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微生物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是一种利用生物分子来进行检测、分析和研究的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中。

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并且对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下面的内容中,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1.基于PCR的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扩增特定DNA序列来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

PCR可用于检测致病菌、变质菌和食品腐败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此外,PCR还可以用于检测传统方法难以分离和检测的微生物,如非典型变形菌、嗜冷菌等。

2.实时荧光PCR:与常规PCR相比,实时荧光PCR可以实时监测PCR扩增的过程,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的优点。

该方法可以实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并能够快速准确地定量微生物的存在。

此外,实时荧光PCR还可以与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使用,如多重PCR和荧光探针技术,以提高检测效果。

4.基于基因芯片的方法:基因芯片是一种能够同时检测多个样本中多个基因组区域的技术,可以用于高通量的微生物检测。

通过基因芯片,可以同时检测和鉴定食品中多个微生物的存在,并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此外,基因芯片还可以用于快速筛选和鉴定食品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

5.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除了上述方法外,分子生物学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其他技术。

例如,流式细胞术可以用来快速检测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并且能够对样品中细菌的数量、形态和大小等进行精确测量。

此外,分子生物学还可以与其他化学和免疫学方法结合使用,如PCR-ELISA、PCR-RFLP和PCR-DGGE等,以提高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总之,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极其广泛。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高效、准确地检测和鉴定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为食品安全的监测和控制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

微生物的鉴定(精)

微生物的鉴定(精)

引言概述:微生物的鉴定是微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到鉴定和分类微生物的种类、特性和功能等方面。

微生物的鉴定对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医学诊断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鉴定和抗生素敏感性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和技术。

正文:一、微生物的分离培养1. 选择培养基:根据待鉴定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富含营养物质的寒天培养基、蔗糖琼脂培养基等。

2. 分离培养: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如涂布法、稀释法等,将微生物分离为单个菌落。

3. 纯化培养:通过多次传代培养,并观察菌落形态和特性,将单菌落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获得纯种微生物。

二、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1. 形态学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胞壁结构等。

2. 细胞结构分析:通过染色方法,观察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核质、细胞器等。

3. 胞内含物分析:利用染色剂或特定试剂,观察微生物胞内含物,如颗粒、颜色、气泡等。

三、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1. 新陈代谢特性:通过培养微生物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观察其代谢特性,如需氧性、产酸性、产气性等。

2. 饮食特性:测定微生物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如碳源、氮源、矿物质等。

3. 酶活性分析:应用酶学方法检测微生物体内的酶活性,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

四、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鉴定1. 16S rRNA基因测序:提取微生物的基因组DNA,并进行PCR 扩增和测序分析,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物种鉴定。

2. 基因组学方法: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探索微生物的基因组特征,如基因组大小、基因编码等。

3.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利用具有特异性的探针标记微生物的特定序列,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五、微生物的抗生素敏感性1. 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高通量平板法,将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施加在微生物生长培养板上,观察不同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大肠杆菌)实验设计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大肠杆菌)实验设计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大肠杆菌)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大肠杆菌)。

实验材料和仪器:1.食品样品(可能受到大肠杆菌污染的食品样品)2.大肠杆菌纯培养物3.DNA提取试剂盒4.PCR试剂盒5.扩增仪6.DNA凝胶电泳仪7.DNA标记物8.电泳凝胶9.UV透射仪实验步骤:1.向含有大肠杆菌的培养物中添加适量的无菌水,制备测定标准曲线用工作溶液。

通过适量稀释,确保能获得包含一定数量大肠杆菌的工作溶液。

2.称取加热灭活的食品样品,如肉类或蔬菜,使用细菌培养基作为负对照。

3.提取食品样品中的细菌DNA。

使用DNA提取试剂盒,按照生产商的说明书操作,从食品样品中提取总DNA。

4. 设计适用于大肠杆菌的引物。

从GenBank数据库中检索适合大肠杆菌的引物序列并合成引物。

5.进行PCR扩增反应。

在PCR反应管中加入模板DNA,引物和PCR试剂盒提供的反应液,将其放入扩增仪中进行PCR扩增。

6.准备凝胶和电泳条件。

在适当的浓度下制备琼脂糖凝胶,并根据引物大小和预期DNA片段大小调整电泳条件。

7.进行PCR产物的电泳检测。

取PCR反应混合液5μL,以及DNA标记物,放入琼脂糖凝胶槽中进行电泳。

8.照相检测结果。

使用UV透射仪照射电泳凝胶,检查PCR产物的大小和带。

如果有大小适合的带出现,则该食品样品中存在大肠杆菌。

9.分析结果。

根据电泳凝胶的结果,判断食品样品中大肠杆菌的存在与否。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保持操作环境的高度无菌。

2.准备PCR反应混合液时,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3.扩增后的产物严禁回收,以避免引入假阳性结果。

4.进行凝胶电泳时,注意电泳条件的调整,确保PCR产物可以清晰可见。

总结:该实验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大肠杆菌)进行鉴定。

通过提取食品样品中的细菌DNA,并使用PCR扩增大肠杆菌特异序列,通过电泳检测分析PCR产物的大小和带,判断食品样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

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别方法

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别方法

引言: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微生物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别方法却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别方法的基础知识和几种常用的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微生物筛选与鉴别方法的更多细节,并且介绍更多的方法和技术。

正文:一、传统微生物筛选方法1.1.直接涂布法1.2.筛选培养基法1.3.单克隆分离法1.4.净化筛选法1.5.直接鉴定法二、分子生物学方法2.1.PCR技术2.2.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nReaction,PCR)2.3.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2.4.基因测序技术2.5.基因组学方法三、质谱分析法3.1.质谱仪3.2.质谱分析原理3.3.应用于微生物筛选与鉴定的质谱技术3.4.基于质谱技术的微生物蛋白质组学3.5.基于质谱技术的微生物代谢组学四、生物传感与生物芯片技术4.1.生物传感技术4.2.生物芯片技术4.3.生物传感与生物芯片在微生物筛选与鉴定中的应用4.4.微生物芯片技术的发展与趋势4.5.生物传感与生物芯片技术的前景五、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技术5.1.光学显微镜5.2.电子显微镜5.3.扫描电子显微镜5.4.透射电子显微镜5.5.应用于微生物筛选与鉴定的显微镜技术总结:微生物筛选与鉴别方法在生物学研究、医学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方法和技术被应用于微生物筛选与鉴定,使得整个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

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在微生物研究领域中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是更加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微生物筛选与鉴定方法的出现。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微生物筛选与鉴定方法将为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引言: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的生物体,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对人类和地球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科学家们发展了多种筛选和鉴别微生物的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一、概述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微生物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生物学方法由于其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1. PCR技术2. 实时荧光PCR技术3. 微阵列芯片技术4. 基因测序技术5. 其他新兴分子生物学方法三、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1.1 高度特异性1.2 高度灵敏度1.3 快速性1.4 可定量性2. 挑战2.1 样品前处理的标准化2.2 数据分析的标准化2.3 成本控制四、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特定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案例1. 肉制品中致病菌的检测2. 奶制品中乳酸菌的检测3. 水产品中霉菌的检测4. 蔬果制品中寄生虫的检测5. 其他食品中常见微生物污染的检测五、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未来发展1.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2. 多重技术的融合应用3. 检测标准的国际统一4. 自动化、智能化的检测设备的发展六、结论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食品安全领域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持。

希望该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实践者能够不断探索创新,共同致力于食品安全事业的发展。

七、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优势与挑战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具有诸多优势,首先是高度的特异性。

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可能对多种微生物都具有一定的反应,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设计特异性的引物或探针,只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避免了其他微生物的干扰,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其次是高度的灵敏度,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检测到微生物的极低浓度,可以在微生物含量较低的食品样品中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未知微生物分类鉴定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对未知微生物分类鉴定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对未知微生物分类鉴定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x
一、动物系统分类法
1.鉴定未知微生物的分类类别:在进行分类鉴定时,首先要根据宏观形态和生理特性判断未知微生物的分类类别,一般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包括形态(大小、色泽)、营养和繁殖方式、体腔结构、细菌孢子形态等。

2.确定动物分类纲:根据未知微生物的分类类别,确定其分类系统纲名,包括属到了什么种,这个种归属于什么属,以及属属于什么科,然后可以将未知微生物很好的放到动物系统分类纲系统中。

3.准确鉴定未知物种:最后,根据未知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以及分类系统纲等信息,准确地鉴定未知物种,这也是实际的分类鉴定的最后过程。

二、分子生物学法
1.收集样本:首先,收集未知微生物样本,将其进行必要的实验检验。

2.提取DNA: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从未知微生物样本中提取出DNA 片段,以便进行分子鉴定。

3.PCR扩增:使用引物对DNA片段进行PCR扩增,以得到足够的片段区域。

4.测序:使用合成荧光标记技术,对PCR扩增出来的目的片段进行测序。

5.核酸分析:对测序出来的序列进行分析,以便判断未知微生物的种系归属。

6.结果确认:根据核酸分析结果,将得到的种系归属结果,结合实验室分析,以及实际应用环境等,最终确认鉴定结果。

微生物分子验证方法

微生物分子验证方法

微生物分子驗證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微生物分子验证方法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检测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验证方法已经成为微生物学研究和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可以更加准确地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品质,还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检测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微生物分子验证方法,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分子验证方法。

通过PCR技术可以在微生物体内特异性地扩增某一段特定的DNA序列,从而对微生物的种类进行鉴定。

PCR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的优点,可以检测极微量的微生物。

PCR技术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批样本的检测,适用于高通量的微生物鉴定和检测。

二、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是一种通过测定微生物DNA序列来鉴定微生物的方法。

基因测序技术可以获得微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从而对微生物的种类和基因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并了解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过程。

基因测序技术在微生物学研究、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三、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微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来鉴定微生物的方法。

质谱技术可以通过测定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分子质量和碎片谱图等信息,快速、准确地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代谢途径。

质谱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的优点,可以对微生物的多种代谢产物进行全面、快速地检测和分析。

质谱技术在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微生物的核酸序列来鉴定微生物的方法。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利用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与微生物DNA或RNA特异结合,从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目标微生物的位置和数量。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和高分辨率的优点,可以对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快速、直观地检测和分析。

环境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环境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环境微生物的研究方法研究环境微生物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培养方法:将环境样品如土壤、水体等放入培养基中,利用适当的条件(如温度、营养物等)培养微生物。

培养出的菌落可以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微生物的核酸,如细菌16S rRNA基因、真菌ITS区域等。

通过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可以对微生物进行种类鉴定、多样性分析和进化关系研究。

3. 高通量测序: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如Illumina、PacBio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量微生物序列信息。

通过对样品DNA进行测序,可以得到微生物基因组序列、转录组序列等,从而对微生物进行功能、代谢和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

4. 定量PCR:利用定量PCR技术可以对特定微生物种群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选择适当的引物和探针,可以在环境样品中定量检测和监测微生物的数量和变化趋势。

5. 金标法和荧光原位杂交:利用特异性的探针标记微生物种群,可以直接观察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丰度。

金标法可以通过电镜等方法,将金标记记在目标微生物上,然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

荧光原位杂交则利用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位置和数量。

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这些技术可以用于环境样品中微生物代谢物的检测和分析,如挥发性有机物、有机酸等。

通过检测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状态和活性。

7. 其他辅助技术:如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荧光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活性和染色体分离等。

微生物学家还可以利用微生物类型文化集合(CCTCC)和国家微生物资源中心(CCTCC)等资源库,进行环境微生物的性状和功能研究。

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综合应用多种研究技术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

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生物化学法等。

1. 传统培养法:通过在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观察其形态、生长特性和代谢产物等来判断其种属和数量。

常用的传统培养法有涂片法、液体培养法和肉汤培养法等。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聚合酶链反应)、实时定量PCR、DNA测序等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微生物的DNA或RNA来确定其种属和数量。

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速的优点。

3. 生物化学法:通过检测微生物代谢产物来判断微生物的存在和种属。

常用的方法有酶活性检测、气体产生检测、酸碱指示剂变色等。

此外,还有一些现代化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如流式细胞术、质谱法、生物传感器等,可以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高通量分析。

这些方法可以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临床诊断等领域。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是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学的一门学科,可以应用于微生物的鉴定和研究。

在分子生物学中,通过分析微生物的DNA、RNA和蛋白质,可以确定微生物的物种、进化关系和功能特性。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来鉴定微生物。

首先,核酸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步骤。

通过核酸提取可以获得微生物样本中的DNA或RNA。

一般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酚-氯仿法、离心法、磁珠法等。

提取得到的核酸可以用于后续的PCR扩增、测序、芯片分析等。

其次,PCR扩增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PCR扩增可以在微生物样本中放大特定的基因片段,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PCR扩增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变性和退火,其中变性是将DNA双链解开,退火是将引物与靶序列互补结合。

通过PCR扩增可以获得大量的特定基因片段,用于进一步的测序和鉴定。

PCR扩增得到的目标基因片段可以进行多种分析方法。

其中,序列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测定PCR扩增得到的基因片段的序列,可以确定该基因片段在数据库中的匹配度,并据此确定微生物的物种。

此外,序列测定还可以通过比对进化树的构建,研究微生物的进化关系。

此外,还可以利用PCR扩增得到的基因片段进行限制性酶切分析。

限制性酶切分析可以将PCR扩增得到的基因片段在特定的酶切位点上切割成片段,并通过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和检测。

通过比较不同微生物基因片段的切割模式,可以确定微生物的物种和进化关系。

除了PCR技术外,还可以利用酶切多态性(RFLP)分析来鉴定微生物。

RFLP是一种对PCR扩增得到的基因片段进行限制酶切,并通过凝胶电泳对切割产物进行分离检测的方法。

不同微生物在特定限制酶切位点的序列差异可以通过RFLP分析来鉴定。

最后,还可以使用引物扩增反应-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RAPD)技术来鉴定微生物。

RAPD技术是一种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基因组DNA的特定区域,通过凝胶电泳分析扩增产物,根据扩增产物的差异进行微生物的鉴定。

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微生物是指眼不能见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藻类等。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角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群落之一。

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对生态学、生物技术、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一、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1、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对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微生物的DNA序列进行分类。

例如,通过对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序可以研究并鉴定微生物群落中的细菌。

16S rRNA基因是细菌中所有菌种都具有的基因,其序列的差异可以用来辨识不同的菌属和种类,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

2、传统的形态学方法传统的形态学方法是对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研究微生物在形态上的差异进行分类。

例如,通过观察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点,可以分辨出不同的菌属和种类。

但是,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对细菌进行详细的鉴定和分类。

3、生化反应试验生化反应试验是对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生化反应试验的主要原理是当微生物接受某些化合物时,会发生特定的反应,如乳糖分解、葡萄糖分解等。

这些反应的差异可以用来辨识不同的微生物种类。

二、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应用1、环境保护微生物在土壤、水体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如分解污染物和提高土壤肥力。

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分析水体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可以推测出水体中的特定物质浓度和水质等级。

2、临床医学微生物是人类身体内的常见细菌,它们既能够维持生理平衡,也会引起人体多种疾病。

针对于微生物的研究在临床治疗和预防感染病方面具有很大的意义。

例如,通过研究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提供新的方法来治疗一些肠道相关疾病。

3、食品工业食品行业中的微生物研究主要是针对于食品中自然存在的微生物及与食品科学相关的新型微生物进行的。

这些研究可以提供新的方法,使食品更加安全。

微生物鉴定的方法

微生物鉴定的方法

微生物鉴定的方法
微生物鉴定是确定或识别微生物种类的过程。

以下列出了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
1. 形态学鉴定: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和结构,来鉴定微生物。

这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细胞和组织的特征来实现。

2. 培养基鉴定:将微生物分离培养在特定的培养基上,根据不同的培养特性(如生长速度、形态、生理特征等)来鉴定微生物。

培养基可以提供适宜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3. 生化测试:通过测试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变化来鉴定微生物。

常用的生化测试方法包括酶活性测试、代谢途径测试和糖发酵测试等。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微生物,包括引物PCR扩增、序列分析、DNA指纹图谱等。

这些技术可以检测微生物的DNA序列并与已知的序列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微生物的种类。

5. 免疫学方法:利用免疫学技术鉴定微生物,包括血凝法、免疫荧光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微生物特异性抗原或抗体,从而确定微生物种类。

6. 质谱法:利用质谱技术鉴定微生物,如质谱分析、质谱成像等。

这些技术通
过分析微生物代谢产物或特定的质谱图谱,来确定微生物的种类。

综合使用上述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鉴定微生物种类,特别是对于难以通过传统的形态学观察进行鉴定的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微生物

③ 核酸探针
广泛用于微生物鉴定、传染病诊断、流行病调查、食品卫生微生 物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许多领域。 所谓核酸探针(probe)是指能识别特异核苷酸序列的、带标记的 一段单链DNA或RNA分子。因此,一种核苷酸片断能否作为探 针用于微生物鉴定,最根本的条件是它的特异性,即它能与所检 测的微生物的核酸杂交而不能与其他微生物的核酸杂交。 根据特异性的不同,在微生物鉴定与检测中的作用也不同,有的 探针只用于某一菌型的检测,有的可能用于某一种、属、科甚至 更大类群范围的微生物的检测或鉴定。 例如,从一株淋病奈瑟氏菌(Neisseria gonorrhoeae)隐蔽性质 粒制备的DNA探针,它具有种的特异性,可用来检测和鉴定这 种引起人类性行为传播疾病的细菌。
16S rDNA微生物鉴定流程
培养微生物 提取基因组DNA rDNA序列测定
PCR扩增16S rDNA片段
分析比较
微生物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从样品中分离提取总微生物DNA
从样品中提取微生物遗传物质DNA或RNA,这是进行PCR 扩增16S rRNA的前提。 一种方法是直接提取总DNA,对易于培养的微生物可通过培 养富集后再进行提取,另一种选择是提取微生物细胞中的 rRNA。RNA的提取技术相对于 DNA的提取较为复杂,一般 多采用提取细胞总 DNA,但也可根据情况选择提取 rRNA。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鉴定
微生物分类学定义: 按微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规律 把它们安排成条理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 或分类群的科学。
微生物的鉴定


主要步骤:纯化、测定一系列必要的指标、查找 权威性鉴定手册 鉴定方法分四个水平:
1. 细胞的形态和习性水平:形态特征、运动、酶反应、营 养要求及生长条件等 2. 细胞组分水平:细胞壁成分、氨基酸库、脂类、醌类、 光合色素等的分析 3. 蛋白质水平:氨基酸序列分析、凝胶电泳和血清学反应 等 4. 基因或DNA水平:核酸分子杂交、(G+C)mol%、转 化和转导、16SrRNA寡核苷酸族分分析、DNA或RNA 核苷酸序列分析等

微生物的鉴定与鉴别方法

微生物的鉴定与鉴别方法

微生物的鉴定与鉴别方法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鉴定和鉴别微生物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微生物鉴定和鉴别方法。

一、形态学鉴定法形态学鉴定法是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来进行鉴定和鉴别的方法。

在细菌的鉴定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染色和培养基特性等。

例如,革兰氏染色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进一步缩小了鉴定范围。

二、生理生化鉴定法生理生化鉴定法是通过检测微生物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来进行鉴定和鉴别的方法。

这些特性包括生长要求、代谢产物和酶活性等。

比如,葡萄糖发酵试验可以区分肠道埃希菌和沙门菌,鉴定其是否具有肠道致病性。

三、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是通过检测微生物的基因组DNA或RNA序列来进行鉴定和鉴别的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PCR、序列分析和基因芯片等。

PCR技术可以扩增微生物的特定基因片段,通过比对序列来确定微生物的种属和亚种。

这些方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已经成为微生物鉴定的重要手段。

四、免疫学鉴定法免疫学鉴定法是通过检测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免疫反应来进行鉴定和鉴别的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等。

免疫荧光技术可以通过标记抗体来检测微生物的特定抗原,从而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五、质谱鉴定法质谱鉴定法是通过检测微生物样品中的分子质量来进行鉴定和鉴别的方法。

质谱仪可以将样品分子离子化,并根据其质量-电荷比进行分析和鉴定。

质谱鉴定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已经成为微生物鉴定的重要手段。

总结起来,微生物的鉴定和鉴别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的鉴定和鉴别工作对于食品安全、疾病预防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应用。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实验设计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实验设计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实验设计实验题目: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大肠杆菌)实验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食品中是否存在致病微生物(大肠杆菌)的DNA,进一步确认食品卫生安全。

实验原理:分子生物学方法通常包括DNA提取、PCR扩增、凝胶电泳等步骤。

首先提取食品样品中的总DNA,然后使用特异性引物针对大肠杆菌的基因进行扩增,最后通过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的存在与否。

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a.将待检食品样品(例如蔬菜、肉类等)分别称取适量(建议1g),并和适量的纯净水(建议10mL)混合均匀。

b.将混合液进行融化(95℃,10分钟),然后进行破碎处理(研磨或超声处理)。

2.DNA提取:a.根据使用的DNA提取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DNA提取,得到纯化的DNA提取物(建议使用商业化的DNA提取试剂盒)。

3.PCR扩增:a.设计引物:根据大肠杆菌的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确保引物能够选择性地扩增大肠杆菌的DNA片段。

b.准备PCR反应液:计算所需的反应液体积,然后根据反应液体积准备PCR反应液(含有模板DNA、引物、酶、缓冲液等)。

c.初始化PCR反应:将PCR反应管放置于热循环仪中,进行一次性初始化PCR反应(95℃,5分钟)。

d.扩增条件设置:设置合适的PCR扩增条件(不同引物有不同的条件),包括温度、时间和循环的次数。

e.PCR扩增:进行PCR扩增,并保留扩增产物。

4.凝胶电泳检测:a.准备琼脂糖凝胶:根据所需凝胶规格和琼脂糖含量准备琼脂糖凝胶。

b.琼脂糖凝胶电泳槽:将琼脂糖凝胶放入电泳槽中,加入足够的TAE缓冲液,使得琼脂糖凝胶完全浸没在缓冲液中。

c.样品制备:将PCR扩增产物与适量的DNA标记物混合,并加入10X加载缓冲液。

d.加载样品:将样品缓冲液加入琼脂糖凝胶槽中的样品孔中。

e.电泳:连接电源,设置适当的电压和电流,进行电泳(建议100V~150V,20~30分钟)。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鉴定菌株微生物多样性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鉴定菌株微生物多样性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鉴定菌株微生物多样性在生物学领域里,微生物多样性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微生物多样性对于环境保育、健康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要真正掌握微生物多样性,就需要用到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来鉴定菌株。

本文将为您介绍这些方法的具体过程和应用场景。

一、分子生物学方法1.基因测序基因测序是用于鉴定微生物多样性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

通过对微生物的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可以更精确地确定不同微生物间的基因差异,并通过这些差异来识别不同的菌株。

同时,基因测序还可以用于分析微生物基因变异与突变的模式和机制,为微生物演化提供参考依据。

2.扩增子测序扩增子测序是最常用的鉴定菌株微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之一。

它基于特定的PCR 扩增子,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然后进行高通量测序来分析微生物结构的多样性。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同时研究多种微生物,快速、准确地识别高丰度及低丰度的微生物,有利于探索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演变规律。

扩增子测序目前已成为研究社会、生态以及医学微生物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

3.荧光原位杂交(FISH)荧光原位杂交是一种通过碱基互补结合、检测微生物群落DNA序列的技术。

在该技术中,使用荧光探针特异性识别微生物的16S rRNA来标记不同的微生物类型,从而达到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准确无误地检测微生物的目的。

此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环境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学研究以及临床诊断领域,为分子分类和建立微生物分类学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二、遗传学方法1.重复序列多态性(REP-PCR)REP-PCR是一种无需PCR扩增的方法,可用于描述微生物基础级别多样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快速和可重复性技术。

该技术基于特定长度的DNA序列重复系列,通过PCR扩增特异性的DNA序列,然后通过凝胶电泳及图像分析来判断微生物基因与菌株的距离。

REP-PCR具有高通量、可自动化、灵敏度高等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增大量基因。

2.随机扩增微卫星DNA(RAPD)RAPD是一种无需确定序列的多态性分析方法,用于检测微生物的变异情况。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鉴定和分类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鉴定和分类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鉴定和分类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鉴定和分类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传统的微生物鉴定和分类技术主要依赖于形态和生化特性进行检测,这种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存在误判的问题。

而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技术先进、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快速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鉴定和分类。

1. PCR技术在微生物鉴定和分类中的应用PCR技术是一种基于DNA扩增的技术,具有敏感、快速、高效等特点。

在微生物鉴定和分类中,PC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检测。

在细菌的鉴定和分类中,PCR技术可以利用细菌特异性DNA片段进行扩增,从而实现特异性检测。

例如,肺炎链球菌是引起肺炎和中耳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传统的鉴定方法需要通过培养和生化特性进行检测,而PCR技术可以通过扩增肺炎链球菌的DNA片段进行特异性检测,不仅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在真菌的鉴定和分类中,PCR技术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快速鉴定真菌的方法是基于ITS(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扩增的PCR技术,通过对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可以快速鉴定真菌的物种和亚种,同时也可以对真菌的种类进行分类。

2. 序列分析技术在微生物鉴定和分类中的应用序列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DNA序列的分析方法,通过对DNA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快速鉴定和分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在细菌的鉴定和分类中,序列分析技术主要基于16S rRNA基因的序列比对进行鉴定和分类。

16S rRNA基因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基因,因此可以通过对16SrRNA基因的序列进行分析,快速鉴定和分类不同种类的细菌。

同时,由于16S rRNA基因在不同细菌中的序列差异较大,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序列差异进行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在真菌的鉴定和分类中,序列分析技术主要基于ITS序列的比对。

与16S rRNA基因类似,ITS序列也是真菌中高度可变的DNA序列,因此可以通过对ITS 序列的比对和分析,快速鉴定和分类不同物种的真菌。

常见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一)

常见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一)

常见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一)引言概述:微生物鉴定方法是一种利用生物特性和化学反应来判断微生物种属和类别的技术手段。

它在医学、环境科学、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

正文:一、形态学鉴定方法1. 眼镜检查法:通过裸眼观察微生物的各种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判断其种属。

2. 显微镜观察法: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细胞形态、排列方式、黏附物等特征,进行鉴定。

3. 染色鉴定法:运用染色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染色,并观察染色后的颜色、形态等变化,以帮助鉴定。

二、生理生化鉴定方法1. 拮抗试验:通过接种不同微生物组合进行拮抗试验,观察是否发生拮抗反应,从而判定其是否属于同一种。

2. 酶活性检测:通过检测微生物体内特定酶的活性,如氧化酶、淀粉酶等,来进行鉴定。

3. 营养代谢检测:通过培养微生物在不同营养基质上的生长情况,了解其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进行鉴定。

三、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1. PCR技术: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微生物DNA片段,通过比对标准数据库中的DNA序列进行鉴定。

2. DNA测序:直接对微生物的基因组DNA进行测序,然后与已有的DNA序列进行比对,来鉴定微生物。

四、免疫学鉴定方法1. 血清学鉴定法:利用微生物分泌的特定抗原与抗体结合反应来鉴定微生物,如凝集反应、免疫层析等。

2. 免疫荧光染色法: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微生物特定抗原结合,在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进行鉴定。

五、生物化学鉴定方法1. 脂多糖检测:通过检测微生物产生的脂多糖,来判断其属于革兰氏阴性菌还是阳性菌。

2. 呼气气味检测:通过检测微生物代谢产物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气味,来鉴定微生物种类。

总结:微生物鉴定方法是一个多样化的领域,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准确的鉴定。

形态学鉴定方法、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免疫学鉴定方法和生物化学鉴定方法都是常见的方法。

微生物的鉴定与鉴别方法

微生物的鉴定与鉴别方法

微生物的鉴定与鉴别方法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鉴定和鉴别微生物对于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和环境监测等领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微生物鉴定与鉴别方法。

一、形态学鉴定方法形态学鉴定是最基础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状、大小、颜色等,可以初步确定其分类。

例如,细菌的形态学鉴定包括观察细菌的形状(球形、杆状、螺旋形等)、细胞壁结构(革兰氏染色反应)以及胞内结构(包括胞内器官和细胞内含物等)等。

二、生理学鉴定方法生理学鉴定方法是通过观察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的生理特征来进行鉴定。

例如,通过检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酶活性、气体产生等)或对特定物质的利用能力(如碳源、氮源等),可以确定微生物的分类。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进行培养实验,包括生长速度、色素产生、产酸产气等。

三、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逐渐成为微生物鉴定的重要手段。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基因测序技术。

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特定基因序列,如16S rRNA基因(用于细菌鉴定)或ITS序列(用于真菌鉴定),可以准确地确定微生物的分类。

此外,还有PCR技术、DNA指纹图谱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鉴定和鉴别。

四、免疫学鉴定方法免疫学鉴定方法是通过检测微生物的免疫反应来进行鉴定。

这些方法通常基于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可以通过检测微生物的抗原或抗体来确定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

免疫学鉴定方法在医学诊断中尤为重要,可用于检测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或疾病。

五、质谱鉴定方法质谱鉴定方法是通过测定微生物样品中的质谱图谱来进行鉴定。

质谱技术可以提供微生物样品中各种化合物的分子质量和相对丰度信息,从而确定微生物的分类。

质谱鉴定方法在微生物鉴定和鉴别中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

综上所述,微生物的鉴定与鉴别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微生物的鉴定与分类方法

微生物的鉴定与分类方法

微生物的鉴定与分类方法微生物是指在肉眼下无法看到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类型。

微生物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有益处也有危害。

因此,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介绍一些微生物的鉴定与分类方法。

一、细菌的鉴定与分类方法1. 形态学方法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包括菌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类别。

2. 染色法常用的染色法有革兰氏染色法、酸杆菌染色法等。

这些染色方法可以通过染色后的颜色反映出不同细菌的内部构造和化学成分。

3. 生化试验法利用不同细菌对同一物质的不同反应进行分类。

比如利用MM测试葡萄糖在酵母菌中的代谢反应情况,初步判断出酵母菌的种类。

二、真菌的鉴定与分类方法1. 形态学方法真菌的形态学特征与细菌相似,包括菌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真菌子实体的形态,可以初步判断真菌的类别。

2. 细胞壁化学成分分析法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多糖、蛋白质和小分子化合物组成,通过分析细胞壁中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可以对真菌进行分类。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扩增真菌的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对真菌进行鉴定和分类。

三、病毒的鉴定与分类方法1. 组织培养法通过利用感染病毒的细胞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的病变情况并检测病毒复制情况,确定病毒类型。

2. 免疫学方法利用病毒所携带的特异抗原,通过免疫学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和抗原,对病毒进行鉴定和分类。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扩增病毒的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对病毒进行鉴定和分类。

总之,微生物的鉴定与分类方法有多种,需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类型采用不同方法。

除了以上三类微生物外,还有其他微生物如真菌的一种子类物质被称作酵母菌,氧化器类蛋白與乙白酒酵母等微生物也需要进行分类和鉴定,才能最大程度地了解其性质和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蛋白质水平:氨基酸序列分析、凝胶电泳和血清学反应 等
4. 基因或DNA水平:核酸分子杂交、(G+C)mol%、转 化和转导、16SrRNA寡核苷酸族分分析、DNA或RNA 核苷酸序列分析等
类别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细菌的分类鉴定从传统的 表型、生理生化分类进入到各种基因型分类水平
DNA碱基比例的测定

G+C
▪ (G+C)mol%= A+T+G+C
X100%
通过核酸分析鉴定微生物遗传型
生物GC比的特点
• ①亲缘关系相近的种,其GC比也相近;反之,GC比相近的
两个种,它们的亲缘关系则不一定都很接近。
• ②GC比差距很大的两个种,其亲缘关系必然较远。 • ③GC比是建立新分类单元时的可靠指标
▪ GC比相差<2%时,没有分类学上的意义; ▪ GC比相差在2.5%~4.0%时,为同一种的不同菌株; ▪ GC比相差>5%时,为不同种;
分稳定的 ; 5. rRNA某些核苷酸序列非常保守,历经进化仍能保持原初 6. 相对分子量适中 原核生物rRNA:23S(2900)、16S(1540)和5S(120) 真核生物rRNA:28S(4000)、18S(2300)和5.8S(160)
核糖体构造和组分模式图
原核生物
小亚基 (30S)
大亚基 (50S)
PCR扩增步骤如下:(1)双链DNA(模板)加热变性为单链; (2)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结合; ( 3) 引物延伸(扩增)。
通过 16S rRNA基因片段分析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
▪ 16S rRNA基因片段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4种: ▪ 一是将 PCR扩增后微生物16SrDNA序列,提交到GeneBank采用BLAST
▪ 使用核酸探针来鉴定或检测微生物的方法,是将探针与所检测的 细菌进行杂交。在细菌鉴定或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细菌时,常用菌 落原位杂交法,大致步骤是:将细菌点种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 培养;加溶菌剂使细胞释放出DNA分子;加变性剂使DNA离解 成单链并固定于膜上;加入带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杂交;洗膜后 进行显色或显影鉴定。
▪ ② DNA-rRNA杂交
▪ rRNA是DNA转录的产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其碱基 序列的变化比基因组要慢得多,保守得多,它甚至保留 了古老祖先的一些碱基序列。因此,当两个菌株的 DNA-DNA杂交率很低或不能杂交时,用DNA-rRNA杂 交仍可能出现较高的杂交率,因而可以用来进一步比较 关系更远的菌株之间的关系,进行属和属以上等级分类 单元的分类。
▪ DNA-DNA杂交和DNA-rRNA杂交的原理和方法基本相 同,只是在技术细节上有些差异,如DNA-rRNA杂交中, 用同位素标记的是rRNA而不是DNA等等。
▪ ③ 核酸探针
▪ 广泛用于微生物鉴定、传染病诊断、流行病调查、食品卫生微生 物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许多领域。
▪ 所谓核酸探针(probe)是指能识别特异核苷酸序列的、带标记的 一段单链DNA或RNA分子。因此,一种核苷酸片断能否作为探 针用于微生物鉴定,最根本的条件是它的特异性,即它能与所检 测的微生物的核酸杂交而不能与其他微生物的核酸杂交。
利用16SrRNA建立分子进化树的美国科学家
Carl Woese
三、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
一种通过分析原核或真核细胞中最稳 定的rRNA寡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程度,以 确定不同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谱系的 方法。是“三域学说”提出的科学根据。
选用rRNA做生物进化和系统分类的原因
1. rRNA普遍存在,易于提取; 2. rRNA重要恒定的生理功能; 3. 在细胞中含量高,易于提取; 4. 编码rRNA的基因在细胞中不像质粒DNA那样会转移,而是十
程序与已知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GenBank将按照与测得序列的相似性 高低列出已知序列名单、相似性程度以及这些序列相对应的微生物种类。 与16S rRNA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较,确定其在进化树中的位置 ▪ 二是通过16S rRNA种属特异性的探针与 PCR产物杂交以获得微生物组 成信息。此外,探针也可以直接与样品进行原位杂交检测,通过原位杂交 不仅可以测定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丰度,而且能够分析它们的空间分布。 ▪ 三是对 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通过 观察酶切电泳图谱、数值分析,确定微生物基因的核糖体型,再同核糖 体库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组成或不同微生物的种属关系, 用以揭示微生物RFLP的多样性。 ▪ 四是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梯度凝胶电泳分析,直接观察其多样性
▪ 根据特异性的不同,在微生物鉴定与检测中的作用也不同,有的 探针只用于某一菌型的检测,有的可能用于某一种、属、科甚至 更大类群范围的微生物的检测或鉴定。
例如,从一株淋病奈瑟氏菌(Neisseria gonorrhoeae)隐蔽性质 粒制备的DNA探针,它具有种的特异性,可用来检测和鉴定这 种引起人类性行为传播疾病的细菌。
▪ 用核酸探针来鉴定或检测微生物,具有准确、快速等优点,特别 是当用常规方法难于鉴定和检测时,往往更显示其优越性。
三、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
60年代末Woese 开始采用寡 核苷酸编目法对生物进行分 类,他通过比较各类生物细 胞的核糖体RNA(rRNA)特征 序列,认为16SrRNA及其类 似的rRNA基因序列作为生物 系统发育指标最为合适。
16S rDNA微生物鉴定流程
培养微生物
提取基因组DNA
PCR扩增16S rDNA片 段
rDNA序列测 定
分析比较
微生物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从样品中分离提取总微生物DNA
▪ 从样品中提取微生物遗传物质DNA或RNA,这是进行PCR 扩增16S rRNA的前提。
▪ 一种方法是直接提取总DNA,对易于培养的微生物可通过培 养富集后再进行提取,另一种选择是提取微生物细胞中的 rRNA。RNA的提取技术相对于 DNA的提取较为复杂,一般 多采用提取细胞总 DNA,但也可根据情况选择提取 rRNA。
若两种或两株微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则其产 生的寡核苷酸片段的序列也越接近,反之亦然。
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
• 实验过程:
▪ 将事先用32P标记的被测菌株rRNA提纯,用可专一水解G上3’端 磷酸酯键的T1RNA酶进行水解,于是产生一系列以G为末端的长 度不一的寡核苷酸片段,接着把它们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再用 放射自显影技术获得rRNA寡核苷酸群的指纹图谱,然后将图谱 中链长在6个核苷酸以上的寡核苷酸作序列分析,把获得的结果 按不同长度进行编目、列表。通过比较计算和分析,就可定量 地知道各被测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 具体测定方法很多,按杂交反应的环境可分为液相杂交和固相杂 交两大类。在这些方法中,有的需要用同位素标记DNA,有的 则用非同位素标记,而"复性速率法"则是通过测定单链DNA分子 复性结合的速率来计算DNA的同源性而不需要对DNA分子进行 标记。
细菌常用固相杂交法:
▪ (参照菌株)A菌
B菌(待测)
上式中,NAB是A、B两被测菌株所共同具有的“单词”的“字 母”数,而NA和NB则是两株菌分别具有的“单词”的“字母” 数。根据SAB值进行数值分析,就可推知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它的作用很大,至今Woese及其同事已对400多株细菌和放线
菌进行过分析,并从其中发现了生命的第三种形式——古细菌, 提出了生物界级分类中的“三域学说”
DNA-DNA 杂交法 DNA-rRNA 杂交法 rRNA-rRNA 杂交法
杂交同源性: >60%, 同种 >70%, 同一亚种 20%-60%, 同一属
核酸的分子杂交
▪ ① DNA-DNA杂交
▪ 基本原理:双链DNA分子加热可变性,冷却处理时,又可复性。 不仅同一菌株的DNA单链可以复性结合成双链,来自不同菌株 的DNA单链,只要二者具有同源互补的碱基序列,它们也会在 同源序列之间互补结合形成双链,这就称之为DNA-DNA分子杂 交。不同微生物之间,DNA同源程度越高,其杂交率就越高, 若两个菌株DNA分子序列完全相同,则应100%地杂交结合。
16S rRNA
21种核糖体蛋白 23S rRNA
5S rRNA 34种核糖体蛋白
真核生物
小亚基 (40S)
大亚基 (60S)
18S rRNA
33种核糖体蛋白 28S rRNA 5.8S rRNA 51种核糖体蛋白
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
原理:
用一种RNA水解酶水解rRNA后,产生一系列长 短不一的寡核苷酸片段,电泳分离,放射自显影技 术获得指纹图谱,确定不同长度寡核苷酸斑点在电 泳谱上的位置,找出图谱中链长在6个核苷酸以上 的寡核苷酸片段作序列分析,获得的结果进行按不 同长度进行编目、列表。通过比较、分析、计算, 就可知道各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大小。
通过T1RNA酶的水解,一般可使rRNA形成含有1~20个核苷 酸单位的寡核苷酸片段。如果形象地把只含一个核苷酸的片段称 为“字母”的话,则含两个以上核苷酸的片段就成了“单词”。 将含有6个“字母”以上的所有“单词”一一测定其核苷酸序列, 最后可把它们编成一部“词典”。于是,两个茵株rRNA的相似 性就可通过查阅“词典”来作比较。比较的具体方法是计算它们 间的缔合系数(associatedcoefficient)或相关系数SAB值:
三域学说及其发展 1980(Woese)
分子生物学 菌种鉴定
核酸分子杂交 16S rDNA序列分析法
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
▪ 一、DNA的碱基组成(G+C)mol%
▪ 1)DNA碱基比例的测定
AT间仅形成2个氢键, GC间可形成3个氢键。 GC值根据样品的Tm值计算。
▪ 是指(G + C)mol%值,简称“GC比”,表示
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胞嘧啶所占的摩尔百分比值
PCR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