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课件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ppt课件

《小石潭记》ppt课件
悄怆 幽邃。
环绕 寂静寥落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寒冷
因为 过于
停留 于是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 记之
表顺承 离开
而 去。
潭西南 而望, 斗 折

行, 明灭可见。
其 岸势
犬牙 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 寥无人, 凄 神寒骨, 悄怆 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 记之 而 去。
特写小石潭中的鱼
赏析: 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鱼儿的生机活力, 侧面表现潭水的清澈,表达了作者内心 的愉悦。
第三段 描写潭外溪流
溪水——用比喻修辞表现蜿蜒曲折 岸势——用比喻修辞表现交错不齐
第四段 表现潭边气氛
气氛 感受
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


点,又表现了作者凄苦、悲
幽深冷寂 凉的情感,反映出他被贬后
文体知识
游记,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现在也多指记录游览 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有带科学色彩的,有带抒情 色彩的。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 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 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小石潭记》就是一篇带有 抒情色彩的游记作品。
小石潭记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 名文学家。因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 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为“刘柳”。 著有《柳河东集》。
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 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 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 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 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ppt课件

《小石潭记》ppt课件

——郦道元《三峡》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吴均《与朱元思书》
从溪身和岸势写小石潭的源流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 这就是柳宗元,一个不能忘情于现实与政治的痛苦的政治家。
移步换景
发现小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闻声见形)(水石树鱼)(溪水岸势)(凄凉幽深)
小 石
闻水声 心乐之
语言精美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佁然不动
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皆若空游无所依
借景抒情 闻水声 心乐之 水似与游者相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景物特点
(移步换景 定点观察)
2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清潭听乐 闻水声,如鸣珮环 (玉珮潭) 水声潺潺,如微风过处,如玉珮玉环相撞,锵然成韵,
令人神清气爽,乐以忘忧,令人沉醉,似乎要和这清脆之 声弥散在空气中。
翠廊漫步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翠蔓廊) 青葱的树,遮天蔽日,翠绿的藤蔓,密密层层,蒙

《小石潭记》PPT课件

《小石潭记》PPT课件
—潭中气氛;整体特点:幽静。
写作方法: 移步换景、定点特写、形象比喻、寓情
于景等。
感受: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
26
课堂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柳__河_东__全_集_》,作者是_柳_宗__元_,字_子_厚___, __河_东__人,_唐__ 代著名_文__学_家,世称_柳__河_东__ 。 他被贬 为永州司马时,寄情山水,写了《_永__州_八_记__》,本文是其中 的一篇。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
23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 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24
课堂小结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 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 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 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 凄苦的心情。
.
25
内容: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
赏析课文: 概括段意:
第1段:总写小石潭全貌。 第2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3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 第4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 受。 第5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
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明确:“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10/16/2024
.
4
• 写作背景介绍:
•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
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到永州后,
母亲病故,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
诽谤和攻击。当时他政治失意,心情
郁闷。因此借游山玩水来排忧解闷,
感觉自己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游历永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共56张)ppt课件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共56张)ppt课件
不可久居( ) 乃记之而去(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崔氏二小生(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围绕,包围。
寂静,寥落。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忧伤。
深。
因为。
太。
凄清。
停留。
于是,就。
离开。
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到永州。
作者的朋友。
大约。
表示约数。
什么依靠也没有。
名词作状语,向下。
分布,这里指映照。
静止不动的样子。
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轻快敏捷的样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一起玩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小石潭记》(完美版)PPT课件

《小石潭记》(完美版)PPT课件

文章结构与段落大意
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游记的写法,按照游览的顺 序,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为线索展 开描述。
段落大意
第一段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 二段描绘了潭中景物,第三段介绍了 小潭的源流,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 石潭周围气氛的感受。
语言特色与修辞手法
语言特色
文章语言优美、精炼、生动,运用了大量的形象描写和比喻,使读者仿佛置身 于小石潭的美景之中。
CHAPTER 04
《小石潭记》的实践应用
《小石潭记》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知识教学
通过《小石潭记》的学习,学生 可以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词
汇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文学鉴赏教学
通过对《小石潭记》的深入分析,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 趣。
文化背景教学
结合《小石潭记》的创作背景,介 绍古代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增 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CHAPTER
03
《小石潭记》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对《小石潭记》的评价
高度赞誉
许多评论家认为《小石潭记》是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其艺 术成就和文学价值极高。
批判与争议
部分评论家认为柳宗元的写作风 格过于雕琢,过于追求形式美, 有时忽略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小石潭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地位
作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之一, 《小石潭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 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瑰 宝。
02
柳宗元一生坎坷,曾参与永贞革 新,后被贬至永州、柳州等地, 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 苦,风格朴素自然,思想深邃。
《小石潭记》的文学地位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被誉为其山水游记的巅峰之作。

小石潭记课件PPT共33页

小石潭记课件PPT共33页

②不可知其源
(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
(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动词,交错)
8
(3) 翻译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
译一译;
☆ 请结合注释或利用工具书用现代汉语梳理 文章的内容。
译文:
从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见水声,好 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 喜欢它。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潭 水特别清澈透明。(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 ,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岩各种 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 、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 8)以其境过清
因为、凄清
7
2) 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 ②卷石底以出 ③以其境过清
为:①全石以为底
(介词,用) (承接,“而”不译) (介词,表原因) (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 (动词,“成为”
清: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
(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副词,大约)
23
24
25
26
27
28
观景
•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因为 被贬谪,作者的心情常常是忧伤悲凉,欲求解脱 却又无法解脱。这种情感,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得 出来?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文章先写“——”,后面 又写“——”?。
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心情) 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幽伤的心情)
22

《小石潭记》ppt课件

《小石潭记》ppt课件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 基人,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 《捕蛇者说》等。
他的诗风格“幽峭”“清峻简洁”,散文 风格沉郁、行文冷峻,用笔奇诡。
活动一:朗读,整体感知
掌握字音
篁(huánɡ)竹 为坻(chí) 为嵁(kān)
翠蔓(màn) 摇缀(zhuì) 佁(yǐ)然
俶(chù)尔 翕(xī)忽
寂寥(liáo) 悄怆(qiǎo chuànɡ)
幽邃(suì)
龚(ɡōnɡ)古
活动一:朗读,整体感知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坐在小石潭边上,四面竹子树林围绕着, 寂静寥落,没有旁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 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这里的环 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下了这番景致 就离开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 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隶而从:跟随着同去。而,连词,表修饰。
一同去游览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 弟宗玄。随从我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 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 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 一条道路,往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介词,把。 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以,相当于“而”。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 种不同的形状。坻(chí),水中高地。屿(yǔ),小岛。 嵁(kān),不平的岩石。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 不齐,随风飘拂。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17张PPT)
作者和游鱼物我合一,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 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
3、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 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写作者在潭上见到的景物时,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 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离开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跟随
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 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 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悲伤, 寒气透骨,凄凉而幽深。因为 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 留,于是记录下游览经历就离 开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 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去的有两 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做恕 己,一个叫做奉壹。
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潭水:清澈
潭中景物

游鱼:活泼灵动

溪身:曲折蜿蜒
潭 小潭源流

岸势:参差不齐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
侧面描写 动静结合 形象比喻
寓情于景
的抒 孤发 凄在 悲寂 凉寞 的的 情处 感境 。中
记录同游者
1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 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 玉佩、玉环碰撞的声音,我心 里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 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 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 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 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坻、屿、嵁、岩等各种 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 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 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课后练[四]
参考答案: 1、西:向西 2、斗:像北斗星那样。

《小石潭记》+课件(共36张PPT)

《小石潭记》+课件(共36张PPT)

靠近 连词,相当于 “而”小岛 完整的 全石以为底,近 岸, 卷石底 以出 ,为 坻,为屿 , 为 成为 介词,用 作为 动词,翻卷 露出 水中高地
成为坻、屿、 嵁、岩 嵁 ,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 缀 ,参差 披拂 。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 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
不平的岩石 覆盖
第二段:
潭水:清澈
小石潭中的游鱼。 游鱼
写小潭源流
形象比喻
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像蛇一样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 蛇爬行那样弯曲,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斗折 蛇行 ,明灭可见。 潭西南 而望 , 曲折 名词作状语, 爬行 连词,表修饰
其 岸势 犬牙 差 互,不可知 其源 。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 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 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 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 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 ──寓情于景。
(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代词,那 名词作状语, 动词,交错 像犬牙那样
它的源头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环绕包围
使…凄凉
坐潭上,四面竹树 环合 ,寂寥无人,凄神寒 骨, 寂静空旷 心神 使…寒冷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 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 悄怆幽邃。 以其境 过清,不可 久居 , 乃 记 之而去 。 离开 因为 过 能够停留 于是,就 连词,表顺承 忧伤的样子 代词,指小石潭的情景. 那里 于 幽静深远 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

《小石潭记》ppt课件(25页)

《小石潭记》ppt课件(25页)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你了解吗?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
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桃花源记》 《满井游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 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 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和奠基人,并称“韩柳〞。代表 作有《永州八记》、《三戒》、 《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 是 的《山《黔永水之游州驴记八》把记。 自》己之的一身。世柳遭宗遇元、 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光的描
柳宗元的《江雪》
《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首绝句, 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 人格。
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 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 八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 一的《小石潭记》。这篇文章同样体现了他独立的 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现。
全石以为底 〔用〕

以其境过清 〔因为〕
学习目标
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 的写法。
自学指导
1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名不见经 传的小石潭在作者笔下如此之美。请 同学们朗诵课文,用我们美的眼睛去 发现美的地方,并在旁边批上自己的 理解。
写作背景: 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 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 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 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 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 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 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 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 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 石渠、石涧、小石城山。

《小石潭记》ppt课件

《小石潭记》ppt课件

按照句式说读:
我设计了一个
(名字),依据是

例:我设计了一个听水轩,依据是“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 环”,感觉在这里静静的听着水声,心情很愉快。
深入探究、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表现作者情感迹象的句子。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见到美景之乐
(2)似与游者相乐。
心有慰藉之乐
(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译 文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阳光照到水底, 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
快敏捷,好像在和游人互相逗乐。
第二段
潭水
潭中景物

游鱼
清澄
侧面描写
动静结合 融

心情
由景生情
原文
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向西南
像北斗七星 那样曲折
显现 消失
潭西南而望,斗折 蛇行,明灭可见。
在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原文
整块石头 把...作为
石底周边部分翻卷
水中高地
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
不平的岩石
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覆盖 缠绕 摇曳 牵连
青树翠蔓,蒙 络 摇 缀,参差 披拂。
参差不齐 随风飘拂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
使…感到凄凉
凄凉 深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因为
凄清
停留
这番景致
使…感到寒冷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于是
离开

《小石潭记》ppt课件(22页)

《小石潭记》ppt课件(22页)

B、“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是绘木形,或盖或绕,或摇或连, 或长或短,变化万千。
C、“斗折蛇行〞,是绘水形
“犬牙差互〞,是绘岸形 〞
曲曲折折, 交互错杂, 形象生动
④绘影
“日光千彻,影布石上〞, 是绘鱼影。石底光洁完整,水体清澈, 日光艳丽明朗,鱼影越发鲜灵滋润。
⑤绘神
“似与游者相乐〞, 绘出了游鱼自由闲适的神韵。
思路: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潭中 景物〔特写镜头〕→小潭源流〔形象比 喻〕→潭中气氛〔寓情于景〕→交代同 游者
3、作者依次描写了那些景物?
水→石→树→鱼→溪水→源头→岸势
4、小石潭有什么特点?用原文说说作 者是如何发现这些特点的?
——“石底〞、“水尤清冽〞
5、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字句,体 会作者情感。

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 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似的)。
我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不知

道它的源泉在那里。
测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就题字离去。
译文:从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闻 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 的声音,(我)心里很喜爱它。砍伐竹子,开出道 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 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岩各种 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 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 什么依托都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 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又 忽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 游人逗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曲曲

《小石潭记》课件(共43张PPT)

《小石潭记》课件(共43张PPT)
10 小石潭记
学习目标
1.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 3.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变化。
第1 课时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 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 人,唐代文学家。代表作有 《小石潭记》《江雪》《黔 之驴》《捕蛇者说》等。
柳 宗 元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合称“唐 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 称“韩柳”。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 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 跟随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 一个叫奉壹。
一词多义
知识梳理
全石以为底(动词,作为) 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动词,成为)
全石以为底(介词,把) 以
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 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清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凄清)
2.文章第1段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试分析其经过。
内容:发现小石潭 。 经过:
小丘 西行 篁竹 闻
伐竹取道
水声
小潭
3.第1段描绘了哪两幅小石潭图景?
①石潭全景图——潭水清冽,潭石奇特; ②潭边景物图——绿树缠绕,动静多变。
4.试分析文章第2段。
潭水 潭中景物
游鱼
清澈
定点特写 由景生情
作者内心的愉悦
背景资料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 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被贬期间,他常常探 山访水,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写下了 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以简洁清隽的 语言,刻画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寄托了作者对时政和个人 遭际的愤懑不平之感,是唐代山水游记中的佳作。本文是其 中的一篇,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ppt课件

《小石潭记》ppt课件
同隶 游从
理解探究
这是一个奇特的小潭,奇特在哪些方面,至少写 出三点。(提示:最好引用原文句子也可自己概 括发表看法。)
位置奇特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
构造奇特 环境奇特 潭水奇特 形状奇特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屿,嵁,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 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 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 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走,往 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 快乐。
挑战翻译 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 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①西南:向西南。 ②斗:像北斗星那样。 ③蛇:像蛇那样。 ④明灭可见:时隐时现。见:看见。 ⑤势:形状。 ⑥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 不齐。
至密的树 至清的水 至灵的鱼 至曲的溪
至奇的石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 淀着彩虹似的梦。
——徐志摩《再别康桥》
此时,如果你就在柳宗元的身边,作为他 的朋友,你会怎样劝慰他呢?来写一句安慰柳 宗元的话。
感其人 慰其心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 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柳宗元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 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 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 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挑战翻译 ⑸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①环合:围绕。 ②寂寥:寂静寥落。 ③凄:使……感到凄凉。 ④寒:使……感到寒冷。 ⑤悄怆:凄凉。 ⑥邃:深。 ⑦以:因为。 ⑧清:凄清。 ⑨去:离开。

小石潭记PPT-优秀课件

小石潭记PPT-优秀课件

抒 发
潭水:清澄 侧面描写
潭中景物:
特写镜头
游鱼: 动静结合
在 寂 寞 环


溪身: 曲折蜿蜒

小潭源流:
形象比喻

岸势: 参差不齐
凉 凄

潭中气氛: 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
的 情

记录同游者
问题研究
描写了小石潭幽深 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 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 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 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 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 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 苦心情。
大约 光景
在空中
凭借 状语, 直透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
向下
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
影布 石上,佁然 不俶动尔;
远翕逝,忽往
来 散布 呆呆。的样子 忽然 轻快敏捷的样子
鱼的影子 呆呆地一动 映在石头上,不动;
似 与游者相乐 。
又忽然向远处 游去,往来很快.
好像 动词,逗乐,娱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 , 水鸣
声,如
竹林 听到
从小土丘向西走
一百二十步,
隔着竹林,听
到了水声,
佩环,心乐之 伐。取 竹 下 道, 见尤小清潭洌,

砍。伐 开辟 名词作状
代词,指水声
语,在下面
特别, 格外
清凉
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 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 (我的)心情高兴起来。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
(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俶__尔_远__逝_________。 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ppt课件

《小石潭记》ppt课件

情景交融的写法
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融入 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情感变 化,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简洁明快的语言
文章语言简练明快,不拖 泥带水,给读者留下深刻 印象。
03
景物描绘与意境营造
小石潭自然环境描绘
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
小石潭位于山林深处,四周环山,树 木葱茏,环境幽静。
潭水清澈透明
石头奇特多姿
潭中石头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 似人似物,有的层层叠叠,构成了一 幅奇特的自然画卷。
潭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犹如一面 镜子,映照出周围的山色树影。
作者情感融入景物之中
1 2
孤独落寞之感
作者通过描绘小石潭的幽静和深远,表达自己孤 独落寞的情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作者对小石潭的细致描绘,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 爱和向往之情,体现了其隐逸情怀。
3
寄情山水,寻求心灵慰藉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山水之间,通过描绘小 石潭的美丽景色,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引发读者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以 及对美好精神家园的追求。
06
艺术手法鉴赏与传承意 义
独特艺术手法分析
细腻入微的自然描绘
通过精准而生动的词语,将小石潭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色描绘得栩 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将作者的身世之感和宦海浮沉之忧融入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中,使 得景与情相互交融,达到高度的艺术境界。
意境深远,寓意含蓄
深远意境的营造
通过细腻入微的景物描绘和情感 的融入,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含蓄 的意境,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和联想。
寓意的表达
小石潭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孤独 落寞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 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对

《小石潭记》课件(30页)

《小石潭记》课件(30页)

译文:
▪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 隔着竹 林, 就能听到水声, 好象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 击发出的声音, 〔我的〕心情高兴起来。于是砍 了竹子, 开出一条小路, 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 小潭, 潭水特别凉爽。潭以整块石头作为底, 靠 近岸边, 石底有的部分向上弯曲, 露出水面, 成 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 树木, 翠绿的藤蔓, 遮掩缠绕, 摇动下垂, 参差不 齐, 随风飘拂。
重点句子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 翠绿的藤蔓, 遮掩缠绕, 摇动下垂, 参差不齐, 随风飘动。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阳光直照到水底, 水底的石头上有鱼的影子, 呆 呆的, 静止不动;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又忽然向远处游去, 往来轻快敏捷。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 向小石潭的西见南。方看去, 小溪像北斗星那 样曲折,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时隐时现。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 后面又写“悄怆 幽邃〞, 一乐一忧似难相容, 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加改革, 失 败被贬, 心中愤懑难平, 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 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 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 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 忧伤 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拓展延伸
潭中气氛: 幽深冷寂 心情: 孤凄悲凉 寓情 于景
记录同游者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
1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 1. 学习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 2. 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学习讨论, 完成目标
▪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 现小石潭的经过, 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石”为宾语,“以全石为底”。 译文:以整块石头为底
⑵省略句
例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影布石上”之前省略了主语“鱼”。 译文: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 在潭底的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
策划:屠元成 李冬梅 郑少艾 制作:戴小喆 审核:刘飞耀 责编:梁 兵
编制: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出版:浙江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时间:2011-11-20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6课(人教版)
小石潭记
温州实验中学 戴小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 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 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 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 情,托物言志。
唐 柳 宗 元
小 石 潭 记
[ ]
作者简介
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字 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 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 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 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 客死于柳州。因为他是河东人, 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 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 他曾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 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 多篇, 合称《 永 州 八记》。
的小石潭。
潭小而美丽、石头形态各异、潭水清澈、水声悦耳、 小潭生机昂然、环境幽静凄清
为 坻 , 为 屿 , 为 嵁 , 为 岩 。
全 石 以 为 底 , 近 岸 , 卷 石 底 以 出 ,
远 逝 , 往 来 翕 忽 , 似 与 游 者 相 乐 。
日 光 下 澈 , 影 布 石 上 , 佁 然 不 动 俶 尔
乐 难 遣 忧
小 潭 如 梦
一 清 明 心
两 乐 关 情
品析美文
你最喜欢文中哪个四字短语? 以“______用(写)得美,美在 _________”的句式加以品析。 如:“如鸣佩环”用得美,美在它 写出了水声的清脆悦耳。
伐竹取道——点明了小石潭人迹罕至。
蒙络摇缀——写出小石潭的极幽、极佳的景致。
佁然不动——写出鱼儿的静态。
往来翕忽——写出潭中鱼的欢快嬉戏。
斗折蛇行——写出溪流形状的曲折。
明灭可见——写出溪流情态时隐时现。
犬牙差互——写出小溪两岸的高低不平。
凄神寒骨——写出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 一段导游词,允许发挥想象作形象的 描述,以引起“游客”的游玩兴致。 并在全班发言。
透射
像蛇那样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轻快敏捷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 像北斗星那样 若隐若现
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像狗牙一样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
忧伤的样子
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
围绕 感到心情凄凉,寒 气透骨 凄清 停留
幽静深远 因为 离开 之而去。
生字辨音
篁竹 . 为屿 . 俶尔 .
huá ng yǔ chù
liáo
清冽 . 翕忽 .
qiǎo
liè
kān 为嵁 .
为坻 . 佁然 . 差互 .
chí yǐ


寂寥 .
chuàng 幽邃 悄怆 .. .
su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默读课文:
借助文中的注释,试着 运用精彩的语言翻译段落 中的语句。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 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
;
一切景语皆情语。欣赏 着如诗如画的美景,作者的 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描写 作者心情的词语,试加以分 析。
小石潭究竟是一个美丽宜人 的地方,还是一个令人感到 凄凉忧伤的地方?
寓情于景, 以乐衬悲, 抒发在贬谪 的处境中的 悲凉凄苦的 情感。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 805 年)正月, 元和四年, 43 岁的柳宗元被召回长 为了排遣胸中的郁闷、愤懑,柳宗 顺帝即位,主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 安,但很快被派到柳州当刺史。官 元徜徉于山水之间,来寻求精神上 等执政,柳宗元成为其中重要成员。 职是提高了一些,但地方却更为偏 的寄托。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 但不久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 远了。因长期心情抑郁,健康状况 《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第 为邵州刺史,走到半路,又加贬为 恶化,柳宗元病逝在柳州,年仅 47 四篇。 永州司马。 岁。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
跟从
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作者观察到了哪些景 物?又按照了怎样的顺序 来写这些景物?
发现小石潭 潭中景物
小 石 潭 记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记录同游者
按 游 览 顺 序 写 , 条 理 清 晰
赏读课文
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请完成下面的句子。(提示:可从内容、感受 等多角度探究;可从整体谈,也可从某一处谈)
古今异义
①乃记之而去 古,离开;今,前往 ②小生 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词类活用
⑴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
⑵意动用法
(使……凄 ,使……寒) (以……为乐)
心乐之
⑶名词作状语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斗: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像蛇一样) (像狗的牙齿那样)
特殊句式
⑴倒装句
例句:全石以为底。 (宾语前置)
往西 感到快乐 清凉 一整块
竹林 格外 成为 遮掩缠绕 参差不齐
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摇动连缀 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 光
大约 表不确切 呆呆的
依托
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忽然 俶尔远逝,往
一词多义
① 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 ② 如鸣佩环 四面竹树环合 ③ 潭西南而望 乃记之而去 ④ 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 作为,动词
成为,动词
玉环,名词 环绕,动词 表修饰 表承接 大约,副词 可以,动词
⑥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⑦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清澈 冷清
相当于“而”,表承 因 接为,介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