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航多源信息融合课件7证据理论基础(1)

合集下载

第7讲:DS证据理论信息融合信息处理方法

第7讲:DS证据理论信息融合信息处理方法

19


7.2.1 推进器故障设置
为了模拟推进器拥堵故障模式,在OUTLAND1000运行于定向 巡航状态下,在后置推进器1(右侧)设置不同程度拥堵故障: ①正常状况:拥堵系数=0.0; ②轻微拥堵1:拥堵系数=0.25, 在后置推进器上绕15cm线索; ③轻微拥堵2:拥堵系数=0.30, 在后置推进器上绕20cm线索; ④中等拥堵3:拥堵系数=0.50, 在后置推进器上绕30cm线索; ⑤严重拥堵4:拥堵系数=0.75, 在后置推进器上绕45cm线索; ⑥完全失效:拥堵系数=1.0, 将推进器的螺旋桨全部卸下。
17

7.1 OUTLAND1000推进器布置 实验及数据采集均来源于无人开架水下机器人 OUTLAND1000。OUTLAND1000水下机器人的推 进器配置。图2为OUTLAND1000水下机器人推进器 配置图,它共有4个推进器,2个尾推(尾部水平舵 推):控制机器人前后推进和左右转向;一个处于重 心的垂直推进器:控制机器人潜浮运动;一个侧推: 原处于机器人中间的侧面位置,正对机器人重心, 控制机器人横移,在我们实验系统中,为了配合研 究水下机器人的容错控制进行了改装,将其平移至 机器人前端距重心7公分的位置。在故障诊断实验中, 它处于停转状态。图3是对应的尾部推进器实物图片。
16


Edin O.等将自组织神经网络的推进器故障模式识别策略 与控制律的控制矩阵伪逆重构方法相结合,研究了开架 式无人水下机器人推进器集成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并 针对“FALCON”和“URIS”两种ROV水下机器人的不同 推进器结构布置,给出了水平面和垂直面容错控制实验 和仿真结果。但是在以上所有无人水下机器人推进器故 障诊断与容错控制中,均假设推进器处于正常、完全故 障或几种固定故障模式,而实际的推进器拥堵故障与外 界环境密切相关,其故障的大小是不确定的、连续变化 的,将其简化为几种固定模式,与实际故障情况有较大 差距,也必将影响故障辨识的精度。 对此,此处将信息融合故障诊断技术引入推进器拥堵故 障在线辨识之中,提出基于信度分配小脑神经网络CACMAC信息融合在线故障辨识模型,利用多维信息融合 技术来提高故障辨识的精度,同时应用CA-CMAC的连续 输出特性,解决常规故障诊断方法对推进器拥堵故障连 续变化不能诊断的缺陷。

信息融合概论

信息融合概论
4.用前 个样品作为凝聚点。
此外还有一些选择凝聚点的方法。但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第二种方法,该方法比较简单适用。
7.1.3初始分类
初始分类方法有:
(1)人为地分类,凭经验将样品进行初步分类。
(2)选择凝聚点后,每个样品按与其距离最近的凝聚点归类。
(3)选择一批凝聚点后,每个凝聚点自成一类,将样品依次归入其 距离最近的凝聚点的那一类,并立即重新计算该类的重心,以代替原来的凝聚点,再计算下一个样品的归类,直至所有样品都归类为止。
7.2.2多组判别分析的方法和原理
设有 组样本,第 组 样品数为 ,每个样品有 个指标( 个判别变量),原始数据为:
第1组数据
第 组数据
第 组数据
一般地 表示第 组的第 个样品第 个变量的原始数据,其中

假设各组样品都是相互独立的正态随机向量,即
服从
这里 是第 组 个变量的数学期望向量, 是协方差矩阵。在多组判别分析中,进一步假定 个组的协方差矩阵一样(如果协方差矩阵不等,则有非线性判别函数),即
信息融合
1.1多源信息融合的定义及必要性
多源信息融合是把多个渠道,多方位采集的局部环境的不完整信息加以综合,消除多源信息间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的信息,加以互补,降低其不确定性,以形成对系统环境的相对完整一致性描述的过程,从而提高智能系统的决策、规划、反映的快速性和正确性,降低决策风险。也就是指对来自多源的信息进行多级别、多方面、多层次的处理,从而产生更多的有意义的信息,而这种新信息是任何单源信息所无法获得的,是一个涉及到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自动化科学的复合型学科。它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其实,人类常使用多个感知器所获得的信息来准确的识别环境或物体的状况,并引导他们的下一步动作,即使这些信息含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矛盾或错误的成分,他们也可将各种感知器的信息综合起来,并使这些感觉信息互相补充、印证,完整的处理具有不同功能的多感知器所获得的信息,实现由单个感知器所不能实现的识别功能,从而改善他们的生存能力。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就形成多源信息融合。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起源发展与研究应用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起源发展与研究应用

1.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起源发展与研究应用1.1多源信息融合的概念多源信息融合(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亦称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多源的含义是广义的,包含多种信息源如传感器、环境信息匹配、数据库及人类掌握的信息等,信息融合最初的定义是数据融合,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系统信息的外延不断扩大,已经远远超出了数据的简单含义,包括了有形的数据、图像、音频、符号和无形的模型、估计、评价等,故学术界、技术界均认为使用信息融合更能代表其含义。

多源信息融合的优势可以表现在密集性、有效性、互补性、冗余性、实时性、低成本性、高适应性等多个方面。

1.2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起源与发展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当时新一代作战系统中依靠单一传感器提供信息已无法满足作战需要,必须运用多传感器集成来提供多种观测数据,通过优化综合处理提供相对准确的战场信息,从而更好地把握战场态势。

在多传感器系统中,由于信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信息数量的巨大性,信息关系的复杂性,以及要求信息处理的及时性,都已大大超出了人脑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所以多传感器数据融合(Multi-sensorData Fusion简称MSDF)便迅速发展起来。

20多年来,MSDF技术在现代C3I(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and Intelligence)系统中和各种武器平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在工业、农业、航空航天、目标跟踪和惯性导航等民用领域也得到了普遍关注。

国外对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高炮火控系统开始同时使用了雷达和光学传感器,这有效地提高了高炮系统的瞄准精度,也大大提高了抗恶劣气象、抗干扰能力。

现代信息融合概念70年代初开始萌芽。

最初主要在多种雷达同时运用的条件下执行同类传感器信息融合处理,以后逐渐扩展。

70年代末期开始引入电子战、ESM系统,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北航信息论讲义(1讲)

北航信息论讲义(1讲)
例2.3:有一正方形棋盘,分64个格,如果
甲将一棋子放在某格内,让乙猜测。
1 A B C D E F G H 2 3 4 5 6 7 8
2.1.2 条件自信息量(续)
1.将方格按顺序编号(1,2, „ ,64),让 乙猜测棋子所在格的序号。 2.将方格按行,列编号(如图所示),甲告 诉乙棋子所在行或者列的编号,让乙猜测 位置。 计算乙猜中的信息量。
参考书目
傅祖芸,《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2001 电 子工业出版社
朱雪龙 ,《应用信息论基础》,2003年清华大 学出版社
傅祖芸,《信息理论与编码——学习辅导及精 选题解》,2004年电子工业出版社 陈杰,徐华平,周荫清《信息论习题集》, 200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绪论
信息的概念 信息、消息与信号 通信系统模型
1 1 log log p ( xi ) p( xi ) p( xi | y j )
自信息量 条件信息量
• 互信息量是一种消除的不确定性的度量。
• 互信息量=先验的不确定性-尚存在的不确定性。
2.2.1 互信息量(续)
二、互信息量的性质
(1)互易性 由事件提供的有关事件的信息量等于由事 件提供的有关事件的信息量。
个既复杂又抽象的概念。
信息概念十分广泛,由于信息科学比起其他学 科(如物理学、化学、数学)还很年轻,人类 对信息的认识还很不够。迄今为止,信息并没
有形成一个很完整的、系统的概念。
不同的研究学派对信息的本质及其定义还没有 形成统一的意见和认识。
1.2.1 通俗的信息概念
信息是一种消息。 这是一种最普遍的概念,是目前社会上最 流行的概念,这个概念好像使人一听就明 白,但不准确。确切地说,这种概念把消 息认为是信息。 信息消息,同一条消息有不同信息量。 例如: 某人收到一条消息 ①包含许多原来不知道的新内容信息量大

北航多源信息融合 课件 证据理论基础

北航多源信息融合 课件 证据理论基础

个人主义解释:认为概率反映了个人的某种 偏好,它根据某个人在赌博中或其他带有不确定 性结果的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来推算。
2020/3/26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6
1 引言
必要性解释:则认为概率是测量一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
程度的量,这个量由两个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完全决定,与个 人的偏好无任何关系,又称为逻辑主义解释。
全体焦元的集合称为证据的核。 核就是识别框架的幂
集2Θ吗?
2020/3/26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18
2 证据理论基础——基本置信度指派函数
基本置信度指派函数的作用 把Θ的任一子集都映射到[0,1]上的一个数m(A):
(1)当A由单个元素组成时,m(A)表示对相应命题A的精确 信任度;
(2)当 A 2 ,A≠Θ,且A由多个元素组成时,m(A)也是 相应命题A的精确信任程度,但却不知道这部分信任度该分给A中 的哪些元素;
次的组合; (4)不能区分“不确定”和“不知道”。
2020/3/26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4
1 引言
▪不确定性分类 不确定性可以分为随机性、模糊性和认识不确定性三种。 随机性: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可根据历史资料得到的统计数字来
描述,常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来解决这方面问题。 模糊性:通常指发生在概念上的模糊,如大、中、小界限的模糊等。
2020/3/26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8
4.2 证据理论基础
▪证据理论的起源
证 据 理 论 源 于 20 世 纪 60 年 代 美 国 哈 弗 大 学 的 数 学 家 A.P.Dempster 利用上、下概率来解决多值映射问题方面的研 究工作。后来他的学生G.Shafer对证据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发 展和推广完善,引入了信任函数概念,形成了一套利用证据 和组合来处理不确定性推理问题的数学方法。它作为一种不 确定性推理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称为(D-S)证 据理论和信任函数理论。

第一章 多信息融合技术概论 ppt课件

第一章 多信息融合技术概论 ppt课件
4
本章内容
1.1
数据融合的目的
1.2
数据融合的理论
1.3 数据融合的实现技术
1.4 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
5
1.1 数据融合的目的
❖ 随着系统的复杂性日益提高,依靠单个传感器对 物理量进行监测显然限制颇多。
❖ 因此在故障诊断系统中使用多传感器技术进行多 种特征量的监测(如振动、温度、压力、流量等) ,并对这些传感器的信息进行融合,以提高故障 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因此必须从大量的可移动的和活动的传感器台站 收集数据并加以融合,将人工方法不能进行检测 的和提出的微弱信号进行多元信息融合处理。
7
1.什么是传感器 人与机器的机能对应关系图
感官
人脑
肢体




传感器
微处理器
执行器
8
人的感觉器官与对应的传感器:
眼——— 光敏传感器 耳——— 声敏传感器 鼻——— 气敏传感器
❖ 例如,一个人到一个黑屋子中去取一只闹钟,他进屋后要“ 尽量地”看,要“拼命地”听,要用手去触摸,以确定闹钟 的方向和位置。他对闹钟的定位,是通过综合各种信息进行 的。
22
3.数据融合的定义
❖ 从军事应用的角度看,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可以这 样来定义: 所谓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就是人们通过 对空间分布的多源信息——各种传感器的时空采 样,对所关心的目标进行检测、 关联(相关)、 跟踪、估计和综合等多级多功能处理,以更高的 精度、较高的概率或置信度得到人们所需要的目 标状态和身份估计,以及完整、及时的态势和威 胁评估,为指挥员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15
C3I
❖ Communication,Command,Control and Intelligence systems ❖ 指挥自动化技术系统,用电子计算机将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各分

信息融合课件

信息融合课件

信息融合的设计流程图
3、典型的融合处理过程
传感器 传感器 传感器 传感器 传感器管理 … … … …
数 据 配 准
数 据 关 联
融 合 决 策
响应
决策
先验模型
模型管理

数据配准:以统一的格式表示所有输入数据的处
理过程。 困难:输入数据类型差异、反应在误差和达到上 的数据质量困难变化等。


可能解决方法:引入外部参考系统的定位信息等。


信息融合就是将来自多个传感器或多
源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得出更为准 确、可靠的结论。

信息:待分析或了解实体(事物或事件)感知量的总 称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与源泉 信息的提取与研究分析的目的密切相关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由相关和融合处理形成的过程, 将变换传感器测量到决策对象状态估计和更新 信息融合:对各种知识源和传感器来的信息进行获取、 处理和智能组合,以对所考虑现象更好的理解


融合结构--需要多次融合处理的过程。
融合结构包括:集中式、层次式、分布式、反馈 式等。 涉及融合单元集成的结构形式、结构形式对决策 处理要求及其结果的影响、特殊的融合结构形式

等。
信息融合基础概念
2、如何进行信息融合
融合决策 任务表述 数据或信息 汇集和关联 融合过程 结构和算法 性能评估 学习训练


信息融合的数学本质

信息融合的数学本质--多元变量决策
涉及的基础学科:概率与统计、信号处理、模式识 别与人工智能、最优化处理、系统与评估等

从功能上包括:感知与感觉、决策和有效的综合集 成、逻辑推理与学习、统计分析、分布式网络的层 次融合处理和多传感器感知、理解系统等

信息融合与目标跟踪航迹管理PPT课件

信息融合与目标跟踪航迹管理PPT课件
2)前一采样周期没被采用的孤立点迹或自由点 迹。
24
精选ppt课件最新
航迹头的初始波门
实际系统工作时,不管航迹头(孤立点迹或自 由点迹)在什么地方出现,均以它为中心,建立由 目标最大运动速度和最小运动速度及采样间隔决定 尺寸的环形初始波门。
选择环形初始波门的原因: 该点迹所对应目标的运动方向未知。
计算新的系统航访的状态估计和协方差,实现 系统航迹的更新。
17
精选ppt课件最新
9.2 航迹管理
前提: 1、局部传感器的点迹与航迹完成关联; 2、点迹与航迹间的一对一关系已经完全确定。
18
精选ppt课件最新
航迹管理的主要内容
1)已有起始标志的航迹转换为确认航迹; 2)可能由干扰等产生的虚假航迹应予以撤消; 3)点迹在本周期未被录用,而自动变成下一周 期的自由点迹;
27
精选ppt课件最新
3、航迹确认
25
精选ppt课件最新
2.航迹起始
定义: 对匀速直线运动目标,利用同一目标初始相邻 两个点迹的坐标数据推算出该目标下一周期的预测 或外推位置,对可能的一条航迹进行航迹初始化。
26
精选ppt课件最新
起始点迹获取
两个起始点迹: 1)航迹头; 2)下一采样周期中初始关联门中出现的点迹。
处理方法: 初始关联门中出现的点迹都要与航迹头点迹构 成一对航迹起始点迹对,送入数据库,等待下一周 期的继续处理。
▪ 航迹融合通常是在融合节点或融合中心进行的。
10
精选ppt课件最新
基本概念
▪ 局部航迹:多传感器融合系统中,每个传感器的 跟踪器所给出的航迹。
▪ 系统航迹:航迹融合系统将各个局部航迹融合后 形成的航迹。
▪ 局部航迹与系统航迹融合后形成的航迹仍称为系 统航迹。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ppt课件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ppt课件
WT方法首先对参与融合的遥感图像数据进行小波正变换,将图像分解 为高频信息和低频信息。分别抽取来自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分解后的高频信 息和低空间分辨率的低频信息进行小波逆变换,生成融合图像。 特点:可以对任意波段融合 缺点:小波基选择比较麻烦,融合速度不理想 小波变换示意图见下图
可编辑课件PPT
23
LL3 H L3 LH 3H H 3
定的算法,生成一幅新的、更能有效表示该目标的图像信息。
可编辑课件PPT
12
遥感数据融合发展和应用
Data Fusion
数据融合(data fusion)最早被应用于军事领域。
融合数据的特点:融合产生的数据具有原始影像的优点,其可以 减少识别目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提高遥感图像整体质量和综 合分析精度同时又能满足定量遥感需要更多的光谱信息和空间纹 理信息的要求。
可编辑课件PPT
6
Sensor two:SPOT
Multi-sensor data
RGB432
可编辑课件PPT
7
Sensor three: CBERS
Multi-sensor data
CBERS系列卫星:即中巴资源卫星( China-Brazil Earth Resource Satellite )
特征级融合
特征级融合是一种中等水平的融合。其先是将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 提取的特征信息应是原始信息的充分表示量或充分统计量,然后按特征信息 对多源数据进行分类、聚集和综合,产生特征矢量,而后采用一些基于特征 级融合方法融合这些特征矢量,作出基于融合特征矢量的属性说明。
决策级融合
决策级融合是最高水平的融合,融合的结果为指挥、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在这一级别中,首先对每一数据进行属性说明,然后对其结果加以融合,得 到目标或环境的融合属性说明。决策级融合的优点时具有很强的容错性,很 好的开放性,处理时间短、数据要求低、分析能力强。而由于对预处理及特 征提取有较高要求,所以决策级融合的代价较高。

多源图像融合(1)

多源图像融合(1)

◦ IHS颜色空间,即亮度(I)、色度(H)、饱和度(S),
三分量之间互不相关,因此对某一分量的处理不会
影响到其它分量。而三分量中,以亮度分量最为重
要。R
I
G
IHS 变换
H
H、S反差 扩展
I’
R’
H’
IHS 反变换
G’
彩 色 合
B
S
I分量
S’
B’

Landsat-TM
SPOT Pan
精品课件
8
PCA(主分量分析)变换融合法
Model-Based Satellite Image Fusion. Multi-band SAR Images Fusion Using the EM Algorithm
in Contourlet Domain. Multifocus Holographic 3-D Image Fusion Using
Preserve Spatial Details and Minimize Color Distortion. Context-driven fusion of high spatial and spectral
resolution images based on oversampled multiresolution analysis. Fusion of multispectral and panchromatic images using improved IHS and PCA mergers based on wavelet decomposition. Fusion of Multispectral and Panchromatic Images Using
23

最新第9章-数据融合技术课件PPT

最新第9章-数据融合技术课件PPT
数据融合就是要针对上述情况对冗余数据进行网内处理,即中间 节点在转发传感器数据之前,首先要对数据进行综合,去掉冗余 信息,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将需要传输的数据量最小化。
1.节省能量(2)
网内处理利用的是节点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其能量消耗与传送数据 相比要少很多。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研制开发了微型传感器网络节点 Micadot,其研究试验表明,该节点发送1bit的数据所消耗的能量约为 4000nJ,而处理器执行一条指令所消耗的能量仅为5nJ,即发送1bit数 据的能耗可以用来执行800条指令。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尽量进行网 内处理,这样可以减少数据传输量,有效地节省能量。
数据感知/预处理 源节点1 源节点2
源节点n
汇集节点 (数据融合) 数据关联分析
数据冗余处理 目标状态/决策
数据合并
9.3.2跟踪级融合模型(3)
2.分布式结构
分布式结构也就是所说的网内数据融合,如图9.3所示,源节点发送的数 据经中间节点转发时,中间节点查看数据包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数据融合 后再传送到汇聚节点,由汇聚节点实现数据的综合。该结构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了网络数据收集的整体效率,减少了传输的数据量,从而降低能耗, 提高信道利用率,延长了网络的生存时间。
图例 汇集节点 簇头节点 簇成员节点
9.4.1基于路由的数据融合(3)
3.基于链式路由的数据融合 链式路由PEGASIS对LEACH中的数据融合进行了改进。它建立在两个假设基础之上:一是所 有节点距离汇聚节点都很远;二是每个节点都能接收到数据分组与自己的数据融合成一个大小 不变的数据分组。 PEGASIS在收集数据之前,首先利用贪心算法将网络中所有节点连成一个单链,然后随机选取 一个节点作为首领。首领向链的两端发出收集数据的请求,数据从单链的两个端点向首领流动。 位于端点和首领之间的节点在传递数据的同时要执行融合操作,最终由首领节点将结果数据传 送给汇聚节点,其过程如图所示。

北航多源信息融合2017课件9证据理论应用分析

北航多源信息融合2017课件9证据理论应用分析

或者另一种方法求
c1=1-{M11(民航)M12(轰炸机)+ M11(轰炸机)M12(民航)} =1-(0.3*0.5+0.4*0.3)=0.73
A j {民航}i 1 j 2
M
1j
(A i )
=M11(民航)M12(民航)+M11(民航)M12(不明)+M11(不明)M12(民航)
=0.24
0.05 0.3 0.4
0.12
0.25 0 0
0.15
0.1 0.2 0
0
0 0 0
0.13
0.15 0.25 0.2
15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解:由Dempster组合公式对mRF(· )和mPW(· )组合得到ESM传感器关于目标 识别的基本概率赋值,组合情况如表3.3所示,其中Φ表示空集。 由表3.3可得,mRF(· )和mPW(· )这两批证据的不一致因子K1为 :
D{ h2 ,h3 ,h4 }

m( D) m(h2 , h3 , h4 ) 0.08
D { h2 , h3 , h4 }

m( D) m({h1 , h2 }) m({h3 , h4 }) m({h2 , h3 , h4 })
0.72 0.08 0.06 0.86,
m( D) m(h1 ) m({h1 , h2 }) m({h1 , h2 , h3 })
D { h1 , h2 }

0.14 0.72 0.06 0.92,
Bel ({h3 , h4 })
2018/10/12
D{ h3 ,h4 }

m( D) m(h3 , h4 ) 0.08,

信息融合ppt课件(1)

信息融合ppt课件(1)

影像投影到同一的地面坐标系统上,完成配准。
整理课件
15
遥感图像融合前处理:空间配准
✓ 实践中,常用地形图或已配准的遥感图像作 为基础底图,对未配准的图像进行几何精纠 正,使它们具有统一的投影方式和坐标系统, 以便不同类型或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之间的 几何配准和精确融合。
影像空间配准包括:
几何纠正(略)
例2 雷达和陆地卫星影像数据融合
再如,侧视雷达图像可以反映地物的微波反射特 性,地物的介电常数越大,微波反射率越高,色 调越发白,这种特性对于反映土壤、水体、山地、 丘陵、居民点,以及道路、渠道等线性地物明显 优于陆地卫星影像,因此如将雷达影像与陆地卫 星影像复合,可以既反映出可见光,近红外的反 射特性,又可以反映出微波的反射特性,有利于
✓ TM图像:光谱信息丰富,几何性能好,空间分辨率较高,有 利于分析洪水信息;
✓ SAR图像:较易观察水体和线性地物,并且可全天候获取信息, 有利于实地监测洪峰。
复合方案:
➢ 将TM与侧视雷达图像复合,既可获得洪水、水田、旱地情 况,也可获得大堤、水渠等线性地物情况;
➢ 将TM与气象卫星图像复合,可以克服云层影响和气象卫星分 辨率低的不足。
如果将各种遥感数据进行复合与综合分析,便可弥 补单一信息的不足,以达到多种信息源的相互补充、 相互印证。这样,不仅扩大了各信息的应用范围, 而且大大提高了分析精度。
整理课件
3
(一)信息复合的概念和简介
信息复合的发展
起初是进行同种遥感信息多波段、多时相的遥感信 息复合,
后来发展到不同类型遥感数据的复合,如陆地卫星 与气象卫星等,以扩大应用范围,提高分析精度, 获得更好的遥感应用效果。
整理课件
35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ppt课件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ppt课件
7
•定义2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按时序获得的若干传感器
的观测信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优
化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估计任务而进行 的信息处理过程。实体状 态进行估计和预报的过程。������
•…….
8
自然界中同类多传感信息融合
左目和右目的视觉传感器分别 获取二维图象信息,经大脑融 合后产生立体图象信息; 左耳和右耳的听觉传感器分别 获取一维声音信息,经大脑融 合后产生立体声音信息;
1
国外研究 信息融合的关键技术 信息融合原理 信息融合层次 信息融合框架 信息融合方法 应用背景 存在的问题
2
• 信息融合 (information fusion)起初被称为数
据融合 (data fusion),起源于1973年美国国 防部资助开发的声纳信号处理系统。
• 20世纪80年代,为了满足军事领域中作战
得成效。这些领域主要包括:机器人和智能 仪器系统、智能制造系统、战场任务与无 人驾驶飞机、航天应用、目标检测与跟踪、 图像分析与理解、惯性导航、模式识别等 领域。
6
定义1(美国国防部定义:[1991] ) 信息融合是一种多层次、多方面的处理过程, 包括对多源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检测、互联、 相关、估计和组合处理(automatic detection, association, correlation, estimation, and combination),从而提高状态和身份估计的 精度,以及对战场态势和威胁的重要程度进 行有效的评价。
9
自 然 界 异 类 多 传 感 信 息 融 合
10
①扩展空间和时间覆盖范围;
(利用互补信息,improve observability )
②改进探测性能;

多源数据的融合.ppt

多源数据的融合.ppt

1.5 数据融合的技术关键
(1)充分认识研究对象的地学规律。
(2)充分了解每种融合数据的特点和适用性。
(3)充分考虑到不同遥感数据之间波谱数据的相 关性引起的有用数据的增加以及噪声误差的增加, 因此对多种遥感数据作出合理的选择。
(4)几何配准,即解决遥感图像的几何畸变,解 决空间配准问题。
只有对地学规律、影象特征、成象机理 这三者有深刻的认识,并把它们有机地结 合起来,数据融合才能达到更好地效果。
(2)多种遥感数据各具有一定的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 与时间分辨率,各有其主要的应用对象和特色,同时又 有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如果将各种遥感数据进行 融合与综合分析,便可弥补单一数据的不足,以达到多 种数据源的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这样,不仅扩大了各 数据的应用范围,而且大大提高了分析精度。
(3)数据融合的数据源可以是多种的,其融合并非几种数 据的简单叠加,往往可以得到原来几种单个数据所不能 提供的新数据。所以,数据融合十分有助于地学分析提 取特定的数据,有助于更可靠地阐述自然环境各要素的 相互关系、赋存与演变规律,满足地学分析及各种专题 研究的需要。因此,数据融合方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意义。 它是遥感地学分析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段,也是目前遥感 应用分析的前沿。
2.1 数据融合前处理
影像配准是数据融合处理中的关键步骤,其
几何配准精度直接影响融合影像的质量。通常情 况下,不 同类型的传感器影像之间融合时,由于
它们成像方式的不同,则其系统误差类型也不同。 如SPOT与TM数据融合时,SPOT的HRV传感器 是以CCD推帚式扫描成像的,而TM则是通过光机 扫描方式成像的,因而不同类型影像进行融合时 必须经过严密的几何校正,分别在不同数据源的 影像上选取控制点,用双线性内插或三次卷积内 插运算对分辨率较低的图像进行重采样,改正其 误差,将影像投影到同一的地面坐标系统上,为 图像配准奠定基础。

航多源信息融合总复习课件

航多源信息融合总复习课件
分布式融合结构中,每个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在进入融合以前,先由它自己的处理器产生局部决策结论,然后将处理过的信息送至融合中心,完成综合决策,形成全局估计。 优点:计算量小,易实现,系统生存能力强;缺点:信息损失量大
集中式融合与分布式融合结合相结合 特点:适合复杂高、难度大的大系统,可扩充性一般
2.2 分布式检测融合系统的特点
优点:
数据传输量小,通信带宽要求低 分布式计算,融合效率高 融合中心负荷小 缺点: 缺乏相互之间的关联 数据损失大 分布式检测结构是目前多传感器检测的主要结构模型
衬底1
2.3 分布式融合检测系统
2.3.1 分布式融合检测系统分类
并行结构
分散结构
串行结构
树形结构
2.3.2 二元假设检验问题 假设分布式并行检测融合系统由融合中心及 N 个传感器构成。 每一个局部传感器基于自己的观测值yi完成同一个决策任务,之后将决策值ui 传送到融合中心。 融合中心的任务是根据接收到的局部决策,利用最优融合规则,作出全局决策u0。
预测一个实体特征的物理模型必须建立在被识别物体的物理特征基础上。对于每一种(类)被识别物体,都需要建立一个(组)物理模型。 优点:适用于非实时检测环境对象观测问题;缺点:物理模型相对简单或已有先验特征数据的情况下,其观测模型和信息处理过程的运算量也非常庞大
参数分类技术是依据参数数据获得属性特性,在属性特性与参数数据之间建立直接映射。 优点:经典推理和Bayes推理,对给定先验假设问题计算精度较高;D-S证据理论推理严谨,能有效区分“不确定”区域;缺点:经典推理:只适合二元架设检验问题。Bayes推理先验似然函数获得困难;D-S证据理论计算量大。
2.检测融合概述
检测融合目的
消除单个或单类传感器检测的不确定性 提高检测系统的可靠性 改善检测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分配;它不属于{A1},就属于{A2}或{A3},只是基于现有的知 识,还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分配。
2019/3/18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21
2 证据理论基础——信任度函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义2:
信任度函数:集合A是识别框架Θ的任一子集,A中全部 子集对应的基本置信度之和称为信任函数Bel(A),即
Bel:2 Θ →[0,1]
如果对于Θ中的任意两个子集A1,A2,满足:
Bel(A1 A2 ) Bel(A1 ) Bel(A2 ) Bel(A1 A2 )
则称为弱信任度函数。
2019/3/18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23
2 证据理论基础——信任度函数
例3:同例2,已知: m(φ)=0,m({A1})=0.3,m({A2})=0,m({A3})=0.1
2019/3/18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2 证据理论基础——基本置信度指派函数
基本置信度指派函数的作用
把Θ的任一子集都映射到[0,1]上的一个数m(A): (1)当A由单个元素组成时,m(A)表示对相应命题A的精确 信任度; (2)当 A 2 ,A≠Θ ,且A由多个元素组成时,m(A)也是
相应命题A的精确信任程度,但却不知道这部分信任度该分给A中
2019/3/18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16
2 证据理论基础——基本置信度指派函数 基本置信度指派函数相关的几个定义(1)
对于识别框架的任一子集A,只要满足 m(A)>0,则称A为证据的焦元。 证据的焦元和它的基本置信度指派构成的 二元体(A, m(A))称为证据体,证据是由若干证据
体组成。
2019/3/18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17
释:
概率是指某人在证据的基础上构造出的他对某一命题为真 的信任程度,简称信度。
2019/3/18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7
主要内容
•引言 •证据理论基础 •证据理论研究现状 •未来研究方向
2019/3/18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8
4.2 证据理论基础
证据理论的起源
证 据 理 论 源 于 20 世 纪 60 年 代 美 国 哈 弗 大 学 的 数 学 家 A.P.Dempster 利用上、下概率来解决多值映射问题方面的研
定义1:设Θ为一识别框架,函数m是2Θ→[0,1]的映射,A为 2Θ任一子集,记作
A 2
,且满足:
(2-3)
m() 0 m( A) 1 A2
则称m是2Θ上的基本置信度分配函数,也称为质量函数或
mass函数。m(A) 为命题A的基本置信度指派值,表示证
据对A的信任程度,空集φ的基本信任分配值为0。
(2)要求先验概率P(Oi)和条件概率P(Dj|Oi); (3)要求统一的识别框架,不能实现不同层 次的组合; (4)不能区分“不确定”和“不知道”。
2019/3/18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4
1 引言
不确定性分类 不确定性可以分为随机性、模糊性和认识不确定性三种。 随机性: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可根据历史资料得到的统计数字来 描述,常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来解决这方面问题。 模糊性:通常指发生在概念上的模糊,如大、中、小界限的模糊等。 模糊理论是处理此问题的有力工具。 认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以及知识缺乏所造成 的。 随机性和模糊性是客观的不确定性,认识的不确定性是主观的不确 定性。
2019/3/18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24
2 证据理论基础——信任度函数
引理1: 假设A是一个有限集合,则下式成 立 1 A
B A
(1)
n
B
0 其它
•证明:令 A , , , 是一个有限的非空集 合,其中n为正整数,则有
1 2
B A
(1)
B
(1) (1)
2019/3/18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6
1 引言
必要性解释:则认为概率是测量一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
程度的量,这个量由两个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完全决定,与个
人的偏好无任何关系,又称为逻辑主义解释。
Shafer指出以上三种概率的解释都没有涉及概率推断的构造
特征,因此, Shafer提出了对概率的第四种解释——构造性解
究工作。后来他的学生G.Shafer对证据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发
展和推广完善,引入了信任函数概念,形成了一套利用证据
和组合来处理不确定性推理问题的数学方法。它作为一种不
确定性推理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称为( D-S )证 据理论和信任函数理论。
2019/3/18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9
2 证据理论基础
i
{i }
(1)
i j
{i , j }

(1)
A
n n n 0 1 2 (1 (1)) n 0
n (1) n n
2019/3/18

B A
(1) 0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1) 识别框架
假设现有一个判决问题,对于该问题我们所能 认识到的所有可能答案的集合用Θ表示,且Θ中的所 有元素都满足两两互斥;任一时刻的问题答案只能 取Θ中的某一子集,答案可以是数值变量,也可以 是非数值变量,则称此互不相容命题的完备集合Θ 为识别框架,可表示为: (2-1) 其中θi为识别框架的一个元素或事件。

(1)
B
D ( A B )

( 1)
D
根据引理2.1,可证。
2019/3/18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26
2 证据理论基础——似真度函数
定义3:
似真度函数:设识别框架Θ ,幂集2 Θ→[0,1]映射,A为
识别框架内的任一子集,似真度函数Pl(A)定义为对A的非假
信任度,即对A似乎可能成立的不确定性度
2019/3/18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14
2 证据理论基础——证据函数
(2) 证据函数 证据是整个证据理论的核心,证据函数又是
描述证据的有力工具。下面将详细介绍证据理论
中几个证据函数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定理。
基本置信度指派函数;
信任度函数;
似真度函数等
2019/3/18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15
2 证据理论基础——基本置信度指派函数
其中,Bel(A)成为事件A的信任值,它表示证据对A为真的 信任程度;空集的信任值为0。
2019/3/18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22
2 证据理论基础——信任度函数
信任度函数表示对假设的信任程度的下限估
计。由信任度分配函数的定义容易得到:
Bel() M () 0 Bel()
B
M (B) 1
当A ={A1}时,m(A)=0.3,它表示对命题“答案是大泄漏”的 精确信任度为0.3。
当A ={A1,A2}时,m(A)=0.2,它表示对命题“答案或是大
泄漏,或是小泄漏”的精确信任度为0.2,但却不知道该把这0.2分 给{大泄漏}还是分给{小泄漏}。
当A ={A1,A2,A3}时,m(A)=0.1,它表示不知道该把它如
的某一个”。由此可见,幂集合中的每一个子集A都代 表一个命题。
2019/3/18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13
2 证据理论基础
证据理论是建立在识别框架基础上的推理模型,其 基本思路如下:
a) 建立识别框架。利用集合论方法来研究命题; b) 建立初始信任分配。根据证据提供的信息,分配证据对每一集合 (命题)A本身的支持程度,该支持程度不能再细分给A的真子集。 c) 根据因果关系,计算所有命题的信任度。一个命题的信任度等于 证据对它的所有前提的初始信任度之和。这是因为,若证据支持一个命 题,则他同样支持该命题的推论。 d) 证据合成。利用证据理论合成公式融合多个证据提供的信息,得 到各命题融合后的信任度。 e) 根据融合后的信任度进行决策,一般选择信任度最大的命题。
Pl ( A)
B A
A ,此时有:

m( B) 1 Bel ( A)
Pl(A) 表示A为非假的信任程度, A的上限估计,且 Bel(A) ≤ Pl(A) ;Bel(Ā) 表示对A为假的信任程度,即对A的怀疑程度。
2019/3/18
2019/3/18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11
2 证据理论基础
(1) 识别框架(续2) 由识别框架中所有子集构成的一个有限集合
称为Θ的幂集合,记作
2 {,{1},{2}, ,{1,2},{1,3},{1,2 ,3} , }
(2-2 )
其中φ表示空集。
识别框架的任一子集A都对应于一个命题,
2019/3/18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5
1 引言 概率的解释
证据理论出现以前,概率的解释主要有客观 解释,个人主义解释及必要性解释。 客观解释概率:认为概率描述了一个可以重 复出现事件的客观事实,用试验次数趋于无穷时, 该事件发生的频率的极限来刻划。 个人主义解释:认为概率反映了个人的某种 偏好,它根据某个人在赌博中或其他带有不确定 性结果的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来推算。
A3表示无泄漏,基本置信度指派分别为
m(φ)=0,m({A1})=0.3,m({A2})=0,m({A3})=0.1
m({A1,A2})=0.2,m({A1,A3})=0.2,
m({A2,A3})=0.1,m({A1,A2,A3})=0.1
2019/3/18 多源测试信息融合
返例 3 20
2 证据理论基础——基本置信度指派函数
m({A1,A2})=0.2,m({A1,A3})=0.2,
m({A2,A3})=0.1,m({A1,A2,A3})=0.1 求.Bel({A1})和Bel({A1,A2})的信任度值.
解:根据题意,可得
Bel({A1}) = m({A1}) =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