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教案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1: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教学设计1: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学科历史教者第 1课时题目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元时期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

2、掌握《资治通鉴》的特征、《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1、艺术鉴赏:通过对“文献资料”、插图的鉴赏,培养审美能力,了解相关历史2、理解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3、分析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历史现象的初步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审美观点:宋代文学美在关怀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具有撼人心魄的魅力2、严谨治学: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成就卓越、精神感人。

通过小字部分的教学,激励学生学习严谨治学的作风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文化现象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时间分配一、导:1、提问: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发明的有哪两项?(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2、过渡讲解、设疑:宋元时期不但在科技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分钟温故而知新,形成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而且在史学、文学、绘画、书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成就也很突出,出现了杰出的历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

今天,我们可以从这些历史文化名人身上学到些什么呢?二、动(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1、《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例的书籍?(编年体通史)2、它所记叙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3、你知道《资治通鉴》书名的涵义吗?4、司马光治学的严谨表现在哪些方面?(二)、宋词和元曲1、播放配乐诗朗诵《念奴娇.壁怀古》2、分析《念奴娇》与诗的内容是否有关?3、出示讨论题:1)、从唐朝到宋朝,词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2)、宋朝的杰出词人是哪三位?3)、组织学生朗诵“文献资料”中,苏东坡、辛弃疾的词4)、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谁?(5)、从作品里,可以看到关汉卿的写作风格怎样?4、教师过渡讲解:除了文学、史学之外,宋元时期的绘画、书法等艺术成就也很辉煌。

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

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

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宋元的文化艺术,指的是《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绘画和书法,其核心是《资治通鉴》、宋词,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了解《资治通鉴》的历史地位和宋词盛行的原因。

学生已经学过隋唐的文学艺术,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政治、语文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资治通鉴》、宋词。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在史学、文学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目标与分析】1、目标:了解宋词和元曲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掌握《资治通鉴》的历史地位及其盛行的原因,记住宋元时期重要的绘画家和书法家及其他们的成就。

2、分析:了解宋词和元曲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就是要清楚宋朝词作达到高峰以及元朝以元杂剧闻名于世,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宋词和元曲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掌握《资治通鉴》的历史地位及其盛行的原因,就是要向学生清晰概述《资治通鉴》产生的背景,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它的历史地位及其价值,记住宋元时期重要的绘画家和书法家及其他们的成就,就是要明白宋元时期绘画和书法闻名于世的原因。

【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宋元时期艺术方面的成就涉及的内容和人物很多,学生不易掌握,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初一学生知识储备不够,对于艺术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教学中补充相关宋元时期与艺术相关的人物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其中关键是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教学过程】问题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设计使学生了解《资治通鉴》的作者、性质与主要内容。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认真、细致的观看教材图片,充分利用书本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问题1:司马光生活在什么时期?中国历史上被后人尊称为“两司马”的史学家又是谁?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这两本书的性质分别是什么?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司马光对工作的执著和严谨的精神。
重点
难点
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元曲”
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A.春秋五霸B.“陈桥兵变”C.“贞观之治”D.“澶渊之盟”
3、《念奴妖》《满江红》和《蝶恋花》,当你看到这些时候你会想到的是()
A.唐诗B.宋词C.元曲D.杂剧
4、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 求索”“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张择端B.顾恺之C.颜真卿D.赵孟頫
7、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 作迭起。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A.《窦娥冤》B.《西厢记》C.《牡丹亭》D.《桃花扇》
8、下例关于《资治通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司马迁主持编写的B、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C.文化事业的发展D.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4.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
①苏轼②关汉卿③辛弃疾④李清照⑤赵孟頫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④
5下列史实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能找到的是( )
A武王伐纣B齐桓公称霸C焚书坑儒D班超经营西域
6、在某校组织的一次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当主持人说道:“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画作被誉为‘神品’。”茗茗同学立即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是( )

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教案

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教案

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教案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

学习目标:学习掌握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宋词、元曲的文学成就;宋元时期绘画的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

重点:①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②四大发明的传播。

难点:正确认识宋元科技的突出成就。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资治通鉴》主持编写:司马光体例:编年体内容:2、宋词(1)、宋代的主要文学成就——(词)(2)、豪放词风的开创者(苏东坡)及其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3)、女词人(李青照)及其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4)、发扬苏轼词风的(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3、元曲(1)、元朝文学创作的主流是(杂剧)与(散曲)的合称。

(2)、元代最杰出剧作家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著名散曲家有(马致远)等。

4、绘画(1)、北宋大画家是(张择端),他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

(2)、元朝画坛领袖是(赵孟頫),名作有(《秋郊饮马图》)二、合作探究:1、《资治通鉴》与《史记》有何不同点?三、课堂小结:四、巩固训练:1、(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全书近300卷,记述发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取材广泛,考证严密,叙事明晰,文笔生动,是我国古代史书的典范。

2、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它是一种新体诗歌,在(唐代)已经出现。

3、北宋词人(苏东坡)开创了(豪放)词风,其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4、李清照是(两宋)杰出的女词人。

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

),其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

5、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轼)的词风,其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6、(关汉卿)是元代最杰出的剧作家,悲剧《窦娥冤》是其代表作。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设计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课题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时 1 课型新授课教学时间备课教师课前准备(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2、通过引导学生对有关插图、幻灯片的观察、想象及对具体材料的深入分析,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在愉悦的情景中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提高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投影、录音等),加强课堂的热烈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比较法、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成功属于持之以恒、勇往直前、勇于创新的人。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古人的精神为动力,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教学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元曲[教学难点]: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能力。

教与学法教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阅读指导、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

采取畅所欲言的主动抢答式、七嘴八舌的分组讨论式、情感体验的对话表演式、百家争鸣的自由发挥式,使学生眼、耳、口、手都动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各有所得。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检查复习与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创设情境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提问: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谁?你知道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吗?这幅图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出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非常聪明的小孩,那长大后的司马光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编写成《资治通鉴》)这只是宋元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感受灿烂的宋元文化。

展示《宋元文化》课件。

学生欣赏音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设计与反思【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2,认识宋词及三位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3,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欣赏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繁荣的都市街景,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宋代书法家“宋四家”和元代书画家“赵孟頫”(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图文情境,加强课堂的热烈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2,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比较法、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意志;3,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难点: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宋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导入】用多媒体播放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提问: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谁?你知道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吗?通过歌曲激发情感,回答教师的提问,让学生在视听情境中感受宋词的魅力,并在情感体验上与本课内容相联,顺势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引导学生阅读漫画司马光砸缸通过《资治通鉴》来了解编写此书的目的“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二)文学:宋词和元曲将教材主干知识和学生课外收集的相关知识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叙说传递给全体同学。

有利于突破重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案(无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案(无答案)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案(无答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等的相关知识。

2、通过对“文献资料”、插图的鉴赏,培养审美能力,了解相关历史并理解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宋代文学美在关怀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学习难点: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文化现象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生活在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

他编的《》是一部(写体例),记叙了从到的历史。

2、宋朝的杰出词人是哪三位?说出他们的代表作及风格?辛弃疾3、元代著名的剧作家,他的代表作。

4、宋朝《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描绘风光景象。

5、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当时人称颂他的画6、书法方面,被称作“宋四家”的是(二)巩固练习1、宋朝文学最主要的成就是()A诗 B散文 C词 D小说2、襄阳宋代的书法家是()A、黄庭坚 B、蔡襄 C、苏轼 D米芾5、阅读下列材料: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年的历史,将近300卷。

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为了写这部书,作者前后用了19年,仅采用的资料就达到300种,请回答:(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部书?谁主持编写的?哪个朝代的人?(2)该书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历史著作?根据材料,说一说该书的内容。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该书作者的哪些品质令人钦佩,值得学习?(4)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该书作者和谁被视为中国古代史学界的两大伟人,并称为“两司马‘?他写有哪部史学巨著?。

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教案

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教案

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教案第一篇: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教案七(下)《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设计类别:中学历史编号:【教材分析】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

《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杂剧是这一时期史学和文学艺术取得突出进步的主要体现。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也因在史学上的巨大成就,与司马迁一起被称为“二司马”。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坛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意境悠远的宋词”一目介绍了两宋词人及其词风和代表作品。

“‘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主要讲述元杂剧的特点、地位和关汉卿的艺术成就。

元朝是我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汉卿的《窦娥冤》集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

宋元文化高度发达,对中国以及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喜欢听讲故事,学习历史的兴趣较浓,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参与活动的热情较高。

但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较差,有待提高。

因而比较《史记》与《资治通鉴》时需引导进行。

宋词作品学生较熟悉,教学中引导他们通过诵读来感受几位词人的不同风格。

7年级学生对元曲较陌生,教学中应多提供图片和文字材料加深学生的感知元曲的特点。

【课程标准】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学目标】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包括历史史实、史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形成等内容。

本课的目标如下:通过学习,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能识别《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明确纪传体和编年体的编撰特点,初步培养比较问题的能力,感受司马光严谨治学的精神。

学习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通过分析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及李清照和辛弃疾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

教学设计2: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教学设计2: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灿烂的宋元文化的第二课,侧重于介绍北宋时期的史学成就及文学艺术成就。

宋元时期是中华古文明最灿烂的发展阶段,在史学家看来,宋元时期的总体成就超越了唐文明,其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表现在科技方面,同样显示在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

二、课程标准了解宋词、元曲的流行;欣赏《清明上河图》,了解宋代城市生活。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宋词及三位杰出词人的作品与风格、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宋元文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成功属于持之以恒、勇往直前、不拘泥于现状、勇于创新的人;学习司马光对工作的执着和严谨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难点: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清明上河图中的市郊村野、汴河漕运和都市街景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走进宋代文化,感受宋元文化的繁荣,把学生引入本课内容的学习。

)教师:大家知道此幅画的名称、作者及完成的时期吗?学生:《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教师:该作品代表了宋元朝时期在绘画方面的最高成就,在这一时期在史学、文学以及书法方面还有许多成就,这将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史学双壁”之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展示:它一共294卷,约300多万字,耗时19年。

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开始,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得六年(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国最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在中国史书有极重要的地位。

本书同样还是全世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部《管理典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0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01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艺术成就。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3、学习司马光严谨的治学态度二、教学重点: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宋词和元曲.三、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对比法练习法五、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堂导入同学们或听或唱或读一首词,。

教师讲解:词是宋代最主要的文学样式,就如唐诗一样,宋词为我国古代文学史这幅长卷书写了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不仅如此,宋元时期的史学艺术也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第二步:学习新课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元时期是中华古文明的最灿烂的发展阶段,其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表现在科技方面,同样显示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

在我国古代史学著作中,有堪称“史学双壁”的两部史书大放光彩,其作者并称为“两司马”猜猜看是哪两部史书?两位作者是谁? 《资治通鉴》的名称为当时皇帝宋神宗所赐,他认为这部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猜猜看,这一书名的含义是什么?“资”---帮助、治---统治、鉴--镜子,这里引申为警戒和教训这部书名的含义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吸取教训。

二、宋词和元曲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讲求对仗,便于歌唱,宋朝时成为主要文学形式,宋代词人中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1.宋词:(1)苏轼(2)李清照(3)辛弃疾三人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梦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元曲:关汉卿,元大都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代表作《窦娥冤》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1.绘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赵孟頫《秋郊饮马图》2.书法:宋四家:宋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合称。

14课宋元文化(二)教案.doc

14课宋元文化(二)教案.doc

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学习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艺术成就。

2、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力。

3、学习司马光严谨的治学态度几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学习重点: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宋词元曲学习难点:使学生认识到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

学习内容及过程一、导课:首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上一课13课的课题是什么?灿烂的宋元文化一,那我们在13课学习了宋元时期哪方面的灿烂文化?科技方面。

具体来说是哪些科技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那宋元文化的灿烂、辉煌就仅仅表现在科技方面吗?不是, 那它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起來继续学习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二、学习新课(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二)1 •我们昨天预习了课文,那老师想问大家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什么关系?(司马光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那《资治通鉴》是一本什么书?(学生一定会用课本的话来说:编年体通史巨著,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记载历史的书,简称为史书。

2、下面我们在用2分钟时间来阅读勾画本部分内容,看看从中你述获得了关于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哪些知识?3•学生各抒己见。

《资治通鉴》的体裁和价值要强调:举例:我们的历史课本就是按照年代的先后顺序来编的,体裁就是编年体。

南朝的宋孝武帝,是历史有名的腐朽皇帝。

腐朽到一个什么程度呢?举一个例子;说他宠爱的殷贵妃死后,孝武帝带领群臣去哭坟,并对大臣说:“哭贵妃哭得最悲痛最伤心的,将得到厚赏“结果真有一个大臣应声恸哭,涕泪满面。

孝文帝见了立即赏他高官。

作为后人的我们怎么会知道一千六百多年前发生的这个故事呢?是《资治通鉴》告诉我们的, 这段记载就出自《资治通鉴》,对于孝文帝干的坏事,以往官方编写的史书或避重就轻,或只字不提,而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对他的种种劣迹却加以尤情的揭露和辛辣的粉刺,对其他帝王,包括那些有功业的帝王,司马光也如实指出他们的过失。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方案三:在我国浩瀚如烟的史学著作中,堪称“史学双壁”的两部史书大放光彩:一部是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的《史记》;另一部是什么呢?作者又是谁呢?那就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
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究
回顾旧知,
温故知新
由史书导入
放投影:司马光的画像与史书《资治通鉴》的外观。司马光是如何主编这部著作的呢?以激发学生以迫切的心情进入新课。
3、欣赏宋四家的书法、赵孟頫的书画。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
拓展延伸
司马光一生最伟大的贡献是什么?他和谁被称为中国古代史学界的两大伟人,并称为“两司马”?“两司马”有哪些品质令人钦佩,值得学习?
展开讨论 各抒己见
总结:司马光一生最伟大的贡献是写成了《资治通鉴》一书,他和汉朝的司马迁并称为“两司马”。他们执着追求、严谨治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宋词和元曲
生:表演朗诵词人的代表作,欣赏几首词,进一步体会词的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查找资料,并组织学生讨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词人的风格?
学生采用分组活动形式,将全班分成三个组,分别代表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词的鉴赏者,由学生介绍其代表作品。
2、教师介绍元杂剧。播放 《窦娥冤》片段
学生欣赏后分组学习讨论,派代表讲述。师归纳: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其写作风格是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反映社会现实,鞭挞黑暗势力。
二.宋词和元曲
1.出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图片
思考:以上三位人物是宋朝杰出词人,他们分别是谁?并简要说出他们的创造风格和代表作品。现代人诗词里,有苏轼、辛弃疾这种豪放风格的吗?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2.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从他的代表作里,可以看到他的写作风格怎样?

教学设计6: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教学设计6: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认识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认识宋词及三位杰出词人的风格与作品;欣赏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秋天景色;宋元时期的书画家赵孟及作品;宋代书法家──“宋四家”及作品。

通过引导学生对有关插图、幻灯片的观察、想象及对具体材料的深入分析,使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在愉悦的情景中获取知识。

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审美观。

提高孩子们的鉴赏能力。

懂得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其国家的强盛密不可分,并以此为基础。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投影、录音等),加强课堂的热烈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景。

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比较法、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孩子们认识到,成功属于持之以恒、勇往直前、不拘泥于现状、勇于创新的人。

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以古人的精神为动力,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一、创设情境。

老师:上课,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元时期的三大发明,都有哪三大发明?宋元时期是中华古文明最灿烂的发展阶段,除了这些科技成就还有丰富的史学、文学和艺术成就,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去感受那灿烂夺目的宋元文化。

二、明确目标,自主先学。

(学生齐读)1、知道宋元时期史学、宋词、元曲、绘画及书法等文化成就。

2、通过宋元时期文化成就的学习,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提高分析、鉴赏力。

3、认识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应”。

三、主题探究,学生展示。

(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出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1、司马光生活的朝代?2、这部史书的编写体例?3、这部史书叙事的范围?4、这本书有何地位?知识拓展1、司马光砸缸故事(学生讲述)司马光简介2、资治通鉴解释承转我国古代有几次文学上的高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0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01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艺术成就。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3、学习司马光严谨的治学态度二、教学重点: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宋词和元曲.三、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对比法练习法五、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堂导入同学们或听或唱或读一首词,。

教师讲解:词是宋代最主要的文学样式,就如唐诗一样,宋词为我国古代文学史这幅长卷书写了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不仅如此,宋元时期的史学艺术也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第二步:学习新课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元时期是中华古文明的最灿烂的发展阶段,其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表现在科技方面,同样显示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

在我国古代史学著作中,有堪称“史学双壁”的两部史书大放光彩,其作者并称为“两司马”猜猜看是哪两部史书?两位作者是谁? 《资治通鉴》的名称为当时皇帝宋神宗所赐,他认为这部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猜猜看,这一书名的含义是什么?“资”---帮助、治---统治、鉴--镜子,这里引申为警戒和教训这部书名的含义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吸取教训。

二、宋词和元曲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讲求对仗,便于歌唱,宋朝时成为主要文学形式,宋代词人中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1.宋词:(1)苏轼(2)李清照(3)辛弃疾三人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梦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元曲:关汉卿,元大都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代表作《窦娥冤》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1.绘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赵孟頫《秋郊饮马图》2.书法:宋四家:宋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合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公开课教案
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初步分析历史现象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
司马光《资治通鉴》、宋词、元曲
【教学难点】
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教学方式】
讲述法、讨论法、初次用导学案尝试优效课堂,并让学生提前预习【教学过程】
1、复习13课的内容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导入新课
在屏幕上展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朗诵视屏,然后老师再
介绍:这首气势磅礴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著名词作。

宋词是我们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

你还想了解宋元时期的其他文化艺术成就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3、讲授新课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同时在屏幕上展示相关内容)
1、先提问学生回答有关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相关内容。

2、介绍司马光的生平:(1019~1083)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编写《资治通鉴》一书。

3、《资治通鉴》:全书为294卷的编年体通史,该书记载了从战
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给统治者提供了借鉴。

它史料翔实,考证谨严,文笔简洁生动。

以叙事论人为主,兼及各代的制度、文化等。

4、请学生根据课本p72上的“思考与讨论”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并提问学生:我们从司马光的身上学到什么品质?乐于助人、聪明机智、勇敢、有胆识、有创造力。

二、宋词和元曲(同时在屏幕上展示相关内容)
1、各个朝代文学的表现形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2、介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是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

宋朝词人杰出的有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宋代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就是词的兴盛,在宋代达到高峰。

3、介绍宋朝杰出的词人: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相关的词风和生平。

4、讲授“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5、先请学生讲述关汉卿《窦娥冤》的故事,老师再补充。

6、补充王实甫的《西厢记》。

三、绘画和书法(同时在屏幕上展示相关内容)
1、宋徽宗“瘦金体”《芙蓉锦鸡图》。

2、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展现了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和宋代城市的发展,代表了宋代社会风俗画的最高成就。

3、“北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4、元代:赵孟頫“赵体”,他的绘画作品被称为“神品”《秋郊饮马图》、《神骏图》。

课堂小结


豪放派
婉约派
苏轼
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慷慨激昂、气势雄壮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前期)
后期情调感伤,满含忧国之情(后期)
《如梦令》、《声声慢》
辛弃疾
李清照课堂小结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书法与绘画⏹北宋“四大家”
⏹苏轼米芾蔡襄黄庭坚⏹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赵孟頫“赵体”《秋郊饮马图》《神骏图》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中国历史上被后人尊称为“两司马”的著名史学家分别是指
和。

他们的代表作是《》和《》,分别属于体和体。

司马迁司马光史记资治通鉴编年纪传课堂练习
2、以下左栏均是宋代诗词中的名句,你知道他们的作者是谁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辛弃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清照⏹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欧阳修⏹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苏轼作业《优效学习》P27—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