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在国家建设和产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和领导作用。

二、学习计划1. 课程设置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工程数学、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材料力学、电子工程基础、仪器仪表基础等。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工程设计原理、工程材料、工程流体力学、工程控制理论等。

选修课程包括工程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

2. 实践教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和毕业设计。

实习是学生在校外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工程实践活动,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工程设计或实验研究。

3. 学位论文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学位论文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性课题研究,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价值和创新性。

三、培养方式1. 课程学习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学习采用面授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

2. 导师制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实行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由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和学业管理。

3. 自主学习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

四、考核评价1. 课程考核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和综合成绩。

2. 实践教学考核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考核包括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成绩和实习单位的评定。

3. 学位论文考核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学位论文考核包括学术论文答辩和指导教师的评审。

五、质量保障1. 教学质量保障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教学质量保障包括教学评估、教师培训和课程建设。

2. 学生成果保障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学生成果保障包括学生成绩管理、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和学位授予管理。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前言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为了提供研究生在工程领域深造的机会,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一、入学条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条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获得相应学士学位 - 具备相关工程背景知识 - 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 - 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二、学习周期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通常有不同的学习周期,一般包括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种学习模式,学制为2-3年不等。

三、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期间,学生需修满一定学分的课程,包括:- 专业课程:如工程管理、工程设计等 - 学科基础课程:如数学、物理等 - 选修课程: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课程2. 实践环节除了课程学习,研究生还需要参与实践环节,包括: - 实习:在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实习 - 项目: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提升实践能力3. 毕业要求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满足一定的学习要求才能顺利毕业,包括: - 修满规定学分 - 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 达到语言要求四、职业发展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在各种工程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包括: - 工程设计师 - 工程项目经理 - 工程研究员五、总结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研究生可以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希望本文档对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感兴趣的同学有所帮助。

以上是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概况。

注:本文档仅为参考,具体培养方案以学校规定为准。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咨询。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毕业生将具备深入理解工程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在工程项目管理和研发创新方面具备出色的能力。

二、培养理念和任务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理念是注重实践应用、培养创新人才、强化能力培养。

其培养任务主要包括:1. 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通过学习课程和实践项目,使学生具备完善的项目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独立设计、组织和管理工程项目。

2. 培养学生的研发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和实践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研发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程领域中开展独立的创新研究。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和创新研究。

三、培养方式和方法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采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实践训练、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等环节。

培养方法主要包括:1. 理论学习。

学生需修满一定学分的专业课程,涵盖工程项目管理、研发创新、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 实践训练。

学生将参与工程实践项目,亲身体验实际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创新过程,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科研项目。

学生将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积累科研经验,进一步提高研发创新能力。

4. 学术交流。

学生将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与同行交流学术成果,提高学术素养和专业水平。

四、课程设置1. 工程项目管理:介绍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项目组织、计划和管理能力。

2. 研发创新:介绍工程研发创新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管理能力。

3. 工程经济管理:介绍工程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和管理能力。

4. 工程实践项目:学生将参与工程实践项目,在实践中提升项目管理和创新能力。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工程硕士和博士培养的目标是学习和掌握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研究和解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扎实的科学素养和高水平的创新思维,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够在工程领域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培养要求:硕士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1. 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方法论;2. 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3.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4. 具备较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5. 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博士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1. 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广泛的学术视野;2. 具备独立开展系统复杂的科研工作的能力;3. 具备独立进行创新性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4. 具备出色的科研管理和创新团队管理能力;5. 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国际视野。

二、培养方案1. 师资队伍建设我校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首先要求建立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高水平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

学校将优化学科结构,招聘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提升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

建立一支稳定的导师队伍,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从而保障学生的教学实践与科研训练。

2. 课程设置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建立严格的课程设置体系,强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

在硕士阶段,学生需要修习课程,包括工程数学、工程物理、材料科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传热传质、流体力学、控制理论等。

在博士阶段,学生需要修习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课程以及研究生研究生课程等。

3. 科研实践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加强科研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讨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 学位论文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学生完成论文撰写和答辩工作。

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工程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工程硕士人才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围绕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展开详细的介绍和探讨。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系统的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从事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 培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3. 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国际技术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国际化工程硕士人才。

三、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针对工程硕士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电路原理等基础性课程,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工程学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工程设计原理、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工程、先进制造技术等重要的工程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可以包括国际化工程、工程创新管理、工程经济学等相关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广泛拓展工程领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2. 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工程硕士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应包括实习、毕业设计和科研项目等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和科研项目的参与,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导师制度是工程硕士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导师制度,每位工程硕士学生都能够得到一位经验丰富、资深的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研究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 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对于工程硕士人才,学校应该在学生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后,通过学术评审和论文答辩等步骤,确定学生是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工程领域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为了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工程专业人才,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推出了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内容和目标,为有意开展工程硕士学习的学生提供参考。

二、培养目标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工程专业研究人才:1. 扎实的工程学科基础知识:学生应具备丰富的工程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工程设计、工程材料、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将来从事工程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科研创新能力:工程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创新方案,在工程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

3. 团队协作能力:工程硕士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团队成员沟通合作,完成跨学科的工程项目。

4. 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工程硕士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职业操守,为将来从事工程实践和管理提供保障。

三、课程设置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设置:1. 工程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工程设计原理、工程材料学、工程计算方法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工程学科理论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工程创新理论、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实践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

3.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可以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例如:工程经济、工程管理、能源工程等课程,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4. 科研训练:学校通常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开展科研项目,包括文献研究、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培养方式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般采用导师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科研工作。

导师是学生学习和科研的重要指导者和支持者,通过导师的指导,工程硕士研究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科研能力。

此外,学校还会组织一些学术交流和讲座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交流平台。

中组部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最新

中组部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最新

中组部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最新一、引言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工程人才的需求,中组部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加强工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我国高端人才的培养质量,积极推进工程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增强我国工程科技创新能力。

本方案旨在规范和完善工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二、工程硕士培养方案1. 培养目标工程硕士研究生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是在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掌握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工程领域中进行独立研究和工程应用技术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培养方式中组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采用学科导师制培养模式,通过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培养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工程项目,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内容(1)学术课程: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研究生学术活动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进行选修。

(2)科研训练:科研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学习阶段要参与学术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提高科研水平和学术能力。

(3)工程实践:工程实践是培养工程硕士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工程实践,学生可以掌握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和管理经验,提高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4. 培养要求(1)课程学习:学生要完成学习计划中的课程学习,取得合格的成绩,通过考核。

(2)科研训练:学生要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培养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3)工程实践:学生要积极参与工程项目,学习工程实际操作和管理经验,提高工程应用能力。

5. 学位授予工程硕士研究生须修完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考试和学术评议,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由学校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中组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最新

中组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最新

中组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最新第一章绪论工程硕士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工程技术发展的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工程硕士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中组部制定了新的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以适应国家工程技术创新需求的发展。

第二章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工程核心素质,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包括: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广泛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工程设计、研发、管理和系统集成的基本能力;了解本学科最新的科研进展和科技发展潮流;熟悉我国和国际高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产业现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章培养模式工程硕士教育采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行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全日制制度。

学制为2-3年。

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主要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科研和专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为了提高培养质量和水平,学院还将建立研究生导师制度,为每一位研究生分配一名导师,进行专业指导和科研指导,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第四章培养内容工程硕士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学习、科研和实践活动等。

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必修课包括工程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工程创新理论与方法等。

选修课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方向进行选修,包括工程设计、研发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估等。

科研和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科研项目、实践教学、科技竞赛等。

学生在研究生期间,要选择一个科研方向,进行科研项目设计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和专业实践能力。

此外,学院还将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学术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章质量保障为了确保工程硕士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学院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学管理、实践活动、科研指导等各个方面。

教育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教育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教育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引言工程硕士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制定了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促进工程硕士教育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工程领域先进理论、技术和方法,能够从事高水平的科研与工程实践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

3.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和参与国际工程合作与竞争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学术课程工程硕士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开设相关的学术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工程基础理论、工程设计与实践、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实践与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爱好,工程硕士教育还提供专业选修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2.科研实践工程硕士教育注重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

学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撰写科研论文或工程报告,培养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

3.导师制度工程硕士教育实行导师制度,每位学生将配备一名导师。

导师将负责对学生进行学术指导、科研指导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科研计划,保障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取得成果。

4.学位授予工程硕士教育在学生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学生须在导师指导下,撰写一篇符合学位要求的学位论文,并经导师和专业评审组书面评审通过,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有哪些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有哪些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有哪些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较宽的专业视野和深厚的专业基础理论、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与较高的科学研究素养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使其能够在工程领域从事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能够胜任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

二、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由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三个方面组成。

其中核心课程包括工程学概论、工程数学、管理学、科技论文写作等;专业课程从提供深造所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涵盖了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工程法规等;综合实践环节包括实习、科研课题等,通过科技创新实践和实习锻炼,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培养过程(一)集中教学核心课程需在校内集中教学,采取小班授课或导师辅导的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通过实习、科研课题等实践环节,开展岗位实习和科研课题的独立设计与实施,实践锻炼并增长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学素养。

(三)学术交流安排学术报告、学术讨论、学术交流等一系列学术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研究和交流,提高学生科研技术水平和学术交流能力。

四、培养模式(一)导师制培养采取导师制培养模式,由学生和导师总结和明确研究方向,制定培养方案。

鼓励学生与导师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加强对每位学生的个人指导和跟踪管理。

(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多参与科技创新和实习锻炼,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质量保障(一)质量监控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评价机制建立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术考核、实习实践与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对优秀学生给予奖励与资助,对学习不认真的学生进行督促与警告。

(三)指导与辅导建立专业导师和学术导师的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学术与生活指导、心理辅导和法律帮助。

工程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工作;3.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交叉能力;4.具备较强的沟通表达和组织管理能力;5.具备广泛的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培养方式1.课程学习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课程,专业课程包括材料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取。

2.科研实践工程硕士研究生需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实验室工作,学习科研方法和技能。

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

3.学术讲座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讲座,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能力。

4.实习实训工程硕士研究生需要参与校内或校外的实习实训活动,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培养计划1.第一学年第一学年主要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第二学年第二学年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包括材料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课程,学生逐步进入专业学习的阶段。

3.第三学年第三学年进行选修课程的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关课程,并开始着手准备毕业设计或论文。

4.第四学年第四学年进行毕业设计或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完成学业。

四、培养管理1.导师制度每位工程硕士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科研指导和日常生活管理。

2.学术委员会学校设立工程硕士学术委员会,负责监督和评估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情况,指导学生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

3.学业评估学校定期对工程硕士学生进行学业评估,包括考试成绩、科研成果和实习实训情况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给予学业奖学金和学习成绩奖励。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3篇)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3篇)

第1篇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本培养方案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4. 具备较强的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培养对象本培养方案适用于在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具有相关工程背景的在职人员。

三、培养模式1. 课程学习: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

2. 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3. 科研训练: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学术交流: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四、课程设置(一)公共课1. 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2. 外语:英语,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级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

(二)专业课1. 专业基础课:根据所学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

2. 专业核心课:根据所学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如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机械动力学、机械系统设计等。

(三)专业选修课1. 前沿技术课程:介绍国内外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

2. 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如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等。

五、实践环节1. 实习:在导师的指导下,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程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2. 实验:完成规定的实验课程,掌握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 课程设计:完成专业课程设计,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工程专硕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专硕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广泛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从事高级技术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和较广泛的专业知识;2.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3.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5.具有一定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

三、培养内容1.学术课程教学: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2.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包括科研课题选择、科研实践、科研能力培养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3.技术管理与实践能力培养:包括技术管理、技术创新、工程实践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4.综合素质拓展:包括心理素质培养、团队合作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拓展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四、培养方式1、导师制培养: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科研指导、技术指导和思想指导;2、课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教学和科研实践、技术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3、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方向和发展目标,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做到培养方案与学生特点相匹配。

五、培养计划1.第一学期: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了解课题方向,选择导师;2.第二学期:继续学习专业课程,开始进行科研实践和技术实践;3.第三学期:进行科研课题的选题和实施,深入研究专业方向;4.第四学期:完成科研课题并进行实践报告,准备毕业设计。

六、培养成果1.学术文章发表: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至少发表一篇学术文章,掌握科研方法和写作能力;2.技术成果转化: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参与一项工程项目,掌握技术应用和管理能力;3.综合素质提升: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提升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工程设计、开发及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和能力:1. 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较宽的学术视野;2. 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工程设计、开发、管理等相关工作;3. 具备较强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在工程项目中起到领导和协调作用;4. 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开展研究和开发工作;5. 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实施要求(一)课程设置1. 学位课程:本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基础、工程设计原理、工程管理、工程实践等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研究方向进行选修。

必修课程示例:先进工程数学、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先进控制理论、工程设计原理、工程管理、工程实践等。

选修课程示例:光电工程、材料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

2. 实践教学: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加一定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践、实习实践、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3. 学术研究:学生需要在校期间参与学术研究,掌握相关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学术研究兴趣和能力。

(二)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包括学位课程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和学术研究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70%,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30%。

(三)学位论文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学位论文要求,包括选题、文献综述、实验研究、撰写论文等环节。

学位论文需符合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四)培养环节在校期间,学生需要参加一定的培养环节,包括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科研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组织(一)教学方式本专业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授、实验、实习、讨论、研究等方式,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工程硕士 指导 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 指导 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指导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工程技术和管理领域需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工程技术和管理领域从事高层次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工程领域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2.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项目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开展工程设计、研究和开发等工作。

3.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并在工程领域取得一定的创新成果。

4.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沟通和合作,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5.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和组织工作,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三、培养方案基于以上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本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主要分为课程学习、实践锻炼和科学研究三个方面。

1.课程学习工程硕士学生需修满一定的学分要求,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力学、材料学、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制造等相关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技术创新、创业管理等相关专业选修课程。

2.实践锻炼工程硕士学生需进行一定的实践锻炼,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实践和实习实践。

工程项目实践是通过工程设计、科研开发等项目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习实践是通过参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实际工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和管理能力。

3.科学研究工程硕士学生需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科研论文发表和学术会议参加。

通过科学研究活动,学生可以提高科研能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环节1.入学培训工程硕士学生入学时将进行一定的入学培训,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指导、实践锻炼指导和科学研究指导等。

2.课程学习工程硕士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将进行一定的课程学习指导,主要包括选课指导、学习计划制定和学习进度跟踪等。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3篇)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3篇)

第1篇一、培养目标工程专业硕士(简称“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在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 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 业务能力:- 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 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能够运用现代工程技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良好的工程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

3. 外语能力: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进行国际交流。

4. 科研能力: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撰写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

5. 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身心健康。

三、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 公共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理论- 大学英语- 体育2. 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力学- 材料力学- 热力学- 电路- 计算机基础- 数据结构3. 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如结构设计、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

4. 选修课程:- 根据学生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相关课程,如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等。

5. 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 实习- 企业实践(二)教学环节1.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实践教学: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实习、企业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4. 国际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短期交流项目等,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学位授予1. 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2.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3. 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一、培养目标工程领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工程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科技创新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的工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和教学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硕士研究生1. 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 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阅读相关外文资料,并进行技术交流;3.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科研能力,能够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4. 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和科研论文撰写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5. 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工作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博士研究生1. 具有较强的工程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对工程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解决的能力;2. 具有扎实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能够开展创新型研究工作;3.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科研团队协作能力;4. 具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具备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的能力;5. 具有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中重大工程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三、培养方案(一)研究生入学:1. 研究生入学前,需要通过考核和面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确定入学资格;2. 对于博士研究生,一般要求具有硕士学位,对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本科生给予特殊考察。

(二)学位课程学习:1. 研究生阶段学习分为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分别设置学位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学术研究方法、专业课程等;2. 要求学生在学位课程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活动,并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三)导师指导和科研实践:1. 在学期间,学生需要选择适合的导师进行指导,并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2. 学生要求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并开展科研实践。

(四)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1. 学生需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并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2. 鼓励学生从事国际合作项目,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华科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科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 085211 ,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1. 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

2. 掌握计算机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计算机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及实现能力;3.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4. 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5. 可胜任计算机领域的相关的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 复杂软件设计与实现;2.并行分布式计算理论与技术;3. 多核、虚拟化技术及云计算技术;4.现代存储理论与技术;5. 智能控制与嵌入式系统;6.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7. 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 8.多媒体计算技术;9. 数据管理与数据工程; 10.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

11. 大数据技术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计算机技术专业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生产实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强系统工程能力、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专业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7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19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8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总学分 ≥37学分修课 学 分 ≥19学分校级公共课程≥7学分,其中:英语2学分,思政类2、数学3专业领域基础课≥3学分(必修)专业选修课≥6 学分实践教学(实验、设计、调查分析)≥3 学分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 究环 节 ≥18学分专业课程实习实践(含报告) 4 实践环节≥4学分 专业实训(含报告) 4专业综合实习实践(含报告) 4 必修开(选)题报告 1 必修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必修专业学位论文 8 必修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 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 学分 季节 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18学分 公共课程≥ 7学分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2 秋 外语学院 必修408.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 马院 011.700 应用高等工程数学48 3 秋 数学学院 专业 领域 基础课≥3学分 210.501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32 2 秋 计算机学院210.502 现代计算机网络32 2 秋 计算机学院210.503 并行处理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54 现代数据管理理论与技术(必修)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55 多媒体基础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57 密码学与访问控制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专业 选修课 限定选修≥6学分方向任选一210.562 大型信息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3数据集成与服务技术(必修)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4大数据技术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5嵌入式多媒体系统软件设计与优化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6数据中心技术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7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8搜索引擎原理与实践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9Hadoop/MapReduce 编程模型与应用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70 移动互联网络安全技术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71软件逆向分析技术及应用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72 基于GPU 的程序设计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22数据库安全理论与技术(实验室开)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27 分布式系统与中间件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81 深度学习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33 项目管理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73研究方向的技术讲座或研究进展课程(必修) 1 计算机学院 210.574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必修)1 计算机学院实践教学(实验、设计、调查分析) ≥3学分 210.575实验 2 计算机学院 二选一(必选) 210.576 设计 2 计算机学院 210.577项目或工程的调查分析报告 1 计算机学院 二选一 (必选) 210.578 行业(专业)发展报告 1 计算机学院 非学补修课 210.579 计算机组成原理322计算机学院 本科非计算位课 程210.580 数据结构 32 2 计算机学院机类的硕士生必修实践研究环节≥18学分 650.705 专业课程实习实践(含报告) 4 二选一(必选)计算机学院 实践环节必修学分≥4 650.706 专业实训(含报告) 4 计算机学院650.707 专业综合实习(含报告) 4 计算机学院 必修 650.708 开(选)题报告 1 计算机学院 必修 650.709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硕) 1 计算机学院 必修 650.710 专业学位论文(硕) 8 计算机学院 必修六、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描述研究方向的技术讲座或研究进展课程,指的是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就其研究方向的某一个问题就其研究结果做学术报告,分析国内外发展的现状,给出可能的解决方向,并尽可能地给出自己较为详细的解决方案,并回答质询的问题。

河海大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河海大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河海大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满足国家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本方案根据河海大学的办学特色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需求制定。

第二条本方案适用于河海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期限为2-3年。

第三条本方案所指的工程硕士学位分为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

学术硕士学位是指获得研究生学习期间积累的学术成果,经研究生导师和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定合格后取得的学位。

专业硕士学位是指在培养计划期间,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考核合格后取得的学位。

第四条本方案实施单位为河海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具体实施办法和规定参照河海大学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第二章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第五条河海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学术研究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深入研究和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技术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第六条河海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具体要求包括: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熟练掌握国内外工程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

第三章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第七条河海大学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校内进行学习和研究任务,非全日制研究生因工作需要,在学校安排学习和研究任务,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

第八条培养计划设置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力学、材料、工程力学等;专业课程包括岩土工程、水利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环境工程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第九条研究生需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英语、文献检索及学位论文写作等相关课程,研究生在培养计划期间,需完成学分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方可取得工程硕士学位。

第四章选题与指导第十条工程硕士研究生选题与指导组织实施由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具体负责。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2.专业课程:共计20学分。
根据培养方向,设置以下专业课程:
(1)建筑工程与管理方向(6学分)
(2)电子信息工程方向(6学分)
(3)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向(6学分)
(4)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6学分)
3.实践环节:共计8学分。
(1)实践课程(4学分)
(2)实践项目(2学分)
(3)实习(2学分)
4.学位论文:共计10学分。
5.质量保障: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
1.毕业条件: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2.学位授予: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七、附则
1.本方案适用于全日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2.本方案未尽事宜,按照学校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3.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修改,以最新版本为准。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第1篇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一、背景
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专业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研究生教育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工程专业硕士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2.掌握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能独立从事工程技术研究或项目管理。
4.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工程领域竞争与合作。
5.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培养要求
1.学位要求:完成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化系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本方案从2009级工程硕士生开始执行)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获得者应掌握从事本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攻读该学位的在职人员,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其中,课程学习中的实验部分,论文工作中的选题报告、中期汇报、论文写作与答辩等主要环节必须在校内完成。

2.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3.对于取得攻读工程硕士学位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校修完研究生课程后,到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站从事不少于一年半的工程实践,并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回校申请答辩。

4.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从选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送评阅前至)一般不少于一年半。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完必修课程学分的一半后,可申请论文选题。

5.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三、适用领域(方向)控制工程领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四、学分要求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4学分。

具体如下:1.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28学分;2.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3学分;3.必修环节1学分。

五、课程设置(一)必修课程(不少于28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4学分)1.自然辩证法(60610012)2学分(考试)2.工程硕士英语(第一外国语)(60648003)3学分(考试)3.专业英语阅读(70258041)1学分(考查)3.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82558001)1学分(考查)4.控制工程领域前沿问题讲座(80258012)2学分(考查)5.基础理论课(从下面课程中选择,不少于3学分,考试)●工程硕士数学(60428004)4学分(考试)●基础泛函分析(60420144)4学分(考试)●应用随机过程(60420094)4学分(考试)●组合数学(60240013)3学分(考试)●高等数值分析(60420024)4学分(考试)●最优化方法(60420194)4学分(考试)●系统与控制理论中的线性代数(60250014)4学分(考试)●随机过程(60230014)4学分(考试)●数值分析A (60420044)4学分(考试)●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60420123)3学分(考试)注:也可选本系《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所列的其他数学课程。

6.专业基础课(从下面课程中选,不少于6学分,考试)●控制工程基础(70258033)3学分(考试)●线性系统理论(70250023)3学分(考试)●现代控制理论*(60250074)4学分(考试)●系统学(70250063)3学分(考试)●信息论基础(70250223)3学分(考试)●运筹学* (70250124)4学分(考试)●最优化理论与应用(70250293)3学分(考试)●自动测试理论(70250273)3学分(考试)●应用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60250023)3学分(考试)●系统分析理论及方法(80250352)2学分(考试)●企业网络与系统集成(80250423)3学分(考试)●凸优化(70250403)3学分(考试)●离散优化(70250413)3学分(考试)注:经学位分委员会主席批准,可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信息学院和其他院系为研究生开出的课程。

7.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1)控制工程类课程群●最优控制(70250102)2学分(考试)●自适应控制理论与方法(70250202)2学分(考试)●智能控制及应用(80258042)2学分(考试)●系统辨识理论与实践(70250283)3学分(考试)●非线性系统理论(70250253)3学分(考试)●鲁棒控制(80250282)2学分(考试)●鲁棒辨识(80250232)2学分(考试)●多变量系统分析与设计(80250022)2学分(考试)●高等过程控制(80250032)2学分(考试)●稳定性理论(80250242)2学分(考试)●模糊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80250303)2学分(考试)●离散事件动态系统(80250142)2学分(考试)●动态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80250152)2学分(考试)●系统与控制中的随机方法(70250362) 2学分(考试)●现代运动控制理论与技术(80250663) 3学分(考试)(2)系统建模及优化类课程群●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70250212)2学分(考试)●生产调度及其智能优化(80250612)2学分(考试)●人工神经网络(70250323)3学分(考试)●工业工程建模与优化(80250042) 2学分(考试)●工业数据统计分析与利用(80250532)2学分(考试)●复杂网络系统的建模与优化(英)(80250463)3学分(考试)●复杂系统性能评价和优化(英)(90250052)2学分(考试)●摄动分析、马尔可夫决策和强化学习(英)(90250062)2学分(考试)●软计算理论及应用(80250362)2学分(考试)●制造过程调度理论及其应用(70250342)2学分(考试)●智能交通系统概论(82050342)2学分(考试)(3)计算机网络与网络控制类课程群●工业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80250563)3学分(考试)●控制网络及现场总线(80250452)2学分(考试)●网络安全(70250332)2学分(考试)●数字家庭网络技术( 80250712 ) 2学分(考试)●宽带用户接入网(80230241)1学分(考试)(4)检测、仪表与执行机构类课程群●多传感器融合理论与应用(70250302)2学分(考试)●现代检测技术(80250102)2学分(考试)●微弱信号检测及处理(80250412)2学分(考试)●微系统技术(80250402)2学分(考试)●测试技术(60130623)3学分(考试)(5)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课程群●现代信号处理(70250033)3学分(考试)●模式识别(70250043)3学分(考试)●通信信号处理(80250543)3学分(考试)●图象分析与计算机视觉(80250443)3学分(考试)●通信技术的研究问题与创业机会(英)(80250522)2学分(考试)●盲信号处理(70250312)2学分(考试)●数字视频及音频信号处理(70230082)2学分(考试)●智能技术基础(90250072)2学分(考试)●数字电视(80258003)3学分(考试)●宽带信息网络(80250382)2学分(考试)●视频处理和宽带通信(80250773)3学分(考试)●多媒体数据智能处理技术(80250672) 2学分(考试)●视频处理及通信(双语)(80250692)2学分(考试)●智能信息处理专题(80250222) 2学分(考试)●互联网信息处理专题(80250262)2学分(考试)(6)企业信息化与系统集成类课程群●CIM系统总体设计基础(英)(70250172)2学分(考试)●并行工程(80250322)2学分(考试)●虚拟制造技术(80250332)2学分(考试)●先进制造系统基础(80250372)2学分(考试)●敏捷供需链管理(80250252)2学分(考试)●企业建模理论与方法(80250622)2学分(考试)●供应链协调和信息的动态性(80250591)1学分(考试)●产品数据与生命周期管理(70250352)2学分(考试)●综合自动化理论与方法(80250582) 2学分(考试)●经营过程重构和系统集成(80250602) 2学分(考试)●CIMS应用工程案例(80250292)2学分(考试)●Petri网应用(80250752) 2学分(考试)●约束逻辑与算法设计(80250512)2学分(考试)(7)电子技术类课程群●现代电子学及实验(80250013)2学分(考试)●高频数字系统设计方法(80250312)2学分(考试)●电子技术专题(80250132)2学分(考试)(8)生物信息类课程群●生物信息学专题(80250682) 2学分(考试)●计算分子生物学引论(80250553)3学分(考试)●统计学习理论导论(80250272)2学分(考试)●统计学方法及其应用(70250383)3学分(考试)(9)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类课程群●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80250503)3学分(考试)●单片机及其开发系统* (80250172)2学分(考试)●计算机控制系统* (80250183)3学分(考试)●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60250033)3学分(考试)●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应用技术* (60250093)3学分(考试)●微处理器应用系统设计* (60250084)4学分(考试)●数据结构(60240023)3学分(考试)●软件工程技术和设计(60240033)3学分(考试)注:经学位分委员会主席批准,可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信息学院和其他院系为研究生开出的课程。

(二)工具性和人文类选修课程(不少于3学分)●科学精神、道德与表达(70250371)1学分(考试)●认知科学引论(80250112)2学分(考试)●高级IT项目管理(80250631)1学分(考试)●多媒体技术与应用(80250192)2学分(考试)●英文科研成果报告及相关问题(60250101) 1学分(考查)●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70510103) 3学分(考试)●管理信息系统(80510283)3学分(考试)●可持续发展引论(90050012)2学分(考试)●Matlab/simulink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80258051) 1学分(考查)●研究生新生综合素质训练(80250801)1学分(考查)注:带有*的课程不对本系本科毕业的研究生开。

也可选修经导师同意的其他领域的课程。

(三)必修环节(1学分)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69990021)1学分(考查)2.中期汇报(69998000)(考查)(四)补修课程凡在本领域上欠缺本科层次业务基础的硕士研究生,应根据课题需要,由导师指定补修的主干课程及门数。

补修课程学分不计入学位要求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