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地质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咸阳彬县地质构造
彬县地质构造简单,地壳运动缓慢而稳定,属弱震区。所发生的地质,震源多在境外,且裂度不大,破坏性较小。较大的地震有两次,一是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陕西华县震中8级,彬县裂度七,房屋倒塌甚多。二是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源大震8.5级,彬县裂度6—7,破坏很大,县内一个窑洞塌死七人。从公元前186年至今有记载地震13次。
土壤与植被
县境内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土壤主要由黑垆土、黄墡土、淤土、红土、潮土构成。黑垆土是本县主要的农业土壤。县内的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以栽培的落叶阔叶树和农业植物群为主。近年来实施山川秀美工程,植被情况大有改善。
植被为松柏杨杏槐,间有杂木林,土壤属黄胶土质。
地质构造
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彬县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山”字形构造前绵东翼内侧,总体构造形态为北西—北北西向的平缓单斜,在单斜面上有为数不多的、方向单一的宽缓褶曲,地层倾角小于9°,构造简单。南翼倾角平缓,一般1°—2°,北翼较陡,从西到东由4°陡增至9°。两翼跨度8公里,北翼起伏幅度300米,起伏一般为80米。
地层岩性
彬县境内所见到的地层从三叠纪开始,有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层,特别是有巨厚的第四纪黄土堆积。龟蛇山的地岩层性应为白垩系(K)洛河组,为棕红色砾岩、砂砾岩平粗砂岩。
龟蛇山位于龙高镇富仁村泾河岸边,距县城44公里,距龙高镇7公里,东距公刘墓5公里。从泾河北边高原俯瞰,有酷似龟、蛇的两道山梁南北向奔入泾河,民间称为龟蛇二相、龟蛇神山等。相传在公刘死后不久,曾经发生了泾河黑龙移动犟山,企图用洪水冲跨公刘墓的事,幸有伏龙山的顽强抵御,才使公刘墓免受洪水冲击。公刘的发展农业,使人民丰衣足食的事迹感动了上天,为了保护公刘墓,天庭就派龟、蛇、牛头、马面等各路神仙下凡保护长眠于此的公刘,从龟蛇山开始,伏龙山、蝎子掌山、牛头马面山等依次排开,犬牙交错,曲曲折折,消
耗能量,使泾水自古到今都无法形成巨大的冲击波危害公刘墓。前面说的这些神灵,都是保护公刘墓的各路门神,而龟蛇山就是沿泾水通过公刘墓的第一道关口。
龟蛇山从公刘居豳时间就有人居住,1988年前后,文物工作者在下面的山梁上发现了季家坡遗址,属于龙山文化类型,时间段也就是公刘居豳时期,约3500年前。遗址面积约为21万平方米(315亩),文化层厚1.5—2米,暴露有白灰居住面。地表陶片丰富,采集有龙山文化的泥质灰陶和夹砂红、灰陶片,其纹饰有蓝纹、绳纹、附加堆纹,可辨器型有盆、罐、瓮等。还发现西周的磨光石铲,以及泥质黑陶和夹砂灰陶片,陶片饰绳纹、附加堆纹、指压纹,器型有壶、罐、鬲等。这里分布的这些墓葬,墓主虽不可考,但与我县水北村的姜嫄墓的大小样式基本是一样的,也极有可能是周代的墓葬.
1、地形地貌
龙高原东邻淳化、南接永寿,属彬县东北原梁沟壑区的一部分,由三水河、金池沟水、泾河切割而成。总面积647.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4.7%,其中原面335.41平方公里,沟谷311.59平方公里,海拔高度900—1240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坡降5.5%。区内形态结构由沟间地和沟谷地两种地貌构成;沟间地包括原和梁,以原为主,周围有河沟分割,在平面图上呈花瓣状;梁呈长条形黄土平顶状,梁顶宽度大小不等,沿分水线的纵向斜度1—3度,横剖面呈穹起形,坡高2—5度。沟谷地由河谷、干沟、冲沟以及发育在上述地貌各种坡面上的细沟、浅沟、切沟等组成。冲沟是在晚更新世黄土堆积后,由坡面侵蚀沟发展起来的,沟身全部切割在黄土层中,谷形从尖V字形到宽V字形。
龟蛇山位于龙高镇富仁村泾河岸边,距县城44公里,东距公刘墓5公里。从泾河北边高原俯瞰,有酷似龟、蛇的两道山梁由南向北奔入泾河,民间称为龟蛇大战、龟蛇二相、龟蛇神山等。相传公刘的事迹感动了上苍,在他死后不久,天庭就派龟、蛇二仙下凡护佑长眠于此的定居农业之祖公刘,从而形成了这一自然风景。
龙高镇一带曾是古豳国所在地。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曾这样写道:豳美阳亭即豳也。有豳山、从山、从豕。泾河从新堡子乡姚联段开始,曲折迂回,形成了犬牙交错、山环水绕的奇特地貌,被人们赋予了各种与公刘有关的涵义。人们根据地貌特征,分别命名为龟蛇山、蝎子掌山、牛头马面山等、伏龙山等。都
是保护公刘墓的各路门神。南宋祝穆《方舆胜览》中得到了具体描绘:豳山,岩壑崎嵚、委曲百白、瀑飞溅溅。这些都是对这段地貌特征的具体描述。
2、气候条件
彬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寒暑极端、四季分明的特点。冬季降水稀少,寒冷干燥且较漫长,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增多。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变化多端,易出现倒春寒,曾出现过2001年4月份降雪的现象。夏季气候较热多雷阵雨,并伴有大风或冰雹,夏末常有伏旱。秋季多连阴雨,气候凉爽湿润,但有霜冻为害。川道年平均气温11.1℃。一年中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2.9℃,极端最低气温为-22.5℃。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4.4℃,极端最高气温为40℃。平均气温的年较差31.5℃,初霜期始于10月中旬,终霜期在4月下旬。全年无霜期平均175.6天,川道无霜期177天,年日照充足,河谷川道为2125.4小时。
川道多年平均降水量558mm。年最大降水量797毫米(1983),最小降水量320.3毫米(1979)。年际相差476.7毫米,变率2.39。多年平均日照数每年2125.4小时。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2.5%。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47mm,远大于年降水量。一年之中的风向,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平均风速为 1.4m/s,最大风速1.9m/s。
3、水文条件
龟蛇山地处泾河谷地。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泾河是彬县境内最大河流,在彬县境内长104公里,年平均流量为每秒57.6立方米,最小流量每秒1.0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2.8亿吨,实测最大侵蚀模数16900吨/平方公里•年,故“洪水一石泥八斗”。沿岸有26条支毛沟水流汇入,两岸流域面积37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从断泾往下,泾河入峡谷地带,宽度仅100米—300米。
上述表明径补给流排泄条件为,大气降水除以面流的形式顺地表排出外,部分大气降水垂直入渗。
4、地质构造
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彬县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山”字形构造前绵东翼内侧,总体构造形态为北西—北北西向的平缓单斜,在单斜面上有为数不多的、方向单一的宽缓褶曲,地层倾角小于9°,构造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