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教学案例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课是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一节课,课堂中数学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

12章第3节内容——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它是全等三角形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四边形等内容的基础,是“轴对称”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数学思考: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3、解决问题:通过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使学生形成对称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案例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掌握与应用

2、难点:对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三线合一的应用的探究

五、案例教学用具

1、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2、学具:矩形纸,任意一张纸 .三角尺、量角器、剪刀

六、案例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放一组幻灯片。.

斜拉索大桥,埃及金字塔,橱窗等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从而引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意图: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实验操作,探究规律

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方格纸、一张白纸。

活动一:在方格纸上画出等腰三角形

方格纸上学生画出各种等腰三角形(锐角等腰三角形、钝角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意图:由于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已有初步的认识,通过画各种等腰三角形,进一步加深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同时为下面的“折”的实验作好准备。

活动二: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由方格纸所画等腰三角形,说出等腰三角形及相的腰、底边、顶角、底角的概念。活动三:一张白纸,如何折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思考:这样折出的△ABC为什么就是等腰三角形呢?

意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都能成为数学活动的一分子。

(学生小组讨论)还有其他什么结论?等腰三角形除了有两条边相等外,活动四:

由于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把△ABC对折,使两腰AB、AC重叠,则折痕AD 就是对称轴,因此可以得出一系列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结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

互相重合。

意图:(1)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践、探究和交流。(2)设计活

动情境,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合作讨论和探索交流,发现不同的等腰三角形有着类似的特征——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由学生探讨、归纳得出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五::对于任意一长不规则的纸如何折叠才能获得等腰三角形?

意图:由学生探讨、归纳得出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3、应用新知,尝试成功

尝试练习一: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则其余两个角为和;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则它的一个底角为;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70°,则它的三个内角为;

(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00°,则它的三个内角

为;

(5)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4,则周长为,为什么?

(6)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8, 则周长为,为什么?

意图:通过本练习,巩固理角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特别通过练习(4)设计,得出不同的结果,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尝试练习二:

如图,房梁上放一把三角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顶点A挂一条铅垂线,使线经过三角尺斜边的中点O。这根房梁是否保持水平呢?为什么?

图:此例与引入课题时提出的问题模型呼应,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尝试练习三:

学生活动: 如何将命题等边对等角通过推理证实为正确的命题从而作为定

理成为其证明的依据.

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交流.

意图:此例明确命题的证明格式,等腰三角形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尝试练习四: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定理的三种表述方式及证明.

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交流.

意图:此例进一步明确命题的证明格式,等腰三角形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尝试练习五:

例、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 BD=BC=AD,求△

ABC各角的度数。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分析图形中的关于角的数量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等腰三角形

的底角).

发现:

ABCACBCDBAABD;=∠=∠+∠)∠(1=∠

AABD;=∠)∠2(.

AC=180°.+2∠3()∠

A xxxx=36°,进一步得到两个底角.180=,则有°,得到+4 若设∠=

解:∵AB=AC,BD=BC=AD,

∴∠ABC=∠C=∠BDC,∠A=∠ABD (等边对等角)

设∠A=x,则∠BDC= ∠A+ ∠ABD=2x,

从而∠ABC= ∠C= ∠BDC=2x,

于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

在△ABC中,∠A=36°,∠ABC=∠C=72°

意图:此例图形中的关于角的数量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等腰三角形的

底角).通常会引入未知数,构造方程从而求解,渗透方程的思想.

4、课堂小结,掌握方法

(1)小结本堂课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2)掌握方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提供了说明两角相等的常用方法;“三线合一”是说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

5、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等腰三角形》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