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三首》

合集下载

九下诗词曲三首

九下诗词曲三首


把握主旨
这首词通过冬猎盛况的描绘, 反映了作者关心国家的完整统一、 反对外敌入侵的强烈愿望 艺术特色
1、善用典故 2、风格豪迈

【作者小传】
张养浩(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孟, 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 曲包括:散套和小令,本曲属于小令。山坡羊 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重要的散曲作家: 关汉卿、白朴、张养浩、马致远。
静景的作用:突出大海周围景致的生机勃勃。
名句赏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经天的日月,横空的银河,似乎都是从大海中 升起的。运用互文,夸张的手法,展开丰富的 想像,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罗星汉的壮阔 景象,是我们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抱 负。
宏大抱负指:统一北方进而统一天下。


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
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 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 作了铺垫。 3、“左牵黄,右擎苍”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形象? 勾勒出一位善猎的赳赳武夫形象。
4、典故:孙郎射虎
作用:作者以历史上的英雄自比,表明作者 虽然年纪不小,但仍有少年的狂气
九年级语文 席海霞
1、理解诗歌深邃的意境 2、把握诗歌鲜明的艺术特色 3、背诵积累。
作者简介
曹操
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与其子曹丕、曹植 并成为“三曹”。其诗歌气魄雄伟、 慷慨悲凉
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 北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 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 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 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 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 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透过它,我 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

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书写1.看拼音,写词语。

gūchéng yáo wàng shān yuè____________ wàn rén shānjìběi____________lèi tì____________ yīcháng____________ xiāng yáng二、选择题2.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城/遥望/玉门关B.五千/仞/岳上摩天C.漫卷诗书/喜欲狂D.白日放歌/须纵酒3.下面对《古诗三首》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本部分三首古诗都是描写边塞的诗。

B.《从军行》中第一句诗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后两句抒情做了铺垫。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结束的消息时无比欣喜的心情。

给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4.不破楼兰终不还。

()A.还有B.物归原主C.归来5.南望王师又一年()A.拜访B.向远处看C.盼望6.却看妻子愁何在。

()A.妻子和孩子B.男子的配偶C.孩子7.青春作伴好还乡。

()A.青年时期B.指春天C.美好的时代三、填空题8.查字典填空。

1.“巫”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画,可以组词为_______。

2.“摩”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它在课文中的读音是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

3.“遗”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遗失;②遗失的东西;③遗漏;④留下;⑤专指死者留下的。

有答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有答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1一、积累与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wáng sūn tíng bó fā chóu hé pànyú shù sì yuàn guī huàn nǚ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秋暝(míng)浣女(huàn)那畔(bàn)B.榆关(yú)聒碎(kuò)一更(gēng)C.姑苏(gū)竹喧(xuān)山寺(shì)D.帐灯(zhàng)随意(suí)泊船(bó)3.下列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B.“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态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C.《枫桥夜泊》透过“愁”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孤寂、忧愁的羁旅之情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用错的一项是()A.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C.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6.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边塞情景的是(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B.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8.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时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时练(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时练一、选择题1.“露似真珠月似弓”,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A.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B.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C.天似穹庐,笼盖四野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下列诗句没有说明人生道理的一句是()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C.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雪却输梅一段香”,下列同样写出梅花比雪香的诗句是()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B.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C.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D.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二、填空题4.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暮.色(mùmú) 侧.身(zécè) 浪费.(fēi fèi)运输.(shū sū) 缘.分( yǎn yuán) 逊.色( xùn sùn)5.看拼音,写词语。

mù sè yín shī tí mù cè miàn lú shā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ǒu yuán jiànɡ luò fèi lì wén zhānɡ shān fēn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费(_________)章(_________)输(_________)降(_________)拂(_________)障(_________)愉(_________)阵(_________)7.给下列多音字组成词语降jiàng (_______)降xiáng (_______)的dí(______)的de (______)雀què(_______)雀qiǎo (_______)系xì(______)系jì(_______)8.根据意思或情境写诗句。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_教案教学设计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_教案教学设计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一、字音字形:(一)字音:谢朓(tiǎo)酣(hān)扁(piān)舟饯(jiàn)别校(jiào)书蓬莱(pénglái)二词语解释: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

蓬莱:指秘书省。

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

散发:不戴冠簪子。

指散漫无拘束。

扁舟:小船。

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三、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人称“诗仙”“谪仙人(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

性格豪放浪漫。

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

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

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背景: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

李白于上年在幽州目睹安禄山阴谋叛乱之嚣张气焰,忧心忡忡,游历河北河南后,于本年秋从汴州梁园(今河南省开封市)来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恰遇李华以监察御使来宣城办事,共登谢朓楼,乃作此诗。

四、课文内容分析:(一)题目解说:这首诗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谢朓楼:在今安徽宣州,又名北楼、谢公楼,是南朝齐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也是谢朓高斋地。

他曾在此送友,后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朝齐代杰出诗人。

唐懿宗咸通年间,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书:秘书省校书郎(专掌图书收藏、校勘及抄写事务)省称。

叔云:李白族叔李云(华)。

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饯别诗,但诗中并无惜别之语。

诗人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却很不得意。

唐玄宗天宝初年,他由道士吴筠(y’n)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院。

有答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有答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12一、积累与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jì zǔyān xūn hánɡzhōu jū shù nǎi shìnǎi wēng zhàng shì yǐ hài bù jūyì gé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汴州是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B.《己亥杂诗》是清代龚自珍写的,共315首。

C.“万马齐暗”是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D.“九州生气恃风雷”一句中的“生气”。

和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指不愉快。

3.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字义]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九州生气恃风雷(气势)B.死去元知万事空(本来)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识)D.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所谓)5.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呐喊(nà)窃读(qiè)支撑(chēng)呕心沥血(ǒu)B.华侨(qiáo)玷污(diān)点缀(chuò)颇负盛名(p ō)C.鱼鳃(sāi)矫健(jiǎo)脂肪(zhī)玲珑剔透(t ī)D.抡起(lūn)功勋(xūn)铸造(zhù)抑扬顿挫(cuò)6.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

B.已经把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

C.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D.我生长在戏剧之家,对豫剧一点都不陌生。

7.下列哪句诗句中没有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笑容灿烂阳光照耀脊背微弱B.得到体会生起炭火缝补棉被C.掀开席子撑起钉鞋画出噪声D.改正方法改善生活改变态度9.下面朗读断句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A.王师北定/中原日B.山外/青山/楼/外/楼C.我劝/天公/重抖擞D.死去/元知/万/事空10.下列诗句中,没有表达爱国之情的一项是()A.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九下-诗词曲三首(陈)

九下-诗词曲三首(陈)

/
/
注:红色的字词须重读。
幸 甚 至 哉 , 歌 以 咏 志 。
星 汉 灿 烂 , 若 出 其 里 。
日 月 之 行 , 若 出 其 中 。
秋 风 萧 瑟 , 洪 波 涌 起 。
树 木 丛 生 , 百 草 丰 茂 。
水 何 澹 澹 , 山 岛 竦 峙 。
东 临 碣 石 , 以 观 沧 海 。
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 情感基调?
以上六句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 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 的辽阔和威严;再写树木、百草, 仍然是静态,次及“秋风”“洪 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 的力量和宏伟气象。
“水何澹澹……洪波涌起”这六句写景的作用?
这六句描绘了生气勃勃的大海 风光,实际上歌颂祖国壮丽的山 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 折腰】 壮丽的河山更激起统一祖国的 强烈愿望。
7、上下阕中太守的形象怎样,他的特点 是什么? “左牵黄, 威风凛凛 右擎苍, 锦帽貂裘” “鬓微霜, 不服老,年愈长志弥坚 又何妨!”
本词作者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 英武豪迈、挽弓劲射、征战沙 场的英雄形象。
同样面对仕途的打击,相较于苏东坡而言:
柳宗元 太忧郁
白居易
屈 原
太伤感
太悲壮 太缠绵
柳 永
“主侵略”。这里借 指西北来进扰的西夏 军队。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赏析】“持节云中,何日 遣冯唐?”作者在这里用 “冯唐持节”这个典故,以 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派 “冯唐”来赦免他的罪名, 使他能像魏尚一样,有机会 再展宏图,为国立功。“何 日”写出了诗人急切盼望的 心情。
词作分析
上 片

苏教版语文8下诗词曲三首

苏教版语文8下诗词曲三首


天净沙 秋思
读 课 文
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枯藤 老树 昏鸦, , 昏鸦, 桚小桥 流水 人家, 人家, , , 人

意译
缠着枯藤的老树上栖息着傍晚时 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 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 桥畔住着几户人家。 桥畔住着几户人家。年代久远的 驿道上,游子在瑟瑟秋风中, 驿道上,游子在瑟瑟秋风中,骑 着瘦马缓慢前行。 着瘦马缓慢前行。傍晚的太阳向 西坠落,悲痛到极点的游子, 西坠落,悲痛到极点的游子,漂 泊在天边极远极远的地方。 泊在天边极远极远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
(曲牌名) (题目) 曲牌名) 题目)
[元]马致远 体裁:散曲
介绍作者 马致远:号东篱,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 都人,著名的元曲作家, 都人,著名的元曲作家,“元 曲四大家”之一, 曲四大家”之一,被时人美誉 曲状元” 因这首小令, 为“曲状元”。因这首小令, 他被称为“秋思之祖” 他被称为“秋思之祖”。
诵读欣赏
三首
感悟诗人的情怀 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欣赏诗歌的意境美,旋律美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题解
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 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 谢眺楼: 谢眺楼:南北朝时齐朝诗人谢眺 任宣城太守时, 任宣城太守时,在宣城外陵阳山 上所建的一座楼,人称谢眺楼。 上所建的一座楼,人称谢眺楼。 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 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 李云。 云:李云。
下阕意译
饮下这杯粗酿的浊酒聊以解忧, 饮下这杯粗酿的浊酒聊以解忧, 家乡远隔万里,不曾破敌立功, 家乡远隔万里,不曾破敌立功,归 去还没有日期。羌笛声清越悠扬, 去还没有日期。羌笛声清越悠扬, 月色如霜铺满大地。此时此刻, 月色如霜铺满大地。此时此刻,驻 守在边关重镇、 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 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 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 发染白了双鬓; 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 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 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

部编版四下《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四下《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四下《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与乡村田园景色无关的一项是()A.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

B.《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写初春时节江南的田园景色。

C.《清平乐.村居》这首词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江南农村的田园景色。

D.《四时田园杂兴》最后一句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3.关于本课的三首古诗词,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篱落疏疏一径深”的“疏”和“麦花雪白菜花稀”的“稀”,意思都是“稀疏、稀少”。

B.《宿新市徐公店》从景到人,由静到动,描写了农村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

C.《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直接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况,田地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D.三首古诗词都和乡村生活有关,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稀疏(sū)杂兴(zá)锄(chú)豆B.卧剥(bāo)亡赖(wú)蛱蝶(jiā)C.翁媪(ǎo)相媚好(mèi)徐公店(qú)D.篱笆(lí ba)茅檐(yán)老翁(wēng)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清平乐快乐B.最喜小儿亡赖逃亡C.四时田园杂兴兴奋D.溪头卧剥莲蓬剥削二、填空题6.乡村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让我们在古诗中体会一下吧!(1)放学放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下学种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耐心学垂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3 课时1.知识与技能:会认“鸳、鸯”等 6 个字,会写“融、燕”等 13 个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

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教学目标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第一课时1.会认“鸳、鸯”2个字,会写“融、燕”等 4 个字。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目标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导语激趣,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读诗引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导入()分钟诗作《绝句》。

师读:古诗《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学生自由朗读。

简介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官地进入教学情境。

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阅读与交流的要求:(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第9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第9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第9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含答案)第9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诗词曲鉴赏阅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___________”三个字最能表现作者的心情。

作者之所以有这种心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中原句)。

听到这个消息,诗人立刻做出“_____________”的打算(填诗中原句)。

他想像着他的行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溢于言表。

2.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的“妻子”指的是杜甫的夫人和他的孩子,“青春”指的是“春天”。

B.“涕泪满衣裳”里,有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有对回忆多年离乱的痛切,也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可以回归家园的感慨。

C.“漫卷”两个字,写出了诗人对书的随意,不爱惜。

D.“放歌”“纵酒”是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的具体写照。

3.细品古诗,诗人一家会是怎样一幅欣喜若狂的情景?请展开想象,具体描绘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隔着千年时空,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我们依然能深切地感受到杜甫的爱国之情。

像这样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我们可以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诗人失望却并未绝望的感慨;读王昌龄的《从军行》,我们可以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 (共5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 (共54张PPT)

拔剑四顾心茫然。 箸:筷子。
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③ 忽复乘舟梦日边。④
塞:(sè)堵塞。
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 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③: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到 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 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④: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 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感知文章
听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课课文文解注析释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13.诗词三首
行路难
李白
课前导入
说到唐诗,我们不能不提起 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 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他的诗与酒 联系在一起。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 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 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 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 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 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 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专指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诗的题材繁多,一
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
五律、七律、乐府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
对仗,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题目解读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
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 种古体诗。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 苦的处境。

《诗词曲三首》

《诗词曲三首》

•本文的主旨从哪一句体现出来,有什么好处?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4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悲痛历代劳动人民 的深重苦难,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 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是作 者经过深思所彻悟的历史真谛。因为一代王朝兴 起,必卷土重来,建筑宫殿,劳民伤财的是百 姓——苦:一代王朝灭亡,首当其冲,深受其害 的还是百姓——苦。 这个结尾也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 深邃丰富,具有较高的人民性和较强的艺术感染 力。
•在文中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作者认识到无论是封建王朝的兴,还是 亡,黎民百姓的遭遇都是无边的苦难。 这种思想认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他 对人民的同情是与他所推崇的孟子的民 本思想有直接的关系,同时,这也与作 者直接深入灾区,体察到人民的苦难生 活,直接受到人民思想的启迪有关。
•进步意义是什么?
山 坡 羊
潼 关 怀 古
张 养 浩
华 山
黄 河
【作者小传】
(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 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 曾 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 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 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 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 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 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 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诗, 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 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 格清逸而豪放。
积累:
①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③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
近来湖面亦收租。 (范成大)
④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崔道融) 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第10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第10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的“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J
.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扎根在岩石的缝隙之中的竹子14.任凭各方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折磨和打击,它们
仍然坚定强劲。15.清郑燮题画来自世俗、社会的各种迫害
勇于斗争的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
西北风16.拟人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竹子坚韧不拔的品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 不要人夸好颜色,。 .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 .先解释字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满:o清气:。 诗意:。 .诗中梅花的特点是和。 .此诗的前两句(写实抒情言志),强调“我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素净、雅洁;后两句 (写实抒情 言志),说明梅花不是为了要让,只是。 .从作者描写梅花的诗句中,你感悟到了梅花的哪些品格、精神?联想到了哪些人? 三、比较阅读。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对于这两诗》是一首唐朝五言绝句,而《石灰吟》是一首明朝七言绝句。
B.《马诗》是一首边塞诗,我们可以从大漠、燕山、钩、马等意象看出。
IL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这两首诗都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马诗》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马,实际上是诗 人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石灰吟》一诗,诗人以石灰为吟咏对象,表明自己要做纯洁 清白的人。诗中的“清白”一词,一是指石灰的颜色,二是指诗人高尚的节操。
.考查了对古诗词的积累。结合课内外的学习作答。如:出自唐代李白的《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 马鸣J
C.《马诗》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写诗人回忆之前在战 场上策马驰骋的激动人心的场景。

诗词曲三首 诗三首是哪三首

诗词曲三首 诗三首是哪三首

诗词曲三首诗三首是哪三首短诗词三首:1.《咏鹅》唐代: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古诗词三首有哪些?古诗词三首有哪些?忆江南三首:其一江南好诗词曲三首,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诗词曲三首,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白话译文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其二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其三江南的回忆,接下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什么时候能再次相逢?创造背景:白居易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对江南有着相当的诗词曲三首了解,又先后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因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他后来定居洛阳,犹忆江南旧游,于是创作诗词曲三首了《忆江南三首》。

关于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一。

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

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唱和白居易的词,其小序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刘禹锡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苏轼密州三曲是哪三首苏轼密州三曲是哪三首苏轼密州三曲如下:1、《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参考: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1.首先我们先通读古诗,并理解古诗的大意; 2.根据古诗的诗文情景图,进行导图法的绘图记忆; 3.每句古诗选择一个关键词的提取进行绘制; 4. 将每个诗句与找到的相应的关键词进行导图绘制; 5.根据绘制完成的导图回忆并还原诗句; 6.根据导图的引导背诵整篇古诗。
六年级语文上
授课教师:XXXX
PART ONE
《古诗词三首》
第一首:
浪淘沙 (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参考: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1.首先我们先通读古诗,并理解古诗的大意; 2.根据古诗的诗文情景图,进行导图法的绘图记忆; 3.每句古诗选择一个关键词的提取进行绘制; 4. 将每个诗句与找到的相应的关键词进行导图绘制; 5.根据绘制完成的导图回忆并还原诗句; 6.根据导图的引导背诵整篇古诗。
第二首:
江南春 [ 唐 ] 杜牧
第三首:
书湖阴先生壁 [ 宋 ]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参考: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 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1.首先我们先通读古诗,并理解古诗的大意; 2.根据古诗的诗文情景图,进行画图法的绘图记忆; 3.每句古诗选择一个地点进行串联; 4. 将每个诗句与找到的相应的地点进行联系; 5.根据绘制完成的图回忆并还原诗句; 6.根据图的引导背诵整篇古诗。

诗词曲三首

诗词曲三首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年级:九科目:语文执笔:审核:刘玉富课题:诗词曲三首课型:新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2、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

3、写实与想象。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写作背景导入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

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

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二、简介作者,揭示目标曹操,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

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三、新授内容1、师范读,生跟读。

2、生自由朗读,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3、生齐读。

4、分析课文内容⑴分析字义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观,看,统领全篇。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大。

行,运行。

若,如同。

星汉,银河。

志,理想。

⑵内容A、诗的前两句写什么?最后两句是写什么?中间十句写了什么?B、“日月之行”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C、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四、总结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内容。

先突出写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

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观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学识。

写完眼前的山海,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

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

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五、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1.集体背诵。

诗词曲三首《观沧海》

诗词曲三首《观沧海》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 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 有黄河,内有华山。
翻译:群山连绵起伏,如
同聚会在一起一样,关下 黄河水波涛汹涌,像在怒 吼,在通往潼关的路上, 关外有黄河,关内有华山, 地势十分险要。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 间都做了土。
写作背景
当时关中大旱,饥民 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 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 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 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 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 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 因此途经潼关,看到当时 的情景,心情极不平静, 写下了这首曲。
峰峦如聚,波涛 如怒,山河表里潼关 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兴, 百姓苦;亡,百姓苦!
什么时候派遣使臣冯唐,手持符 节来到云中郡,重新启用魏尚?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
匈奴大举侵犯汉朝,杀死北地都尉孙昂。汉文帝为此十分忧虑,就询问冯 唐:“你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古时候君王派 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 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 我的祖父说,李牧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朝廷从不干 预。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 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赵王 迁一即位,就听信郭开的谗言,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被秦人俘虏。 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 个人的钱财,宴请宾客、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 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可 现在,魏尚只错报多杀敌六人,陛下就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我认 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 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文帝听了冯唐的劝谏很高兴,当天就让他拿着汉节 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魏尚担任云中郡郡守,冯唐也被任命为车骑都尉, 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 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
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 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 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 了铺垫。
.这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 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 典型的一首豪放词.宋神宗熙 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 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 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 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 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 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 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 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 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 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 黄茅冈,作此词.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 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 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 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 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 的愿望。
山 坡 羊
潼 关 怀 古
张 养 浩
华 山
黄 河
【作者小传】
(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 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 曾 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 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 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 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 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 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 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诗, 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 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 格清逸而豪放。
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 必争之地,铺垫下文。
亡 兴 , , 百 百 姓 姓 苦 苦
翻译: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 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 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 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 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 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诗歌品析
诗句 叙事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内容 观海地点和目的 总写大海景象 总写山岛景象
特写山岛之景 突出欣欣向荣景象
情感
兴味盎然,胜券在握 动荡变化的时局需要 一个主宰沉浮的伟人 勃勃生机 乐观情怀 席卷宇内,荡平诸 侯。惊天动地
实 写 写 景 虚 写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张 养 浩
当时关中大旱,饥 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 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 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 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 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 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 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 关。后因积劳成疾,客 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 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 强烈的忧患意识。
写作背景
人修辞,把本来静态的 山写动了,本来无情的水 写得心潮翻滚。 ③曲为心声,一切景语皆 情语,“聚”“怒”两字透 了诗人极不平静的情绪。
状貌
观 沧 海
树 丛生 草 丰茂
声势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 若出其中
博 大 胸 怀
建 功 立 业
想象
星汉 若出其里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 画均卓然大家。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 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但细数《东坡乐府》,340 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 “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 一.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 两擅长的大家
积累:
①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③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
近来湖面亦收租。 (范成大)
④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崔道融) 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3、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开张——豪壮 4、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鬓微霜,又何妨!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两鬓虽有微霜,可自己根本不衰老, 尚有用武之地。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运用典故,意在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 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
内 容 评 析
小令,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 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 百姓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 在他们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 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它像一 支高烧的红烛,照亮了人们的眼睛, 使之认识到象征封建政权的宫阙,它 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 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 它的殉葬品。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 深切的同情。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jié
dà n
sǒng zhì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 生长的很茂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 浪。(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 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这两句用了互文的手法) 真是幸运极了啊,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 心愿志向。(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小结: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 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 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 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欣 赏 诗 景 诗 意
壮 丽景象 开阔胸襟
山 水 岛 何 竦 澹 峙 澹
水 澹澹 山 竦峙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特写海面之景 突出惊涛拍岸景象
想象之景 突出大海吞吐日月, 开阔胸襟,一 包蕴万千的景象 统中国的抱负
二、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 以下由“观”字展开,写 登山所见。
三、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 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 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 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 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 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 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 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 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 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 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作者简介
曹操 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北征乌桓时所 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 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 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 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