提供不同物质样本供学生进行观察和分类实验。
3. 教学PPT:用于概念讲解和示例分析。
4. 学生实验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总结分类规律。
五、教学评估1. 实验记录表:评估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总结能力。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674d6f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1.png)
各位领导,教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物质的分类》。
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物质的分类》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的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可以使学生在同类事物相似性方两做到举一反一,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能做到由此及彼,是一与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对此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匀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与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感受分类是学习与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掌握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与“树状分类法”2.情感目标:增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难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与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是学生“知其然”,还要是学生“知其所以然”。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与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cc2cce084254b35eefd34f8.png)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
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
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
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过程与方法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并进一步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奥秘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本部分教学,知识性内容较为简单,故重难点落在了为学生建立起分类的思想上。
知识、能力、思想是体系的三个要素。
常规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思想的培养。
思想是的灵魂,分类思想是化四、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主线与旧教材支离破碎地记忆一些孤立的事实和对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相比,在化学新课程与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的形成。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d9e4d7d01f69e31433294a3.png)
则细施实理监程工固加险除库水兰金市华金
7
部理监程工固加险除库水兰金市华金司公理监筑建电水利水省江浙 识知康健 ) 页一下入进,片图击点 ( 谱食肥减的中法身瘦物食
网康健 1273 。病人成疗治和防预�能功化消的胃 肠进增以可它�物食的里路卡低种一是粉米。法方种一的饭米替代来粉米用是就
识常小活生 法身瘦粉米 1 识知康健及普 ) 页一下入进,片图击点 ( 谱食肥减的中法身瘦物食
。齿牙固稳能盐食�以所�骨主又肾�余之骨为齿�肾入 �咸味盐食�论理的医中照按。用作的毒解血凉火清有具盐食了载记就 �中》录别医名《的景 弘陶代梁朝北南国我在 。用作健保有具还 �齿牙固稳能但不盐食为因�牙刷能么什为盐
识知康健及普 。了富丰得 变也膏牙盐的纯单�替更代朝着随是但�牙刷来盐用是人代古�出指远可陈师医任主副科内 院医苑西院学科医中国中。惯习的牙擦盐用有就晨清天每玉宝贾载记曾中》梦楼红《在 则细施实理监程工固加险除库水兰金市华金
则细施实理监程工固加险除库水兰金市华金
4
部理监程工固加险除库水兰金市华金司公理监筑建电水利水省江浙 。评互生师、评互生生堂随�3
。袋案档录记动活后课计设还我。式形种一是单录记动活组小�价评案档习学�2
。习练见。力能的题问学化决解想思类分用运生学查考点重�价评笔纸�1 �式方价评种几下以了用采课节本 。程过全的
,您于合适样一也许或�了法身瘦物食的出结总究研会体身自过通家专关有中》人 美伽瑜《是就然当�动运了除的赖信奉信们星明为最而�外惯习息作的好良成养了除 。入摄外额的盐少减�净干漱腔口 把水清用再�后口完漱或牙完刷在量尽�候时的牙刷者或口漱盐食用�人病的病尿糖和压血 高有患。药用和生医看替代能不�病疾腔口疗治助辅能只盐食�调强也生医陈�时同 生养康健 。生卫和康健的腔口个整进促以可�刷一刷�后西东完吃者或晚早 天每�盐食些蘸刷牙湿用以可也。血凉毒解痛止炎消助帮以可�处血出和处痛疼在撒盐食将 接直�候时的血出龈牙者或痛疼齿牙�口漱水盐淡的温用晚早天每如比�说生医陈。些一单 简再以可还法方 �外法做的人古鉴借以可了除 �腔口健保盐食用同赞也学医中代现国我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e3fb82a910ef12d2bf9e797.png)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分类》,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首先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物质的分类》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和化学反应的多样性是化学科学的客观存在,人们要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应该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的进行研究,这既是化学科学的规律,也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因此化学的分类是化学科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本节分为两部分,一是物质的简单分类,二是分散系及其分类。
物质的简单分类是对酸、碱、盐、氧化物内容的回顾与提升;分散系及其分类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将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胶体,胶体是新知识。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2.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析②了解常见的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③知道依据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胶体④知道胶体的性质,尤其丁达尔现象2.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并进一步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的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的兴趣。
3.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二、说教法(再说教法与学法)1、实验促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胶体的性质。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2f685296c85ec3a87c2c5e9.png)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分类》。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物质的简单分类与应用》。
物质的分类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新内容之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更是伴随新课程而生的一个内容。
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
在整个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承前启后意味着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而所谓提纲挈领则是与新课程内容设置的方式改变密切相关。
大家知道新课程打破了以往教材中“族”的概念,而是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作为知识编排的主线,就在这样一种新的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下,掌握这种分类的方法,以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2.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掌握简单分类法,知道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b、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a、初步形成分类的思想。
b、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讨论,认识分类法在化学研究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让学生能够成功地选择一种分类方法,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
b、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在后面的学习中实际应用。
3.根据《课标》和本课时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交叉分类法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二.、说教法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37a354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c.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说课稿一、教材背景和教学目标1. 教材背景《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的第一节内容,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规律。
2.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化学概念,如物质、元素、化合物等;•熟悉物质的分类方法,并能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类;•了解物质的转化规律,包括化学反应及其表示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物质转化的基本规律。
2. 教学难点•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与元素、化合物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物质转化规律与化学反应及其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为了引起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兴趣,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例子1)老师带一些物质样品,如铁粉、盐酸、水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质,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方法。
(例子2)老师出示一些物质的图片或名称,让学生根据特点进行分类,如固体、液体、气体等,引导学生思考分类的依据。
2. 学习与讨论(30分钟)2.1 物质的分类方法及特点提醒学生注意教材P1的内容,解释物质的分类和元素、化合物的概念,重点讲解以下几种分类方法:(1)按物质的存在状态分类:固体、液体、气体;(2)按物质的组成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3)按物质的性质分类:金属、非金属、金属loids。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分类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2.2 物质的转化规律与化学反应讲解物质的转化规律及其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解释化学反应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包括化学方程式、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物质转化规律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例如铁与盐酸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并描绘出方程式。
3. 练习与巩固(15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如:1.将以下物质进行分类:水、氧气、铁、二氧化碳、盐、可可粉。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aed9854e45c3b3567ec8ba5.png)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说课稿说课内容: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说课教师:祁黎炎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我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教学效果预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展开说明。
一.教材分析1.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的教学内容。
内容包括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的概念,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本节内容前面是化学实验的方法、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分类内容,后面是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的内容,而本内容包含的一些分散质粒子知识,是以后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内容上,本知识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 教材结构:本节教材包括2个子目内容,第一目是分散系概念及其分类;第二目是在学习第一目的基础上学习胶体的知识。
3.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分散系的分类;②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③了解胶体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自主探究等多种方法来学习胶体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混合应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4. 重点、难点的确立: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与应用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胶体的性质与在生活中的应用,才能理解和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难点的依据:胶体这一新知识的概念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学生分析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但其形成原理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
三.教法学法1. 教法设计:本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总结等教学方法,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同时在教学中还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物质的分类优秀一等奖说课稿3篇
![物质的分类优秀一等奖说课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f15e4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4.png)
1、物质的分类优秀一等奖说课稿导语:学会分类,能运用熟悉的化学物质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用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物质的分类优秀说课稿,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新内容之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更是伴随新课程而生的一个内容。
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
在整个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承前启后意味着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而所谓提纲挈领则是与新课程内容设置的方式改变密切相关。
大家知道,新课程打破了以往教材中“族”的概念,而是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作为知识编排的主线,就在这样一种新的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下,掌握这种分类的方法,以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掌握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两种方法(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尝试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分类在,生产社会中的作用,领悟分类在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中的意义,体会科学探究的价值。
3.教学重点:交叉分类法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课时安排: 1课时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
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3篇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7e9a9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16.png)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物质的分类》说课稿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物质的分类》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cc2cce084254b35eefd34f8.png)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
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
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
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过程与方法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并进一步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奥秘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本部分教学,知识性内容较为简单,故重难点落在了为学生建立起分类的思想上。
知识、能力、思想是体系的三个要素。
常规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思想的培养。
思想是的灵魂,分类思想是化四、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主线与旧教材支离破碎地记忆一些孤立的事实和对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相比,在化学新课程与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的形成。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1dba76f804d2b160a4ec026.png)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李正兰一.说课的主要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二.【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本课题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浅入深。
结合《2012云南省中学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要求,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应用知识,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以致用,形成多种能力,在复习中加深和领会。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的内容,且学生容易出错,常把知识点混淆,所以把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及酸、碱、盐等全部进行归纳总结并分类是很有必要的;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形成化学学习的一种思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为今后学好化学奠定了基础。
(二)课标要求、考纲解读1、新课标要求:课程目标: (1)能从组成上识别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解读:要求学生做到(1)能表述信息;(2)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3)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考纲解读能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判断,会进行简单分类。
主要内容:(1).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2).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4).单质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5)物质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主要应用:(1)、能从组成上区分氧化物(2)、能区分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3、往年中考情况分析:•20XX年云南15题、20XX年昆明28题、20XX年云南22题、20XX年大理、丽江、怒江、迪庆、临沧24题、20XX年昆明15题、20XX年曲靖14题、20XX年玉溪25题、20XX年德宏26题。
•题型:选择题、实验探究题、二)、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2、过程与方法:学会审题获取有用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思考、分析推理的能力(2)、通过标杆题揭示的方法、规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三)、学情分析: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形成化学学习的一种思想;本部分教学内容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373183a0066f5335a8121c5.png)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一、说教材《物质的分类》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起始章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分类的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分类观念。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许多事物的分门别类也为学生的感性认识奠定了基础。
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做性。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分类的思想并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有关分类的知识打下基础,并引导学生发现和倡导生活中的化学美。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讨论、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认识并了解物质分类的多样性,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快乐找朋友”和“制作化学树”课堂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化学、爱化学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分类的思想,让其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从而掌握认识物质的科学方法,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让学生建立分类的思想并掌握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地区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难点确立为:对分类法的理解及其应用。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
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活动,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力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新内容之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更是伴随新课程而生的一个内容。
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
在整个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承前启后意味着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而所谓提纲挈领则是与新课程内容设置的方式改变密切相关。
大家知道,新课程打破了以往教材中“族”的概念,而是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作为知识编排的主线,就在这样一种新的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下,掌握这种分类的方法,以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掌握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两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尝试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分类在,生产社会中的作用,领悟分类在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中的意义,体会科学探究的价值。
3.教学重点:交叉分类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课时安排: 1课时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
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
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少,也很简单,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没什么兴趣,就是教师自己也觉得教之无味。
而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是学习的主角。
所以本节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采用的活动探究式教学中每一个活动以问题作为情境,采取多种小组活动,通过学生组内的合作与交流,不同小组间的交流与共享,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模块,即分类的含义、分类的方法、分类的意义。
模块1:生活中的化学——分类的含义(思维的发散阶段、分类方法形成的感知阶段)
【问题情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地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
比如垃圾的分类。
【提出学习任务】在2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你所知道的应用分类法的例子。
讨论分类的意义。
【学生学习活动】1.1观看垃圾分类广告,尝试对垃圾进行分类;
1.2感受广告内容,认识分类及分类标准的重要性;
1.3举出生活中分类的实例,讨论生活分类的意义
设计意图:以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形成思维的发散,感受生活中的分类所带来的便捷,并且通过对大量对分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分类标准的理性认识,为更好的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们做好了铺垫。
模块2:从生活到化学——分类的方法
【问题情境】拉瓦锡对元素是如何分类的?
【提出学习任务】任务1:对拉瓦锡元素表中已学过的元素进行重新分类; 任务2:对一组化学物质的探究分类
【学生学习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分组汇报,学生的分类形式会有多种。
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合作学习,得出分类的概念。
我让同学对一组化学物质的探究分类活动是想要学生明白,其实分类它本身并不是重点,而是我们如何根据分类对象的特点去寻找分类方法才是关键。
模块3:分类的意义
问题情境:分类有哪些常见的方法?
提出学习任务: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类有哪些常见的方法? 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体会和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设计意图:本板块教学内容简单,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同时能训练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
对于两种方法的特点,要求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学生不一定能很好地独立完成,教师可通过师生交流,帮助学生概括。
五、板书设计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对同样的事物按照不同标准进行重复分类
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物质进行分类
六、教学评价方式
本节课采用了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纸笔评价: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分类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2.活动表现评价:小组活动记录单是一种形式。
我还设计课后活动记录档案袋。
3.随堂生生互评、师生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