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稳定性
3.4氧化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温度图
2
二 氧势图
1氧势图定义 2氧势图的说明 3氧势图的应用 4例题
1氧势图定义
式中,*号表示平衡态, 也称为氧化 物的分解压力。在平衡状态下,测量气相的氧分压,就可 求出G 。把各种氧化反应的 G A BT 关系式用图 形表示,称为氧势图,如图3-3(P33)。氧化反应的 , G 称为该氧化物在某一温度下的氧势。
4 2 Al( l) 2MnO (l ) Al2 O 3(S) 2Mn(l ) 3 3
(1) (2)
G1773 234000J
4例题(2)
例题2:用热力学数据计算Mn、C被O2优先氧化的转变温 度。 解: 由热力学函数表查得 1
C( S ) 2 O 2 ( g ) CO (g)
O2
* pO 2
3氧势图的应用(4)
(4)求各种元素选择氧化的转变温度 在两线相交处,其 G 值相等。例如碳和锰氧化线在 1400℃相交,说明在此温度下生成CO和生成MnO的趋势 相同,即两种氧化物有相同的稳定性。当温度低于1400℃ 时,Mn优先被氧化,温度高于1400℃时,C优先被氧化。 由此可知,线的交点正是元素优先氧化顺序的转变点,该 点所对应的温度称为“选择性氧化转变温度”。
G 112000 87.65T
[J· mol-1]
Mn ( l ) 1 O 2 MnO (s) 2 (g )
G 399200 82.42T
[J· mol-1] 令两反应的相等,以J为单位时算出T=1688.7K。 由计算结果可知,当Mn、C同时和O 2相遇,若T<1688K (1415℃),则Mn优先于C氧化;若T>1415℃,则C优先 氧化。
3氧势图的应用(2)
氧化物酸碱性,氧化物热稳定性
氧化物酸碱性,氧化物热稳定性这是由于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8电子构型,但随着正电荷的增加和半径的减小,它们对O(2-)离子的极化作用逐渐增强了,使得激发态和基态之间的能量差越来越小,因而能够吸收部分可见光而使集中于氧端的电子向金属一端迁移(这种电子迁移叫做电荷跃迁),它们的吸收谱带向长波方向移动,致使氧化物的颜色逐渐加深。
在特征氧化物中显色的,还有第五周期的Cd、Ag、In、Sb、Te,第六周期的W、Re、Os、Hg、Tl、Pb、Bi,以及许多的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的氧化物。
这些过渡元素氧化物之所以显色,有些是由于电荷跃迁引起的,有些则是由于d-d跃迁引起的,镧系和锕系元素的氧化物中,有颜色的现象更为普遍。
氧化物酸碱性根据酸碱特性,氧化物可分成4类:酸性的、碱性的、两性的和中性的。
(1)酸性氧化物。
溶于水呈酸性溶液或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例如:P4O10+6H2O→4H3PO4SiO2+2NaOH—熔融→Na2SiO3+H2OSb2O5+2NaOH+5H2O→2Na[Sb(OH)6]大多数非金属共价型氧化物和某些电正性较弱的高氧化态金属的氧化物都是酸性的。
(2)碱性氧化物。
溶于水呈碱性溶液或同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例如:CaO+H2O→Ca(OH)2Fe2O3+6HCl→2FeCl3+3H2O大多数电正性元素的氧化物是碱性的。
(3)两性氧化物。
同强酸作用成酸性,又同强碱作用呈酸性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
例如:ZnO+2HCl→ZnCl2+H2OZnO+2NaOH+H2O→Na2[Zn(OH)4]靠近长周期表中非金属区的一些金属元素的氧化物易显两性。
(4)中性氧化物。
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的氧化物叫做中性氧化物。
例如CO和N2O。
氧化物热稳定性大部分氧化物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尤其是IIA和IVB族元素的氧化物、Li2O、Na2O、B2O3、Al2O3、元素氧化物的等当量标准生成焓SiO2等,对热不稳定的氧化物较少,例如卤素的氧化物、N2O5、Ag2O、HgO等。
油脂氧化及氧化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第20卷 第6期德州学院学报V ol.20,N o.6 2004年12月Journal of Dezhou University Dec.2004 收稿日期:20040312;修回日期:20040905基金项目:德州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3015)作者简介:王新芳(1971),女,山东武城人,硕士,德州学院化学系讲师,主要从事无机热分析的研究.文章编号:10049444(2004)06004605油脂氧化及氧化稳定性的测定方法王新芳(德州学院化学系,山东德州 253023) 摘 要:论述了油脂氧化的机理和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原理,按测定参数的不同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常用测定方法进行了分类和介绍,旨在为选用合理的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方法和今后开发更新的测定方法提供参考.关键词:油脂;氧化;氧化稳定性;测定方法中图分类号:T Q646 文献标识码:A引言油脂在通常的贮存条件下,由于受到光、热和某些金属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氧化,特别是自动氧化(auto oxidation )[1].油脂氧化后对食用油脂造成很大的影响、分解产生的醛、酮、酸等小分子有强烈刺激气味(哈喇昧)影响口味,不适宜食用.氢过氧化物氧化生成的二级氧化产物在人体中很难代谢,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另外氧化产生的聚合物也很难被动物吸收,常积累于体内对动物造成损害,因此了解油脂氧化的机理和防止油脂氧化的工作十分重要[2].油脂氧化稳定性(Oil Stability Index )反映了油脂的耐贮性,即油脂抵御自动氧化的能力.测定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对于制造、贮存和消费以及用于新型抗氧化剂的开发研究等都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人们在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方面的研究上做出了不懈努力,提出了很多评价油脂氧化程度的分析方法.笔者按测定参数的不同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常用测定方法进行分类,并分别作了介绍.1 油脂氧化产生的一般机理及氧化稳定性的测定原理111 油脂氧化产生的一般机理油脂的主要成分是各种脂肪酸和甘油酸,由于其中含有一些具有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性物质,所以在通常贮存条件下易吸收氧气发生氧化,特别是自动氧化,它是油脂最主要的变质途径.自动氧化作用一般以较大的速率作分级自动催化的链反应[3].首先氧化过程主要是从相对于双键的α位的H 原子分裂出来的均裂原子团开始的(Loury 等,1965),形成的碳原子团与氧反应生成过氧化原子团,然后过氧化原子团进入链反应形成一级产物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作为脂类自动氧化的主要初期产物是不太稳定的,它经过许多复杂的分裂和相互作用,导致产生二级产物,最终形成小分子挥发性物质,如醛、酮、酸、醇、环氧化物或聚合成聚合物,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同时促进色素、香味物质和维生素等的氧化,导致油脂完全酸败.其反应过程如下[4]RH →R ・+H ・,RH +O2→R ・+ROO ・自由基链式反应自由基反应的终止 R ・+R ・→R -R RO ・+RO ・→ROOR ROO ・+ROO ・→ROOR +O 2 R ・+RO ・→ROR R ・+ROO ・→ROOR光和热特别助长第一次原子团的形成,但是第二次反应还受到(血红蛋白衍生物)和重金属(Cu 、Fe 、Mg 、Ni 等)的催化.112 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原理油脂的自动氧化历程,首先要经过一个诱导期(Induction Period ).油脂氧化初期是缓慢的,在这一过程中,从不饱和脂肪酸的自由基反应开始,生成油脂氧化的第一级产物———过氧化物.诱导期后便是氧化期,在这一阶段,生成第二级氧化产物———醇类和羧基化合物,并进一步分解为羧酸,在氧化期间可以观测到过氧化值、氧吸收和挥发性反应物显著增加,因此氧化期是油脂自动氧化的剧烈期,表明油脂开始劣变.此时为诱导期的终点.油脂自动氧化由诱导期到氧化期之间时间的长短,表明油脂抵抗自动氧化的能力,也就是油脂的氧化稳定性.通过测定诱导时间(Induction time )的长短便可以了解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大小.诱导期越长表明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越大,反之,油脂氧化稳定性越小.在正常状态下,油脂自动氧化由诱导期到氧化期的时间比较长,测定诱导时间费时费力,显然是不现实的.实际是在固定人工加速氧化的条件下,测定油脂的诱导时间来表示其氧化稳定性.2 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方法油脂氧化首先使油脂中的单氢过氧化物和多氢过氧化物增多,同时又使油脂发生氧化分解、氧化聚合、氧化酸败和氧化回味,导致其组成成分、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所以氧化对油脂的品质有很大影响,诱导期和氧化期的某些性质的变化,如过氧化值、氧吸收量、挥发性物质的含量、折光指数、比重、粘度、色泽等差异很大,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某一性质的变化情况和某种特定的指示信号的变化情况,来反映油脂的氧化情况.211 测定过氧化物油脂氧化过程中的第一个主要产物就是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中的氧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测其形成的量.常用测定方法有如下几种1)碘量法[5]早在1932年,Wheeler 的碘量法已被使用于油脂中过氧化物的测定,随后又进行了改进[6].该法的原理是油脂中的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产生碘I 2,再用硫代硫酸钠滴定之,这样可以通过测定碘的含量间接求出过氧化物的含量.POV 是100g 油脂中过氧化物氧化碘化钾所析出碘的克数.它是油脂氧化的早期指标,并以过氧化物值达到100毫克当量/千克为油品氧化的诱导期终点.其反应方程式如下CH 2CH OOH CH CH CH 2+KI→CH 2CH OHCH CH CH 2+I 2+K 2O I 2+Na 2S 2O 3→NaI +Na 2S 2O 4滴定法取样量大,灵敏度低,不适于微量过氧化物的测定.为了克服初期氧化阶段测定用量及碘滴定其终点判断困难等缺点,后又提出多种改进的微量测定方法,其中Fiedrer 使用一个铂电极在标准电位下滴定还原释放的碘电位差滴定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对测量油脂初期氧化是很方便的.2)硫氰酸铁法[5]硫氰酸铁法最初由Lips 创立,后被Stine 改进,该法的原理是亚铁离子可被氢过氧化物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其反应式为:Fe 2++2H ++O →Fe 3++H 2O ,然后加入硫氰酸铵与Fe 3+形成红色的硫氰酸铁.通过比色即可测出氢过氧化物的含量,该法虽然简便,易于掌握,但因有氧的存在,常74 第6期王新芳:油脂氧化及氧化稳定性的测定方法发生明显的干扰.该法对乳及乳制品中脂肪过氧化物的测定具有重现性好和灵敏度高等优点.3)AOM法[7]AOM法是活性氧化法(Active Oxygen Mathod)的英文简称,是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的官方检验方法(AOM;AOCS Cdl2-57).测定原理是:将油脂样品不间断地通入100-150℃的空气流,然后定时测定油脂样品的过氧化值(POV).诱导时间t i 是油脂样品POV小于100μeq/kg(例如75μeq/ kg)和大于100μeq/kg(例如150μeq/kg)两个实验点之间用插值法计算出来的.AOM法是测定油脂氧化稳定度的经典方法,但该法耗时较长,且费用昂贵.4)高效液相色谱法(HP LC)近年来,HP LC法也已经用于测量油脂的过氧化物,但多是关于过氧化物的定性报道.如原节子[8]等人用非选择型RI检测器测定自动氧化脂肪酸中乙基位过氧化物,而Park和Matsushita[9]用UV检测器测定自动氧化植物油中的过氧化物,其定量范围在10-50meq/kg,但样品中过氧化物含量低时不能充分分离,其检测下限为011μeq.对HP LC进行必要地改进将成为氧化油脂同时定性定量测定发展的方向.212 测定过氧化物分解产物油脂的一级产物过氧化物是极不稳定的,进一步分解、聚合而生成一系列氧化产物(醛类、酮类、酸类等),对这些分解产物的检测被认为是最能有效的反映油脂的氧化水平,但因对这些分解产物的化学性质尚未完全明了,加之分解产物的相对成分因不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异,这就为油脂氧化产物的系统分析带来一定困难,业已证明,目前已建立的对某些分解产物的检测方法是研究油脂氧化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具体测定方法有如下两种1)硫代巴比妥酸值的测定(T BA法)T BA法是研究油脂氧化程度的一个较简便的方法,于30年代创立.在酸性条件下2分子T BA 与过氧化物的分解产物丙二醛(MDA)起缩合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与其他醛类生成黄色化合物,其中红色化合物在532nm处有最大吸收率,黄色反应物在450nm处有最大吸收率,根据硫代巴比妥酸值(T BA)的大小可以判定油脂是否氧化以及氧化的程度.为了将丙二醛与油脂分离,最初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后发展为溶剂提取法,如用三氯醋酸(T C A)或乙二醇等溶剂从油中分离出丙二醛,同一油样以不同T BA比色法测定其结果不同.如蒸馏法高出提取法4-5倍.并且T BA法并非为丙二醛的特殊反应.其他如二烯酸、乙二醛、二羰基化合物也能产生红色反应.这就为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迄今仍未能完全解决[10].2)总羰基化合物的测定油脂中羰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文献报道很多.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是比色法和气相色谱法.如Hamm omd[11]研究了三氯苯肼气相色谱法,即油脂用环乙烷:乙醚(99∶1)溶解,通过Florisil柱除去碳氢化合物的干扰,再用乙醚提取,提出物与三氯苯肼在Florisil柱上反应,然后在气相色谱仪上进行测定.该法的灵敏度为011ppm,是近年来广泛使用且很有前途的方法.213 测定挥发性反应物挥发物研究法:即V olatiles Method.测定原理是用加速氧化的方法使油脂样品氧化,然后测定其挥发物含量的变化,来评价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短的分析时间.1)气液色谱法气相色谱是常用的仪器分析手段,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利用气相色谱可以直接分离测定油脂中醛、烃等挥发性的小分子含量,用以判断油脂氧化的程度.此法可以选择戊烷、己醛、戊醛等单一成分测定其含量,也可以测定总挥发物的含量,该测定值与感官评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挥发性油脂氧化产物(V olatile lipid Oxidation Products,简称V LOP)的形成与风味的劣变紧密相关,比如已醛,作为一种常见的V LOP,它是过氧化物的降解产物,与油脂氧化后产生的不良风味有关,已醛含量越高,油脂的氧化程度越大,风味越差.利用该法不仅灵敏度高,还可以反映油脂风味的变化情况.2)Rancimat法根据T.A.Isbell[12]等人的报道,OSI测定时,将一定温度的热空气通入油样中,加速甘油脂肪酸脂的氧化,产生挥发性有机酸.空气将挥发性有机酸带入一个导电室,室内的水将挥发性有机酸84德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0卷 溶解,电离出离子,从而改变水的导电性,计算机连续测量导电室的电导率,当电导率急剧上升时,表示诱导期的终点的到来,在此之前的这段时间成为OSI时间.应用此原理,瑞士Metrchm公司研制出Rancimat仪,用来测量油脂的诱导期,还用来测量不同抗氧化剂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省时省力,准确方便,且易于实现各个样品的自动化测定,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分析方法.214 测定重量变化测定原理是将油脂样品等温地保持在流动的空气流或氧气流中,采用高灵敏度的记录电子天平连续地检测到重量小的变化,在氧化期可观测到重量显著的增长.诱导时间是通过基线和曲线的向上部分采用外推法求得.如太田充[13]等利用热重分析仪(TG)在几个温度下测定油脂开始发生氧化增重的时间,恒温倒数与氧化起始时间的对数对遵从Arrhenius方程,可由其直线关系外推到在一般保存状态(室温)起始氧化所需时间,由直线斜率求得活化能,该法具有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等优点.215 测定氧化起始温度[14]用压力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可观察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PDSC图中样品的氧化起始温度可用于预测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氧化起始温度越低,油脂越容易降解,其稳定性越差.反之,其稳定性越好.笔者[15]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食用油脂在氧气气氛下的热氧化反应,采用四种不同的升温速率测定了食用花生油的非等温DSC曲线,根据DSC曲线上的氧化起始温度也可用于预测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氧化起始温度越低,油脂越容易降解,其稳定性越差.反之,其稳定性越好.并且利用热分析动力学方程对基础数据进行了动力学处理,计算了热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利用外推法估算了不同温度下油脂的氧化寿命.该法样品用量少,测定快速方便,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分析方法.216 测定油脂中脂肪酸的含量[16]利用气相色谱可以测定油脂中脂肪酸的含量,其测定方法已较为成熟,可参考AOCS国际公认方法.氧化使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下降,而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上升.因此脂肪酸的组成随贮存时间变化的快慢,可以从一定程度反映油脂的抗氧化能力,油脂抗氧化能力越高,其脂肪酸的组成变化越慢.217 测定氧吸收量以静态法为例,装于密封容器中的油脂样品在一定温度、湿度及光照条件下贮存,定期抽取顶孔中的气样,用分子筛填充的不锈钢柱分离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顶空中氧气含量下降越快,说明样品吸氧越多,其抗氧性越差.218 其它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测定发光强度等.3 结束语影响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指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外部因素主要指油脂的贮藏条件.油脂的氧化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氢过氧化物产生的同时还存在着分解和聚合.所以在选用油脂氧化稳定测定方法时,应根据测量体系和实际条件的不同充分考虑其测定方法的选择性、灵敏度、重现性和操作的繁简等等.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对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方法的研究也将会更加深入,开发高效、简便、定量的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方法仍是油脂氧化研究的重点.参考文献:[1] 谢守华.油脂的自动氧化和氧化稳定性及检测方法[J].四川粮油科技,1998,(4):53255.[2] 张章旺.油脂化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3] A.Lbranen etal.(E D):F ood Additives,Marcel Dekker,Inc.[J].1990,1412143.[4] 李书国,李雪梅,陈辉,等.油脂复合抗氧化剂抗氧化协同增效作用的研究[J].油脂加工与食品机械,2004,(4):42243.[5] 韩玉莲.油脂氧化常用检测方法及其评价[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4,6(1):57259.[6] Hamm,D,L,etal.The Determination of Proxides by theS tamm Mesthod[J].J.Am.Oil Chem S oc,1965,49:9202923.[7] 王宪青,余善鸣,刘妍妍,等.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与抗氧化剂[J].肉类研究,2003,(3):18.[8] 原节子.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进行脂质过氧化物的94 第6期王新芳:油脂氧化及氧化稳定性的测定方法定量[J].油脂化学,1984,33:5942599.[9] Park,D,K.S.Agric.Biol[J].Chem,1981,45:244322448.[10] Bouali Saidia,Eari.G.Hamm omd.Quantification of Car2bonyls Produced by the Pecom positionof Hudroperoxides[J].J.Am.OilChem.S oc,1989,66(8):109721102. [11] H.R.lin,etal.Reassesment of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conjugated linoleic acids[J].JAOCS,1992,69(6):528.[12] Isbell T A.Oxidatie stability index of vegetable oils in bi2nary mixture with meadow foam oil[J].Industrial cropsand products,1999,(9):1152123.[13] 刘振海,山立子.分析化学手册(热分析)第八分册[M].北京出版社,2000.146.[14] 杨貌端.食用油脂中过氧化脂质的快速测定方法.食品与发酵工业[J].1994,(3):57259.[15] 王新芳,朱沛华,孙同山,等.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食用油脂的热氧化稳定性及氧化寿命[J].化学分析与计量,2001,10(4):17219.[16] 殷小梅,许时婴.仪器分析在油脂氧化程度检测中的应用[J].粮食与油脂,1998,(2):39.Oxidation of oil and test methods of oxidative stability of oilWANG X in2fang(Department of Chemistry,Dezhou University,Dezhou Shandong253023,China)Abstact:In this paper,the oxidative mechanism of oil and the determinative principle of oxidative stability of oil are briefed.According to the test object,the test methods of oxidative stability of oil were classified and introduced.It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how to choose reas onable determine method and for future exploition.K ey w ords:oil;oxidation;oxidative stability;test method05德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0卷 。
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研究进展
很不 稳定 , 易 分解成 各种 各样 的化 合 物 , 其 中一 些 化合 物 累 积 到 一定 浓 度 时对 人 体 有 害 。一 般 常 温 下 氧 化 的油 脂 , 在 其 过氧化 值 不 超 过 1 0 0 me q / k g时 , 不 显 毒 性 。油 脂 空 气 氧 化 包 括 自动 氧 化 、 酶促 氧 化 和光 氧
2 . 重庆工商大学 药物化学 与化学生 物学 研究 中心 , 重庆 4 0 0 0 6 7 )
摘 要 : 论 述 了植物 油氧化稳定性的主要影响 因素和植 物油氧化机理 ; 分类介绍 了测定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方
法和评价指标 ; 综述 了有关植物 油氧化稳定性的研 究新进展 , 旨在为更好地研 究植物 油氧化稳定性提供参考。
第3 0卷 第 1 期
Vo 1 . 3 0 N0. 1
重庆 工商 大 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J C h o n g q i n g T e c h n o l B u s i n e s s U n i v . ( N a t S c i E d )
2 0 1 3年 1 月
J a n . 2 0 1 3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0 5 8 X( 2 0 1 3 ) O 1— 0 0 6 9— 0 7
植 物 油 氧化 稳 定 性研 究 进 展 木
边凤 霞 , 郑旭煦 , 殷钟意
( 1 . 重庆 工 商 大 学 环 境 与 生 物 工 程 学 院 , 重庆 4 0 0 0 6 7 ;
1 . 2 . 2 氧 化酸败
氧化 酸败 是指 油脂 与空 气接触 会 自发 的进 行 氧 化 , 反 应 一 旦 开始 , 就 会 一 直 进行 到为止 j 。氧 化 酸败 产 生 的过 氧化 物 本 身 无 色无 味 , 对 油 脂 品质 影 响很 小 , 但 它
46脂肪酸酯抗燃液压油技术要求
46脂肪酸酯抗燃液压油技术要求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液压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某些特殊环境下,传统的液压油往往无法满足需求,因为其在高温、高压和极端工况下容易燃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46脂肪酸酯抗燃液压油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46脂肪酸酯抗燃液压油的技术要求。
46脂肪酸酯抗燃液压油的闪点要求较高。
闪点是指液体在一定条件下被点燃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由于液压系统在高温环境下运行,因此液压油的闪点要求较高,以确保在极端条件下不会发生意外燃烧。
对于46脂肪酸酯抗燃液压油而言,其闪点要求至少达到180℃以上。
46脂肪酸酯抗燃液压油的氧化稳定性要求较高。
氧化稳定性是指液压油在长时间高温环境下不易氧化,从而降低油品寿命和性能的退化。
对于46脂肪酸酯抗燃液压油而言,其氧化稳定性要求较高,可以通过添加抗氧化剂和抗磨剂等特殊添加剂来提高其氧化稳定性,以满足长时间高温运行的需求。
46脂肪酸酯抗燃液压油的抗腐蚀性要求较高。
液压系统中,液压油与金属部件接触,容易发生腐蚀现象,从而导致系统故障。
因此,抗腐蚀性是判断液压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46脂肪酸酯抗燃液压油而言,其抗腐蚀性要求较高,可以通过添加抗腐蚀剂和抗磨剂等特殊添加剂来提高其抗腐蚀性,以保护液压系统的金属部件。
46脂肪酸酯抗燃液压油的黏度要求适中。
黏度是指液体的流动阻力大小,对液压系统的动力传递和能量损失有重要影响。
对于46脂肪酸酯抗燃液压油而言,其黏度要求适中,既要保证液压系统的动力传递效率,又要减小液压泄漏和能量损失。
46脂肪酸酯抗燃液压油的可降解性要求较高。
在某些特殊环境下,液压系统可能会面临液压油泄漏的情况,因此液压油的可降解性成为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对于46脂肪酸酯抗燃液压油而言,其可降解性要求较高,可以通过添加生物降解剂等特殊添加剂来提高其可降解性,以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46脂肪酸酯抗燃液压油的技术要求包括高闪点、良好的氧化稳定性、抗腐蚀性、适中的黏度和良好的可降解性。
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与抗氧化剂
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与抗氧化剂王宪青余善鸣(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76)刘妍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密山158308)摘要论述了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与影响因素,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即油脂的氧化稳定度与脂肪酸组成以及生育酚浓度之间的量化关系。
并对几种天然抗氧化剂作了介绍。
关键词油脂氧化稳定性抗氧化剂前言油脂作为人们的必须食品和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其氧化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油脂品质的好坏,而油脂的品质是与人们的健康和食品的质量息息相关的。
近年来,人们在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这包括在油脂本身的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和抗氧化剂的研究。
不同的油脂具有不同的脂肪酸组成和不同的抗氧化成分,成为影响油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化学合成抗氧化剂如二丁基羟基甲苯(B H 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没食子酸丙酯(PG)和叔丁基对苯二酚(TBH Q)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果,并且在油脂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然而对于这些化学合成抗氧化剂的安全性却引起了人们严重的关注,不少国家已明文规定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的抗氧化剂。
所以对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当今关注的对象,一些天然抗氧化剂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国内外一些新的研究作一综述。
1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及测定油脂氧化稳定度(Oil Stability Index,OSI)是表征油脂自动氧化变质的灵敏度,即油脂抵御自动氧化的能力,反映了油脂的耐贮性。
OSI可以通过测量油脂的诱导期(Induction Period)来获得。
油脂的氧化初期是缓慢的,在这一过程中,从不饱和脂肪酸的自由基反应开始,生成油脂氧化的第一级产物-氢过氧化物。
诱导期后为氧化期,在这一阶段,生成第二级氧化产物-醇类和羧基化合物,并进一步分解为羧酸,此时的过氧化值、氧吸收和挥发性反应物显著增加,表明油脂开始劣变。
此时为测定诱导期的终点。
据T. A.Isbell等人报道,OSI测定时,将一定温度的热空气通入油样中,加速甘油脂肪酸酯的氧化,产生挥发性有机酸。
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测试_肖庆敏
文章编号:1003—7969(2000)01—0047—03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测试肖庆敏,王昀晖,李永华(北海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300454天津塘沽区胡北路二号增一号;第一作者:女,32岁,助理工程师) 摘要:油脂在贮存过程中会由于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最终导致酸败。
测定油脂酸败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有指导意义的是对油脂氧化反应过程中诱导期的测定。
采用氧化稳定性测定仪(Oxidative Stability Instrument)测试了多种常用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模拟了油脂氧化初期的过程,对预测油脂的货架寿命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氧化稳定性;氧化稳定指数OSI;AOM;诱导期中图分类号:T Q641 文献标识码:A 油脂在贮存过程中会由于受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影响而变质,油脂变质过程主要为氧化酸败和水解酸败。
关于这两种酸败的机理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作了大量的工作[1,2],引起油脂不愉快气味的物质主要为戊烷、戊醛、己醛和2,4-癸二醛等小分子物质[3]。
油脂的酸败会影响到食品的风味、食品的变质以及人体的健康等,各种衡量油脂酸败程度的方法已应运而生[3,4]。
如气味评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羰基值的测定等。
但如何预测油脂未来的氧化情况,方法尚不多见。
AOM法通过给油脂加温加气来加速油脂的氧化从而预测油脂的氧化稳定性。
虽然AOM值与实际货架期间有怎样的关系尚无准确定论,但AOM值高的油贮存期长是可以肯定的。
AOM值现已作为许多商家采购标准中的一项指标。
但是AOM法操作繁杂、重复性差,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OSI法应用与AOM法相似的原理,将定时检测过氧化值改为检测分解产物对水的电导率的影响并通过计算机记录,从而使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
大有取代AOM法成为预测油脂贮存期新方法的趋势。
1 主要仪器与设备氧化稳定性测试仪,美国Omnion公司生产, ADM公司监制,配空压机,空气过滤器、UPS、计算机等。
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艺玲)
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08生态(2)班唐艺玲 200830020220摘要:本实验通过测定储藏前后油脂的过氧化值,判断油脂的氧化程度;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油脂的氧化程度,判断其氧化稳定性;通过测定氧化前两种油脂的碘价,判断不同油脂的不饱和程度,并进一步比较油脂的碘价与其氧化稳定性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后的油脂的过氧化值明显比氧化前油脂的过氧化值高,而且不同种类的油脂的过氧化值不同;同时不同种类的油脂,其碘价也不相同。
最后,经过对油脂氧化稳定性及碘价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油脂的氧化稳定性随油的品种不同而不同,并与储存条件有关,储存条件满足时,碘值越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氧化稳定性越差[1]。
关键字:油脂氧化稳定性过氧化值碘价前言不同植物中脂肪酸的组成不同,不饱和程度也不相同,故其氧化稳定性也不一样,通过测定储藏过程中不同时间油脂的过氧化值,可以判断油脂的氧化程度,从而了解不同油脂的氧化稳定性;通过测定氧化前油脂的碘价,从而了解油脂氧化稳定性与其碘价的关系[1]。
碘价是100g油脂在一定时间及一定浓度的试剂内所吸收碘的克数,用来表示油脂的不饱和程度[2]。
油脂的不饱和程度直接影响其氧化稳定性。
本次实验,运用了韦氏法测油脂的碘价,从而间接衡量油脂的氧化稳定性。
1、实验材料与仪器1.1 实验材料与试剂:1.材料:花生油玉米油2.试剂: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饱和碘化钾溶液、淀粉指示剂、100g/L碘化钾溶液、5g/L淀粉溶液、0.02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环己烷和冰乙酸等体积混合液、韦氏碘液1.2 实验仪器:索氏提取器、分析天平、500ml具塞锥形瓶、酸碱滴定管、2、实验方法:2.1脂肪的提取----索氏抽提法2.2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2.2.1样品处理:称取两种油脂样品(新鲜样品2.0g、氧化样品0.5g),分别置于250ml碘瓶中,加15ml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使样品完全溶解。
加入1.00ml饱和碘化钾溶液,紧密塞好瓶盖,并轻轻振摇0.5min,然后在暗处放置3min。
油脂氧化测定仪osi工作原理
一、概述油脂氧化测定仪(OSI)是一种用于测定油脂氧化稳定性的仪器,对于食品工业和化妆品工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油脂氧化测定仪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油脂氧化测定仪的原理1. 氧化稳定性油脂氧化稳定性是指油脂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抵抗氧化的能力。
油脂氧化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影响食品口感和营养价值,因此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显得尤为重要。
2. OSI的工作原理油脂氧化测定仪通过模拟油脂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氧化情况,来测定其氧化稳定性。
在仪器内部,油脂会与氧气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和氧化后,测定样品的氧化指数。
通过监测氧化指数的变化,可以评估油脂的氧化稳定性。
3. 测定过程a. 样品准备将待测油脂样品放入测定仪的样品室内,确保样品的质量和数量符合仪器要求。
b. 氧化条件设定设定加热温度、氧气流量和氧化时间等参数,模拟油脂氧化的实际情况。
c. 氧化反应监测在设定的条件下,监测油脂样品在氧化过程中的氧化指数变化,记录下氧化曲线。
d. 结果分析根据氧化曲线和氧化指数,进行油脂氧化稳定性的评估。
三、油脂氧化测定仪的应用1. 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中,油脂氧化稳定性对于食用油、食品添加剂和肉制品等产品的质量和保存期限有着重要的影响。
使用油脂氧化测定仪可以帮助食品生产企业控制产品质量,延长产品的保存期限。
2. 化妆品工业在化妆品工业中,油脂氧化稳定性对于各类油脂基化妆品的品质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油脂氧化测定仪的应用,可以评估不同油脂的氧化稳定性,选择合适的原料,确保产品品质。
四、油脂氧化测定仪的发展与趋势随着食品工业和化妆品工业的发展,对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的需求不断增加。
油脂氧化测定仪在技术性能、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等方面也不断得到提升和改进,使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方便和可靠。
五、结语油脂氧化测定仪是一种重要的测定仪器,对于食品工业和化妆品工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油脂氧化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油脂氧化测定仪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_氧化稳定性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12
科研热词 鱿鱼 能斯特响应 电极稳定性 甲醛 深海探测 氧化铱电极 tmaoase ph测量 dma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2011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阳极氧化 1 金属螯合剂 1 金属置换反应 1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1 过渡态金属离子 1 过氧化氢 1 计时电流法 1 视力 1 蛋白质氧化 1 线粒体dna 1 纳米晶须 1 突变 1 碳化钨 1 碳化硅 1 硫离子 1 电催化 1 甲醇氧化 1 甲酸电化学氧化 1 环氧化反应 1 环己烯 1 燃料电池 1 热稳定性 1 掺杂 1 微波合成 1 形貌 1 大环多胺fe(ⅲ)配合物 1 外显率 1 化学稳定性 1 光催化 1 中空pd/c催化剂 1 tio2纳米管阵列 1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变 1 co3o4电极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石墨烯 2 阳极氧化 1 间接电合成 1 镍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1 铈离子 1 软模板 1 超级电容器 1 表面活性剂 1 葡萄糖氧化 1 萘醌 1 聚乙二醇改性 1 纳米铜 1 纳米金颗粒 1 稳定性 1 离子交换色谱 1 碳纳米管 1 碳化钨 1 碱处理 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1 电致变色 1 电化学 1 电催化 1 沉积沉淀法 1 氮掺杂 1 氧化钨薄膜 1 氧化性 1 微结构 1 媒质 1 单糖化合物 1 制药废水 1 几何结构 1 光催化 1 催化性能 1 三氧化钨 1 tungsten trioxide 1 tio2纳米管阵列 1 ptru 1 electro-catalysis 1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1 carbon nanotube 1 c20富勒烯 1 au/ts-1脂肪酸 2 纳米金 2 电化学性能 2 氧化稳定性 2 低温冷榨 2 黄曲霉毒素b_1 1 非贵金属催化剂 1 雷竹林 1 集约经营 1 锂离子电池 1 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 1 金催化剂 1 过氧化氢 1 超级电容器 1 超临界萃取 1 负极材料 1 蛋白质组 1 薄膜 1 聚乙二醇改性 1 经济性状 1 磷库 1 碳库 1 碱性硫离子 1 电致变色 1 电沉积 1 电化学阻抗谱 1 电化学 1 生理生化和结构特征 1 生物学功能 1 生物传感器 1 环己烷 1 燃料电池 1 热氧化 1 深度氧化 1 浙江红花油茶 1 油茶籽油 1 氮库 1 氧化铝 1 氧化钨薄膜 1 氧化 1 核磁共振 1 极化曲线 1 微结构 1 微弧氧化膜 1 异源表达 1 巨噬细胞 1 川芎嗪 1 导电高分子 1 功能导电高分子 1 免疫传感器 1 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成像 1
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分析
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分析淀粉作为自然界中最丰富的生物大分子之一,不仅在生物体内发挥着能量储存和结构支持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是研究其在各种环境中的行为和应用的关键因素淀粉分子由大量的葡萄糖单元组成,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这种结构使得淀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淀粉的氧化性主要与其分子结构中的葡萄糖单元有关在淀粉分子中,葡萄糖单元的C2和C3位置上的羟基容易被氧化,形成醛或酮这些氧化产物不仅会影响淀粉的物理性质,如透明度和凝胶强度,还会影响其营养价值和安全性淀粉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和淀粉的分子结构在高温、高湿度和高氧气浓度的条件下,淀粉容易发生热降解和氧化反应,导致淀粉的分子结构破坏,形成糊精和糖类杂质同时,淀粉分子中的支链结构也会影响其稳定性支链越多的淀粉,其稳定性越差,更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在食品工业中,为了提高淀粉的稳定性和减少氧化反应,常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淀粉进行改性物理方法包括加热、辐射和超声波处理,而化学方法包括酯化、醚化和交联等这些改性方法可以改变淀粉的分子结构,提高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是淀粉在各种环境中行为的关键因素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性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淀粉在食品、药物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在了解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之后,我们进一步探讨淀粉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行为在食品加工中,淀粉常作为增稠剂、稳定剂和填充剂使用然而,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高温、高湿和氧气存在使得淀粉容易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了提高淀粉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方法其中,酶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使用淀粉酶,可以有效地降解淀粉分子,形成具有更高稳定性的短链糊精和低聚糖此外,添加抗氧化剂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抑制淀粉的氧化反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食品储存过程中,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储存过程中,淀粉容易受到氧气、湿度和温度的侵害,导致氧化反应和结构降解这不仅会影响食品的口感、质地和营养价值,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了解淀粉在储存过程中的氧化性与稳定性对于确保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淀粉在食品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通过优化食品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降低氧气透过率,减少淀粉的氧化反应此外,采用低温储存和减压储存等方法也可以有效地抑制淀粉的氧化反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除了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在其他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生物工程和制药领域,淀粉及其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载体、生物材料和控释系统在这些应用中,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和生物相容性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是其在各种环境中行为的关键因素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性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淀粉在食品、药物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淀粉的稳定性,降低氧化反应,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淀粉氧化性与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淀粉的分子结构、环境条件、酶活性以及外界压力等下面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些影响因素淀粉的分子结构淀粉的分子结构对其氧化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淀粉分子由大量的葡萄糖单元组成,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在淀粉分子中,葡萄糖单元的C2和C3位置上的羟基容易被氧化,形成醛或酮此外,淀粉分子中的支链结构也会影响其氧化性与稳定性支链越多的淀粉,其稳定性越差,更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影响淀粉氧化性与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和光照等条件都会对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产生影响在高温、高湿度和高氧气浓度的条件下,淀粉容易发生热降解和氧化反应,导致淀粉的分子结构破坏,形成糊精和糖类杂质而低温和低氧气浓度的条件有利于保持淀粉的稳定性酶活性酶活性是影响淀粉氧化性与稳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淀粉酶是一种能够降解淀粉的酶类,通过水解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将淀粉分解为具有更高稳定性的短链糊精和低聚糖此外,其他酶类如糖化酶和葡萄糖苷酶等也可以影响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外界压力外界压力也会对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产生影响在高压条件下,淀粉的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氧化性与稳定性此外,外界压力还可以影响酶的活性,进一步影响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通过深入研究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以及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淀粉在食品、药物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淀粉的稳定性,降低氧化反应,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淀粉氧化性与稳定性的应用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烘焙、饮料、调味品、乳制品和肉类产品等在这些应用中,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对产品的质量和口感具有重要影响烘焙行业在烘焙行业中,淀粉常被用作增稠剂、稳定剂和填充剂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在烘焙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高温和氧气的存在下,淀粉容易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影响烘焙产品的质地、口感和保质期为了提高淀粉在烘焙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方法,如酶处理、添加抗氧化剂和优化加工条件等饮料行业在饮料行业中,淀粉可以作为稳定剂和填充剂使用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对饮料的澄清度、稳定性和口感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保持饮料的质量,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添加抗氧化剂、调整pH值和优化储存条件等调味品行业在调味品行业中,淀粉可以作为增稠剂和稳定剂使用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对调味品的口感、质地和保质期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调味品的稳定性,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方法,如酶处理、添加抗氧化剂和优化生产工艺等乳制品行业在乳制品行业中,淀粉常被用作增稠剂、稳定剂和填充剂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对乳制品的质地、口感和保质期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乳制品的稳定性,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方法,如酶处理、添加抗氧化剂和优化加工条件等肉类产品行业在肉类产品行业中,淀粉可以作为增稠剂、稳定剂和填充剂使用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对肉类产品的质地、口感和保质期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肉类产品的稳定性,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方法,如酶处理、添加抗氧化剂和优化加工条件等淀粉氧化性与稳定性的未来研究方向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在食品工业和其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研究方向以下是一些未来的研究方向:1.淀粉分子结构与氧化性的关系:深入研究淀粉分子结构中的羟基、支链和分支结构与氧化性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淀粉的氧化行为2.新型淀粉改性技术:开发新型改性技术,如氧化淀粉、交联淀粉和化学修饰淀粉,以提高淀粉的稳定性和功能性3.淀粉在非食品领域的应用:探索淀粉在生物工程、制药和环境治理等非食品领域的应用,拓展淀粉的使用范围4.淀粉氧化性与稳定性的表征技术:开发先进的表征技术,如光谱分析、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等,以更准确地评估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5.淀粉氧化性与稳定性的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淀粉的氧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食品配方和营养调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这些方向,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淀粉氧化性与稳定性的理解,为食品工业和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淀粉的氧化性与稳定性是其在各种环境中行为的关键因素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性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淀粉在食品、药物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淀粉的稳定性,降低氧化反应,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油脂氧化及其氧化稳定性测定方法
需求有很大差距。
而这种大的差距就意味着发展食品加工业有着较大的空间。
近年来,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越来越重视,江泽民主席说:“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之成为农村新的增长点,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温家宝总理指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特别是食品工业,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的转化增值,带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国家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也将相继落实到位。
因此,加快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还在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党国英. 三农问题十大焦点[J]. 发展, 2003, (2): 22-28.[2]王京安, 罗必良.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基于分工理论的思考[J]. 南方经济, 2003, (2): 60-63[3]特约观察员. 2003中国“三农”问题新观察[J]. 中国审计, 2003,(8): 6-12[4]丁宁宁. 入世对三农问题的影响与中国农业的出路[J]. 探索与争鸣,2002, (6): 2-5.[5]刘丽明, 赵敏.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J]. 湖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5): 42-45.[6]王青, 白志礼, 朱玉春, 等.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问题及其完善的对策[J]. 科技导报, 2003, 822-25.[7]兰徐民. 由美国柑橘引发的思考—我国应大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J].农业经济问题, 2003, (5): 33-36.收稿日期:2005-07-03油脂氧化及其氧化稳定性测定方法邓 鹏,程永强,薛文通(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论述了油脂氧化的机理和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原理,按测定参数的不同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常用测定方法进行了分类和介绍,旨在为选用合理的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方法和今后开发更新的测定方法提供参考。
化学物质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
化学物质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一、化学物质的稳定性1.稳定性的定义:稳定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力、湿度等)能够保持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能力。
2.稳定性的类型:(1)热稳定性:指物质在高温下不发生分解或变化的能力。
(2)化学稳定性: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能力。
(3)光稳定性:指物质在光照条件下不发生分解或变化的能力。
(4)氧化稳定性:指物质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
3.影响稳定性的因素:(1)分子结构:分子结构复杂的物质稳定性较高。
(2)元素电负性:电负性大的元素形成的物质稳定性较低。
(3)温度:温度越高,物质稳定性越低。
(4)压力:压力越大,物质稳定性越高。
(5)湿度:湿度越高,物质稳定性越低。
二、化学物质的不稳定性1.不稳定性的定义:不稳定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发生分解、变化或反应的特性。
2.不稳定性的类型:(1)易分解性:指物质在加热、光照或与其他物质反应时容易分解。
(2)易氧化性:指物质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3)易还原性:指物质容易失去氧原子或获得氢原子。
(4)易水解性:指物质容易与水发生反应。
3.影响不稳定性的因素:(1)分子结构:含有不饱和键、活泼氢或其他活泼基团的物质不稳定。
(2)元素电负性:电负性大的元素形成的物质稳定性较低。
(3)温度:温度越高,物质稳定性越低。
(4)压力:压力越大,物质稳定性越高。
(5)湿度:湿度越高,物质稳定性越低。
三、实验现象与稳定性判断1.实验现象:(1)加热分解: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气体、颜色变化等现象。
(2)光照分解:物质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气体、颜色变化等现象。
(3)与其他物质反应:物质与其他物质反应产生气体、颜色变化等现象。
2.稳定性判断:(1)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稳定性的高低。
(2)比较不同物质的稳定性: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稳定性。
四、实例分析1.碳酸氢铵的稳定性:碳酸氢铵在加热条件下容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2.氯酸钾的稳定性: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
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研究
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研究概述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一种通过在金属基体中添加非金属冶金元素或化合物来提高材料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
它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温稳定性等优异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程和能源等领域。
然而,在高温环境下,该类复合材料面临着一系列的稳定性挑战,如材料的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稳定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研究。
1. 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高温热稳定性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在高温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这是由于复合材料中引入的非金属冶金元素或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热稳定性。
然而,由于高温下金属基体和非金属相之间的差异热膨胀系数,复合材料在热循环过程中可能出现应力集中和剥离现象,从而导致材料的热疲劳破坏。
因此,研究者们通过选用匹配的非金属相和金属基体以及优化界面结构,来提高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2. 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高温氧化稳定性在高温环境下,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可能会遭受氧化腐蚀,导致材料性能的下降。
因此,研究者们致力于提高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高温氧化稳定性。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引入抗氧化剂、稳定剂和表面改性等手段来提高材料的氧化抗性。
此外,设计合理的复合材料微结构和控制金属基体合金化成分,也是提高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氧化稳定性的重要途径。
3. 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稳定性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包括抗拉强度、硬度和断裂韧性等,是衡量材料综合性能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内部的原子和晶界会发生位错和晶界滑移等变化,破坏了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导致材料性能的下降。
因此,研究者们通过增加非金属相的含量、优化相间界面结构和设计合理的晶体结构等方式,来提高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稳定性。
总结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通过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稳定性,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碳化硅的抗氧化性和化学稳定性
碳化硅的抗氧化性碳化硅的化学性质中最重要的是它的抗氧化性能。
碳化硅在空气中加热到1000℃以上时,仅在其表面氧化,生成一层二氧化硅薄膜。
这层二氧化硅薄膜能阻碍氧向碳化硅内部的扩展速度、限制了碳化硅的氧化。
碳化硅的氧化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慢,使得碳化硅有较好的抗氧化性。
在1300℃时薄膜层二氧化硅开始有方石英析出,晶型的转变引起薄膜层开裂,从而氧化速度有所增加。
在1500~1600℃时,由于SiO2层的增厚,限制了氧化作用,使得碳化硅能在1600℃的高温下长期稳定地使用。
超过1627℃时,将发生如下反应:2SiO2+SiC→3SiO+CO以及SiO2的蒸发,使SiO2保护层受到破坏,这时碳化硅的氧化作用又会迅速进行。
因此1627℃是碳化硅材料的最高工作温度。
当氧化剂是水蒸气、二氧化碳时,碳化硅的氧化情况与在空气中类似,只不过在1627℃以下时,对SiC的氧化速率要小些。
当温度超过1627℃时,这种较慢的氧化速率反倒促进了氧化反应的有利因素。
因为,这时碳化硅上的SiO2薄膜生成速度小于SiO2与SiC的反应速度,即SiO2刚生成就遭到破坏。
碳化硅的化学稳定性工业碳化硅晶体表面的SiO2薄膜使得碳化硅在较高温度下不和强酸作用,因此,碳化硅的化学稳定性与其氧化特性密切相关。
实际上碳化硅的化学稳定性不是它固有的性质,而是由于表面氧化所产生的二氧化硅薄膜的性质。
《碳化硅材料的氧化及抗氧化研究》碳化硅材料在普通条件下(如大气1O00~2000℃)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这是由于在高温条件下,碳化硅材料表面形成了一层非常薄的、致密的、与基体结合牢固的SiO2膜,氧在SiO2氧化膜中的扩散系数非常小,因此碳化硅材料的氧化非常缓慢。
碳化硅材料在这种富氧条件下的缓慢氧化称为惰性氧化(Passive Oxidation)。
但在某些条件下,如在足够高的温度下或较低的氧分压下,SiC转化为挥发性的SiO而无法形成SiO2保护膜,或者生成的SiO2保护膜被环境腐蚀,这将导致碳化硅材料被快速氧化,即产生活性氧化(Active Oxid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氧化稳定性测试总结:
氧化稳定性是指物质抵抗氧气或其他氧化性试剂的作用而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
测定方法:
夏老师:
分别将不同比例的复合膜放在80℃含有2mg/LFeSO4,3%wt.H2O2溶液中(此种溶液称为Fenton溶液),通过记录膜开始溶解的时间作为评价其氧化稳定性的依据.
(也有文献采用如下测定配比,高分子电解质膜的氧化稳定性的测定方法是将大小为(1厘米×1厘米)的膜浸泡在Fenton’s试剂(30 ppm浓度的FeSO4溶于30%过氧化氢的溶液,其中ppm指的是mg/L)中,温度为80o C。
该膜的氧化稳定性用膜在试剂中完全分解所用的时间表征。
)
依据夏学长的测定方法,实验方法如下:
1.配制1L的Fention试剂:量取30%的双氧水90ml,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再称取七水合硫酸亚铁0.0037g在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混合,转移至容量瓶中,加水至刻线;(30%的双氧水密度为11.1g/ml,3%的双氧水约为1.0,算得欲配制1000ml 的3%双氧水溶液,需要30%的双氧水90ml);
2.取八个烧杯,分别加入100ml的Fetion试剂,在80℃甘油浴中预热5min;
3.裁取1*1cm2大小的膜,将膜置于Fenten试剂中,用保鲜膜封住烧杯口,并开始计时;
3.观察,记录下膜开始溶解和彻底溶解所用的时间。
小结:一定要用保鲜膜盖住烧杯口,不然会大量蒸发;恒温不是很稳定,显示温度与温度计测量温度相差四五度;刚放进去的膜会卷曲,浮在表面,用夹子挤出其中空气使之沉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膜会变薄,容易浮起来挂在烧杯壁上,此时要注意观察,可以倾斜烧杯使膜泡在溶液中。
膜的变化过程大致为,先变薄,再浮到表面,然后破裂成碎片,下沉到杯底,最后渐渐消失。
溶胀:聚合物因吸收液体或气体而发生体积膨胀的现象。
离子交换树脂是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当将干的离子交换树脂浸入水中时,其体积常常要变大,这种现象称为溶胀。
溶胀有两种:
①无限溶胀:线型聚合物溶于良溶剂中,能无限制吸收溶剂,直到溶解成均相溶液为止。
所以溶解也可看成是聚合物无限溶胀的结果。
②有限溶胀:对于交联聚合物以及在不良溶剂中的线性聚合物来讲,溶胀只能进行到一定程度为止,以后无论与溶剂接触多久,吸入溶剂的量不再增加,而达到平衡,体系始终保持两相状态。
用溶胀度Q(即溶胀的倍数)表征这种状态,用平衡溶胀法测定之
戊二醛改性壳聚糖缓释膜的研究
平衡溶胀度的测定
用干湿法测定: 取2cm×2cm 壳聚糖膜,将其烘干,称其重量,然后将膜浸入蒸馏水中,在室温下溶胀24h ,用滤纸吸干其表面水分后称重膜的溶胀性
计算公式为:式中: W1为溶胀前壳聚糖膜的重量; W2为溶胀后壳
聚糖膜的重量; Sw为平衡溶胀度
壳聚糖/碳酸钙杂化膜的研究
溶胀率: 称取一块5cm@5cm的干燥杂化膜,将其浸泡在蒸馏水中, 24h后用滤纸吸去膜表面水分后称量, 按下式计算杂化膜的溶胀率:
溶胀率(%) =(m4-m3) /m3 ×100%
式中: m4为杂化膜吸水后的质量( g), m3 为干燥杂化膜的质量( g)。
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辐照改性研究
壳聚糖/果胶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药物控制释放中的应用
尿素对壳聚糖溶液薪度及其膜溶胀率的影响
医用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Polyelectrolyte complexes of chitosan and phosphotungstic acid as proton-conducting membranes 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
2.7. Swelling behavior
The swelling of membranes was evaluated by water uptake and dimensional change. The water uptake of the membranes was determined in the following way: membrane samples were equilibrated in deionized water at ambient temperature for 24 h, and the swollen membranes ( Ww) were weighed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fter surface-attached water on the membranes was removed with filter paper. Weight of dry membrane ( Wd)was determined after being completely dried in 60◦C for 12 h. The water uptake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following equation:
The dimensional change of the PECs was also investigated in the procedure above. The changes of thickness and width were calculated by the following equations:
where L and T are the length and thickness of the membranes,respectively, and the subscript “d”denotes the dry membranes.
以上都是自己看文献后,粘贴部分文献中溶胀率的测试上去的,文献中也没具体将到底用什么方法去测溶胀率,根据个人理解,采用一下步骤去做:
2.将做好的膜用小刀裁成正方形,根据不同的膜的热稳定性,置于不同温度烘箱中烘不同的时间;
3.等膜烘好之后取出,用千分尺测出干膜的长、宽和厚度,记录数据;
4.然后将膜置于不同温度的去离子水中或蒸馏水中浸泡若干小时,完全溶胀后,取出,用滤纸擦干膜表面的水分,再用千分尺测膜的长、宽和厚度,记录,根据下式计算出膜的溶胀率:
4.根据上述机理不同温度下的溶胀率,做出温度-溶胀率曲线图,找出最适合需要的温度点,一边使膜的性能发挥最大功效。
1接触角测试原理
接触角又称润湿角, 是液体在固体表面形成热力学平衡时所保持的角度. 它是衡量界面张力的标志,也是判定物质疏水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固体表面涂覆可降低固体表面有机物(复合)薄膜, 就可以增大固体对液体(水)的接触角. 通常把Ɵ< 90o称为润湿, Ɵ> 90o的称为不润湿, 所以当H越接近180o, 固体的疏水性就越好. 杨氏公式是一种理论计算方法, 可以得到精确的和热力学稳定的理论接触角. 如图1所示,
在理想环境中, 固、液、气三相的表面张力数值是一种理论化统计性的参数, 杨氏方程体现
了固气表面张力ɓSG、固液表面张力ɓLS、液气表面张力ɓLG与固液界面接触角Ɵ的关系. 在表面张力确定时, 就可以计算接触角, 如式(1)所示. 因此杨氏方程主要应用于微观理论推导的计算和原理引用. 大多数实验测试方法也都是以杨氏方程为指导而产生的. 但是杨氏方程并未指出对实际实验环境和条件的参数修正. 在实际环境中, 表面张力的大小与固体微观相结构和表面化学能紧密联系[ 2, 3], 而固体(薄膜)的微观形貌和相结构又与热处理工艺密切相关; 同时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际自由能(线张力的变化)、固体对液体的吸收(反应)、固体的表面粗糙度以及具体的实验环境的温湿度等等因素都难以在杨氏方程中反映; 而且杨氏公式也认为微观接触角与液滴宏观大小和形状之间是没有联系的[ 3], 这就给实际操作提供了很多不确定条件. 因此,仅从理论表面张力参数得到的接触角不能完全反映出固体(薄膜)在不
同处理工艺下的实际疏水性.
式中: ɓ为表面张力.
从以上因素来看, 利用杨氏公式在一般实验条件下对于静态平衡系统测定液体的接触角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具体实验中以杨氏原理为指导产生了几种便于实际应用的接触角测试方法.
2测试方法
(1)液滴法其测量原理是对液滴的外形进行摄像, 在三相相交界处作切线, 再用
量角器直接测量接触角[ 4]
(2)半球法如图2所示, 用数码相机摄像, 测量液滴高度h和底面圆半径r, 根据
公式(2)计算接触角Ɵ
(3)连续注射法向玻璃片上注射液体, 当液滴高度增大到一定高度h m, 如果再注入液体时, 高度不再变化则停止注射, 进行摄像. 此时液滴呈轴对称形态, 液
滴最大高度与铺展系数有一定关系[ 5]. 设平衡时液滴底面圆半径为.r, 如果圆半径扩大⩟r, 则液滴高度下降⩟h. 如图3所示
由于固-液界面能增加了2πr⩟r, 故体系的表面吉布斯能增加了2πr X⩟r( ɓS- L+ ɓ
- ɓS- G), 而
L- G
液滴高度下降, 其位能就下降了1/2QgV⩟h, 此二能量变化应相等, 则有
假设液滴的形状是圆柱体, 从而忽略边界效应, 故有2πr⩟rh m=πr2⩟h, 代入(3)式
得
因为ɓS-G- ɓS- L -ɓL- G= ɓL- G(cosƟ2- 1) 得:
式中: ɓL 为液体表面张力; Q为液体密度; g为重力加速度.
所以只要测出h m就可以计算出Ɵ2(Ɵ2为接触角Ɵ的补角). 实验中取ɓL =7.3X10-2N/ cm, Q=1.0X103g/ L,g=9.8m/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