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要陷入对“现代科学”认识的误区-2019年文档
现代中医的误区

(原创)现代中医的误区刘陈英之前,我写了一篇《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再来谈谈,《现代中医的误区》:近来很大一群人都在叫嚣:要求废除中医,检验中药!并且抓住什么马兜铃酸事件,大放厥词,说什么应该废除中医,这简直是因噎废食!难道因为一根毒黄瓜,那么就判定所有的黄瓜都是毒物吗?所以废除中医药,这实在是非常不科学的!一、基本原理的误区不过从远古流传到今的古老中医,确实存在着非常多的误区!已经不再是远古时期那个科学的治病方法了。
因为中医最基本的理论,已经被忘光了、误解了,歪曲了。
因此有必要说明清楚,现代中医的误区,以恢复中医的科学性:第一:中医有那些基本的原理呢?经络理论,五行理论,阴阳理论,这三项是中医学的最基本的原理,可是,这些原理的真实内容是什么呢?却早已经被人们忘了个精光,因此,人们才越来越不懂得其中的奥妙,干脆就将之称为玄学,并且归为迷信,人人欲将之打倒而后快!实在是令我痛心疾首。
中医学的基本原理,最重要的就是五行理论。
五行理论也是自然界中最最基本的原理,五行理论和阴阳理论加起来,就是自然界万事万物都遵循的“道”,也就是《圣经》中上帝所说的“道”,也是老子矇眬中所认识的“道”,也是《易》中所说的太极所包含的“道”。
——这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生相克的原理。
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这是中医最重要的,也是最被人误解的原理。
人们始终不了解五行是什么意思,具体是指什么,因此有人误解说:“中药用水煮,就有了水行元素;用火烧就有了火行元素……”非也!五行具体指的其实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
实际上,这是一条很简单的原理,就是:把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的元素,按照它们的光谱颜色,我是指自发光光谱,分成赤(红)色为火行元素,黄色为土行元素,白色为金行元素,黑色为水行元素,绿色为木行元素。
这里的“行”实际上是“类”,五行就是分成五类。
这五类元素相生相克,具体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
中医误区话题

中医误区话题摘要:1.引言:介绍中医误区话题的重要性2.中医误区的概念与种类3.中医误区的成因4.中医误区的影响与危害5.如何避免中医误区6.结论:总结并强调正确理解中医的重要性正文:【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中医误区话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于这一话题,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
【中医误区的概念与种类】中医误区,顾名思义,是指在中医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观念和做法。
中医误区的种类繁多,包括诊断误区、治疗方法误区、药物使用误区等。
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病情误判,使得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中医误区的成因】中医误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知识储备不足:部分中医从业人员对中医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不足,容易产生误区。
2.信息传播失真:在网络和书籍中,关于中医的错误信息比比皆是,容易误导人们产生误区。
3.民间传说和习俗:民间一些关于中医的传说和习俗,缺乏科学依据,容易使人们产生错误的认知。
【中医误区的影响与危害】中医误区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延误病情:由于诊断误区等原因,可能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延误病情。
2.加重病情:错误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使用,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3.损害中医声誉:中医误区的存在,使得部分人对中医产生怀疑和误解,损害了中医的声誉。
【如何避免中医误区】为了避免中医误区,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中医教育:提高中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减少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
2.强化信息传播监管:对网络和书籍中的中医信息进行严格审查,防止错误信息传播。
3.普及中医知识:加强中医科普工作,提高民众对中医的正确认识,避免受到民间传说和习俗的影响。
【结论】总之,正确理解中医、避免误区,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辨别传统中医养生误区科学养生更有益

辨别传统中医养生误区科学养生更有益传统中医养生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信赖。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传统中医养生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
因此,科学养生变得尤为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本文将就传统中医养生中的一些误区进行辨析,并提出科学养生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持健康。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传统中医养生中的一些误区。
在传统中医养生中,有一些养生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一切病症皆可用中药调理”、“多吃补品就能保持健康”等观念。
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比如误服药物导致中毒、过度补品导致身体失衡等。
因此,我们在接受传统中医养生方法时,需要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风,避免走入误区。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科学养生的重要性。
科学养生是指根据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理论,结合个体的体质特点和生活习惯,科学合理地进行养生保健。
科学养生注重全面、平衡的营养摄入,合理的运动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
科学养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接下来,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传统中医养生中的误区,并提出科学养生的建议。
首先是误区一:一切病症皆可用中药调理。
传统中医认为中药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然而,在现代医学的认识中,中药并不是万能的,对于一些疾病,尤其是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
因此,我们在养生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中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其次是误区二:多吃补品就能保持健康。
在传统中医养生中,有一种观念认为多吃补品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然而,过度补品可能会导致身体失衡,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
因此,我们在补品选择上,应该根据自身体质和需求,适量选择合适的补品,不宜过量。
针对以上误区,我们可以提出一些科学养生的建议。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避免熬夜等不良习惯。
中医误区话题

中医误区话题摘要:1.引言2.中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常见的中医误区4.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5.如何正确对待和认识中医6.结论正文: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然而,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对中医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
本文将探讨这些误区,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医。
1.引言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基础,运用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疾病。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许多人对中医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
本文旨在揭示这些误区,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中医观念。
2.中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中医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概念。
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的基础,它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力量构成,并通过五行(金、木、水、火、土)进行相互生克、制约。
脏腑经络理论则是指人体内脏腑器官和经络系统的关系及其功能。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草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这些方法旨在调整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促使机体自我修复。
3.常见的中医误区(1) 中医是伪科学:有人认为中医缺乏科学依据,不能与现代医学相提并论。
实际上,中医虽然理论体系与现代医学不同,但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2) 中医治疗效果慢:一些人认为中医治疗疾病的效果较慢,不能应对急性病。
实际上,中医治疗可以根据病情灵活调整,既可以治疗慢性病,也可以治疗急性病。
(3) 中草药无副作用:有人误认为中草药无副作用,可以随意服用。
实际上,中草药虽然相对较为安全,但仍然可能产生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1) 信息不对称:由于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不同,许多人在接触中医时难以理解其原理,容易产生误解。
(2) 宣传不当:部分媒体对中医的介绍过于夸张,导致人们对中医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3) 教育缺失:现代医学占据主流地位,导致许多人对中医的了解不足,容易受误导。
中医的误区话题

关于中医常见的几个认识误区:1. 中医只是迷信或巫术: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医学体系,其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和验证。
中医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通过辩证施治的方法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中医只是靠草药治疗:虽然中医重视草药的应用,但中医的治疗方法远不止于此。
中医还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多种治疗手段,以及饮食调理、气功练习等辅助方法。
中医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3. 中医与现代医学相互排斥:中医和现代医学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但并不意味着它们相互排斥。
实际上,中医和现代医学可以相互补充和结合,形成综合医学的治疗模式。
在中国,许多医院都设有中西医结合的科室,以提供更全面和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4. 中医只适用于某些疾病:中医不仅适用于某些特定的疾病,也可以用于预防疾病和保健。
中医强调的是整体的健康观念,注重调节人体的内外平衡,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
因此,中医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同时也可以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5. 中医治疗缓慢或效果不明显:中医治疗一些慢性疾病的确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中医强调的是治本而不是治标,需要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此外,中医的治疗方法也需要因人而异,因此对于同一种疾病,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治疗效果。
但是,中医在一些急性疾病和症状缓解方面也可以取得很明显的效果。
总的来说,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医学体系,其理论和实践经验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和验证。
尽管中医有一些被误解的地方,但它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将为人们提供更全面和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中医的误区话题

中医的误区话题随着中医在我国历史悠久,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然而,在中医治疗过程中,一些误区仍然存在,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中医的地位与影响力、误区的具体表现、危害以及如何避免误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引言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与发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然而,在中医治疗过程中,一些误区的存在使得患者无法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
这主要是因为中医理论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导致患者对中医治疗的认识不够深入。
二、中医误区的具体表现1.诊断误区:部分患者和医生过于依赖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忽视了中医的四诊合参,影响了诊断的准确性。
2.治疗误区:一些中医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忽视了中医治疗的优势。
此外,部分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过于追求秘方、偏方,忽略了辨证论治。
3.用药误区:中药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但部分医生和患者过于追求疗效,盲目使用大方、重剂,导致药物副作用。
4.养生误区:中医养生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养,但许多人在养生过程中,过于追求某种养生方法,忽略了个体差异和综合调理。
三、中医误区的危害1.延误病情:误区导致患者不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从而延误病情,影响治疗效果。
2.导致副作用:盲目使用中药和治疗方法,可能导致药物副作用,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
3.增加治疗难度:误区使得中医治疗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和痛苦。
四、如何避免中医误区1.了解基本的中医知识:患者应学习基本的中医理论,了解中医的治疗方法和原则,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2.选择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选择有资质、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进行诊治,确保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3.遵循医嘱,配合治疗: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避免自行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法。
4.注重日常养生保健:遵循中医养生原则,注重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的调理,提高自身免疫力。
老中医忠告:走出西方医学误区,不做现代“医盲”

老中医忠告:走出西方医学误区,不做现代“医盲”文章来源:抱朴堂丹道,有删减。
绪言人得病并不怕,就怕盲目就医,走入“误区”。
这里首先是指认识上的误区,包括不能正确分析对待生活、检查、用药、打针等等。
其实有时候,人本身根本就没那么多、那么重的病,都是错误认识导致错误做法以及乱诊乱看、乱用药造成的各种后果,有的简直是悲悲惨惨、触目惊心。
所以希望人们通过理论的了解、学习后,遇病遇事能保持清醒头脑,用“中医”这个经过几千年人类锤炼出的精华武器,正确对待身体和疾病,走出各种误区,保持好自身健康,步入长寿行列。
正文第一,正确认识大夫大夫治病、患者求医,这是一个互相信任,互相了解,互相学习探讨的过程,不允许存在欺诈和误导行为,急病人之所急,怜病人之所怜,这是医德的显露,为索取钱财而伤残患者身体是造孽的表现。
所以作为一个真正能治好病的大夫,特别是中医大夫,他首先要能调治自己身体、治自己的病,治自己家属和亲朋的病。
俗话说己所不欲,莫施于人,自己还每天吃着降压片、冠心丸,而给别人开中药治血压、心脏病,那就是假的,也就是说他还没有能力和资格看病,那就不要先当医生,应先虚心、脚踏实地的去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古人学习,向书本中的知识请教。
另外,身体是个整体,不能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对于大夫更不能说,专治什么不顾其余。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体现于万病之中,它会告诉我们引起病灶的根源是什么,以上这些才是鉴别大夫的标准。
第二,顺应自然的认识人身是一小天,宇宙是一大天,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受大自然的阳光、土地、空气、雨露而生存,这是大自然的恩赐,那么人就应该顺应自然。
违背自然规律,大自然就淘汰你。
自然界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也是这样。
人体有两个新陈代谢通道,用以和自然界沟通,一是“七窍”,二是周身皮肤的毛细血孔。
七窍好理解,而毛细血孔却容易被忽视,它是人体最外的屏障,好比国家边防口岸,又如住家的门户,夏季暖和时,家家开窗敞门,而立冬就要经常闭门,夜间更要关门闭户。
论中医理论现代研究的误区

论中医理论现代研究的误区刘昭纯【期刊名称】《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1997(21)4【摘要】提出中医理论现代研究的四个误区:①过分强调中医理论的现代实验研究。
这一误导冲击了对中医理论自身规律的研究,动摇了对传统中医理论科学性的信念,削弱了中医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②在中医基本概念尚不清晰的状态下进行现代实验研究。
中医理论的现代研究不能脱离中医固有的概念,而在弄清这些概念的内涵之前,为此而进行的一切现代研究都可能是徒劳的。
③追随西医学的发现,亦步亦趋的证实性研究。
这类研究从根本上抛弃了中医理论的优势,不仅不能使中医学的理论得以证实、得以发展,反而会使中医学术在西医学面前越来越萎缩,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
④缺乏明确目的的研究。
目前所进行的某些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缺乏明确的研究目的,对传统中医理论、对中医临床治疗、对现代西医学,乃至对未来整个生命科学研究均无意义。
【总页数】5页(P274-278)【关键词】中医理论;现代研究;实验研究;误区【作者】刘昭纯【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3【相关文献】1.脉诊验孕的中医理论依据及现代研究 [J], 肖嘉欣;蔡东滨;袁伟渠;2.新理论如何构建及评价?聚焦现象,解释预测,中医理论由现象描述迈向机制阐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Ⅴ)(一) [J], 乔明琦;魏盛;王少莲;李霞;辛荣荣3.新理论如何构建及评价?聚焦现象,解释预测,中医理论由现象描述迈向机制阐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Ⅴ)(二)* [J], 乔明琦;魏盛;王少莲;李霞;辛荣荣4.新理念:“质疑、检验、公认”,凸显中医理论科学内涵--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I) [J], 乔明琦;王文燕;孙英霞;杨焕新;魏盛5.创新中医证实质研究,丰富中医理论内涵,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访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陈家旭教授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不要陷入对“现代科学”认识的误区

中医不要陷入对“现代科学”认识的误区摘要:西医是科学,中医也是科学,但中医之科学与西医之科学的标准则是不同的,所以中医界提出“科学多元论”。
但是,在认定中西医科学之差异时,有人把现代科学也统统归为西方科学,进而将中医与西医的差异视为是中医与现代科学的差异,将中医与现代科学也彻底对立起来。
这显然是对现代科学认识上的误区。
特别提出:①现代科学不能等同于西方科学;②现代科学代表的是一种先进文化;③文化背景与科学是两回事;④中医不可能脱离现代科学轨道自行发展。
关键词:现代科学;文化背景;科学进化;中医发展中医界关于科学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学术讨论已有些时日,并仍在继续。
引发对这一问题讨论的始动原因,是人所共知的,即缘于对中医的科学性认定问题。
西医是科学的,中医也是科学的,但中医之科学与西医之科学是不同的,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以提出科学是多元的。
对中医的科学性进行这样的认定,无可厚非,因为中医确实有它自身的特点。
但是,在认定中西医科学之差异的同时,我们有些同志把现代科学也统统归为西方科学,进而将中医与西医的差异视为是中医与现代科学的差异。
甚至有人提出,应当将中医列为文化的范畴,以便与科学相区别。
这显然是对现代科学认识上的误区。
不破除这些误区,对中医的发展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1 现代科学不能等同于西方科学现代科学主要是在西方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这是否就可以认定现代科学即是西方科学呢?恐怕不能。
最近网上转载《学习时报》一篇《中医存废之争的文化哲学解析》的文章,作者的分析可以为我们正确认识“现代科学”提供路径。
文章指出:“近代中国学术界讨论文化问题,长期习惯于仅仅采用‘地理平面直角坐标系’,特别是其中水平的一维——“东西维”。
可是,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二元对立中讨论文化进化或文化发展,永远不可能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原因很简单——缺少时间的维度。
在没有时间维度的“地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绝对是平起平坐的,于是学者们就永远可以抬杠:“为什么我东方文化就要西化?为什么你西方文化就不东化?”“引入‘现代化’这个概念,其实就引入了‘时间’维度,这样就对了。
中医的误区话题

中医的误区话题摘要:一、中医的误区话题引出二、中医的定义与历史背景三、常见的中医误区1.以偏概全,盲目相信2.忽视现代医学成果,排斥西医3.过度依赖中药,忽视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4.医源性问题,如误诊、误治四、产生误区的原因分析1.信息传播不均,伪科学盛行2.传统文化影响,对中医的过度迷信3.缺乏科学素养,易受舆论左右五、如何正确看待中医1.树立科学观念,理性对待中医2.发挥中医优势,提倡中西医结合3.提高自身健康素养,注重全面健康管理4.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医生建议六、结论:促进中医事业的健康发展正文:【提纲】一、中医的误区话题引出中医是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拥有数千年的历史。
然而,在现代社会,关于中医的误区话题屡见不鲜,时常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有必要揭示这些误区,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观念。
【提纲】二、中医的定义与历史背景中医,即中国传统医学,是一种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基础,运用中草药、针灸、推拿、养生等方法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医学体系。
它起源于远古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提纲】三、常见的中医误区虽然中医在许多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中医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中医的正常发展。
以下是常见的中医误区:【提纲】1.以偏概全,盲目相信有些人过度迷信中医,认为中医可以治愈一切疾病,对西医持怀疑甚至排斥的态度。
实际上,中医和西医各有优势,对于许多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
【提纲】2.忽视现代医学成果,排斥西医另一些人则过于强调中医的优势,忽视现代医学的发展成果,甚至排斥西医。
这种做法同样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患者康复。
【提纲】3.过度依赖中药,忽视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有些人过度依赖中药,认为只要吃药就能治愈疾病。
然而,中医理论强调“治未病”,强调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影响,包括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
中医误区话题

中医误区话题
摘要:
1.中医的历史与发展
2.常见的中医误区
3.分析误区的成因
4.如何正确对待和认识中医
5.结论
正文: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拥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基础,运用针灸、拔罐、中药等方法进行治疗。
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中医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
首先,许多人认为中医是伪科学,无法用现代医学解释。
事实上,中医和现代医学分属于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不能用现代医学的标准来衡量中医的科学性。
中医在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其次,有人认为中医的治疗效果无法量化,不够精确。
虽然中医的疗效评价受到一定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医的治疗方法不具针对性。
中医强调个体差异,辨证论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此外,一些人对中医的副作用认识不足。
中药虽然来源于天然植物,但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在服用中药时,患者应遵循医嘱,避免盲目自行购药。
分析这些误区的成因,既有对中医理论了解不足的原因,也有现代医学的影响。
在现代医学日益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人过分依赖高科技手段,忽视了传统医学的价值。
要正确对待和认识中医,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
其次,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中医的实践经验,不盲目排斥。
最后,要在遇到健康问题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遵循医生的建议。
总之,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现代社会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中医的误区话题

中医的误区话题(原创版)目录1.引言:介绍中医的误区话题2.中医误区的种类3.误区的原因和影响4.如何避免和纠正中医误区5.结论:对中医的误区话题的总结正文中医是我国传统的医学,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深受人们的信赖。
然而,在理解和使用中医的过程中,人们也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
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中医的疗效,甚至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因此,对中医的误区话题进行探讨,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中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医误区的种类。
一般来说,中医误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中医理论的误解,二是对中医治疗方法的误解。
对中医理论的误解主要包括对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基本概念的误解,以及对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方法的误解。
对中医治疗方法的误解则主要包括对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的误解。
那么,这些误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这是因为中医理论的抽象性和深奥性,使得人们容易产生误解。
另一方面,这也是因为人们对中医的期望过高,过度依赖中医,以至于忽视了其他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
此外,一些不良医疗机构和中医从业人员的误导和欺诈也是导致中医误区的原因之一。
中医误区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可能会影响中医的疗效。
如果人们对中医的理论和方法理解错误,那么他们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疗效。
其次,它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如果人们过度依赖中医,忽视其他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那么他们在面临严重疾病时可能会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
那么,如何避免和纠正中医误区呢?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对中医的认识,深入理解中医的理论和方法。
其次,我们需要保持理性,不要过度依赖中医,也不要轻易相信一些不良医疗机构和中医从业人员的宣传。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中医行业的监管,打击欺诈行为,提高中医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总的来说,中医的误区话题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科学化”思潮对中医真理的危害.

‚科学化‛思潮对中医真理的危害
什么是‚科学化‛思潮?‚科学化‛思潮就是拿现代物理科技的概念去盲目的衡量一切、套用一切的想法和做法。
什么是中医真理?中医真理就是中医学经典理论中,能够反映人体生命原理、医治人体疾病的医学精华。
为什么‚科学化‛思潮会对中医真理产生危害呢?因为中医真理是《自然造物学》中的科学;而物理科技是《自然物理学》中的科学。
由于这两种科学一个是自然造物的密秘;一个是人工造物的理论。
因此没有可比性,更没有可混性。
所以,不能拿《自然造物学》的观点发展物理科技;也无法用《自然物理学》的科技方法创造人体生命。
那么,既然物理科技无法创造人体生命,因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去治疗人体的疾病。
如果免强治疗,就会危害生命使生命早亡!
自然造物的密秘虽然隐藏在自然界中,但由于其存在的形式超出了《自然物理学》之外,因而人们用《自然物理学》的目光就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
所以,自然造物的密秘就成了人们现有科学认识之外的天机!而《自然造物学》和中医学理论都是破天机的学问,因而彻底悟透了中医精华的中医高手才能得以轻松治愈现代医学中的顽症绝疾的。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我国的国家级中医大军却盲目的用物理科技去发展中医学,其对中医真理的危害性就可想而知了。
中医真理是破天机的学问!中医学是全人类最高境界的生命科学!谁掌握了中医真理谁就能治愈人体的各种疾病,谁违背了中医真理谁就不能治愈人体的疾病。
西医学不了解中医真理,所以就只能‚医治‛出各种疑难杂症、顽症绝疾!中华国土上的‘科学化中医’违背了中医真理,与中医真理背道而驰!因而也就治不了疾病,只能起到抹黑中医学术、毁灭中医形象的作用了。
中医误区话题

中医误区话题【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中医的误区话题2.中医误区的各种表现3.产生中医误区的原因4.如何避免陷入中医误区5.结论:总结中医误区话题的重要性正文中医是我国传统的医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中医存在一些误区。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医误区话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误区的各种表现。
中医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于依赖中医:有些人认为中医可以包治百病,从而忽视了西医的重要性。
实际上,中西医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盲目相信偏方:有些人轻信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偏方,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3.对中医的误解:有些人认为中医治疗过程繁琐,疗效缓慢,不如西医见效快。
实际上,中医注重调和人体内外环境,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产生中医误区的原因。
中医误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信息传播不均:由于信息传播的不平衡,导致一些人对中医的认识存在偏差。
2.缺乏科学研究:中医的很多治疗方法缺乏严谨的科学实证,导致其疗效受到质疑。
3.医源性因素:部分中医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误解。
为了避免陷入中医误区,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科普宣传:通过各种渠道普及中医知识,提高人们对中医的正确认识。
2.提高中医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中医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3.促进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合理、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之,中医误区话题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学逐步与现代科学结合,形成了不断发展的中西医结合的现代中医学。
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医学依然面临着一些科学性和现代化的挑战。
本文将就中医学的科学性和现代化作一些探讨。
一、中医学的科学性中医学在历史上被视为一种神秘和玄妙的医学体系,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学的科学性逐渐得到了认可。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较为严密的理论体系和经验总结。
中医学所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即人体不是一个简单的器官组合,而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各个器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这种整体观念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中医学所强调的是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身体状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医学的许多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等,也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二、中医学的现代化中医学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学需要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发展现代中医学。
中医学需要通过现代科学手段,对中医学的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验证,以确立中医学的科学性。
其次,中医学需要推广现代化的诊疗技术和治疗方法。
中医学需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将现代化的诊疗技术和治疗方法应用到中医学中,以提高中医学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水平。
例如,中西医结合的现代中医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中医学需要加强规范化管理。
中医学作为一种医学体系,需要有一套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以保证中医学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医学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中医药的标准化建设。
总之,中医学的科学性和现代化是中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医学需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展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现代中医学。
中医学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中医学的治疗水平,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中医认识的6个误区

对中医认识的6个误区误区1:中医见效慢,西医见效快这种说法很笼统。
一般来说,西医在抢救重大的危急重症方面确有优势,但是,对于一些普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西药疗效不见得就快,而中医往往疗效并不慢。
并且中医在治疗某些急症方面也很有特色,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
误区2:中药味苦,针灸痛苦在许多人眼中,中药味苦,扎针痛苦。
实际上,苦口的中药只是某些中药汤剂,很多中药汤剂并不苦,且中药剂型有丸、散、膏、丹等,可直接吞服或外用,无口苦之感。
针刺也只是进针的一刹那有些微痛,如果进针快是感觉不到痛的,主要是针刺后的疼、麻、胀、重等感觉有些人不适应。
误区3:只有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找中医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作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
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
也并不是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治疗都一定会有效果,因为这些病本身很可能就不好治。
误区4:看中医就得找祖传中医、老中医在大众眼中,一位白胡子老头、一个脉枕、三根手指,加上一块“祖传×代中医”匾,就代表了高境界的中医。
翻阅许多名中医从医经历,多在40岁左右就医术出众,闻名一方。
祖传中医依赖家传经验,若本人悟性高且勤奋好学,疗效是不错。
但是市面上鱼龙混杂,有些所谓祖传中医纯粹就是骗子。
只要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就是好医生,不在于他年龄大小以及是否祖传。
误区5:吃中药就不用吃西药了有些病人过分相信中医,认为哮喘、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只要吃中药就可以了,西药的副作用大,不愿长期吃。
可是这些病必须吃西药,中西医结合才疗效好。
而且这些人很可能被“纯中医制剂”迷惑,其实好多所谓专治上述疾病的“纯中医制剂”里面就含有西药成分,所以病人一吃疗效好,停药就病情反弹。
误区6:中医不科学中医的理论很抽象、不直观,不容易让人一听就懂。
许多病治好了也得不到西医的认可。
有个比喻近似地反映了中、西医诊察疾病的特点:中医看病好比有经验的瓜农通过看、摸、敲来判断西瓜是否成熟;西医看病好比用刀直接剖开西瓜亲自品尝一下。
学医的致命误区——中西医结合(转载)

学医的致命误区——中西医结合(转载)转载自圣手居士内容提要:中西医结合严重干扰中医学的发展,使中医学发展面临后继乏术、后继乏人的严峻局面。
本文记叙了中医学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分析了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有着本质的区别,论述了中医应该自身发展现代化,认为中西医结合是科学的误区。
呼吁中医同道努力学习中医学知识,扎扎实实炼好中医基本功,沿着中医几千年发展的轨迹发展中医现代化。
关键词:科学的误区,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
石压笋斜出,崖悬花倒生。
中西医结合严重干扰中医学的发展。
但是,堪称为世界医林中的东方瑰宝——中医,仍然光彩夺目。
近来众多有识之士对中医学的发展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作者对中医学的发展也谈几点我见。
一、中医学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1—1、现在的病人到中医院或中医科看病,医生给病人都是中药和西药两张处方,医生说“这是中西医结合治病”。
病人千方易得,确一效难求。
由于中药与西药治病的原理完全不同,病人把中西药物同用会有潜在相互拮抗作用的危险,使本来不重的病,经治疗后病反不轻了。
许多容易治好的常见病,经治疗后确成为久治不愈的疑难证候了。
1—2、现在许多中医师(包括高级中医人才)不会中医辨证论治,甚至把中医的风水病名当作迷信风水。
有一位省名中医竟说:“中医辨证论治是怪招,他按西医诊断用中药+西药是正宗纯正的中医。
”只要西医诊断的各种急、慢性炎症,就用中药清热解毒药去消炎,结果属于中医辨证的寒性炎症、虚性炎症越治越重。
如果是心脑血管疾病都用活血化瘀药丹参挂水治疗,结果中医辨证的气虚证候,血虚证候,阴虚证候,阳虚证候,气滞证候、痰饮证候、食积证候、寒凝证候、肝气冲心、肝火冲心、心肾不交等证候的心脑血管病人均无治疗效果,就说中医中药治不好病。
1—3、中医院校的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对中医基础理论很生疏,有的对阴阳学说的内容完全不理解,中药药性不熟悉,方剂组成不知道,问他们如何通过考试?按照考试大纲突击强记。
他们根本不相信中医中药能治好病,只图拿个毕业证书,以后做什么工作确心中无数。
中医的四大认知误区

中医的四大认知误区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在医学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中医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1. 湿热体质、气血不足等概念缺乏科学依据。
这些所谓的体质类型,是根据中医理论诠释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所产生的概念,但目前缺乏科学验证和确切定义。
2. 中药并非“无毒性”、“无副作用”。
许多人误以为中药是安全无副作用的,实际上中药也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应根据医生的处方和指导使用。
3. 针灸并非万能疗法。
针灸是中医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疾病,也不能保证每个病人都能获得明显的疗效。
4. 中医治疗不能完全替代西医治疗。
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诸如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现代医学手段,对某些疾病有明显优势,中医治疗不能完全取代西医治疗。
中医认识的误区

中医认识的七大误区-----细说国人对于中医的认识中的七大误区本月在济南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大会,组委会让我以西医的视角谈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与代谢病诊治的研究,因为没有经验,只能借助别人的观点加以汇总。
读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内容,有些文字也显得很极端,虽然不敢苟同,但也需要重视。
其中,解滨先生书写的下面这篇文章很有意思。
今日的中国社会普遍缺乏诚信,造假成风,官员腐败,贫富悬殊,历史上的一些潜规则一再沉渣泛起,阻碍中国成为一个和谐的现代化社会。
有人从文化根基上找原因,认为中国如果没有一场类似西方文艺复兴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精神、文化启蒙、道德觉醒、社会政治理想的伟大革命或运动,中国社会将难以获得新生。
依笔者之所见,国人虽在物质生活方面已逼进中等水平国家,在性开放方面甚至领先于世界各国,但许多人的意识形态深处却依然和二百年前的大清臣民们一样糊涂、混沌和浑浊。
最明显的一个证据就是国人普遍缺乏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乃至于五四运动近百年后举国上下仍然封建迷信张扬:“风水”大行其道;政府官员与私企老板愿为一个8888车牌付出天价;星座、运程、网络占卜在校园里流行;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小骗子写本气功小书居然轻易骗来几千万信徒……。
今日之中国任何一种迷信都比科学吃香,任何一种骗术都可以引起轰动效应。
而在中国大地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迷信不是风水,不是鬼魂,不是来生,也不是生辰八字,乃是中医。
中医本是一门原始的医学,具有浓厚的唯心和迷信色彩,和其它民族的传统医学一样不能真正有效地治病。
别的民族的传统医学早就被现代医学取而代之了。
然而在中国这一历史过程却遭到来自封建卫道士们的强烈抵抗,以至于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医仍然保留官方正统医学的地位。
大多数国人对此居然心安理得。
这种荒唐在世界各国是绝无仅有的。
国人的盲目和糊涂堪称世界各民族之最。
笔者发现,国人对中医的认识中普遍存在着七个误区。
这些误区大多是过去一百五十年间人为制造的。
中医教育应当避免西医的思维误区

中医教育应当避免西医的思维误区中医教育应当避免西医的思维误区中医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医学,有着灵活思辨的思维方法,多样的治疗途径,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卓有成效的治疗效果,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时至今日,传统中医思维所体现的整体性、人性化、回归自然等理念,仍然符合人类医疗卫生的要求。
可是在当今社会,由于受到西医的强烈冲击,中医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很多人误解甚至怀疑中医,更有甚者有人竟然以"不科学"为由提出取消中医。
如今的社会,西医已经取得了绝对优势,人们到医院自然而然会找西医。
久而久之,人们习惯用西医的观点、思维方式去衡量中医。
就是在中医院校,西医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广大师生,在研究中医问题时应用西医的思路,严重干扰了他们的中医思维,进而使他们对中医传统理论产生困惑和误解。
其实,只要认真加以研究,就不难发现,西医存在明显的思维误区,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那么,西医有哪些思维误区呢?误区之一:迷信科学。
在当今这个时代,科学早已深入人心,简直就是真理化身,甚至出现了对科学的迷信。
西医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以极快的速度汲取高科技的成果,充实到医疗领域。
单从设备上说,从早期的听诊器发展到现在的CT、B超、核磁共振等等。
这么多先进的仪器,上面还有看不懂的洋文符号,检测出的化验单令人眼花缭乱,让病人打心底里就不得不服。
正是由于西医从高科技发展中,源源不断获得新的手段与工具,获得了辉煌的成就。
就有人深深地陷于对科学权威的迷信,简直就认为没有科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科学医治不好的病。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医生动不动就给病人开化验单,让仪器来明察秋毫。
先进的诊疗设备使临床医生看病变得简单轻松了,甚至免去了自身临床技能的训练和经验的积累,这使得医生看病实际上成了机器看病。
长此以往,人们不禁要问,离开了医疗设备,医生还会不会看病?这就助长了西医的惰性思维,还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即便出了医疗事故,还可以拿出检测数据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不要陷入对“现代科学”认识的误区中医界关于科学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学术讨论已有些时日,并仍在继续。
引发对这一问题讨论的始动原因,是人所共知的,即缘于对中医的科学性认定问题。
西医是科学的,中医也是科学的,但中医之科学与西医之科学是不同的,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以提出科学是多元的。
对中医的科学性进行这样的认定,无可厚非,因为中医确实有它自身的特点。
但是,在认定中西医科学之差异的同时,我们有些同志把现代科学也统统归为西方科学,进而将中医与西医的差异视为是中医与现代科学的差异。
甚至有人提出,应当将中医列为文化的范畴,以便与科学相区别。
这显然是对现代科学认识上的误区。
不破除这些误区,对中医的发展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1 现代科学不能等同于西方科学?现代科学主要是在西方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这是否就可以认定现代科学即是西方科学呢?恐怕不能。
最近网上转载《学习时报》一篇《中医存废之争的文化哲学解析》的文章,作者的分析可以为我们正确认识“现代科学”提供路径。
文章指出:“近代中国学术界讨论文化问题,长期习惯于仅仅采用‘地理平面直角坐标系’,特别是其中水平的一维――“东西维”。
可是,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二元对立中讨论文化进化或文化发展,永远不可能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原因很简单――缺少时间的维度。
在没有时间维度的“地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绝对是平起平坐的,于是学者们就永远可以抬杠:“为什么我东方文化就要西化?为什么你西方文化就不东化?”“引入‘现代化’这个概念,其实就引入了‘时间’维度,这样就对了。
因为人类社会及其文化不是在三维空间中静止地存在着,而是在四维空间中沿着时间的维度进化着。
关于人类社会及其文化进化的分期,国际知识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原始社会,主流生产方式是狩猎-采集,主流文化是神话-传说-巫术;中世纪社会,主流生产方式是农业-畜牧业,主流文化是宗教-手工艺;近代-现代社会,主流生产方式是工业,主流文化是科学-技术。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发展到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的阶段,主流文化是现代科学-技术文化。
这种现代科学-技术文化是全球范围内的先进文化,它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继续被称为‘西方文化’是不恰当的。
”作者主张从时间维度去审视科学的发展,提出的是一个怎样看待科学发展的问题。
仅在“三维空间”看事物,必然是静止的,不变的。
把现代科学完全等同于西方科学,也就是因为没有从时间维度上看到科学的进化。
?人类的进化依赖于生产劳动,劳动实践创造了人类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所以,人类在进化,文化也在进化。
在文化的进化中,科学是率先在前的。
科学的进化,不是局限在一定区域内封闭进行的,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渴望和对知识的需求,使科学具有着难以阻挡的渗透力;科学发展又是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象征,在科学的发展与交流上,完全不受文化和国界的影响,其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政治、经济发展无法相比的。
所以,在全球走向以工业为主流生产方式之后,科学便开始由西方迅速传播出去,逐渐成为世界共同关注和研究发展的对象,世界性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了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中的成果和成就已不再仅仅属于西方,而是世界人类共同智慧的结晶。
中国从封闭的、落后的农业社会走向开放的、先进的工业社会,进而进入信息社会,就是接受了这种世界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并且要代表这种“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所以,把现代科学当作西方科学来看待,进而以东方科学来排斥现代科学,是一种认识误区,是观念的僵化与落后。
?2 现代科学代表的是一种先进文化?在科学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肯定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落后文化的影响。
在科学发展最黑暗的中世纪,神学甚至成为了科学的主宰。
这是科学形成的幼年时期难以避免的。
一旦科学成为成熟的科学,它必定会摆脱一切枷锁,走进自身特定的运行轨道。
从西方科学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性现代科学,它经历的就是一个从落后走向先进的辩证否定过程。
从科学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看,西方科学只能看作是其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可以用纯粹理性的、实证的、还原的、甚至是机械的思维定义西方科学,而现代科学则是以西方科学为基础,融合了现代世界东西方文化中一切先进的科学思想、理论和技术,经过不断扬弃而发展起来的。
可以说,现代科学是世界先进文化的融合体。
其科学方法论不再是纯粹的还原论,系统论、信息论、协同论已经融入其中。
并对还原论自身存在的缺陷进行着深刻的反思。
就医学发展而言,现代医学也在不断接受世界各民族医学的先进思想,特别是中医学的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正在对现代医学的发展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医学正在经历着一个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自然模式的历史性转变。
我们国家对新时期发展阶段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中强调的“科学”虽然表达的是一种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但反映出了社会包括科学在内正在朝着一个更合理、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可以说,现代科学是世界人类智慧的凝聚,是世界先进文化的代表。
积极地运用这些世界共有的知识,大力发展本国的科学研究,提升国家的科学水平,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十分向往和愿意的事情。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门科学学科,如果拒绝或排斥现代科学提供的帮助和支持,那么它的发展将无从谈起。
中医也不例外。
?3 文化背景与科学是两回事?民族文化与科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事实。
科学的发展可以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但是,文化不会成为永久制约科学发展的力量。
上面谈到,在中世纪,神学一度成为了科学的主宰,宗教统治着科学的发展,曾经由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用原子和物质运动勾画出的生气勃勃的自然界画面,到了中世纪,却成了一幅不堪入目的天堂地狱宇宙图。
这一科学最黑暗时期虽然长达10年(五世纪~十五世纪)之久,但是,科学革命并没有因此停止,人类对真理追求的热情也并未因此消沉,它最终还是走出了黑暗,迎来了科学的曙光。
当然,文化对科学的发展也有很多积极的影响。
最典型的当属我们的中医,至今在中医学中仍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并因此构成了自身显明的特色。
?但是,无论历史文化对科学发展有多么深刻的影响,二者终不是一回事。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廖育群先生在《生命科学与传统文化――有关“中医文化”的思考》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医学’能够存活至今……是因为其自身所具有的生命力。
这个生命力的证明,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而不是‘医学文化’所要解释的问题。
如果以为通过‘文化研究’可以说明中国医学的价值与治疗原理,进而‘弘扬中医’则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误区。
”“我自己在撰写文章时也总是强调应该把传统医学放在整个文化背景之中加以研究。
但背景毕竟是‘背景’。
最近,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的学者到中国访问,介绍他们在研究社会学与科学技术发展关系时所选择的切入点是“工具”,尤其是度量衡工具。
由此使我想到,对于古代医学家来说,阴阳、五行等难道不可以说也是一种工具吗?难道不是他们赖以认识自然、人体、生命活动的工具吗?由此衍生出的具体学说,构成了医学的理论,这就是古代医学中的“科学”成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对于这些理论及相关技艺,我们都不必硬要套上一个‘文化’的帽子。
”可见,廖先生也认为文化与科学之间虽有联系,但本质上不是一回事。
其实,杨振宁博士早就说过:“科学就是科学,在科学问题上,一定要摆脱‘天人合一’的观念,认同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界有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这完全是两回事,不要把二者合在一起。
”?4 中医不可能脱离现代科学轨道自行发展?既然文化与科学本质上是两回事,那么硬将中医划入文化范畴显然是不妥的;中医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特征,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将其发展与现代科学根本对立起来也是极其不妥的。
科学可以是多元的,但不是对立的。
现代科学既不代表西方科学也不代表东方科学,而是当今世界先进科学的集合,是一种大科学。
中医如果脱离现代科学,就等于迷失其先进性的发展方向。
?坚持遵循中医自身规律发展是对的,不仅中医,包括西医在内的其它科学学科也都是在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
但是,不能因为强调自身规律,而将中医与现代科学之间划上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我们应该看到,中医学与现代科学存在某些不同,但同时也存在某些相同。
因为中医不仅具有浓重的人文文化色彩,更具有难以回避的自然科学属性。
所以,把中医硬性划入人文的范畴,走文化运行的路线,不从自然科学层面寻找突破,是不可能引发中医飞跃式发展的。
自然科学的发展,就应当驶入自然科学运行的轨道,凭借现代科学为发展平台,不然,大步前行是困难的。
?历史地考察,世界任何一个民族都曾经历过原始社会中的巫医和尝百草的阶段,也曾有过医疗机构附属于宗教组织并用草药来治病的阶段。
中世纪的欧洲医学为“寺院医学”,由僧侣掌握。
采用的医学理论有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机体“整体论观点”和“四体液病理学说”;古罗马加伦的“目的论”和“体液学说”;以及阿拉伯阿维森纳《医典》和分辨48种脉搏的切脉方法。
欧洲人当时也搞炼金术寻长生不老药。
中世纪欧洲的医疗水平甚至要低于同时代中国的中医。
近300年来西医得到了飞速发展,一跃而成为世界主流医学,其中的原因是人所共知的,那就是得益于欧洲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的发展。
《中医存废之争的文化哲学解析》一文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叫惯了的‘西医’,实际上是现代工业社会中的医学,是作为现代科技文化的一部分的医学,是全人类的主流医学,其恰当的称谓应当是‘现代医学’。
相比之下,中国在中世纪比欧洲更发达的“中医”,由于社会长期封闭、保守、停滞,没有进化出现代科技和工业革命,基本上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其恰当的称谓应当是‘传统医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在1992年出版时,医学就是分成两卷――《现代医学卷》和《中国传统医学卷》。
那就是最恰当的分类和最科学的命名。
”将现在的“西医”称为“现代医学”,并非是在有意抬高西医的身价,而是采用了一种客观的、发展的审视眼光,在时间维度上看到了医学的进化。
当下,现代科学也为中医的发展同样提供了先进的平台,用不用这个平台则是我们中医自己的事情。
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大力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应该是中医发展走出低迷,进入快车道的明智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