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区域与城镇体系规划(大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水:我国660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缺水,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漏斗”多:据统计,我国北方10个省市自治区,由于地下水开采过量, 形成降落漏斗50余个,漏斗面积30000平方公里。
土地粗放使用使用
2003年全国各级各类开发区3837家,规划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超过 全国现有城市建设用地3.2万平方公里的规模。
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东、中、西)对不同地区提出 不同的功能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对不同地区城镇化和城镇 发展的分类引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加强对镇、乡和村庄规划、建 设的指导。
2、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
根据联合国《世界城市化展望》,2007年世界城镇人口 比重将超过50%,人类进入城市时代。从世界发达国家的 城镇化历程看,在工业化化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会在 一定的历史时期里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8%上升到 2006年43.9%,年均增长速度是世界同期城镇化发展速 度的两倍。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就业、实现市场扩 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城市地区逐步成为国 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空间单元。
快速城镇化中存在 的主要问题
地区发展不平衡
全国范围各省区发展不 平衡,省内发展也不平 衡,一些发达地区的问 题同样严重。
胡锦涛2006年1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
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统筹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区 域发展规划;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统筹考虑未来人 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城镇化格局,逐步形 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胡锦涛2007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
健康城镇化对城乡规划的要求:
据土地证书的首次年检结果显示,城镇土地中划拨土地占国有土地总宗 数的80%和总面积的98%以上。仅有的1%面积的出让土地中招标、拍 卖方式出让的土地不到10%。
区域规划缺乏协调与引导
• 政府的有效引导是城镇 化健康发展的保证,加强宏 观调控是弥补市场缺失的重 要手段。
加强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引导,有 利于处理整体和局部、近期 与长远、发展与保护的关 系,解决省际空间结构和基 础设施不衔接等突出问题。
案例 1、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立足于健康城镇化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镇化发展与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坚持城镇集约紧凑可持续化发展。 坚持走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化战 略及相关政策措施。发挥城镇群、中心城市在一定区域 范围内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增强城镇 综合服务功能,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2020年以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
城 市 0.38亿(自然增长人口)
5.02亿
2002 农村
3亿(转化人口)
7.82亿
1.50亿(自然增长人口)
城市 8.3亿
2020 农村 6.2亿
资料来源: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题报告之十一
未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未来二十年我国城镇化在工业化的持续推动下,将在较长一段时 期内,维持较快发展的势头。未来15年,我国城镇化率的年均增加率 约在0.8-1个百分点,至2020年,城镇人口增长3.26亿,城镇化水平 将达到56~58%之间。
1、资源节约:节地、节水、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 2、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3、区域统筹:缩小差距、城乡协调 4、社会和谐: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全面考虑
集约发展、功能完备、环境良好、循序渐进
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新要求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提出要提 升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上述宏观层面的政 策只有通过空间战略才能真正落实。
胡锦涛2005年9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
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 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贯穿于生 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加快形成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高全社会能 源资源利用水平,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进 展。
走健康城镇化的道路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需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 合协调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3、区域规划的发展动态
国家层面:国土规划、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区域层面: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省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跨省域城镇群规划、城镇群规划 等 城市层面:大城市地区发展战略
城镇化重数量、轻质量
片面追求城市规模和发展速度, 忽视质量。一些地方领导片面 强调城镇化人口规模。 城乡差距过大,二元结构矛盾 突出。在教育、文化、卫生、 社会保障、科技等方面,农村 与城市存在更大的差距。 “准城市化人口”大量存在,城 市内部社会二元结构凸现。
资源、环境压力剧增
大气浊:根据监测,2003 年我国340个城市中,劣于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 准(居住区标准)的占 58.3%。
新新时时期期区区域域规规划划 的的政政策策背背景景与与发发展展趋趋势势
王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博士
2007年10月10日
1. 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政策背景 2. 我国城镇化的现实状况 3. 区域规划的发展动态 4. 关于宏观规划的理论思考
1、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政策背景
中源自文库关于健康城镇化的政策要求 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新要求
中央关于健康城镇化的有关政策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 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 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坚持城 镇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集 约式的城镇化道路。 推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坚持以规划为依据,以制 度创新为动力,以功能培育为基础,以加强管理为保证。 加快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
水体脏:2002年在全国七 大江河水系的741个监测断 面中,仅有29.1%的断面符 合III类以上水质标准。
垃圾多: 2002年,国家环 保局对46个环保重点城市 的监测表明,全国城市生 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 15%,2/3的城市陷入垃圾 的包围之中。
能耗高: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美国的1/3,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 能源消费总量的1/10。 2000年,机动车燃油需求已占全国总油耗量的三 分之一,但机动车增长持续快速。
“漏斗”多:据统计,我国北方10个省市自治区,由于地下水开采过量, 形成降落漏斗50余个,漏斗面积30000平方公里。
土地粗放使用使用
2003年全国各级各类开发区3837家,规划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超过 全国现有城市建设用地3.2万平方公里的规模。
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东、中、西)对不同地区提出 不同的功能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对不同地区城镇化和城镇 发展的分类引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加强对镇、乡和村庄规划、建 设的指导。
2、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
根据联合国《世界城市化展望》,2007年世界城镇人口 比重将超过50%,人类进入城市时代。从世界发达国家的 城镇化历程看,在工业化化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会在 一定的历史时期里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8%上升到 2006年43.9%,年均增长速度是世界同期城镇化发展速 度的两倍。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就业、实现市场扩 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城市地区逐步成为国 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空间单元。
快速城镇化中存在 的主要问题
地区发展不平衡
全国范围各省区发展不 平衡,省内发展也不平 衡,一些发达地区的问 题同样严重。
胡锦涛2006年1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
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统筹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区 域发展规划;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统筹考虑未来人 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城镇化格局,逐步形 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胡锦涛2007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
健康城镇化对城乡规划的要求:
据土地证书的首次年检结果显示,城镇土地中划拨土地占国有土地总宗 数的80%和总面积的98%以上。仅有的1%面积的出让土地中招标、拍 卖方式出让的土地不到10%。
区域规划缺乏协调与引导
• 政府的有效引导是城镇 化健康发展的保证,加强宏 观调控是弥补市场缺失的重 要手段。
加强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引导,有 利于处理整体和局部、近期 与长远、发展与保护的关 系,解决省际空间结构和基 础设施不衔接等突出问题。
案例 1、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立足于健康城镇化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镇化发展与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坚持城镇集约紧凑可持续化发展。 坚持走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化战 略及相关政策措施。发挥城镇群、中心城市在一定区域 范围内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增强城镇 综合服务功能,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2020年以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
城 市 0.38亿(自然增长人口)
5.02亿
2002 农村
3亿(转化人口)
7.82亿
1.50亿(自然增长人口)
城市 8.3亿
2020 农村 6.2亿
资料来源: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题报告之十一
未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未来二十年我国城镇化在工业化的持续推动下,将在较长一段时 期内,维持较快发展的势头。未来15年,我国城镇化率的年均增加率 约在0.8-1个百分点,至2020年,城镇人口增长3.26亿,城镇化水平 将达到56~58%之间。
1、资源节约:节地、节水、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 2、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3、区域统筹:缩小差距、城乡协调 4、社会和谐: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全面考虑
集约发展、功能完备、环境良好、循序渐进
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新要求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提出要提 升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上述宏观层面的政 策只有通过空间战略才能真正落实。
胡锦涛2005年9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
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 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贯穿于生 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加快形成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高全社会能 源资源利用水平,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进 展。
走健康城镇化的道路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需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 合协调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3、区域规划的发展动态
国家层面:国土规划、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区域层面: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省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跨省域城镇群规划、城镇群规划 等 城市层面:大城市地区发展战略
城镇化重数量、轻质量
片面追求城市规模和发展速度, 忽视质量。一些地方领导片面 强调城镇化人口规模。 城乡差距过大,二元结构矛盾 突出。在教育、文化、卫生、 社会保障、科技等方面,农村 与城市存在更大的差距。 “准城市化人口”大量存在,城 市内部社会二元结构凸现。
资源、环境压力剧增
大气浊:根据监测,2003 年我国340个城市中,劣于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 准(居住区标准)的占 58.3%。
新新时时期期区区域域规规划划 的的政政策策背背景景与与发发展展趋趋势势
王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博士
2007年10月10日
1. 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政策背景 2. 我国城镇化的现实状况 3. 区域规划的发展动态 4. 关于宏观规划的理论思考
1、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政策背景
中源自文库关于健康城镇化的政策要求 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新要求
中央关于健康城镇化的有关政策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 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 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坚持城 镇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集 约式的城镇化道路。 推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坚持以规划为依据,以制 度创新为动力,以功能培育为基础,以加强管理为保证。 加快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
水体脏:2002年在全国七 大江河水系的741个监测断 面中,仅有29.1%的断面符 合III类以上水质标准。
垃圾多: 2002年,国家环 保局对46个环保重点城市 的监测表明,全国城市生 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 15%,2/3的城市陷入垃圾 的包围之中。
能耗高: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美国的1/3,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 能源消费总量的1/10。 2000年,机动车燃油需求已占全国总油耗量的三 分之一,但机动车增长持续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