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推荐《别让我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让我走》

起初看到这部电影是在B站上,科幻、爱情的标签总是吸引人的。改编自石黑一雄的同名作品《别让我走》这部后现代主义的改编之作,给了我一个天大的惊喜。

电影较之小说,变动不大。日式的绵长留白与英式文艺风格交织而成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电影主要说Ruth、Kathy和Tommy们三人从孩提时代起就一起生活一个寄宿学校。这个风景如画地方寄托了他们很多的梦想。而唯独奇怪的是,他们谁也没有见过自己父母!

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地有同学离开。对于这些同学们的去向,老师从来不多加言语。

这些都慢慢地引起了他们的怀疑。一次偶然地机会,他们发现了惊人事实:原来他们所有人都是克隆人。他们存在唯一的价值就为“主人”贡献出自己器官。震惊过后三位好友开始思考该如何面对今后的生活。

小说也深刻探讨了作为克隆人是否该有灵魂,以及是什么使得人之所以为人。当然,这只是百度给出的简明概括。

同样是克隆人,跟逃离克隆岛完全不同的是,逃离克隆岛中,克隆人只是一个直接被复制的人。而别让我走,克隆人成为了一个从婴儿状态就活着的人。不停的有人问,为什么不逃走,为什么要等死。就像现实中的人们,对于自己,都已经无能为力,其实,他们也是一样的。我们生活,与人相恋,结婚生子。无法跳脱出这个圈。又哪里来的权利,去要求他们跳出那个整个世界给他们画好的圈。

我们从小到大被这个世界灌输的价值观和电影里所灌输的又有什么两样?

一样都是在灌输着:我们的人生价值高低取决于我们对这个社会付出/捐献的多少。

到了最后我们被这个社会压榨到老,就像电影里的一样,重要器官被捐出,所剩机体再也不能维持生命的时候,盖上白布关上灯,人活在这世界上究竟能留下什么存在过的证据呢?捐献的与受捐的人,还不是都走向一样的终点吗?所留下的不过也是虚名罢了。

有人纠结于“为什么他们不逃走”这样的问题。那么,逃了,另一部克隆岛又有什么意义呢?

用儿童和年轻人童真无暇,朝气蓬勃去反衬主题故事里从始至终挥之不去的死亡和宿命阴影,

只一双双流光溢彩的眼神,不要台词、音乐,就足以令人心碎。

电影里画面很唯美,三人在十年后机缘巧合下重逢。他们相约去看海。就是在这里Luth向Kathy和Tommy忏悔,拆散他们两个数十年后,告诉他们能够延缓捐献的消息。那里有搁浅的破船,曾在《肖申克的救赎》结尾中见过,不同的是,一个是凄凉无奈,一个满希望。

我不喜欢咆哮,除了周迅在画中的哭喊,一般在电影中看到声嘶力竭的部分总避之不及,而Tommy在得知没有延缓捐献的可能后,在回去的路上的嘶吼,让人听到了无边的黑暗,对宿命的恐惧,绝望,如困兽在井底挣扎,肝肠欲裂。Kathy紧紧的拥抱让声音嘎然而止,只剩两个单薄的身影极尽全力的抓住对方,背景是即将没入黑夜的黄昏,仿佛彼此的抵死相拥能延迟死亡,借得温暖。而咆哮只是为了宣泄,然后接受现实。

悲伤地是,虽然捐献两次后的汤米,身体恢复不错,但现实带来创伤远比失去器官严重,第三次的手术中,Kathy站在观察窗外静静的看着她这一生最爱的人,Tommy在麻药后闭上了眼睛,他的人生就此终结。

《别让我走》的结尾,Kathy收到了下个月第一次捐献的消息,来到黑尔舍姆寄宿学校的废墟前,即是一起都已经不复存在。

儿时的伙伴,爱人。

而她流下一滴泪之后,,她离开了,因为她有着“该做的事情”和“该去的地方”。听说命运和责任是石黑一雄作品中惯有的主题,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安静的牺牲品,对“责任”认命且默默承受,不知“抗争”。

此书中的汤米,让你想抓住他的衣领大喊:“为什么这么重视你的责任?为什么不反抗?”

石黑一雄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个故事虽然很悲伤,但是他还是希望这个故事能给人以鼓舞,

因为他要表现的是人在没有任何权利和能力的情况下,仍然能做厚道的事情,能选择一条正确的途径,

希望这本书是“一小口袋的诚实厚道和幸福”。所以我突然明白了,原来,我看得还不够深。

我的读后感大概如此,希望大家能够从这本书中有所得。

人说

婚姻

是爱情的坟墓

多少夫妻

可共苦

却无法齐福

人说

爱情

不会孤独

需要两个人

共同的维护

人说

初恋

终会落幕

面对人生之路

我们

不够成熟

人说

等待

只是无知

造就的顽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