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狼》 教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狼》 教学课件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 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 种象恶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 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不妨也
在你的知识积累中,“狼”是 否都象征着阴险、卑鄙、狡猾……? 你是怎样看待和评价“狼”的?
比一比
《狼》 ——蒲松

《母狼的智慧》 ——毕淑敏
●地上有狼尾巴轻轻扫过 的痕迹,活儿干得很巧妙, 在白天居然瞒过了我这个 老猎人的眼睛。
——《母狼的智慧》
从作者对狼的议论或评价中看出这两
比较阅读(三) 篇文学作品中作者对狼的态度有何不 同?
●狼亦黠矣,而 顷刻两毙,禽兽 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狼》
●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 狼。
●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 的幼崽······以一死换回 孩子的生。
———《母狼的智慧》
狼的专题研究参考选题
● 影视歌曲作品中狼形象面面观 ● 中西方“狼”谚语中折射的文化异同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曲赋中的狼研究 ● 狼仇恨和狼崇拜现象探源
●●●●●●
谢谢大家
63届奥斯卡获奖影片
《 与 狼 共 舞 》
歌曲《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词曲:齐秦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走在无垠的旷野中 凄厉的北风吹过 漫漫的黄沙掠过
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两声长啸 不为别的 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
中、英两国狼的谚语对比
●恶狼扒门,存心糟踏人
●狼披羊皮还是狼
●可怜狼的牧人,羊群 不会增多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
——中国
●狼死羊安
●狼的牙齿会掉,本 性却改不了
●披着羊皮的狼=伪 善者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狼》 教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狼》 教学课件

文言知识积累
一词多义:
1.止
2.以
①止有剩骨: 只 ①投以骨:
用、把
②一狼得骨止:停止 ②以刀劈狼首: 用
③止露尻尾: 只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来
④止增笑耳: 只 ④盖以诱敌:
用来
3.其
①恐前后受其敌: 代词,狼的 ②一狼洞其中: 代词,指柴草堆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代词,他的
④屠自后断其股: 代词,它的
哺乳纲犬科犬属的一种大型犬形哺乳动 物,聪明勇敢,有时捕食牛羊。极少袭击人 类。冬季食物短缺时成群猎食。
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清代
著名的小说家,著有文言文短篇小 说集《聊斋志异》。现山东省淄博 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世称聊 斋先生,自称异史氏,他出身没落 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 而全部落榜。直到72岁赴青州补为 贡考。他的作品内容反映对劳动人 民生活疾苦的同情及对社会黑暗的 认识,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 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 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 何哉,止增笑耳!
文中的狼显然是个比喻,但比喻的是什么?我们又该从中 得到哪些启示呢?
明确:文中的狼比喻的是当时社会上的恶势力。 启示: (1)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不应该抱有妥 协的幻想,那样只会让恶势力得寸进尺,要敢于 斗争,这样才可能胜利。 (2)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如何狡诈,终归是要失 败的。 (3)在面对危险时应该沉着冷静、勇敢机智。
后得到骨头的狼停止了,
象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上前了。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困窘
名词作动词:威胁,攻击

2024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我的白鸽教学课件ppt

2024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我的白鸽教学课件ppt

写作背景
课文原题为《告别白鸽》,为《俯仰关中》散文集中的一 篇文章,全书共分为人情与景物、关中记忆、行走见闻、人 生与写作四个部分。其中《我的白鸽》为第一辑人情与景物 中的第一篇。阅读这部散文集,能感受到陈忠实对关中乡土 文化的执着坚守,对家乡山川田园的深深热爱。
学习任务一
1.默读课文,摘录白鸽的相关信息。
学习任务一
分析:作者采用景物衬托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两代白 鸽在“我”的家乡自由翱翔的美好情景,语言优美有张 力,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总结:成年白鸽聪明机智、活泼可爱,精心哺育幼鸽, 耐心鼓励幼鸽飞翔;幼鸽具有本真之美,从胆怯到勇敢地 飞翔,白鸽一家相亲相爱,温馨温暖。
学习任务二
结合下面的句子,分析白鸽的到来给“我”和“我”的生活 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亭亭玉立:花木主干挺拔或女子身材修长。文中 形容姿态端正美好。 风烛残年:比喻临近死亡的晚年。文中指即将不 再存在。
文学常识 作者链接
作者简介
陈忠实(1942—2016),陕西西安人,作家,代 表作有长篇小说《白鹿原》等。
关中,是指“四关”之中,即东潼关、西散关 (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现关中地 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咸阳、宝鸡、渭 南、铜川五个地级市。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 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学习任务二
(3)我在祖居的已经完全破败的老屋的后墙上的土坯缝隙 里……这幢已无人居住的破落的老屋似乎从此获得了生气。
(提示:“获得了生气”仅仅是破败的老屋吗?引导学生思 考其实是给“我”的生活带来了生气,使“我”有了生活的生 气、写作的生气等)
(4)四只白色的鸽子给这幢风烛残年的老房子平添了生机 和灵气,以至幻化出家族兴旺时期的遥远的生气。

2024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任务二 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教学课件ppt

2024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任务二  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教学课件ppt

学习任务二
(3)抓住动物的形体特征:动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头、身子、 四肢、尾巴、脖子、耳朵、毛色及斑纹上。
(4)把握动物的动态特点、性格特征等。 (5)与人互动的情况。如何互动、有什么反应等。
动物资料卡
名字 猫
别名 虎舅、猫咪、喵喵
外形 体型小,体色由蓝灰色到棕黄色,体型瘦削,身长0.3—0.5米,全身被毛密 特点 而柔软,锁骨小,吻部短,眼睛圆,颈部粗壮,四肢较短
不喜欢群居,有领地概念;喜爱攀爬,擅跳跃;贪睡;好奇心重;爱干净,经 习性 常清理自己的毛;高兴时,尾巴会竖起来,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 生活 活动范围广,除了极端环境都有分布
与人的 喜欢贴着人睡、喜欢线型的玩具和快速移动的东西;有时会轻咬人类表 互动 示亲近;会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叼到人类旁边,邀请与其一起玩耍
(2)学生选择议题,小组讨论。
学习任务二
【评分细则】 内容:内容完善,角度全面(7—10分); 内容相对完善,角度相对全面(4—6分); 内容不完善,角度不全(1—3分)。 形式:形式新颖,手绘精美(7—10分); 有一定形式,结构完整(4—6分); 形式潦草,未完成(1—3分)。
学习任务二
表达:表达流畅,声音洪亮,有逻辑(7—10分); 表达流畅,声音一般,逻辑稍差(4—6分); 表达毫无逻辑,声音稍小(1—3分)。
第五单元
任务二 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共存于地球家园,命运息息 相关。此单元任务二便是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借助亲 近动物,进而了解动物,领略大自然的美好,以此来丰富自己 的生命体验。同时设计小组活动,从多方面对动物进行观察, 并作好记录,最后总结交流,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践中定会有 自己的独特体验,进而养成亲近、关爱动物的习惯,形成尊重 生命的意识,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2024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0 狼积累探究课件ppt

2024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0 狼积累探究课件ppt
在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的问题上,可分析狼的邪 恶形象,也可反向立意,展现“狼”的形象的另一面——注 重团结,勇敢无畏。注意结合事例自圆其说。
三、古代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如“其 一犬坐于前”的犬”,“一狼洞其中”的“洞”。梳理文中的 这一类词,注意它们的用法。
Hale Waihona Puke 1.狼不敢前。1.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
2.其一犬坐于前。 2.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
3.洞:名词用作动词,挖洞。
3.一狼洞·其中, 4.隧:名词作状语,文中是 “从通道”的意思。
表达出的某种想法或情感。
(2)考查形式
①分析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 ②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3)答题技巧
20 狼
①依本探源。就是依据文本中或显或隐的有效信 息,如主旨句、过渡句、点睛句,含有作者情感 倾向、暗示作者生平经历、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 等,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20 狼
②内引外联。就是利用命题人在题干中提供的 作者及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筛选辨析,调动 知识储备,探寻创作背景,解读写作意图。
20 狼 真题演练
(中考真题)“刘邦论三杰”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帝①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 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 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 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 之外,吾不如子房②;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③,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 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注释】①帝:指汉高祖刘邦。②子房:指张良,字子房。③饷馈:军饷。

2024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任务三 记叙与动物相处教学课件ppt

2024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任务三  记叙与动物相处教学课件ppt

学习任务一
交流预习任务的成果,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总结细节 描写的类型、方法等。
示例: (1)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 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猫》) 这是逗猫的场景,“扑”“抢”体现了猫的动作轻快灵动和 它的活泼可爱,表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学习任务一
学习任务一
总结: ①善用动词。一系列动词的连续使用更能突出所写对象的情 态和特点。 ②善用修辞手法来摹形。好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能生动 传神地凸显所写对象的特征。 ③对比衬托凸显特征。通过对比,能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④善用心理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可以使文章感人至深。
学习任务二
引导学生速读此单元的课文,勾画出文中能体现作 者情感态度的语句,并思考作者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此单元课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再次 感受了这几篇课文的作者对动物的感情,学习了表情达意的 写作方法。请同学们在课后做好复习,下节课我们将一起进 行写作练习。
课后作业
复习此课所学,回顾此单元“任务二”中的 活动,提前思考,为写作练习做准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学习了记叙自己与动 物相处中发生的故事,学习了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以 及如何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今天就让我们 将其诉诸笔端,记录下身边的美好时刻。
学习任务二
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①独立成段,表情达意,突出情感态度。 ②首段开门见山表达情感,尾段议论抒情表情达意,首尾呼 应表情达意。 ③记叙过程中随文抒情,夹叙夹议表达情感态度。 ④在精彩的细节描写中表情达意。 ⑤借助虚词等词语表情达意。 ⑥借助渲染烘托、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等手法表情达意。
课堂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
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③一⑭段): 写第二只猫的来历、外 形、性格和丟失。 写第三只猫被‚我‛冤枉并打伤,最后 死‚我‛痛悔不已。
第三部分(第15-34段):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 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句
三次养猫
导思1.作者写三次 养猫有哪些不同的 经历? 关键词 不可主观臆断
哲理
导思3.从文中你
情感变化
导思2:对于所养的三
只猫不同结局,作者
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读出了怎样的人
生哲理?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
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猫》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16

散 文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同学们有没有 养过猫的?那么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所发生 的故事。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的著 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 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 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 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去的惋惜,也有失去小猫的痛苦。
品析第3-14自然段 4.“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
后才不会乱跑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这只小猫太活泼了,以至于让人提心吊胆 ,生怕它丢了。三妹的玩笑话表现了她对这只小猫 的喜爱之情。为下文这只小猫的亡失埋下伏笔。
5.“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
魔法记忆:偏旁辨字法,言语上咒骂,
为“诅”;失望欲落泪,为“沮”。

记一记词义
1.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2.忧郁:忧伤愁闷。 3.毫无生意: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4.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怂恿、煽动辨析
二者都有鼓动别人做某事的意思。“怂恿”别人
做的,不一定是坏事。如:李青怂恿小刚去上海发展。
“煽动”指鼓动(别人去做坏事)。如:在这股阴风的
1. 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重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 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揣摩生动的细节描 写。 (难点) 3. 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形成关爱动 (重点) 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
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我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军侵占上海租界。身在上海的郑振铎 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课,郑先生热泪盈眶地说:“大家都知道了,今 天是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的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 人!”直到日军的车队开进校园,郑先生才宣布:“下课。”下课 时,郑先生挺直了身体,作立正的姿势,全体学生全部起立,许久 默默无言,只有几个女生在低声啜泣……爱国的烈焰燃烧在每一个 人的心中。 郑先生最后一课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热情、报国之志教育了 千百个后来者。
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
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
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
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本题可运用作者情感分析法进行分析。将猫
称为伴侣,说明“我”对它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
免不了为它的不幸而难过。“酸辛”,既有对小猫死
阅读方法解密
内容能否删除分析法。 判断某个内容能否删除,首先要明白所判断的内容主要意思
是什么;其次明白全文主旨是什么;最后判断这两者之间的
关系是一致还是矛盾。所有内容的安排都要为中心服务。如 果发现这一内容可以突出文章主旨,就不能删除; 如果发现 与主旨冲突, 就可以删除。不过,此类题的答案一般是不能 删除。
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
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只猫在为“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的同 时,还为家庭作了贡献,它的活泼、能干,更增添 了“我”及家人对它的喜爱之情。
6.“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这句话能否删去? 【答案】不能,因为这句话表明由于太喜爱这只猫 了,找不到它,心中难免会有不祥之兆,也为下文 写小猫的亡失作了铺垫。
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
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
《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
记》等。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
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
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
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 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 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 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影响。
7.“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

读一读字音
duó yù sǒng yǒng quán 铎 忧郁 怂 恿 蜷伏 惩戒 sè líng chǔ wàng 污涩 红绫 悲楚 妄下断语
chéng
chàng yuān biàn 怅然 冤枉 辩诉

写一写字形
徉 ( )伏 红líng( 绫 ) 徜yáng( ) quán
Hale Waihona Puke 蜷zǔ( 诅 )咒 jǔ( )丧 沮
煽动下,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把吴吉昌当作斗争对象。
5.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例句:听到那个可怕的故事后,林林总提心吊胆的。 6.怅然: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7.若有若无: 好像有,也好像没有。 例句:天黑下来的时候,远处的山峦若有若无。
8.凝望: 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9.畏罪潜逃: 犯罪后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例句:湖南一名乡镇干部贪污1.3万畏罪潜逃,16 年后自首。
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 了“我”家养的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 调;在结构上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
【答案】本题可运用内容归纳概括三步法进行分析。从
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花白的毛”
“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