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八: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物理问题及其试题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八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物理问题及其试题解析
一、学会知道哪些中考物理试题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如武术、饮食、品酒、茶艺、厨艺等;古代四大发明、各种传统节日等;大量的诗、词、歌、赋、格言、俗语等。还有很多很多。其中很多传统文化还包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在教学中、在中考命题时,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能打造一条靓丽的中考风景线。近几年中考试题与传统文化联系的实例有:
1.指南针;
2.诗词;
3.端午节、元宵佳节;
4.古代建造宫殿移动大木料的情景;
5.踢毽子起源于汉代;
6.木偶戏;
7.气锅鸡等等。
二、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中考物理试题考查方式及其解析
1.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算盘也是古代的重要发明。本题的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指南针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例题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实质就是一个小磁针,它有N、S两极,使用时指南的那端是极.指南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
答案:S;地磁场.
解析:由于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性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静止时指南的那端是S极;由此可知,指南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地磁场.
【例题2】图甲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司南,它的S极与条形磁铁的N极相互(选填“排斥”或“吸引“)。2018年5月21日,我国发射了一颗名叫“鹊桥”的卫星,如图乙所示,该卫星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若以“鹊桥”卫星为参照物,地面上的建筑物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吸引;运动。
解析: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判断与小磁针的相互作用情况。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1)指南针﹣司南的S极与条形磁铁的N极靠近时,它们是异名磁极,会互相吸引。(2)以“鹊桥”卫星为参照物,地面上的建筑物与卫星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例题3】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论衡》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如图所示的司南放在水平光滑的“地盘”上,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司南长柄所指方向是()
A.地理南极,地磁北极B.地理南极,地磁南极
C.地理北极,地磁北极D.地理北极,地磁南极
答案:D
解析:(1)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的磁场叫做地磁场;
(2)指南针是根据地磁场的作用工作的,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而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再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判断指南针的指向。
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司南是用天然磁石磨制成的勺子,即其实质就是一块磁铁,在地球的磁场中受到磁力的作用,其静止时其勺柄指向南方,即指南的南极用S表示;地理上的南极是地磁的北极,故长柄所指方向是地理北极,地磁南极。故ABC错误、D正确。
2.诗词。古代大量的诗、词、歌、赋、格言、俗语等。包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需要在学好语文的基础上,挖掘蕴含的物理知识。
【例题4】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直线传播C.“花气袭人知骤暖”——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满树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答案:B
解析:B选项中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时,是游鱼和细石的光要从水中穿出才能被人眼看到,而在穿出时,光线要经过两种不同的介质水和空气,故光线要发生偏折,可见,它不是光的直
线传播现象,而是光的折射现象。
【例题5】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A
解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 错误;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例题6】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答案:B
解析: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雪形成过程分别是凝固和凝华,故A错误;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3.传统节日。主要挖掘节日中吃喝玩乐里的物理问题。
【例题7】元宵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美满的元宵是每个餐桌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