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将进酒超级优秀公开课)
《将进酒》公开课优质课课件(精)
![《将进酒》公开课优质课课件(精)](https://img.taocdn.com/s3/m/6f1cf64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64.png)
该诗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对后人的思想启示和人格塑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鼓励人 们追求自由、独立和豪放不羁的人生境界。
传承与发展
传承方式
通过文学作品的传播、教育传承 以及民间口耳相传等多种方式, 《将进酒》得以流传至今,并不 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当代解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将进 酒》的解读也在不断变化,从中 发掘出新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使其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02
《将进酒》的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
通过对《将进酒》的深入解读,理解 诗人李白所表达的豪放不羁、纵情饮 酒的情感,以及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的人生态度。
人生苦短
纵情饮酒
李白通过《将进酒》宣泄自己内心的 苦闷和忧愁,纵情饮酒成为他抒发情 感的方式,也体现了他的豪放不羁的 性格。
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表达了对人 生短暂的感慨,认为人生如梦,应及 时行乐,抓住眼前的美好时光。
语言优美
诗人李白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夸张、借代等,使诗歌 语言优美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节奏感强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通过运用平仄、韵律等手法,使得诗歌读起来 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感。
意象丰富
诗人李白在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朝 如青丝暮成雪”等,这些意象不仅富有想象力,而且寓意深远。
03 传承与创新
《将进酒》既继承了前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又展 现出李白独特的创新精神。
作品评价
01
02
03
历代评价
从古至今,众多文人墨客 对《将进酒》给予了极高 的评价。
名人点评
杜甫、苏轼等文学巨匠对 这首诗都有过赞誉之词。
作品影响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86822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3.png)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借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为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诵读指导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
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将进酒》公开课课件
![《将进酒》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1a994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4.png)
分析《将进酒》的艺术特色,如豪放 不羁、语言优美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创作背景
• 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天,杜甫与岑参、高适、薛据、萧颖士等同登长安城西南的终南楼,面对着浩瀚无际的天宇 和奔涌不息的江河,即兴创作了这首诗。
作品影响
•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它以豪放奔放的 笔触,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忧虑。这首诗在唐代 及后世的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艺 术的瑰宝之一。
背景探究
李白创作《将进酒》时正值仕途失意之际,诗歌中流露出 对权贵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同时也反映了盛唐时 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人民心声的表达。
04
《将进酒》的实践与应用
朗诵技巧
总结词
掌握朗诵技巧是学习《将进酒》的重 要环节,有助于更调和音量,表现出 诗歌的情感起伏和节奏变化。
艺术特色
总结词:全面分析
详细描述:《将进酒》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诗人运用了丰富的 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 艺术感染力。其次,诗歌的节奏感强烈,语 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最后,诗人通过 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生感慨的表达,将写 景与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诗歌具有
影响与流传
评价诗歌在社会、历史、文学 等方面的影响和流传程度,是 否具有广泛的认知和接受度。
鉴赏示例
语言特点
诗人李白运用了豪放、奔放的词语和句式,展现出激昂、 磅礴的气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情感表达
通过描绘宴饮场景、抒发人生感慨,诗人李白表达了对人 生短暂、时光荏苒的感慨,以及对自由、豪放的向往。
《将进酒》公开 课ppt课件
目录
• 《将进酒》的背景介绍 • 《将进酒》的内容解析 • 《将进酒》的鉴赏与评价 • 《将进酒》的实践与应用 • 《将进酒》的拓展与延伸
将进酒(公开课)
![将进酒(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3e27dfec524de518974b7d09.png)
饮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第一次漫游
嵩山与友畅饮 做将进酒
“流水”意象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天生我材必有用
积极入世
酒
但愿长醉不复醒
矛 盾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天生我材必有用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为 何 而 愁
二愁
千金散尽还复来
三愁
古来圣贤皆寂寞
• 1.《将进酒》中提到的主人是谁?主角又 是谁? • 2.请同学们依据诗歌内容作一个大胆推测, 宴饮后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依据是什么? • 3.本诗说明了作者饮酒的目的是什么? • (课文原文)
整体感知
诵读感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256fb6be1e650e53ea9918.png)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这是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1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2、把握诗人形象3、体会比兴、夸张艺术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1、吟诵,赏析。
2、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3、品味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诗仙、酒中仙“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哥》)二、读一读自由读齐读朗诵学生评价、老师指导听名家配乐朗诵三、赏一赏,自主探究理解赏析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水——人生比兴、夸张感情:悲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达哪种感情,为什么?(联系文本中诗句回答)A、沉沦消极,及时行乐B、怀才不遇,积极用事3、有人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就是李白“赐金放还”后的人生追求。
你同意么?为什么?(1)、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种想法?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寂寞:_________。
皆:__________。
(2)、这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a、蔑视权贵b、消极避世,麻醉自己c、不平,愤恨。
4、为什么单单举陈王曹植宴平乐的典故?(讨论探究)四、品一品:解读艺术手法比兴夸张小结:浪漫风格、豪迈气概(正如一头受伤的雄狮的悲吼)五、悟一悟:课堂总结:回顾全篇,授之以渔诗仙酒仙读、赏、品、悟六、作业布置:1、有感情朗诵《将进酒》2、联系学过的李白诗歌,走进李白,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一篇200字的鉴赏文章。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2篇教学背景我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和方法,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预习,参照书下注释和练习册上的提示,大体理解诗歌的内容。
《将进酒》诵读指导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2024鲜版
![《将进酒》诵读指导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f70e9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1.png)
学生3
个人诵读,注重细节处理, 通过语调、重音等技巧表 现出诗歌的内在情感。
20
教师点评及建议反馈
01 02
教师1
学生们在诵读中表现出色,充分展现了《将进酒》的韵味和气势。建议 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力,更好地表现诗歌的 意境和情感。
教师2
学生们在小组诵读中配合默契,展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建议在今后的学 习中,可以进一步探讨诗歌的背景和内涵,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一作“君莫停”。
8. 与君
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2024/3/27
11
《将进酒》原文及注释
9. 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2024/3/27
10. 钟鼓
11. 不复醒
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 用的乐器。馔(zhuàn) 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 精美。
也有版本为“不用醒” 或“不愿醒”。
12. 陈王
教学方法有效性
反思本次公开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包括讲解、示范、小组 讨论等方式的运用效果。
学生参与度
反思学生在本次公开课中的参与度,包括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 小组合作的效果等方面。
改进措施
针对本次公开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便更 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将进酒》的诵读技巧和诗歌内容。
通过诵读练习,可以帮助 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语言感受力。
2024/3/27
培养语感
诵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 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从 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更加 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 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beca1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d.png)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3)能够欣赏并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偶等;(4)能够背诵并默写《将进酒》。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将进酒》;(2)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了解李白的其他代表作;(3)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独特的诗歌风格;(2)理解“及时行乐”、“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观念,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将进酒》的字词解释、意象分析;(2)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及影响;(3)诗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中深层意象和情感的把握;(3)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背景;(2)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李白被誉为‘诗仙’?”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将进酒》,理解诗歌大意;(2)让学生结合注释,解释生僻字词;(3)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2)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偶等;(3)介绍李白的其他代表作,进行对比分析。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2)选取代表进行分享;(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进行诗歌翻译,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诗中“及时行乐”、“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观念的感悟;(3)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模仿李白的风格。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并默写《将进酒》;2. 完成一篇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特点的短文;3.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李白诗歌,进行鉴赏分析。
将进酒(公开课)
![将进酒(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d049fe22ed630b1c59eeb5b7.png)
诵
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 诵读本诗(读准字音,把握节 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 且为乐。会须一饮 /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 奏) /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 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 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 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 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______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的感情 。(结合诗句, 初入长安
用精练的语言概括) (730)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无功而返
与友畅饮 做将进酒
(752)
权贵排挤 赐金返还
(744)
本诗围绕一个“酒” 字展开,感情跌宕起伏, 而所有情感又基于一个 “愁”字,因愁而悲叹 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 作乐,因愁而狂放失态, 因愁而慷慨愤激。
请为李白写一段颁奖词。【要 求:至少用到两种修辞手法。】
颁奖词示例:
他酒中著诗,著出盛唐经典;他用手 中之笔,刺出心中高昂的理想锦绣;他 作诗成仙,饮酒成乐,用诗抒发他高扬 亢奋的精神,用诗实现他自身的价值。 一身傲骨,让人们看到一位青莲居士, 秀口一吐,造就了半个盛唐,他就是诗 仙——李白!
参考示例:怀才不遇,理想(建功立业) 和精神追求(追求精神自由)之间的碰撞, 可以说是封建时代多数才人的共同命运, 所以说是“万古愁”。
评
今天,我们在李白的生命里走了一遭, 便经历了偌大的一个唐朝。便知道了什么 是大境界、大气魄、大欢喜、大虚空、大 淡漠,便懂得了豪放里自有悲凉,潇洒里 自有凄怆!便多了一份怜悯,多了一份珍 视,多了一份平和,多了一份超脱,便也 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清新!
(完整版)教案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
![(完整版)教案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a9f2c256a32d7375a5178036.png)
将进酒李白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1、早自习大家都预习了一遍的,我来给大家范读一遍,注意字音和断句。
2、大家尝试来自由读一读。
我找同学来吟咏一下。
三、情感分析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那么,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明确:悲、欢、愁2、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李白悲的是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
除此之外,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写作这首诗歌时,诗人已经47岁了,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胸中郁结很深,这是他感叹悲伤的深层原因。
②那么开篇的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它并举又有什么作用?这不是多余的吗?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这句话和白发有什么关联?(朝、暮,速度之快,都是极尽夸张的手法),先言黄河再说白发,这种艺术方式我们在《诗经》里面接触过。
(比兴)③这两句都运用到了夸张的手法,夸张是李白浪漫主义的典型表现之一,看看这篇诗文中还有哪里有夸张?“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优质公开课课件《将进酒》李白ppt
![优质公开课课件《将进酒》李白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b2da7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d.png)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与目标达成情况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效 果
学生参与度及反馈情况
课堂氛围及教学互动效果
感谢观看
汇报人:稻小壳
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 情绪。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盛唐时期,国运鼎盛,诗歌创作繁荣
个人背景:李白受到道家思想影响,对人生持有一种豁达态度,同时 也有着怀才不遇的苦闷
历史背景: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被迫逃亡蜀中,社会矛盾尖锐,民不 聊生
文化背景:盛唐时期文化氛围宽松,文化交流频繁,诗歌创作得到空 前繁荣
02
将进酒的内容解读
章节副标题
主题思想
饮酒文化:探讨 饮酒的意义和价 值
人生观:表达对 人生的看法和态 度
豪迈奔放:展现 诗人的豪情壮志 和奔放不羁的性 格
忧国忧民:抒发 对国家兴衰和人 民命运的关切与 忧虑
人物形象
豪饮放歌的酒中 仙
蔑视权贵、追求 自由的斗士
悲叹人生易老、 怀才不遇的诗人
激愤抗争、控诉 现实的勇士
将进酒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背景介绍
02
将进酒的内容解读
03
将进酒的诗歌赏析
04
将进酒的文化影响
05
将进酒的教学设计
01
将进酒的背景介绍
章节副标题
时代背景
唐代社会状况 诗人李白个人经历 盛唐时期的音乐文化 政治环境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李白
创作背景盛唐时期
诗人对权贵的讽刺和蔑视
对偶:如“朝如青丝暮成雪”中“青丝”与“雪”相对,形象生动,表现了时光飞逝,人 生短暂的感慨。
意象表现
酒与愁:借酒浇愁,抒发 内心苦闷
悲与欢:悲欢离合,表达 人生百态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0e037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3.png)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的背景和主题。
2. 分析《将进酒》中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3. 掌握诗歌的韵律与修辞手法,提升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与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利用朗读音频或教师自己的朗读,为学生呈现《将进酒》的韵律美。
2. 引导学生讨论:“你对于《将进酒》这首诗有哪些了解?是否了解其作者李白,以及这首诗的背景和主题?”教师及时给予补充和引导,恰当引导兴趣。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解读《将进酒》的背景和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2. 分段阅读:教师提供诗歌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分段进行阅读,并理解每个段落的意义。
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对于每个段落的理解,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交流。
第三步: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鉴赏艺术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使用的韵律、修辞手法等艺术手法,例如格律、对仗、比喻、排比等。
2. 鉴赏诗歌意境: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诗意,探讨作者意图和表达方式。
3. 学生讨论小组: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分析诗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第四步:创作与改编(30分钟)1. 小组表演创作:教师让学生以《将进酒》为主题,自行创作一段相关的独白或对话,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2. 小组演绎表演: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可以穿插朗诵原诗和演绎改编的独白或对话。
3. 学生评价交流:学生观看其他小组表演后,进行评价和交流,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于《将进酒》这首诗的喜爱或意义。
2. 学生评价教学:教师询问学生对于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收集学生反馈,为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三、教学资源与评价方式1. 教学资源:李白《将进酒》诗歌文本、音频朗读材料、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评价表。
将进酒优秀课件公开课ppt
![将进酒优秀课件公开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39651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a.png)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 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 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 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 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 诗,一首醉酒的诗。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
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
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 也 是全诗的
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
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
来”两句以抒情方式 说明“不复醒”
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
诵 “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
读 用叙 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
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 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 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 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 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 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 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 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 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钟鼓”以下六句 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
(完整版)《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将进酒》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f01a65856a561253d36f61.png)
【点拨】
“将进酒”中的“将”读“qiāng”,为“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为劝酒歌。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到嵩山的另一个朋友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强调字音】将进酒将出岑夫子沽取烹羊恣欢谑
【理解字义】人生得意须尽欢钟鼓馔玉径须沽取对君酌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明确)
【明确】
朋友聚会——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借酒消愁——“与尔同销万古愁”
【引言】
本诗抓住一个“愁”字,由“愁”生饮,由“愁”引发感慨,作者在诗中的情感是如何围绕着“愁”转变的,又是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如下我们一起分析。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齐读)
【提问】这几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解析】本来,李白是客人,但这后几句中,他喧宾夺主,看不出他客人的身份,甚至喝到最后,他无所顾及,竟然要求主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把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展现出来。
【小结】诗人由愤懑,加上酒精的作用,最终走向狂放,这正是李白豪迈的一面,李白越狂放,心中的“愁”越是让人感受更深,那种“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就像一坛陈年老酒之味更浓!
【解析】作者用典列举曹植,是基于两者的共同点而来的:有才,好饮,怀才不遇。作者其实要借曹植自比,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慨。
【小结】作者由悲转乐,但仍然掩盖不了内心之“愁”,无论怎么安慰自己也是无济于事,于是,随着酒的量饮,借着酒劲,李白爆发了,将自己对社会,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宣泄出来。
(4)“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齐读)
【写作技巧】:夸张、比兴、想象、用典等。
全诗内容紧扣一个“酒”字,情感又基于一个“愁”字,跌宕起伏,不落俗套:悲伤欢乐愤怒狂放,李白,我们要敬其人,好其诗。当我们面对挫折坎坷时,除了积极应对外,我们更应学些李白的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乐观,唯有此,我们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将进酒(公开课)
![将进酒(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a19bc7e8f705cc1755270964.png)
会有用武之地, 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 也
会重新得到。
• • 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 今日相逢, • 我们真要干杯三百。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
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我为你唱一首歌, 请你们侧耳为我 细细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作者有感于自己像曹植一样 备受排挤,怀才不遇,有志 难展。这既是对陈王昔时宴 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 的愤恨与控诉。
酒能消愁吗?对于李白来说为什么不 能?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 须沽取对君酌。五花 马,千金裘,呼儿将 出换美酒,与尔同消 万古愁。 狂放不羁
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 快快去买酒 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
•
•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
统统用来换美酒, 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
万古长愁!
唐玄宗
李隆基生于神都洛阳,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 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710年李隆 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 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 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 宋璟、张九龄为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 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 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 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 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 伏笔。
夸张、比兴。 雄壮永恒的黄河如此,人生更渺小短暂, 仿佛朝夕之间。开头四句,虽豪壮,但豪 壮中令人顿生悲凉。
《将进酒》教学课件(公开课一等奖)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将进酒》教学课件(公开课一等奖)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770b4e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f9.png)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第一次漫游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嵩山与友畅饮 做将进酒
(752)
第二次漫游
奸佞当道 赐金返还
(744)
2.写作背景
自读课下注释① 补充: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 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 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 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 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 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表现手法:夸张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思考:(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哪两个字用得最好?
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必”和“还”,表明诗人渴求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并
表达了作者坚定向上的信念,渴望用世的乐观精神。 (2)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它是一种真正的“乐”吗 ? 明确:①既然人生短暂,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
思考: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悲”字有何作用? 手法: 比兴:先言黄河以引起所咏之悲,以流水比年华易逝,一去不返。以黄河的伟
大永恒兴起对生命渺小短暂的喟叹。 想象、夸张:天上来、朝暮 比喻:将头发比作白雪 对比反衬 :朝如青丝暮成雪
情感:人生和黄河水一样,水的流逝正像一个人生命在时间的轨迹上慢慢流逝 一样一去不返。以黄河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悲叹人生短促, 年过半百却功业未成。“悲”是全诗的诗眼,为全诗奠定了悲怆凄凉的基调。
➢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dàn),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 天下共分一斗。”
李白诗歌鉴赏将进酒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李白诗歌鉴赏将进酒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fb53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7.png)
字音:
qiāng zūn pēng
将
樽烹
qiú gū zì 裘沽恣
cén zhuàn
岑
馔
xuè 谑
4/17
此诗系太白恃酒逞才使气之作。它乎没有 什么章法,也不暇安排,完全是凭一时之感情 驱使,随气所之,气出而言随,气盛而言盛, 气变而言变。严羽评此诗云:“一往豪情,使 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用 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任情使气,是这 首诗基本特点。
1/17
李白与酒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李白《行路难 》
2/17
写作背景:
《将(qiāng请、劝)进酒》意 即“劝酒歌”。此诗约作于天宝十 一载(752年),距诗人被唐玄宗 “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他当 初与友人岑勋到元丹丘家里做客, 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 会友,又正值作者怀才不遇之际, 于是将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 来了一次淋漓尽致抒发。
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字词。
10/17
情感脉络(7-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悲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11/17
情感脉络(7-3)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悲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一饮三百杯” “斗酒千金” “万古愁” “黄河之水天上来” “朝如青丝暮成雪”
夸大
豪放性格 豪放飘逸诗风
句式错落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