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水资源可供水量计算与需水量预测.
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公式汇总

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公式汇总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对于评价和管理水资源的有效性,可以使用一系列的公式来进行量化分析。
本文将对水资源评价和管理常用的公式进行汇总,并解释其具体含义和应用,旨在为水资源评价和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一、水资源量评价公式1. 水资源可利用量公式水资源可利用量 = 自然水量 - 净水损失 - 环境流量其中,自然水量指的是水源地总供水量,净水损失是指在输送和利用过程中的水量损失,环境流量是根据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而设定的固定水量。
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公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 = 净水可利用量 / 水资源需求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反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其数值越高,表示水资源利用越有效。
3.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公式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 水资源利用量 / 水资源可利用量该公式用于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数值越大表示开发利用越充分。
二、水资源质量评价公式1. 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公式水质综合评价指数= w1 × I1 + w2 × I2 + ... + wn × In 其中,w为权重,I为单项指标,n为评价指标的个数。
该公式将多个水质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得出一个综合评价指数,用于衡量水质的优劣程度。
2. 水质污染指数公式水质污染指数= ∑(Ci × Pi)其中,Ci为每种污染物的浓度,Pi为该污染物的污染因子。
三、水资源管理公式1. 水资源需求量预测公式水资源需求量 = 人口× 人均用水量该公式用于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水资源需求量,通过人口和人均用水量两个因素来计算。
2. 水资源发布量公式水资源发布量 = 水源地总供水量 - 自用用水量水资源发布量用于评价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和供水水平,为供水管理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公式的运用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
通过对水资源量、水资源质量和水资源需求等方面的公式计算,可以全面了解水资源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1-7章

第二节 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三.水资源管理的原则
1.坚持依法治水 2.坚持水资源国有的原则 3.坚持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 4.坚持市场经济原则
第二节 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四.水资源管理的准则
1.综合效率 2.技术效率 3.实施的可靠性 4.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联系及工作流程
一.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联系及区别
第三节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定义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 ,它是指根据区域水资源潜力,按照水资源利用 的底限,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排放标准,并 用最严格的行政行为进行管理的制度。
第三节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2、主要内容
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 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四项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 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第二节 水资源数量评价
2、降水量计算
(2) 流域或区域面上的平均降水量计算方法有:
a.算术平均法:此法简单,但当降水量随地形变化 较大时,精度较差;只有当地形起伏不大,且降水 量观测站分布较均匀时,计算效果较好。
第二节 水资源数量评价
2、降水量计算
(2) 流域或区域面上的平均降水量计算方法有: b.等值线法:一般来说,等值线法是计算流域(或 区域)平均降水量的较完善方法,因为它考虑了地 形变化对降水的影响。因此,当地形变化较大,区 域内有足够数量的降水量观测站,又能够根据水资 料结合地形变化绘制出降水量等值线图时,采用等 值线方法是比较理想的。 c.泰森多边形法:当流域内待选的降水量观测站比 较少,绘制降水量等值线又比较困难时,可以选用 本方法。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可供水量与可利用量的区别
—可供水量:从供需分析的角度出发,根据需 可供水量:从供需分析的角度出发, 可供水量 水要求, 水要求,既考虑通过工程措施所能提供的河道 外用水量,也考虑回归水的重复利用和非常规 外用水量, 水源的利用, 水源的利用,水量平衡的对象是用水量 —可利用量: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开发利 可利用量: 可利用量 用的量, 用的量,不考虑回归水和非常规水源的重复利 用量, 用量,水量平衡的对象是耗水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应按流域水系进 行分析计算, 以反映流域上下游、 行分析计算 , 以反映流域上下游 、 干 支流、左右岸之间的联系以及整体性 支流、 •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 按独立流域或 自治区、 直辖市) 控制节点进行计算 • 流域机构按一级区协调汇总
三、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水资源可 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在统筹考虑生活、 ,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 环境用水的基础上, 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 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 源中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水资源量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可供水量的涵义 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
《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教学大纲

《水资源利用》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102024二、课程名称:水资源利用(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三、学分、学时:1.5学分; 24学时。
四、教学对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六、先修课程:工程水文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资源经济学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主要讲解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水资源开发、评价、管理、供需分析和优化配置等方面工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水资源概念与分类第二节水资源内涵与类型第三节水资源的自然属性第四节水资源的社会属性第五节水资源管理第二章水资源综合评价第一节地表水资源评价第二节地下水资源评价第三节特种水资源评价第四节水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第五节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第六节案例分析第三章水资源需求预测第一节需水概念及分类第二节生活需水第三节工业需水第四节农业需水第五节生态需水第六节综合需水分析与计算第七节案例分析第四章水资源供需分析及合理配置第一节供需分析概念及类型第二节单项工程可供水量计算方法第三节水利系统可供水量计算方法第四节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方法第五节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第六节案例分析第五章水资源系统规划第一节灌溉系统规划第二节供水系统规划第三节水能利用规划第四节航运规划与运用第五节水资源综合规划第六节案例分析第六章水资源系统运行管理第一节灌溉系统运行第二节供水系统运行第三节水能系统运行第四节航运系统运行第五节水资源系统综合运行第六节案例分析第七章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在水资源领域的意义第二节水资源系统承载能力分析与计算第三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第四节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第五节案例分析基本要求:(1)了解水资源内涵、特点与分类。
(2)熟练掌握地表、土壤、地下水资源水量、水质评价内容、指标、模型与方法;(3)了解特种水资源的评价内容与方法。
水量计算文档

水量计算简介水量计算常用于测量、预测和规划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
通过对水量进行计算,人们可以了解水的供应情况、水的分配方案以及水的利用效率。
本文将介绍水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以下是常见的水量计算公式:1.水量 = 流量 × 时间:这是最基本的水量计算公式,其中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经给定单位面积的水量。
常用的流量单位包括立方米每秒(m3/s)和升每秒(L/s)。
2.水量 = 初始深度 - 结束深度:这个公式适用于通过测量水体的深度来计算水量的情况。
初始深度是指测量前水体的深度,结束深度是指测量后水体的深度。
常用的深度单位包括米(m)、厘米(cm)和英尺(ft)。
3.水量 = 面积 × 深度:这个公式适用于通过测量水体表面的面积和深度来计算水量的情况。
面积是指水体表面覆盖的单位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包括平方米(m2)和平方英尺(ft2)。
具体应用水量计算可以应用于多种领域,下面将介绍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1.降雨水量计算:通过测量降雨的深度和面积,可以计算降雨的水量。
这对于农业灌溉、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水库蓄水有着重要的意义。
2.水资源评估:通过计算河流流量和湖泊水位的变化,可以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和水文周期的特征。
这对于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至关重要。
3.水污染监测:通过计算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流速,可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的输运情况。
这对于水质监测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4.农田灌溉:通过测量农田的面积和灌溉水量,可以合理安排灌溉计划,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常见工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水量计算工具和设备:1.流量计:用于测量流经给定位置的水量。
常见的流量计包括涡轮流量计、电磁流量计和超声波流量计。
2.水位计:用于测量水体的深度或水位。
常见的水位计包括浮子式水位计和压力式水位计。
3.面积测量工具:用于测量水体表面的面积。
常见的面积测量工具包括测距仪、激光测距仪和卫星遥感数据。
城市水资源课件5. 需水量预测

生活用水 工业水量 农业用水 生态环境用水
3.1 需水量的分析计算
1)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城市居民住宅用水,公共建筑用水 不同地域城市的生活用水量,受到当地气候、生 活水平、用水习惯与水价影响,差别明显。 生活用水量一般可根据实际调查求得,城镇供水 统计年鉴提供各地自来水公司统计的人均生活用 水量。
总用水量Qt 可表示为补充水量和重复用水量之和:
Qt=Qw+QR
需水量的分析计算 2)工业用水
工业用水水平一般以单位产量或产值所需的补充水量和重复利用率这两 个指标来衡量。重复利用率R以重复利用水量QR占总用水量Qt的百分数表示:
R QR 100 % Qt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越高,工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程度越高。
人均综合用水量
将城市用水总量,包括工业与市政用水等 ,平均到每个居住人口,作为一个综合的 用水量宏观指标。规范有相关定额。
这个指标受到不同地区工业用水量的影响 大,不同城市之间的可比性较差。
3.1需水量的分析计算 3)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包括种植业灌溉用水、林业和牧业 灌溉用水,是通过水利工程设施输送到农田、林地和牧场以满足作 物需水的水量。
实际操作上,按照单位用地用水量估算比较常用。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单位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万m3/km2·d
用地代号 工业用地类型 用水量指标
M1
一类工业用地 1.20-2.00
M2
二类工业用地 2.00-3.50
M3
三类工业用地 3.00-5.00
这个老规范的指标太高,脱离实际
年代
国内部分城市的综合生活用水指标
人 口 综合用水量 居住用水量 公共用水量
需水量计算与预测分析PPT课件

用水量测定
水表计量 利用水池、水塔储水设备测定 利用生产设备测定
三角堰测定法
排水量测定 浮标测定法
耗水量测定与计算
蒸发水量 渗漏水量 产品带走水量
第14页/共65页
工业需水量预测
趋势法 指标预测法 分行业重复利用率提高法 分块预测法
第15页/共65页
趋势法
• 用历年工业用水增长率推算未来工业用水量
第11页/共65页
【例题8-2】
• 某城镇200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 50%,工业引用水量(补充水量)为6亿 方;计划2010年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提高到85%,工业引用水量增加到7亿方。 设城镇工业综合耗水率r=5%。试求2000 年和2010年工业排水量。
第12页/共65页
【例题8-3】
第46页/共65页
灌区综合灌溉用水过程计算
作物种类 总生育时间 生育阶段
第47页/共65页
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灌溉用水量的估 算
灌溉面积的发展速度 不同保证率情况下的不同灌溉方式 不同作物的灌溉定额及组成 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程度
第48页/共65页
8.4 生态需水的计算与预测
第49页/共65页
定义
第17页/共65页
用水增长率影响因素
随着用水水平的提高, 用水增长率会降低
随着重复利用程度的提高, 单位用水增长率下降
选取工业发展稳定阶段 分析用水增长率
修正偶然因素及气候因素的影响
第18页/共65页
增长率确定方法
根据历史资料,建立GDP增长率与用 水量增长率的关系,根据经济规划中的 GDP增长率计划值,确定d。
分行业重复利用率提高法
Q重 1 Q补
Q总
Q总
生态环境需水预测演示稿

5. 对于因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生态功能 退化,且根据当地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目标需要 人工补水的湖泊沼泽湿地,应进行生态环境补水量 计算。需要进行人工补水的河道(河段)、湖泊、 沼泽湿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流域共同提 出名录,经与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工作组共同 协商确定。 6. 生态环境需水量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各 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资料条件、 实际水文生态情势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目标,选 取一种计算方法为主,并用其它方法进行校核检查, 确保成果的合理性。
根据Tennant法,维持河道一定功能需水量计算式如下:
式中:WR(m3)为多年平均条件下维持河道一定功能的需水量, Mi(天)为第i月天数,Qi (m3/s)为i月多年平均流量,Pi为第i 月生态环境需水百分比。 Tennant法将一年分为2个计算时段,4-9月为多水期,10-3月 为少水期,不同时期流量百分比有所不同。计算时,年内时段可 按下法划分:将天然情况下多年平均月径流量从小到大排序,前6 个月为少水期,后6个月为多水期。 用Tennant法计算维持河道一定功能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关键 在于选取合理的流量百分比。不同的河流水系其河道内生态环境 功能不同,同一河流的不同河段也有差异,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 合理的河流生态环境目标来确定流量百分比。 少水期通常选取多年平均流量的10%~20%作为河道生态环境 需水量、多水期选取多年平均流量的30~40%,要根据各河流水系 的实际情况而定。 泥沙含量较高或有国家级保护物种的特殊河流(河段),维持 河道一定功能的需水应分单项计算,并对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检 查。
式中:Ws(m3)为年输沙需水量,Sl(kg)为多年平 均输沙量,Scw(kg/m3)为多年平均汛期含沙量。
基岩河床的河流或河床比降较大的山区河流, 一般情况下水流处于非饱和输沙状态,可用多年最 大月平均含沙量代表水流对泥沙的输送能力,输沙 需水量计算式为:
水资源管理的水量测算与模拟

水资源管理的水量测算与模拟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维持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水量测算与模拟技术作为水资源管理的关键工具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就水量测算与模拟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水量测算的原理和方法1.1 流量测量原理水量测算的首要任务是准确测量水流的流量。
流量测量的原理主要包括流速测量、断面测量和水位测量。
其中,流速测量常采用流速测验仪器,断面测量通过固定横截面进行测量,水位测量可利用水位计等设备进行测量。
1.2 水量计算方法水量测算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1)流速-断面积法:通过测量流速和横截面积来计算水量;(2)渗流法:根据土壤的渗透性和含水量来计算水量;(3)蒸散发法:通过气象条件和植被状况来计算水量。
二、水量测算与模拟的应用2.1 水资源管理水量测算与模拟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水流和水资源的测算,可以了解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变动趋势,为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水量模拟技术还能够预测不同管理措施对水资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2.2 水灾预测与防控水量测算与模拟技术对于水灾的预测与防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模拟分析水流的流向和流速,结合水位、雨量等指标,可以准确预测水灾可能发生的位置和范围,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2.3 生态保护与恢复水资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十分显著,水量测算与模拟技术可以帮助评估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恢复措施。
通过模拟研究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方式,可以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水量测算与模拟的挑战与展望水量测算与模拟技术虽然在水资源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测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水量测算仪器和设备的研发和改进。
水资源论证导则

1 总则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5号),为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下简称水资源论证)工作,指导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查1.0.3 水资源论证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
2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
3 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4 符合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
5 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
1.0.4 本标准主要引用以下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 11615—89)《企业水平衡与测试通则》(GB /T 12452—90)《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 /T 13727—92)《地下水质量标准》(GB /T 14848—9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200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2002)《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 104—95)《水文调查规范》(SL 196—97)《水资源评价导则》(SL/T 238—1999)《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 278—2002)1.0.5水资源论证除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水资源论证内容、等级、范围与程序2.1水资源论证内容与等级水资源论证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2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3 建设项取水水源论证。
4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
2.1.2 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由分类等级的最高级别确定,分类等级由地表取水、地下取水、取水和退水影响分类指标的最高级别确定。
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见表2.1.2。
表2.1.2 (续)2.2水资源论证范围与程序水资源论证范围应按照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分别确定。
水资源论证可供水量分析与计算

3 — 5
2 可供 水量计 算 应考 虑 的工况
可供水量分析与 计算 时需 考 虑来 水情 况 、 需水 要求 、 水 质及工程条件等影 响 因素 。其 中来 水情 况包 括河 川 径流 的 数 量 、 量 , 内 年 际 变 化 和 地 区 分 布 特 征 等 ; 水 要 求 包 括 质 年 需 用户的地区分布和用水组成 , 各类用 户需水量 的时 间变化 和 保证率 , 尤其 是 河道 内的用 水要 求 对 可供 水 量 有直 接 的 影 响; 水质情况是指用污染严 重不 能满 足用水部 门对水 质 的要 求 的水 量 , 部分 用 水质 差 而不 能 利 用 的水 不作 为 可 供水 这 量; 工程条件包括现有 的新增地 表水工程 的调 蓄能力 和引水 能力 , 程配套情况及运行管理方式 等。 工
据典型河流供水 量 的分析 , 立综 合关 系 曲线 、 建 经验 公式 或 可供水系数法进行估算 。 4 调节计算应 明确调节计算 方案 、 ) 调节计算 的边界条 件
和水量平衡各要素值 。 5 梯级开发的水 利枢 纽或取 水水 源对 上游 工程 运用 有 ) 要 求或对下游工程运用有影 响的情况 , 联合上下 游工程进 应 行 调节计算 。
21 0 0年 第 4期 ( 3 ) 第 8卷
黑龙ຫໍສະໝຸດ 江水利科
技
No 4. Ol . 2 O
H i n j n ce c n eh o g f t o sra c e o g a gS in ea dT c n l yo e C n ev n y l i o Wa r
( oa N . 8 T dl o3 )
文章编号 : 0 79 (0 0 0 0 3 O 1 7— 5 6 2 1 )4— 0 5一 1 0
第七章-水资源可供水量计算与需水量预测优质课件

➢ 不同的水平年反映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表现在供水工 程上则为供水工程的组成、工程管理水平及其状况等。在计 算可供水量时,要分析现状、近期、远景发展水平的情况。 可供水量可用于近、中、远期不同规划水平年水资源的供需 分析中,可以反映不同水平年水资源的余缺程度。
107 冷却用水 202 15C
预 100 热 15C 器
5
.
100 工艺用水 30C
100
1)重复利用指标 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年)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复利 用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称为重复利用率。
r Vr Vr Vr Vt Vf Vr Vl Vd Vr
式中: Vt是总用水量;Vl是消耗水量;Vd是排出的水量;Vr 是重复用水量。
➢ 水质条件。不同年的水源泥沙和污染程度等情况, 会影响所 提供的可供水量大小。高矿化度地下永, 未经改良和处理, 不 能供工农业生产使用, 更不能供城乡人畜生活饮用。
.
三.可供水量计算方法 可供水量常按照供水水源和供水工程类型划
分计算。
(一)按供水水源
.
1. 地表水可供水量
可供水量的计算通式:
▪ 有一河流引水工程向某地区供水,引水工程供水能力 Qmax=70m3/s,河道下泄要求Ydown=60 m3/s ,河道 上游来水量和用户用水量见下表,试计算该工程可供水量 。
河道来水量与用户用水量过程,单位: m3/s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来水Yup 110 110 110 120 130 140 150 150 130 115 100 90 需水Dt 65 80 50 70 50 90 60 70 75 60 50 80
第七章水资源可供水量计算与需水量预测

第七章水资源可供水量计算与需水量预测在面临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和供需矛盾的背景下,准确计算水资源的可供水量和预测需水量变得尤为重要。
这一章节将介绍水资源可供水量计算和需水量预测的方法和技术。
一、水资源可供水量计算水资源可供水量计算是指根据水文气象数据和水资源管理的相关要素,计算出一些时期内水资源的可供水量。
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蒸散发计算法:根据当地的气象数据和蒸发模型,计算出水体表面的蒸散发量和降水量,再减去入渗和径流等损失,得到可供水量。
2.水库调度模型:通过建立水库调度模型,根据水库的蓄水容量、来水量和出水量等信息,计算出水库的可供水量。
3.水资源利用强度法: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人口需求等因素,结合水资源的供应情况,计算出水资源的利用强度,从而得到可供水量。
4.土地利用变化法: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需求量,结合水资源的供应情况,计算出可供水量。
以上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可供水量。
需水量预测是指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人口增长情况和水资源利用强度等因素,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水需求量。
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统计模型法:通过收集历史数据,建立需水量与人口、经济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从而预测未来的水需求量。
2.时间序列分析法: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和趋势,从而预测未来的水需求量。
3.灰色模型法: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灰色模型建模,分析数据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从而预测未来的水需求量。
4.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通过将地理信息与水资源数据进行整合,预测未来的水需求量。
通过分析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和需求特点,预测未来需水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
需水量的预测对于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科学的需水量预测,可以提前采取措施,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供应。
综上所述,水资源可供水量的计算和需水量的预测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供需平衡的重要工作。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教学大纲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ZH103404课程名称:水资源规划与利用总学时数:72一、说明1、《水资源计算与管理》课程性质水资源计算与管理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是在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方法与程序设计、测量学等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开设,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水资源计算与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水资源管理、开发利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具备从事水资源开发、管理、供需分析和优化配置等方面工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对使用方法的应用,每章应有简单的案例分析,课程结束最好能安排不少于一周的课程设计。
3、《水资源计算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水资源评价与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水利工程的规划、管理、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是:(1)了解我国水资源基本状况、基本概念;(2)掌握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和水资源总量的计算与评价的基本方法;(3)掌握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计算方法;(4)了解水体污染及水质评价的内容;(5)了解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方法;(6)学会科学用水,提高效益,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水资源量的计算(降水量的分析计算、地表水资源量的分析计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等);2)水资源质量评价;3)可供水量计算与需水量预测。
难点:1)水资源量的计算;2)需水量计算与预测和可供水量计算。
5、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创新,本课程形成了“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交流提高”的教学方法体系。
课堂教学课题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为了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更加深刻、更加形象,课堂教学总结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农田供需水预测模型公式

农田供需水预测模型是一种用来预测农田水资源供需情况的数学模型。
通过分析农田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因素,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部门做出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农田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农田供需水预测模型公式:一、农田供水量计算公式:农田供水量 = 降雨量 + 灌溉水量1. 降雨量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地表或地下收到的降水量,可以通过气象站的观测数据获取。
降雨量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灌溉水量灌溉水量是指农田进行灌溉所需要的水量。
灌溉水量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土壤水分特性以及灌溉设施的效率等因素进行估算。
二、农田需水量计算公式:农田需水量 = 作物蒸散发量 + 土壤蓄水量变化1. 作物蒸散发量作物蒸散发量是指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叶片蒸腾的水分量。
作物蒸散发量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期、气候条件以及作物系数进行估算。
2. 土壤蓄水量变化土壤蓄水量变化是指土壤中储存的水分量的变化情况。
土壤蓄水量变化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降雨量和蒸散发量等因素进行估算。
三、农田供需水平衡计算公式:农田供需水平衡 = 农田供水量 - 农田需水量通过计算农田供需水平衡,可以评估农田水资源的供应是否充足。
当农田供需水平衡为正值时,表示农田供水量大于农田需水量,农田水资源供应充足;当农田供需水平衡为负值时,表示农田供水量小于农田需水量,农田水资源供应不足。
四、农田供需水预测模型的应用:农田供需水预测模型可以应用于农业管理、水资源规划和农田灌溉等领域。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可以建立更精确的农田供需水预测模型,为农民和农业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总结: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农田供需水预测模型公式,该模型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部门了解农田水资源的供需情况,合理利用和管理农田水资源。
当然,实际的农田供需水预测模型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和数据。
因此,在使用农田供需水预测模型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SL429-2008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

前言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在总结以往水资源调查评价和供需平衡预测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编制《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429-2008)《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共7章30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标准的编制目的、适用范围、分区原则、水平年设定、基本资料收集与整理、现状调查与评价、成果合理性分析、引用标准等作了规定;——对基础资料的收集及对资料的要求,成果资料的收集与堆资料的要求作了规定;——对经济社会资料收集整理、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查统计、供水量调查统计、用水量调查统计、用水耗损量分析估算、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源调查分析、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规定;——对需水预测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生活需水量预测、生产需水量预测、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河道外需水量汇总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规定;——对供水预测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地表水供水、地下水供水和其他水源开发利用、供水方案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规定;——对供需分析的基本原则与要求、计算途径与方法、基准年供需分析、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跨流域调水水资源供需分析以及城市水资源供需分析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规定。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本标准参编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国良高安泽祝瑞祥王建生姚建文钟华平耿雷华徐澎波陈桂芳彭祥秦海鹏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李原园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目次1总则 (1)2术语 (3)3基本资料 (5)3.1一般规定 (5)3.2基础资料 (5)3.3成果资料 (7)4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8)4.1基本原则与要求 (8)4.2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查统计 (8)4.3供水量调查统计 (9)4.4用水量调查统计 (10)4.5用水耗损量分析估算 (10)4.6废污水排放量调查分析 (11)4.7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 (11)5需水预测 (13)5.1基本原则与要求 (13)5.2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13)5.3基准年需水量分析 (14)5.4节水分析 (14)5.5生活需水量预测 (15)5.6河道外生产需水量预测 (15)5.7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及河道外需水量汇总 (17)5.8河道内需水量 (17)6供水预测 (19)6.1基本原则与要求 (19)6.2基准年可供水量分析 (20)6.3地表水供水预测 (21)6.4地下水供水预测 (22)6.5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23)6.6供水方案拟定 (24)7水资源供需分析 (26)7.1基本原则与要求 (26)7.2分析计算途径与方法 (27)7.3基准年供需分析 (27)7.4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28)7.5跨流域(区域)调水供需分析 (29)7.6城市水资源供需分析 (30)1总则1.0.1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师水资源规划与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课件

最高的是我国南方 海南三亚,人均日
生活用水量高达 522 L/人.d),而 最低的是我国北方 的内蒙额尔古纳, 人均日生活用水量
仅为20.55 L/ 人.d),两者相差
达25倍之多。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 年法
(3)农业用水 农业灌溉用水
M 净 m
M毛
M净
水
农业的其他用水
典型年的选择 我国规范规定:平水年频率P=50%,
一般枯水年频率P=75% 特别枯水年频率P=90%或P=95%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计算分区和计算时段
区域划分原则
1、尽量按流域、水系划分,对地下水开采区应尽量按同一水文地质
单元划分,这样便于算清水帐。
2、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
供水方案比较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地表水
可供水量
地下水
水 库 供
河 道 引
河 道 提
湖 泊 坑 塘
污外 水流 再域
水 水 水 引 生调
水 回水
或 提
用
水
潜 水
浅 层
渗 层
承承
压压
水水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需水量
河道外用水
城市用水 工生环 业活境 用用用 水水水
应根据模拟计算结果,把水资源供需平衡整理成能满足不同需要的 成果。对不同的方案,一般都要分析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 若干个阶段(水平年)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平衡情况; ② 一个系列逐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 ③ 开源、节流措施的方案规划和数量分析; ④ 各部门的用水保证率及其他评价指标等。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课件

其中:Q3为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水量;Q为工业废水总 量;γ为工业废水回收率。
计算实例及分析
01
02
03
04
以某地区为例,根据其水源工 程设计来水量和水质情况,计 算出该地区的地表水可用资源
量。
根据灌排工程设计情况,计算 出该地区的灌溉和排水工程可
供水量。
根据工业废水排放情况,计算 出该地区的工业废水可回收利
用量。
分析该地区的水资源可利用量 情况,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
建议。
0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概念及重要性
水资源供需平衡概念
指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需求与总供 给的平衡状况。
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重要性
水资源供需平衡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对于保障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02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及计算范围
水资源可利用量
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某一时间段内某区域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数量。它 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等。
计算范围
应考虑自然条件、工程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具体包括水源工程可供水 量、灌排工程可供水量、污水处理再利用水量、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水量等。
01
水资源总量 = 降水量 + 地表水 + 地下水 + 土壤水 + 生物水等
02
具体计算方法:将各个来源的水 量加总,得到水资源总量。
计算实例及分析
以某地区为例,根据收集整理的降水 量数据、地表水数据、地下水数据等 ,计算该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分析计算结果:分析水资源总量的变 化趋势、影响因素等,为水资源管理 和保护提供参考。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答案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含义: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社会直接利用或待利用,参与自然界水分循环影响国民经济的淡水。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不可替代性、水量的相互转化性。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
时间:夏多冬少;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4、简述中国水资源面临的挑战水旱灾害依然频繁并有加重趋势/农业用地减少农业用水短缺程度加剧/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脆弱/污染负荷急剧增加,加重了水体污染第二章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3、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5、简述地表水资源的类型与形成河流、湖泊、沼泽、冰川、永久积雪。
陆地上的水通过蒸发作用(江、河、湖、水库等蒸发)上升到大气中形成积云,然后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表面形成径流。
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资源调度中的水量计算和调度算法

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资源调度中的水量计算和调度算法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合理利用和调度水资源,水利部工作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量计算和调度算法是他们在水资源调度中的核心工作之一。
本文将从水量计算和调度算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资源调度中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方法。
一、水量计算水量计算是指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计算水资源的总量和可用量,以便进行合理调度和利用。
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量计算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如:降水量计算、径流计算和蒸发量计算等。
1. 降水量计算降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降水的总量,是水资源调度的基础数据之一。
水利部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气象数据和降水观测资料进行降水量的计算。
常用的降水量计算方法有:面平均法、逐时累计法和同位相法等。
2. 径流计算径流是指在降水过程中未被土壤吸收和蒸发的水量,是水资源调度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利部工作人员在径流计算中需要考虑降水、入渗、土壤含水量和流量等因素。
常用的径流计算方法有:水文分析法、水文模型法和水量平衡法等。
3. 蒸发量计算蒸发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水面或土壤表面的水份蒸发总量,是水资源调度中的关键参数之一。
水利部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气象数据和水文观测数据进行蒸发量的计算。
常用的蒸发量计算方法有:蒸发皿法、湿球法和植被系数法等。
二、调度算法调度算法是指根据水量计算的结果和水资源调度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水量调度方案和操作计划。
水利部工作人员需要使用一些调度模型和算法进行调度计算和优化。
1. 水量调度方案水量调度方案是指根据水量计算的结果和水资源调度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方案。
水利部工作人员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水源地的位置、河道断面的水量分布和用水需求等,通过分析和优化,制定出最佳的水量调度方案。
2. 操作计划操作计划是指具体的操作措施和时间安排,用于实施水量调度方案。
水利部工作人员根据水量计算结果和调度要求,制定详细的操作计划,包括开闸时间、开闸量和调节水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水条件。不同年的用水特性(用水结构、分布、性质、要
求、规模等)、合理用水节约用水情况等,所算出的可供水 量是不同的。另外用水条件之间也常相互影响,如河道的冲 淤、河道内的生态环境用水等都可能直接影响河道外工业、 农业、城市生活的可供水量;河道上游的用水要求也可能影 响下游的可供水量,等等。
水质条件。不同年的水源泥沙和污染程度等情况,会影响所
程上则为供水工程的组成、工程管理水平及其状况等。在计
算可供水量时,要分析现状、近期、远景发展水平的情况。 可供水量可用于近、中、远期不同规划水平年水资源的供需
分析中,可以反映不同水平年水资源的余缺程度。
不同保证率是指丰、平、枯等不同来水情况,同时也间接
地表示了供水工程对用户的保证程度。同一工程在不同 保证率下所提供的水量是不同的。
3、生态需水
四.需水量预测方法简介
水资源总需要量方程式:TD = LD + PD + ED
1、趋势外延法 2、回归分析法 3、时间序列法 4、定额法 5、人工神经网络法 6、灰色预测法
五. 各类需水量的预测要求及计算方法
水资源总需要量方程式:TD = LD + PD + ED
生活用水标准
居民区生活用水标准
如图1所示,在丰水年份,供水能力较大,而需水量很小 ,故有弃水,可供水量决定于需水量,在枯水年份(图右 侧)需水量较大 ,但供水能力小, 可供水量决定于 供水能力,小于 需水量。
因此,可供水量与水资源利用量是两个不同 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实际供水能力同水资 源的丰、平、枯水量在时间分配上存在矛盾 ,因而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水平,所以 ,可供水量总是不大于可利用量。
(2)可供水量的特点与要求
可供水量是某种计算条件下的供水工程设施所能提供的 水量。它不是供水工程最大供水量,也不是实际供水量, 是最大供水能力中能被用水用户利用的那部分。有别于工 程的实际供水量和工程的供水能力。
工程的弃水量和不能为用户所利用的水量都不能作为工程可
能提供的水量。
举例:农业灌溉,在非灌溉期的那部分引水量是毫无用处, 因此,可供水量必须从年最大可引水量中减去用户不用水的 量。 不同的水平年反映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表现在供水工
3. 其他水源的可供水量
4. 总可供水量:包括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其他 水源可供水量。
(二)按供水工程
1. 蓄水工程可供水量
1)塘坝工程可供水量的计算 方法一:W塘= KV有效 方法二:W塘= 0.667 Te 方法三:W塘= 0.667 F C P
2)中小型水库可供水量的计算
方法一:Wp= a W 方法二:W年= KV
需水量(取用水量):Vf=107 冷却水循环量:Vcd=100 冷却用水量:Vct=107+100=207 排水量:Vd=100 重复用水量:Vr=100 总用水量:Vt=Vf+Vr=107+100 =207 冷却水循环率:rc=100/107 重复利用率:r=100/207
可供水量必须是通过供水工程为用户提供的。供水工程包
括地表水源供水工程、地下水源供水工程和其它水源供水 工程。有时也包括临时供水工程。供水工程包括:蓄、引 、提、调水工程及临时工程。 没有通过供水工程设施直接被用户利用的水量,如农作物 利用的天然降水量、农作物根系吸收的包气带土壤水分和 地下水,都不能算作可供水量。
30~ 45
30 ~ 45
生活用水量计算
生活用水量计算分农村(农村居民、农村畜牧业)、城 市居民。其统一公式为:
W 0.365 Pi mi
i 1
n
式中:P:是城市居民人数、农村居民人数,某种家畜头 数。m:是对应的用水定额(L/日.人,或L/日.头)。
生活用水量预测
以现状人数、家畜头数为基数,由人口增长率、家畜增长 率,以及未来用水定额的提高。来计算用水量。
小城市
升/人· 日
165~195
110~130
行业名称
用水情况 大专院校教职员工 大专院校住宿生 大专院校非住宿生
定额单位 升/人· 日 升/人· 日 升/人· 日 升/人· 日 升/人· 日
用水定额 120浴池
通用
中小学住宿生 中小学非住宿生
锅炉软化水
二. 影响可供水量的因素
供水工程条件。受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影响,我国天然水 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大,与用水需求的变化不一致,需要修
建各类供水工程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或远处引水等。现
有工程参数的变化,不同的调节运用方式以及不同发展时期 新增工程设施等情况,都会算出不同的可供水量。 来水条件。不同年的来水变化,以及年内的时空变化,所算 出的可供水量不同。
提供的可供水量大小。高矿化度地下永,未经改良和处理, 不能供工农业生产使用,更不能供城乡人畜生活饮用。
三. 可供水量计算方法
可供水量常按照供水水源和供水工程类型划分计算。
(一)按供水水源
1. 地表水可供水量
可供水量的计算通式: W地表可供 = Σ min(Qi, Yi)
式中:W地表可供—引水工程可供水量;Qi—i时段满足水质
3)大型水库可供水量的计算
方法一:年调节水库(按月计算)
W入表示水库月来水量,W0表示时段初水库蓄水量,M表示月需
水量,ΔV表示时段内水库蓄水变化量。 (1)W入+W0 ≥M时,W可供水 = M (2)W入+W0 <M时,W可供水 = W入+W0 方法二:多年调节水库
2. 引水工程可供水量
Q1 Q2 100 200
计算之:Q1=53.6m3/s,Q2=107.1m3/s
(3)重要性原则 水资源紧缺,根据两用户需水重要性来考虑,重要性可用 权重表示。注意这里只能用缺水量与需水量之比表示了。
Q2 120 1 20% Q1 60 30 100 Q1 200 Q2 2 1 100 200
一般按典型 年逐月计算。 引水工程可供水量的大小与河道天然来水量、下游河道过
水流量要求、引水工程过水能力、用户的用水要求有关。
Wk min D, Qmax , Yup Ydown
式中:Wk—引水工程可供水量;D—用户需水量; Qmax—引水工程供水能力;Yup—河道来水量;Ydonw—河 道下游要求水量。
t 1
二用户情况
有一河流引水工程向两个用户供水,河道下泄量要求 30m3/s ,引水工程供水能力不受限制。其它情况见图, 流量按年计算。试计算该工程可供水量。
分析引水工程的可供 水量,有三种情况: 1)属地优先权原则 2)均衡受益原则 3)重要性原则
来水Y=120 用户1 需水D1=100
统计分析法 规划估算法
Wt=0.365 P0 1 M i
n
工业用水分类
工业用水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 工、冷却、空调、净化、锅炉及其它工业生产中的用水 量和厂内职工生活用水量。
冷却用水 工 业 用 水 生产用水 空调用水 工艺(产品)用水 生活用水
按工业用水过程分类
要求的可引水量;Yi—工程提水能力;一般情况下, 地
表水的可引水量应小于等于地表水可利用量。
2. 地下水可供水量
可供水量的计算通式: W地下可供 = Σ min(Gi, Wi)
式中:W地下可供—引水工程可供水量;Gi—i时段机井提水
能力;Wi—地下水可开采量;一般情况下, 地表水的可
引水量应小于等于地表水可利用量。
工业蒸汽 工人淋浴
m3/立方米
m3/吨 升/人· 班
1.4
1.3 80
大牲畜(升/头· 日) 乳 牛 成 牛 马 驴
小牲畜 散养(升/只· 日) 集中养殖(升/只· 日)
猪(头)
5~10
羊 5~ 7.5
鸡 0.2~ 0.3
猪(头) 15~ 25
羊
8~10
鸡 0.4~ 0.6
50 ~ 100
30 ~ 45
城市生活用水标准:100-200L/(人.日) 农村生活用水标准:60-80L/(人.日)
工业职工生活用水标准
公共建筑用水标准
市政用水标准
牲畜用水标准
城市性质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定额单位
升/人· 日 升/人· 日 升/人· 日
用水定额 其中居民用水定额
180~234 176~221 165~208 110~130 110~130 110~130
总用水Vt: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水
量。
取用水Vf(补充水):工业企业取用水量的水源的总
取水量。
排放水Vd:经工业企业使用后,向外排放的水量。 耗用水Vco: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耗用的水量。 重复用水Vr :工业生产过程中,二次或二次以上的用
水。
2 冷 却 塔 100 107 15C 5 冷却用水 202 102 100 15C
(三)水利系统可供水量的计算 (四)地区可供水量预测
第二节 需水量计算与预测
一. 需水量计算项目
需水量可分为:河道内用水和河道外用水。 图7-2表示需水量计算项目汇总。
二. 各种需水量的影响因素
1、生活用水;2、农业用水;3工业用水 4、服务业;5、生态用水
三.需水预测的内容 通常,按照水的用途将需水分为: 1、生活需水 2、生产需水 经济社会需水
全年最大可供水量:W供 q(t )dt
t
q(t ) min Q上 Q下 , Q设备 , D
式中:Q上、Q下—河道上游来水量和下游要求下泄水量;
Q设—提水设备能力;D—用户需水量。
2. 从地下提水
主要取决于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开采井的设备能力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