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E-R模型到关系数据模型

合集下载

数据库基础: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

数据库基础: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

数据库基础: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将ER模型转化成关系数据库
1. ⼀般规则:
(1) ⼀个实体类型对应⼀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为关系模式的属性
(2) 对于⼆元联系:规则如下图
2.举例
学⽣运动会模型:
(1)有若⼲班级,每个班级包括: 班级号,班级名,专业,⼈数
(2)每个班级有若⼲运动员,运动员只能属于⼀个班,包括:运动员号,姓名,性别,年龄
(3)有若⼲⽐赛项⽬,包括:项⽬号,名称,⽐赛地点
(4)每名运动员可参加多项⽐赛,每个项⽬可有多⼈参加
(5)要求能够公布每个⽐赛项⽬的运动员名次与成绩
(6)要求能够公布各个班级团体总分的名次和成绩
1.E-R图
2.数据库逻辑模型(包括各个表的名称和属性.并指出每个表的主键和外键)
班级(班级号,班级名,专业,⼈数)主键:班级号
运动员(运动员号,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号)主键:运动员号外键:班级号
项⽬(项⽬号,项⽬名,⽐赛地点)主键:项⽬号
⽐赛(运动员号,项⽬号,名次,成绩)主键:运动员号,项⽬号外键:运动员号,项⽬号。

数据库——数据库设计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数据库——数据库设计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数据库——数据库设计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1、将下列物资管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转换原则⒈ ⼀个实体型转换为⼀个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实体型的属性关系的码:实体型的码⒉ ⼀个m:n联系转换为⼀个关系模式(初步,以后可能调整)。

关系的属性: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的属性关系的码:各实体型码的组合⒊ 1:n联系---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在n端关系中加⼊1端关系的码和联系本⾝的属性⒋ ⼀个1:1联系,可以与任意⼀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⒌ 3个或3个以上实体间的⼀个多元联系转换为⼀个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与该多元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的属性关系的码:各实体码的组合供应(供应商号,项⽬号,零件号,供应量)⒍ 同⼀实体集的实体间的联系,即⾃联系,也可按上述1:1、1:n和m:n三种情况分别处理。

⒎ 具有相同码的关系模式可合并。

⽬的:减少系统中的关系个数1.⼀个实体型转换为⼀个关系模式:供应商(供应商号,姓名,地址,电话号,账号)2.⼀个实体型转换为⼀个关系模式:项⽬(项⽬号,预算,开⼯⽇期)3.⼀个实体型转换为⼀个关系模式:零件(零件号,名称,规格,单价,描述)4. 3个或3个以上实体间的⼀个多元联系转换为⼀个关系模式。

供应(供应商号,项⽬号,零件号,供应量)5.⼀个实体型转换为⼀个关系模式:仓库(仓库号,⾯积,电话号)6. ⼀个实体型转换为⼀个关系模式。

1:n联系---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1:n⼯作联系)同⼀实体集的实体间的联系,即⾃联系,也可按上述1:1、1:n和m:n三种情况分别处理。

(职⼯与领导职⼯的⾃联系)职⼯(职⼯号,姓名,年龄,职称,仓库号,领导职⼯号)7. ⼀个m:n联系转换为⼀个关系模式。

库存(仓库号,零件号,库存量)2019/6/19更新后天考试,这⾥再给出两道课本样题1.学校中有若⼲系,每个系有若⼲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教员,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每⼈各带若⼲研究⽣; 每个班有若⼲学⽣, 每个学⽣选修若⼲课程, 每门课可由若⼲学⽣选修。

E-R转换为关系模型ppt课件

E-R转换为关系模型ppt课件
例2:住院病人的病房号本来可以是病人的属性,但如 果病房与医生相联系,那就是实体了。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职工号
职工






职工
聘任
职称
职工号




职称代 码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班级号 班级名称 所属专业 组成时间 系别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成绩
班级 组成
课程
选修
学生
讲授 教师
职工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职称
职工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职称
实体联系方法是抽象和描述现实世界的有力工具,用 E- R图表示的概念 模型独立于具体的 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它是各种数据模型的共同基础, 因而比数据模型更一般、更抽象、更接近于现实世界。
学生对课程存在多对多的 “选修 ”联系;教师对课程也是多对多的 “ 讲授 ” 联系;班级对学生是一对多的 “组成 ”联系。
下图给出了教学情况实体联系模型图,即教学情况E-R图
上一页 本节首页本章首页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不与((属可22))性再什避(之分么2免)间解样、冗的的的提余关语联供,系义系的在只单;服一能位务个是;局1实部:N体的; 不直(2;((2结 种 (同接34、)3())1属构 抽)实关有联注)依范性中 象体联冗系意据围分,形类关余的因用的配对式型系联命素户划的一,的。系名的分原个不属吗信要则对要性?息自:象重之处然只复间理,取 ;应需易一无于管理

数据库ER图-数据关系转换-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

数据库ER图-数据关系转换-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
7
弱实体集转换举例
员工表 编号 姓名 性别 籍贯
编号
姓名 性别 员工
籍贯
员工编号 姓名 称谓 性别 生日 亲属表
具有 亲属
姓名
生日
称谓 性别
8
二元联系集的转换规则
一对一联系集的转换规则 一对多联系集的转换规则 多对多联系集的转换规则
9
一对一二元联系集的转换规则
将一个实体集对应表的标识符属性作为外 键放在另一个实体集所对应的表中。外键通常 是放在存取操作比较频繁的表中,或者根据问 题的语义决定放在哪一个表中。也可以将两个 实体集所对应的两个表合成一个表。
A∪B 或引入关联实体集,将多元联系集转化 成若干个二元联系集处理。
21
多元联系集转换举例
员工编号
其他属性
员工
销售日 期
销售
数量
货物
货物编号 其他属性
客户
其他属性 客户编号
பைடு நூலகம்22
多元联系集转换举例(续)
员工编号 货物编号 客户编号
其他属性 其他属性 其他属性
员工编号 货物编号 客户编号 销售日期 数量
5
派生属性的转换规则
派生属性原则上不存储,但当派生方法复杂 时或者该派生属性一般不在变化时可以存储。
6
弱实体集的转换规则
设A是具有属性a1,a2,…,an的弱实体集, B是A所依赖的实体集,B的标识符为Kb。则A 可转换成这样的表,此表的各列对应于下面 属性集合:
{a1,a2,…,an} ∪ Kb
10
一对一二元联系集的转换举例
ISBN 书名 作者
出版 社
定 价
图书
具 有
库存
库存量

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将ER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库ER模型转换关系数据库的一般规则:(1)将每一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为关系模式的属性。

(2)对于二元联系,按各种情况处理,如下面所示。

二元关系ER图转换成的关系联系的处理主键外键1:1(2个关系)模式A模式B(有两种)处理方式(1):(1)把模式B的主键,联系的属性加入模式A处理方式(2):(2)把模式A的主键,联系的属性加入模式B(略)(依据联系的处理方式)方式(1):模式B的主键为模式A外键方式(2):表A的主键为表B的外键1:M(2个关系)模式A 模式B 把模式A的主键,联系的属性加入模式B(略)模式A的主键为模式B的外键M:N (3个关系)模式A模式B模式A-B联系类型转换成关系模式A-B;模式A-B的属性:(a)联系的属性(b)两端实体类型的主键两端实体类型的主键一起构成模式A-B主键两端实体类型的主键分别为模式A-B的外键M:N联系的示例比如,ER图如下:可以转换成以下模式: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主键为学号课程(课程号,课程名,任课教师)主键为课程号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主键为课程号、学号,外键为课程号,学号;1:N联系的示例比如,ER图如下:可转换为如下关系模式:商店模式(商店编号,店名,店址,店经理)主键为商店编号商品模式(商品编号,商品名,单价,产地,商店编号,月销售量)主键为商品编号,外键为商店编号职工模式(职工编号,职工名,性别,工资,商店编号,开始时间)主键为职工编号,外键为商店编号真子集就是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全部是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但不存在相等;1、完全依赖与部分依赖:对于函数依赖W A,如果存在V是W的真子集而函数依赖V A成立,则称A部分依赖于W;否则,若不存在这种V,则称A完全依赖于W;2、传递依赖:对于函数依赖X Y,如果Y X(X不函数依赖于A)而函数依赖Y Z成立,则称Z 对X传递依赖;例:设有关系模式选课SC1(SNO,CNO,GRADE,CREDIT),其中,SNO 表示学号,CNO表示课程号,GRADE表示成绩,CREDIT表示学分。

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示例

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示例

---------------------------------------------------------------最新资料推荐------------------------------------------------------ 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示例0、试述采用 E-R 方法进行数据库概念设计的过程。

答:采用 E-R 方法进行数据库概念设计,可以分成 3 步进行:首先设计局部 E-R 模式,然后把各局部 E-R 模式综合成一个全局的 E-R 模式,最后对全局 E-R 模式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E-R模式,即概念模式。

1、某大学实现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课。

每名学生可同时选修多门课程,每门课程可由多位教师主讲;每位教师可讲授多门课程。

其不完整的 E-R 图如图 1 所示。

(1)指出学生与课程的联系类型。

(2)指出课程与教师的联系类型。

(3)若每名学生有一位教师指导,每个教师指导多名学生,则学生与教师是如何联系?(4)在原 E-R 图上补画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并完善 E-R 图。

答:(1)(2)(3)(4)学生与课程联系类型是多对多联系。

课程与教师的联系类型是多对多联系。

学生与教师的联系类型是一对多联系。

完善本题 E-R 图的结果如图 2 所示。

1 / 16学生课程教师图 6.11 图 1 一个 E-R图图 6.12 完善后的 E-R图图 2 学生课程教师指导讲授选修mnmmn1 2、将如图 3 所示的 E-R 图转换为关系模式,菱形框中的属性自己确定。

答:本题的 E-R 图转换为如下的关系模式:单位(单位号,地址,电话)职工(职工号,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号)单位号职工号单位号地址年龄姓名电话性别单位职工D-E1m图 6.13 图 3 一个 E-R图 3、假定一个部门的数据库包括以下信息:(1)职工的信息:职工号、姓名、地址和所在部门。

(2)部门的信息:部门所有职工、部门名、经理和销售的产品。

数据库原理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原则

数据库原理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原则
主键和外键用于建立关系之间的联系,确保数据 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04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原则
将实体集转换为关系
实体集
01
在E-R图中,实体集表示为封闭的边界线框,可以包含属性。
关系
02
在关系模型中,每个实体集对应一个关系,关系的名称通常与
实体集的名称相同。
转换
03
将实体集转换为关系时,需要将实体集的属性转换为关系的属
将实体关系转换为关系
实体关系
在E-R图中,实体关系表示为实体集之间的连线,表示实体集之间 的关联或依赖关系。
关系
在关系模型中,实体关系通过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来体现,包括主键、 外键、参照完整性等。
转换
将实体关系转换为关系时,需要将实体关系的类型和关联的属性转换 为关系的完整性约束,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转换过程演示
总结词
详细演示如何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详细描述
首先,将实体转换为关系表,并为每个实体分配一个 主键。然后,将属性转换为表的字段,并确定每个字 段的数据类型和长度。接下来,根据E-R图中的关系 ,建立相应的关联表,并定义外键约束。最后,根据 业务需求,可能还需要添加其他约束条件,如唯一性 约束、非空约束等。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将E-R图 转换为关系模型。
性,并保留实体集的名称作为关系的名称。
将属性转换为关系属性
属性
在E-R图中,属性表示为实体的内部特征,可以出现在实体集的内 部或外部。
关系属性
在关系模型中,每个属性对应一个关系属性,关系的属性包括在关 系的列中。
转换
将属性转换为关系属性时,需要将属性的名称和数据类型转换为关 系属性的名称和数据类型,并将其添加到对应的关系中。

e-r模型和关系模型的转化过程

e-r模型和关系模型的转化过程

e-r模型和关系模型的转化过程
ER模型和关系模型的转化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实体转化为关系表:根据ER模型中的实体,将每个实体转化为一个关系表。

实体的属性将成为关系表的字段,实体的键(或者选择性标识符)将成为关系表的主键。

2. 关系转化为关系表:根据ER模型中的关系,将每个关系转化为一个关系表。

关系的属性将成为关系表的字段,关系的键将成为关系表的外键。

3. 引入关系表之间的引用关系:根据ER模型中的联系,将关系表之间的引用关系进行转化。

这可以通过将一个关系表的外键引用另一个关系表的主键来实现。

4. 引入主键和外键约束:根据ER模型中的主键和外键约束,将这些约束加入到关系模型中,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5. 校验模型的完整性:在转化过程中,需要确保模型的完整性,即关系模型中的所有实体、属性、关系和约束都得到了正确的转化和校验。

6. 优化模型的性能: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性能要求,可以对关系模型进行优化,包括设定索引、拆分关系表、优化查询等等。

简述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

简述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

简述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E-R模型(实体-关系模型)和关系模型是数据库设计中两种不同的建模方法。

E-R模型的重点是实体、关系和属性,而关系模型的重点是表、字段和主键等。

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需要把ER 图中的实体、关系和属性转换为关系模型中的表、字段和主键。

下面介绍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

1.实体转换为表E-R模型中的实体转换为关系模型中的表,实体的名称对应表的名称,属性对应表中的字段。

每个实体会对应一个表,并且表的主键将会对应实体的标识符。

2.属性转换为表的字段实体中属性的名称和类型都可以转换为表的字段名称和类型,并且属性所在的实体的标识符将成为表的主键。

比如,Person 实体有两个属性 name 和 age,那么就可以映射为 Person 表,其中 name 和 age 两个属性分别对应表中的 name 和 age 字段,Person 实体的标识符将映射为表的主键。

3.关系转换为表如果有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那么就需要将关系转换为表,其中关系表的表名可以采用关联的两个实体的名称拼接而成,关系表的每一行对应一个实体之间的关系。

4.关系属性转换为字段如果关系具有属性,则需要将关系属性映射为关系表的字段。

比如,如果实体 A 和实体 B 之间有关系 R, R 具有属性 C,那么关系表 R 将有一个名为 C 的字段。

5.主键的确定在关系模型中,每个表都需要有一个主键,而在E-R模型中实体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有主键。

主键的确定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关系表中只有两个实体关联,那么可以将两个实体的主键作为关系表的复合主键,如果关系表有额外属性,则需要使用一个独立的主键,该主键同时也可以使用两个实体的标识符的组合方式。

6.外键的确定如果在E-R图中,两个实体 A 和 B 之间有一个一对多的关系,那么在关系模型中表A 将拥有对表 B 的外键。

表 A 中包含了 B 表主键的引用,这样在A表中就可以引用B表中的数据。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学习目标:概念模型E-R图是各种数据模型的共同基础。

为了能够用某一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用户需求,还必须将概念模型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数据模型,这正是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所要完成的任务。

逻辑结构设计的步骤如下。

(1)将概念模型转化为一般的关系、网状、层次模型。

(2)将转化来的关系、网状、层次模型向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下的数据模型转换。

(3)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

下面讲述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一、转换内容E-R图由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三个要素组成,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是一组关系模式的集合。

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就是将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式。

二、转换原则(1)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实体型的属性。

关系的码:实体型的码。

例如,学生实体可以转换为如下关系模式:学生(学号,姓名,出生日期,所在系,年级,平均成绩)同样,如下图所示。

性别、宿舍、班级、档案材料、教师、课程、教室、教科书都分别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2)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

关系的码:各实体码的组合。

例如,“选修”联系是一个m:n联系,如下图所示,可以将它转换为: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其中学号与课程号为关系的组合码。

(3)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①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

关系的码:n端实体的码。

②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合并后关系的属性:在n端关系中加入1端关系的码和联系本身的属性。

合并后关系的码:不变,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

可以减少系统中的关系个数,一般情况下更倾向于采用这种方法。

(4) 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简述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规则

简述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规则

简述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规则e—r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现实世界中信息系统所涉及的实体、属性及实体间关系的图形化模型。

而关系模型则是通过关系代数和规范化理论构建的基于表的数据库模型。

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1.实体转换为关系表
e—r模型中的实体可以被转换为关系模型中的表。

每个表对应一个实体,表的属性对应实体的属性。

实体的唯一标识属性可以作为关系表的主键。

若实体的属性是多值属性,可以拆分为独立的属性,并生成一个新的关系表。

3.实体的属性转换为关系表的属性
e—r模型中的实体的属性可以直接转换为关系模型中的表的属性。

属性的数据类型保持不变,可以作为关系表的属性。

4.考虑关系的范围和参与度
在转换过程中,需要考虑实体之间的关系范围和参与度。

一对一的关系可以在任意一边的关系表中加入外键,多对一的关系外键应该在多的一边的关系表中,多对多的关系需要生成新的关系表,同时在两个关系表中分别加入外键。

5.解决冗余数据的问题
在转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冗余的问题。

通过规范化理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将重复的数据拆分为独立的关系表,并通过外键进行关联。

6.考虑实体的特殊属性
实体的特殊属性,如多值属性、组合属性等,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多值属性可以拆分为独立的属性,并生成新的关系表。

组合属性可以只保留组成该属性的基本属性。

7.确定关系表的主键和外键。

简述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规则。

简述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规则。

简述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规则。

ER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可以对数据实体之间的联系进行建模,被用
于构建关系数据库。

而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可以充分利用关系数据库的优势,建立更加贴近实际的数据库结构,以便管理和操作数据。

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实体类与实体
关系,依据ER模型中定义的实体集合和关系,并按照关系的性质分类实体,并设计一个独立的实体类别,每个实体类必须有一组实体属性即实体的标识属性或主关键字;第二步,确定关系类。

实体类之间存在双向关系,从而形成独立定义的关系类;第三步,将实体及之间的关系转换为关系模式,形成蓝图。

这需要将ER模型的实体及关系转换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概念,即实体与关系都可以用表表示,也可以用实体表描述属性,用关系表描述实体之间的联系;第四步,根据关系模式设计概念模式,对关系模式里的各属性及关系进行正确连接,实现关系结构更加紧凑,结构更加清晰;最后,根据概念模式生成关系数据模型,这个数据模型就是最终利用关系数据库存储信息的模型。

总之,使用ER模型将数据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需要按照以上规则通过一系
列步骤,从实体类和实体间关系确定,到准备关系模式,最终形成关系数据模型。

这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查询需求,并可以有效提高存储和检索的效率。

简述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规则

简述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规则

简述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规则把实体关系(Entity-Relationship,简称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数据模型的产生给现代的数据库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转换规则,以使系统进行关系数据模型的设计。

具体而言,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主要依据一下几种规则:一、ER模型中的实体类型对应关系模型中的关系类型由于ER模型中的实体类型是用来描述实体的,因此在转换到关系模型中的时候,这些实体类型就会对应于关系模型中的关系类型,关系类型包括:一一对应关系、部分对应关系、归属关系、联合关系和特殊关系。

二、ER模型中的实体属性对应关系模型中的属性ER模型中的实体属性可以理解为实体之间的连接点,在将ER模型转换到关系模型之后,实体属性就会对应关系模型中的属性。

三、ER模型中的实体间关系对应关系模型中的外键ER模型中的实体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之后,这种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会对应关系模型中的外键。

四、ER模型中的实体之间的联系对应关系模型中的外部实体ER模型中的实体之间的联系可以理解为实体之间的建构关系,在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之后,这种实体之间的建构关系就会对应关系模型中的外部实体。

五、ER模型中的实体组对应关系模型中的视图ER模型中的实体组是用来描述实体的集合,通常包括了几个相关的实体,在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之后,这些实体组就会对应关系模型中的视图。

六、ER模型中的实体关系模式对应关系模型中的关系模式ER模型中的实体关系模式是实体之间的关系模式,在将ER模型转换到关系模型之后,这种实体之间的关系模式就会对应关系模型中的关系模式。

总之,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所依据的规则有以上六点。

首先,ER模型中的实体类型对应关系模型中的关系类型;其次,ER 模型中的实体属性对应关系模型中的属性;第三,ER模型中的实体间关系对应关系模型中的外键;第四,ER模型中的实体之间的联系对应关系模型中的外部实体;第五,ER模型中的实体组对应关系模型中的视图;最后,ER模型中的实体关系模式对应关系模型中的关系模式。

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如下:1)实体集转换为关系-实体集对应于一个关系-关系名:与实体集同名。

-属性:实体集的所有属性。

-主码:实体集的主码。

2)联系转换为关系联系转换成为关系模式。

联系转换成为关系模式时,要根据联系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转换方式①1:1联系的转换方法a)将1:1联系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且每个实体的码均是该关系的候选码。

b)将1:1联系与某一端实体集所对应的关系合并,则需要在被合并关系中增加属性,其新增的属性为联系本身的属性和与联系相关的另一个实体集的码。

②1:n联系的转换方法a)一种方法是将联系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其关系的属性由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集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组成,而该关系的码为n端实体集的码;b)另一种方法是在端实体集中增加新属性,新属性由联系对应的1端实体集的码和联系自身的属性构成,新增属性后原关系的码不变。

③m:n联系的转换方法在向关系模型转换时,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

转换方法为: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集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新关系的码为两个相连实体码的组合(该码为多属性构成的组合码)。

举个例子:设有一超市供货数据库,拥有如下实体与联系:(实体)供应商:供应商编号,供应商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实体)商品:商品编号,商品名称,商品分类,价格,库存数量(实体)超市:超市编号,超市名,地址,电话(联系)供应:供应商编号,商品编号,超市编号,数量其中,一个超市可以售卖多个供应商供应的多种商品;一种商品可以由多个供应商供应给多个超市,一个供应商可以给多个超市供应多种商品。

(1)试画出反应上述实体联系的E-R图(注意在图中注明联系的类型,属性不可以省略)。

(2)转换成关系模式,并指出每个关系模式的主码和外码。

如何绘制E-R图并将其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

如何绘制E-R图并将其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

如何绘制E-R图并将其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E-R图是描述概念数据模型的主要工具,利用E-R图实现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叫做E-R方法;而概念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个阶段,所以E-R图是个极其重要的考点。

E-R图也称为实体-联系模型(E-----entity, R-----relation),由实体,属性,联系三个要素构成。

图形符号为:实体(长方形),属性(椭圆),联系(菱形)绘制E-R图的方法:1,绘制数据流程图2,数据字典分析3,确定局部E-R图:A,画出部分实体E-R图B,画出分E-R图,即实体之间的联系图:4,集成完整的E-R图,即全部实体之间的联系图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的方法:只要记住以下转换原则,即可:(1)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2)一个联系也转换为一个关系,联系的属性即联系所连接的实体的码都转换为关系的属性,但是关系的码会根据联系的类型变化,如果是:1:1联系,两端实体的码都成为关系的候选码1:多联系,端实体的码成为关系的码多:多联系,两端实体码的组合成为关系的码(3)具有相同码的关系可以合并以自底向上设计概念结构的方法为例,它通常分为两步:第一步:首先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对现实世界的数据进行抽象,设计各个局部视图即分E-R图。

第二步:集成局部视图。

概念结构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一般有三种抽象:⑴分类( is member of )⑵聚集 ( is part of)⑶概括 (is subset of ) 设计分E-R图的步骤是:⑴选择局部应用在需求分析阶段,通过对应用环境和要求进行详尽的调查分析,用多层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描述了整个系统。

设计分E-R图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在多层的数据流图中选择一个适当层次的(经验很重要)数据流图,让这组图中每一部分对应一个局部应用,我们即可以以这一层次的数据流图为出发点,设计分E-R图。

E-R图向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考)

E-R图向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考)

E-R 图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资料6.4 E-R 图向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教材6.4.1给出的E-R 图向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的规则是基于分析和观察进行的,设计结果受到设计者的主观影响是必然的。

另外,对于初学者来做起来确有一定的困难。

本段资料我们将给出另一种设计关系模式的方法---按函数依赖左部相同原则分组形成关系模式的方法,你会看到,这种方法更多地侧重于演算,因而可能对初学者会有帮助。

还记得我们在6.3节给出的“使用规范化理论设计基本E-R 图” 的方法码?当时我们得到了一组经过极小化处理的函数依赖表达式:EMP → DEPTEMP . MANERGER → DEPTDEPT → EMP . MANERGER并且根据它对E-R 图作了相应的精简和调整。

喔,对了,我还要提醒一下,当时所得到结果是信息模型;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将它转换为数据模型。

OK ,让我们接着往下做。

(1) 写出各个实体内部属性之间的函数依赖,例如:函数依赖: → (ENAME,SALARY): ENO职工号 职工名 工资函数依赖: DNO → (DNAME,DMN)KEY : DNO这两个实体中有下划线的属性为实体的主码。

(2) 写出不同实体型的属性之间的函数依赖,本例无。

(3) 把求得的概念结构中的极小化处理后的函数依赖表达式中的实体名换成对应的主码,凡是遇到子类,则将子类写在前面,实体主码写在后面。

例如,从上次的一组经过极小化处理的函数依赖表达式可以得到:ENO → DNOMANAGER.ENO → DNODNO → MANAGER.ENO请注意,这里“→”两端已经都是属性,这里已经都是函数依赖。

再加上实体属性之间的函数依赖:ENO → (ENAME,SALARY)DNO → (DNAME,DMN)(4) 将以上得到的所有函数依赖按照相同左部原则分组,共得到三组函数依赖。

第一组:ENO → DNOENO → (ENAME,SALARY)第二组:DNO → MANAGER.ENODNO → (DNAME,DMN)第三组:MANAGER.ENO → DNO用每组函数依赖包含的全部属性构成各个关系模式,于是得到:EMP(ENO, ENAME,SALARY,DNO); KEY: ENODEPT(DNO, DNAME,DMN, MANAGER.ENO);KEY: DNOM(DNO, MANAGER.ENO); KEY: DNO其中,关系模式DEPT和关系模式M的主码相同,可以合并。

简述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规则

简述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规则

简述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规则E-R模型和关系数据模型是用于描述关系数据库结构的两种模式,它们都可以用来创建数据库和应用程序。

E-R模型是一种图形数据库建模方法,它描述了实体之间的关系。

它以实体和联系来描述数据库,从而建立更加谨慎的数据组织和更高效的数据库设计。

实体是指被建模的的对象,它们可以是人,事件或其他东西,它们由表和属性表示,而实体之间的联系则可以由联系表示,形成实体关系模型(ERM)。

E-R模型的优点是它十分容易理解,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清楚地表示数据库模型的逻辑性。

而关系数据模型则是一种常见的基本数据库模型,它在e-r 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2NF约束(数据库表中每一列数据必须和主键有关联,不能有无用的列),可以清晰有效的描述数据库结构。

它由表,主属性,外码和派生属性等构成,能够清楚上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间的关系。

它支持数据库并行读取和写入,并允许数据管理员自由定义主键访问路径。

1、将实体转化为表:在E-R模型中,实体是一条条记录的集合,以表的形式存储数据,同一类实体即可转变为一张表,并由实体的属性来确定表的字段;2、将关系定义转化为外码:在E-R模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实体之间的联系,它们可以用外码来表示,以构建表之间的关系;3、约束转化:E-R模型中的属性也有可能有约束,我们需要在将它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时考虑添加约束条件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4、过渡实体转化:当用E-R模型描述关系时,存在三元关系,此时需要将三元关系转化为两个多元关系,其中一个过渡实体可以由任何一字段和一个唯一标识符组合而成,我们就可以把它转为一张表并用外码将其和其它表建立联系。

因此,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关键在于清晰的理解实体和联系,以及外码的使用和约束的确定,以保证数据库模型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E-R模型到关系数据模型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第二章2.2“建立关系数据模型”的内容。

具体内容是介绍了从E-R模型到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即建立数据模型。

在数据库技术中有多种数据模型,本节重点学习关系数据模型,并初步介绍了层次和网状模型。

教学对象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研究过在实行数据管理的时候需要管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在用户活动中或数据管理过程存在哪些联系,学习了如何把信息世界的数据通过概念建模常用方式E-R实体联系图进行抽象。

学生应该非常迫切想知道怎样把信息世界的东西转化为机器世界的东西,这其中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怎样的。

教学模式
本节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的具体实例,详细讲述了把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方法。

接着再通过一个练习例子作为从E-R模型到关系数据模型转换的任务,加深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把握。

最后还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初步介绍了数据库技术发展过程中经常提到的其他两种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讲实体—联系图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方法。

理解层次和网状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实现一个E-R图转化为关系数据模型的小组活动,让学生感悟有关的思想与方法,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规则总结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习信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性,以及互相协助、交流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教学重点:掌握从E-R实体联系模型到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方法。

其中,在学习将实体集之间的联系转换为一个二维表时需要强调经过转换后实体间的联系在二维表中如何体现出来,是否能满足进行数据管理(如数据查询)的需要。

理解层次和网状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恰当地将一个E-R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

理解层次和网状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

让学生明白这些数据模型的建立思想主要是考虑如何把信息世界的概念模型存储在计算机中,模型的表示方式实际上是机器实现方式的一种逻辑结构的体现。

(3)教学疑点:对于教材里的关于层次模型的联系只能是“一对多”的说法是否要补充完整(例如要说明层次模型的节点联系的表示方式、层次模型怎样将多对多联系分解成一对多联系来表示等等相关内容)。

附件
“历史知识”数据库的E-R图
“历史知识”数据库的关系数据模型
历史人物表(人物编号,姓名,性别,所在年代)历史事件(事件名称,发生时间,事件简介)
人物参与事件表(人物编号,事件名称)
教学反思
在学习从E-R模型到关系数据模型转换的过程中,我们强化了在机器世界里关系数据库是用二维表表式和存储关系的概念,这一方面是对第一章第三节的一个衔接和加深,另一方面是维后续学习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创建数据库时看到的二维表做铺垫。

在学习如何恰当地将一个E-R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时,其中比较难的是将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二维表。

为了避免给学生实施规则性知识的直接灌输,避免学生因害怕死记硬背或感到过于抽象而产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忧虑,没有把它直接列出来。

目的是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让学生更关心其基本的思想方法是如何通过二维表体现实体集间的联系,然后在此过程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规则总结出来。

最后,我们还希望让学生明白数据模型的建立思想,这里利用类比的方法讲述,效果比较好。

但一定要注意类比例子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要把握好各方面的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