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传染效应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传染效应研究综述
摘要:金融传染效应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大方面,从金融传染研究综述来看,金融传染研究理论分析的出发点越来越广,实证研究的模型越来越复杂,有效性也得到了更好的证明。
关键词:金融传染;传染效应;相关性检验
2007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全球证明了金融危机的复杂性及传染性。金融传染是国内外学术界对金融危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金融传染机制以及对金融传染实证分析,对于已过在金融开放中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并保持金融稳定有重要意义。
1.金融传染理论及机制研究概述
最早进行系统研究金融危机及其风险传染特征的是美国著名经
济学家charleskindleberger,他所著的《狂热、恐慌、崩溃——金融危机的历史回顾》一书是西方国家第一部系统研究金融危机的学术专著[1],在这本著作中首次提出了金融危机风险传染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已形成了三代完整的金融危机模型。总体来看,三代金融危机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的形成及其发生风险传染的原因,即: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协调,投资者的预期以及金融市场上道德风险的存在。
现有文献在对金融危机的风险传染进行研究时都特别强调定义
风险传染的重要性。
世界银行将传染的定义分为三个层级,分别为:广义的传染,严格的传染和十分严格的传染;
king和wadhwain(1999)将传染定义为在金融危机期间有关市场资产价格的相关性的上升;
dornbuschetal.(2000)将传染划分为两个大类,第一类是指由于国家之间正常的相互依赖而导致基本面溢出,第二类传染被解释为是由投资者行为造成的,而不能归结于基本面的传染。
kodres和pritsker(2001)采用多种资产之间传统的资产价格预期模型来解释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指出金融危机风险传染的模式和严重性是受到市场对于共享宏观经济风险因素的敏感度和每个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量而控制的;
mattpritsker(1999,2000)研究了风险传染可能借助传递的理性渠道,并分析了可能使一国受到传染的一些因素;
pericoli和sbracia(2001)运用简单的多国资产定价模型分析了影响传染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解释了不假定市场不完全或特别是投资组合管理规则的情况下,金融危机是如何在不同国家之间产生风险传染的;
goldstein和pauzner(2001)在一个两国模型中论述了金融危机风险传染是由于投资组合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被分散化而引起的。国内在金融危机风险传染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石俊志(2001)分析了推动金融危机风险传染的主要因素:
第一,恐慌心理的传播是金融危机风险传染的重要动力;
第二,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关联性、互动性是金融危机风险传染的重要机理;
第三,某些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结构的现实性是金融危机在不同地域之间传染的重要媒介;
第四,某些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过于密切是形成金融危机在不同国家之间传染的重要纽带;
第五,国际间金融协调与干预机制不能与国际金融业发展的步伐一致,为金融危机的风险传染提供了有利条件[2]。
此外,朱波、范方志(2005)[3],张志波、齐中英(2005)[4],张志英(2008)[5]等也对金融危机风险传染的相关理论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2.金融传染实证研究综述
目前关于金融危机风险传染的研究大多是关于风险传染如何检验,最早也是运用最多的检验金融危机是否存在风险传染的方法是简单的相关系数方法。
king和wadhwain(1990)运用这个方法检验了美国、英国和日本股票市场相关性的上升,并发现在美国股票市场暴跌之后这一相关性的上升情况。
有鉴于此,更多的统计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被应用于风险传染的检验中,如longin和solnik(2001)应用多元极值理论的方法对金融危机风险传染进行了分析;
dobromiserwa和martinbohl(2005)采用用异方差调整的相关系数来区分传染、相依关系以及金融市场的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对1997~2002年间欧洲股票市场受到的7次大的金融冲击进行了风险
传染的研究。
国内在实证研究方面,张志波、齐中英(2005)运用var系统的方法,提出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前后各国市场波动性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变化,以及被传染国家对危机发源国的冲击响应的变化来对金融危机风险传染进行检验的方法,并通过亚洲金融危机进行了实证研究[4];
孙晶晶(2007)运用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传染性进行了检验[6];陈弈播(2009)运用非线性copula方法检验了次贷危机对中国股票市场风险传染影响,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便捷性[7]。
3.结束语
研究金融传染对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有不可忽视的
作用,目前通过理论分析来预测金融危机成为研究发展的一个趋势,另外在实证方面,各国学者仍在探寻更加合理的检验方法来对金融传染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1]r.dornbusch,y.c.park,s.claessenscontagion:understand inghowitspreads[j]theworldbankresearch.2000.15
[2]石俊志.金融危机生成机理与防范.北京:中国金融出版
社.2001
[3]朱波,范方志.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综述.世界经济研
究.2005.06
[4]张志波,齐中英.基于var模型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检验方法与实证分析.管理工程学报.2005.19
[5]张志英.金融风险传导的路径研究.企业经济.2008.03
[6]孙晶晶.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青岛大学.2007
[7]陈弈播.基于copula方法的金融危机风险传染模型与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成都: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