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

合集下载

《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专家解读

《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专家解读
处旦,界和医疗机构进行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努力,
金昕哗,tgA学博士,中国
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内分泌 科主治医师。
其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 预测至i]2015年,全球成人约有23亿超重,7亿肥胖。 2011-2012年间,英国有11,740位患者因肥胖就诊, 是2006—2007年间的3倍。同时,其发病人群也日趋年 轻化,在2~15岁的儿童中,约有3/10是超重或者肥胖
7'China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surgical treatment
guidelines(2014)}expert interpretation
《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
专家解读
刘金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四院
doi:10.3969/j.issn.1672-7851.2015.03.004 刘金钢教授,主任医师,
gastric Roux-en-Y
∥贼90年代观察到,减重手术除了明显减轻体
重,还可以良好的控制血糖…,随后在一项前瞻性研究 性对照研究后发现并证实幢J,术后患者不需要药物降糖 并能长期保持血糖正常的例数明显高于非手术组,且 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大大降低。我 国肥胖症和糖尿病外科治疗始于2000年,开展手术的医 院及术者缺乏规范化培训,出现了一些问题,急需对 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手术操作等进行规范,《中国 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版)》口1正是基 于此目的在国内外专家大力支持下产生的。
糖尿病天地・临床2015年第9卷第3期
万方数据
www.tnb365.com
f醯
《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专家解读

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全文

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全文

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全文一、概述(一)定义肥胖症是指机体脂肪总含量过多和/或局部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肥胖主要包括3个特征: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多、体脂分布的失调以及局部脂肪沉积。

(二)分类按发病机制及病因,肥胖症可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单纯性肥胖症又称原发性肥胖,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寻;其根据发病年龄和脂肪组织病理又可分为体质性肥胖症(幼年起病性肥胖症)和获得性肥胖症(成年起病性肥胖症)。

而继发性肥胖症是指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肥胖症。

本指南主要阐述单纯性肥胖症。

此外,依据脂肪积聚部位,肥胖可分为中心型肥胖(腹型肥胖)和周围型肥胖(皮下脂肪型肥胖)。

中心型肥胖以脂肪主要蓄积于腹部为特征,内脏脂肪增加,腰部增粗,呈现"梨形"肥胖,此型肥胖患者更易患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周围型肥胖以脂肪积聚于股部、臀部等处为特征,呈现"苹果形"肥胖。

(三)流行病学近30年,肥胖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长,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

目前我国面对的肥胖形势也非常严峻,《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分别上升了7.3%和4.8%;而6~17岁儿童和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分别上升了5.1%和4.3%。

同时,我国的肥胖患病率呈现北方高于南方、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及女性高于男性的流行特点,与人群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和习惯、经济收入水平、体力劳动强度、文化结构有密切关系。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能量代谢平衡失调,热量摄入多于消耗使脂肪合成增加是肥胖的基础。

它是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肥胖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因素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肥胖的遗传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以及空腹血糖≥5.6mmol/L)。

2)MDT包括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营养科、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1.2手术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或其他需要先行治疗的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等。

2)相对禁忌证:BMI<27.5;手术前未经内科治疗或生活方式改变治疗;手术前未经心理评估或存在无法配合手术后管理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青少年、老年人或极度肥胖患者;存在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严重胃食管反流等胃肠道疾病;存在严重的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异常;存在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等。

2手术方式的选择2.1手术方式的选择原则1)根据患者BMI、年龄、性别、合并症、代谢综合征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

2)手术方式应尽可能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同时确保手术效果。

2.2手术方式的具体选择1)胃镜下胃部减容术(GES):适用于BMI<35,无代谢综合征和严重合并症的轻至中度肥胖患者。

2)胃旁路手术(RYGB):适用于BMI≥35,或BMI≥32.5且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

3)胃套管切除术(SG):适用于BMI≥35,或BMI≥32.5且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

4)一期吸脂减重术:适用于BMI<35,脂肪分布较为集中的患者。

5)二期手术:适用于BMI≥50,或BMI≥45且存在严重合并症的极重度肥胖患者。

3术前评估与准备3.1术前评估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包括肥胖病史、合并症、手术史、过敏史、药物过敏史、家族史等。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等。

3)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片、心电图、腹部B超、胃镜检查等。

4)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对手术的认知程度。

3.2术前准备1)生活方式改变: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等。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完整版)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完整版)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完整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for Metabolic & Bariatric Surgery,CSMBS)于2014年组织国内减重代谢外科及内分泌科专家共同制定了我国首个减重代谢外科指南——《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1]。

在该指南的指导和规范下,尤其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成立后,我国的减重代谢外科取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全国各地区相继建立了临床研究中心,并开展了多中心合作,不断积累详实的多中心临床数据。

我国减重代谢手术已经由2014年的4000例增长到1万例以上,术式方面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没有明显差异[2-3]。

2017年,美国和欧洲肥胖代谢外科指南进行了相应更新,包括胃束带手术(AGB)等治疗方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4-5]。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联合CSMBS组织专家对2014年版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参考西方国家指南及立场声明更新,并采纳我国近5年的临床数据及相关文献,在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术前评估与准备、术后并发症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以更好地适应减重代谢外科的发展,规范疾病的治疗,共同推进学科健康快速发展。

1 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1.1 手术适应证单纯肥胖病人手术适应证:(1)BMI≥37.5,建议积极手术;32.5≤BMI<37.5,推荐手术;27.5≤BMI<32.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综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6-7]。

(2)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8]。

(3)建议手术年龄为16~65岁。

注:(1)代谢综合征组分(国际糖尿病联盟定义)包括:高三酰甘油(TG,空腹≥1.70 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男性空腹<1.03 mmol/L,女性空腹<1.29 mmol/L)、高血压(动脉收缩压≥130 mmHg或动脉舒张压≥85 mmHg,1 mmHg=0.133 kPa)。

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症外科治疗指南(2019完整版)

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症外科治疗指南(2019完整版)

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症外科治疗指南(2019完整版)背景近30年来,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的数量在全球范围内呈高速度增长趋势。

据报道,2015年全球12%的成年人和5%的儿童达到肥胖症诊断标准,成人和儿童的肥胖人数分别为6.037亿和1.077亿[1,2]。

儿童肥胖率虽低于成年人,但其上升速度却高于成年人,中国是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约3496万[3]。

2014年中国大陆“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7~18岁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29.7%和18.8%;同龄女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8.9%和10.3%[3]。

1985年至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由2.1%增长至12.2%,肥胖率由0.5%增长至7.3%。

据推断,到202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将达到22.3%,人数将达到3941万[3]。

至2030年,由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所致成人肥胖相关慢性病的直接经济花费将到达490.5亿元/年[3,4]。

肥胖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对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系统和心理智力等都造成严重的危害[5-10]。

相关研究表明:65%的肥胖儿童到成年期后会发展成Ⅲ度肥胖(BMI≥40 kg/m2)[11,12]。

而且,对于重度肥胖的个体,仅靠饮食和行为干预很难达到显著长期有效的减肥效果。

减肥手术在成人中已被广泛证实是安全有效的,虽然目前尚无非常充分的证据推荐儿童青少年采用外科手术减肥,但是对部分肥胖的儿童青少年采用手术减肥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3-18]。

美国相关专业学会先后发布了《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诊治指南》《青少年重度肥胖的外科治疗》和《儿童减肥代谢外科指南(2018)》[19-21]。

2015年,欧洲儿科胃肠、肝病及营养学会也发布了《儿童减肥手术新指南》[22]。

由于人种、基因易感性、文化伦理以及儿童青少年对减肥手术认可度等方面的差异,国外的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有一定借鉴作用,但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人群,因此有必要制定符合中国肥胖儿童青少年的外科治疗指南。

2019 中国2型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

2019 中国2型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

2019 中国2型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标题:探究2019 我国2型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在当今社会,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9年发布的我国2型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备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一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2型糖尿病医学诊疗水平的提升,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究2019年我国2型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的内容及意义,为读者带来全新的理解和思考。

一、2019年我国2型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的背景2019年发布的我国2型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是在我国糖尿病学会的指导下,经过多位权威专家的悉心研究和反复论证而制定的。

本标准的发布,旨在规范临床医生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2型糖尿病的防控和管理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对患者的危害。

此次发布的标准相较于以往的诊疗标准,更注重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更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糖尿病的预防和干预提出更具体和详细的措施。

二、2019年我国2型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的核心内容1. 诊断标准本次发布的标准,对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提出了更加严格和全面的标准。

专家们通过对临床研究的分析和总结,明确了2型糖尿病的确诊标准,并指出了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病人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2. 饮食和运动指导本次发布的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对患者饮食和运动的指导。

饮食和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而这个标准明确了糖尿病患者在每餐饮食中各种成分的摄入量,指出了不同运动方式对糖尿病的影响,这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3. 药物治疗原则针对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本次标准也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和疾病的发展阶段,指出了不同药物的使用原则和治疗意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治疗思路。

三、对2019年我国2型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的个人理解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对2019年我国2型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辅助检查
(1)静脉血浆葡萄糖:空腹血糖、75 g OGTT后2 h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2)尿糖:尿糖阳性是发现糖尿病的重要线索,需进一步检测血糖以确诊。 (3)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态和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病情
监测关键指标,但在我国尚未用于诊断糖尿病。 (4)其他:常规检测血脂、肝肾功能、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值(UACR);有条件时
鉴别诊断
✓需与以下常见的可致血糖升高的疾病鉴别: 1.内分泌疾病:最常见的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甲亢可导致血糖升高, 但甲亢具有高代谢症状和体征,血清游离L、游离T4水平增高。 2.肝脏疾病:肝病所致的高血糖常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如肝硬化、慢性 丙型肝炎、肝移植术后,多数患者有营养不良的表现。 3.其他:可以引起血糖异常的因素,如应激性因素或药物因素,抗精神病药 物等。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 (实践版·2019)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Dr.HAN
背景
定义与分类 识别、诊断与转诊
治疗 疾病管理
定义与分类
✓糖尿病是一组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威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 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慢性高血糖导致多种脏器多系统损害,尤其是眼、肾、神经及心血管的长期 损害、功能不全和衰竭。
✓常有家族史。很少自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但在应激、严重感染、中断治疗 等诱因下也可发生。
✓临床上常与肥胖症、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疾病同时或先后发生。
临床症状和体征
✓由血糖升高导致的严重代谢失调,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 饮、多食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伴乏力。
✓但许多患者缺乏特异表现,仅于健康体检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 糖;有的患者可表现为视力模糊、外阴瘙痒、皮肤瘙痒和易感染;如有并发 症时,可出现视力下降、水肿、贫血、对称性的手指、足趾感觉减退、疼痛、 麻木或异样感,亦可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一、本文概述《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是一份全面阐述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策略的权威指南。

本文旨在提供关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方法的最新信息和实践建议,以指导医生和患者在做出治疗决策时参考。

随着全球肥胖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这些疾病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外科治疗,尤其是减重手术,已被证实对于某些重度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由于手术风险、术后管理等因素,外科治疗的选择和实施需要谨慎和专业的指导。

本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方法、术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指南也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提倡建立由外科、内分泌、营养、心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评估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的发布,旨在提高我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推动我国肥胖及糖尿病外科治疗领域的持续发展。

二、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原则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多学科团队协作、综合治疗、长期随访的基本原则。

在治疗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肥胖程度、糖尿病病情以及心理状况,确保患者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和益处。

个体化治疗原则: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糖尿病病程、并发症情况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多学科团队协作原则: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心理科等。

应建立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治疗。

综合治疗原则:外科治疗只是肥胖及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部分,应结合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长期随访原则:术后应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监测,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糖尿病的控制情况。

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共10页word资料

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共10页word资料

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杨国庆,母义明根据2019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CDS)组织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1]。

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威胁极大,给家庭以及患者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也为家庭、国家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复杂的发病过程使人类至今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但有效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减少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2]。

为达到尽早、有效、持久的血糖达标,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管理能力、生活方式指导以及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均至关重要。

由于近年来大量有关糖尿病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CDS根据最近研究成果特别是大量基于中国大陆人群的循证医学数据,针对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做了大量修改和补充,于2019年正式发布了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

对于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最终可能均需要胰岛素治疗以达到目标血糖水平[4]。

现就新版指南中,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做一解读。

1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201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糖尿病治疗指南确立了基础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指南推荐,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当生活方式干预加1种口服降糖药(OHA)血糖控制不佳时,加用基础胰岛素是最有效的血糖控制策略。

在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也指出,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2种或2种以上OHA治疗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仍未达标即可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较差,胰岛素抵抗相对较轻,及时启动基础胰岛素治疗是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自身特点的治疗策略。

基础胰岛素不仅有效控制空腹血糖,进而实现血糖全面达标;更重要的是,可最大限度保留更多β细胞功能,延缓2型糖尿病的进展。

2020版:肥胖糖尿病患者代谢手术的指南解读(全文)

2020版:肥胖糖尿病患者代谢手术的指南解读(全文)

2020版:肥胖糖尿病患者代谢手术的指南解读(全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已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增加了全民的健康负担和经济负担。

减重代谢手术作为近年来治疗肥胖及肥胖合并症的主要方式,其安全性较高,术后不仅可以获得持久减重效果,同时有效缓解肥胖相关合并症,可从根本上改善病态肥胖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减重代谢手术作为治疗肥胖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目前能根治糖尿病,延缓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唯一手段,值得推广和合理应用。

我国减重代谢手术虽开展的相对较晚,但为规范和推动减重代谢手术的发展,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指南,并且随着近年来减重代谢手术数量的增加和临床数据的积累及对减重代谢手术认识的不断深入,2019年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联合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指南进行了修订和更新[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也推出了肥胖糖尿病的手术治疗指南,虽然指南中仍存在部分问题有待商榷,但对临床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诊疗标准,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初步解析和探讨。

一、减重代谢手术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选择目前国内外减重代谢手术相关指南均将BMI作为判定是否符合施行减重代谢手术的客观指标和主要标准。

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建议:对于BMI>40 kg/m2的患者不论有无糖尿病及BMI 35~40 kg/m2之间,经改善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应积极推荐行减重代谢手术;对于BMI介于30~35kg/m2之间,且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减重代谢手术虽不积极推荐,但可以作为临床上的一种治疗方式[2]。

当然指南中也提到不同的种族,BMI 阈值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亚洲人群来说,上述BMI标准应降低2.5 kg/m2[3]。

我国2019版《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中对于单纯肥胖患者积极推荐行减重代谢手术的BMI的标准为≥37.5 kg/m2;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若BMI≥32.5 kg/m2则积极推荐手术[1]。

中国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版)

中国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版)

中国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版)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0.4%,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1.1%和9.6%,男性高于女性。

肥胖和超重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简称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负荷后2 h血糖是诊断2型糖尿病的主要指标。

其治疗是以生活方式干预结合控制体重、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治疗等多方面的综合管理。

本指南内容较多,仅分享治疗部分。

治疗部分2型糖尿病治疗的近期目标是控制高血糖、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远期目标是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延长寿命。

患者的综合治疗包括降血糖、降血压、调血脂、抗血小板、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

降糖治疗包括:控制饮食、合理运动、监测血糖、糖尿病教育和应用降糖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措施。

须注意,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

(一)治疗目标基层医生不仅要努力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达标率,还应强调血压、血脂、蛋白尿等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争取联合达标。

综合控制目标见表2。

建议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合并症的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个体化的控制目标。

HbA1c分层目标建议见表3。

(二)非药物治疗1.医学营养治疗:医学营养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

合理膳食模式是以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低盐、低糖、低脂肪摄入的多样化膳食。

建议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酒精和含糖饮料的摄入。

定时定量进餐,控制进餐速度,养成先吃蔬菜、最后吃主食进餐顺序的习惯[9]。

注意维持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每日摄入总热量:休息时25~30 kcal/kg,轻体力劳动时30~35 kcal/kg,中体力劳动时35~40 kcal/kg,重体力劳动时>40 kcal/kg;脂肪占总热量<30%,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5%,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20%[4,10]。

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

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

1 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1.1 手术适应证 (1)T2DM 病程≤15 年,且胰岛仍存有一 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空腹血清 C 肽≥正常值下限的 1/2; (2)病人的 BMI 是判断是否适合手术的重要临床标准(表 1);(3)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时,可酌情提高 手术推荐等级;(4)建议年龄为 16~65 岁。
LSG 操作要点(推荐):完全游离胃底和胃大弯,应用 32~36 Fr 球囊胃管作为胃内支撑,距幽门 2~6 cm 处作为胃 袖状切除起点,向上切割闭合,完全切除胃底,完整保留贲 门,建立容积为 60~80 mL 袖状胃。术中如发现食道裂孔疝 应同期处理。 2.3 BPD-DS BPD-DS 为以减少营养物质在肠道吸收为 主的术式,在减重和代谢指标控制方面均优于其他 3 种术 式,可以纠正胰岛素抵抗,但操作难度较大,且随着共同肠 道长度缩短,营养缺乏风险相应增加,术后营养相关并发 症多,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其他术式,建议谨慎 采用。术后 1 年%EWL 为 70%,T2DM 缓解率达到 95%~ 10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 5.0%,手术相关病死率 为 1.0%。
定疗效,但国内外缺少长期疗效的充分证据支持,建议慎重开展
1.2 手术禁忌证 (1)明确诊断为非肥胖型 1 型糖尿病; (2)胰岛 B 细胞功能已基本丧失,血清 C 肽水平低或糖负荷 下 C 肽释放曲线低平;(3)BMI<25.0 者目前不推荐手术; (4)妊娠糖尿病及某些特殊类型糖尿病病人;(5)滥用药物 或酒精成瘾或患有难以控制的精神疾病;(6)智力障碍或 智力不成熟,行为不能自控者;(7)对手术预期不符合实际 者;(8)不愿承担手术潜在并发症风险;(9)不能配合术后 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依从性差者;(10)全身状况差,难 以耐受全身麻醉或手术者。 1.3 手术治疗 T2DM 临床结局评判标准 (1)无效: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善;降糖药种 类和剂量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减少。(2)明显改善:降糖药种 类或剂量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少;术后 HbA1c<7.5%。(3)部 分 缓 解 :术 后 仅 通 过 改 变 生 活 方 式 干 预 即 可 控 制 血 糖 ; 6.5%≤HbA1c<7.0%;空腹血糖(FPG)5.6~6.9 mmol/L,且 餐后 2 h 血糖 7.8~11.0 mmol/L;须保持 1 年以上。(4)完全 缓解:术后无需服用降糖药,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干预即 可控制血糖;HbA1c<6.5%;FPG<5.6 mmol/L,且餐后 2 h 血糖<7.8 mmol/L;须保持 1 年以上。(5)长期缓解:达到完 全缓解,并维持 5 年以上。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一、本文概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超重和肥胖问题在中国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为了科学指导公众进行健康饮食,控制体重,预防和治疗超重和肥胖,我们特制定《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工作者和广大公众提供全面、科学、实用的营养治疗建议,帮助超重和肥胖人群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实现健康减重,提高生活质量。

本指南将全面分析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营养治疗原则和方法,并结合中国人群的饮食特点和生活习惯,提出符合国情的营养治疗建议。

本指南还将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的超重和肥胖人群,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

我们希望通过本指南的推广和实施,帮助更多超重和肥胖人群了解营养治疗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饮食调整方法,实现健康减重,降低相关慢性病的风险,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我们也期待医疗工作者能够积极应用本指南,为超重和肥胖患者提供更加专业、有效的营养治疗服务。

二、超重和肥胖的定义与诊断标准超重和肥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对个体健康和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超重和肥胖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定义:超重和肥胖是指人体内的脂肪积累过多,超过理想体重的状态。

这种状态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超重和肥胖不仅影响个体的外貌,更重要的是,它们与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密切相关。

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超重和肥胖诊断标准是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BMI是通过个体的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来计算的。

根据中国的标准,BMI在5-9之间为正常体重,BMI 在0-9之间为超重,BMI≥0为肥胖。

还有一些其他的诊断方法,如腰围、体脂率等,可以综合评估个体的肥胖状况。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诊断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都有所不同。

中国糖尿病肾病防治指南(2019版)

中国糖尿病肾病防治指南(2019版)
持血糖稳定。
饮食调整
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 ,包括减少高糖、高脂肪、高 盐、高蛋白等食物的摄入。
规律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控制 血糖和体重,建议进行有氧运
动,如快走、游泳等。
药物治疗
患者需要按时服用药物,包括 降糖药、降压药、降脂药等,
以控制病情。
教育内容与方法
疾病知识教育
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知识,提高对 疾病的认知。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定期肾功能检查
01
02
03
监测尿白蛋白
尿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的 重要标志物,需要定期检 测以评估肾脏受损情况。
监测肾功能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 尿素氮等指标,可反映肾 脏的排毒功能。
监测尿量
尿量变化可提示肾脏的浓 缩功能,如夜尿增多常提 示肾脏受损。
其他相关检查
血压监测
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的重 要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 压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控制 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 130/80mmHg以下,以预防心
血管事件和肾脏损伤。
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 剂(ARB)类药物,以降低尿蛋
白和保护肾功能。
血压控制应结合饮食调整和运动 治疗,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血脂控制
糖尿病患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控制在2.5mmol/L以下,以
背景和意义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 之一。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逐渐增加,且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 ,肾功能恶化的速度将明显加快。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肥胖症是指机体脂肪总含量过多和/或局部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1]。

肥胖主要包括3个特征: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多、体脂分布的失调以及局部脂肪沉积。

(二)分类按发病机制及病因,肥胖症可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单纯性肥胖症又称原发性肥胖,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寻;其根据发病年龄和脂肪组织病理又可分为体质性肥胖症(幼年起病性肥胖症)和获得性肥胖症(成年起病性肥胖症)。

而继发性肥胖症是指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肥胖症。

本指南主要阐述单纯性肥胖症。

此外,依据脂肪积聚部位,肥胖可分为中心型肥胖(腹型肥胖)和周围型肥胖(皮下脂肪型肥胖)。

中心型肥胖以脂肪主要蓄积于腹部为特征,内脏脂肪增加,腰部增粗,呈现"梨形"肥胖,此型肥胖患者更易患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周围型肥胖以脂肪积聚于股部、臀部等处为特征,呈现"苹果形"肥胖。

(三)流行病学近30年,肥胖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长,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

目前我国面对的肥胖形势也非常严峻,《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显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分别上升了7.3%和4.8%;而6~17岁儿童和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分别上升了5.1%和4.3%。

同时,我国的肥胖患病率呈现北方高于南方、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及女性高于男性的流行特点,与人群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和习惯、经济收入水平、体力劳动强度、文化结构有密切关系。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能量代谢平衡失调,热量摄入多于消耗使脂肪合成增加是肥胖的基础。

它是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肥胖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因素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肥胖的遗传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for Metabolic & Bariatric Surgery,CSMBS)于2014年组织国内减重代谢外科及内分泌科专家共同制定了我国首个减重代谢外科指南——《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1]。

在该指南的指导和规范下,尤其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成立后,我国的减重代谢外科取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全国各地区相继建立了临床研究中心,并开展了多中心合作,不断积累详实的多中心临床数据。

我国减重代谢手术已经由2014年的4000例增长到1万例以上,术式方面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没有明显差异[2-3]。

2017年,美国和欧洲肥胖代谢外科指南进行了相应更新,包括胃束带手术(AGB)等治疗方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4-5]。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联合CSMBS组织专家对2014年版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参考西方国家指南及立场声明更新,并采纳我国近5年的临床数据及相关文献,在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术前评估与准备、术后并发症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以更好地适应减重代谢外科的发展,规范疾病的治疗,共同推进学科健康快速发展。

1 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1.1 手术适应证单纯肥胖病人手术适应证:(1)BMI≥37.5,建议积极手术;32.5≤BMI<37.5,推荐手术;27.5≤BMI<32.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综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6-7]。

(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8]。

(3)建议手术年龄为16~65岁。

注:(1)代谢综合征组分(国际糖尿病联盟定义)包括:高三酰甘油(TG,空腹≥1.70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男性空腹<1.03mmol/L,女性空腹<1.29mmol/L)、高血压(动脉收缩压≥130mmHg或动脉舒张压≥85mmHg,1mmHg=0.133kPa)。

(2)合并症包括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内分泌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男性性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变形性关节炎、肾功能异常等,尤其是具有心血管风险因素或2型糖尿病(T2DM)等慢性并发症。

(3)对BMI为27.5~<32.5的病人有一定疗效,但国内外缺少长期疗效的充分证据支持,建议慎重开展。

(4)如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Android脂肪含量与腹部脂肪及内脏脂肪分部相关,如Android脂肪含量显著升高提示中心型肥胖。

或MRI对腹部内脏脂肪含量进行评估T2DM病人手术适应证:(1)T2DM病人仍存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8]。

(2)BMI≥32.5,建议积极手术;27.5≤BMI<32.5,推荐手术;25≤BMI<27.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慎重开展手术[1,6-7,9-13]。

(3)对于25≤BMI<27.5的病人,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及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8]。

(4)建议手术年龄为16~65岁。

对于年龄<16岁的病人,须经营养科及发育儿科等MDT讨论,综合评估可行性及风险,充分告知及知情同意后谨慎开展,不建议广泛推广[14];对于年龄>65岁病人应积极考虑其健康状况、合并疾病及治疗情况,行MDT讨论,充分评估心肺功能及手术耐受能力,知情同意后谨慎实施手术[1,6-7,15]。

1.2 手术禁忌证(1)明确诊断为非肥胖型1型糖尿病。

(2)以治疗T2DM为目的的病人胰岛B细胞功能已基本丧失。

(3)对于BMI<25.0的病人,目前不推荐手术。

(4)妊娠糖尿病及某些特殊类型糖尿病病人。

(5)滥用药物或酒精成瘾或患有难以控制的精神疾病。

(6)智力障碍或智力不成熟,行为不能自控者。

(7)对手术预期不符合实际者。

(8)不愿承担手术潜在并发症风险者。

(9)不能配合术后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依从性差者。

(10)全身状况差,难以耐受全身麻醉或手术者。

2 减重代谢手术方式的选择目前,减重代谢外科被广泛接受的术式包括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 duodenal switch,BPD/DS)。

2.1 LSGLSG是以缩小胃容积为主的手术方式,切除胃底和胃大弯,保持原胃肠道解剖结构,可改变部分胃肠激素水平,对肥胖病人的糖代谢及其他代谢指标改善程度较好[16]。

绝大多数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单纯肥胖病人可以选择行LSG。

由于LSG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而术前合并GERD的病人术后可能导致症状加重,故术前须进行充分评估。

如合并食管裂孔疝,术中须同期修补食管裂孔疝。

LSG操作要点:完全游离胃底和胃大弯,应用32~36Fr胃管作为胃内支撑,距幽门2~6cm处作为胃大弯切割起点,向上切割,完全切除胃底和胃大弯,完整保留贲门。

术中如发现食管裂孔疝应一期行修补处理。

此外,加强缝合有助于减少切缘出血的发生。

2.2 LRYGBLRYGB是同时限制摄入与减少吸收的手术方式,除减重效果显著外,可改善糖代谢及其他代谢指标。

LRYGB对于T2DM缓解率较高,可能与其改变胃肠道激素分泌和十二指肠旷置对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有关。

对于合并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或代谢综合征严重的肥胖病人,或超级肥胖病人,可考虑优先选择LRYGB。

由于LRYGB旷置的大胃囊与食管不相连,胃镜检查较难实施,因此,对于有胃癌前期病变的病人,或者有胃癌家族史的病人,须慎重选择。

LRYGB操作要点:在贲门下方建立容积为15~30mL的胃小囊,旷置全部胃底;食物支与胆胰支长度之和>200cm(可根据病人BMI、T2DM发病程度及具体情况调整);建议胃空肠吻合口直径<1.5cm,关闭系膜裂孔和Petersen间隙,防止术后发生内疝。

2.3 BPD/DSBPD/DS是以减少营养物质吸收为主的术式,在减重和代谢指标控制方面优于其他术式,但操作相对复杂,且随着共同肠道长度缩短,发生营养缺乏的风险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其他术式。

BPD/DS主要用于在能保证术后维生素和营养素补充前提下的超级肥胖病人(BMI>50)、肥胖合并严重代谢综合征病人或病史较长的T2DM病人。

BPD/DS操作要点:先行LSG,袖状胃容积为100~200mL,保留胃幽门并在十二指肠上段将其横断,在距离回盲瓣约250cm处将小肠横断。

十二指肠横断远端以吻合器闭合,十二指肠横断近端与小肠远端吻合,将小肠横断近端与回肠在距离回盲瓣50~100cm处进行吻合。

2.4 修正手术(revision surgery)随着减重代谢手术例数的快速增加,减重效果不佳以及复胖和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病人也逐渐增多,因而修正手术应用越来越多。

修正手术可分为恢复(reversal)手术(修正为正常解剖结构)、修改(conversion)手术(从一种术式修改为另一种术式)、修复(repair)手术(在原术式基础上进行修正,术式不变)。

修正手术的选择需要考虑原手术方式和病人术后情况(减重不足、复胖、代谢疾病未有效缓解)等因素。

在修正手术前,须经MDT评估,并正确评价减重代谢手术失败原因,慎重选择修正手术方式。

2.5 其他手术近年来,减重代谢手术的探索主要集中在胃袖状切除术(SG)为基础的复合手术,例如,SG加空肠旷置术(SG+JJB)、SG加十二指肠和空肠旁路术(SG+DJB),而且根据旷置肠管和共同通道的长短不同又可延伸出不同的术式。

此外,也有一些为减少手术并发症而改良的术式,如SG加胃底折叠术,其目的是减少术后反流的发生。

目前,这些术式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在胃旁路术的基础上简化的迷你胃旁路术(亦称为单吻合口的旁路术)已在临床上获得长期的随访数据,减重和降低血糖效果不差于胃旁路术,其手术难度相对降低,但有发生胆汁反流的潜在风险。

3 围手术期管理3.1 术前管理3.1.1 术前评估术前须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评估,除了作为疗效评价的参照外,也为鉴别诊断和明确手术适应证提供依据(表1)。

表1减重代谢手术病人术前评估指标术前检查项目推荐可选择体格检查√-糖尿病相关√-心血管疾病相关√-肥胖相关高危因素筛查- √常规激素水平- √性激素水平- √术前营养评估√-消化道及影像学检查√-心理评估- √MDT讨论- √3.1.5 OSAHS管理对于术前合并OSAHS的病人,建议参考相关指南监测血气变化,夜间可予以呼吸机改善氧供[17]。

3.1.6 其他注意事项 (1)术前戒烟。

(2)推荐对所有病人术前采取预防深静脉血栓措施,具体参考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18-19]。

3.2 术中管理3.2.1 一般管理单纯肥胖或合并糖尿病的肥胖病人常发生压疮和神经损伤,故应特别注意肥胖病人的体位并保护重点部位皮肤。

3.2.2 麻醉管理肥胖病人存在气道插管困难风险,应做好处理困难气道的准备,随时应对紧急情况,建议配备合适的手术室用品、大号血压袖带、紧急气道抢救车、长穿刺针、超声设备等。

术中根据外科手术及麻醉要求,共同维持循环稳定。

麻醉维持、通气管理、体液监测等处理措施参考麻醉相关指南。

3.2.3 拔管管理肥胖病人拔管后发生气道阻塞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建议由有经验的麻醉科或重症监护科医师进行拔管。

3.2.4 预防深静脉血栓因手术及麻醉干预,肥胖病人术中形成深静脉血栓风险高,须参考深静脉血栓防治指南进行相应干预。

3.3 术后管理3.3.1 血糖管理术后血糖遵循标准的糖尿病指南进行管理。

术后血糖控制不良的高血糖病人应由内分泌科医师进行用药指导。

3.3.2 血压管理 (1)术后早期应避免使用利尿剂。

(2)术后长期降压治疗应遵循现行的临床指导原则,建议尽可能避免使用已知对体重不利的降压药物。

(3)对于术后血压已控制的病人,应遵循筛查相关指南的推荐进行定期监测。

3.4 血脂管理手术后不建议立刻停用降脂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