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5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5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5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五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学会使用滑轮组,并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特点以及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滑轮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的知识,对杠杆、轮轴等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够发现滑轮的特点和作用,但由于滑轮的抽象性,学生可能对滑轮的工作原理和力的作用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特点以及使用方法,学会使用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2.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支架等。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以上实验器材。

3.课件:滑轮的图片、动画、实验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滑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特点以及使用方法,结合动画和实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共3篇)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共3篇)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共3篇)篇: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定滑轮和动滑轮》。

我这节课的说课流程是: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和学法三说过程四说教学预测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五课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杠杆原理、轮轴省力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中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机械,并分别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这节课也是本单元重要内容之一。

2.【学情分析】:对于农村六年级学生来说,定滑轮的位置较高,比较隐蔽,真正见到过的不多,实际应用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使用,因此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所以我在课前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滑轮图片,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升国旗实例出发引出定滑轮,最后又让学生举例说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教学目标】: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科学概念:1.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2.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5.【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6.【教具学具准备】:滑轮2个,铁支架1个,测力计1支,钩码1盒,细绳子2根二、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本课知识特点,以及小学生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验法”。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优秀3篇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优秀3篇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优秀3篇《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篇一六年级科学《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科学探究: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构造上的特点2、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93一三;科学知识:3、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4、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能有机会与同学们共上一节科学课,我感到非常高兴,所以特地为同学准备了一首歌曲,请同学欣赏。

2、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

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3、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要研究的问题定滑轮是否能省力预测是()否()要改变的条件不要改变的条件实验设计(可附图)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一三的表格内。

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

动滑轮与定滑轮教案

动滑轮与定滑轮教案

动滑轮与定滑轮教案教案标题:动滑轮与定滑轮教学目标:1. 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3. 能够分辨动滑轮和定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1.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物或图片。

2. 实验材料:绳子、不同类型的滑轮、重物等。

3. 实验工具:测量尺、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引起学生对滑轮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滑轮吗?它有什么作用?”2. 展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探究:3.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

4. 实验1:固定动滑轮,将一根绳子绕过动滑轮,一端固定在桌子上,另一端挂上一个重物。

记录下重物下降的时间。

5. 实验2:固定定滑轮,将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固定在桌子上,另一端挂上一个重物。

记录下重物下降的时间。

6. 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两次实验的结果,讨论动滑轮和定滑轮在实验中的差异。

总结:7. 引导学生总结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和特点,并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

8. 引导学生思考动滑轮和定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例如起重机、滑车等。

拓展:9. 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使用多个动滑轮或定滑轮,会发生什么变化?”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进一步加深对滑轮的理解。

作业:10.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小论文,包括定义、特点、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评估:1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理解程度。

12. 对学生的小论文进行评分,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学延伸:13.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滑轮的应用,并进行记录和分享。

1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其他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斜面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特点和工作原理,并能够分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课件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课件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课件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滑轮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滑轮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1. 引入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2. 介绍滑轮的两种类型: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活动:1. 展示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滑轮的运用。

2. 提问学生对滑轮的认知和疑问。

教学资源:1. 图片和实例。

2. 滑轮模型或实物。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思考深度。

第二章:定滑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定滑轮的原理和特点。

2. 学会使用定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

教学内容:1. 介绍定滑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演示定滑轮的使用和效果。

教学活动:1. 展示定滑轮的模型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2. 进行力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体验定滑轮的作用。

教学资源:1. 定滑轮模型或实物。

2. 力的演示实验器材。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定滑轮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正确解释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第三章:动滑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

2. 学会使用动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教学内容:1. 介绍动滑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演示动滑轮的使用和效果。

教学活动:1. 展示动滑轮的模型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2. 进行力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体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资源:1. 动滑轮模型或实物。

2. 力的演示实验器材。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动滑轮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正确解释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滑轮组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滑轮组的概念和原理。

2. 学会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教学内容:1. 介绍滑轮组的概念和特点。

2. 演示滑轮组的使用和效果。

教学活动:1. 展示滑轮组的模型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2. 进行力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体验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资源:1. 滑轮组模型或实物。

2. 力的演示实验器材。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滑轮组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案及反思

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案及反思

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案及反思
六班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教材分析
在前面几课中,从同学身边非常熟识的生活使用工具入手争论
了杠杆、轮轴。

本课将沿用前几课由生活现象引入探究问题的原则,依据“问题——思索——假设——验证”的思路,指导同学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进一步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六班级同学,他们接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已有3年的时间。

滑轮是同学们都曾亲眼见过的比较熟识的工具,对于“滑轮”的作用他们有着肯定的生活阅历,但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例如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由于同学头脑中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与原理存在似懂非懂的问题,所以,他们对定滑轮和动滑轮布满了探究的欲望和爱好,于是在老师的”关怀和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观看和试验活动可以使他们熟悉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与原理。

教学目标
1. 科学学问: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争论定滑轮的作用,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动滑轮作用争论方案,并依据方案步骤进行争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育乐于探究、注意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沟通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试验来熟悉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传递和转换的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滑轮组的概念和原理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操作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通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实验器材、图片等。

2.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图片,如吊车、滑轮组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学生分享对滑轮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滑轮组模型,向学生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模型,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电梯等。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课件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课件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课件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2. 激发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滑轮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通过示例演示。

3. 提问学生:滑轮是如何改变力的方向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特点?第二章:定滑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定滑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学会使用定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

教学内容:1. 定滑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定滑轮的使用方法。

教学步骤:1. 讲解定滑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示例演示。

2.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使用定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进行实际操作。

3. 提问学生:定滑轮是如何改变力的方向的?使用定滑轮时需要注意什么?第三章:动滑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滑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学会使用动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教学内容:1. 动滑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动滑轮的使用方法。

教学步骤:1. 讲解动滑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示例演示。

2.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使用动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进行实际操作。

3. 提问学生:动滑轮是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使用动滑轮时需要注意什么?第四章:滑轮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学会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教学内容:1. 滑轮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滑轮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示例演示。

2.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进行实际操作。

3. 提问学生:滑轮组是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使用滑轮组时需要注意什么?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总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

2. 激发学生对滑轮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教学内容:1. 总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

运用动滑轮和定滑轮进行物理实验——小学科学教案

运用动滑轮和定滑轮进行物理实验——小学科学教案

《用动滑轮和定滑轮进行物理实验——小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和原理;2.掌握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使用方法;3.能够通过控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数量和位置,达到不同的提升效果;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动滑轮和定滑轮动滑轮和定滑轮是机械运动中常用的元件,它们的作用是改变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其中,动滑轮是可以自由运动的,它的作用是改变作用力的方向,并减小所受力的大小;定滑轮是不能自由运动的,它的作用是改变所受力的方向。

2.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原理动滑轮的原理是:当外力作用在动滑轮上时,通过轮子转动的运动将力到轮缘边缘处的距离增加,从而改变作用力的方向,并减小所受力的大小。

定滑轮的原理是:定滑轮本身号称无用,是因为它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只能改变力的方向。

所以当力传到定滑轮上时,定滑轮会改变作用力的方向。

3.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使用方法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使用方法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将滑轮放在需要的位置上,再用绳子把滑轮扣住,就可以使用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滑轮的过程中,绳子要绕在滑轮上,避免绳子歪斜,导致滑轮损坏或者使用效果不佳。

4.控制滑轮数量和位置的提升效果在使用滑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滑轮的数量和位置,来达到不同的提升效果。

如果只有一个滑轮,那么它只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因此如果需要提升物体,就需要施加大力,很容易疲劳。

但如果使用两个滑轮,就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绕滑轮的绳子减小所受力的大小,从而提升物体的效果更好。

当然,当需要提升物体的高度时,滑轮的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滑轮的位置应该尽可能靠近物体,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减小所受力的大小,达到提升物体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1.确定实验的目的和对象;2.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数量和位置的滑轮;3.搭建实验用机构,确定物和滑轮的位置;4.调整滑轮和绳子的位置,确保顺畅;5.根据实验需要,施加相应的力,记录实验结果;6.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课件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课件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及特点2. 滑轮组的应用3. 滑轮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及特点,滑轮组的应用。

难点:滑轮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及特点。

2. 讲解滑轮原理: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滑轮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滑轮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滑轮原理解决问题。

4.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制作滑轮组,亲身体验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设计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注重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注重课堂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5.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理解程度。

2. 动手实践:观察学生在制作滑轮组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以及对滑轮原理的应用是否正确。

3. 课后作业:分析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滑轮原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工厂或实验室,实地了解滑轮原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九、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动滑轮定滑轮教案初中

动滑轮定滑轮教案初中

动滑轮定滑轮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动滑轮和定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

教学准备:1. 教具:动滑轮、定滑轮、绳子、钩码、实验台等。

2. 实验器材:测力计、刻度尺、记录表格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学校升国旗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升旗过程中滑轮的作用。

2. 提问:什么是动滑轮?什么是定滑轮?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动滑轮:介绍动滑轮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动滑轮可以随重物的移动而移动,能省力但费距离。

2. 定滑轮:介绍定滑轮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不能随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3.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解释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动滑轮实验:演示动滑轮的使用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2. 定滑轮实验:演示定滑轮的使用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3. 滑轮组实验:演示滑轮组的使用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动滑轮、定滑轮和滑轮组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使用动滑轮或定滑轮的简单机械,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掌握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较好地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在讨论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以及它们的区别。

2.能够应用定滑轮和动滑轮计算物体的力、重量及变速和变向。

3.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力、重量、变速和变向的简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滑轮原理进行力、重量、变速和变向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2.图像化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呈现滑轮原理和实际应用。

3.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实际场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节:定滑轮的定义和应用1.定滑轮的定义和特点;2.定滑轮的基本原理;3.定滑轮的应用:计算力和重量;4.定滑轮计算实例演示。

第二节:动滑轮的定义和应用1.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2.动滑轮的基本原理;3.动滑轮的应用:计算速度和方向;4.动滑轮计算实例演示。

第三节:综合实践应用1.小组合作完成综合应用实例;2.根据实例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3.分享实践心得,展示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习评价1.采用小组PBL评价方法,以小组合作完成的综合应用实例为评价标准;2.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问题和见解,以创新思维为辅助评价因素;3.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评价形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相关资料总结本教案通过PBL教学法、图像化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全面地介绍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实际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等多种能力。

通过实例综合合作应用,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创造力和创造意识。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课件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课件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课件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激发学生对滑轮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滑轮的定义和分类。

滑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

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滑轮的分类和应用。

1.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回答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学生能区分滑轮的分类和应用。

第二章:定滑轮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定滑轮的构造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使用定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

2.2 教学内容定滑轮的构造和特点。

定滑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模型来说明定滑轮的构造和特点。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2.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回答定滑轮的构造和特点。

学生能正确使用定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

第三章:动滑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滑轮的构造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使用动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2 教学内容动滑轮的构造和特点。

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模型来说明动滑轮的构造和特点。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回答动滑轮的构造和特点。

学生能正确使用动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第四章:滑轮组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构造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4.2 教学内容滑轮组的构造和特点。

滑轮组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模型来说明滑轮组的构造和特点。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4.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回答滑轮组的构造和特点。

学生能正确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5.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滑轮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5.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滑轮的理解和感悟。

5.3 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4 教学评估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第六章:实验探究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滑轮工作原理的理解。

高中物理定滑轮动滑轮教案

高中物理定滑轮动滑轮教案

高中物理定滑轮动滑轮教案教学内容:定滑轮的概念及其作用,动滑轮的概念及其作用,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结合运用教学目标: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基本概念;2. 掌握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3. 能够应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和作用;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合运用。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理解;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定滑轮、动滑轮、绳子等;2. 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引出滑轮的概念,让学生简单描述滑轮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二、讲解1. 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及区别;2. 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3. 给出几个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定滑轮和动滑轮解决问题。

三、实验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定滑轮和动滑轮,观察各种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四、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案例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解决方法,探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缺点。

五、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物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

六、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课堂学习内容,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反馈下节课开始时,教师将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和评价。

教学结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案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滑轮的基本原理,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和区别。

2. 熟悉滑轮的运动规律,能够应用滑轮原理解决简单力学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滑轮的基本原理和运动规律。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和区别。

3. 应用滑轮原理解决简单力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纸,上面有一个滑轮和一段绳子。

让学生观察图纸,思考绳子通过滑轮时的变化情况,并向学生提问:“绳子通过滑轮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 概念讲解(10分钟)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滑轮的作用和原理,并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和区别。

3. 观察实验(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滑轮的观察实验。

准备一组定滑轮和一组动滑轮,让学生将绳子穿过滑轮,一个学生拉住绳子的一端,另一个学生用手控制另一端的绳子。

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绳子在滑轮上的变化,然后尝试分析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4. 理论讲解(15分钟)根据实验和观察结果,讲解滑轮的运动规律。

解释为什么通过滑轮后,绳子的力的大小有所改变,但方向保持不变。

5. 练习与应用(20分钟)向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力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滑轮原理进行解答。

例如:“一个小孩用力拉住绳子上的物体,如果用不同数量的滑轮组装系统,绳子上的拉力会有什么变化?”或者“如果一个平衡箱子被绑在滑轮上,你可以用多大的力量拉住绳子,才能保持箱子的静止?”等。

6. 总结与延伸(10分钟)帮助学生总结滑轮的作用和原理,巩固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思考滑轮的其他应用和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滑轮原理的理解情况,是否能够准确解释滑轮的作用和运动规律。

2. 检查学生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包括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过程是否合理。

3. 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评价教学效果,做出调整和改进。

定滑轮和动滑轮_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_教案

动滑轮和定滑轮【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轮轴进一步认识滑轮。

2.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在我们日常中生活中的使用。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激趣导入新课。

图片:让学生了解在码头,那些庞大的货物是怎样被装上船和运上岸的。

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并指名表述说出自己的看法。

2.探究活动(一):旗杆顶部的轮子1.引导学生观察国旗台的旗杆顶(或回忆长旗仪式),想一想为什么轻轻一拉绳,旗帜就能长那么高。

2.结合导入新课的内容让学生头脑中的问题逐渐清晰。

并通过引导学生把思考的焦点凝到了那个轮子上。

3.认识定滑轮的定义。

4.实验操作了解定滑轮的作用:(1)试试,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旗杆顶有一个轮子实验交流汇报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怎样运动?(2)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指名学生发言,把探讨内容引到改变里的方向上)5.仔细体会利用定滑轮后有什么不同?利用测力计实际测试。

3.探究活动(二):会移动的轮子1.认识动滑轮的下义。

2.讨论动滑轮在生活中主要在那些地方得到使用。

3.比较动、定滑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分组实验4.巩固延伸1.如果说定滑轮也是一处杠杆,能找到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吗?探讨。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教案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教案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动滑轮和定滑轮教案目标:1. 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使用方法。

3. 发展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索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滑轮的概念,并询问他们对滑轮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应用场景。

知识讲解:1. 介绍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 动滑轮:可以自由转动的滑轮。

- 定滑轮:无法转动的滑轮。

2. 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区别。

- 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

- 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

实验探索:1. 分发实验材料,包括一些滑轮、绳子和重物。

2. 让学生自由组合滑轮和绳子,进行实验探索。

3.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动滑轮和定滑轮在实验中有什么不同?- 动滑轮和定滑轮对力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如何利用滑轮减小力的大小?讨论和总结: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总结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和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应用场景,如何利用滑轮减小力的大小等。

拓展活动:1. 提供更复杂的实验材料和情境,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滑轮的应用。

2.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探索滑轮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讨论记录,评估他们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理解程度。

教案延伸:1. 引导学生研究其他简单机械装置,如杠杆、轮轴等。

2. 探索滑轮的力学原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滑轮的作用和应用。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实验和探索,帮助学生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概念和特点,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探索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案标题: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基本概念、特点、应用以及计算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以及其区别和联系。

2. 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运动特点和作用。

3. 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及投影仪。

2. 画板、白板、马克笔。

3. 学生练习题及解答。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滑轮的兴趣,并询问他们对滑轮的了解程度。

认知:2. 教师简要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3.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实际生活中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场景,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滑轮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实践: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安排几个具体的实验场景,例如升降物体、拉力计测量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和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运动特点。

同时,教师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解析:5. 教师展示和讲解实验结果,解析滑轮在各种场景中的作用和原理。

通过引导性提问,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滑轮的力学特性,并从中总结相关规律。

巩固:6. 教师通过练习题和解答的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和巩固。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

总结:7.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难点和要点。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8. 教师提出一些扩展性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滑轮的更广泛应用领域,以及如何改进和优化滑轮系统。

作业:9.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完成,并督促学生按时交作业。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和评价,为下一堂课的教学提供反馈。

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教学评价,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和小组讨论来评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

六年级科学(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难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模型。

2. 绳子。

3. 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使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引发学生对滑轮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3. 讲解: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5. 总结: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7. 拓展: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知识。

9.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对滑轮的认识。

2. 展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和特点。

3. 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其工作原理。

4.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滑轮的工作过程。

5.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

小学科学《动滑轮和定滑轮》教案解析

小学科学《动滑轮和定滑轮》教案解析

小学科学《动滑轮和定滑轮》教案解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及特点。

2.学会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进行简单机械工作。

3.理解机械工作时的力的作用及其变化。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及特点。

动滑轮和定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动滑轮是指绳子沿着它滑动的轮子,定滑轮是指被固定在物体上用来改变方向的轮子。

它们都有相应的滑轮座,用来固定滑轮和滑轮工作时传递的重量。

动滑轮的特点是能够改变物体移动的方向,减小物体所需要的力,让我们更容易地将物体提起。

定滑轮的特点是将力分配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从而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2.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进行简单机械工作。

举例:拉动箱子。

材料:滑轮座、滑轮两个、绳子、盒子步骤:将滑轮座固定在合适的位置。

将绳子穿过两个滑轮,其中一个滑轮固定在固定物上,另一个滑轮套在活动物体上。

大小物体放在滑轮上,用力拉动绳子,即可移动物体。

3.力的作用及变化。

通过以上操作可以明显看出力在物体上的作用。

如果只使用一根绳子来拉动重物,需要很大的力来完成任务,两根绳子则可以将力分摊,在保证物体移动的同时,不需要太大的力,从而节省劳力。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讲解概念和定义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启发思维。

在实验操作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课堂实验法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机械工作时的力的作用及其变化。

3.合作探究法在小组内让学生合作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可以相互借鉴,共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教学步骤1.导入: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介绍。

2.探究:通过实验操作,进行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和力的作用探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定滑轮和动滑轮六年级黄翠萍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2、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索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教具学具准备滑轮9个,铁架台9个,测力计9个,钩码9盒,细绳9根(厘米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升旗视频。

“我们每周一都进行升旗仪式,你想过没有,旗杆上的什么装置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旗杆顶端?”(生答滑轮)“对,滑轮。

”师手拿滑轮“像这样边缘有槽,能绕中心轴自由转动的轮,称为滑轮。

”(出示课件2)这是各种型号、各种颜色的滑轮。

(出示课件3)定滑轮的定义:像这样固定在一个位置,不随重物的移动而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板:定滑轮)二、科学探究(一)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1、你愿意当升旗手吗?(出示课件4)这个同学升旗的时候,请同学们观察升旗手向哪个方向拉绳子?旗子向哪个方向运动?2、你看清楚了吗?发现了什么?(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作用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升国旗时使用定滑轮有什么作用?(使工作方便)(二)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1、师: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2、生猜测。

3、请各小组讨论利用现有的器材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测呢?(讨论、汇报)怎样才能证明定滑轮省力?4、实验操作方法(1)组装定滑轮。

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绳挂在定滑轮的槽内。

(2)在细绳的左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

(3)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上几个钩码能够拉起左边的重物。

(右边钩码看作所用的力)当定滑轮达到平衡时,我们认为右边所用的力刚好把左边的重物拉起,这和我们做过的哪个实验相似?(杠杆尺的研究)5、教师提醒学生实验要求,做好记录。

6、生实验,师巡视。

7、汇报。

8、小结: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板:不能省力)(三)会移动的轮子——动滑轮1、(出示课件9、10)问:在建筑工地见过这种装置吗?塔吊上也有滑轮。

它是可以随着重物移动的滑轮,我们称它为动滑轮。

(板:动滑轮)2、猜测:你认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11、12)课件12中要使重物上升,必须想哪个方向用力?动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吗?(不能)(板:不能改变用力方向)3、使用动滑轮省力吗?请各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来证明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4、生汇报。

5、(出示课件14)学生明确研究计划后,教师演示操作方法:(1)组装动滑轮。

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2)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

(3)再用测力计测量将同样多的钩码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大小。

(提升到一定高度读读数)(此时帮学生复习测力计的使用方法)6、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

(学生用测力计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和用动滑轮提升的重力大小,把测得数据填写在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得出结论)7、汇报。

8、小结:使用动滑轮能省力。

(板:能省力)9、小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三、总结提升1、(出示课件18)图片中哪个人用的力气小?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搬运较重的货物时用动滑轮,想站在地面把较轻的物体搬运到高处就用定滑轮。

)3、如果在生活中又想省力又想改变用力方向,那该怎么办?(滑轮组)4、请各小组把实验器材整理好,实验桌清理干净。

板书设计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可以省力不能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附:《定滑轮和动滑轮》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五课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杠杆原理、轮轴省力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中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机械,并分别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这节课也是本单元重要内容之一。

2.【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定滑轮的位置较高,比较隐蔽,真正见到过的不多,实际应用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使用,因此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所以我在课前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滑轮图片,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升国旗实例出发引出定滑轮,最后又让学生举例说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教学目标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见教案)二、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本课知识特点,以及小学生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验法”。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同时在采用“实验法”的基础上,还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

2、说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渗透给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

同时还以观察、提问、记录、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本课制定的三维目标,遵循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着优化课堂结构的思想,我为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导入新课、科学探究、学以致用、课堂总结(见教案)一、导入新课1、首先我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这是我们学校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

你注意到了吗?画面中的升旗手轻轻拉动绳子,旗杆上的什么装置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高空?(学生回答:有滑轮)2、(出示课件)细心观察的学生发现,原来在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你知道这个滑轮在工作时有什么特点吗?(板书: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3、(出示课件)定滑轮的定义:像这种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板书:定滑轮)(这一环节设计意图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是上好这一堂课的关键。

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展示播放升旗视频资料,启发学生猜想在旗杆的顶上有什么样的装置吗?从而引出了滑轮的问题,出示滑轮。

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结构。

自然而然的进入愉快主动的学习情境,确定了研究活动的方向。

)二、科学探究(一)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1、你愿意当升旗手吗?(教师指定一位学生借助定滑轮把这面小国旗升起来。

)其他同学观察我们的升旗手手向哪个方向拉动绳子?小国旗向哪个方向运动?2、你看清楚了吗?发现了什么?(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书: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升旗时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呢?(使工作方便)(二)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1、教师提问: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2、学生猜测:3、请各小组讨论利用现有的器材怎样来证明你们的猜测呢?(出示研究计划,教师巡视指导)4、实验操作方法(1)组装定滑轮。

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

把细线套在定滑轮的槽内。

(2)在线的一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

(3)试一试,在线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够拉起左边的重物。

5、教师提醒学生实验要求,学生小组实验探究,填好实验记录表。

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汇报交流:通过实验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7、现在请大家总结一下定滑轮有哪些作用?(结论: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教师板书:但不省力)(三)会移动的滑轮(动滑轮)1、(出示课件)提问:“图片中的这些滑轮是定滑轮吗?”(不是)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2、动滑轮的定义:那他们是怎样转动的?(板书:随重物一起移动)人们在搬运货物时,常常使用这种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你能给取个名字吗?(板书:动滑轮)3、猜测:你认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4、请各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来证明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5、教师演示操作方法(1)组装动滑轮。

将细线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2)用测力计测量将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3)再用测力计测量将同样多的钩码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大小。

6、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用测力计分别测量不同个数(2-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和用动滑轮提升的重力大小,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得出结论。

)7、交流发现: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用数据说明) 你们小组的结论和他们小组一样吗8、教师小结: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板书: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9、教师小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板书:和)(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突破重难点的重要环节。

新的科学课堂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实验活动”为载体的基本理念,以实验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亲身体会为主线,通过活动组织课堂教学。

所以这部分就是通过指导学生从观察入手,亲自实验操作,经过分析思考,了解客观现实,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形成理性认识。

)四、课堂总结1.教师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机械?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谈学习后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进行回顾总结。

2、请各小组组长把各组实验记录表收上来,其他小组迅速把器材分类整理好归还老师。

(教师清点器材,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四说教学预测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很好!有以下二个亮点:1、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学生推测判断、设计研究计划、自主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科学结论,老师没有做过多的限制。

完全由学生自己猜测、自己设计实验、亲自动手探究验证,从而进行观察,发现问题、总结结论,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样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推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科学探究程序,顺利地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3、这节课我最担心的是: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果断处理好!课后反思公开课上完了,心里并没有轻松,反思这堂课以及整个备课的过程,有欣慰也有遗憾,现总结几点:1、备课要深入教材,吃透教材。

从教这么多年,这句话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可是,真正的做到是很不容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