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02
防护服的作用: 保护医护人员免 受病毒、细菌等 感染
04
防护服的保养与 清洁:定期清洗、 消毒,确保防护 服的卫生和安全 性
护目镜
作用:保护医护人员的眼睛免受病毒、细菌等微 生物的侵害
材质:通常由聚碳酸酯、聚酯等材料制成,具有 较好的抗冲击性和透光性
佩戴方法:根据个人脸型选择合适的护目镜,佩 戴时确保镜片与眼睛紧密贴合
03
防护口罩:用于保护医护人 员的呼吸道免受病毒、细菌 等感染
05
防护鞋套:用于保护医护人 员的双脚免受病毒、细菌等 感染
02
防护手套:用于保护医护人 员的双手免受病毒、细菌等 感染
04
防护眼镜:用于保护医护人 员的眼睛免受病毒、细菌等 感染
工作环境改
5
进与优化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4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口罩
01
口罩类型: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等
02
佩戴方法:正确佩戴,确保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
03
更换频率:根据使用情况及时更换,避免长时间佩戴
04
防护效果:有效阻挡飞沫、气溶胶等传播途径,降低感染风险
制定完善的安全 防护制度,明确 医护人员的职责 和义务
加强培训和教育, 提高医护人员的 安全防护意识和 技能
优化工作环境, 减少职业暴露的 风险因素
定期进行安全检 查和评估,确保 防护措施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
建立应急处理机 制,及时应对职 业暴露事件
加强与相关部门 的沟通和合作, 共同保障医护人 员的职业安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防护PPT课件
其基本特点:
1、HIV潜伏期长,不易被发现; 2、艾滋病症状多样,易误诊; 3、大多数感染者是隐匿的,不易发现(主要原因); 4、社会不接受,病人不愿主动告诉医生。
1、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2、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
将输液导管与无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统连接
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
整个过程中应从容不迫
使用真空采血系统
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
一旦决定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HIV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7、患者病种(乙肝、丙肝、HIV)和含有病毒的情况、是否正接受治疗,何种药物治疗 8、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
根据暴露级别及暴露原的病毒载量,选用预防方案。
暴露于HIV
HIV职业暴露后的风险评估
经破损皮肤暴露:0.33%(0.2%~0.5%) 经污染针头剌伤:0.33% 经粘膜暴露:0.09%(0.006%~0.5%)
认识(Reconnition)——认清你该做什么,有备无患 重复(Repetition)——正确、熟练、反复地操练 强化(Reinforcement)——在例行操作中反复强 化,使习惯成自然
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图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1
前言职业防护安全是近来医务人员越来
越关注的话题,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第 一线,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职业暴露 的危险大,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职 业感染机会,要有职业安全防范意识, 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职业危害。
2
护理职业的危害因素
生物性感染 化学性感染 物理性因素 心理问题
37
为何应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
1、HIV潜伏期长,不易被发现; 2、艾滋病症状多样,易误诊; 3、大多数感染者是隐匿的,不易发现(主
要原因); 4、社会不接受,病人不愿主动告诉医生。
38
标 准 预 防 措 施
39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戴手套 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
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 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 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 消毒措施
40
防护措施
增强预防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 坚持洗手: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技
术。
戴手套:接触病人渗出物、血液时,必须戴手套。 戴口罩和防护镜:为防止血液或体液等传染物质溅
占全国的80%,分别是云南、河南、广西、 新疆、广东、四川。
10
我国现状
中国的艾滋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医院的医务人员接诊的HIV感染者和艾
滋病患者也逐渐增多 医院内医务工作者的HIV知识,尤其是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未普及 医院中的医务工作者已成为因职业感染
HIV的一个高危人群
11
目的和意义
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了解知识、提高 自我防范意识,遇到事故后正确的处理 程序和预防用药原则。
手术室职业暴露与防护PPT模板
暴露风险评估
暴露源:手术器械、血液、体液等
暴露途径:接触、吸入、注射等
02
暴露风险等级:低、中、高
暴露后果:感染、疾病、职业病等
04
暴露后果
3
2
4
1
感染风险:手术室职业暴露可能导致医护人员感染疾病,如肝炎、艾滋病等。
职业安全:手术室职业暴露可能影响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如手术操作失误、医疗事故等。
相关政策解读
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
01
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02
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指南》
03
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04
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05
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规范》
3
防护措施的实施
防护知识的更新与培训
2
1
手术室职业暴露的危害
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防护技能培训
5%
55%
30%
10%
手术室职业暴露的种类和危害
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防护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防护意识培养
手术室职业暴露的危害
防护措施的重要性
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防护意识的培养方法
01
03
05
06
04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
01
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按照规定进行登记
02
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如清洗伤口、消毒等
03
及时进行医学观察和治疗,如接种疫苗、使用抗病毒药物等
手术室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ppt课件
• 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 科,由感染管理科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暴露时间、科室、姓名、暴 露方式及部位、暴露源类型、处理方法等。2.根据暴露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 施,定期追踪观察并记录。
21
二、防范措施
(一)化学消毒剂
1、要求工作人员在检查、使用和测试化学消毒剂时,必
须戴好口罩、帽子、手套,甚至防护眼镜,准确操作,
避免直接接触。
2、消毒、灭菌容器应尽量密闭,减少消毒剂在空气中的
挥发。
3、使用前,应将消毒剂冲洗干净或将气体排放彻底,开
启熏蒸后的手术间时应开窗通风30分钟,使之对人体
(2)据手术种类与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 式,并合理安排手术间。
(3)护士在妊娠期间也 应尽量减少进入房间接触 吸入性麻醉药的机会。
24
危害因 素之三
物理性因素
25
物理危害因素
噪音
紫外线
放射线
电器伤
26
防范措施
噪音
1、建造手术室时,应将防噪音设施考虑其中。 2、选择噪音小,功能好的仪器设备,适当调节,并定期检查维修。 对易摩擦产生噪音的物件尤其注意清洁,上油、保养工作。 3、对于人为造成的因素应尽量避免 4、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遇烦躁的病人不可大声训斥,应予以多种 措施尽快使之安定,减少对他人的不良刺激。 5、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学习并严格执行,并加强教育与宣传, 以创造一个安静、有序的工作环境。
27
紫外线
1、合理安排紫外线灯管,正确放置移动式紫外线射灯。 2、开灯照射时,关闭门窗或设置屏障以有所遮挡。 3、测试紫外线功率时,应戴好护目镜,穿好防护服, 减少紫外线对皮肤、角膜直接照射而产生的刺激。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
立即采取紧急
1
措施:如清洗、
消毒、包扎等
报告医院相关部 2 门:如感染控制 科、医务科等
接受专业评估: 3 如感染风险评估、 心理评估等
采取预防措施: 4 如接种疫苗、加 强个人防护等
定期随访:如
5
定期检查、监
报告后,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 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隔离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
隔离患者:将患者与健康人群隔 离,避免交叉感染
病原体检测:对患者进行病原体 检测,确定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采取防护措施:穿戴防护装备, 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及时报告:将患者情况报告给相 关部门,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
评估感染风险,采取相应措施
医护人员防护意识
提出加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01
提高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02
完善职业暴露防护设施,确保防护设备齐全、有效
03
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防护制度,明确责任、流程和应急措施
04
加强职业暴露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05
提高医护人员心理关怀,关注心理健康,减轻心理压力
预防措施:加强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完善防护 措施、加强监管等
强调预防和控制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重要性
职业暴露对医护人员 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
胁
加强培训和演练,提 高医护人员应对职业
暴露的能力
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 是保障医护人员安全
的关键
加强医疗设备和防护 用品的管理,确保医
护人员的安全
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预 防和控制体系,提高
手术室职业暴露与防护医疗培训ppt
面罩、护目镜和口罩
隔离衣用于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隔离衣在血站主要用在成分制备无菌室和检验科核酸实验室。隔离衣的样式同手术衣,不可用前面对襟的工作服代替。隔离衣只能穿一次,潮湿后应立即更换,提倡使用一次性隔离衣。脱隔离衣时应将污染面朝里,放在污衣袋内,做上隔离标记,送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消毒,避免污染
职业暴露防护原则和措施
一.原则
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推广和强化标准预防
(2)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上述(1)的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①直接接触每个献血者前后。②每一位献血者献完血之后,下一位献血者献血之前。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④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②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预防措施
洗手与手消毒
(3)医务人员在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①接触献血者血液之后。②接触被献血者血液或标本污染的物品之后。③处理或收集完医疗废物之后。
职业暴露的类型
常见的职业暴露
危害因素
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在从事工作时,被病原体感染发生的危险事件,多指在诊疗、体液等污染自身皮肤或黏膜导致的感染
第二部分
检验科的工作繁杂,每天不仅接触大量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及各种分泌物、工作中需要的各种化学试剂,有的化验室还要采集血液等各种标本。在采集标本时,如果操作不小心很容易被穿刺针头刺伤;现在承装标本的几乎都是玻璃试管,如果试管有残破或推片制血膜时,很容易被玻片划伤皮肤;紫外线灯消毒时,如果进入房间可以造成紫外线辐射性损伤,严重可以引起结膜炎、皮肤红斑。标本液溅起进入眼睛,导致的污染。
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接触细胞毒性药物的防护措施
1、接触大剂量抗癌药时,严格遵守接触抗癌 药物操作规程:
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
• 如何预防针刺伤:
医院应在现有条件下,考虑医护人员本身的 安全性。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利废 物的容器等设施,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 生。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毒剂;
• 心理社会性因素:工作紧张、倒班、心理
压力超负荷等。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 生物性因素: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接触患者血液、体液 排泄物及分泌物,因针刺伤、锐器伤、粘膜或破损皮肤 接触各种经血液传播或呼吸道传播疾病病人的血液、体 液都可能受到感染。目前在血液传播疾病中最具危害的 是“乙肝”、“丙肝”、“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HIV)”
器械,清洗手术后器械。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研究表明,安全操作环境,规范的操作 能有效减少护士锐器刺伤的次数;小心弃 置;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课件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ppt课件汇报人:目录•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与危害•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应对策略•总结与展望01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与危害手术室内的机器和设备运行会产生高分贝噪音,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护士的听力容易受到损害。
噪音污染电磁辐射紫外线辐射手术室使用的电器设备会产生电磁辐射,长期接触可能对护士的身体造成潜在危害。
手术室使用紫外线消毒时,若未做好防护措施,容易导致皮肤和眼睛受伤。
030201物理因素手术室经常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甲醛等,长期接触可能对护士的呼吸系统和皮肤造成刺激和损伤。
化学消毒剂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会产生废气,长期吸入可能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麻醉废气化学因素手术过程中,护士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
手术中,护士经常接触锐器,如针头、刀片和缝线等,容易造成意外伤害,增加感染的风险。
生物因素锐器伤细菌和病毒职业心理压力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大、时间长,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容易造成身心疲劳和压力。
紧急情况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如大出血、心脏骤停等,需要护士迅速应对,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造成心理压力。
02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时,必须使用手套进行防护,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正确使用手套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以防止通过呼吸道传播病菌。
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物时,护士应穿隔离衣和防护鞋,以减少皮肤和鞋子的污染。
穿隔离衣和防护鞋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的处理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规范操作医疗设备手术室护士需要定期接受培训,熟悉医疗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意外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职业暴露
什么是职业暴露?
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 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为职 业暴露。
什么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 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 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 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评价结果表明 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预防的。 改变危险行为:1.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
• 2.禁止用手去弄弯针头
•
• • • 锐
3.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头帽
4.禁止直接传递锐器 5.禁止徒手携带裸露针头等锐器物 6.禁止消毒液浸泡针头,及时将使用后的针头等 器物丢弃到锐器盒内。
戴手套的指征
• 清洁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
• 无菌手套——进行手术等侵袭性操作、 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
• 清洁手套——手部有破损时
戴护目镜、面部防护罩的指征
• 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 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 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二、手术室职业暴露分类
1.化学性职业暴露
化学性职业暴露的防护
1.增强对消毒剂麻醉剂化疗药物的防护意 识 2.正确使用消毒灭菌剂
3.做好麻醉废气的管理 4.配制化疗药时的防护
2.物理性职业暴露
物理性职业暴露的防护
噪声的防控
针刺伤锐器伤的防护 防光(激光)电离辐射 放射粒子 环境的控制
激光的危害
• 3.如果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虽接种过乙肝疫苗, 但抗-HBs≥10mlU/ml者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 即注射免疫球蛋白 200-400IU ,并同时在不同部 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20ug)、1和6个月后分别 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各(20ug)。
生物性职业暴露的处理
丙型肝炎病毒(HCV)
光致化学 弱激光的生物刺激作用 ——对生物组织的影响: 眼 睛——光致角膜炎,视网膜损伤,白 内障,角膜灼伤等。 皮 肤——红斑、色素沉着、暗淡、光敏、 皮肤灼伤 神经系统——干扰人体生物钟,松果体素 减少,节律紊乱
激光防护装备—特定防护镜
根据激光的波长及密度选择防护镜
针刺伤锐器伤的防护
•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针刺伤锐器伤的防护
• 正确处理措施:
• 1.戴手套者应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
• 2.立即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排出血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 3.用0.5%碘伏、75%酒精对污染伤口进行消毒。
• 4.填写针刺伤、锐器伤的登记报告。
3.生物性职业暴露
生物性职业暴露的防护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基于传染源)即认定病人
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潜
在的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
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
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 施。
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
标准预防的措施
洗手的指征
•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 手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或被血液、体液和蛋白性物质污染后。 • 接触不同病人间或从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 无菌操作前后。 • 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 • 处理污染物品后。 • 脱去手套之后。
• 暴露后3--4周内进行抗体检测,6---9个月复查以确定是否感染HCV,如感染、 HCV要查肝功能,为尽早使用a干扰素提供依据,早治疗减少慢性肝炎的发生。
生物性职业暴露的处理
HIV(4小时以内)
• 表浅针刺伤或被少量血液污染破损皮肤或粘膜采用 高效抗艾滋病疗法(使用高效抗艾滋病毒疗法可使 医务人员感染HIV危险性降79%),二联疗法。 • 被大量血液或 HIV 载量较高的血液污染破损皮肤或 粘膜、深部刺伤等采用三联疗法。 • HIV 感染后 2 周 --3 个月为窗口期,因此于暴露后当 时、1个月、3个月、6个月各检查一次HIV载量和抗 -HIV.
5.社会心理性职业暴露
社会心理性职业暴露的防护
• 学习心理学的知识 • 合理安排工作和娱乐 • 尽量减少行为负荷节约体力和能量
• 改善工作条件,术中交替活动下肢
• 加强身体素质锻炼 • 关心、体贴护士
谢谢大家聆听!!
• 为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 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 应戴全面型防护面罩。
穿防护衣的指征
•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 •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 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喷溅时。
生物性职业暴露的处理
乙型肝炎病毒(HBV)
• 1.立即检测表面抗原、表面抗体、丙氨酸转氨酶 等,并于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 • 2.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抗HBs≥10ml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4.机体运动性职业暴露
机体运动性职业暴露的防护
• 搬运病人及物品时,科学合理用力,操作时,用 节力姿势,降低人体重心,扩大支持面,增强身 体平衡稳定,减轻疲劳。 • 改善站立、走动的强直体位,克服强制体位带来 的危害。 • 休息时抬高下肢,以利血液回流,减少静脉曲张 发生。
• 合理穿着阶段性压力丝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