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狂人日记的文学史意义
![狂人日记的文学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c556a1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e.png)
狂人日记的文学史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具有丰富的文学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
在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正面临着传统文人文学和西方现代文学的冲击与碰撞。
传统文人文学以文言文为主,注重文学的修辞和格调,对社会现实并不关注。
而《狂人日记》以其鲜明的个人抒情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打破了传统文人文学的束缚,开辟了一条新的文学创作路径。
它采用了白话文写作,使作品更加贴近人民大众,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其次,《狂人日记》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
它采用了内心独白的形式,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示主人公的思想变化和心理活动。
这种叙事方式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个体独特的体验。
同时,它运用了夸张、讽刺、幽默等手法,对社会现象和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思。
这种现代主义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容在当时的中国文学中是前所未有的,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狂人日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颠覆和解构。
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疯狂的科学家,他对于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持批判态度,他认为传统的道德束缚和社会规范是虚伪的,不能满足个体的内心需求。
通过这种反叛和解构,作者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剖析,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狂人日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性反思,为后来的文化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启示。
最后,《狂人日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语言和表达方式,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在《狂人日记》之后,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多元化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现代作家和作品。
可以说,《狂人日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总之,《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学史意义。
它开创了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先河,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颠覆和解构,同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狂人日记》解读
![《狂人日记》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bed2ab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7.png)
解读《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一篇振聋发聩的千钧之作,解读起来确实颇费神思,因为它文白间杂,主体部分又似乎语无伦次。
但作者思维严谨思想深刻而且具有过人的语言驾驭能力;正是他创作的这样特别的“格式”,才能承载特别之意蕴。
若能从情节、人物、主题、手法四个方面的各自不同的两个层面去解读,或许可以不太费劲地感悟这经典的千钧之作的特别分量。
所谓四“两”:第一,两层故事;第二,两个人物;第三,两种“吃人”;第四,两重叙述与反讽。
第一,两层故事表层按照序言概述,可以把《狂人日记》看成一个犯“迫害狂”的病人之故事,将十三则日记,切分为下面四个部分:1 回乡警觉着有人要吃自己(第一、二节)2 看病发现吃人有来历并又将开始(第三至六节)3 发作与吃人者辩论与劝说(第七至十节)4 平复发现自己也吃过人便呼救孩子(第十一节至结束)深层根据序言与主体部分深层含义,又可把《狂人日记》视为一个反封建战士的历程,十三则日记,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觉醒观察现实,感到周遭都是“吃人”者(第一、二节)2 探究联系历史,发现“吃人”的本质与形式(第三至六节)3 抗争与“吃人”者正面交锋,斥责“吃人”的无理而有害(第七至十节)4 反省意识到自己也曾“吃人”,绝望中呐喊救救孩子(第十一节至结束)显然,外层狂人的故事是“宾”,而内层战士的历程是“主”。
第二,两个人物从表层看,小说写的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他多疑猜忌,被兄长带回家乡,却不肯配合治疗,到处乱走,胡思乱想,甚至还和前来治疗的老中医及年轻的心理医生发生争执,对大哥不满,大嚷大叫引来不少看热闹的,之后,在家人的关照下,总算平复,痊愈后,便到外地等官做去了。
从深层看,小说塑造的是一个反封建的战士,一个思想的启蒙者。
他目光敏锐,思想深刻,从现实的观察到历史的研究,发现了整个社会沉浸在一种“吃人”的文化中,“吃人”不但时常发生在身边,而且因为被“仁义道德”掩饰着,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吃人”者既像狮子一样残暴,又像兔子一样怯弱,而且还像狐狸一样的狡猾;“吃人”者并非少数,每一个被吃者也都怀有“吃人”的思想,即便像自己这样的清醒者也曾被“吃人”文化污染过,不自觉地“吃”过人。
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https://img.taocdn.com/s3/m/f243146c804d2b160b4ec09a.png)
《狂人日记》备课资料人物形象“狂人”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奇特而又复杂的艺术形象。
一方面,“狂人”是一个真实的患迫害狂症的精神病患者,他的言行、思维,都具有迫害狂症的特征。
但另一方面,“狂人”又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社会中的叛逆者。
在“狂人”的臆想疯话中,包含着许多深刻的真理。
“狂人”非常喜欢研究和思考问题,凡事喜欢寻根究底,而且对问题有着一股不弄明白不罢休的精神。
他在探究现实和历史时,终于发现了仁义道德的吃人本质。
“狂人”对现实的认识也非常清醒。
他在看到了周围是一个可怕的吃人世界的同时,还能分辨出食人者的种种类型。
“狂人”不仅善于思考,具有清醒的认识,而且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精神,对“从来如此”的封建道德、封建传统,敢于大胆怀疑和抨击,发出“从来如此,便对吗?”的反传统的疾呼!最难能可贵的是,“狂人”在批判封建传统、封建道德的同时,还具有自省精神。
他不只是看到别人在吃人,还醒悟到自己“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几片肉”。
这就不只使自己成为批判者,也把自己放在了全民族一分子的地位上。
“狂人”最后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这呼声既传达出了“狂人”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又使人感受到“狂人”为民族前途忧心如焚的灼热感情。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篇之作。
作品塑造了一个“迫害狂”患者的形象——“狂人”,他被封建势力压迫、禁锢了多年,时时害怕、提防着被人吃掉。
作品通过对狂人变态心理的描写,以猛烈的炮火轰击了传统的封建道德,揭露了这种道德是一种“吃人”的道德,几千年的封建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
应该说,这是对封建伦理道德本质的最深刻的揭露,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的最深刻的概括。
《狂人日记》对封建道德的深刻批判是以“狂人”的意识流动为描绘对象,逐层深入揭露的。
作品中,“狂人”的意识流动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感到赵贵翁和路人都是“吃人”的人,都要吃他;二是知道他的大哥也是“吃人”的人,也要吃他;三是怀疑自己也在无意中吃过人。
狂人日记赏析
![狂人日记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c9bc1a59eef8c75fbfb3b4.png)
《狂人日记》在表现“礼教吃人”的同时,还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的精神。如狂人面对因循数千年之久的传统思想,大胆地提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质疑,这集中体现了大胆怀疑和否定一切的五四时代精神;狂人还面对面地向吃人者发出了警告:“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狂人还渴望将来有不再吃人的更高级的“真人”出现,这表现了一种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朦胧理想。最后,狂人期望未来、瞩目下一代,希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这更是一种向封建主义抗争的号召,同时也向世人昭示了一条变革社会的途径。
鲁迅明写的是狂人的狂态,实际上笔笔触动的都是读者思考时代、社会、人生真谛的心弦。狂人并不是一般的典型性格,他是象征性的,是整个五四时代先驱者愤激思潮的艺术象征,我们从狂人的日记中,感受到的是充满着批判和追求、深思和战取的一首气魄宏大、热情奔放的时代思潮交响乐。所以,它一经发表,就在思想界和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新潮》杂志著文称誉“疯子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带着孩子,跟着疯子走,――走向光明去”。
《狂人日记》具有鲜明的现代特征,具体表现为省察历史与现实的理性精神,解剖自我灵魂的自审精神,以及关注生存和发展的忧患意识,远远超出了一般知识分子顾影自怜式的自慰,显示了“五四”时期思想启蒙的高度。
艺术成就:在艺术上,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狂人日记》之所以被称为是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除了其思想上的贡献外,还体现在艺术上的独特创造方面,具有独特的结构模式、表现手法和叙述视角,并成功地塑造了“狂人”的艺术形象。首先,在结构上,采用日记体,借鉴西方横截面式结构,按照狂人的病情和意识的流动来组织小说,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故事情节的结构方式(线性叙事方式)。其次,在艺术表现上,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这主要是通过狂人这个特殊的艺术形象来实现的。实写人物,用的是现实主义;虚写寓意,用的是象征主义。一方面,从文本叙述的表层来看,狂人的确是一个“迫害狂患者”,作家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准确入微地写出了狂人的精神病态:思维逻辑混乱,心理变态等,甚至可以经得起精神病理学者的检查;另一方面,作者巧妙地在狂人的疯话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象征、隐喻的手法和汉语的多义性,一语双关地寄寓了读者完全能够领略的战斗的深意;巧妙地在狂人的周围环境、氛围、人物关系中融入了极精彩的象征性描画,这就使读者所感受到的狂人,在内在的精神上,成了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觉者,一个反封建的启蒙斗士。可以说,现实主义方法构成了小说的骨架和血肉,象征主义方法构成了小说的灵魂,二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第三,在叙述视角上,《狂人日记》的“日记本文”部分采用的是白话,叙述者是白话文的第一人称“我”,“序言”部分采用的却是文言,叙述者是文言文的第一人称“余”,这样在文本中就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叙述者(“我”与“余”),形成了两重叙述和两重视角。文言部分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白话部分所反映出的寓意是对立的,白话部分表现的虽然是“狂人”的非正常文言小序部分写狂人病好之后,已“赴某地候补去了”,成为了候补官员,表现的虽然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正常人”的世界,实际上却是正常中的不正常,表明反封建的战士已经向黑暗现实屈服,成了封建统治者的一员。这样,小说文本就具有了一种分裂性,对立的因素相互嘲弄与颠覆、消解,形成了反讽的结构,表现出了鲁迅对现实的深刻怀疑和极度的绝望,表现出了“梦醒了却无路可走”的悲哀。第四,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复杂、蕴藉深厚的狂人的艺术形象。狂人是一个具有暗示性寄寓意义的形象,他身上同时存在着理性、非理性,启蒙、非启蒙的精神特征,他是被庸人社会宣布为疯子的觉醒者、受迫害者、见证者,和受到长久精神压抑的战士的形象,是在近现代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觉醒了却无路可走”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典型,象征的是近现代社会(晚清至民初)所有的壮志未酬的先觉善斗之士和反封建的先驱。《狂人日记》的整个情节发展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思想基础上的――知识者的觉醒程度和他在中国当时社会上的孤立程度是成正比例发展的,越觉醒就越孤立。“狂人”越是深刻地感到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越是极力反抗这种礼教,周围的人越是把他看作是一个不值得理解和同情的“疯子”。 “狂人”的命运深刻地体现了当时觉醒知识者的悲哀。
第二单元第4课《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第二单元第4课《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https://img.taocdn.com/s3/m/12aa578e69dc5022aaea008b.png)
槛 kǎn门槛 蛊 ɡǔ蛊惑
盅 zhōnɡ酒盅
三、词语辨析 分外·格外 分外:①超过平常;特别。②本分以 外。 格外:①副词,表示超过寻常。②额 外;另外。
例:①“十一”、“重阳”双节叠加, 使得假日出游_分__外__火热。 ② 有 了 鸟 的 树 显 得格__外___ 生 动 。 我 喜 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 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
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视、抚摸都看 作是吃人行为的一部分。如“一路上的 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 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 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 了”。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 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 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
[板凳] 对,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 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 辑的混乱。“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 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 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 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 以看我两眼呢?”三十多年不见月光,
诗海探珠 基础自主学案
第
课堂互动探究
4
课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诗海探珠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 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 一片伤心画不成。
【赏析】 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 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 映照着这座古城,一股沧桑之感,涌 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 是指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 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 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
狂人日记打破传统小说结构模式采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依次展开情节而以十三则不标年月的日记按狂人的心理意识流动组织小说不以第三者立场描述主人公的心理状况而以第一人称方式着重表现了狂人的内心状态叙述带有主人公的感情意识读者因此更容易站在狂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狂人日记(鲁迅)
![狂人日记(鲁迅)](https://img.taocdn.com/s3/m/c989181a6edb6f1aff001fc6.png)
(2)问题的形成及来源
• 鲁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严峻思考,审 视传统文化,对国民性的批判是其对民 族更新改造思考的切入点。
(3)行动方式:文化批评
• 通过各种途径,一针见血,不留情面。
• 批判国民性试图达到对国民精神的改造,是鲁
迅创作中一以贯之的主题。
《狂人日记》
一、《狂人日记》 • 中国新文学史上现 代白话短篇小说开 山作 • 标志着五四新文学 创作的开端。 • 被选入“世界百部 最伟大的小说”
• 课后比较阅读鲁迅的小说《药》、 《孔乙己》、《祝福》和《狂人日 记》,了解鲁迅的思想,体会作者 的创作风格,谈谈你对“吃人”的 看法。 • 阅读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和课 文进行比较,写一篇读书笔记。
对封建礼教吃人实质的历史概括。 (4)“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 对自我的估价与反思一个真实的患迫害狂症的精神病人, 而他的疯言疯语中又寓含了深刻的真 理. 狂人的见解越是卓越超群,在旁人 眼中便越显得狂乱.
•陌生的视角 正常人
→狂人
《狂人日记》:小说形式的创新
悲哀寂寞 深刻反省 唤民众 苦闷沉默 思索追寻 泻忧闷 看到希望 作文呐喊 挥战笔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的思想
对国民的看法和对国民性的批判 (1)基本观点
• 中国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和示众的材 料。
• 1.狼子村的大恶人的心肝被挖 出来用油煎炒了吃 • 2.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 “人肉可以煎吃”
• 3.易子而食
• 4.易牙蒸子献给齐桓公
• 5.徐锡林的心肝被炒吃
• 6.人肉人血治痨病
2019学年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4狂人日记_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4狂人日记_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9bed9565ce050877321301.png)
课时训练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一、夯基训练1.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曾同我争论:中国的是建设现代物质文明,然后才谈得上疗治文明的。
我只能怯生生地问道:难道几代人的灵魂寻求是无足轻重的吗?我承认我不是, 我能感觉到时代的两难困境:野蛮的符咒尚未挣脱,文明的压抑接踵而至。
A.燃眉之急诟病理直气壮所以B.当务之急诟病义正词严因为C.当务之急弊病理直气壮因为D.燃眉之急弊病义正词严所以思是指责,动词。
“弊病”的意思是弊端,名词。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义正词严”指道理正当,措辞严肃。
“所以”表结果。
“因为”表原因。
根据语境,应选C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颁奖仪式之后,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将会在晚上7点迎来有超过1 000多人参加的盛大宴会,晚上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会被鲜花、蜡烛等装点。
B.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参与度和发言权有目共睹,中国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不是个别国家通过一两份声明就能决定的。
C.为迎接2017年春运,铁路部门将对12306网站进行扩容改造,近期将推出在购票环节减少使用验证码,以进一步改善旅客的购票体验。
D.文化志愿服务以其形式多样、方式灵活的特点,能够有效提升政府和市场文化服务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
项,不合逻辑,“超过”与“多”重复,删除一个。
C项,成分残缺,“推出”缺少宾语,应在句末添加“的措施”。
D项,搭配不当,“提升”与“不足”不能搭配,可将“提升”改为“弥补”。
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6题。
(导学号51820038)小丑的眼泪约·马-齐默尔圣诞夜的前一天上演的马戏开演了。
这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引人入胜的。
他们满心喜悦地坐在巨大的帐篷里。
当黑色的矮马跳舞时,他们欣喜若狂;当雄狮怒吼时,他们毛骨悚然;当穿着白色紧身衣的漂亮女郎在半空中荡秋千时,他们惊恐得大叫。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4课《狂人日记》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4课《狂人日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d62148f46527d3240ce07d.png)
目 链
度的启蒙者。
接
拓展 探究
“狂人”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奇特而又复杂的艺术形象。
一方面,“狂人”是一个真实的患迫害狂症的精神病患者,他的言行、
思维,都具有迫害狂症的特征。但另一方面,“狂人”又是一个具有现
代意识的封建社会中的叛逆者。在“狂人”的臆想疯话中,包含着许多
深刻的真理。“狂人”非常喜欢研究和思考问题,凡事喜欢寻根究底,
而且对问题有着一股不弄明白不罢休的精神。他在探究现实和历史时,
栏 终于发现了仁义道德的“吃人”本质。“狂人”对现实的认识也非常清 目
醒。他在看到了周围是一个可怕的吃人世界的同时,还能分辨出食人者
链 接
的种种类型。
拓展 探究
“狂人”不仅善于思考,具有清醒的认识,而且具有强烈的反传
统精神,对“从来如此”的封建道德、封建传统,敢于大胆怀疑和抨击,
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又使人感受到“狂人”为民族前途忧心如焚的灼热
链 接
感情。
拓展 探究
(2)阅读小序,并说说小序有什么作用。
提示:介绍了狂人的病症(迫害狂、臆想症——有人要吃他);说 栏 目
明了小说的由来(来自一篇日记);交待了小说的目的(供医家研究)。 链 接
拓展 探究
(3)试总结一下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栏 第一节“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比喻黑暗的长久;第二节“古久 目
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比喻、暗示中国几千年不变的传统文明。
链 接
拓展 探究
而第六节“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象征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凶险。读者通过作品中的这些关键性词句
所包含的象征、比喻、暗示的意义,通过联想可以体会到作品的实质
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知识点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知识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d906b7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1.png)
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知识点介绍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江区)人,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白话文文学的奠基人”和“现代中国文学的开山鼻祖”。
1.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短篇小说作品,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
通过主人公的心理独白,揭示了封建社会道德观念的崩溃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批判了封建礼教和旧有制度。
2. 《阿Q正传》:《阿Q正传》是鲁迅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普通农民阿Q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描写,呈现了中国民族传统精神的底层广泛存在和封建农民在现代社会中的无助和挣扎。
3. 社会批判:鲁迅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反映了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社会现实问题,如封建道德衰败、束缚人民的封建礼教、腐败的官僚制度等,揭示了社会矛盾和人民的苦难。
4. 文学革命:鲁迅提倡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书写文学作品,摒弃以往文言文的传统。
他的努力为白话文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现代中国文学铺平了道路。
5. 思想启蒙:鲁迅的作品在文学形式上的创新与其思想体系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他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起到了重要作用,促使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质疑和反思,形成了一种新的革命意识。
6. 长篇小说创作:除了《阿Q正传》,鲁迅还创作了其他一些重要的长篇小说,如《热风》、《孔乙己》等,这些作品通过个体的命运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困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农民的痛苦。
7. 散文创作:鲁迅的散文以骨力文字见长,语言生动、犀利,内容贴近人民生活,批判现实社会的弊病。
他的散文作品包括《朝花夕拾》、《故乡》等,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回忆的描写,展示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8. 教育观念:鲁迅主张以民众教育为基础,强调教育应该使人民认识自己的利益,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解决社会问题。
他提出了“百年崛起”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中国国民的命运。
《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https://img.taocdn.com/s3/m/a80a3fb1376baf1ffd4fad55.png)
载
易牙蒸子献给. 齐桓公。
大恶人的心肝被炒了吃
现 实
街上的女人要咬孩子
生 活
人血馒头治痨病
徐锡麟的心肝被炒吃
这些事例,揭示出民族集体无意识 吃人欲望的存在,展示出封建制度下国 民生存的悖论与无奈,以及愚弱的精神 状态。
.
2.“狂人”为什么名之为“狂人”?
提示:所谓“狂人”是从所谓“正 常人”的角度说的,“狂人”即“不正 常”的人。文中的“我”有哪些不正常 的表现——极度敏感,日夜胡思乱想, 常发生错觉、爱幻想,怀疑周围的人, 甚至骨肉之亲的大哥都仇视他,想吃掉 他,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小 动作皆包藏祸心。但“狂人”与“疯子”
.
2.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 狸的狡猾,……
提示:这是狂人对“吃人者”本质 的认识。吃人者因凶恶而吃人,害怕被 人吃而怯弱,又像狐狸一样狡猾地为自 己吃人找出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
.
3.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 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提示:狂人对吃人极端痛恨,所以要 诅咒吃人的人。而吃自己的人中竟有自己 的大哥。亲兄弟相食,这是异常可悲的事, 是绝对不可饶恕的,因而在狂人看来,首 先诅咒的人应是大哥;狂人的最终目的是 劝人放弃吃人,这是因为大哥的良知还未 完全泯灭,加上和自己有血缘关系,更有 可能被劝转,因此狂人首先想到要劝转的 人也是其大哥。
.
2.据此可将日记分成几部分?
提示: 第一层(题序、第1~3段):写狂 人首先觉察到周围的人吃人,即社会上 普遍存在着吃人现象。(吃人问题的提 出) 第二层(第4~10段):写狂人进而 看到亲人吃人,即在家庭内部有血缘关 系的亲人中也存在着这种可怕的现象。 (吃人问题的深化)
.
2016粤教版语文选修第4课《狂人日记》阅读练习
![2016粤教版语文选修第4课《狂人日记》阅读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95cb568f7ec4afe04a1dfb9.png)
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梁惠王章句上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①:‘经始灵台②,经之营之。
庶民攻③之,不日④成之。
经史勿亟⑤,庶民子来⑥。
王在灵囿⑦,幽鹿攸伏⑧。
幽鹿濯濯⑨,白鸟鹤鹤⑩。
王在灵沼⑪,於轫⑫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⑬曰:‘时日害丧⑭?予及女⑮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注释:①《诗》云:下面所引的是《诗经·大雅·灵台》,全诗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两章。
②经始:开始规划营造;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③攻:建造。
④不日:不几天。
⑤亟:急。
⑥庶民子来:老百姓像儿子似的来修建灵台。
⑦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
⑧幽鹿:母鹿;攸:同“所”。
⑨濯(zhuó)濯:肥胖而光滑的样子。
⑩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
⑪灵沼:池名。
⑫於(wū):赞叹词;轫(rèn),满。
⑬《汤誓》:《尚书》中的一篇,记载商汤王讨伐夏桀的誓师词。
⑭时日害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时,这;日,太阳;害,何,何时;丧,毁灭。
⑮予及女:我和你。
女同“汝”,你。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贤人也以此为乐吗?”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此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
《诗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安排。
天下百姓都来干,几天建成速度快。
建台本来不着急,百姓起劲自动来,国王游览灵园中,母鹿伏在深草丛。
母鹿肥大毛色润,白鸟洁净羽毛丰。
国王游览到灵沼,满池鱼儿欢跳跃。
’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把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灵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为快乐。
中国现当代文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哈尔滨学院
![中国现当代文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哈尔滨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9902232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b.png)
绪论单元测试1.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诗集。
( )A:错B:对答案:B2.徐志摩的《女神》以彻底革命的精神成为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 )A:错B:对答案:A3.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
( )A:错B:对答案:B4.施蛰存的《围城》以其特有的幽默和讽刺成为反映知识分子生活和精神的经典。
( )A:错B:对答案:A5.“春水体”小诗的开创者( )。
A:李季B:杨骚C:冰心D:朱湘答案:C6.象征派诗歌的鼻祖是( )。
A:杨骚B:李金发C:戴望舒D:田间答案:B7.新格律诗的代表诗人( )。
A:徐志摩B:闻一多C:穆木天D:杨骚答案:AB8.“左联”现实主义诗人()。
A:殷夫B:蒋光慈D:冰心答案:ABC9.朦胧诗人( )。
A:北岛B:顾城C:舒婷D:海子答案:ABC10.属于话剧作家的是()。
A:洪深B:穆时英C:夏衍D:田汉答案:CD第一章测试1.默然的接受、冷漠的对待、超常的忍受疼痛能力、强烈的褊狭的自尊都是黑孩自我保护的方式。
( )A:对B:错答案:A2.余占鳌的形象蕴含着中国农民的生命观,历史观乃至时空观,潜藏着沉淀在生命直觉之中的农民文化的很多特点。
( )A:错B:对答案:B3.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属于寻根文学。
( )A:对B:错答案:B4.鲁迅为中国现代小说树立了卓越的范式,即“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A:错B:对答案:B5.汪曾祺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作品是()。
A:《故里三陈》B:《大淖记事》C:《异秉》答案:B6.茅盾第一篇真正以“乡土农村”为题材的作品是()。
A:《林家铺子》B:《残冬》C:《春蚕》D:《秋收》答案:C7.巴金的“人间三部曲”包含()。
A:《灭亡》B:《第四病室》C:《憩园》D:《寒夜》答案:BCD8.京派的主要刊物有 ( )。
A:卞之琳、沈从文、李健吾等编辑的《水星》B:废名、冯至编辑的《骆驼草》C:朱光潜编辑的《文学杂志》D:沈从文主持的《大公报文艺》答案:ABCD9.鲁迅先后写了一系列表现农民的苦难、蒙昧和沉默的小说,其中主要有()。
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https://img.taocdn.com/s3/m/483f63e53186bceb18e8bb2b.png)
神的人物。 到自己也成为审视的对象,狂人的觉醒达 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是一个既有批判精 神也有自省精神的人物形象。狂人才指向 了代表未来的孩子,发出了急迫的呐喊— —“救救孩子!”
“狂人”的怎样一个艺术形象?你如何评价
“狂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狂人实际上是文化意识 的反抗者,是一个挑战、批 判传统封建制度的战士。但 是被不觉醒的大众视为疯子。
狂人的形象越真实,他的热情就越发可悲可笑,又越发 人深省,你认为古今中外有这样的狂人吗?
当疯狂的民众将先知先觉耶稣送上受难的十字架 时, 他说:“上帝啊,原谅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做 了什 么!”
再看序中的一些记述,又会让我们领悟到作品的更 多用心:序中记述主人公病愈后成为官员候补暗示了什 么?
暗示了“狂人”的反抗是以失败告终的,他到底还 是加入了“吃人”的行列。
作者给出这样一个结局又是什么意识呢?在当时实 际上存在着一种悖论:
文化意识的反抗者被不觉醒的大众视为疯子狂人, 因此,他们的反抗是不被理解与接受的。要有效果,就 要变成“正常人”,然而,一旦成为“常人”,反抗也 就消失了,一样会成为吃人机器的零件。
封建统治吃人、
封建制度吃人、
封建礼教吃人!
《孔乙己》《药》《阿Q正传》中是否 存在“吃人”现象?
(1)《孔乙己》中孔乙己被科举制度 所吃。
(2)《药》中华小栓被愚昧所吃,夏 瑜被屠刀(别人的愚昧麻木)所吃。
(3) 阿Q被封建统治下的国民性所吃。
狂人对吃人的认识是如何深化的?
1—3则,狂人首先察觉到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吃人的现象,一部中 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这是狂人觉醒的第一层次。
狂人日记作文锦集5篇
![狂人日记作文锦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cc707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c.png)
狂人日记作文锦集5篇狂人日记作文篇1《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
令人惊异的是,这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山意义的作品,已经显示出极其成熟的特色,使后来的许多研究者为之倾倒,究其原因,除了鲁迅深厚的文学素养外,我们也无法不叹服于先生的天才。
下面,我将对《狂人日记》进行个人化的解读,其中自然有偏颇之处,然而作为一位读者,我想也可以有放肆一下的权力。
翻开《狂人日记》,首先进入读者视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
这个狂人臆想的世界,是通过“常人视角”叙述出来的:狂人发病枣旁人侧目枣家人延医救治枣狂人复原。
这一层的意思凡识字者均可以解读出来,因为在小说的“序”中清楚地交待了: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
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
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
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
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
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
通过常人视角,我们可以合理地解释狂人眼中他人对其的“迫害行为”。
比如小说的第一节中狂人记道: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
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因为得知狂人发了狂,因此大家对他有些害怕,并且议论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里,却认定是大家谋划好了,要害了他了。
再如,狂人的大哥请了医生来给狂人诊治,开了药,嘱咐大哥赶快给狂人吃下,然而在狂人的眼里,却是这样的情形: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
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有了这些描写,于是我们得到一个完整的符合逻辑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由于脑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对他进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医生的治疗年轻人的疯病治愈了,重新进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轨道(赴某地候补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脑清醒,先知先觉者形象
狂人的多疑与敏感有其 自己的道理吗?为什么?
【提示】结合当时社会与 人们的做法进行分析。
这个“吃人”的历史、社会是怎样
的?
(1)狼子村的大恶人的心肝被挖出来用油 煎炒了吃 (三) (2)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人肉可 以煎吃” (五) (3)“易子而吃”(五) (4)易牙蒸子献给齐桓公(十) (5)徐锡麟的心肝被炒吃(十) (6)人肉人血治痨病(十)
具体事例在?
?“从来如此……总之你不该说,你 说便是你错!”【八】
?——麻木
?让被吃的人自己勒死;罩上“疯 子”“恶人”的名目;和在饭菜 里,暗暗给人吃。【七、十、十 二】
?——盲目维护
狂人是如何对待这样的一个历史、社 会的?
?他能清楚地认识历史、社会 、他人(吃人
? 1. 梳理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 2. 剖解狂人形象,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心
理描写的特色。 ? 3. 体会本文的反封建意义。
? 教学重点:剖解狂人形象及心理描写的特色。 ? 教学难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
回顾小说基本知识
? 1、小说的三大要素是? ? 2、小说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3、情节的组成部分为? ? 4、情节作用是? ? 5、小说刻画人物一般从哪四个方面进行? ? 6、小说人物刻画的作用是? ? 7、环境,指作品中描写出来的,围绕人物促使人
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 为笔名,是中国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
鲁迅的心路历程
? 绍兴 为父病、四处忙 看透世态 想投异路 ? 南京 求新知、开眼界 抉择学医 报效祖国 ? 仙台 攻医学、欲救民 领悟要著 弃医从文 ? 东京 搞文艺、唤民众 悲哀寂寞 深刻反省 ? 北京 抄古碑、泻忧闷 苦闷沉默 思索追寻 ? 北京 应索稿、挥战笔 看到希望 作文呐喊
请观看北大中文系副教授 孔庆东主讲的《百家讲坛——谁在吃人》
导入新课
?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到底是个怎样的社会?作 为五四悍将的鲁迅先生以小说的方式做出了自 己的回答,它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 话小说《狂人日记》。让我们切换视角,看看 当时的社会在“狂人”的眼中是怎样的景象。
狂人日记
鲁迅
学习目标
《狂人日记》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 一篇现代型短篇白 话小说
?标志着五四新文学 创作的开端。
理清脉络
??引子:由来 ?开端(第1、2自然段):踹书结仇 《狂人日记》??发展(第3~11自然段):吃人与合伙吃 ??高潮(第12自然段):历史真相 ??结局(第13自然段):寄希望于将来
人物形象
“狂人”是怎样一个艺术 形象?你如何评价他?
想吃掉他,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小 动作皆包藏祸心。 从医学角度看,这种处于反 应性妄想之中,对周围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 物特征而引起多疑性反应:或怀疑有人害他, 或怀疑有人侮辱他,就是“迫害狂”的病症。
合作讨论:
1、何谓狂?
疯子,精神上不正常的人 2、为何狂?
认为别人要吃自己 3、怎样狂?
创作背景
《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杂志第4 卷第5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从日本回国后,鲁迅接连遭到严酷现实的打击, 一度失望而沉默。正当鲁迅埋头在中国古文化中消 沉的时候,正当鲁迅在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痛苦、 焦虑的时候,《新青年》树起了“文学革命”的旗 帜,使鲁迅走出沉默将已数十年来对中国社会历史 的思考和认识,浓缩在一篇小说里,与《新年青》 同仁一起,站在了文学革命的最前沿,向整个封建 社会提出了挑战。这篇非同凡响的小说,就是《狂 人日记》。
合作探究
对于这一个有着长久 “吃人”历史的社会,周围 的人是怎样对待这个历史与 社会的,而狂人又是怎样对 待的?
当时的人们是如何对待这样的一个历 史、社会的?
?P40
? “可是也晓得他们心思很不一样, 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 种是知道不该吃,可是仍然要吃,又 怕别人说破他,所以听了我的话,越 发气愤不过,可是抿着嘴冷笑。”
物行动的一切外在条件的总和,包括哪两个方面。 ? 8、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回顾小说基本知识
?小说的三大要素: 情节、人物、环境。
?小说的主要表达方式:
记叙(故事情节)、描写(人物、环境)
?情节的组成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情节作用:
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深化)作品主题
狂人日记
鲁迅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的 奠基人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运 动的一面旗帜。
?中 国 现 代 最 杰 出 的小说家
鲁迅(1881 ——1936 ),原名周树人,字 豫才,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 18 岁以前,先后在本宅家塾和三味书屋读书, 1893 年离家到南京求学, 1902 年赴日本留学 ,1909年回国 。鲁迅的思想基础是爱国主义。 他在《自题小像》一诗中表达了他的强烈的爱国 主义情感: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正是这种情感驱使 ,鲁迅为了中国的维新而去 日本学医,后来弃医从文回国后奋身投入了辛亥 革命的宣传活动,甘当新文化运动的一名小卒, 20年代后为为周树人,改字樟寿, 号豫才。
“狂人”为什么名之为“狂人”?
? 所谓“狂人”是从所谓“正常人”的角度说的, “狂人”即“不正常”的人。文中的“我”有
他是可悲的, 哪些不正常的表现 ——极度敏感,行为怪异,
日夜胡思乱想,常发生错觉、幻想 ,思维错乱, 怀疑周围的人,不论认识与否、不论男女老幼、
值得同情的!? 不论贫富亲疏,甚至骨肉之亲的大哥都仇视他,
? 小说刻画人物一般从 四个方面进行。
肖像、动作、语言、心理
? 小说人物刻画的作用: 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
发展、表现(深化)作品主题
? 环境,指作品中描写出来的,围绕人物促使人 物行动的一切外在条件的总和,包括: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渲染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
展(为人物的出场做烘托),塑造了人物形象(反映了人 物的心理状态),揭示(深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