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期末考试知识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期末考试知识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看图分析制作:李祖锋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变迁1.政治发展: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系统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演变趋势”,“是政治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2.政治发展的趋势包括:(1)政治世俗化(2)政治民主化(3)政治参与扩大化(4)政治制度化3.政治特征1)政治上,确立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政治制度。

2)在经济上,确立了基于公有制产权之上的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根本性地改变了私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

3)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由于政治上党的组织向基层社会的延伸和经济上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以及单位体制的建立,形成了国家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和个人对国家的全面依附关系。

4)在意识形态上,建立起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并以此作为整合社会道德的主导政治思想。

5)全能主义政治体制形成。

4.全能主义1)全能主义政治:国家的组织和控制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并以此进行政治统治。

2)全能主义建立的方式方法:新政权通过单位体制、户籍体制、成分体制等制度,从意识形态、组织机构以及干部队伍等方面实现了国家对社会的全方位的渗透与控制。

3)全能主义政治的特征:国家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和个人对国家的全面依赖关系,并由此形成了全能主义政治体制。

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1.宪政的核心概念:宪政是通过法律规定和法治来保障宪法确定的公民基本自由和权利的原则,限制并划定政府权力和行为的边界,并提供相应的制度设施。

宪政就是民主、法治加人权,就是三者的结合,宪政就是以宪法作为治国基础,实现法治、民主和保障人权的国家。

——蔡定剑2.宪政的本质特征:是控制公共权力,实现公民权利与国家公共权力的均衡,保障人民的权力。

3.中国政治制度的原则---人民主权原则1)人民主权含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拥有国家主权,包括对内主权和对外主权。

2)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实现人民主权原则需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改革选举制度,选好人大代表,行使好代表职责;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便更充分地体现人民主权原则;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人大制度之间的关系。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第二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第二章

第三节党的归口管理体制
四、政法口 政法口事实上包括两个党的系统,一个是党的纪 律检查委员,一个是党的政法委。
随着市场经济中权力与商业关系的密切化以及由 此而产生的吏治问题,为惩治腐败和净化社会空 气,党的纪检部门正发挥空前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党的归口管理体制
五、外事口
处理涉外事务、履行对外职能是政府工作的一项 重要内容。外事口是归口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这一领域同军事口一样具有较为浓厚的制度 化和专业化色彩,其组织相对独立,牵涉面比较有 限。
首先,行政首长负责制在企事业单位的确立 其次,党的行为法治化取向 以及,党与行政部门关系的改革 最后,干部制度的变化
第二节 党的中央组织
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 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 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 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1.组织人事部门
2.组织人事系统领导制度
3.党管干部制度的改革
第三节党的归口管理体制
二、宣传教育口 宣传教育口存在着核心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区分, 当然这种区分也是符合归口管理中各口具体职能 部门彼此交叉的一贯特征的。
• 宣传教育部门
第一
• 宣传教育领导体制
第二
• 宣传教育机构
第三
第三节党的归口管理体制
第二节 党的中央组织
二、党的核心决策机关
在理论和实际中,总书记、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 、书记处是共产党的最核心的决策机关。
根据我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当我们涉及中国的 行政领导制度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中央政治局和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的政府系统。
第三节 党的归口管理体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I 宪法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中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实行的。

一、宪法对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规定(一)中国政治的主要原则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唯一执政党2、人民民主专政3、社会主义制度4、一切权力属于人民5、国家的根本任务和目的6、民主集中制7、武装力量属于人民8、依法治国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权利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思想和言论自由权4、宗教信仰自由5、人身自由不受侵犯6、通信自由7、批评和建议权8、要求国家赔偿权9、劳动权10、福利权11、受教育权12、学术和创作自由权13、男女平等14、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15、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16、公民有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二、宪法的解释、修改和监督实施制度(一)宪法解释制度(二)宪法修改制度(三)宪法实施监督制度II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唯一执政党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二、党的建设的四项基本要求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

三、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和组织原则(一)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二)组织原则四、党的组织机构(一)党的中央领导机关1、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2、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总书记、中央军委和书记处(二)党的地方领导机构(三)党的基层组织(四) 党组(五)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五、党员六、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主要体现在:第一,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

第二,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领导。

第三,领导和管理干部工作。

第四,组织和动员社会。

第五,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III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第一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第一章
“没有义务不会有权利,没有权利也不会有义务” 说明了二者相互依存的抽象关系,但在现实中,二 者又是可以相对分离的。特别是对于特定的个人 来说,他或她享有的权利和所尽的义务并不是完全 对等的。
THANK YOU
第一节 中国政治制度的法律 性渊源:宪法与党章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体现了它是中国政治制度的 法律性渊源之一。
1.宪法规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宏观架构。
2.宪法规定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宏观法权关系
3.宪法确立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与原则
第一节 中国政治制度的法律 性渊源:宪法与党章
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主权原则在中国政治中的具 体形式,是在绝大多数人民充分享有民主的基础上 对极少数敌对势力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形式。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不 可动摇。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建 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 性质与原则
四、依法治国原则 作为党和国家执政方略与原则的依法治国原则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和实行:
作为中国政体的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有三个层面 的表现。
第一,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 第二,它是中国政治制度运作的基本原则。 第三,它是一种具体的决策机制。
第二节 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 性质与原则
三、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在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 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行为规范, 是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
首先,党章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制度中的领 导地位。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章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区别 政治制度:关于国家权力的性质、组织、分 配、运作等方面的规范法度,主要是国体 和政体的统一; 政治体制: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 实际措施等的具体制度,可理解为局部的、 微观的政治制度。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果
政治制度层次示意图:
外层: 各类具 体制度、 组织方 式、运 行规程 等 中层: 政体、 政党制 度、国 家结构 形式等
核心层:国体
政治制度的特点(多选)




历史性 稳定性 强制性 合法性
二、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关系

经济制度决定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制度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 任何政治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意思指 导下建立起来的;
二、人民民主专政
1.含义: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 政或人民民主专政; 2.特点: 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 共产党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中居于领导地位;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群众基础,能够团结, 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 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革命目标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 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 的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要在中国建 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 社会,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听课笔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听课笔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的含义:制度是规范、法度的意思。

政治制度则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政治方式、统治方法的总和,它包括国家政权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为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维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维护社会政治实体活动等而制定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

2、从狭义的角度,也可以将政治制度理解为政治统治的性质和政治统治的形式的总和,即国体和政体的总和。

3、政治制度的特点:历史性、稳定性、强制性、合法性。

4、邓小平在谈到党和国家制度时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5、国家产生后,社会生活靠各类法律制度维护其秩序,而且不同社会生活的领域有不同的制度。

6、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其写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指出,前工业社会中,社会资源是土地、农场、种植园,统治人物就是掌握这些资源的地主和军人;工业社会中,社会资源是机器、公司、企业,统治人物是企业家;后工业社会中,社会资源是知识、大学、研究机构,统治人物是科学家和研究员。

7、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关系:社会领域的各项制度,尤其是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

1)在社会各项制度中,根本性的、起决定作用的制度是社会的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主要成分,它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

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二者性质上是一致的,不一致就产生矛盾和冲突。

要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要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就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思想文化制度主要体现在居于指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教育方针等方面。

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主要起着导向作用,作何政治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意识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意识形态以及传统对政治制度及由政治制度决定的决策活动、实施活动有重要作用。

当代政治制度第一章宪法制度

当代政治制度第一章宪法制度

我国宪法的创制、 第二节 我国宪法的创制、实施与监督制度
一、宪法的创制制度 宪法制定( 宪法修改( (一)宪法制定(二)宪法修改(三)宪法解释 二、宪法的实施制度
(一)宪法实施的含义 宪法的实施是指宪法在国家生活、 宪法的实施是指宪法在国家生活、社会生活中得到贯 彻和实现的活动和过程。 彻和实现的活动和过程。宪法实施反映着宪法的实际运行 状态,是保证宪法充分发挥效能的基本形式。 状态,是保证宪法充分发挥效能的基本形式。宪法的实施 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宪法的遵守和宪法的适用。 宪法的遵守和宪法的适用。 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宪法的遵守和宪法的适用 (二)宪法实施的基本方式
第一节 宪法与宪政
(3)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 )权力制约原则: 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 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 以保障公民权利的 原则。 原则。
第一节 宪法与宪政
1)权力制约原则既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 力的制约,也包括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 力的制约,也包括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 资本主义国家-- --分权原则 2)资本主义国家--分权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 --监督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监督原则
第一节 宪法与宪政
特征2: 特征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体现在宪法最主要、 体现在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保障 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是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 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第一节 宪法与宪政
特征3: 特征 :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夺巩政权后把争取到的民主权利法律化、制度化, 夺巩政权后把争取到的民主权利法律化、制度化,并 且把这种规定、 且把这种规定、确认民主事实的法律上升为根本法的 地位。 地位。 由此可见,宪法与民主紧密相连, 由此可见,宪法与民主紧密相连,民主主体的 普遍化或者说民主事实的普遍化, 普遍化或者说民主事实的普遍化,是宪法得以产生的 前提。 前提。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4章讲义【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4章讲义【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4章)第一章绪论考纲要求第一节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政治制度的含义(概念3要素:谁——为了什么——做什么)政治+制度政治:管理众人之事制度:规范、法度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统治方法的总和,具体包括国家政权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为了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维护公民权利和义务、维持社会政治实体活动等而制定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

狭义:政治统治的性质和政治统治的形式,即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政治制度的4个特点(简答-多选)历史性:政治制度是产生的?后来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的?稳定性:经济基础的稳定性强制性:武装力量、监狱、强制机关合法性:权力来源于根本大法--宪法二、政治制度与经济、文化制度1、经济制度:根本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国家意识形态、文化教育制度。

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2、思想文化制度:包括意识形态和文化教育方针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起着导向作用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五大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纲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分3个要素分层次把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自此之后的政治制度建构、完善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

第二节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两个关键词坚持:保持现有的完善: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渐完备和发展一、坚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要坚持?1、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符合中国国情(万能观点,要牢记于心)3、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4、西方的政治制度不适合中国5、不坚持的话:抛弃社会主义道路,损害人民利益,葬送美好前途。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1、中国共产党领导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最本质的体现,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织原则。

3、人民民主管理原则。

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权原则变现为人民民主管理原则。

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支持基础群众自治。

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法制原则要求健全国家法律体系,把政治体制的运行纳入法制轨道,健全政治体系中的监督体系。

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1、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或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所表明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占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居于被统治地位。

不同阶级的专政形成不同性质的国体。

2、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它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同无产阶级专政在精神实质与核心内容上是一致的。

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人民民主专政要有坚强而广泛的统一战线做保证,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3、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

统治阶级为了实现统治意志,必然选择和采取一定形式组织总自己的政权机关,从而形成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间不同的权力关系。

议行合一4、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政治体制构成要素政党9 人民代表大会5 国家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代表,是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是人们为了一定的公共目的,自愿结合而成的有组织的表达利益要求的非政府组织。

参政议政政府助手经济参与维护成员利益提供服务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大的政党,是中国人民共和国唯一的执政党,在中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以及人民团体积极主动的、独立负责的、协调一致的工作;必须加强对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必须按照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人大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1)民主的基础更为广泛: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包括港、澳、台同胞,国外侨胞中的爱国者。

2)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全委会拥有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类机关更大的权力3)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协商会议,使我国人大制运作呈现一定的特色4)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人大制紧密相连,我国是一党领导、多党参政、共同合作。

人大制度的主要原则: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民主集中制(4)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人大制度的胚胎或雏形: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三三制”的参议会制度以及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54宪法,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就纵向而言,全国人大在全国自下而上整个国家权力机关系统中居于最高一级。

就横向而言,在最高(即中央)一级的国家机构中,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应处于最高的、首要的地位。

全国人大的代表组成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全国人大的职权有:(一)最高立法权至高性体现: 1)只有全国人大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

2)全国人大有权修改和制定基本法律。

(二)最高任免权即选举、决定和罢免最高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和有关组成人员。

1、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委员、秘书长;2、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根据中央军委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委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当代中国政府》教学大纲

《当代中国政府》教学大纲

《当代中国政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行政管理等专业开课学期:第7学期学分:3学分主讲教师: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运用政治学、行政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了解和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和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基本制度、运作机制和实践发展过程,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有关理论,正确认识中国政府,能够理解和分析中国政府以及中国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第一章当代中国政治体制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一、我国政治体制的宏观构建阶段二、我国政治体制的动荡时期三、我国政治体制的制度化重建和完善时期第二节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一、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三、人民民主管理原则四、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第三节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一、当代中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二、当代中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一国两制第四节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构成要素一、政党二、人民代表大会三、国家元首四、政府五、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六、军事机关七、人民团体思考题1.试分析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发展中的宪政结构。

2.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的政体。

3.试从特别行政区制度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

4.我国政治体制的构成要素。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对政府的领导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组织制度一、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一、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二、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三、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四、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派出机关和工作部门第三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性质和内容一、政治领导二、思想领导三、组织领导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基本表现第四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一、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二、党指挥枪三、党管干部四、组织和动员社会五、思想政治工作思考题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3、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执政党有哪些区别?4、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什么?5、中国共产党的中央组织有哪些?分别处于什么样的地位?6、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是怎样设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7、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有哪些?分别发挥什么样的作用?8、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常设工作部门有哪些?分别承担什么样的职能?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0、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是什么?第三章中国的行政区划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我国的行政区划与基本结构一、行政区划及其特点二、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结构三、我国行政区划的发展第二节我国行政区划的类型与行政区划的审批一、我国行政区划的类型二、我国行政区划及其变更的审批权限第三节我国的城市行政区划一、我国城市的类型与城市的发展二、我国城市的设市标准第四节我国行政区划存在的问题一、我国行政区划存在的弊端二、现行行政区划体制存在的问题第五节我国行政区划的改革与发展一、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二、行政区划改革的要点三、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四、行政区划改革的构想思考题1. 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样?2. 我国行政区划的是如何发展演变的?3. 我国行政区划有哪几种类型?4.我国行政区划的审批权限是如何划分的?5.我国城市分为哪几类?6.我国设立城市的标准是什么?7.我国行政区划的弊端主要有哪些?8. 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应该是什么?9. 我国行政区划应该如何进行改革?第四章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实践中的中国政府职能一、马克思主义政府职能学说与中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二、中国政府职能的配置三、中国政府职能的发展演变第二节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机制二、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三、政府职能转变的障碍第三节中国政府职能的重塑一、政府职能内涵的重构二、政府职能模式选择三、政府职能结构的调整思考题1.中国政府职能是如何配置的。

第一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

第一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
建国后,中国宪法为政治制度提供了基本的 政治框架、法权关系、基本价值取向与原则, 但是,宪法并未得到很好的遵守,原因何在?
(四)问题探讨 1.宪法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2.宪法与宪政的关系是怎样的? 3.宪法如何得到实现?
1. 宪法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宪法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宪法与政治制度 运行处于一个政治系统中,二者是互动的。但基 本方面是政治决定法律,政治控制法律。实际政 治生活中政治对宪法的影响要大于宪法对政治的 影响。因为,宪法文本能否得到遵守不仅需要具 备现代民主意识的民众作为基础,还需要一整套 的制度支持。
3.宪法如何得到实现? 需要包括政府、官员、民众在内的所有人树 立起法治意识,需要相关的一系列的制度支持 如宪法司法化、违宪审查制度等。
宪法的司法化:主要是指宪法作为法院裁判案件的直 接的法律依据。而法院直接以宪法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 又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将宪法直接适用于公民权利侵害的 案件,包括政府侵害和私人侵害;另一种情形则是指法院 直接依据宪法对有争议的事项进行司法审查,亦即违宪审 查。
三、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
四、民主集中制原则 1.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含义 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 合。 2.民主集中制三个层面的表现 (1)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 (2)是中国政治制度运作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的含义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拥有国家主 权,包括对内主权和对外主权。 2.人民主权原则的制度实现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实现人民主权原则需要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改革选举制度,选好人大代表,行 使好代表职责;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以便更充分地体现人民主权原则;处理好 党本价值取向 与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指导思想。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章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基本框架示意图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大制度 单一结构 制度 司 法 制 度 军 事 制 度 民 族 区 域 自 治 制 度 特 别 行 政 区 制 度 直接参 与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 党合作制度
政协 制度
元 首 制 度
选 举 制 度
立 法 制 度
职 代 会 制 度
信 访 制 度
居 委 会 制 度
• (6)改革了干部人事制度,初步推行了国家 公务员制度。 • (7)加强了城乡基层民主制度。创立村委会、 推广了职代会制度、健全了城市居委会制度。 • (8)在“一国两制”思想指导下,创制了特 别行政区制度。 • (9)完善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 商制度。明确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 • (10)规定了国家最高机关领导职务连续任职 不得超过两届废除了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 制。
• 3)第三种观点。认为政治制度主要指政 治体制内容中的质的规定性是从职能上 来说明政治体制的,是政治体制的一部 分,政治体制主要是一个以政治权力配 置为中心,以管理为基本职能的政治运 行机制。 • 4)第四种观点。政治体制就是政治的决 策机制,它与政治制度、政体相比,内 涵要深刻的多。政治体制包含了政治的 基本方面:政治结构、政治功能、政治 制度、政治过程和政治文化。
• 二、政治制度的特点
• 由于政治制度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性质、 组织、分配、运作方面的制度,因此它 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 1、历史性 • 2、稳定性 • 3、强制性 • 4、合法性
• 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 鉴于上面对政治制度涵义的理解,我们 认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基本内容应当 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选举制度、国家元首制度、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司法 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人民 直接参与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点整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点整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点整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绪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变迁第一节新制度的建立a)革命的意义b)统治秩序的建立c)制度建设和法律建构d)成功的经验e)政治特征第二节制度的曲折与衰退a)制度的曲折时期b)制度的衰退第三节制度的恢复和发展a)从1978年到1991年b)从1992年至今c)政治特征d)优势与问题第一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和原则第一节中国政治制度的法律性渊源:宪法与党章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宪法规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宏观框架2.宪法规定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宏观法权关系3.宪法确立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与原则二、《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二节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二、依法治国原则三、四项基本原则四、民主集中制原则五、公民权利与义务原则第二章党和国家的领导原则第一节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一、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形成1.党委制和党组制2.党管干部制度3.归口管理制度和双重领导制度二、经济改革与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三、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1.行政首长负责制在企事业单位的确立2.党的行为法治化取向3.党与行政部门关系的改革第二节党的中央组织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1.党的全国代表大会2.中央委员会二、党的核心决策机关1.历史变迁2.产生与运作第三节党的归口管理体制一、组织人事口1.组织人事部门2.组织人事系统领导制度3.党管干部制度的改革二、宣传教育口1.宣传教育部门2.宣传教育领导体制三、财政经济口1.财政经济领导部门2.领导制度四、外事口1.外事部门2.外事领导体制第三章政党与政党制度第一节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一、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时代背景二、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路径1.从执政的合法性来源来看,实现从经济建设到民主政治建设的转变2.从执政的社会基础来看,要实现从一元的到多元的转变3.从执政的技术操作来看,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4.从执政的可持续条件来看,制度建设与法治建设更为根本第二节党和群众性团体一、群众性团体的基本情况1.工会2.共青团3.全国妇联二、党和群众性团体的关系1.利益表达和综合2.政策执行3.社会监督第三节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一、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第四章立法体制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性质与原则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二、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第二节选举制度一、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和选举原则二、我国选举的程序三、选举制度的改革第三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任期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立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2.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构组成人员3.对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权4.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权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1.会期制度及会议的召集和主持2.会议形式及其职责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节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及其专门委员会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产生和组成1.地位2.产生3.任期4.组成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1.立法权2.监督权3.重大事项决定权4.人事任免权5.其他职权三、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1.全体会议2.分组会议3.联组会议4.委员长会议5.专门委员会四、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组成和任期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和监督权四、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第六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一、完善党与人大关系二、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五章政府体制:中央政府第一节政府的设置原则和领导体制一、“议行合一”理论二、中国政府的“议行合一”原则三、政府领导体制1.首长负责制2.分管领导制度和领导小组制度第二节国务院一、关于国务院的制度规定1.国务院的地位和性质2.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3.国务院的领导体制4.国务院的职权二、国务院的行政机构1.国务院办公厅2.部委行署3.国务院直属机构4.国务院办事机构5.国家部委管理的国家局6.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三、行政立法1.行政法规2.行政规章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中央政府与行政机构一、中央政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行政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六章政府体制:地方政府第一节省级政府和省管市政府一、省级政府二、特别行政区1.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2.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与特别行政区政府三、省管市政府第二节基层政府一、基层政府的基本结构1.县政府2.乡政府二、县乡关系三、基层政治的问题第三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一、中国政府体制的结构特征二、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三、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关系1.行政管理权限的变化2.立法权限的变化3.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变化四、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第七章司法制度第一节党的政法委员会一、政法委的历史演变二、政法委的功能1.党内联席会议制度2.执法检查监督制度3.协管干部制度第二节人民法院一、我国法院的沿革与组织体系二、法院的职权1.司法审判权2.法律制定权3.行政裁判权4.司法行政权三、法院的审判组织1.独任庭2.合议庭3.其他审判组织第三节人民检察院一、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与领导体制二、我国检察机关的机构设置1.我国检察机关的内部领导机构2.我国检察机关的内部决策机构3.我国检察机关的内部职能机构三、检察机关的职权1.检察机关的一般法律监督职责2.刑事功能第八章军事制度第一节核心原则第二节武装力量的基本构成与领导体制一、中国武装力量的基本构成1.中国人民解放军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3.民兵二、领导体制1.中央军事委员会2.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3.军(战)区体制第三节国防体制一、中国国防领导体制1.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体制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3.国家主席在国防方面的职权4.国务院在国防方面的职权5.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二、兵役制度1.中国兵役制度的主要内容①服役制度②衔级制度③兵役工作领导体制2.中国兵役制度的基本特征第九章监督制度第一节概述一、监督制度的理论与制度基础二、监督的内容与监督体系第二节党内监督制度一、党内监督体系1.党员监督2.党的基层组织的监督3.党的代表大会的监督4.党的委员会的监督5.党委常委会的监督6.党委组织工作部门的监督管理二、党内监督的内容和对象三、党内监督的机构第三节行政监督制度一、行政监督的主体、对象、内容和方式二、行政型审计监督制第四节社会监督制度一、社会监督的含义二、公民监督三、新闻舆论监督第十章国家和社会:制度变迁的样式第一节当代中国国家和社会关系的演变一、高度一体化的国家和社会(1949—1978年)1.国家对城市社会的渗透与控制2.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渗透与控制3.社会成员对国家的依附①劳动就业制度②户籍制度③身份制度④单位制度4.一体化结构的评价二、经济改革与国家—社会关系的重构1.经济改革的影响2.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构的基础第二节单位体制一、单位的政治性质二、市场经济中的单位体制三、单位组织的政治功能1.行政管理2.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动员3.政治参与第三节农村基层民主一、农村基层政权结构的演变1.政社一体制下的农村基层组织2.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结构二、村民自治的实践1.村民委员会的选举2.村民自治与治理方式的变革3.村民自治中的问题第四节新兴民间组织一、民间组织的发展与特点1.民间组织的发展2.民间组织的特点二、民间社会的兴起与治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阿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三讲当代中国的宪法制度一、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二)人权保障原则☐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三)依法治国原则☐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四)民主集中制原则☐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民主集中制的宪法内涵☐在国家机构与人民关系方面,体现民主;☐在各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体现集中;☐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体现集中;☐集权原则;与分权制衡原则相对。

二、关于国家政权的规定国家政权的横向配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国家机构;职能;产生;关系;☐第三章,共79条,(57-135)规定了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基本职权、组成、运行规则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三节国务院第四节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第六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第七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家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各章重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各章重点

第一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1.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党章与宪法的关系当代中国政治的制度规范是由宪法和党章共同决定的,它们规定了中国政治的基本性质与制度框架。

在中国的政治过程中,党的政策和执政理念先通过合程序写入党章,后写入宪法。

通过宪法和法律把执政党和政策具体化、规范化和法律化,实际上是确认执政党的领导权威、执政地位及其政策的至上性,是用法治的方式维护执政党的权威,坚持执政党的领导,推行执政党的政策,实现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法治化转变,从制度上、法治上保证“党在宪法的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的进一步落实。

2.党章中关于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规定有哪些党章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制度中的领导地位;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直接规定与影响,如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执政党的治国方略。

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行为规范,党历来强调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人民主权原则人民民主就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拥有国家主权。

我国现行宪法把人民主权作为政治制度的首要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则,是中国政治合法性的重要理论来源,与之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为中国政治合法性提供了制度来源与保证。

4.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依法治国原则作为党和国家执行方略与原则的“依法治国”原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和实行:①依法治国的核心是“良法之治、宪法至上”;②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政治中应侧重于限制与规范国家和政府的权力与保障人权;③依法治国还要求司法独立,以保障法律所体现的正义与公正得以实施。

第二章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1.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含义是什么?狭义的“党的领导体制”是指党组织自身的组织制度包括体现中央、地方和基层各级党组织权限和地位的中央集权制的领导体制,也包括体现党组织实施决策的集体领导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绪论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1、论述:当前中国政治的基本特征(14页)○1在党政关系方面,20世纪80年代强调党政分开,90年代以来强调党如何执政○2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9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央的权威,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的经济政策○3在经济走上,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经济走向并不明确,因而经济制度在激烈的意识形态争论中改革和前进第一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1、论述: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党章与宪法的关系?1.从文本分析上来说,中国宪法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文本表现,而中共宪章却是作为中国政府制度的文本,继而从合理的逻辑推论上来说,就是有宪章衍伸和裂变成了宪法,那么宪法就常在了宪章中的内涵、制度以及精神生个和使其合法化的大部分功用2.从其合法化、正当性以及法律效力上来说,中国宪法合法化、正当化了中共县长以及为其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增加了对起一定程度上的政治认同感2、简答:民主集中制的概念与表现(29页)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下的民主相结合。

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的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有三个层面的表现A、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B、它是中国政治制度运作的基本原则C、他是一种具体的决策机制第二章党的中央组织与领导体制1、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内涵(37页)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是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事件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实际上就是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实现形式,是为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建构的各种具体的政治形式、制度和运作机构的综合。

狭义上的“党的领导体制”就是党组织自身的组织制度,包括体现中央、地方和继承各级党组织权限和地位的中央集权制的领导机制,以及体现党组织实施决策的集体领导制度。

2、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基本构成有哪些?38页1、党委制和党组制2、党管干部制度3、归口管理制度和双重领导制度3、党的核心领导机关有哪些?51页总书记、政治局常委会、政府局、书记处4、归口管理制度的内涵(56页)按照归口管理的含义和我国的国情,主导中国政治生活的有六大“口”或六大系统,即组织人事、宣传教育、政治法律、财政经济、外事和军事。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章至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章至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章至第四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章第一节一、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就政体形式而言,属于同一类型,都具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的一般特征。

二、国体和政体的理解:我国人大制度作为一种民主共和制政体,所依存的国体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其组织和活动原则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形式的基本要求。

所以说,我国人大制度是社会主义的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三、人大制度的主要原则: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民主集中制;4、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四、1949年9月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即为临时宪法)五、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通过了第一次宪法。

第二节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广义上讲,它不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会议,而且还包括由它产生的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

狭义上讲,“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仅指它的全体会议,而不包括它的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职权?1、最高立法权;2、最高任免权(会出题,详见书P19);3、最高决定权:(1)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2)生茶和批准国家的预算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3)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4、最高监督权;5、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四、我国人大的立法程序包括: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和法律的公布四个阶段。

五、法律草案的表决:1、全国人大对宪法修正案的表决必须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对其他法律草案的表决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2、表决方式采用的是法律草案一次性表决,而非逐条表决。

过去,法律草案通常采用举手表决,现在采用电子表决器表决。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笔记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笔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章绪论1、政治制度: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统治方法的总和,它包括国家政权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为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维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维持社会实体活动等而制定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

(广义)将政治制度理解为政治统治的性质和政治统治的形式的总和,即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狭义)2、特点:①历史性;②稳定性;③强制性;④合法性3、邓小平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4、在社会各项制度中,起根本性、决定性作用的制度是:社会的经济制度。

5、社会的经济制度及政治制度之间关系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性质是一致)6思想文化制度对政治制度起导向作用。

思想文化意识中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关系更紧密,也更直接。

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记录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8、根本政治制度:①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②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9、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区别:政治制度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性质、组织、分配、运作等方面的规范法度,主要是指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政治体制是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等的具体制度。

可理解为局部的微观的政治制度,是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过程中的具体化,它受政治制度制约,也影响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实施和巩固。

10、1986年,邓小平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①巩固社会主义制度;②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③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11、政治制度的改革主要有:改革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提出党政分开和政企分开、改革行政体制、建立基层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加强执政党建设、加强多党合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国的政体(政体解决如何统治的问题) (1)何为政体 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2)宪法对我国政体的规定 宪法第二条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实现这一原则的制度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宪法规定了政治制度的基本机构设置及其基 本职权、组成、运行规则。 如:宪法规定了中央机构的组成。(P26)
4.调整国家权力与社会/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 “宪法有双重功能,即授予权力并限制权力” (美国宪法学家杜利索里尼)。 问题思考: 第一、建国以来,中国公民的权利未能得到较好 的保护,与此同时,国家权力过于强大。如何 防范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侵犯? 第二、宪法性原则中公民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如何 从理念变刊物: 由华炳啸(西北大学新闻传播研究中心政治传 播研究所所长 )主编的国内第一部具有学派性质 的学术辑刊《宪政社会主义论丛》每半年出版一 辑,每辑40—50万字,专发研究宪政社会主义的 理论成果。第一辑《大国复兴的宪治之道》2011 年6月在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二辑《政党、社 会与自由》。《宪政社会主义论丛》编委会的成 立及其连续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宪政社会主义理 论研究。
1.中国的国体(国体解决谁统治的问题) (1)何为国体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 个阶级是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 地位。统治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决定着国家的 阶级属性,体现国家的阶级本质。 (2)宪法对中国国体的规定 宪法第一条规定了中国的国体,即人民民主 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宪法规定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宏观法权关 系 法权:是指权利权力的统一体或法定之权。 难点解读:关于权利与权力 • 权利,指法律上的权利,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 享有的某种权益。

• 权力的含义主要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 力。
• 权利与权力的区别与联系: • 权利属于法律上的概念,权力则属政治上的概念。 两者存在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权力以法律上的权 利为基础,以实现法律权利为目的,权利作为一种 法律上的资格又制约着权力的形式、程序、内容及 过程各个方面;另一方面,某些法律上权利的实现 依赖一定的权力的行使。两者也存在一定的一致性, 如都以追求一定的利益为目的;都有相应的法律上 的规定和限制要求。 • 权力与权利的关系:第一,权力来源于权利。第 二,权力是为维护权利而产生的。第三,权利优位 于权力。第四,权利的主体是不特定的,而权力的 主体是特定的。
(三)宪法确立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 与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指导思想。
2.人民主权。 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 属于人民”。
3.依法治国。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 行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问题思考: 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与原则同西 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与原则有什么 不同?
3.宪法如何得到实现? 需要包括政府、官员、民众在内的所有人树 立起法治意识,需要相关的一系列的制度支持 如宪法司法化、违宪审查制度等。
宪法的司法化:主要是指宪法作为法院裁判案件的直 接的法律依据。而法院直接以宪法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 又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将宪法直接适用于公民权利侵害的 案件,包括政府侵害和私人侵害;另一种情形则是指法院 直接依据宪法对有争议的事项进行司法审查,亦即违宪审 查。
建国后,中国宪法为政治制度提供了基本的 政治框架、法权关系、基本价值取向与原则, 但是,宪法并未得到很好的遵守,原因何在?
(四)问题探讨 1.宪法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2.宪法与宪政的关系是怎样的? 3.宪法如何得到实现?
1. 宪法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宪法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宪法与政治制度 运行处于一个政治系统中,二者是互动的。但基 本方面是政治决定法律,政治控制法律。实际政 治生活中政治对宪法的影响要大于宪法对政治的 影响。因为,宪法文本能否得到遵守不仅需要具 备现代民主意识的民众作为基础,还需要一整套 的制度支持。
第一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 基本性质与原则
第一节
中国政治制度的法律性渊源: 宪法与党章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建国后,我国共颁布过四部宪法,即1954年 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 法,82宪法又历经多次修改。 (一)宪法规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宏观架构 一国的国体和政体是整个政治制度系统的基 础和根本。 宪法以最高法、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中国的 国体和政体。

宪法的实质在于其以国家最高法、根本法的形 式,来规范和调整法权及其运行。 宪法以最高法、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政治制度 内部的权责(委托——代理)关系,确立了不 同政治机构之间基本关系规则。

1.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 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司法审判独立原则。(P26) 3.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同时充分发挥地方的主 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宪法与宪政的关系是怎样的?
(1)什么是宪政? 宪政是通过法律规定和法治来保障宪法确定的公民基 本自由和权利的原则,限制并划定政府权力和行为的边 界,并提供相应的制度设施。
就是民主、法治加人权,就是三者的结合,宪政就是 以宪法作为治国基础,实现法治、民主和保障人权的国 家。 ——蔡定剑
宪政的本质特征就是控制公共权力,
实现公民权利与国家公共权力的均衡,保 障人民的权力。
(2)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和依据,宪政是宪法的运 行和实施。如果没有宪法,也就谈不上宪政;同 样,如果没有宪政,宪法也不过是写了文字的 纸张而已。 宪法本身是静态的条文,而“宪政则是活的 宪 法” ,是“民主政治的实施和人权与公民权利 的 实现” (郭道晖),为此,要引入宪政体系以 保
违宪审查:是指专司违宪审查权的机构对法律、法 规、各种行政行为进行合宪性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违宪 裁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补充:学术前沿相关信息介绍 首届“宪政社会主义论坛”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1年12月24日上午,首届“宪政社会主义论 坛”以“新改革时期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为主 题在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召开了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外 及全国各地50多家单位的70余名学者参加了研讨 会,共有44位学者作了大会发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