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与标准化研究

合集下载

网络环境下体育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以体育大系统的体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框架为例

网络环境下体育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以体育大系统的体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框架为例

第29卷第5期2009年9月广州体育学院学报Jour nal of G u a ng z h ou Spor t U ni ver s i t yV01.29N o.5Sept.2009网络环境下体育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水——以体育大系统的体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框架为例周德书,黄晓华(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500)摘要:利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从国内外体育信息资源及其共享概况、共享的专业模式和通用模式、构建我国体育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框架和共享平台几方面论述了我国体育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构建,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网络环境;体育信息;共享模式;运行机制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23X(2009)05—0016—06Spor t I nfor m at i on R es ou r ce Shar i ng M odel and O per at i ngM echani s m unde r N e t w or k E nvi r onm entZ H O U D e—shu,H U A N G X i a o—h ua(G uangzhou I nst i t ut e of Phys i ca l E ducat i on,G uangzhou510075,C hi na)A bs t r ac t:U si ng t he m et hods of l it e r at ure r evi ew,i nves t i gat i ng a nd s t at i st i c al anal ys is,t hi s a rt i c l e s t udi es a nd put s f or w ar dsom e co unt e r m e asur e f or cons t r uct i ng t he s por t i nf or m at i o n r es our ce shar i n g m od e l and oper at i n g m ec hani s m i n C hina.K e y w o r ds:n et w or k envi r onm ent;spor t i nf or m at i on;sh ar i ng m odel;oper at i ng m ec hani s m2006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中指出:“整合体育信息资源,拓宽采集渠道,加强信息服务,大力推进体育信息化。

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大力建设特 色数据 库等方面着手进行。
关键词 : 网络环境 ; 图书馆 息资源 ; 信 共建共 享
1 引言 .
19 9 8年 1 0月 2 日, 岚 清 副总 理在 视 察 国家 李
图书馆时指出, 要更新 图书馆观念 , 利用现代信息 网络技术 , 现图书馆 文献信 息资源共 享。19 实 99 年 4月 2 3日, 岚清 副总 理 在 视察 辽 宁省 图书馆 李 时指 出, 在知识经济时代 , 图书馆就是资源、 资产 , 图书馆要积极开展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美 国学者 贝克 ( . . ae) : 今 天 的 图书 馆 正 生存 在 一 S K B kr 说 “ 个相互依赖的时代。每一个 图书馆都 必须将 自己 视为世界图书馆体系的一部分 , 必须摆脱 自给 自 足 的状态 , 必须发现迅捷而合算地从世界图书馆体系 中获取资料并送到 自己用户手中的方式 , 必须随时 准备将 自己所收藏 的资料提供给世界各地 的其它 图书馆 。这也就是说 , ” 图书馆 事业发展到今天 , 文 献 的共 享 已不再 是一 种 选择 , 而是 一种 必须 。 在我 国, 图书 馆 大 规 模 的协 作 始 于 15 97年 9 月国务 院批准颁布的《 全国图书馆协调方案》 。通 过 图书馆学会 、 工作 委员 会或 协会 组织 形成 图书馆 事业网, 以纸质载体文献为对象 , 以编制馆藏联合 目录开展馆际互借、 学术研究为主要活动内容 。但 是, 由于受到技术、 通信、 制度等 的制约 , 其时还很 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进入 8 0 年代以来 , 随着通信技 术和 Itnt ne e在我 国的飞速 r 发 展 , 书 馆 也 进 入 了 网 络 化 的 发 展 阶 段 。在 图 19 99年 1月 1 日, 自全 国 14个 图书 情 报单 位 4 来 2 共同签署 了《 国文 献 信 息资 源 共建 共 享倡 议 全 书》 并 由 15家单位签署 了《 国图书馆际互借 , 0 全 公约》 目 , 。 前 国内大部分 图书馆已通过各种方式 接人了 Itnt n re e 。图书馆 间开展联合采 购、 联合编 目、 机检 索 的技 术条 件 已经 成 熟 , 且 我们 许 多 联 并 部 门也 己开始 了这项工作。例如中国高等教育文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综述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综述

2009年11月情报探索第11期(总145期)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综述罗彩红(天水师范学院图书馆甘肃741000)摘要对2000年以来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状况作了简单介绍.同时列举了不同作者对信息资源共享的涵义、共享障碍、共享模式等方面的不同理解和看法.以便于对21世纪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状况有个大致了解。

关键词信息资源资源共享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095(2009)11-0077-03进入2l世纪,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和外部环境,这也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开拓了新的视野,人们开始关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

2005年7月8日.在武汉大学举办的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上,发表的《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武汉宣言》,更是将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2008年lO月27日~31日。

在重庆召开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上,“图书馆服务:全民共享”作为年会主题.将图书馆的使命和职责延伸到全民共享图书馆服务的层面.也体现了信息资源真正为社会公众所利用及信息资源共享对象的广泛性。

本文通过对2000年以来该领域的文献进行归纳、研究、分析。

对现阶段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的涵义、存在问题、对策、模式等进行总结.以求对21世纪以来的信息资源共享领域的研究现状有个大致了解。

1信息资源共享的涵义20世纪90年代末。

信息资源共享取代文献资源共享后,信息资源共享成为流行的专业术语。

不少作者从共享的对象、本质、资源配置等角度对信息资源共享的涵义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李家清认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是一种信息资源生产者、加工者、服务者与用户之间的广泛共享,是一种真正的信息共享,不再是文献载体的共享。

马费成从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实质角度出发,认为信息资源共享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私有信息通过信息、资源共享进入公共领域,成为公共信息;二是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信息产权租让的过程;三是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潜在的信息生产过程。

5G大建设背景下4G共建共享策略分析

5G大建设背景下4G共建共享策略分析

5G大建设背景下 4G共建共享策略分析摘要:作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与4G通信技术相比,5G的数据传输速度更快,而且信号的质量也更高。

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发展,我国的5G通信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尤其能够基于各个场景进行有效的切换,不仅增强了无线宽带的覆盖率,同时也可以支撑海量机器类的通信,具有高可靠性和低时延性,对于推动我国网络的智能化发展来讲,具有重要的影响。

基于此,以下对5G大建设背景下4G共建共享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5G大建设;4G共建共享;策略分析引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通信技术,5G自2019年开始成为国内的热门词语,已经在政府、社会、媒体以及各大学术界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虽然5G的技术研究在21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但是在经济和产业领域的征程才刚刚起航。

自20世纪80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网络开始在全球商用开始,经过40年的演进,到2020年,移动通信网络已经发展到5G的商用阶段。

1共建共享的背景:2016年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在高速、高铁、室分及乡镇四类场景开展了4G共建共享,效果良好。

2019年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开展5G全生命周期共建共享。

当前4G成本压缩,4G网络仍存在一些区域的覆盖不足,部分区域覆盖与移动存在差距,同时VoLTE大规模发展,仍存在部分区域覆盖弱,影响语音感知。

基于此,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有必要开展4G深度合作,双方继续采用两运营商仅共享基站,核心网独立。

共享基站同时虚拟为联通和电信的基站,同时为双方用户服务。

25G网络结构内涵日常应用网络结构时,能够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满足生活需求。

网络架构复杂度较高,牵扯内容非常多,相应加剧5G网络架构复杂度,科学部署综合运营,融合网络业务,优化网络环境,促进流量增长。

在整体发展中,全面落实5G网络技术,实现网络资源虚拟化,整理和归纳网络资源。

核心功能在于核心网用户功能,可以满足网络需求,确保上网便捷性,使时间成本降低。

刍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刍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以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 主 要标志的信息革命 ,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 的 生存方式,加速 了信息化、网络化 的进程 。而 图书馆作为信息网络 中重要的信息资源集散地 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生 存挑战。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决策理 念、管理模式 、服务手段等各项工作都必须纳 入网络化进程 的大环境中。在 网络环境下如何 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已成为图书馆必 须面对 的重要课题。


2 5— 5
规 范 化 ,系统 的兼 容 性 和 检 索软 件 的规 范 化 是 数 据 库 建设 赖 以生 存 和 发 展 的前 提 。各 图书 馆 在 建 数 据库 软 件应 统 一 标 准 、数 据 库 问 要 有 实
I 网络 环 境 下 图 书馆 信 息 资 源 共 建 共享 存 系 在的问题 图书馆工作者要更新观念 。统一认识 ,抛 用接 口,以实现数据互联 、资源共享 。 就 目前国内图书馆的情况来说 ,图书馆文 弃头脑中的 “ 大而全 ” “ 、 小而全” “ 门所 、 部 2 . 应 形 式 发 展 ,转 移 服 务 重 心 ,提 高 4适 献 资源共享仍只是局部性共享或 者部分共享 , 有”等陈旧观念 。强化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的网 馆员素质 还远未达到全国化、全球化 。由于实现文献资 络意识 ,通力合作 ,分担收藏 ,以网络化建设 随着 图书馆的网络化 ,图书馆应将服务重 源共享 关心到社会 、政治 、经济 的方方 面面 , 为重 , 建立一个完整 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文 心由~般服务转向参考咨询服务 ,图书馆员也 目 前要实现真正意义上 的文献资源共享 , 存 献资源信息共建共享是依靠先进的现代信息 技 要转变观 念 ,提 高素质 ,变过 去的 “ 还 守摊 ” 、 在不少问题。 术将一定范 围内的图书馆纳入一个 共同的有组 “ 借借还还”为 主动 的利用 现代化信 息技 术和 1l 。 体制问题 织的网络之 中,使之 围绕文献收集与利用 共同 高科技手段来为读者提供最 佳服务 。即从管理 由于我国各图书馆分属不同部门、不 同系 发挥作用 的一种工作方式 ,它能使读者在利用 资料 转 变 成 为 有 效 的辅 导 ,指 导 用 户 寻 找 任 何 统 ,彼此缺少沟通 ,各 自为政。这种传统 的管 文献 资源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因此,各协 形式 的信息并筛选寻获得 资料 ,成为信息资源 理 体制和运行 机制 严重制 约着共 享 网络的建 作馆 既要积极参加文献信息网络的建设 ,充分 和解决 问题的顾问。用我们高质量的服务 ,帮 设 。一方面 ,条块分割 、各 自为政的管理体 制 利用 网络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叉要掌握合 助读者打 开世界 知识 的大 门 ,赢得 社会 的尊 造成文献资源 建设 分散 、平行 ,大量低 水平 、 理 的资源共享尺度 ,加大整体文献资源建设 的 重 。 不规范的重复建库 ,造成财力 、物力 的极大浪 力度 。那种试图以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而替代文 方面 ,图书馆应引进 网络人才 ,为实现 费 ,使经 费本 已紧张的图书馆 日益拮据 。另一 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想 法,最终会损害 图书馆文 文献资源共享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 面,应 对 方面 ,由于没 有权威 性组 织机构 进行统 筹规 献资源共建共享。没有共建就没有共享 ,共建 现 有 馆 员 进 行 继续 教育 ,通 过 不 断 的 学 习 ,充 划 ,全 国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缺乏一个统一的技 是共享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在不断提高本馆馆 实各方面的知识,包括英语、计算 机及相应软 术标准 ,特别是数 据库各 式上更是无法 统一 , 藏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 系基础上 ,才能促进并 件 知 识 、网 络 知 识 等 等 。积 极 参 与 教 学 活 动 , 这就使得各图 书馆、数 据库 问联 网 十分 困难 , 形成各协作馆的文 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进而 努力 成为复 合型 、信息 导向型 的现代 图书馆 更无法与 国际接轨。再加上没有强有力的资源 在更大范围内更 合理地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 员。 共 享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 。因此 ,也无法 以 22加大在 网络环境下信息 资源共建共 享 . 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共 建共享是信息产 法律手段对各地区各 系统资源共享共建发挥导 的力度 业 发 展 的必 然 趋 势 。随 着 国 际合 作 进 ~ 步 的加 向和制约作用 。 文献信息资源共 建共享是一 项系统工程 。 强 、技术标 准的制定和通讯传输技术 的发展 , 1 . 2信息技术 问题 它的实现要靠整个 图书馆界的共同努力。工作 全球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的新局面一定会逐 用 户 利 用 因 特 网 获取 信 息 面 Ij 复 杂 的 技 上 要 统 ~ 领 导 、统 一 原 则 、统 一 规 范 、统 一 行 步 形 成 。 }着 台 术 障碍 ,其 中速度 慢就是 一项 急待解 决的 问 动。国家要在组织上 、经费上 、人力上给予 支 参 考 文 献 题 。在因特网上查 阅信息有时速度非常慢 ,耗 持和保证 ,有必要 建立一个全 国统 一的机构 , 【】 慧 . 谈 网络 环 境 下 高校 图 书 馆 的 资 源 建 1关 浅 费时问长 ,而经 常发生的事实是 :漫 长等待 的 解决公共 、科研 、高校图书馆三大 系统之 间的 设与共享『. J 商丘职 业技 术学院学报 ,0 2 2 : ] 20 ( ) 结果仅仅是一个错误提示 。这些问题都有赖 于 协调问题 ,并统筹全国文献信 息网络建立与整 6 3. 宽带网的普及 和信息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 合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经费是 图书馆文献信息 [j 引 敬 . 我 国 文 献 信 息 资 源 共 建 共 享 现 状 2齐 对 13 _人员素质问题 资源建设与共享必须首要解决 的问题 。国家应 的观察与思考II 家庄学院学报 ,0 5 3 :3 J石 . 2 0 ( )6 . 实 现网络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对 图书馆工 制订相应法规 , 证文献信息资源 的宏观控制 f] 建 敏 , 保 3夏 蔡璐 . 网络 环 境 下信 息 资 源 的共 建 共 作人员的素质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美 国,要 和对地 区系统文献信 息资源保 障中心 的经费支 享f】 J. 高校 图 书馆 工 作 ,0 5 6 : 1 2 0 ( )9 . 求必须具备 图书馆学硕士学位才 能成为图书馆 持 。要站在 全社会 的高 度 和网络 图书馆 的角 【】 4刘钦峰 - 网络环境 下文献信息 资源的共建共 员 ,而且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 ,还要接受各种 度 ,审视图书馆的藏 书方 向,使有限的资金得 享f1 J. 情 报 ,0 3 3 :7 现代 20 ( )6 . 各样的培训 。而 目前我国图书馆工作人员索质 到 合理的利用。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国性与地 区 f】 5时莉 , 一英 , 网络环境 下图书馆文献信 任 等. 的 评价 标 准依 然 停 留在 大 专 以 上学 历 达 到 性的书刊联合编 目,共建联合 目录数据库 ,共 息资源共建共 享的 思考 『. 宁农业 职业技术 J辽 1 6 %。构建 图书馆 网络的 网络专业人才更是少 享书 目数据资源。这样 ,就会形成 良性循环与 学 院学 报 ,0 3 2 : 1 0 20 ( )6 . 之又少 。图书馆工作人员 的素质状况已成为网 优化配置机制 , 建立起 网上文献检索系统 ,真 [] 小 平 , 莉. 环 境 下 图 书馆 文 献 信 息资 6雷 赵 网络 络环境下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共享 的主要障碍 。 正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 源的共 建与 共享 L .华北科技学 院学报 ,0 3 丌 2 0 2加强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 享 23加强 数据库 的建 设 ,并使 之标准 化 、 ( : 2 . . 6) 1 4

网络环境下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构建研究

网络环境下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构建研究

以使用户在第一 时间内寻找到 目标资源 以 式 。 知 识 地 图 系 统 通 过 数 据 挖 掘 、 机 器 学 技 巧 提 升 , 可 以 逐 渐 实 现 知 识 导 航 系 统 的 及 链接到其他相关资源。 习、 人 工智能 等功能 , 实现 了知识 资源 、 人 优 化 , 为知识 共享和知识 创新提供 便利条
创新论坛 ・ 情报科学 I I

网络环境 下我 国文献信 息资源共建 共 享体 系 的构 建研 究
陈 南
(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档案馆 , 河南
[ 摘
郑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5 0 0 0 3 )
要】 本文通过对 国内外文献信 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 的对比 , 指 出我国当前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不足之 处, 有针对性地提 出了网络环境
设 发 展 的 主要 标 志 。 上海 市 于 2 0 0 0 年 由多 家 图书 情 报机 构 组 成
2 . 1 . 2 全 面性 原 则
1 我 国信息 资 源共 建共 享现 状
的“ 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 网” ; 还有
体系构建要大力加强文献信息资源的
北京高校 网络 图书馆 、 广 东高校 网络图书 收集 、 加工、 集成, 以丰富 的信息资 源为基
础, 才能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 J . J 全 国性或部 门性的共建共享网络 馆海南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体系等 。 不 难看 出 , 我 国 目前 的文献信息 资源 2 . 1 . 3 先 进 性 原 则 自国家 1 9 9 8 年成 立 科技 文 献信 息 资
某 一系统 源 共建共 享管理 委员会 以来 , 在 国家层 面 共 享体 系还仅局 限于某 一地 区 、

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实现分析

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实现分析

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实现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该平台旨在整合和共享环境信息资源,提供科学、准确、实时的环境信息服务,以支撑环境保护决策和公众参与。

本文将分析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实现,包括平台的架构、数据共享与开放、技术支撑等方面。

一、平台的架构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一个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需要一个完整的数据管控架构来支持其各个功能。

具体来说,该平台需要将来自各个环境监测、评估、管理等机构的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以完成数据的共享和集成。

因此,该平台的架构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扩展性:该平台需要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适应数据源和数据类型的持续增加。

2、安全性:该平台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从而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

3、高可用性:该平台需要确保在大流量和高并发情况下依然能够正常运行,从而提供稳定和可靠的服务。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该平台可以采用分层架构,将系统划分为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

数据层完成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业务逻辑层完成数据的处理、分析、模型和算法的构建和优化;表现层完成数据的可视化和交互,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和功能。

二、数据共享与开放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核心是数据的共享和开放。

数据的共享不仅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和准确度,还可以促进数据的融合和创新。

数据的开放则有利于公众对环境信息进行监督和参与,促进社会治理的透明度和民主化。

因此,该平台需要满足如下数据共享和开放的原则:1、数据分享:该平台需要整合和分享不同来源的数据,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度,让数据得到更好的利用。

2、数据开放:该平台需要以透明、开放的方式向公众提供数据和信息,让公众了解和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为了实现数据共享和开放,该平台可以采用数据接口、数据开放标准和数据使用协议等方式。

通过数据接口,不同应用和系统可以访问和共享数据;通过数据开放标准,可以协调不同机构和应用之间的数据交流和共享;通过数据使用协议,可以规范用户对数据的使用和保护。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数字资源建设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核心,是工程的命脉。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如何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本文就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将人类带入互联网时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是构成网络信息的重要体系和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

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对政府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改变了社会公众对信息需求的观念。

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课题。

因此,信息资源共享是是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决定性趋向,也是我们要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一)信息资源共享正成为当代信息领域的世界性潮流。

21世纪的全球化浪潮已成为无法逆转的世界性发展潮流。

信息资源共享则是我们要实现这一制度目标而选择的一种机制,这也是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基础或理论基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

这个社会里的知识经济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跨世纪的世界性潮流。

如何使信息资源最大限度、最快速度、最为科学地为人们共享,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信息资源共享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加快科技进步,实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来,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在6%左右,而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的4—7倍。

信息资源共享是建立在信息开放、扩大流通的基础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力。

因此,我们要让人们能够用先进的技术及时了解世界的信息,共享信息全球化带来的成果,用以改变人们落后的生活贫穷的现状,从而不断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和繁荣发展。

(二)信息资源共享是提升信息资源保障能力和整体服务能力的需要。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新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新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新摘要:“大数据”、“VR”已经成为当今互联网社会最为火热的词组,相对于VR注重于给用户娱乐、高科技感的体验来说、大数据的盛行则让用户对自己所处的数字时代有了更直观、深层次的体验。

数字信息化逐渐让人从传统的纸质书籍、报刊等阅读方式替换到电脑、手机等信息终端,撇开信息资源充斥社会的利弊不谈、这对社会发展来说是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能够更加合理的分配资源、节约成本。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机构,通过相互的沟通协作、将各自的信息整合起来,将自身的优势劣势进行互补,进行互惠互利的信息建设服务活动,从而让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使用开来,满足读者对资源的需求。

“大数据环境”则很好的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让信息机构能更加完善、高效的处理自己的信息资源,并将其展现给读者。

而在大数据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得到了新的创新机遇。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呈现了一个十分明显经济趋势,即人类社会现在正在向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以知识资源的各种管理配置为重要因素的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

一方面,由于知识经济的流行,各种主流的新型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等都相应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们的发展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牢固的物质基础。

而另一方面,由于文献信息资源数量与种类的激增、而国家对文化发展提供的经济支持还无法与之同步造成;用户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及其广泛、而信息资源机构的个体能力终归有限、开发能力不足造成无法满足用户大量需求的现象;再加上各地文化信息的差异、经济发展的需求,都使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不得不实行的项目,是现代图书馆的必然选择,而在大数据的热潮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得到了一个很有宽广的平台以及有力的理论支撑。

对于“大数据”的定义,权威机构认为“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能力来适应海量、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探究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探究
每年都需要大量资金 , 文献采购也是如此 , 文献价格上涨及购置文
式门户平 台和分布式服务结合的方式 , 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服务体
系, 为全 国高校 、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和工作者提供综合性的文 献信 息服务 。
献经费的不足一直都在 困扰着我们 。从我 国目前文献 信息资源建 设的情况来看 , 资金短 缺十分严重。无论事业 网还是技术 网 , 都需
共享建设 , 只是实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共享网络 , 有上海 市文献资 源共建共享 协作 网 、 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 、 京高校 网络 图书馆 、 北
江苏省高校文献 资源保障系统 、 广东高校网络图书馆 、 海南省高校
是, 网民能在 网上查询到 的免费数字化资源特别少 。因此 , 科技文
献信息资源建设和资源共享 的平台研究迫在眉睫 , 要求作为文献
文献资源 , 面向全 国开展科技文献信息服务 。 其发展 目标是建设 成
为 国内权威 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收藏和服务 中心 ,现代信息技术 应用的示 范区, 同世界各国著名科技 图书馆交流的窗 口。 在人文社 会 科学 方 面 ,0 4年 3月 , 中国高 校人 文 社 会科 学 文 献 中心 20 ( A HL 正式启动并开始提供服务 。本着” CS ) 共建 、 共知 、 共享” 的原 则 、整体建设 、 “ 分布服务” 的方针 , 为高 校哲学社会科 学教学和研 究建设 的文献保障服务体 系, A H C S I的建设宗 旨是组织若干所具 有学科优势、 文献资源优势和服务条件优势的高等学校 图书馆 , 有
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必须加快信息资源共享建设。

图书馆资源共享体系 、 全军医学信息资源共享 网络等 。 3没有形成规模 , . 独立单一的数据库 。高校及公共图书馆都建 设有特 色数据库 , 这些数据库初具 规模 , 但数 据库 的特点是 : 特色 不鲜 明, 缺乏相互间的共建共享 , 重复建设严重 , 使用范围小 , 一般

浅论网络环境下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浅论网络环境下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浅论网络环境下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摘要】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军队院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是有效利用数字资源的手段,对于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性,指出其制约因素,并提出促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信息资源;图书馆;共建共享军队院校图书馆是院校的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支撑和保障的服务机构,其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制约着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网络文献信息、多媒体资源等数字资源在图书馆资源收藏与利用中的比例越来越高。

受存储空间、经费不足等客观原因的制约军队院校图书馆不但难以全面和完整地收集文献,也难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在网络环境下,国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研究日渐受到重视,成为图书馆领域发展的趋势。

1.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性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遗漏,有利于形成系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公平合理使用,有利于使总部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得到优化使用。

2.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制约因素2.1思想观念滞后虽然近几年军队院校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步伐很快,各馆在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方面也都做了努力,有了长足进步,但从整体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军校图书馆仍然存在观念滞后的问题。

“小国寡民”思想依然存在于院校文献信息服务工作中,共享意识普遍薄弱,缺乏全局观念和开放共享的胸怀,本位主义思想严重,视馆藏文献为本馆私有,漠视共建共享。

其实,再有经济实力的图书馆,也不可能满足本馆所有读者的所有阅读需求,因此,这种本位主义的思想是极其狭隘的,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新发展。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是什么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是什么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是什么在当今数字化信息社会中,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信息资源可以是各种形式的数字化信息,包括文本、音频、视频等,也可以是实体信息资源,如图书馆藏书、档案资料等。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意味着不仅仅是一个单一机构或个人拥有和利用信息资源,而是共同努力将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利用,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利用和共享效益。

信息资源共建信息资源的共建,首先是指各个机构和个人共同参与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建设工作。

比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可以共同建设数字化文献数据库,通过合作整合各自的文献资源,提供更为全面和丰富的信息资源。

另外,学术机构、企业、政府也可以共同合作建设特定领域的信息资源库,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指在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将其向更广泛的用户开放使用。

通过共享,不仅可以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还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更大价值。

比如,开放获取期刊、数据库、文献等信息资源,能够促进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的传播,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

另外,开放政府数据、文化遗产等信息资源,也可以促进社会创新和公共服务的改进。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资源标准化: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信息资源的质量和互操作性。

标准化可以让不同来源的信息资源能够更好地整合和共享。

2.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建立相应的技术平台和网络连接,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

只有信息资源能够自由流通和交换,才能真正发挥其共享的效益。

3.信息资源利用与创新: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不仅仅是让用户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让用户能够基于信息资源进行研究、创新和应用。

信息资源的共享应该促进知识的创新和实践的发展。

4.信息资源安全与隐私: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需要保障信息的安全和用户的隐私。

在共享信息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机制,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和合法使用。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其发展对策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其发展对策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其发展对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当前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主题。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指各种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为使用者提供便利、高效的信息服务。

信息资源的共享具有时间和空间的高度自由性,丰富多彩的内容,高质量和互操作的特点。

在当今社会中,如何发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生产、收集、储存、管理、利用等方面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建设。

同时,需要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引进,使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为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第二步,加大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更新。

信息资源的建设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不断研发和更新不同类型、形式和规模的信息资源。

同时,加强对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和更新,确保信息资源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以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

第三步,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在信息资源的共享方面,需要推进相关的技术研发,加大信息标准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投入,确保信息共享的顺畅和可靠性。

同时,改进信息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专门机构的优势,提升用户的服务质量,使信息服务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

第四步,构建“云”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云平台的建设已经成为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设“云”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多项资源的集成和数据互通,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高效、安全和精准的服务。

因此,加大对云平台建设和推广的投入和支持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总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更新,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构建“云”平台等步骤,将有助于推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水平,服务日益增长的信息需要。

网络环境下数字信息资源的标准与共享

网络环境下数字信息资源的标准与共享

2012年3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M arch2012 第5期总第255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5T o tal N o.255网络环境下数字信息资源的标准与共享X牛胜元(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河南焦作 454000) 摘 要:对网络环境下数字信息资源的标准和规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只有多馆合作,共建共享,共同开发和建设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才能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而共建共享的关键和基础是标准规范建设。

关键词:数字信息资源;标准化;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5—0071—021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现状数字图书馆是在网络环境下建立的数字资源采集、加工、描述、管理、服务和存储的系统。

从数字图书馆概念的提出到现在许多高校图书馆纷纷投身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行列,时间只有短短数年,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数字图书馆标准不一,相关立法尚未制定和执行,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又难以取得彼此都认同的平衡点。

同时,有的单位抱着“急功近利”的思想而片面地追求数字化资源的量,有的单位则是忽视自身馆藏的特点和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这就造成我国不少高校在盲目地建设数字图书馆,合作建设少,各自为政多的现象屡见不鲜,各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检索界面、检索语言和管理系统等存在较大差异,不同馆的数据库各不兼容,各系统之间难以相互联通、应用,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上。

建立在标准基础上的共享和建立在一定应用基础上的开放都是当今网络盛行的形式。

标准是建立在一个群体都能接受或基本接受的基础上的,而这个群体是具有代表性的群体。

而开放是建立在某种协议或方法基础上的,一般不具备普遍的代表性,很多成功的开放是建立在标准基础上的。

标准与开放立足基础的不同决定了其最终应用范围和模式的差异。

网络环境下山西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网络环境下山西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是摆 在我 国高校 图书馆 面前的

项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山西高校 的实际情况 , 拟为 山西高校图
书馆实现最大限度 的资源共享提 出对 策 ,为山西教育与经 济的 发展做出贡献 。
l 山西省高 校 图书馆信 息资 源共 建共 享现 状与分 析
11 山西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 . 山西省内没有设 置专门机构负责 高校 间信 息资源 的共建共
产力 进步的基本驱 动力 。每个人都希望能 在某 个图书馆或情报
机构获得 自己需要 的所有相关 的文献资料和各 种知识 ,但这是 任何 一个 图书馆和情报机构 都无法独立做到 的 ,因此文献信息 资源共建共享是 图书馆改革 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 向。作 为信息 服 务机构 和信息集散 中心 的高校 图书馆 , 应该 如何抓住机遇 、 加
校图书馆文献 资源共享 。 [ ] 石德万 , 军. 3 李 个人 数字 图书馆模式 的分 析[ ] J. 现代情报 , 20 ( )9— 4 0 5 9 :3 9 . 第一 作者简 介 : 夏 ( 责任编辑 : 王永胜 ) 勃 , ,9 3年 4月 生 ,0 6年 毕业于 男 17 20
2 世纪是信息化时代 , 息已成为社会进步 、 济发展 和生 1 信 经
果 。 的来说 , 总 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 1 山西省高校 积极 参与 “ 山西省科 技基础 条件平 台” 目 项 建设。20 04年 7月, 国务 院办公厅转发 了由科技部 、 国家发展改
Cu t mi i g o ef c n t u t g: eM o eS lc i n so zn rS l- o sr c i n Th d ee to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保 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 。 要有相关 的法律法规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的社会 地位 、 费保障 、 经 各成员 的权利和义务, 以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运 行 机制、 总体布局等做 出明确规定 ; 需对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引起的一系 必 列问题 , 如版权保护 、 文献复制、 传递、 目、 编 检索、 互借等 , 要制定统一运作 的标准规范 : 必需高起 点、 创造性地预测 可能会产生 的各种 问题 和矛盾的
建设与发展等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 。 以便协调和统一各类图书馆信息资源 共 建共享 , 减少重复投资与建设 。 前 实施 的 C L 工程就是一个很好 的示 目 AS 范, 以使高校图书馆按 学科合理地配 置信 息资源 , 可 并达 到共 有、 共建、 共
解 决途 径 及 办 法 。保 证 广 大 用 户 能 够 充 分 利 用 公 共 信 息 , 以能 够 承 受 的 价 格及时、 平等 、 平 地 分 享 到 信 息 资 源 共 建 共 享 的 益 处 。 公 2 3 范 图书 馆 信 息 资 源 共 建 共 享 体 制 上 的 保 障措 施 .规
和共享 网络 的共建 , 使文献信息资源共建 共享建立在权利、 义务、 合作的基
础上 。
方 式等也极大地影响着其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中的水准 。 网络环境孕育了
崭新的管理观 念, 并呼唤着与 之相适应 的管理 体制, 但是从我 国 目前图书
情报 系统的状 况来看 , 仍处在 无章可循 的状态 , 传统的条块分割各 自为政
局 、 享 及 优 势 互 补 的 总 体 规 划 和 组 织 实 施 全 国各 系 统 、 共 各地 区 图 书 馆 合
的进一步发展 。 13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 的局 限性 .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不断发展 的过程 , 目前的一些技术存 在 一定 的缺陷, 如计算机及其配件市场 比较混杂 , 升级换代频繁, 给信息技术工作 者的选择带来困难 : 通信 线路传输速率低 , 尤其是在传递 多媒 体信 息时更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整合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研究报告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整合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研究报告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整合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研究报告2014年6月以来,我们课题组带着这一课题,对省内外各市县图书馆展开问询调查,同时大量查阅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当前所面临的发展问题等资料,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力求寻找出更加完善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整合方法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标签: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策略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被调查的图书馆一致认为在信息社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只有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才有可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战略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已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出发点之一。

文献信息在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服务体系乃至共享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状况和面临问题1.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状况目前,我国已建成文化共享工程国家、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六级服务网络;建立了覆盖广泛的公共电子阅览室,通过网络可以分享国家文化共享工程中心发布的文献信息、红色历史文化和电影等多媒体视频资源,分享省市图书馆开发、整合的地方特色视频、科普知识、艺术欣赏、电子书刊等信息资源;建立了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开展了文献共享资源联合编目工作;正逐步建立健全资源建设机制,进一步完善资源的推送、揭示和服务工作。

2.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面临的问题2.1信息资源共建缺乏有效的整合方法。

信息资源整合就是将本地实际馆藏和各类虚拟信息、数字信息进行全方位的优化、重组,建立起全新的拥有统一检索入口和检索方法的信息资源系统。

这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行之有效的整合方法,面对当前复杂的图书信息服务环境,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如果仅是单纯的技术模仿,已经无法吸引更多的用户。

2.2共享意识薄弱。

近年来,信息资源的共享虽然已经被图书馆的情报界大致认可,但是共享资源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

网络时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服务模式研究

网络时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服务模式研究

网络时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服务模式研究石淑香【摘要】文章主要讨论了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以及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及服务模式。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solutions in constructing and shar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service mode and meanings of constructing and shar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期刊名称】《无线互联科技》【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2页(P115-116)【关键词】网络时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模式【作者】石淑香【作者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正文语种】中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全新的图书馆形态,正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

而数字图书馆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采取在各类支撑资源组合上科学地采用策略联盟的合作方式。

由此数字图书馆共享也是一种必然趋势[1]。

资源互补、互惠互利。

同一地区的高校专业类型一般各有自己的特点,图书馆馆藏各具特色,各有所长,资源互补性很强,为馆际互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各高校采集能力较强,图书经费也相对稳定,加起来更是一笔不小的经费[2]。

2.1 信息自动化管理水平不高由于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就是网络环境下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网络就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要实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资源共享,就必须完善各地区乃至全国的联机网络。

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我国目前文献自动化水平很低,软件开始跟不上网络时代的步伐,网络服务可能实现比较困难。

2.2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全局观念比较缺乏多年来我国没有建立一个整套的有效运行机制,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

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的思考

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的思考
档案 馆信息 资源 建设理 论中 的建设原 则 、结构理 论 、资源补 充 、资 源组织 、资 源评价 等方面 都产生 了
巨大 影响 。适合 目前我 国国情 的档 案馆信 息资源 共建 共享模 式应 当是 :以国办 为主 、集中与 分散管 理
相结 合的 、多元化的 过渡型模 式 。
关键 词 :网络环境 ;档 案馆 ;档案信 息资源建 设 ;共 建共享理 论 ;共 建共享模 式
Absr c : T e if r ain c sr h ewo k ta t h o m t on tu t ft dt n I hv ss a dn ef u n e e n t r n o o r i ar , t
Ke wor s: Ne wor vr me t y d t k En i on n Ar hv s Co s r ci fAr hv s If r a in Re ou c s Co c ie n tu t on o c ie n o m to s re —
c n t u t n a d Sh r g Th or o s r c i n a i e y CO O s r c i n a i g Mod I o n —c n tu t On a d Sh rn e
有效 实施 。网络 环境 下档 案信 息 资源 的数 字化 建 设使档
案信 息摆 脱 了载体 的 约束 ,档案 信息 能够 实现 跨 时空 的 存取 ,真 正做 到 一方 建设 、多方 利用 ,档 案信 息 的可共 享性 得 以充 分体现 。数字 技术 和 网络 环境 不但 提供 了 档
“ 小而 全 ”的 建设模 式 。然而 ,各档 案馆 以一 己之 力 ,
档 案 馆 信 息 资 源 建 设 的总 体 目标 是 提 高 档 案 馆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与标准化研究[摘要] 本文分析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然后给出了几种信息资源共建的模式,并提出了实现这些模式的有效措施,最后从管理、信息资源的检索与传递等方面论述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标准化。

[关键词] 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标准化引言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情报单位业务发展的根本基础。

在我国加入wto后,图书情报单位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建立本单位的信息资源体系,特别是国外信息资源体系,为各自用户群体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

随着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主流与趋势。

由于当今信息社会,文献信息资源的数量相当庞大,任何图书馆都无能力收集齐全,加之读者对掌握信息的迫切性和需求性日益提高,只有通过网络化的图书馆群体共建共享信息资源,进行社会化大协作,才能解决信息来源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框架,在地区或全国范围内创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是我国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优选择;但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必须有一定的模式,必须以标准化为基础。

1.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1.1 知识信息剧增与馆藏力不足我国已成功地加入wto,世界经济格局开始进行重新定位,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的与日激增,书刊数量的急剧增长对于信息容量相对较大的每一图书馆来说,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收藏力相对低下,对业已产生的知识信息根本不可能尽包尽容,各图书馆孤立地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愈显力不从心。

况且各图书馆各自为政,固定用户对现有馆藏的利用率不高,对信息资源的浪费极为痛心。

另外用户普遍需求的同类信息资源,各图书馆竞相购置,以满足当地用户的需要,造成目前这种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低水平重复购置的局面。

因此,统一筹划、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合理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1.2 用户的迫切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及内容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迫切需要的是内容新颖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

用户的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显然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够满足的,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己成为信息服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还反映在要求所需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的工作,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整序,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

如果每个图书馆单独进行这些工作,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

2.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研究信息资源共享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是两个或以上的文献信息服务部门之间通过分工合作、协商协调及一体化等方式开展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信息资源服务活动均可称之为信息资源共享,所不同的只是解决方案的不同及实施效果的差异。

目前我国存在着不同类型、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例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协作网、中国科学院网上文献信息系统、国图牵头的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络及一些地方机构的共享协作组织。

但是,跨地域,跨系统,囊括所有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的全方位共享的全国性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尚未出台,有专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准备:(1) 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论坛(2) 确立一批网络核心的虚拟图书馆(3) 建立图书馆闲置信息资源调配网(4) 确立分层共享模式(5) 发展无边界共享网际网(6) 实施渐进共享解决方案2.1 星座辐射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以一个地区为范围,建立中心明星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以点带面,采取联合采购,联合编目,统一调控,在一个地区走活一盘棋,每动一个子要以全局为重,使每个子在棋盘上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既保证大馆的收藏又能促进小馆的发展。

打破过去封闭的管理体制,把很多分散在各个文献情报单位的文献资料,统一管理,合理地开发利用。

以明星馆为龙头,使原来的文献资料活起来。

以现存资料为基础收藏各有侧重,把在本单位或本地区使用价值低的资料贡献出来让其他利用率高的单位收藏,建立一个地区性大图书馆。

不但中心星座馆发光,还要辐射到周围每个文献资源收藏单位,引发各个角落,使存在的文献资源都能聚光、发光,成为光点,成为星座。

这就是说,大馆有大馆的明星文献资料,小馆也有小馆的明星文献资料。

大馆小馆各显特色。

使信息资源在社会中成为一个星群,各为所用,互相放光,产生效应;使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机会有条件进行采光:使人们感觉到共建共享的优越性。

2.2 几何结构模式是指同属某一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图书情报部门,在不同层次之间组织协作协调的一种形式。

一个系统,一条战线内的各级图书情报部门可以互相利用文献资源。

因一个系统内收藏的资料有很多相同点,有不少相近的学科,有利于共建共享。

如教育系统中各级图书馆之间的相互协作。

这种模式成线段形向外延伸,相互联结,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版图上结成几何体。

这种模式,其优点是起步易,组织进展快,容易收取相关文献,在各个时期内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这种模式可以跨越地区、跨越省市甚至可以跨越国界。

2.3 网络传递模式这种模式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设备,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联网,形成网络化。

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计算机在图书情报界已广泛应用。

这就更有利于共建共享,既方便用户,又能快速传递。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发展更快,建立了信息高速公路。

利用计算机技术,用户随时可以阅读,坐在家中想要查阅资料,开机便能查找。

还有光盘技术对于馆际之间的共建共享更为先进;建立信息高速公路也是我国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2.4 实现上述模式的有效措施①统一规划,防止重复建设②改革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③加快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法规④加入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经费⑤加强标准化建设,便于网络化运行⑥加强协调协作,加强数据库建设⑦完善馆际互借业务,降低收费标准,实现互利互惠⑧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提高共享效率⑨提高网络化程度,普及网络化建设,提高信息资源传递速度和检索质量⑩提高图书馆人员及读者(用户)素质毋庸质疑的是不论何种模式都必须有一个跨地区跨系统的权威领导机构作后盾,负责做好共享网络和资源建设的规划设计工作,为资源共建与共享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理应是全国性的权威领导机构,在其领导下,各系统、各地区亦应成立相应的权威领导机构。

在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所辖的系统、各地区权威职能机构的领导和协调下制定信息共享发展规划,确定统一标准及资源共享的原则,以确保全国范围内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顺利实施。

3.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标准化研究3.1 管理方面的标准化问题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需要统筹管理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起一个管理机构,有效地管理和协调各地区或全国范围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这一机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制力和约束力,以确保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标准化建设。

该机构的管理范围包括:(1) 接受参加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图书馆、组织和委员会的定期和年度报告。

(2) 负责设计一种机制,确保文献资源的管理者、采选人员和目录学家经常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聚会保持联系,以便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创造新的机会提供一个现成的环境。

(3) 有计划地拟定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议,促成图书馆达成协议,创建基层结构。

(4) 依靠建立起来的网络系统,能够对那些不太感兴趣的图书馆施加影响,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共建共享。

当然,有些图书馆如果愿意参加系统的某些活动,就应该允许它们参与这些同它们的自身利益有关的活动和满足它们的基本用户的需求。

(5) 配备人员和获得资金。

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和社会支持,用来资助成员馆的参与和活动;认真拟定资助方案,避免资助的不公正。

3.2 检索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不可缺少的活动是建立网络基地,通过一个兼容的联机流通系统连接各个成员馆,并建立自动化公共检索目录。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成功的关键是,具有把联机检索和数据检索机制同共建共享管理策略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最有效的系统的核心是拥有一个使用联机或提供成批检索的公共存取数据库。

该数据库建设必须做到:(1)应该共享和分析所藏文献资源的真实情报和数据,以便及时做出决策。

馆际互借方式、藏书重叠、预先获得书刊订购信息等都属于真实情报。

(2)实施数据格式标准化。

只有格式标准化,才能实现数据的交换、兼容、转换和不同系统的文献资源共享。

成员馆按warc格式统一著录书目信息,采用我国的cnmarc(wt/t)530—96)标准,避免重复劳动,使标准化数据得以共享,推动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向全球化发展。

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是推进网络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基础。

既然网络化的重要特征是开放互联和资源共享,那么就必须把标准化工作贯穿于网络建设的各个环节,要求文献在加工、记录、检索、传递及控制中实现规范化与标准化,要严格遵守编目条例、著录标准的国际国内标准,无论是书目数据库,文摘数据库还是全文数据库都要充分重视格式的标准化,加强文献内容,如名词术语、文献著录、文献标准、文献数据格式及字符集等的标准化,在词表的选择上也要考虑标准化的问题,只有按照标准建立起来的文献资源,联机检索资源共享才能实现。

在标准化时应本着向国际标准靠拢的原则,使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为国内、国际联网做好准备。

3.3 文献传送系统的标准化建设一项有效的文献传递计划是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馆际互借直接检索和传递,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建立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信息系统,利于便捷地处理馆际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文献在库情况、费用结算等一系列信息,缩短馆际互错时间,扩大文献利用率。

本着便捷、成本低、费用易被用户接受的原则,建立高校馆际互错的物流体系统。

为了保证能把最新和有效的文献信息及时传递给用户,在规划高效的文献信息传递系统时,应认真考虑和评价与文献信息传递有关的技术标准。

4.结束语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可避免“大而全”现象,优化各馆藏书建设,协作建设各种文献数据库,共同开发文献资源,从而共同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既为文献的收藏、加工、深层次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更为读者大范围地利用本馆以外的文献资源提供快捷方便。

在各种信息资源层出不穷的今天,在资金短缺和图书馆用户需求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尽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图书馆员都不得不承认,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适应图书馆持续发展的理想事业。

为了使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实现尽可能全面、有效和经济地为图书馆用户的需要服务的目标,成员馆要多方协作,敢于探索新的模式,加强标准化研究和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