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是当今学校教育十分迫切的任务,它贯穿于课内外教学的全过程,而学科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直接影响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1.发扬民主教学,营造创新氛围
陶行知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为此,在教学中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孩子的选择,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给学生激励和鼓舞,只有在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鼓励质疑问难,拓宽思维空间
创新意识来自于质疑,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只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才能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生的学习是
一种对新知的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充分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学生从“好问”向“善问”转化与提高。例如在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学生提出:“为什么在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学生提问:“平行四边形每边只有两个端点,那么它每条底边上的高只有两条,对吗?”……在这样的质疑过程中,学生由好奇到好问,由好问到善问,质疑能力提高了,思维空间也拓宽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培养。
二、鼓励学生尝试,培养创新能力
1.指导学法,激励创新
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不会学习导致不想学习,不想学习导致懒惰。”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受方法多少及是否科学的制约。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越合理,创造性空间就越宽广。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发展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切实加强学法指导,激励学生创造。如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学会自己获得知识,养成质疑问难的动脑习惯,又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可让学
生根据“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动手尝试,综合思考,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明白算理。
2.操作实践,探索创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加强操作活动,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象,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时,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正方体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再通过学生合作动手量一量教室、书本的长、宽、高,算出它们的体积。从而巩固了新知。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动手摆,有的记录,有的计算,场面热闹而有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教学“角的画法”时,让学生先量出两个三角板的各个角的度数,再通过组合可以用三角板画一些特定度数的角,还可以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各种度数的角。从以上例案教学过程可以看出,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获得了新知识,而且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形成和发展。
三、总结评价,体验创新快乐
对于“创新”的实现者――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用赞赏的语言或赞赏的目光,去竭力肯定孩子们的一
切努力,使孩子们充分品尝获得成功的快乐。同时,还要为孩子创设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心中的创新之火更加炽烈,在创新道路上走得更远。
总之,只要我们以创造性的教来唤起学生创造性的学,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就能够使学生产生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动力,促进孩子形成爱学习,爱创新的习惯,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一代创新人才。