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血管解剖
颅脑供血的系统解剖图解
颅脑供血系统解剖
血流从心到脑
脑的两大供血系统-矢状位
「仰视」脑的两大供血系统
脑的两大供血系统-冠状位
两大供血系统在颅底相互交通
「俯视」位于鞍区的 Willis 环
字母构成的Willis 环
「不完整的」Willis 环
大脑半球血供来源
大脑主要功能区血供来源
从宏观到微观的脑血流
血管神经单元
脑部血管周围间隙
正中矢状位脑血管
颈内动脉的7 段 5 分支立体示意图
颈内动脉「顺血流」7 分法
颈内动脉走形及小分支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注:垂体上下动脉标反了)
眼动脉来源及走形
脉络膜动脉及脉络丛
中脑层面的颈内动脉系统
大脑前动脉走行及分支(1)
大脑前动脉走行及分支(2)
Heubner 返动脉
大脑中动脉走行与分支
大脑中动脉的分段
大脑中动脉分段
颈内动脉造影(前后位)。
脑血管解剖脑膜中动脉大体解剖
脑血管解剖脑膜中动脉大体解剖创刊词在我们脑血管病外科医生的脑海中,人体的脑血管犹如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仿佛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有着一种无以言状的美。
而真正的脑血管其中的盘根错节,复杂性要远甚于一颗大树的结构。
当你认识它和利用好它,脑血管可以是一个可爱的天使;当你激怒它,脑血管就犹如洪水猛兽,一发不可收拾。
脑血管的解剖学习是认识和治疗脑血管病的基础。
上世纪50年代,在欧美国家,脑血管病的解剖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成就。
特别要感谢法国的Lasjaunias教授和美国的Rhoton教授的工作,创造性地将脑血管病解剖的基础知识,与神经介入和显微手术紧密结合,为我们脑血管病医生理解脑血管解剖和脑血管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脑血管病解剖的知识点,犹如一颗颗珍珠,既详细描述于如《Gray's Anatomy》这样的解剖学巨著,也贯穿于Lasjaunias和Rhoton教授等大咖的著作,还隐藏于茫茫的外文文献中。
我在紧张的临床工作之余,通过阅读有关脑血管病的著作和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体会,整理了一些有关脑血管病解剖的学习笔记。
这些脑血管病解剖笔记,是我以一个既从事神经介入、又从事脑血管病显微手术的神经外科医生的角度,整理的对临床工作有较大指导价值的知识点。
得益于新媒体的发展,现受“神经介入资讯”的邀请,将自己的学习笔记首发于“神经介入资讯”上。
计划两周一篇小文,与脑血管病同行分享,自己觉得也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
初次接到这样的写作任务时,心中十分忐忑,担心自己写不好。
其中自己的一些理解,甚至可能是完全错误的。
但又一想,坚持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让广大的读者斧正,不也正好可以纠正自己的不正确的认识,不更可以提高自己吗?所以也非常希望读者多指导,给我提宝贵的意见,以便我不断地修正完善。
在新的2019年来临之际,祝各位脑血管病同行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工作顺心!赵沃华神经介入资讯编委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2019年1月作者简介赵沃华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出血性脑血管病区主任。
颅脑CT、MRI解剖学
椎-基底动脉系统
❖ 基底动脉主要分支: ❖ 小脑下前动脉 ❖ 小脑上动脉 ❖ 大脑后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统
❖ 大脑后动脉主要分支: ❖ 颞下前、中、后动脉及
距状沟动脉、顶枕动脉。
脑静脉系统
❖ 脑静脉系统由脑深部的引流静 脉和脑表面的浅静脉组成。
❖ 脑深部的引流静脉: ❖ 大脑大静脉 ❖ 基底静脉 ❖ 大脑内静脉
体池、枕大池、桥前池、大 脑大静脉池等。 ❖ 脑沟:中央沟、外侧裂沟、 矩状沟、扣带沟等。
六、颅脑血管解剖
❖ 颅脑动脉由颈动脉系统和椎 -基底动脉系统供血。
❖ 颈动脉系统:颈内动脉为脑 的主要供血动脉,颈外动脉 主要为颈面部供血,为颅骨 和脑膜的供血动脉。
❖ 椎-基底动脉:供应后颅窝 结构和部分大脑。
❖ 颅底骨因部位而表现不同。 ❖ 颅缝有解剖分布,斜行线
状、边缘增白。 ❖ 颅骨区分以颅缝为参照。
❖ 颅盖骨分高密度的外板和内板、 较低密度的板障。
❖ 颅底骨因部位而表现不同。 ❖ 颅缝有解剖分布,斜行线状、
边缘增白。
❖ 颅骨区分以颅缝为参照。
颅骨的MRI解剖
❖ 致密的颅骨呈低信 号,含骨髓的板障 呈较高信号。
❖ 腱膜和肌肉呈等T1短T2信号,T2WI不 易与骨区分,T1WI容易区分,不同部位 厚薄有别,但两侧对称。
❖ 以部位命名头皮软组织。
二、颅骨的CT、MRI解剖
❖ 颅骨由颅盖骨和颅底骨构成
❖ 颅盖骨:额骨(1)、顶骨(2)、枕骨的 部分(1)、颞骨的部分(2)。
❖ 颅底骨:蝶骨(1)、筛骨(1)、枕骨的 部分(1)、颞骨的部分(2)。
❖ 考考你脑的分叶?
脑的CT、MRI解剖
❖ 2)小脑:
❖ 位于后颅窝、天幕 下,分左右两侧小 脑半球、蚓部、齿 状核、小脑扁桃体 等。
颅脑CT解剖
脑出血其它危险因素
淀粉样变性 脑肿瘤 出血倾向:血液疾病
尿毒症 SLE 肝脏疾病 抗凝血治疗
淀粉样变性 多发于脑皮质内,多发倾向,反复发作,老年人多见
出血掩盖肿瘤征象 多形性胶质瘤
肺癌脑转移伴出血
肿瘤出血伴明显占位,术后病理症实 为少枝胶质瘤
白血病伴脑内多发出血
其它危险因素
血管性疾病 AVM 动脉瘤 静脉性血管畸形
陈旧性脑内出血
陈旧性脑内出血表现为脑软化灶和邻近 脑萎缩
外囊出血 完全吸收呈囊样改变伴邻近脑组织萎缩
陈旧性脑血肿呈囊样改变伴邻近脑组织萎缩
Wallerian变性:大脑皮质运动区,放射冠及内囊部位发生脑血管障碍 或外伤,细胞体和轴突出现坏死,在坏死端以下的轴突和髓鞘发生离 心性分解直至末端.沿皮质脊髓束,锥体束发生退行性变.CT表现为 中脑大脑脚和桥脑的萎缩.
常) 征象:脑室扩大,以侧脑室额角和第三脑室
为最敏感
阻塞性脑积水
先天性导水管阻塞引起明显阻塞性脑积水
阻塞性脑积水
小脑血肿第四脑室受压引起阻塞性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 脑膜 炎引起交通性脑积水
轻度脑积水的认识
第三脑室和 侧脑室颞角
脑室的扩张以第三脑室及侧脑室颞角最敏感,正常时第 三脑室呈现细缝状,当有脑积水时就变成圆形.
血肿扩大伴脑疝
SAH:网膜 下腔出血,IVH:脑室内出血
丘脑血肿
IVH:脑室内出血
基底节出血伴脑室内出血(IVH),继发蛛 网膜 下腔出血(SAH)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系列片显示 吸收表现
脑干出血
脑干出血破入脑室
小脑出血破入脑室
小脑血肿破入脑室并压迫第四脑室而引 起阻塞性脑积水
颅脑解剖学
大脑上静脉 大脑中静脉 大脑下静脉
深组
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
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
谢谢!
胼胝体
边缘支
顶枕沟 楔叶 距状沟
穹隆
钩
嗅沟
海马沟
侧副舌回 视区
沟
海马旁回 枕颞沟
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1)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4、6区)。
躯体运动区
(2)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3、1、2区)。
躯体感觉区
(3) 听觉中枢:颞横回(41、42区)。
颞横回
(4)视觉中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 (5)嗅觉中枢:海马旁回钩的内侧部及其附近。
前脚 膝
后脚
(3) 各部的重要纤维束
前脚:
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
膝: 后脚 :
皮质核束 丘
皮质脊髓束 脑 皮质红核束
丘脑中央辐射 顶枕颞桥束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听辐射 视辐射
脑室
侧脑室
侧脑室上面观
前角 体部 后角
下角 三角区
间脑 diencephalon
间脑的外形和分部
1.背侧丘脑 Thalamus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循环
脑室系统
侧脑室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
侧脑室 中央部 前角 后角 下角
尾状核
丘脑 后角
前角
中央部 第3脑室
脑脊液循环途径
侧脑室 室间孔 第3脑室中脑水管 第4脑室 正中孔和外侧孔
上矢状窦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脑的血液供应 脑的血管
1.颈内动脉 Internal carotid a. 大脑前动脉 Anterior cerebral a. 大脑中动脉 Middle cerebral a. 脉络丛前动脉 Anterior choroidal a. 后交通动脉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
颅脑解剖 (1)
*颅盖的年龄特征
*板障及其血管
•颅顶的软组织
*颅顶的层次结构
※额顶枕区: ※颞区
^皮肤: ^浅筋膜: ^颅顶肌和帽状腱膜 ^腱膜下疏松组织
^皮肤 ^浅筋膜 ^耳外肌和帽状
腱膜的延续
^颅骨外膜
^颞筋膜、
^颞肌
^颅骨外膜
*颅顶的血管和神经
第三节 颅前窝
临床意义
•它位于眼眶和鼻腔的上方,其前方与额窦相邻,其下方 与筛窦相邻,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密切,有些疾患可相 互波及;
颅脑解剖
第一节 表面解剖
颅脑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鼻额点 眉间 眉弓 额结节 冠矢点 顶结节 颅顶 枕外隆凸
顶枕点 上项线 额骨颧突 颧弓 乳突 外耳道上三角 翼点
第二节
•颅顶骨
*颅盖的组成及特征 *颅盖的结构
颅顶
*颅盖的年龄特征 *板障及其血管
硬脑膜静脉窦
► 蝶顶窦 ► 上矢状窦 ► 下矢状窦 ► 岩鳞窦 ► Kelch副窦 ► Hyrti眼岩窦 ► Verga副窦
颅中窝硬脑膜的血管
脑膜中动脉 脑膜中静脉
颅中窝的蛛网膜下池
大脑纵裂底部及胼胝体周围,此间隙称胼胝体周池,它向前与终板前方的终板 池相续。 大脑横裂内的间隙称横裂池
颅中窝的脑部
第四节 颅中窝
颅中窝的构成
颅中窝由蝶骨体 的上面和侧面、 蝶骨大翼的大脑 面、颞骨岩部前 面及颞骨鳞部构 成。
两侧深窝的前界 为蝶骨小翼后缘, 后界为颞骨岩部 上缘,底为蝶骨 大翼、颞骨岩部 前面及颞骨鳞部。
颅中窝的骨性结构:眶上裂 、圆孔、
卵圆孔、棘孔、破裂孔、蝶导静脉孔、三叉 神经压迹、弓状隆起、岩大神经管裂孔、岩 大小神经沟及脑膜中动脉沟
(医学课件)颅脑正常解剖
第7对脑神经
面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和味 觉。
第8对脑神经
位听神经,主要负责听觉和平衡 感觉功能。
脑神经
第9对脑神经
舌咽神经,主要支配咽喉部感 觉和部分肌肉运动。
第10对脑神经
迷走神经,主要支配内脏器官 的感觉和运动。
第11对脑神经
副神经,主要支配胸锁乳突肌 和斜方肌。
第12对脑神经
舌下神经,主要支配舌肌运动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神经连接
小脑与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都有神经连接。这些连接允 许小脑接收来自身体各部分的信息,并调节身体的运动。
结构
小脑由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又分为三个叶:绒球叶、 小结叶和蚓叶。这些叶由许多小脑纤维束连接,形成一个 复杂的网络。
损伤影响
如果小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身体协调性、平衡感和运 动控制出现问题。这可能导致步态不稳、动作不协调和语 言障碍等症状。
功能
大脑髓质主要负责传递信 息,将大脑皮质和其他脑 区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 神经网络。
结构特点
大脑髓质由大量的神经纤 维组成,这些纤维交织在 一起,形成了复杂的髓鞘 结构。
大脑白质与灰质
定义
结构特点
大脑白质是指大脑半球内部的白色区 域,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大脑灰质 是指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色区域,主要 由神经元细胞体组成。
第2对脑神经:视神 经,主要负责视觉功 能。
第1对脑神经:嗅神 经,主要负责嗅觉功 能。
脑神经
第3对脑神经
动眼神经,主要支配眼球运动和 瞳孔括约肌。
第4对脑神经
滑车神经,主要支配眼球上半部分 的运动。
第5对脑神经
三叉神经,主要支配面部感觉和咀 嚼肌运动。
颅脑解剖
颅 底
内面
外面
颅 腔 分幕上区和幕下区
幕上区:端脑 间脑
幕下区:小脑 脑干
脑 brain
分为: 端脑 间脑 小脑 脑干
端脑由前脑泡两侧 高度发育形成。
端 脑
位于颅腔内,分为左、右大脑半球。
端脑的外形与分叶
大脑纵裂cerebral longitudinal fissure 大脑横裂cerebral transverse fissure 每个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
3条沟
• 中央沟 central sulcus • 外侧沟 lateral sulcus • 顶枕沟 parietooccipital sulcus
中央沟 顶枕沟
外侧沟
5个叶
• • • • • 额叶 frontal lobe 顶叶 parietal lobe 颞叶 temporal lobe 枕叶 occipital lobe 岛叶 insular lobe
由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中枢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
包括:穹隆、内囊 、外囊 、最外囊
内囊 internal capsule
位置:豆状核与尾状核、背侧丘脑之间 构成:上、下行的投射纤维集中形成的髓质板构成。
内囊
尾状核
背侧丘脑 豆状核
内囊在横断面上呈“><”形
分部:前肢、 膝部、 后肢
前肢
膝
后肢
丘脑前辐射 尾状核头 额桥束
大脑皮质中枢
大脑皮质上具有管理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最高中枢。 不同的功能相对集中在某些特定的皮质区,从事对一定机 能的分析综合。
中枢是具有一定功能的大脑皮质区,是执行某种功能的核
颅脑基本解剖医学PPT课件.ppt
28
29
30
松果体
31
正常解剖 垂体
正常垂体前叶为均匀等信号,其上缘平直或略
凹陷,正常垂体的最大高度根据不同的人群有
不同的标准,称之为“6, 8, 10, 12”(mm)原
则
后叶较小,通常为T1WI高信号(脂肪抑制后仍 为高信号),反应正常抗利尿激素功能的完整
性(下丘脑、漏斗及垂体后叶轴)
环池:包绕中脑大脑脚外侧面
61
正常解剖 脑池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背面与小脑上蚓前 缘之间
62
正常解剖 脑池
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前界为额叶直回, 后界为桥脑基底部前缘,两侧界为海马旁回 钩。池内有视交叉、视束、基底动脉环、颈 内动脉、垂体蒂、动眼神经、鞍背等。
63
64
正常解剖 脑池
包含垂直部(部位于岛叶与额、颞叶之间)和水平部(位 于颞叶与额、顶叶之间)
可见明显流空血管影(大脑中动脉主要分支) 颞叶外侧面(由上而下):颞上回(听觉皮层)、颞中回
和颞下回 颞叶内侧面:海马结构(海马及齿状回等)和海马旁回等
6
正常解剖 区分端脑各叶的主要沟和裂
半球纵裂:将大脑半球分为两侧半球,与位于 中线的鞍上池和四叠体池相延续
正常解剖
端脑(大脑) 间脑 中脑 桥脑 延脑 小脑
脑的组成
1
2
端脑(大脑)
3
正常解剖 区分端脑各叶的主要沟和裂
中央沟:将额叶和顶叶分开。是大脑凸面最深 的一条脑沟
前方:额叶中央前回——运动皮层 后方:顶叶中央后回——感觉皮层 额叶前下方(由内向外):直回、内侧眶回、外侧
眶回 额叶外侧面(由上而下):额上回、额中回、额下
回 两额叶内侧:大脑纵裂
第一章 颅脑解剖
您的位置:首页>>理论>>颅脑解剖第一章颅脑解剖一.头皮头皮是覆盖于颅骨之外的软组织,在解剖学上可分为五层:皮层:较身体其他部位的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外伤时出血多,但愈后较快。
皮下层:由脂肪和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构成,与皮肤层和帽状腱膜层均由短纤维紧密相连,是结合成头皮的关键,并富含血管神经。
帽状腱膜层:帽状腱膜层为覆盖于颅顶上部的大片腱膜结构,前连于额肌,后连于枕肌,且坚韧有张力。
腱膜下层:由纤细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
骨膜层:紧贴颅骨外板,可自颅骨表面剥离。
二.颅骨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其他21块头骨都借缝或软骨结合或骨结合构成一个牢固的整体,称为颅(cranium) 。
通常将组成脑颅腔的骨骼称为颅骨。
颅骨可分为颅盖和颅底两部分其分界线自枕外隆突沿着双侧上项线、乳突根部、外耳孔上缘、眶上缘而至鼻根的连线,线以上为颅盖;线以下为颅底。
颅骨侧面颅盖部颅盖骨是由内外骨板和两者间的骨松质构成。
颅骨厚度不一,在额、顶结节处最厚,颞枕棱部最薄。
在内外骨板的表面有骨膜被覆,内骨膜亦是硬脑膜的外层。
在颅骨的穹窿部,内骨膜与颅骨内板结合不紧密,因而颅顶骨折时易形成硬膜外血肿。
在颅底部,内骨膜与颅骨内板结合紧密,故颅底骨折是硬脑膜易撕裂,产生脑脊液漏。
颅骨板障内的板障静脉有:额、枕、颞前和颞后4对,它们之间借分支吻合成网,并有导血管与颅内、外静脉相通。
颅盖外面在外骨板表面可见锯齿状的骨缝(在内骨板表面呈直线状)。
在顶骨和额骨间为冠状缝,两顶骨之间为矢状缝,后方为人字缝,位于顶骨与枕骨交界处颞骨和额顶骨之间为鳞状缝。
在额骨前面居两眉弓之间的颅骨中空部分是额窦。
颅盖内面由于脑回、蛛网膜颗粒、静脉窦和脑膜血管的压迫,使颅盖内面凹凸不平。
在正中线有矢状窦的压迹,称矢状窦沟。
在前面有呈树状的压迹,为硬脑膜中动、静脉的压迹。
硬脑膜中动脉经棘孔进中颅窝,在颞部分成前后两支。
颅脑解剖ppt课件
31
顶叶 parietal lobe
中央后沟
顶内沟
中央后回
顶 叶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缘上回
角回
32
颞上沟
颞下沟
颞叶
Temporal lobe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横回
33
枕叶和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沟回
顶枕沟
枕叶
Occipital lobe
距状沟 楔回
舌回
胼胝体沟
6
7
硬脑膜形成的特殊结构
1、大脑镰 2、小脑幕 3、小脑镰 4、鞍膈
8
硬脑膜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 岩上窦 岩下窦
9
海绵窦 (cavernous sinuses)
位置:蝶鞍两侧 内容: (从上→下经窦外侧壁)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眼神经(V1) 上颌神经(V2) 窦内有: 颈内动脉 展神经
48
内囊损伤表现: “三偏”症状 (偏瘫、偏麻、偏盲)
49
脑干
Brain stem
脑
Brain
端脑(teleencephalon) 间脑(diencephalon) 小脑(celebellum) 中脑(midbrain, mesencephalon) 脑桥(pnos) 延髓(medulla oblongata)
42
胼胝体 (corpus callosum)
43
穹隆连合
44
(2) 联络纤维 (association fibers)
弓状纤维 上纵束 下纵束 钩束 扣带
45
(3) 投射纤维 (projection fiber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yamoya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侧位、前后位)
颅内静脉系统
大脑浅静脉 (分大脑上、中、下静脉三组 )
大脑深静脉 硬脑膜静脉窦 (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
窦、直窦、窦汇、乙状窦、岩上窦、岩下 窦、海绵窦、碟顶窦等。 ) 幕下静脉系统
颅 内 静 脉 系 统 造 影 正 位 像
颅内静脉系统造影侧位像
M1段主要分支有豆纹动脉,其前穿支分布于壳核前部、苍白球外侧部、 内囊膝部、丘脑前核与外侧核、高血压动脉硬化极易破裂出血,故称为 “脑出血动脉”。
DSA大脑前、中动脉 分支(前后位)
压 颈 试 验
椎-基底动脉系统
椎动脉(VA)在第2颈椎水平发出脑膜前、后动
脉,供应硬膜。在Moyamoya病患者,该动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颈外动脉及其分支
颈外动脉在C4、5平面自颈总动脉发出后自近端向 远发出主干有: 1.甲状腺上动脉、 2.舌动脉、 3.面动脉、 4.枕动脉、 5.咽升动脉、 6.颌内动脉、 7.耳后动脉等(后4者均由脑膜动脉发出)。
颈外动脉及其分支
颈内动脉
分段有几种方法,暂无统一命名方法,脑血 管介入多分为4段: 1.颈段、岩段(C5):无分支 ,易病变。 2.海绵窦段(C4) 3.床上突段(C3) 4.脑内段(C2)
脉起到一定代偿作用。
小脑后下动脉(PICA):椎动脉最大和最后分支,
主要供应延髓、四脑室下部、下蚓、小脑半球的 下面以及扁桃体。 小脑前下动脉(AICA):起于基底动脉下1/3, 主要供应桥脑、小脑中脚以及下蚓等。 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发出的最后幕上 分支,分支主要供应枕叶距状裂视觉中枢、颞叶 底部,深支分布脑干。
大脑前动脉ACA:主要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人为分为A1~ 5段,水平段(A1段)、上行段(A2段)、膝段(A3段)、 胼周段(A4段)、终段(A5段)
多发动脉瘤
DSA大脑前、中动脉分支(侧位)
大脑中动脉:供应整个大脑半球的背外侧面,解剖上分水平 段(M1段)、脑岛段(M2段)、侧裂段(M3段)、皮质支 (M4段M5段)。
矢状窦
横窦
AVM
小脑AVM
顶部小AVM-动脉期
硬膜动静脉瘘 AVF
CCF
CCF球囊栓塞术后
“危险”血管和“危险” 吻合
正常危险血管 指颅神经正常供血血管 起源异常的血管 这些变异虽少见,但值 得高度重视 危险吻合 指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及椎动 脉的吻合。(颈枕联合区吻合:枕动脉、 咽升动脉、颈深动脉、颈升动脉的肌支与 椎动脉的肌支在颈枕联合区及上颈段存在 广泛吻合 )
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前、后
Willis环
连接大脑半球前循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大吻
合环。 由前交通动脉AcoA、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颈内 动脉分叉部、双侧后交通动脉PcoA、基底动脉顶 端、双侧大脑后动脉P1段组成
大脑中动脉皮质支分支与大脑前动脉皮质分支在 额中回上半、中央前回上1/4及顶间沟下缘皮质区吻 合,此区称为血管“分水岭”区。
颅脑血管解剖与影像
正常颅内血管解剖及影像
常见血管变异
临床病例
正常颅内血管解剖及影像
动脉系统:主动脉弓、颈内动脉、颈外动
脉、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静脉系统:分颅内静脉、颅面部静脉 头臂干(又分出右侧锁骨下动脉和右侧颈 总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双侧椎动脉一般发自双侧锁骨下动脉,但 也有变异。
颈枕联合区吻合
血管变异
左、右颈总动脉共干
血管变异
左侧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共干
椎动脉起源于ICA
脉络膜前动脉:起始于后交通动脉以远2~4mm, 距颈内动脉分叉处约5mm,主要供应视束、外侧膝状 体、钩回、大脑脚基底部前1/3、丘脑、尾状核尾、 内囊、前连合以及苍白球的背部。
前交通动脉AcoA:斜位、瓦氏位或颏顶位可清晰显示,打造 影剂时压迫对侧颈总动脉也可清楚显示。
后交通动脉PcoA:起自颈内动脉C2段,是连接前后循环的 主要通道,并发出无数穿支动脉供应深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