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学经典教案—附常见园林植物92科的野外识别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学经典教案

所在系、部艺术系

教研室园艺

课程名称园林植物学

任教对象园艺技术(花卉方向)

使用教材园林植物学

核糖体可以游离在细胞质中或核里,也可以附着在内质网上。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都含有核糖体。它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5. 内质网:内质网是广泛交织分布于细胞质中的膜层系统,通常可占细胞膜系统的一半左右。内质网大部分呈膜片状,由两层平行排列的单位膜组成,膜厚约5nm,也有的内质网呈管状,此外,在两层膜空间较宽的地方内质网则呈囊泡状。内质网不是像其它亚细胞组分,只占据细胞中的一定部位,而是能相互连通成网状结构,内与细胞核外膜相连,外与质膜相连,穿插于整个细胞质中,并且还可通过胞间连丝与邻近细胞的内质网相连。

内质网的形态及数量随细胞类型、代谢活性或发育阶段而异。一般细胞静止期,内质网少,细胞分裂期,内质网增多。内质网本身也在不断更新,是个动态系统。按内质网膜上有无核糖体的存在把内质网分为两种类型,即粗糙型内质网和光滑型内质网,前者有核糖体附着,后者没有。粗糙型内质网大多为扁平囊状,靠近细胞核部位。这两种内质网是连续的,并且可以互相转变,如形成层细胞的内质网,冬季是光滑型的,夏季则是粗糙型的。可见,内质网形态变化是与细胞代谢相适应的。内质网主要是转运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和最终合成产物的通道。

6.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是单层膜围成扁平囊垛叠而成;囊的两边稍变曲,中央为平板状。通常1个高尔基体由3~12个液囊平叠而成。边缘具穿孔并分离出许多小泡。其功能在于合成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多糖类物质;还与细胞的分泌活动有关。

7.液泡:具有液泡是植物细胞的显著特征之一。在年幼的植物细胞中,液泡是不明显的,这时的液泡体积小、数量多。液泡随着细胞的生长而扩大,最后彼此联合成一个大的中央液泡。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可以占据细胞整个体积的90%,细胞质和细胞核则被大的中央液泡推挤到靠近细胞壁的地方。

液泡的外表是液泡膜,内部是细胞液。液泡膜和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透过都具有选择性,所以在植物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调节细胞的渗透压,控制水分出入细胞;维持一定的膨压,使细胞保持紧张状态;贮藏代谢产物;进行细胞内消化;高浓度的细胞液对提高植物抗旱、抗寒、抗盐碱能力具有一定意义。

8.溶酶体和圆球体

溶酶体是由内质网分离的小泡形成的;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它是具单层膜的泡状结构;形状多样;直径约0.5μm到几个微米;含多种水解酶,目前已知60多种,如酸性磷酸酶、核糖核酸酶、糖苷酶、蛋白酶和酯酶等。水解酶能分解所有的生物大分子。溶酶体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消化作用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能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以及有机磷酸化合物等,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

(2) 吞噬作用溶酶体通过吞噬等方式消化、溶解部分由于损裂而丧失功能的细胞器和其它细胞质颗粒或侵入其体内的细菌、病毒等,所得产物可被再利用。

(3) 自溶作用在细胞分化和衰老过程中,溶酶体可自发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把不需要的结构和酶消化掉,这种自溶作用在植物体中是很重要的。例如,许多厚壁组织、导管、管胞成熟时原生质体的分解消化,乳汁管和筛管分子成熟时部分细胞壁的水解以及衰老组织营养物质的再循环等都是细胞的自溶反应。

圆球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它是由半单位膜构成的小泡;含水解酶、脂肪酶。是一种储藏细胞,能积累脂肪,大量的脂肪积累使圆球体变成透明油滴状,内部颗粒会消失。

9.微体

微体具单层膜结构,呈球形,直径0.5-1μm ,具有稠密的基质,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微体含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两类。在植物细胞中存在两种微体:过氧化物酶体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中,与叶绿体、线粒体配合执行光呼吸的功能,把光合作用产生的已醇酸转化为已糖;乙醛酸循环体主要存在于油料植物种子的胚乳或子叶细胞中,另外在小麦、大麦种子的糊粉层细胞也有。其作用是把脂肪转化为糖类。

10.微管

在电子显微镜下显出中空长管状结构,直径约250nm,管壁厚40-50nm;它是由α微管蛋白与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

植物分的生长,主要是植物体内细胞数目的增加、体积增大有分化的结果。细胞数目的增加是通过分裂方式来进行的。细胞分裂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

我们知道,生活在自然界的各种生物,生命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趋衰老,最后死亡。作为生物体基本单位的细胞也是如此。单个细胞都有一定的生命期限,活细胞到了一定阶段不是繁殖,就是死亡。细胞的繁殖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母细胞平均分裂成两个和自身相同的子细胞;子细胞逐渐成熟,又重复母细胞的生命过程,由此生命得以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细胞的这种生长与分裂的周期就叫做细胞周期。换个方式说,细胞周期就是指一个活细胞以上一次分裂结束为起点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终点所经历的过程。

1951年,生物学家霍华德等人用同位素32P-磷酸盐标记蚕豆根尖细胞,以观察细胞内DNA合成的时间间隔问题时,发现同位素32P的掺入不是在有丝分裂期,而是在有丝分裂前间期中的一段时间内。在这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有丝分裂期是细胞分裂周期中的主要阶段,而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则处于静止阶段。根据这一发现,霍华德提出了细胞周期的概念,他认为细胞分裂的间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发生着许多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特殊生化事件。这一发现被后来大量的研究事实所证明。

根据霍华德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把细胞周期人为地划分为几个时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人们按照细胞所处的形态学变化将细胞划分为间期和分裂期两相,霍华德学说划分细胞周期各期则是以细胞核的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分裂作为主要标界——即按时间顺序将细胞周期确定为四个期: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和分裂期(M期)。

1.G1期:从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之前的这段间隙时间叫G1期。在这段时期中有各种复杂大分子包括mRNA、tRNA、r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2.S期:这是DNA复制时期,故称S期,这期间DNA的含量增加一倍。

3.G2期:从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的一段间隙称G2期,此期的持续时间短,DNA的含量不再增加,仅合成少量蛋白质。

4.M期: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也就是从染色体的凝缩、分离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为止的时期。分裂后细胞内DNA减半,这个时期称M期(即有丝分裂)。细胞分裂的意义在于S期中倍增的DNA以染色体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