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得失】坦然面对得失,得之不喜不狂,失之不悲不惜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坦然面对得失,得之不喜不狂,失之不悲不惜2
1、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得与失,都付笑谈中
近来颇为不顺,伴我寒暑共度的坐骑被狠心的蟊贼“借”走,害我步行上下班、已数天了。每次回家疲惫至极,总免不了要发发牢骚,骂骂小贼害我痛失坐骑。其实我平时对那坐骑的关照是极其不够的,除了行使所必需的加油,基本上都没怎么去保养它,可它却始终忠心地将我送达目的地。这一下就失去了,心里倒时时怀念起了有它的日子。
由于性子较急,我平时开车总是风驰电掣,基本上没几人有胆量敢坐我的车,这着实让家人为我担惊受怕。自从丢车以后,家人的心情轻松不少,老婆几次说出了那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真理。自从丢车以后,家里人反复向我灌输一个观念,那就是——得到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见得就是件坏事。几天过去了,我也想明白了一些,阴霾的心逐渐欢快了起来。已经好久没写文字了,干脆将自己所悟写出来,与朋友们分享分享。
认识人与事物,其实都应该是认识其根本,不要被虚幻的假象所迷惑。失去固然可惜,但也要看失去的是什么,如果是自身缺点,虚幻不实的东西,这样的失又有什么值得惋惜呢?可世人都是喜欢得而不喜欢失,于是就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桑榆,收之东隅”等自慰之语。有人失去了金钱,却得到了一家人的平安;有人得了一些酒肉朋友,却失去了道义之交。孰得孰失?
自古以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人得一人而天下兴,也有人得一人而江山亡。如文王得姜尚,纣王得妲己。得失之间有好有坏,得也不一定值得欢喜,失也不一定值得伤悲。得失之间难思量,却富含人生哲理。对个人得失的态度,历来就有两大类。一类叫做“患得患失”,这种人,得到了失去了都烦恼。一类叫做“淡泊平生”,这种人把个人得失看得很淡,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个人觉得还应该有第三类,姑且叫做“得失皆怡”,得到了自然应该高兴,但不发狂;失去了自然苦恼,但不泄气。
第一类态度自然不可取,因为它于己、于人、于社会都不利。整天挖空心思去考虑怎样才能得到,在得到之前自然烦恼。纵使得到了,又因为没有按自己想象的得到而苦恼起来。怀着这种心态,很难“豁然而大度”,也很难与旁人搞好关系。
第二类态度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在拜金主义思想影响较大的年代,提倡“淡泊平生”是有一定针对性的。但彻底的“淡泊平生”,对个人的得失一点也不考虑,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很现实的,多数人往往做不到。追求此种境界的人,又往往有“超然出世”的倾向,缺乏积极进取的热情,缺少积极生活的激情。
第三类态度是多数人都可以做到的。它不要求你不考虑个人得失,而是要求你将个人得失放在恰当的地位。所谓恰当的地位,一要把自己“得”的期望值尽量放在合乎实际的基础上;二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获得;三要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和集体乃至国家的关系,以集体利益为先,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并尊重和兼顾他人利益;四要正确对待失去,不管这种失去是否合理,都要能够正确对待。总之,既要考虑个人得失,又不把它放在首位,这样的一种得失观可能比较切合实际并为多数人所接受。相关整本阅读:/ebook/fe0f932910a6f524cdbf8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