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社会学概论

合集下载

【2024版】社会学概论

【2024版】社会学概论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社会学的创立是社会变革、自然科学发展、社会思想和社会经验研究的产物。

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孔德、斯宾塞等,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和韦伯等。

3、创立时期代表人物:奥古斯特.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孔德的学说:①科学的分类。

孔德认为,科学知识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对于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的实证研究。

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核心概念③研究方法。

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观察法、实验法和比较法、历史法。

3、赫伯特·斯宾塞代表作:《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其中《社会学研究》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

4、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涂尔干社会学代表作是他的三论:《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创立的社会学。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韦伯: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5、社会学中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欧洲转移的美国,首先在美国发展为制度化学科。

时至今日,美国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仍然在世界社会学发展中产生巨大影响。

斯莫尔、托马斯、帕克、伯吉斯创立了芝加哥学派,其主要学术成就是:第一,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二,开创了人文区位学研究的先河。

第三创建符号互动论。

后期的主帅布鲁斯。

6、欧洲在二战后的发展特点: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已趋向多元化/欧洲社会学的制度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7、苏俄社会学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在20世纪50年代恢复以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第八章 社会群体 《社会学概论》 PPT课件

第八章 社会群体 《社会学概论》 PPT课件

四、群体领导与决策
(一)群体领导 1.含义:在群体内部关系中处于中心位置,并能对群体其他
成员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角色。 2.群体中的两种主要领导形式: (1)工具性领导,指引该群体为达到最终目标而奋斗。 (2)表意性领导,力求造成群体的团结与和谐。 3.群体领导作风。
群体领导作风
权威型(独裁型):领导人独自决定群体政策和分配任务,几乎 是单纯发号施令。 民主型:倾向于与群体成员讨论、交流确定政策和任务。 放任型:领导人散漫怠惰,对群体成员不指导或组织,任其自由 行动。
于其他群体竞争时抑或群体工作的感染力大时,偷懒状况有所 好转。
2.准群体研究
准群体不是一种组织结构,其成员只具有某种松散联系。
群众:即面对面相互接触,以共同的情绪意见反应为纽带的临
时聚集的人们。偶集人群 /常规人群/表现人群/行动人群
大众: 即基于间接的相互接触,以共同的情绪意见反应为纽带
的人们。----没有直接互动的人群
猪湾事件
南丹7.17透水事故
第三节 初级群体
一、初级群体的特征 二、初级群体的功能 三、几种典型的初级群体类型 四、初级群体的衰落及影响
一、初级群体的特征
与次级群体相比,初级群体最主要的特征是指群体成员之间面对 面的、亲密的交往与合作特征。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 2.一定的群体规模,直接的交流与合作 3.人与人之间不可替代的特殊关系 4.群体成员之间的感情依赖,“人情味” 5.非正式的群体规范 6.群体意识强,整合程度高
具体情境实施采取不同的方式
(二)群体决策
1.含义:指在群体活动中,群体针对遇到的问题而做出判断和决定 的过程,是群体发挥作用的重要步骤。

社会学概论说课讲解

社会学概论说课讲解

《社会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主文化是在这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

2亚文化只因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3民族亚文化为社会中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文化。

4职业亚文化为各种职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5越轨亚文化一些反社会集团所特有的文化6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7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

8文化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9文化模式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10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至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优于他人的。

11文化相对主义它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

12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

13边际文化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14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2一整套权利义务的3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46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15角色集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

16角色距离就是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

17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18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19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结构要素之一,它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狭义上的社会群体,只有持续的直接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20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各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社会学概论课件1

社会学概论课件1
兴趣 • 第三,学生具有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现实社会
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主要内容
• 第一章 社会学课程简介 • 第二章 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 第三章 社会与社会结构 • 第四章 文化 • 第五章 社会化 • 第六章 群体 • 第七章 组织 • 第八章 家庭 •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 第十章 社会控制与偏差行为 • 第十一章 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 第十二章 社会变迁
• 社会学与常识 • 社会学并不是要把普遍发现的明显事实重新讲
述,而是希望发现常识背后的真相。
(三)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三类观点
(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孔德、涂尔干等) (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韦伯等) (3)其余可归入第三类。
二、社会学两个研究路径:
三种不同的观点——功能主义、冲突主义与符号互动理论。 2、功能主义 其核心思想是:社会是由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各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从总体上看,
社会是协调和平衡的。 3、冲突主义 其核心思想是:与功能主义尖锐对立,冲突主义认为社会资源(财富、权力和声望)是稀
缺的,为此发生的冲突是永恒的,也是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 4、符号互动论 其核心思想是:社会是人们运用符号互动的结果。在互动的过程中,人们的行动取决于他
们对客体(既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思想和价值
1、自然灾害发生后,人们往往会齐心协力形成社会组织以应付自然灾害。() 2、一个学校的设备条件对学生课业成绩的影响很大。() 3、与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多的眼神交流。() 4、由于课业压力大,日本学生的自杀率是美国学生的两倍。 5、欧美国家的平等观念源于其文化传统,美国社会一直是非常平等的。() 6、人类的性行为主要是出自本能。() 7、两种情况:前者社会环境一直恶劣,后者原来很恶劣但是得到很快改善;两者 相比,前者更容易发生革命 8、发生家庭暴力时,丈夫杀妻子比妻子杀丈夫的情况多。() 9、处于社会底层的年轻人比中上层的年轻人更容易犯罪。() 10、在每一个社会里都能发现浪漫的爱情。()

社会学概论_ppt课件

社会学概论_ppt课件
三、冲突模型
科瑟尔在《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中最早使用了“冲突理论”这一术语。他反对帕森斯认为冲突只具有破坏作用的片面观点,力图把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和社会冲突分析模式结合起来,修正和补充帕森斯理论。 达伦多夫则认为,社会现实有两张面孔,一张是稳定、和谐与共识,另一张是变迁、冲突和强制。为此,社会学必须走出帕森斯所建构的均衡与和谐的“乌托邦”,建立起一般性冲突理论。 赖克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反对帕森斯以价值规范为重心的秩序理论,强调物质生活手段的分配应该在建构社会模型时占据优先地位。 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迈向一门说明性科学》一书出版,标志着冲突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书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韩明谟主编:《社会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复习参考题
什么是社会? 社会的构成要素? 试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社会有哪些功能?
第一章 社会学意义与范畴 第一节 社会学性质
二、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经济学:后者研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前者研究经济行为的社会基础。 社会学与政治学:社会学偏重于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学研究整治过程如何运转 社会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着重研究人群共同体中的社会;心理学偏重于个人。
三、如何学习社会学 掌握社会学观点,运用社会学理论框架,进行客观分析 熟悉社会学术语 培养综合考虑社会现象的能力 根据社会现象变化趋势来思考问题 要有避免陷入错误的能力 超越个人 通过社会中社会作用观察个人行为
第二节 社会学的应用
一、社会目标: 解释、预测、控制 二、社会学的功能 1、 认识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 2、 实践功能:教育、管理、咨询、监督

讲义:社会学概论

讲义: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讲义主讲教师:郭玉锦授课对象:社会学专业本科生授课目的:清楚社会学研究什么,使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掌握重要的基本社会学概念、熟知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形成社会学思维,并能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说明和解释人类社会的一般现象和周围的社会现象。

授课方式:教师主讲和学生参与讨论相结合;每次授课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由提有关授课内容的问题。

每次课程中均推荐参考书目。

教学效果检查:按课程内在逻辑单元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整个课程可安排4—5次。

课外作业是每个学生写2篇社会学学术短文(约1000字)。

最后考试形式:闭卷第一章社会学研究什么本章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几个创始人的主要论著和社会学思想*社会学与其他邻近学科的关系*社会学研究的总体框架和理论框架弄清社会学研究什么,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思考:1 创始人都说了什么。

2 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 社会学研究的范围。

1 创始人都说了什么谈到社会学创始人,首先应提及的是孔德(法)(1798- 1857)。

A 早年专攻数理,数学极佳。

后被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看中,作为学术秘书。

二人在一起8年后,意见分歧,就分开了。

B当时他有个假设:人们认为研究自然界的观察、实验是有效的,人类社会是自然届的一部分,那么用研究自然届的方法同样可以有效地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事件。

C他在他的《实证哲学原理》的第3卷中,把以前的社会物理学一词改为社会学,因此,人们称他为社会学之父。

D他有著名的三阶段说:神学阶段(灵性阶段);形而上学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

E他认为要整体地研究社会。

他把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分为社会静力学(如家庭、组织等)和社会动力学(如社会化、社会变迁等)。

斯宾塞(英)(1820-1903 )据说他比达尔文早6年发现进化论思想。

不同的是达尔文指向了生物届的动物和植物,而斯宾塞转向了人类社会。

提出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

马克思(1818-1883)迪尔凯姆(法)(1858-1917)科学的社会学的创始者。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一、第一章:社会学导论1.1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1.2 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社会学的历史背景和创立者概述社会学的发展阶段和主要学派1.3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列举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探讨社会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二、第二章: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2.1 社会结构的类型分析社会结构的基本类型和特征探讨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2.2 社会组织的形式与功能介绍家庭、群体、阶级、国家等基本社会组织分析社会组织的形成、运作和作用2.3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解释社会网络的概念和类型探讨社会资本的形成、作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三、第三章:社会化与个体社会化3.1 个体社会化的概念与过程解释个体社会化的定义和特点探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3.2 社会化的机制与途径介绍家庭、学校、媒体等社会化机制分析社会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3.3 个体社会化的困境与挑战探讨现代社会个体社会化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四、第四章: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4.1 社会互动的概念与形式解释社会互动的定义和特点探讨社会互动的形式和类型4.2 社会关系的类型与特征介绍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劳动关系等社会关系分析社会关系的特征和影响因素4.3 社会冲突与社会合作探讨社会冲突的根源、表现和影响分析社会合作的意义、机制和挑战五、第五章: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5.1 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解释社会变迁的定义和特点探讨社会变迁的类型和动力5.2 社会发展的目标与途径介绍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分析社会发展的挑战和应对策略5.3 现代化与全球化探讨现代化进程中的特点和问题分析全球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和挑战六、第六章: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6.1 社会分层的概念与理论解释社会分层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马克思、韦伯等社会学家对社会分层的理论6.2 社会分层的主要维度探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分层分析社会分层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6.3 社会不平等与社会正义探讨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和表现分析社会正义的理念和实践七、第七章:文化与符号7.1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解释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探讨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7.2 符号与象征介绍符号和象征的概念与作用分析符号和象征在文化中的重要性7.3 文化变迁与全球化探讨文化变迁的动力和影响分析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和挑战八、第八章: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8.1 社会政策的概念与目标解释社会政策的定义和目标探讨社会政策的作用和重要性8.2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介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和挑战8.3 社会政策与社会公平探讨社会政策在实现社会公平中的作用分析社会政策面临的困境和应对策略九、第九章:家庭与性别9.1 家庭的社会功能与类型解释家庭的社会功能和类型探讨家庭在个体和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9.2 性别社会化与性别不平等分析性别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探讨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和表现9.3 性别研究与性别平等介绍性别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性别平等的意义和挑战十、第十章:宗教与社会10.1 宗教的基本概念与类型解释宗教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探讨宗教的类型和特点10.2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影响分析宗教在个体和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宗教与社会稳定、冲突的关系10.3 宗教变迁与世俗化分析宗教变迁的动力和影响探讨世俗化对宗教和社会的影响和挑战十一、第十一章:教育与社会11.1 教育的概念与功能解释教育的定义和功能探讨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11.2 教育与社会不平等分析教育在缩小社会不平等中的作用探讨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11.3 教育改革与未来发展介绍教育改革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十二、第十二章:科技与社会12.1 科技的概念与影响解释科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探讨科技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2.2 科技与社会进步分析科技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探讨科技创新和社会适应的问题12.3 科技伦理与网络安全介绍科技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问题分析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十三、第十三章:环境与社会13.1 环境的概念与问题解释环境的概念和环境问题的类型探讨环境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13.2 环境与社会互动分析环境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实践13.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治理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分析绿色治理的实践和挑战十四、第十四章:健康与社会14.1 健康的概念与影响因素解释健康的定义和影响健康的因素探讨健康对社会的重要性14.2 公共卫生与社会健康介绍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实践分析社会健康政策和服务体系14.3 健康不平等与健康促进分析健康不平等的根源和表现探讨健康促进的策略和实践十五、第十五章:社会理论及其应用15.1 社会理论的概念与方法解释社会理论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探讨社会理论的主要研究视角15.2 经典社会理论家及其思想介绍马克思、韦伯、杜尔凯姆等经典社会理论家分析他们的主要思想和贡献15.3 社会理论在当代的应用探讨社会理论在当代社会研究中的应用分析社会理论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本教案全面覆盖了《社会学概论》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社会化与个体社会化、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文化与符号、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家庭与性别、宗教与社会、教育与社会、科技与社会、环境与社会、健康与社会以及社会理论及其应用等。

社会学概论讲义

社会学概论讲义

社会学概论复习指南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会学的孕育产生社会思想古已有之,但是作为学科的社会学却只有160多年的历史。

“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但社会学本身的发展,无论是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还是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都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演变的过程。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上个世纪社会学产生的各种条件。

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这个“时代实践的要求”,主要就是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

(一)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在近代西方的社会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到19世纪30、4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已在欧洲主要国家中完成了。

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北美的产业革命。

(二)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两次大革命的实质是推动西方社会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在两大革命的推动下,西欧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这种巨变之突出表现的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对推动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三)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启蒙学者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建立起所谓“正义的王国”、“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失业和犯罪等等。

第三章 社会 《社会学概论》 PPT课件

第三章 社会 《社会学概论》 PPT课件
第三章 社 会
社会者,有法之群也。
——严复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的概念
• 中国古代典籍中,“社”原指祭神的地方,后被引申 为志同道合者进行某种集体活动的共同场所;“会”为 聚集之意,即聚会、集会。 •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主要 有两大派别: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社会是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 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
• 个人关系: 多层次、非正式、不稳定 • 群体关系 : 中间层次 、比个人关系更明确、具有一
定的稳定性、持久性,受到社会群体的规 则、规范的约束,是社会制度的基础。 • 社会制度: 最高层次、固定、较持久, 最重要的社会 关系。
血缘、地缘、业缘、趣缘的角度
• 血缘关系:即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
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 宏观: 社会的整体结构,考察大规模的社会总体象, 如人口结构、民族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 构等等。
• 微观: 社会的个体结构,考察现日常生活中人际互 动的模式及特点,如民族的或阶级的个别成 员之间的互动、职业群体的人员(每一个个人 的)构成等等。
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
梭和达尔德、英国的洛克 和美国的吉丁斯和德国的 韦伯等。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解释:
1.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 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 关的和。
2. 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它是不以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
可见:社会的本质既不是在整体,也不是在个人 之中,而只能在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 去寻找。
社会分化角度:
“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涂尔干) “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费孝通)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谢谢大家!
二、社会结构的微观要素(重点)
1、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及其要素之间持
久的、稳定的相互关联的模式。
2、转型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1)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
“国家—民众”“国家—社会中间层—民众”
(2)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阶层内部分化,不平等现象日渐突出
1、微观、中观与宏观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曾提出社会学研究既不应该热衷于 过于抽象的宏大理论,也不应该停留于具体的经验判 断,而是应该注重提出“中层理论”,即在具体经验 研究的假设基础上进行有限度的理论探讨。
2、社会群体、临时性集群、社会类属
秧歌队、公园里的游人、老年人
3、广义社会组织、狭义社会组织、初级社会群体
父亲缺位家庭、双薪核心家庭、代沟问题、农村留守儿童 的社会化、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社会化
2、社会角色的扮演
角色丛 角色不清、角色冲突、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儿媳妇、双面胶、新妈妈、离婚
3、社会互动、社会关系、社会网络、社会资本:
处于结构资源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 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由于社会成员的行为偏离了自己的角色,违反了社会的期 望——越轨
5、集群行为、社会运动、集体行动、政治运动 6、社会变迁、现代化、全球化
四、社会结构的变异与变迁(重点)
1、改革前后中国的社会分层
改革前后:政治标准多元、封闭性二元结构、不平等低断裂 90年代中后期以来:贫富差距、社会分化与聚合、资源的一体化配
2、社会学的想像力:
跳出日常生活,重新思考“习以为常”
人们只有将个人生活与社会的历史,这两者放在一 起认识,才能真正的理解它们。

社会学概论_课件

社会学概论_课件
社会价值观变迁:指社会道 德、社会观念、社会信仰等
发生变化的过程
社会发展的概念与目标
社会发展的概念: 指社会结构、社会 关系、社会制度、 社会文化等方面的 变化和发展
社会发展的目标: 实现社会公平、公 正、和谐、稳定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促 进社会进步
社会发展的动力: 科技进步、经济发 展、文化创新、制 度改革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互动类型:包括面对面互动、网络互动、 群体互动等
面对面互动:指人们面对面进行交流和 互动如交谈、握手、拥抱等
网络互动:指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 互动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网络论坛 等
群体互动:指人们通过群体活动进行交 流和互动如聚会、会议、比赛等
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类型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互动形成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文化传承与社会化过程
文化传承:通过教育、家庭、社会等途径传递和继承文化 社会化过程: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包括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等 文化与社会化的关系:文化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社会化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文化传承与社会化的影响:对个体行为、社会结构、文化变迁等方面产生影响
文化冲突与文化变迁
社会变迁与发展
第七章
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
社会变迁的类型:包括社会 结构变迁、社会关系变迁、 社会价值观变迁等
社会变迁:指社会结构、社 会关系、社会价值观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结构变迁:指社会阶层、 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关系变迁:指社会交往、 社会互动、社会网络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社 会现象收集数据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 证社会理论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 查收集数据

社会学概论(完整)

社会学概论(完整)
◆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 的特殊领域。
2008-3-4
1
本书对“社会”的定义:
所谓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是人们按照自己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 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一、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按其知识 结构,社会学 学科内容分为
理论社会学 应用社会学 经验社会学
二、社会学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2008-3-4
4
本章重要术语
◆孔德 ◆严复 ◆康有为 ◆《群学肄言》 ◆恩格斯的人的双重生产理论 ◆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注意点:
人怎样才能进行生产呢?生命的生产——无论自己生命的生产 (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 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
2008-3-4
2
第二节 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思想与社会学
◆ 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礼记·礼运》 ◆ 孙中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 康有为:《大同书》
2008-3-4
5
第二章 人的社会需要
导入
人的行动的最初动力——人的社会需要
第一节 人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一、社会需要的涵义 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
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 其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社会学概论课件.

社会学概论课件.
5.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 障制度》(月刊),2006年-2007年度。
6.张立升主编,《社会学家茶座》,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2007年度。
复习思考题
1.简要分析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2.如何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3.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4.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 5.社会学的基本视角有哪些? 6.社会学有哪些基本功能? 7.西方古典社会学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8.西方现代社会学时期的理论流派有哪些?代表人物是
七、社会学的基本功能
1.描述功能(文字、图象、声音) 2.解释功能(因果说明与意义理解) 3.预测功能(把握规律预测未来) 案例: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学分析
描述:私营企业主的数量、分布、构成、生活方式、作用等。 解释:因果说明:生产力→生产关系→所有制结构→私营企业主
意义理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关系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第二节 社会学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学的产生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四、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五、社会学的基本视角 六、社会学的知识体系 七、社会学的基本功能
一、社会学的产生
(一)社会学的起源
社会学起源问题上的三种观点。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 孔德首次提出并使用“社会学”一词,标志社会学学科的产生。
1.《社会学研究》(双月刊),中国社会学界最权威的 专业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2006年2007年。
2.《社会》(双月刊),仅次于《社会学研究》的专业 期刊,上海大学主办,2006-2007年。

社会学概论讲义

社会学概论讲义

《社会学概论》讲义《社会学概论》讲义目录目录 (2)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4)第一节认识社会学 (4)第二节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7)第三节吉登斯:为社会学辩护 (8)第二章社会体系 (9)第一节社会及其结构 (9)第二节社会主体——人口 (11)第三节社会空间——自然环境 (13)第四节社会纽带——文化 (14)第三章社会角色与人的社会化 (18)第一节社会角色 (18)第二节社会化概述 (21)第三节社会化过程 (22)第四节社会化机构 (23)第五节社会化理论 (24)第四章社会互动 (26)第一节社会互动概述 (26)第二节社会互动的基本过程 (28)第三节社会互动的基本行为方式 (29)第四节群集行为 (31)第五章社会群体 (33)第一节社会群体概述 (33)第二节社会群体的结构与功能 (36)第三节群体的运作 (38)第四节初级群体 (39)第六章性别、婚姻与家庭 (40)第一节性与性别角色 (41)第二节择偶与婚姻 (42)第三节家庭 (44)第七章社会组织 (49)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 (49)第二节科层制 (50)第三节组织结构 (51)第四节组织设计 (54)第五节中国当代组织现象 (55)第八章社区 (57)第一节社区概述 (57)第二节农村社区 (59)第三节集镇社区 (60)第四节城市社区 (61)第五节城市化 (62)第六节虚拟社区(网络社区) (64)第九章社会分层 (67)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 (67)第二节西方社会分层理论 (69)第三节社会阶层的划分 (70)第四节中国当代社会阶层 (72)第十章社会流动 (74)第一节社会流动概述 (74)第二节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 (75)第三节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 (76)第四节社会流动的功能 (77)第五节社会流动理论 (77)第六节中国的社会流动 (79)第十一章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81)第一节越轨行为 (81)第二节社会控制 (85)第十二章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 (88)第一节社会变迁 (88)第二节现代化理论 (90)第三节社会发展理论 (91)第四节全球化 (92)第五节中国的社会转型 (93)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第二章社会体系第三章社会角色与人的社会化第四章社会互动第五章社会群体第六章性别、婚姻与家庭第七章社会组织。

社会学概论讲义(第二章)

社会学概论讲义(第二章)

第二章社会与文化第一节理解“社会”一、社会的涵义1.在汉语里,“社会”一词最早出现于《旧唐书·玄宗上》(本纪第八)中:“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

此处“社会”一词是目前见到的社、会两字的最早连用,意为:村民集会。

“社”原指祭神的地方。

《白虎通·社稷》说:“封土立社,示有土也”。

“会”为聚集之意。

后来两字连用意指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在一起。

古籍中有时也用“社”指志同道合者集会之所,如“文社”、“诗社”;或指中国古代地区单位,如“二十五家为社”。

2.在西方,英语Society和法语Société均源出于拉丁语Socius一词,意为伙伴。

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最先将英文Society一词译为汉字“社会”。

近代中国学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著作时,袭用此词。

3.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和认知多种多徉,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①一种观点被称作社会唯实论(social realism,又称社会实在论)该观点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社会虽然是由单个人组成,但是自从人与人组成一个集体后,社会所产生的现象都是由于集体的行为和活动所产生的,而不能再还原为个体的生理或心理现象。

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斯宾塞、法国的涂尔干、德国的G.齐美尔和美国的斯莫尔等人。

②另一派叫做社会唯名派(social nominalism)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

个人才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其研究方法是从个人行为的细节上,或者从其行为中可能推知的事项上加以研究。

主要代表有法国的卢梭和G.塔尔德、英国的洛克、美国的F.H.吉丁斯和德国的韦伯等人。

这两种观点既包含了某些合理因素,也未免失之偏颇。

社会的本质既不是在整体、也不是在个人之中,而只能在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去寻找。

二、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全套电子课件:社会学概论

全套电子课件:社会学概论
25
第一节 社会化的含义及基础
一、社会化的概念及其扩展 社会化的概念 初次社会化 再次社会化 终身社会化
26
二、社会化研究的三个角度
1、文化的角度 2、个性发展的角度 3、社会结构的角度
27
三、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人有高于低级动物的语言能力和思
维能力
►人有学习能力 ►人有很长的依赖期
28
第二节 社会化的主体、过程和内容
第二章 社会与社区
• 第一节 社会概述
一、社会的词源与含义 中文中“社”(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会”(会聚与会 集于一起)和“社会”(民间宗教性集会)的含义。 英文中的“SOCIETY”一词的含义。 二、对社会的理论解释 1、唯名论。社会只是“名”即无客观内容的概念,只有个别 事物才是真实的。社会是一群“同心的人”的集合体。源于中 世纪经院哲学中的非正统派唯名论。代表人物有卢梭、达尔德、 霍布斯、韦伯等。因认定个人是真实的,故以个人行为及其互 动细节为研究对象。
3、建构论。包括结构功能建构论(帕森斯、莫顿等)、批 判建构论(也可称之为新社会建构论,包括马克思、哈贝马斯 等)。
三、社会的要素和结构
1、本源要素:自然环境;个体;群体与组织。
2、行为要素:社会结合与交往;物质经济;政治;文化。
3、基本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人际结构。
• 第二节 社区概述
• 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涵义

一、角色及其相关概念

唐诗人王建《新嫁娘词》

三日入厨下,

洗手做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诗中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 新嫁娘——家庭新成员,婆婆的晚辈,小 姑的平辈。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第一章:社会学导论1.1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社会和群体的多样性1.2 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社会学的历史背景和创立者概述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流派1.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讲解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特点和应用强调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第二章: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2.1 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社会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含义和关系探讨社会结构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2.2 社会组织的运作和管理介绍家庭、学校、政府等组织的基本功能和结构讨论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动力和挑战2.3 社会网络和人际关系分析社会网络的构成和作用探讨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第三章:社会化与个体社会化3.1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讲解社会化的定义和阶段探讨家庭、学校、媒体等因素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2 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介绍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的概念和分类分析角色冲突和角色扮演的压力和挑战3.3 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解释社会认同的定义和作用探讨个体对群体认同的建立和改变第四章:社会分层与不平等4.1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社会分层的原因和结果探讨社会阶层差异的体现和影响4.2 经济不平等与社会福利讲解经济不平等的根源和影响讨论社会福利政策的目标和挑战4.3 种族、民族和移民介绍种族、民族和移民的概念和特点分析种族歧视和移民问题的根源和影响第五章: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5.1 社会变迁的概念和类型解释社会变迁的含义和原因探讨社会变迁的推动力和阻力5.2 社会发展理论介绍现代化理论、发展社会学和转型社会学等理论分析不同理论对社会发展的解释和评价5.3 社会发展挑战与机遇探讨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环境问题等挑战分析科技创新、教育改革、全球化等机遇第六章:文化与符号互动论6.1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解释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探讨文化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6.2 符号互动论介绍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概念分析符号互动论在社会交往中的应用6.3 文化冲突与融合探讨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冲突和融合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融与碰撞第七章:社会行为与群体动力7.1 社会行为的类型与特点讲解社会行为的分类和特点探讨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7.2 群体动力学介绍群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和互动模式7.3 社会运动与集体行为解释社会运动的定义和类型探讨社会运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第八章:政治社会学8.1 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分析政治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8.2 政治权力与政治斗争讲解政治权力的来源和类型分析政治斗争的形态和策略8.3 政治参与与公民社会介绍政治参与的概念和形式探讨公民社会的发展和作用第九章:经济社会学9.1 经济与社会的关系解释经济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探讨经济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9.2 市场与社会交换分析市场机制和社会交换的差异探讨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和社会责任9.3 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讲解消费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消费行为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第十章: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10.1 社会问题的概念与分类解释社会问题的定义和分类探讨社会问题的成因和影响10.2 社会政策的概念与功能介绍社会政策的定义和目标分析社会政策的作用和挑战10.3 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讲解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探讨社会政策的效果和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理解整个学科的基石,需要重点关注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讲义主讲教师:郭玉锦授课对象:社会学专业本科生授课目的:清楚社会学研究什么,使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掌握重要的基本社会学概念、熟知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形成社会学思维,并能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说明和解释人类社会的一般现象和周围的社会现象。

授课方式:教师主讲和学生参与讨论相结合;每次授课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由提有关授课内容的问题。

每次课程中均推荐参考书目。

教学效果检查:按课程内在逻辑单元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整个课程可安排4—5次。

课外作业是每个学生写2篇社会学学术短文(约1000字)。

最后考试形式:闭卷第一章社会学研究什么本章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几个创始人的主要论著和社会学思想*社会学与其他邻近学科的关系*社会学研究的总体框架和理论框架弄清社会学研究什么,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思考:1 创始人都说了什么。

2 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 社会学研究的范围。

1 创始人都说了什么谈到社会学创始人,首先应提及的是孔德(法)(1798- 1857)。

A 早年专攻数理,数学极佳。

后被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看中,作为学术秘书。

二人在一起8年后,意见分歧,就分开了。

B当时他有个假设:人们认为研究自然界的观察、实验是有效的,人类社会是自然届的一部分,那么用研究自然届的方法同样可以有效地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事件。

C他在他的《实证哲学原理》的第3卷中,把以前的社会物理学一词改为社会学,因此,人们称他为社会学之父。

D他有著名的三阶段说:神学阶段(灵性阶段);形而上学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

E他认为要整体地研究社会。

他把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分为社会静力学(如家庭、组织等)和社会动力学(如社会化、社会变迁等)。

斯宾塞(英)(1820-1903 )据说他比达尔文早6年发现进化论思想。

不同的是达尔文指向了生物届的动物和植物,而斯宾塞转向了人类社会。

提出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

马克思(1818-1883)迪尔凯姆(法)(1858-1917)科学的社会学的创始者。

早期在高等师范学校里,有两个老师影响较大:德古兰依一位历史学家(古代社会)的作者;迪从中学到了历史研究中的科学严密性的价值。

德强调作为社会团结基础的共同知识和宗教,这对迪产生了一种永久的印象。

另一个人是布特鲁一个哲学家,学得承认现实的层次性,同时,整体大于它的部分之和。

这个见解是迪研究社会现象的整个方法的基础。

主张社会现实存在于他们自己的层次之上。

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制度的。

著名的著作有《自杀论》、《社会分工论》和《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原理》等。

他的社会制度(社会事实)是其主要概念之一,是指一整套行为规范。

比如说,家里来了客人,我们要向客人说,请坐、喝茶;客人走时,我们要向客人说再见。

这就是一整套行为规范,而这行为规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放在我们的脑子里,它是每个人早期社会化的结果。

社会事实有三个特征:1外在性;强制性和普遍性。

他认为社会的变迁是社会分工的变化使然。

他提出了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个概念,前者如以宗教为基础;后者如以各自需要为基础。

1896年《社会学年鉴》自杀的图示高自杀率低社会整合马克斯。

韦伯(Max Weber 1864-1920)1.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动的。

他区别了行为和行动的概念;社会行为与社会行动的概念。

2.社会行动的类型:1)目的合理性社会行动;2)价值取向合理性;3)传统的行动;4)情感行动3.对社会变迁的解释与马克思正好相对。

II 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与经济学2.与政治学3.与法学4.与历史学5.与人类学6.与心理学7.与文学III 社会学的研究框架社会学的框架是指社会学的总体框架和理论框架,弄清楚这两个框架,也就掌握了社会学的大体的范围和内容。

总体框架社会学自诞生以来,关于总体框架的看法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以及混合法等,最基本的是二分法,其他的分类都是二分法的变形或发展。

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将社会学区分为静态社会学(研究社会秩序)和动态社会学(研究社会进步)两部分。

沃德在20世纪初出版的《纯理社会学》中,将社会学分为纯理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

纯理社会学吸取了孔德的思想,把静的社会现象问题和动的社会现象问题与社会势力问题摆在一起;应用社会学则研究社会改进的现象问题。

索罗金在30年代把社会学划分为普通社会学和特殊社会学,前者研究社会现象的共同性与共同关系,后者研究社会现象与社会现象间的特殊性和特殊关系。

特殊社会学实际上是分科社会学。

有的社会学家则把社会学分为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前者侧重研究社会整体结构功能,后者研究个人、小群体及行动。

维泽在《系统社会学》一书中把社会学分成三部分:历史社会学(研究社会生活的历史进程);哲学社会学(研究由社会养成的内心势力的最后意义,及意识的力量);系统社会学(根据实际与实验,作社会现象的系统研究)。

影响较大的是孔德、沃德和索罗金的三种二分法,后世学者大多是在他们的分类方法基础上加以修正和补充的。

具体方式有下述几种。

分层法以三种二分法中的一种为基础,依次排为若干层。

孙本文的总体框架就属此种。

⒈纯理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理。

①普通社会学:Ⅰ.社会静学,Ⅱ.社会动学。

②特殊社会学:Ⅰ.地理社会学;Ⅱ.生物社会学;Ⅲ.心理社会学;Ⅳ.文化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又包括:a.政治社会学;b.经济社会学;c.宗教社会学;d.法理社会学;e.艺术社会学等)。

⒉应用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理应用于社会各部分,以期改进。

①农村社会学;②都市社会学;③教育社会学;④犯罪社会学;⑤社会工作,等等。

⒊历史社会学:研究过去社会生活的陈迹。

⒋社会学方法论:讨论如何研究社会行为现象的方法。

中国社会学重建后提出的一种三分法是:第一个层次,研究社会整体结构的基础理论;第二个层次,研究社会分体结构的分支社会学;第三个层次,对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并列法将上述三种中的几种或全部并列起来。

龙冠海的分类就采用上述方法。

第一种,以社会学所探究的现象的性质为根据,划为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两部门;第二种,以社会学研究的目的为根据,分为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两部门;第三种,以社会学的研究主题为根据,分为普通社会学和特殊社会学。

有的中国社会学者还提出4类划分方法:①根据研究现象的状态,分为静态和动态社会学;②根据研究现象的规模,分为宏观和微观社会学;③根据研究的层次,分为一般和部门社会学;④根据研究的目的,分为理论和应用社会学。

择一法从上述三种二分法中选择一种作为主要理论框架。

有选择“普通社会学”和“特殊社会学”的,也有选择“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的,但对每部分所包含内容的解释却很不相同。

理论框架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主要指总体框架中理论社会学或普通社会学的体系。

孙本文采用社会学史上传统的动静二分法,并以社会行为为基本出发点和主线,构成一个较合逻辑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其中,静的方面的研究包括:①社会行为的要素问题:地理要素;生理要素;心理要素;文化要素。

②社会行为的过程问题:接触与互动;暗示与模仿;竞争与冲突;顺应与同化;合作与互助。

③社会行为的组织问题:行为规则、制度、组织;社会解组。

④社会行为的控制问题:有计划控制;无计划控制。

动的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关于社会行为的变迁问题:异常变迁;非常变迁;变迁障碍;社会进步。

美国社会学家 A.英克尔斯依据美国社会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列出如下一种三分的框架:⒈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①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②个人的人格;③人群(包括民族和阶级);④社区,即城市的和农村的;⑤社团和组织;⑥人口;⑦社会。

⒉社会基本制度:①家庭和亲属;②经济的;③政治的和法律的;④宗教的;⑤教育的和科学的;⑥娱乐和福利;⑦美学的和表现的。

⒊基本的社会过程:①分化和分层;②合作,调解,同化;③社会冲突(包括革命和战争);④联络(包括意见的形成、表达和变化);⑤社会化和教育;⑥社会评价(价值的研究);⑦社会控制;⑧社会过失(犯罪、自杀,等等);⑨社会整合;⑩社会变迁。

英国社会学家T.B.博特莫尔将理论社会学分为:⒈人口和社会群体:①人口与社会;②社会群体的类型。

⒉社会制度:①社会结构,社会和文明;②经济制度;③政治制度;④家庭和亲属;⑤社会分层。

⒊行为规范:①社会生活中的势力;②习俗和舆论;③宗教和道德;④法律;⑤教育。

⒋社会变迁:①变迁,发展,进步;②社会变迁的要素。

此外,还有从不同视角构建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的。

譬如英国社会学家T.比尔顿等人按照社会生活不同的形式,将理论社会学分为9个组成部分:①不平等的类型;②服从的形式;③权力和政治;④家庭;⑤社会中的性的分化;⑥教育;⑦工作;⑧信仰系统;⑨偏离行为。

中国社会学家大体用两种方式来处理他们的社会学理论框架。

第一种是并列式,即将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内容加以并列。

例如,有的学者将社会学理论分为14个方面:社会学的对象;社会及其发展的条件;人的社会化;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阶级与阶层;社会制度;社会控制;社区;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二种是分块式。

这中间又有分成二块、三块、四块、五块的。

①二块式。

有的学者以社会关系为中心概念,把社会学理论分成社会学论和社会论。

前者回答社会学是什么,包括社会学的性质和对象;后者回答社会是什么及怎样发展,包括社会构成、社会系统、社会变迁与发展。

②三块式。

有的学者以社会行为为基础,把社会学理论分为三部分:社会结构(社会、社会中的个人、家庭、基本群体、社会组织、社会阶级和社会分层、社区);社会行为(社会行为规范、社会行为方式、离轨与犯罪);社会变迁(包括社会计划与社会指标)。

有的学者则把社会学理论框架分为三论:社会元素论;社会组合论;社会系统论。

③四块式。

有的学者以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为主线,把社会学理论分成四部分:社会运行的基本类型;对社会良性运行规律性作正向研究的内容(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基本群体、社会组织、社会阶级和社会分层、社会制度、社区、社会变迁);对社会良性运行规律性作反向研究的内容(社会问题、越轨行为、社会控制等);探讨社会运行的方法和手段(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指标及其体系)。

④五块式。

有的学者把社会学理论分成五部分:社会的本质和结构;社会的运转和变迁机理;个人、群体和社会;社会生活及其方式;社会管理。

从上面可以看到,在社会学框架问题上,一种趋同的倾向正在发展,除了少数例外,多数的内容大同小异。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随着社会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和社会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这门学科的理论范围和研究内容正在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

本章主要讨论题*创始人之间有关社会研究的观点异同*创始人提出的基本概念*社会学研究的疆界第二章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 社会学 (sociology)一词的概念是现代社会科学中从某种特有的角度,或侧重对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对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对象和方法的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