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不比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而不比》学案一参考答案
(1—8题见《导与练》,建议学生自己校对即可)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自学导引:儒家的“交往观”
1、儒家的交友观是怎样的?
选择朋友看重的是正直和诚信,与人为善,好恶分明,实事求是,诚实交往,适中交往(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理解孔子的“交往观”。
在与人交往的问题上,原始儒家追求友好交往和诚实交往的目标,但孔子同时又以“仁”为标准,不赞成同任何人进行交往。他反对把交往降为党派活动,除主张要“适中交往”外,孔子还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人之过也,各于其党。”(《里仁》)。可见,在交往问题上,孔子认为我们不可以放弃自己的意志和立场而依附于他人,甚至把交往蜕变为一种结党营私的活动。其现实意义在于:为了使交往者之间有一种和谐、完美的状态,必须追求友好交往和诚实交往的目标;但在交往中还是应该保持交往主体的独立性,不能把交往活动变成结党营私的活动,因此要选择交往对象,适中交往。
3、孔子说:“仁者爱人”;孔子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请你从交友的角度,联系现实,谈你的理解。
在现实中确实有些人不值得我们去“爱”,对死不悔改且危害甚大的人要深恶痛绝,真正的仁者是“爱憎分明”的,爱人,才能使人们敬佩你、归顺你;憎人,才能使小人敬畏你、远离你。孔子的“爱人”并不是不讲原则的爱。
二、课文基础知识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君子矜.而不争()人焉廋.哉()友便辟
..()()忠告而善道.之()友便佞.()事君数.()
2、通假字。
忠告而善道之:通,释作。
3、词类活用。
友.直,友.谅,友.多闻:活用方式解释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活用方式解释
群而不党:活用方式解释
而远怨矣:活用方式解释
4、一词多义。
视其所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以.德报怨事.君数,斯辱矣
君子不以.言举人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道.千乘之国
5、特殊句式。
何以报德:(句式)译:
朋友数,斯疏矣:(句式)译:
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句式)译:
6、重点字词(解释)
君子周.而不比.君子矜.而不争
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观过,斯.知文矣
友谅.友便辟
..
友善柔
..友偏佞
..
躬自
..厚而薄责.于人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忠告而善道.之
7、古今异义
(1)视其所以.古义今义
(2)君子不以言举人古义今义
(3)群居终日古义今义
(4)唯仁者能好人古义今义
(5)能恶人古义今义
8、默写自测
(1) ,小人比而不周。 (2)君子以文会友,。
(3)君子不以言举人,。
(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矣。
友善柔,,损矣。
三、课文内容探究
1、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结合以上文段,请说说孔子的交友原则。
答:(1).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也不能持久。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
(2).不能以言举人,也不能以人废言。“不以言举人”,是不凭你讲了几句正确的话,就全面肯定你,极力推举你;“不以人废言”,是不凭你说了几句错误的话,就全盘否定你,从此不用你。
(3).孔子看人从不片面出发,而是详细的考察一个人,作出综合评价,因此,孔子能看到一个人的不足,同样也能看到一个人的长处,不把人一棍子打死。所以,孔子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很恰当。
《周而不比》学案二参考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课文内容探究
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16.4)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
(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答:示例: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孔子和曾参的言论表达了他们的交友之道。
(1)孔子和曾参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
答:孔子的交友之道包括忠告、善导、不可则止三个方面,强调自主平等真诚的独立人格。
曾参从交友的意义出发,强调文章学问在交友中的作用,交友的目的是培养仁德。
(2)你怎么评价他们的交友之道?为什么这么评价?
答:两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交友的态度和方法,孔子从仁德出发,强调交友需要平等真诚;
曾参侧重交友的方法。两人追求的要义是一致的。
3、孔子认为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有人说,这是对
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也有人说,这其实是对朋友不负责任的态度。你认为呢?
答:可以理解成对朋友的劝告要讲求“度”。朋友有错,不忠告他,是不负责任;朋友有错,不停地忠告他,以致引起反感,这就是不尊重朋友了。所以,两种说法并不矛盾,这也是中庸之道的体现。
4、老子说“以德报怨”,而孔子不同意这种做法,这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