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和宋诗的区别资料

合集下载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唐诗和宋诗的区别《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一、从诗歌的总体风貌看, 唐诗和宋诗气象迥异唐诗的气象来源于诗经、汉魏风骨一脉相承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精神, 形成于“潮平两岸失, 风正数帆悬”的盛唐时代环境, 体现了唐代特有的积极、乐观、向上和洋溢着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光彩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气质, 故唐诗的气象可用“雄壮浑厚”来概括。

最能体现唐诗气象的是李白和杜甫, 他们共同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李白渴望建功立业, 抱负满怀, 纵情欢乐, 傲岸不驯, 大气磅礴, 冲破一切规范和约束, 美妙奇异, 酣畅淋漓之至。

杜甫忧国忧民, 感时伤世, 深沉博大, 沉郁顿挫, 恪守“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基本原则。

李白雄壮, 杜甫浑厚,李白和杜甫共同代表了“骨气端翔, 音情顿挫, 光英朗练, 有金石声”的唐诗气象。

由于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国势, 宋诗始终笼罩着沉郁悲凉之气; 同时也因为政治上重文轻武,士大夫地位的提高, 宋诗作者每每感到难以超越唐诗的焦虑, 刻意求工求新, 尤其是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注重诗文的法度, 在创作上体现为诗文的“终始”、“关键”和“开合”, 体现为句法的严谨和押韵的严密。

同为悲春伤秋之作,唐人杜甫,与宋人晏殊就表现了不同的气象出来《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中秋月》晏殊一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同样是写“悲”, 宋诗是“悲凉”, 而唐诗则是“悲壮”。

二、从表达方式来看, 唐诗主抒情, 宋诗则重在揭示蕴涵在诗歌形象之中的理趣唐人在他们生活的年代所追求的是人生的辉煌,漫游名山大川的豪迈,行走江湖,执剑仗义的豪爽。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且唐代诗人在诗歌方面的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

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 (《鲁迅书信集》下册699页)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

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则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唐诗和宋词究竟有哪些区别,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从结构上来看。

1、分类:①唐诗的体质完备,《诗薮》:“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

”古代的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指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

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

或五言,或七言。

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都是绝句。

唐诗有山水田园、边塞、元白、韩孟等诗歌流派。

②词的别名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引、近)、长调(慢)三类。

清代毛先舒《古今词话•词品》: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2、外部形式:①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

唐诗和宋诗的不同特点

唐诗和宋诗的不同特点

唐诗和宋诗的不同特点唐诗和宋诗的不同特点高考关于古典诗歌鉴赏的命题,往往是唐诗和宋诗交错命题。

请看:卷全国I卷全国卷新课标·宁夏卷2004年唐诗宋词2005年唐诗唐诗2006年宋诗宋词2007年宋词唐诗宋诗2008年宋诗宋诗宋诗2009年宋诗唐诗宋词掌握唐诗和宋诗的不同特点,对我们理解诗意有很大帮助。

分析唐诗和宋诗的典型作品,我们就会发现,题材相同而它们的侧重点则不同。

一般的说,唐诗多具抒情性,而宋诗多具哲理性:1.同写庐山: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只有居高临下地多角度地观察和分析问题,才能不被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2.同写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入此中来。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哲理: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及时体察到事物的发展变化。

3.同写春色: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压抑茁壮成长。

4.同写冬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人们各有所长,也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5.同写农家: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哲理:事情似乎走到绝境,令人一筹莫展;只要充满信心,就会出现机,就会有新的希望。

6.同样以水为喻: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唐诗与宋诗有什么不同?

唐诗与宋诗有什么不同?

唐诗与宋诗有什么不同?
我们今天一说到古诗,最先想到的是应该是唐诗,后人多以为,好诗尽自唐。

而宋代虽也不乏好诗,却以词著称。

如把唐诗和宋诗放在一起比较,是可以品出不同之味的,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唐宋诗之间的主要区别。

唐诗重意境
唐诗以炼句著称,尤善于借意象表达,所谓融情于景。

看似寥寥几笔,背后往往蕴藏不尽之意。

试举一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这首《滁州西涧》,看似写景,实则蕴意颇深,品味之后实则是另外一番景象。

首句“独怜”二字尤为关键,怜涧草被雨水所侵,而黄鹂却居高,得厚自鸣,此二句为暗喻遭遇也;后二句写晚潮来急,此时野渡正需船夫却无人,一来点出忧怀社稷之心,二来暗示自己怀才不遇。

这是一首典型的借物言志诗,如不能细究其味,就会只知其表而不知其实,读唐诗不可不知这点。

宋诗重情理
相比较唐诗,宋诗更侧重于抒情或说理,意境也相对较浅。

例如: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我们看郑思肖的这首《画菊》,同为托物言志,却不需要细味便可知其意,此诗虽有隽永之味,意境较前者而少了一层。

与此类似的还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少年
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等说理名句。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的话,可以发现宋诗中常用虚词,而唐诗多用实词,如此一来,唐诗意境要比宋诗丰富许多,这点也值得我们写诗借鉴。

如果将诗比喻成画,我认为唐诗便如水墨画,而宋诗则如工笔画。

重意则深,重情则浅,或许这便是宋诗逊色唐诗之处。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一、基本上宋诗、唐诗虽是各富风采,但因为宋人以诗馀(词)为先,诗反而成为配角了,因此唐诗不仅数量上胜过宋诗,在素材上也多于宋诗。

宋诗有以下特色:1.从艺术旨趣和风格看,宋诗主要向理想、显露和精细方面发展,这是宋诗较精之处。

2.宋诗倾向议论化、散文化。

3.派别多。

4.诗话多。

5.消失了唐代悲壮的边塞派的作风,但是整鍊规矩,无唐诗有时不工整之病。

6.消失了唐代感伤的社会派的作风,但描写越发细致,无唐诗有时粗率之病。

7.失去了唐代哀豔的闺怨宫怨诗的作风,很多诗人描写时特别冲淡,无唐人豪迈意气的作风。

8.不同於唐代缠绵活泼的情诗的作风,宋诗中有一种充满画意的诗(题画诗)。

9.宋诗之弊:模拟、诗话、诗派杂。

其中各诗派还成为相互竞逐甚至批判的情形,这与唐诗诗人各派之间相互共融的情形颇为不同。

10.词本作为诗馀却反而越居诗的上位。

唐宋诗可作以下比较:唐诗:主情、蕴蓄,表现上韵流言外,风格上多比兴,作法上婉而微,词评论方面诗论少。

宋诗:主理、发露,表现上意尽其中,风格上多赋,作法上径以直,词评论方面诗论精。

宋诗的派别及人物(後有**记号者为反江西之诗派)1.西昆-宗李义山,代表为杨亿、刘筠、钱惟演。

五七言近体,以「雕章丽句」为主。

2.晚唐体-宗晚唐贾岛、姚合,代表为寇准、林逋、魏野。

多隐士和尚,五律为主,重构思,以轻丽小巧之辞,写眼前景,抒情苦琐细之意。

3.白居易体-宗白居易,代表为王禹偁、徐铉。

「闲中取适」,切近易晓。

及「惟歌生民病」。

4.唐体(复古派)-宗杜、韩,代表为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

重视创作古体,追求散文笔法。

5.元佑体(革新派)-代表为苏轼、黄庭坚、王安石。

使诗走向散文化、议论化。

6.江西派-宗杜甫,代表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以故为新」发展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7.理学派-宗邵雍,代表为程颐、张载、朱熹。

以「道学」为诗。

8.中兴四诗人-宗江西派,代表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唐诗和宋诗的比较

唐诗和宋诗的比较

唐诗和宋诗的比较唐诗和宋诗产生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环境背景,这意味着两者无论在题材,语言特色还是艺术风格上都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一)题材和表现内容上一方面,唐诗虽然也有很多反映政治社会现实的诗,但由于宋朝政治比较腐败,人民生活不安定,在那样的背景下,宋诗在反映统治者的内部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民生疾苦等方面等忧国忧民的内容上表现的更为全面,广泛。

并且由于南宋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危机,其写出的诗呈现爱国花,涌现出了陆游,文天祥等爱国诗人,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的就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

另一方面,唐诗更多的继承的是“诗言志”的传统,很多诗是为了抒发自己对的理想抱负的执著追求,或表达自己某方面的思想感情。

但宋诗更多的是些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日常自然现象或生活场景背后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艺术特色和风格上首先,唐诗重在描绘形象、意象,通过形象、意象的描绘来表现情感思想,与此特点相联系,唐诗意境鲜明、情寓于象,这也就是所谓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如在唐诗中,经常通过竹子这一意象来表现一种不像恶势力屈服的气节。

通过杨柳来表示依依不舍的情怀,通过杜鹃来表现游子的思乡情怀。

所以唐诗往往表现含蓄而耐人寻味。

宋诗则侧重于直接表现情感、思想,“象”的描绘是次要的。

因此,宋诗往往多议论,“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

它的语言不像唐诗那样简洁凝练,而是深析透辟。

例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并没有把庐山的具体面目描绘出来,而是侧重表现由山引发的哲理性思考。

再如他“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虽然也有意象,但与唐诗的激情预警不同的是它是激情与李,让理从事出,理从景出,是为了表现人应该忘记痛苦和烦恼和道理。

唐诗是诗人之诗,所写的诗语言多通俗自然,而宋朝由于文人执政,且很多人喜欢读书,博学之才倍出,所以宋诗是学者之诗,他们好用典,经常可以唐诗重“兴象”,宋诗重“意理”;唐诗尚“意境”,宋诗重“理趣”;唐诗是诗人之诗,宋诗是学者之诗。

宋词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宋词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宋词与唐诗的比较研究唐诗和宋词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座巍峨丰碑。

唐诗以其雄浑大气、纵横捭阖的瑰丽词藻和深邃的哲理内涵,填补了中华文化史上的一块重要空白,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源泉;而宋词则因其婉约精美、情感真挚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对庶民生活的浸润而博得人们的青睐。

然而,把唐诗和宋词相比较,两者存在哪些不同和相似之处?本文将对唐诗和宋词进行比较研究。

一、题材和文学特点的不同唐诗和宋词在题材和文学特点上有很大的不同。

唐诗多以宫廷风景、爱情、思乡等题材为主,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

唐诗充满着高远的理想和豪放的气象,体现了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气息。

而宋词则多以爱情、生活、自然为题材,尤其是著名的南唐词派更是以婉约风流、女色、闺情、田园为主要表现内容。

宋词以小楼昨夜又东风、千古恨、凉州词等著名作品为代表,其艺术特色是配合音乐节奏,自然婉转,表现了人性中柔美的一面,给人带来深刻的审美享受。

二、构词方法和语言风格的不同唐诗和宋词在构词方法和语言风格上也有不同,唐诗构词常采用平仄对仗、押韵、叠字、配合字、翻译思想、夹言回落等方法,语言风格朴实雄浑、奔放豪迈,比较好掌握。

而宋词则构词难度大,语言优美细腻,善于运用富有韵律美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借物抒情、拟人、比兴等,给人带来浓厚的音乐质感和诗意韵味。

三、现实生活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唐诗和宋词在现实生活和历史背景方面也有着显著的不同。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而宏伟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均达到巅峰。

唐诗正是这个时期壮美文化的精华凝结;而宋代则是中国饱经战乱之后由北方移民所建立的王朝,文学成为人们心灵寄托的空间。

宋词让人们看到了一幅充满温情和感性的生活图景,抒发了普通百姓的不平凡的一面,突出了诗人们对生命的珍爱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艺术风格和传承现象的相似之处虽然唐诗和宋词在题材、构词方法、现实生活、历史背景方面有着不同,但它们的艺术风格和传承现象却十分相似。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唐诗宋词”一语,是唐诗与宋词的并称,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题材内容的差异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

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2、语言特色的差异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3、风格的差异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

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宋诗的特点一般认为最主要的是议论化、散文化。

“以文为诗”。

唐代个别诗人如韩愈等已开其端。

但奉为圭臬,因之蔚为一代诗风者则自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始,至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而达到极致。

由“以文为诗”到“以议论为诗”,宋诗之所以在强大的唐诗影响之下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的这一风格特征﹐有著深刻的时代根源。

北宋时期,政治改革和随之出现的朋党之争,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一直是知识分子关心的主要问题。

终南宋之世﹐主战和主和﹐又将朝野士人分成旗帜鲜明的两大派。

绝大多数诗人具有官僚和知识分子双重身份,“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

是这批人的共同特征。

其次,宋代儒学一改唐人死守前代注疏的旧习﹐疑经惑古﹐以己意解经,蔚为风气,本已官僚化的士人﹐又加上了一重学者化的身份。

所谓某人好议论。

唐诗与宋诗差异论略

唐诗与宋诗差异论略

唐诗与宋诗差异论略
总体来说,唐诗和宋诗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首先,在形式上,唐诗强调结构,它具有高度的抑扬顿挫和复杂的节奏。

尤其是唐诗的表
达形式更加端庄,四言五言,九七八绝,特别受到唐朝众多文人朋友的喜爱。

宋诗也丝毫
不落后,它有着以歌舞之韵所表达的幽默,俳谐,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和五言古诗。

其次,在主题上,唐诗注重表达神态,多有身临其境的描述。

他们热衷于表现他们怨尤、
思古、抒感、赋能等内容。

宋诗则重点在歌颂平凡生活,表达容易近人,所提供的内容更
加具有冲击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认同。

再者,在写作技巧上,唐诗重视写景,将自然景观通过叙事的思维方式表现的情调地准确
之极,旁征博引,堆砌修辞等方法把他们对于自然,历史,人情等丰富层次的认知加以表达。

宋诗更注重思维技巧,他们把历史,自然,社会,政治等领域的知识整合在文辞之中,使得表达的情调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唐诗和宋诗的差异可见一斑,尽管两者在相同的诗体基础上展开叙述,但由于形式与主题的差异,以及特色的写作技巧,使得两者在形成各自风格的过程中,也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诗文文化优秀精神。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1、唐诗和宋诗的区别、在马积高、黄钧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简单概括出了两者的特点:2、唐诗和宋诗,不仅是两个朝代诗歌的总名,而且代表了我国诗歌史上两种诗法和诗歌。

它们不同之处在于:唐诗主言情,即使说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宋诗喜说理,崇尚议论。

唐诗多含蓄;宋诗多直露,言尽意亦尽。

唐诗多注重生活感受的直接描写和抒发;宋诗的优秀之作也来自生活,但往往先从理性上把握,然后再选择恰当的形式。

所以宋诗即令句句生动具体,总是有某种逻辑思维的潜流贯穿其中,不像唐诗的意境大都以直观形式表现出来。

总之,唐诗总用感性形象来把握现实,宋诗则多借助理性思维来解剖现实;唐诗诗味较浓,宋诗诗味较淡,但却以思想的细致深刻、技巧语言的精益求精弥补之。

由于这些原因,宋诗比唐诗好学。

唐诗靠灵感,宋诗靠才学;才学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灵感却不能勉强。

唐诗靠感性,宋诗靠理性;理性可以深思熟虑获得,而感性(形象思维)却比较难于捕捉。

而且,清代学宋者并不排斥唐诗,往往还由宋窥唐,故用力较易,又不致造成粗犷肤廓之弊。

因此,宗宋往往比宗唐获得的成就要大。

3、对盛唐诗的认识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

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

其中田园山水诗(王维孟浩然)和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占相当比重。

特点:1).自信自立神采飞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李白《别童子入京》)2).爱国爱民无畏无惧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3).纵情山水气势雄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4)张扬个性傲岸舒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5)题材广泛,众体皆备4、柳永对词的改革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

唐诗和宋词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唐诗和宋词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声,空阶滴到明。

”⼜如冯延巳的“春⽇宴,绿酒⼀杯歌⼀遍。

再拜陈三愿:⼀愿郎君千岁,⼆愿妾⾝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但这只是⼀个⼤致的区分,因为诗词都是⼀直在发展,尤其是词,从花间五代主要写美⼥和爱情,到后来苏轼的诗化之词,南宋的爱国词等等,词在宋朝,也逐渐具备了⾔志的功能性。

除了⼀开始功能性上的不同,诗与词在内容、风格、美感、特质上也有很⼤区别。

词是要眇宜修,你看宋词早期的柳永、欧阳修、⼤⼩晏、张先、秦观等⼈,就代表了北宋词的基本特质,直到苏轼横扫词萎靡的习⽓。

本质差别诗⽆论⾔志还是抒情,都是作者显意的活动。

我知道我的理想是什么,我要说出来。

⽽词是⼀种微妙的⽂学形式。

诗的产⽣背景:从现实⽣活中产⽣的。

词的产⽣背景:歌台舞榭,饮宴场所。

最早与情⽆关,与志⽆关,它就是配乐的歌词,先有⾳乐按⾳乐曲调填写的。

功能主体的区别:其实唐诗和宋词最⼤的区别,还是关于⾳乐⽅⾯的。

词是歌词,⽆论你写的是什么,都是倚声填词,⽤来唱的,也就是说,⾄少在北宋以及南宋初期,词都是为⾳乐服务。

这与唐诗为作者的抒发志向感情为服务有根本性的不同。

好问题!诗和词有联系也有区别。

⾸先都是韵⽂,都属于格律派。

⽐如诗分律绝古风。

词分令引近慢。

都有创作规则。

开始都和⾳乐有关。

⽐如开始时候的唐诗都是可以⼊曲的,不仅仅是乐府类别。

像阳关三叠,清平调,还有杨柳枝,出塞曲等等。

但是渐渐被⽂学化了就不适合演唱了。

古风⼜叫古体诗,像李⽩的将进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

律绝属于近体诗。

就是在平仄和格律上有严格的要求。

当然⾥⾯还涉及到了不合格律的,那个叫拗救。

关于近体诗的格律,就那么⼏种,感兴趣的可以问度娘。

⾄于说唐诗呢?因为近体诗是确定于唐的。

所以诗必唐。

⼩提⽰,诗必须平⽔韵。

⾄于词,它的起源和诗有关,它最早叫诗余,但是它是真正和⾳乐伴⽣的。

那就是词牌。

什么是词牌呢?就是我们说得固定的曲谱。

举个例⼦,⼀⾸歌在固定的曲谱⼦下⾯可以填写好⼏段歌词。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2.吕正惠:以最简单的说法来讲,唐诗是「主情」的,宋诗是「主智」的。也有人说,唐诗是「青年人的诗」,而宋诗则是「中、老年人的诗」。又有人说,读唐诗好比「喝酒」,其味是强烈的;读宋诗则如「喝茶」,要细品而后才觉甘甜。这些讲法基本上都涉及了唐、宋诗感情形态的差异,扩大来讲,也就是唐、宋文化(特别是士大夫文化)的差异
唐诗与抒情,以情韵胜:唐诗善于言情,即使说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风格浓郁而浪漫
2.句法整炼:语言流丽,多用比兴,神韵独绝
3.重风格和神韵:不只是章句等形式
1.重哲理,以理趣见长:受古文运动与理学盛行影响,善于说理,重议论、理趣、哲理化,以才学为诗
2.讲诗法:尤以江西诗派为甚。精于对偶,用韵严谨,据事敷陈,常有兴寄不深,语绝意尽之感
3.以文为诗:自欧阳修采韩愈以文为诗之作法,宋诗自西昆旧习解放出来。以诗发议论或记事,故不免影响诗的情韵与意境
4.口语入诗:平淡俚俗,节制感情,有大量明白如话的诗歌
内涵
情辞丰腴:诗人往往由外物与主体心灵两相凑泊而兴发感动、寄情创作,重视直接抒发和描绘,情感深浓,意境博大。
以才学为诗:宋诗多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客观事物,并且比较喜欢用典实,显现其人文情怀与生命自省,显得婉曲精深,有清新超拔之格调
形式
语言流丽:唐诗语言流畅优美
散文化:宋诗以文、以口语入诗,无论在结构手段、叙述方法和语言风格,均具有散文化的倾向。
评价
1.缪钺‧论宋诗:「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风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积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这段话对宋诗风格巧于取譬,形容精妙生动。

唐诗与宋诗的联系与区别

唐诗与宋诗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宋诗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宋诗是在唐诗之后的另一个高峰,确立了一套异于唐诗的审美规范,但同时又学习唐代,表现出宋朝的时代特色。

宋人继承发展了唐人的精神,而最终与唐诗“双峰并峙,分水而流”。

对后世的影响都很巨大。

区别:有两种答案,可供选择
答案二:1、宋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有新的开拓和创造。

宋诗比之唐诗,在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和表现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等方面都有所扩展;
2、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剧烈的历史背景下,宋诗中所抒发的爱国主义精神比唐诗更炽热和深沉,成为宋代诗歌的基调;
3、唐诗寄情于景,而宋诗寄情于理。

宋人在学习先辈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发唐人之所未尽,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广阔。

凡唐人以为不能入诗或不宜入诗的,宋人皆写入诗中,如苏轼、黄庭坚写下了许多咏墨、咏纸、咏砚、咏茶、咏画扇、咏饮食的诗;
4、就技巧论,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

主要表现在艺术上,呈现议论化、散文化和以才学为诗的顷向,这对后世诗歌艺术的发展造成好坏兼具的两个方面的影响;
5、全宋诗的数量惊人,超过全唐诗。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doc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doc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doc唐诗和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唐诗盛行于唐朝时期,而宋诗则出现在宋朝时期。

虽然两者都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但它们在诗歌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

1. 诗歌形式唐诗以律诗、绝句、长短句为主要形式,其中以律诗最为典型。

唐诗的律诗多为五言、七言,诗句要求平仄对仗、字数规定等十分严格。

绝句是以四句为一篇,长短、平仄无固定要求的诗体。

唐诗中也有许多诗人颇具特色的诗体形式,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宋诗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绝句、律诗、近体诗、词等。

宋诗时期兴起的近体诗,即《诗经》中的风格恢复,并吸收了新的元素,例如古文化、道教思想等。

近体诗的格律比唐诗松散,反映了当时文学上与生活上的变化。

同时,宋诗中也有很多幽默和俚俗的故事,体现了宋代文学中的低俗特色。

2. 诗歌内容唐诗以咏物、抒情、社会生活、与自然亲密接触等为主要主题,表现出强烈的审美情感和生命真理。

唐诗中的典型代表如杜甫的《兵车行》、李白的《将进酒》等。

宋诗则主要关注人情世故、社会人性、官场生活等话题,内容更加现实主义。

同时,宋代文人重视个性化表达,反对传统的抽象哲学,注重表现现实主义的风格。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3. 诗歌风格唐诗的风格以豪放和奔放为主要特征,以自然为背景,以气势磅礴、气吞山河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表现出唐人豪放、开放的思想和个性。

唐诗的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启示性和审美效果,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巅峰时期。

宋诗则更加婉约和流丽,注重情感抒发和文化内涵,更加注重语言的细腻性和音韵的和谐性。

宋诗中的典型代表如欧阳修的《生查子》、辛弃疾的《青玉案》等。

总之,唐诗和宋诗在诗歌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各自有其特点,彰显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貌和文化内涵。

虽然它们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时期,但其创作风格和文化背景都各有不同,也为文化交流和发展提供了蓬勃的动力和启示。

文学流派探究辨析唐诗与宋词的风格特点

文学流派探究辨析唐诗与宋词的风格特点

文学流派探究辨析唐诗与宋词的风格特点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们都有着独特的风格特点。

本文将对唐诗和宋词的风格进行辨析和探究。

一、唐诗的风格特点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在形式、内容和风格上都有其独特之处。

1. 形式简洁明确:唐诗通常采用四言、五言和七言古体诗,其结构紧凑,表达简明扼要。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句简明直接,形象鲜明。

2. 内容丰富多样:唐诗涉及广泛的主题,包括抒发情感、描绘自然、咏史纪事等。

唐代诗人善于以简练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思想,使作品更富有深度和内涵。

3. 唐诗崇尚自然:唐代诗人倾向于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将自然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

4. 表达情感真挚:唐代诗人多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通过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达到抒发情感、宣泄心情的目的。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大河向东流,壮士豪情存。

胡虏凭陵园,终年事直勋。

”通过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战士的敬仰,表达出自己豪情壮志。

二、宋词的风格特点宋词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又一瑰宝,相较于唐诗,宋词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1. 简练精美的语言:宋词更加注重音韵和语言的优美,有着简练而精美的特点。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词句简练,铿锵有力。

2. 倾诉内心情感:宋词更加注重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的表达。

宋代词人借助词牌、曲调等形式,将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行表达。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道:“欢宴夜,离别昼,而今有酒今朝醉。

对花丛里过,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里野草花。

牧童笑,觉人心落魄。

”通过宋词的表达方式,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情感的真挚和深刻。

唐诗与宋诗的区别与联系

唐诗与宋诗的区别与联系

唐诗与宋诗的区别与联系一、原文:《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衍生注释:“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横看”:从正面看。

“侧”:从侧面看。

“缘”:因为。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描绘了庐山变化多姿的景色并悟出哲理。

诗的前两句写出从不同角度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形态,有很强的画面感,近处看是这样,远处看又是那样,正面侧面各有不同。

而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脍炙人口的哲理名句,通过庐山景色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表现手法上,诗人先写景再明理,在描写中巧妙地蕴含哲理。

情感上,既有着对庐山景色的惊叹,又有一种自我省悟的理性成分,显示出一种豁达又智慧的态度。

四、作者介绍:苏轼,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他才华横溢,诗词文书画俱佳。

他一生坎坷多舛,仕途几经沉浮,但无论境遇如何,他总能在文学和生活中发现乐趣。

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五、运用片段:1. 在课堂上讨论到看待事物要全面时,老师引用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并且说:“同学们啊,就像咱们做数学题一样,有时候一条辅助线能让咱们发现新思路。

你不能老是从自己那一个小想法去解题,像苏轼看庐山一样,你得多变变角度,这样才能把题目做对呀,有时候咱们不能解决问题,可能就是因为自己在自己设下的限定框框里头,出不来喽。

”2. 办公室里,大家在讨论一个项目方案。

小李觉得自己的方案可完美了,但是其他同事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

这时候老王说话了:“小李啊,苏轼有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你觉得你的方案好,可能只是从你的角度看的。

唐宋诗之别

唐宋诗之别

唐宋诗之别一、感性认识〔一〕情与景李白《洞庭湖》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天南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黄庭坚《题郑防画夹》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二〕大与小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三〕写景与说理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风格创作的诗。

“宋诗〞,就其风格而言,是指由欧阳修倡导的,以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为代表,注重议论,具有散文化倾向的诗歌体式。

宋诗是在唐诗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但又自具特色。

唐诗与宋诗,不仅是两个朝代诗歌的总名,而且代表了我国诗歌史上两种诗法和诗歌,两种风格相异的典范。

宋诗是在唐诗的根底上变革、创新形成的,与唐诗相比具有鲜明的区别。

本文探讨的两者间的区别,主要针对其风格而非时代而言。

当然,唐诗与宋诗都博大精深,风格种类非常丰富,在此是从整体风貌上说的。

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从总体风格和各自擅长上看,唐诗注重“情〞,宋诗侧重“理〞。

唐诗重情韵,宋诗重思理;唐诗以感性为主,宋诗以理性为主;唐诗讲究情趣,宋诗讲究理趣;唐诗重形象,宋诗重思维;唐诗主要写景抒情,宋诗一般叙事说理。

“诗分唐宋乃风格性分之殊,非朝代之别。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

——钱锺书《谈艺录》唐诗以写景抒情为主,即便是要叙事说理,也是将其寓情于景之中,因此唐诗读起来给人一种一唱三叹的感觉。

而宋诗以叙事说理为主,即便要写景抒情,也是寓理于景,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唐诗和宋诗的区别《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一、从诗歌的总体风貌看, 唐诗和宋诗气象迥异唐诗的气象来源于诗经、汉魏风骨一脉相承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精神, 形成于“潮平两岸失, 风正数帆悬”的盛唐时代环境, 体现了唐代特有的积极、乐观、向上和洋溢着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光彩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气质, 故唐诗的气象可用“雄壮浑厚”来概括。

最能体现唐诗气象的是李白和杜甫, 他们共同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李白渴望建功立业, 抱负满怀, 纵情欢乐, 傲岸不驯, 大气磅礴, 冲破一切规范和约束, 美妙奇异, 酣畅淋漓之至。

杜甫忧国忧民, 感时伤世, 深沉博大, 沉郁顿挫, 恪守“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基本原则。

李白雄壮, 杜甫浑厚,李白和杜甫共同代表了“骨气端翔, 音情顿挫, 光英朗练, 有金石声”的唐诗气象。

由于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国势, 宋诗始终笼罩着沉郁悲凉之气; 同时也因为政治上重文轻武,士大夫地位的提高, 宋诗作者每每感到难以超越唐诗的焦虑, 刻意求工求新, 尤其是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注重诗文的法度, 在创作上体现为诗文的“终始”、“关键”和“开合”, 体现为句法的严谨和押韵的严密。

同为悲春伤秋之作,唐人杜甫,与宋人晏殊就表现了不同的气象出来《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中秋月》晏殊一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同样是写“悲”, 宋诗是“悲凉”, 而唐诗则是“悲壮”。

二、从表达方式来看, 唐诗主抒情, 宋诗则重在揭示蕴涵在诗歌形象之中的理趣唐人在他们生活的年代所追求的是人生的辉煌,漫游名山大川的豪迈,行走江湖,执剑仗义的豪爽。

丰富的物质生活,开明的社会制度,频繁的对外交流给唐代诗人一片更加宽广的舞台,来书写他们心中的“情”。

统治者的开明,让文人没了禁忌,直抒胸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一句广告语,用于唐朝诗人可以说,“情有多深,诗作就有慷慨”。

就唐代文化思想对文人的个性及创作的影响来看,儒、释、道、侠兼行,而尤以儒、侠精神为重。

儒侠结合,对唐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唐人提倡“不平则鸣”,他们不为“温柔敦厚”的诗教所束缚,冲破了传统儒家谨守的伦理纲常之所,或尽抒报国之志,或批判社会现实,抨击社会弊端,甚至把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

这种外向的性格和无畏的精神是特定思想文化与时代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大帝国的强盛刺激了诗人建功立业之心,纵横任侠又赋予诗人豪迈奔放的个性,为使人们展示英雄壮志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这种一往无前的批判精神又赖于社会政治空气的宽松与统治者的胸襟,排除了诗人内心的畏缩。

宋人吸取了中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害处,赵宋王朝实施了“重文轻武”的政治模式与“守内虚外”的政策。

“重文”使得各路文人的作用得到凸显,他们有更多的路数成为达官显贵,但是“受内”使得政治上,宋朝的皇帝谨记着唐人的教训,或许是物极必反,或许是蛇与草绳的语言,赵宋王朝高看文官的同时,却没有给他们在政治上大展拳脚的机会,中央的高度集权,让文人的官职虽多却难以实施他们心中的蓝图。

同时“虚外”而又“轻武”让宋人失去了他们强大自信心的来源,唐朝的辉煌尤在眼前,外族的侵扰相对朝廷的软弱让他们无法施展的痛楚更加的深刻,唯有一声叹息。

自信已经失去,和谈笑傲天下的外向进去?故而,与唐诗相比,宋诗在宋人的叹息声中内敛而深刻。

北宋时无法施展政治抱负,有名而无实;南宋时面对外族侵袭,主和派的主张却率占上风。

担当重任却无所作为的宋朝文人怎能不尴尬?如果说唐诗追求的是饮酒纵歌,笑傲天下的雄壮;宋诗追求的却是脱俗绝尘,超逸不凡的理趣。

众人的天下无法由自己变革,那就从自身做起吧。

这是宋人在高度集权的政治将他们架空之后所做的必然选择。

而且受当权者的影响,道教的发展使他们更热衷于钻研玄理,对自身的要求也使他们更重节操、品格,强调道德涵养。

唐代文人受“儒侠”思想最为深厚的话,宋代文人却是在久久的空虚之中,将儒家的“兼济天下”、道家的因任自然与佛学的超尘绝俗、虚静明达结合起来,“修身已儒,治心以释”,用佛道旷达恬静的精神面对严酷的现实人生,去遣散现实生活中的压抑与悲凉,求得平和安宁的心境。

在登临庐山的时候,李白与苏轼这两位豪放与豪迈的人物却发出了不同的感慨:《望庐山瀑布水》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丈,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苏轼的《题西林壁》都各有其独特的艺术成就。

然而比较这两首诗,又会发现它们风格韵味不同,各有特色。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色彩浪漫,气势豪放的写景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景象壮观的“庐山飞瀑图”。

李白的诗歌看的见庐山瀑布的壮景,“三千丈,落九天”大气磅礴不言而喻。

心中有豪情,笔下才有如此的阔景。

读这首诗,仿佛一位衣袂翻飞的谪仙就立在山崖之上,举手遥指轰隆作响的瀑布高声吟咏,物我两忘,浑然融入天地之间。

而《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的生活哲理。

他没有像李白一样,写出了庐山景色的壮阔,可是细细读来,诗中蕴含的强大的精神世界会让人啧啧称奇。

没有了衣袂翻飞,我们似乎也能看到一位仙人似的人物,在高于庐山之巅的地方,面前或许还有一盘棋局,嘴角含笑的看着庐山的山岭与高峰。

为山中人争辩山峰形状而浅笑的苏轼,用他的哲理高声点醒世人,你呀,就在那山中。

三从审美感觉来看, 唐诗表现了音乐美, 而宋诗则表现为绘画美李东阳云: “诗至唐, 古调亡矣, 然自有唐调可歌咏, 高者犹足被管弦。

宋人主理不主调, 于是唐调亦亡。

”( 《梅月先生诗序》) 。

李东阳认为唐诗具有音乐性, 宋诗不讲求音乐性。

但宋诗亦有唐诗所不及之处, 那就是宋代绘画艺术的发达为宋诗开拓了新境界。

唐朝的鼎盛,生活的丰足,文化交流的开放必然促使当时的娱乐生活向着歌舞升平的方向发展着,爱看霓裳羽衣曲的唐明皇,就是存活在诗文中最好的证明。

当政者的爱好,不可避免的指导着他子民们的爱好。

故而,唐诗中总是有着鼓舞人放声高歌的暗涌,或明或暗的上下翻飞在唐人的诗作之中。

而宋朝时,当朝者的爱好同理可证,宋徽宗对道家玄理的钟爱,对奇石异鸟的喜爱,对绘画的赞赏,也潜移默化在被他“束之高阁”的文人诗作中。

画面的布局往往更容易与哲理相结合,这同样,也使宋诗将自己变成一幅色彩明艳,犹如奇石异鸟穿插其间的墨画,将哲理缓缓道来,不急而缓。

《春江花月夜》(节选)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海上明月的夜景。

景色本就壮阔,然而诗句的韵脚读来却韵味十足。

平仄相交,一唱三叹,往来回复的节奏,更显得余韵悠长。

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将六月的西湖写的生机盎然,按理说,三四月的西湖是最为美丽,让人流连的,而杨万里却将西湖的六月也夸的繁茂蓬勃。

让人不得不去深究其中的原因何在。

西湖名头在首句已经唱响,后面的“无穷碧”与“别样红”便跃然纸上了。

红绿相映的西湖,不是人最爱的六月西湖,招人喜爱的原因在何处?读者,开始思考了。

正如唐人好饮酒,而宋人好品茶。

这两种饮料带给人的感觉一静一动:一个可清可浊,独酌抑或与众人豪饮,都可以勾出人心中的情感来;一个用袅袅青烟,淡淡幽香引人深思世间哲理的玄妙。

故而唐诗与宋诗就如这两种静静流淌的水流,在历史的长河里,时刻给着后人不同的启示。

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以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而宋诗的代表作家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正是“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在极高的起点之上,苦心孤诣终于唐诗双峰并峙,各领风骚,亦不能不为后人称道…… 由此看来,宋诗也不一定不如唐诗。

宋诗与唐诗最大的区别在于,唐诗重“象”,宋诗重“意”;唐诗是诗人之诗,宋诗是学者之诗。

这就是说,唐诗重在描绘形象、意象,通过形象、意象的描绘来表现情感思想,与此特点相联系,唐诗意境鲜明、情寓于象,语言简洁,表现含蓄而耐人寻味。

宋诗则侧重于直接表现情感、思想,“象”的描绘是次要的。

因此,宋诗往往多议论,语言也不像唐诗那样简洁凝炼,表现也不太含蓄。

唐诗基本上能做到用诗人自己自然平易的语言来表达,宋诗则往往用典故和前人的话来表现,因而宋代的诗人首先是学者。

那么这样看来唐宋诗可作以下比较:唐诗:主情、蕴蓄,表现上韵流言外,风格上多比兴,作法上婉而微,词评论方面诗论少。

宋诗:主理、发露,表现上意尽其中,风格上多赋,作法上径以直,词评论方面诗论精。

就文学的发展而言,贵独创而不贵拘泥,宋诗人在唐诗已然兴盛至斯的情况下,难以为继;穷则思变,于是开辟新境,涉足唐人未到之处,另创一格与唐诗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元明之后,诗尽管也有所变化,却均越不出这两大派的藩篱。

我想说的是,唐代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具有无可置疑的崇高地位,这已是今天普遍的共识了。

不要用读唐诗的态度来读宋诗,也就是说,应该持有不同的“阅读期待”。

唐宋诗之争近千年不止的事实本身,似已证明宋诗在唐诗之外形成了独具的诗美特征,“宋调”与“唐音”成为互相对峙的中国古代诗歌的特定概念,后世诗歌的发展都没有从根本上越出这两大诗歌艺术系统的范围。

与其比优劣,倒不如比特点更有意义。

因而论述唐宋诗不同特点的见解,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如陈衍先生说宋诗比之唐诗,“清而有味,寒而有神,瘦而有筋力”;钱钟书先生也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檀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都是体悟有得之言,但其概括性很强,读者诸君不妨从对本书所选的具体作品的反复吟诵中加以领会;如果能与唐诗对读,做点相同或相近的题材、意象、用词、格律上的比较赏析,体味唐宋诗的异量之美,则将获取更全面、丰富的审美愉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