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E-R模型到关系数据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E-R模型到关系数据模型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第二章2.2“建立关系数据模型”的内容。具体内容是介绍了从E-R模型到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即建立数据模型。在数据库技术中有多种数据模型,本节重点学习关系数据模型,并初步介绍了层次和网状模型。

教学对象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研究过在实行数据管理的时候需要管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在用户活动中或数据管理过程存在哪些联系,学习了如何把信息世界的数据通过概念建模常用方式E-R实体联系图进行抽象。学生应该非常迫切想知道怎样把信息世界的东西转化为机器世界的东西,这其中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怎样的。

教学模式

本节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的具体实例,详细讲述了把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方法。接着再通过一个练习例子作为从E-R模型到关系数据模型转换的任务,加深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最后还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初步介绍了数据库技术发展过程中经常提到的其他两种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讲实体—联系图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方法。

理解层次和网状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实现一个E-R图转化为关系数据模型的小组活动,让学生感悟有关的思想与方法,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规则总结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习信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性,以及互相协助、交流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教学重点:掌握从E-R实体联系模型到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方法。其中,在学习将实体集之间的联系转换为一个二维表时需要强调经过转换后实体间的联系在二维表中如何体现出来,是否能满足进行数据管理(如数据查询)的需要。理解层次和网状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恰当地将一个E-R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理解层次和网状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让学生明白这些数据模型的建立思想主要是考虑如何把信息世界的概念模型存储在计算机中,模型的表示方式实际上是机器实现方式的一种逻辑结构的体现。

(3)教学疑点:对于教材里的关于层次模型的联系只能是“一对多”的说法是否要补充完整(例如要说明层次模型的节点联系的表示方式、层次模型怎样将多对多联系分解成一对多联系来表示等等相关内容)。

附件

“历史知识”数据库的E-R图

“历史知识”数据库的关系数据模型

历史人物表(人物编号,姓名,性别,所在年代)历史事件(事件名称,发生时间,事件简介)

人物参与事件表(人物编号,事件名称)

教学反思

在学习从E-R模型到关系数据模型转换的过程中,我们强化了在机器世界里关系数据库是用二维表表式和存储关系的概念,这一方面是对第一章第三节的一个衔接和加深,另一方面是维后续学习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创建数据库时看到的二维表做铺垫。在学习如何恰当地将一个E-R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时,其中比较难的是将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二维表。为了避免给学生实施规则性知识的直接灌输,避免学生因害怕死记硬背或感到过于抽象而产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忧虑,没有把它直接列出来。目的是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让学生更关心其基本的思想方法是如何通过二维表体现实体集间的联系,然后在此过程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规则总结出来。最后,我们还希望让学生明白数据模型的建立思想,这里利用类比的方法讲述,效果比较好。但一定要注意类比例子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要把握好各方面的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